简介
首页

外科精要

拾遗(附)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痈疽之疾,男子与妇人无异。惟妇人有月闭、血虚、气结三症之异耳,余当根据常法治之。

〖愚按〗男子之症,多属肝肾;女子之症,多属肝脾。治者亦当辨之。

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

〖愚按〗前症亦有因禀赋而致者。尝治少参史南湖孙,阴囊赤肿,余作胎毒治之而瘥。后患发热痰嗽,见症不一,难以明状,遂诊其母,有郁火血热之症,乃用解毒清肝等药,子母俱服而愈(详见《保婴粹要》)。

崔氏方 治手足甲疽,或因修甲伤肉,或因损足成疮,溃烂上脚,用绿矾置铁板上沸,色赤如溶金色者为真,沸定取出,研末,以盐汤洗搽之。

〖愚按〗前症即脱疽也。此方固有良验,尤当调元气为善。大抵此症,先因醇酒炙爆膏粱浓味伤脾,或房劳亏损肾水,故有先渴而后患,有先患而后渴者。若色赤作痛自溃,可治;色黑不溃,不治。色赤作痛者,先用隔蒜灸,活命饮、托里散,再用十全汤、大补汤加减八味丸;色黯不痛者,隔蒜灸,桑枝灸,亦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八味丸,则毒气不致上侵,元气不至亏损,庶可保生。亦有因修手足口咬等伤者,若元气怯弱,或犯房事,外涂寒凉,内服克伐,损伤脾胃,患处不溃,色黯上延,亦多致死。重者须解去,当以脚力转解周ht ,轻拽之,使筋随骨出,而毒得泄。否则毒筋内断,仍上溃,虽去无益。且偏僻之处,气血罕到,药难导达。况攻毒之剂,先伤脾胃,反损元气,不若灸法为良。重者须解去为善。故孙真人云,在肉则割,在指则截。虽亲之遗体不忍毁伤,然不如连则势必至于天殁,亦非体亲之心也。况患处已坏,虽解不痛,又何惮而不为乎?女子亦有此患,多因郁怒亏损肝脾所致。治法当与前同,患者知之(治验见《外科枢要》)。

经验方 治刀伤磕损,跌扑肿痛,或出血。用葱白细切杵烂,炒热敷患处,蒜冷再易,神效。

〖愚按〗《医学纲目》称前方有神效。余尝以治前症青肿不散,死肉不溃,佐以健脾胃之药,其功尤捷。此内外所以合一也。

百一方 治竹刺在肉,以蛴螬研敷立出。

衍羲方 治竹木刺入肉,嚼牛膝根罨之,即出。

肘后方 治箭镞入骨,以巴豆肉微炒,以蜣螂研匀,涂伤处,俟痒极拔出。

孙真人治箭镞、针刺在咽喉胸膈,杵蝼蛄,涂患处,自出。

〖愚按〗前四方用之果有良验。

肘后方 治热油及火烧,用丹参八两,调以羊脂二斤,煎三五沸,取敷之。

至圣膏 治汤火疮,用鸡子黄置银石器内熬油,调胡粉敷之。

〖愚按〗前症若发热作渴,小便赤涩,用四君、芎、归、山栀、连翘、甘草健脾胃以消毒。若患处肉已死而不溃,用八珍、白芷、甘草补气血以排脓,如未应,加肉桂。若患处死肉已溃而不收敛,用四君、芎、归、黄 健脾胃以生肌,如未应,加炮姜。若小儿患之,或目扎头摇等症,用四君加芎、归、山栀、健脾胃以清肝木。若食后即有此患,或腹胀作痛,用四君、山栀、山楂、神曲壮脾气以消导。大凡初患此症,用神效当归膏敷之。轻者自愈,重者自腐,良肉易生。其色赤者,乃火毒未尽,必搽至色白为度。倘患于肢节伸屈之处,若敷此且免生痂伤碍新肉复溃难痊。倘回禄烟熏致死者,以萝卜捣汁灌之即苏,以其辛能散气也(治验见正体部)。

【附治验】

锦衣杨永兴,厨下夜间回禄,凡睡此房已死将死者,灌以萝卜汁,良久悉愈。凡罹此患者,以此治之,其应如响。

骑竹马灸法图 万金散

内托散 远志酒

五香连翘汤 忍冬酒

沉麝汤 忍冬草图

五香汤 以上方见前卷

漏芦汤 追毒丸

柞木饮 转毒散

阿胶饮 单煮大黄汤

牛胶饮 神仙截法

黄矾饮 秘传连翘汤

国老膏 千金漏芦汤

六味车螫散 神硝散

止痛灵宝散 圣效散

神效麻仁丸 神仙陷脉散

清心内固散 漏芦汤

清膻竹叶汤 猪蹄汤

以上方见中卷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