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002
雨师及雷神同坛。 高三尺四出陛。 燎坛在内之外二十步丙地广五尺方二尺开上南出。 在国城内西南月山立夏后申日祀之。 祝版称'高丽国王臣王某敢明告。' 牲牢豕各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003
灵星坛高三尺周八步四尺四出陛。 燎坛在内之外二十步丙地广五尺户方二尺开上南出。 立秋后辰日祀之。 祝版称'高丽国王臣王某敢明告。' 牲牢豕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004
祀仪。 前祀三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致斋一日于祀所。 前祀一日郊社令太官令先到祀所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内外积柴于燎坛上太官令具牲牢及办馔具。 守宫设祀官行事执事次于祀所。 奉礼设祀官以下行事位于坛东陛之南西向北上设奉礼位于祀官西南赞者在南差退俱西向。 未后一刻郊社令设神位板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莞设祝板于神座之右加上设币于樽之所设樽于坛上东南藉以席设洗于南陛东南北向在洗东在洗西南肆实以巾爵。 太官令帅宰人割牲遂烹牲。 祀日丑前五刻太官令入实馔左八以右为上为三行。 第一行形鱼; 第二行榛实干枣栗黄; 第三行鹿脯菱仁仁。 右八豆以左为上为三行。 第一行芹菹菹; 第二行菁菹菹葵菹; 第三行鱼鹿。 俎一载牲体。 二在左实以稻*梁{粱}; 二在右实以黍稷。 良令入实樽太樽二着樽二山二太樽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着樽二一实明水一实齐山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 丑前七刻祀官各服其服就门外位。 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再拜。 赞引引祝史斋郞入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祝史以下皆再拜讫祝史升自东陛立于樽所。 谒者引祀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讫谒者引献官诣洗位。 斋郞以取爵授献官献官洗爵讫斋郞以受爵诣陛授祝史祝史受置樽所。 谒者引献官升诣神位前北向立。 祝史以币授献官献官受币北向奠于神座前伏兴再拜诣樽所。 祝史去献官酌醴齐诣神位前北向奠爵伏兴。 祝史持祝板诣神座右读祝文讫献官再拜。 二献三献酌齐如初仪讫祝史以爵酌福酒进献官之右西向立献官再拜祭酒飮卒爵祝史受虚爵复于献官伏兴再拜谒者引复位。 祝史进彻豆兴奉礼曰: "赐祚!" 众官再拜飮福者不拜。 赞者引献官就望燎位南向立。 祝史诣神座前取币祝板斋郞以俎载牲体黍稷饭爵酒降坛诣燎坛上燔之。 火燎半柴奉礼曰: "礼毕。" 谒者赞引各引祀官以次出。 祝史斋郞俱复执事位。 奉礼曰: "再拜!" 祝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 太官令帅其属收彻礼馔乃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005
祭国门仪。 前祭三日诸祭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致斋一日于祭所前祭一日郊社令扫除祭所太官丞先具酒脯。 其日质明郊社丞帅其属设神座皆内向设酒樽于神座之左设洗及于酒樽之左俱内向并实以巾爵。 奉礼设献官位于洗位之左右向执事者于其后皆以近神为上。 郊社丞与良之属入实酒樽太官令监设馔物。 献官以下俱就位立定谒者赞: "拜!" 献官以下皆再拜。 祝史与执樽者各就位。 太官丞出诣馔所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太官丞引馔入祝史迎设于神座前讫。 太官丞以下还本位。 谒者引献官诣洗位手洗爵诣樽所酌酒进神座前奠爵伏兴少退向神座祝史持板进神座之右读祝文讫。 献官再拜祝史奠版于伏兴还樽所亚终献如初献仪但不读祝文。 三献讫祝史以爵酌福酒立于献官之右献官再拜受爵祭酒三祭于地遂飮卒爵再拜讫。 谒者引还本位祝史进彻豆伏兴还樽所祝史与执樽者俱复位。 谒者赞: "拜!" 献官以下皆再拜。 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礼毕。" 遂引献官以下出。 祝板燔于斋所。 若雨止报祠用少牢。 靖宗五年正月辛丑祭雨师非时日也。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马祖-000
马祖。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马祖-001
○马祖坛广九步高三尺四出陛。 二十五步。 燎坛在神坛丙地广五尺户方二尺开上南出。 仲春择吉祀之。 祝版称'高丽国王谨遣某官姓名敬祭。' 牲牢豕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马祖-002
祀仪。 前祀三日诸预祀之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无本司者宿尙书省。 致斋一日于祀所。 前祀一日守宫设祀官次于斋坊。 郊社令积柴于燎坛上。 太官令具小牢之馔。 祀日未明二刻太史郊社令升设马祖天驷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莞。 奉礼设献官位于坛东南执事位又于东南俱西向北上。 设奉礼位于献官西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 又设奉礼赞者位于燎坛东北俱西向北上。 设望燎位于燎坛北南向郊社令设酒尊于坛上东南隅北向。 设洗位于坛下东南北向。 设币于尊所未明一刻献官以下各服其服郊社良令入实酒尊及币。 质明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祝史斋郞与执尊者入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祝史以下俱再拜祝史升自东陛诣尊所。 谒者引献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俱再拜。 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太官令出诣馔所祝史取币于兴立于尊所。 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神座前北向立祝史奉币东向授献官。 献官受币进北向奠于神座伏兴少退再拜。 谒者引献官还本位。 太官令引馔入自南陛升祝史迎引于坛上设于神座前讫太官令降复位祝史还尊所。 谒者引献官诣洗位手洗爵讫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酒尊所酌酒祝史赞酌。 献官进神座前北向奠爵伏兴少退北向立。 祝史持祝板进神座之右东向读祝文讫兴献官再拜。 祝史奠板于伏兴还尊所。 亚终献如初献仪。 三献讫祝史以爵酌福酒进献官之右西向立献官再拜受爵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献官伏兴祝史以俎进神座前肉以授献官献官受以授斋郞献官再拜。 谒者引献官降自南陛还本位祝史进彻豆伏兴还尊所。 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已飮福受者不拜。 谒者引献官就望燎位南向立。 奉礼又帅赞者退立于燎坛东北。 祝史进神座前取制币祝版爵酒又以俎载牲体黍稷饭兴降自南陛当燎坛东南行自南陛登燎坛以币酒祝版馔物置柴上讫。 奉礼曰: "可燎。" 东西各二人以炬投坛上。 火半柴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礼毕。" 遂引献官以下出。 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祝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祝史以下皆再拜。 赞引引出。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先牧马社马步-000
先牧马社马步。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先牧马社马步-001
○先牧马社马步坛各广九步高三尺四出陛。 二十五步。 坎皆在神坛之壬地南出陛。 方深取足容物。 享日先牧仲夏马社仲秋马步仲冬择吉。 神位各设于坛上北方南向席皆以莞。 祝版称'高丽国王谨遣某官姓名敬祭。' 牲牢各豕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先牧马社马步-002
享仪。 前享三日应享之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 无本司者宿尙书省。 致斋一日于享所。 前享一日郊社令扫除坛之内外。 太官令具少牢之馔。 享日未明二刻太史令郊社令设神座奉礼设献官位于坛东南执事位于献官东南俱西向北上。 设奉礼位于献官西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 郊社令设酒于坛上东南隅北向。 设洗位于坛下东南北向。 未明一刻享官以下各服其服。 郊社良令入实酒尊及币。 质明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再拜赞引引祝史与执尊者入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祝史以下俱再拜。 祝史升自东陛立于尊所。 谒者引献官以下入就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太官令出诣馔所祝史取币于兴立于尊所。 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神座前北向立祝史奉币东向授献官。 献官受币进奠于神座。 伏兴少退北向再拜谒者引献官还本位。 太官令引馔升自南陛祝史迎设于神座前讫。 太官令降复位祝史还尊所。 谒者引献官诣洗位手洗爵讫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酒尊所酌酒。 祝史赞酌。 献官进神座前奠爵伏兴少退北向立祝史持版进神座右东向读祝文讫。 献官再拜祝史奠版于伏兴还尊所。 亚终献如初献之仪。 三献讫祝史以爵酌福酒进献官之右西向立献官再拜受爵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献官伏兴祝史以俎进神座前肉以授献官。 献官受以授斋郞献官再拜。 谒者引献官降自南陛还本位祝史进彻豆伏兴还尊所。 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已飮福受者不拜。 谒者引献官就望位北向立奉礼帅赞者就坎西南东向立。 祝史进神座前取币爵酒又以俎载牲体黍稷饭兴降自南陛以币酒馔置于坎讫。 奉礼曰: "可。" 东西各二人土半坎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礼毕。" 遂引献官以下出。 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祝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祝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 其祝版燔于斋坊。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司寒-000
司寒。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司寒-001
○司寒孟冬及立春藏春分开享之。 神位设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莞。 祝版称'高丽国王谨遣某官姓名敬祭。' 牲牢豕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司寒-002
祭仪。 前祭三日诸享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 无本司者宿尙书省。 致斋一日于享所。 前享一日郊社令扫除享所。 守宫陈设如常。 享日未明太官丞具少牢之馔。 郊社令帅其属设酒樽于神座东南设洗位于坛东南北向。 上林令设桃弧棘矢于室户内之右祭讫遂留之。 奉礼设上林令位于神座东南执事者位又于东南俱重行西向北上。 质明上林令以下各服其服。 郊社良令入实酒尊太官丞监设馔物。 赞引引祝史与执尊者先入立于神座前北向俱再拜讫各就位。 赞引引上林令及执事者俱入就位立定。 赞: "拜!" 上林令以下皆再拜。 太官丞出诣馔所赞引进上林令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太官丞引馔入祝史迎引于坛上设于神座前讫。 太官丞还本位。 赞引引上林令诣洗位手洗爵诣酒尊所。 上林令酌酒进神座前北向奠爵伏兴少退北向立。 祝史持版进神座之右东向读祝文讫兴上林令再拜祝史奠版于伏兴还尊所。 亚终献如上仪。 祝史以爵酌福酒进上林令之右西向立上林令再拜受爵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上林令伏兴再拜赞引引还本位。 祝史进彻豆伏兴还尊所。 祝史与执尊者俱复位。 赞引赞: "拜!" 上林令以下皆再拜。 赞引进上林令之左白: "礼毕。" 赞引引上林令以下出。 其祝版焚于斋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诸州县文宣王庙-000
诸州县文宣王庙。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诸州县文宣王庙-001
○释奠仪。 斋戒。 前享三日三献官[牧都护知州府郡事则使以下相次为三献官若防御鎭使县令鎭将监务三献官不备则兼摄行事]及诸预享之官散斋二日致斋一日。 散斋皆于正寝。 致斋三献官于厅事预享官各于本司。 散斋理事如故唯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经秽恶。 致斋唯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助敎及生徒皆淸斋一宿于学馆若有乐工则亦淸斋一宿于享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诸州县文宣王庙-002
陈设[行事附]。 前享二日本司扫除庙之内外又为坎于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 设三献官次于门外随地之宜。 前享一日后本司帅其属守门。 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向。 设掌事位于三献官东南西向。 设助敎位于西阶西南当掌事位生徒位于助敎之后俱东向北上设赞唱者位于三献官西南西向北上。 助敎以文师差充若无文师则以敎授生徒者代之。 本司掌醴者以学院吏赞礼赞唱者以礼院吏亦闲习礼文者为之。 设望位于堂之东北当坎西向赞唱者位于坎东北南向东上。 祭器之数先圣神座前各二实稻粱在左粱在稻前实黍稷在右稷在黍前并居前八在左为二行右上。 第一行石盐干鱼干枣栗黄第二行榛仁菱仁仁鹿脯豆八在右为二行左上。 第一行菁鹿第二行芹鱼。 俎一在豆*闲载豕牲又豆一实毛血在俎前。 木爵三在豆南每爵有。 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在神座东南西上加勺。 币设于所币以白长丈八尺。 祝设于神座右先师座亦如之。 在神座之左北上。 又设从享位各二在左一实栗黄一实鹿脯。 豆二在右一实菁一实鹿俎一在豆*闲载豕牲。 各一在豆*闲并居前实稷实黍。 爵三在豆南每爵有四分左右二实明水二实醴齐。 又设洗于东阶之东水在洗东加勺在洗西南肆实以巾爵。 享日未明烹牲于厨。 祝以豆一取毛血。 夙兴掌馔者实祭器。 质明诸享官及生徒各服其服。 本司帅掌事者入实尊及币祝版各于。 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洗者入立于庭重行北向西上立定。 赞唱者曰: "再拜!" 祝以下皆再拜。 执尊洗者各就位。 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各立于尊所。 三献官将至助敎生徒并入就位。 三献官至门外次改服出次赞礼者引三献官以下诸享官以次入就位立定赞唱者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赞礼者进初献官之左北向白: "请行事。" 退复位。 本司帅执馔者奉馔陈于门外。 赞礼者引献官升自东阶诣先圣神座前北向立。 祝取币东向授初献官初献官北向奠于先圣神座伏兴少退再拜讫又诣先师配座前东向立。 祝以币北向授初献官初献官东向奠于先师座伏兴少退再拜讫赞礼者引降复位。 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 设讫本司与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赞礼者引初献官诣洗手洗手洗爵拭爵讫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去献官酌醴齐诣先圣神座前北向奠讫伏兴少退立。 祝持祝版进神座之右东向读讫初献官再拜祝奠版于兴还尊所。 初献官又诣先师尊所执尊者去献官酌醴齐诣先师配座前东向奠爵伏兴以次诣左右从享位酌献讫诣配座前东向立[东西分献。]。 祝持祝版进配座之左北向读讫初献官再拜。 祝奠版于兴还尊所。 赞礼者引初献官诣飮福位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一爵一祝持爵进初献官之左北向立初献官再拜受爵祭酒酒奠爵伏兴。 祝各持俎进神座前肉共置一俎上又以取稷黍饭共置一以次授初献官每受以授执馔者取爵遂飮卒爵。 祝进受虚爵复于初献官兴再拜赞礼者引降复位赞礼者引亚献官诣洗手洗爵升献并如初献之仪讫赞礼者引亚献官诣飮福位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亚献官之左北向立亚献官再拜受爵祭酒遂飮卒爵。 祝进受虚爵复于亚献官兴再拜。 赞礼者引亚献官降复位。 初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官诣洗升献如亚献之仪讫降复位。 祝各进神座前彻豆兴还尊所。 赞唱者曰: "赐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已受福者不拜送神赞唱者曰: "众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赞礼者进献官之左白: "请望。" 引就望位西向立。 赞唱者转就坎东北位。 初在位者将拜祝各以进神座前取币降自西阶就坎以币于坎讫赞唱者曰: "可。" 坎东西各二人土半坎赞礼者白: "礼毕。" 遂引初献官以下诸享官以次出。 祝与执尊洗者俱复庭下位北向立。 赞唱者曰: "再拜!" 祝以下俱再拜讫出。 祝版燔于斋坊。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大夫士庶人祭礼-000
大夫士庶人祭礼。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大夫士庶人祭礼-001
○文宗二年七月壬寅制: "大小官吏四仲时祭给暇二日。"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大夫士庶人祭礼-002
恭让王二年二月判: 大夫以上祭三世六品以上祭二世七品以下至于庶人止祭父母立家庙朔望必奠出入必告。 四仲之月必享食新必荐忌日必祭。 当忌日不许骑马出门接对宾客其俗节上坟许从旧俗。 时享日期一二品每仲月上旬三四五六品仲旬七品以下至于庶人季旬。 八月庚申朔颁行士大夫家祭仪。 四仲月祭曾祖考祖考考三代嫡长子孙主祭众子孙亲伯叔父及子孙堂伯叔祖及子孙于主祭家与祭与祭者之祖考不得与享此祭者则别作神主各于其家奉祀。 嫡长子孙无后次嫡子孙之长者主祭。 主祭者秩卑众子孙内有秩高者祭品从秩高者祖考秩卑主祭者秩高祭品从主祭者之秩。 主人初献主妇亚献众兄弟终献。 主妇有故众兄弟代之。 三献人各致斋一日其余宗族散斋。 主祭子孙奉神主别居远地其众子孙以俗祭仪祭于其室。 若神主在主祭家主祭者因事远出则次嫡子孙就其家行祭如常仪。 旁亲之无后者以其班之用纸钱无神主。 妻先夫亡者亦同有子孙则以纸钱祭于其家。 除四仲月正祭外如正朝端午中秋宜献时食奠酒不用祝文。 如祖考忌日只祭祖考及祖祖忌日只祭祖。 不必举仍请神主出中堂飨祭余位忌日同。 祭品随时损益不必视时祭仪。 外祖父母及妻父母无主祭者当于正朝端午中秋及各忌日用俗祭仪祭之。 行礼仪式一依朱文公家礼随宜损益。 一品至二品设蔬果各五肉二各一器羹饭各二器匙盏各二。 三品至六品设蔬菜三果二鱼肉各一器。 七品至庶人在官者菜二果一鱼肉各一器羹饭盏匙同。 两位共一卓右宗子祭法。 自今中外遵守以成礼俗其中有人情事势不便者不必拘宗法。 其见存族长奉神主主祠其余嫡众子孙于其家与祭众子孙所生父母各作神主祭于其家致斋如常仪。 三年六月己巳命申行家庙之制。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0
杂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1
○穆宗十一年十月改祭为压兵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2
显宗二年二月以丹兵至长湍风云暴作绀岳神祠若有旌旗士马丹兵惧不敢前。 令所司修报祀。 三年十二月作西京木觅祠神象。 七月大醮于球庭国家故事往往遍祭天地及境内山川于阙庭谓之醮。 十六年五月以海阳道定安县再进珊瑚树升南海神祀典。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3
靖宗元年五月甲辰祈晴于川上每水旱祭百神于松岳溪上号曰川上祭。 五年二月壬午祀老人星于南郊。 九年九月壬申亲醮于球庭。 十二年六月己未亲醮本命星宿于内殿。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4
文宗二年二月己丑行压兵祭于西京北郊。 七月己未亲醮北斗于内殿。 五年四月戊申亲醮于球庭。 十二月戊子制: "大雪之候雪不盈尺宜令诹日祈雪于川上。" 礼部奏: "仲冬以来虽无盈尺之雪雨复然今节近立春不宜祈雪。" 从之。 七年四月丁酉亲醮于球庭。 九年三月壬申宣德鎭新城置城隍神祠赐号崇威春秋致祭。 十年九月己丑祀太一于寿春宫以*{禳}火灾。 十四年五月甲午亲醮于球庭。 十八年五月己未亲醮本命星宿于内殿。 十九年八月戊子朔木火二星失度醮于球庭以禳之。 二十年三月戊午亲醮于球庭。 二十五年四月癸酉亲醮于球庭。 二十七年二月甲午行天祥祭以禳灾变。 五月己酉醮百神于球庭以禳灾变。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5
宣宗二年四月甲申亲醮于球庭。 三年十一月壬戌亲醮祈雪。 四年正月甲戌亲醮于会庆殿。 三月丙子亲醮太一于文德殿以祈风雨调顺。 五月己卯亲醮于会庆殿祷雨。 七月丙辰醮于内庭。 十月乙酉亲醮于内庭。 五年三月己酉遣使醮于毡城在盐州东古祭天坛也。 六年二月辛酉亲祀天地山川于球庭。 十年六月甲子亲醮于内殿祈谷。 十一年三月丁亥醮于球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6
肃宗元年五月丙申醮于会庆殿二年五月丁卯醮于会庆殿。 三年二月甲申亲醮于球庭。 五月辛酉醮于会庆殿。 五年正月癸巳亲醮于球庭。 六月戊午祭五温神于五部以禳温疫。 六年二月甲午遣使秩祭于山川。 丙申祭温神于五部以禳温疫。 三月丙戌祭五温神。 四月戊申合祭己卯年幸三角山所过名山大川于开城及杨州。 七年二月丙申命太子醮三界百神于球庭。 十月壬子朔礼部奏: "我国敎化礼义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 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 从之。 九年十一月丁亥醮太一祈雪。 十二月甲子祈雪于山川。 十年二月癸丑命太子醮三界灵祗于球庭。 八月甲申遣使祭东明圣帝祠献衣币。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7
睿宗三年五月辛酉王率近侍三品以上醮昊天五方帝于会庆殿。 八月丙戌命有司祀老人星于南坛。 六年二月己亥祀老人星于南坛。 十一年四月丁卯遣使祈雨于上京川上松岳东神诸神庙朴渊及西京木觅东明祠道哲梯渊。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8
仁宗元年二月甲午亲醮于阙庭。 十二月壬午秩祭山川。 七年三月甲申遣使醮于州毡城。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9
明宗十四年五月丙戌以太子无嗣遣使祭于白马山。 二十年十月甲申遣使西都祭艺祖庙西都艺祖之所兴也。 至今衣冠犹在其庙故后王每于燃灯八关遣大臣致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0
高宗四十五年四月乙酉亲醮三界。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1
元宗十四年讨三别抄于耽罗也无等山神有阴助之验命春秋致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2
忠烈王元年六月戊辰遣使于忠淸庆尙全罗东界等道遍祭山川。 二年十月癸亥亲醮于康安殿。 三年二月庚申朔亲醮于本阙。 五月壬辰以耽罗之役锦城山神有阴助之验令所在官岁致米五石以奉其祀。 四年二月庚申亲醮于本阙。 九月辛卯遣使于平壤享太祖东明木觅庙。 五年三月庚戌亲醮于康安殿。 五月丁卯用乐祀竹坂宫新殿鹫瓦。 六年三月戊申亲醮三界于本阙。 七年三月甲子以将征日本祭纛于宫南门。 八年三月甲子亲醮于本阙。 九年三月甲子亲醮三界于本阙。 九月庚申亲醮于本阙。 十年三月戊午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十月丙午亲醮于康安殿。 十一年三月己卯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十二年三月丁丑亲醮于康安殿。 十三年三月壬辰朔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六月己巳将助征乃颜亲祭纛于宫门。 十四年二月甲申亲醮于康安殿。 十二月丙辰幸九曜堂醮十一曜。 十六年九月庚申将征日本祭纛于寿康宫。 十八年四月癸亥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二十一年二月甲辰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3
忠肃王十二年十月令平壤府立箕子祠以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4
恭愍王五年六月令平壤府修营箕子祠宇以时致祭。 八年十二月丙子以贼起祭中外山川于神庙以求助。 九年三月甲午祭诸道州郡城隍于诸神庙以谢战捷。 十年十月祷兵捷于群望。 二十年十二月命平壤府修箕子祠宇以时祭之。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5
辛禑三年七月丙申都评议司言: "往岁玄陵将亲讨红贼始立纛每月朔望祭之其弊不细请停罢。" 从之。 四年五月甲戌以时令不和醮太一于福源宫。 五年三月辛未遣使醮摩利山。 甲申命净事色大醮三界。 六年八月辛未命净事色醮开福神于阙庭。 十一年三月丙子命醮于球庭及净事色。 十四年四月丙辰遣使醮助兵六丁。
志卷第十七。
#高丽史64卷-志18-00-00-00-000
志卷第十八。 高丽史六十四。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64卷-志18-礼6-00-00-000
礼六。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00-000
凶礼。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0
国恤。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1
○高丽人不立国恤之仪。 至国有大故则皆临时采附比以从事事已则讳而不传故其见于史者特梗而已。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2
太祖二十六年五月丙午王疾大渐御神德殿命学士金岳草遗诏有顷而薨。 太子诸王及宗室近臣皆地哀号。 乃令百官列位于内议省门外宣遗命。 惠宗卽位率群臣举哀六月戊申发丧于详政殿宣遗诏。 己酉殡于详政殿之西阶庚午行祖奠太常卿读谥册摄侍中元甫行礼宾令王仁泽奉大牢之奠。 壬申葬于显陵以遗命丧葬园陵制度依汉魏故事悉从俭约。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3
景宗六年七月王疾弥留甲辰遗诏服纪以日易月十三日周祥二十七日大祥西京安东安南登州等诸道鎭守各于任所举哀三日释服。 丙午薨于正寝葬于荣陵成宗卽位。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4
显宗二十二年五月辛未王疾笃薨于重光殿。 德宗卽位居翼室朝夕哀临。 甲戌王率群臣成服百姓玄冠素服。 六月丙申葬于宣陵群臣公除。 戊戌王释服。 十月戊寅宰辅表请复常膳许之。 元年五月己丑王以皇考中祥祭斋七日居翼室闇反哭举哀一如唐德宗故事。 二年八月显宗于太庙。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5
文宗三十七年七月辛酉王疾笃薨于重光殿殡于宣德殿。 是日顺宗卽位。 八月甲申葬文宗于景陵。 十月乙未王疾笃遗诏在外州鎭官吏止于本处举哀丧服以日易月薨于丧次。 是日殡于宣德殿丙申宣宗卽位。 戊戌王率百官成服诣宣德殿行祭。 十一月庚申王亲临启殡哭尽哀葬于成陵。 二年九月壬子王亲奠于顺宗魂殿。 九年九月壬午王太后李氏薨于西京归葬戴陵。 乙酉辽遣王鼎来贺生辰。 有司奏: "古典天子诸侯三年之丧旣葬释服心丧终制不与士大夫同礼。 今贺节使已至伏望以日易月二十七日后释服迎命。" 从之。 十年九月丁丑王诣仁睿太后返魂殿行小祥祭从晋制奉安神主于本殿。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6
肃宗十年十月王还自西京丙寅至长平门外以疾薨于辇中到西华门发丧太子群臣哭踊奉入延英殿卽日移殡于宣德殿。 遗诏方鎭州牧止于本处举哀服丧之制以日易月。 是日睿宗卽位甲申葬于英陵。 元年三月乙卯王诣肃宗虞宫。 七年七月己巳王太后柳氏薨殡于大内八月丙申葬于崇陵。 王祖送于阙庭。 十七年四月王疾革丙申遗诏丧服以日易月方鎭州牧止于本处举哀成服三日而除遂薨殡于宣政殿。 仁宗卽位朝夕奠殡哭踊尽哀甲寅葬于裕陵。 七月己卯虞八月壬寅虞十月癸卯虞十二月朔丙戌虞。 元年四月癸巳小祥己酉虞十月乙酉虞。 二年四月甲戌于太庙。 二十四年二月王疾大渐丁卯遗诏丧服以日易月薨于保和殿是日毅宗卽位三月甲戌王及百官国人成服甲申葬于长陵癸巳王以下释服丙戌虞。 二年二月丁巳大祥。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7
明宗三年十月庚申李义旼弑毅宗于林五年五月丙申发毅宗丧百官玄冠素服三日壬寅葬于禧陵。 十三年十一月癸未王太后任氏薨殡于义昌宫旁私第王朝夕哭临。 闰月甲寅葬于纯陵王导车自义昌宫步至弥勒寺释服。 十四年二月壬戌卒哭。 礼官奏: "按仁睿太后丧制一依文庙故事卒哭之后上及群臣应带红者皆服带今太后之丧亦依此制。" 中书省驳议: "王后丧制不宜与国王同。" 王曰: "人子之于父母其心一也岂可重父而轻母哉 卒哭之后朕虽许卿等带红而卿等宜引礼固辞祥期之内朕常带而卿等独带红耶 " 夏四月壬申燃灯翼日大会观乐燃灯上元事也以国恤权停至是行之唯禁揷花诸伎。 五月甲午金祭奠使太府监完颜*辜来。 初至西郊亭接伴使大将军张博仁舞蹈行问上礼*辜以国恤舞蹈讥之曰: "何失礼也!" 博仁犹不悟。 丁巳王宴金使使不入曰: "今日之事是谓花宴王旣起复礼宜从吉结彩棚奏乐揷花可也不则不受享礼。" 王使人*曰: "虽受起复练祥未可从吉礼乎 " 金使怒不赴宴。 六月戊辰宴金使竟不结棚揷花奏乐。 八月王以嬖妾死久不御肉人讥之曰: "丁母后丧未五旬而复常膳今反乃尔何失礼之甚也。" 十一月甲午虞己亥设八关会王观乐于球庭。 以太后祥月除贺礼及舞蹈工人庭舞歌曲。 初礼官奏: "仲冬乃王太后忌日请于孟冬行八关礼。" 王以问相府知政事文克谦曰: "太祖始设八关盖为神*祗{祇}也后世嗣王不可以他事进退之。 太祖祷于神明曰: '愿世世仲冬无令有国忌若不幸有忌则疑国祚将艾也。' 故自统合以来仲冬无国忌今有之是国之灾也而又以孟冬设八关固非太祖意礼官所奏不可许。" 从之翼日大会王又观乐于球庭。 十五年八月壬申行八虞祭。 十六年正月丙午附于太庙。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8
神宗五年十一月戊午明宗薨于昌乐宫宰枢及常官以上带诣阙陈慰宗室百官及士庶人玄冠素服三日唯葬礼都监服至葬日。 己巳金遣户部侍郞李仲元来贺生辰。 十二月朔辛未王受诏于大观殿先遣左承宣于承庆谓金使曰: "前王在殡迎诏及宴不敢举乐。" 金使曰: "迎天子之命岂可以私丧彻乐乎 " 遂用之。 丙辰宴金使先遣人告曰: "前王在殡未敢宴于正殿。" 金使不听再告乃许之。 闰月壬寅葬明宗于智陵。 王初欲葬以王礼崔忠献坚执不可降从其妃景顺王后葬仪*闲用仁庙葬礼。 时太子斥在江华未得襄事国人哀之。 七年正月己巳王背疽御千龄殿诏太子嗣位是为熙宗。 丁丑薨戊寅殡于靖安宫崔忠献会宰枢于其第议减礼司所奏服丧二十六日为十四日。 二月庚申葬于阳陵。 二年二月己未于太庙。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9
康宗二年八月王不豫丁丑遗诏易月之服三日而除薨于寿昌宫戊寅高宗卽位九月丙寅葬于厚陵。 十九年六月朔庚戌王妃王氏薨百官玄冠素服三日辛酉葬王后。 四十六年六月壬寅王薨于柳璥第遗诏太子嗣位太子奉使未还*闲太孙监国。 易月之服三日而除。 太子卽元宗。 七月乙卯有事于太庙以国恤除牲牢乐悬。 九月丙辰蒙使加大只大等来太孙传令旨曰: "大朝使来不可以凶服迎当服以迎其留使外馆以待终制。" 己未葬高宗于洪陵太孙释服。 元宗在元闻讣服丧三日而除。 元年二月己酉燃灯太孙如奉恩寺除黄红伞水精钺驾前仪仗及引驾其它诸王宰枢两班士卒侍卫如常仪。 入康安殿与诸王分坐东西看乐。 许诸王宰枢文武两班服吉服红。 三月甲申元宗还戊子卽位。 六月丙寅小祥。 十五年六月王不豫癸亥遗诏易月之服三日而除藩鎭州县毋得越疆奉遵朝廷哀制至于科举昏姻一切如旧薨于堤上宫。 八月戊辰渖王至自元诣堤上宫谒殡殿。 己巳王幸本阙服黄袍卽位于康安殿是谓忠烈王。 九月壬午王诣殡殿始服斩衰麻率群臣哭。 乙酉葬于韶陵王释丧服。 元年十一月乙未王行七虞祭于魂殿。 二年六月乙丑于景灵殿。 七月乙未于太庙。 二十三年五月壬午安平公主薨于贤圣寺殡于寿宁宫令国中士庶素衣白帽至葬。 八月丙午世子成服己未葬于高陵。 三十四年五月王不豫七月己巳薨于神孝寺是夜殡于淑妃金氏第。 八月壬子沈阳王自元来奔丧诣殡殿入哭设奠百官以玄冠素服侍立。 甲寅沈阳王服紫袍诣景灵殿告嗣位遂至寿宁宫卽位是为忠宣王。 九月辛卯王祭殡殿癸巳祭殡殿乙未王祭殡殿。 大*{敛}三临尽哀。 百官皆缟素停朝市。 十月丁酉葬于庆陵诸司设奠道次祖送梓宫。 初发王衰麻手擎香炉步至十川桥乃乘肩舆至山陵。 葬讫率百官大临侍魂舆而返安于灵眞殿。 二年九月丁丑于寝园摄太尉大宁君崔有前一日诣灵眞殿斋宿其日早行告事由祭。 摄司徒政丞柳淸臣典仪判事李之与诸享官受祝版径诣寝园百官具仪卫会灵眞殿门外立。 奉木主出安于辂密直二人坐于前摄上护军二人坐于后内侍常二人又坐其后。 百官前后导从至寝园大尉司徒及典仪判事先入庭分立左右右上诸享官及侍臣入庭分立奉主去辂就舆乐作及门乐止。 斋郞奉主置拜位摄侍中俯伏致告讫奉主复乘舆堂上执礼官引入正室先见太祖次见惠显二祖次见仁明二祖讫奉安于位堂下。 乐作太尉洗爵初献司徒亚献典仪终献其礼实王之所制也。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10
忠肃王二年十一月国大长公主在元不豫十二月甲午薨。 庚子柩东还。 仁宗皇帝命中书省御史台百官奠于道。 三年二月丙子公主丧至百官玄冠素服迎于郊殡于永安宫庚寅葬公主。 十二年五月辛酉太尉王[卽忠宣王。]薨于燕邸甲戌讣至遣三司使尹莘杰万户姜融迎梓宫于平壤。 七月癸酉梓宫至百官玄冠素服郊迎殡于淑妃宫十一月甲寅葬于德陵。 十七年六月丁未于寝园。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11
忠惠王后五年正月王在元丙子薨于岳阳县闰二月己巳讣至停朝市三日。 六月癸酉梓宫至八月庚申葬于永陵。 忠穆王二年正月丁未奉安木主于魂殿五月乙酉于太庙。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12
恭愍王元年三月辛亥忠定王遇薨于江华。 七月癸酉葬于聪陵诸司一员服斩衰奉安神御于宣明殿。 辛禑元年四月己酉于太庙。 恭愍王十四年二月甲辰徽懿公主薨辍朝三日百官玄冠素服置殡殿国葬造墓都监及山所灵饭法威仪丧车祭器丧服返魂服玩小造棺椁墓室铺陈眞影等十三色以供丧事又命诸司设奠。 四月壬辰葬于正陵百官玄冠素服送至陵及返魂改吉服从还。 王手写公主眞日夜对食悲泣三年不御肉膳。 二十三年九月甲申洪伦等弑王丙戌殡于宝房。 辛禑与宰枢发丧举哀十月庚申葬于玄陵。 百官皆丧服秉烛导车前行诸司设奠道次。 禑以丧服出演福寺西街迎拜肩舆前导至宣义门外拜送平笠白衣乘马而还百官至山陵葬讫以吉服返魂于宝源库。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13
辛禑元年三月甲戌贞顺淑仪公主薨百官玄冠素服辍朝市。 四月甲辰葬于顷陵百官又玄冠素服送至山陵公服侍魂舆而返安于魂殿。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陈慰仪-000
陈慰仪。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陈慰仪-001
○其日百官阁门先立殿门外东边*祇{祗}候分引两班中心为头异位重行北向立定侍臣随品交立。 *祇{祗}候引宰臣就褥位舍人喝: "宰臣两班再拜!" 阁使出行诣宰臣右立宰臣搢笏进表。 阁使揖搢笏奉表抽笏奉表。 入门揖落笏进一拜搢笏呈表于上膝退面拜退出门外揖就位揖云奉宣: "卿等所慰已知。" 舍人喝: "皆再拜!" *祇{祗}候引宰臣出。 次引两班出讫阁门横行再拜行头进步复位拜揖退。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太庙仪-000
太庙仪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太庙仪-001
○其日承宣开殿实魂殿都监判官秉烛先升拂筵趺踏台。 讫太祝入室启出神主安于趺上行告庙祭。 讫太祝入室奉神主还安内阖户而出承宣封室户仪仗乐部列于门外。 尙舍设褥位于殿庭指谕牵龙各着锦衣陪腰舆置褥位上又设褥位于外庭置彩帛楼子又设褥位于大门外置大辂于褥位南。 承宣重房备身将军指谕内侍茶房序立于内紫门阶下执礼命尙赞阁门*祇{祗}候引伞扇入陈于外庭。 侍臣左右分立宰臣密直一行西上。 太史局奏时员报某时承宣开室户摄侍中诣前奏云请降座升舆内侍一员奉灵一员奉趺太祝宫令奉神主降自西阶安于腰舆殿侍卫及巡检等陪立。 次殿中禁服其服左右分立指谕牵龙陪立于紫门阶上。 次承宣重房备身将军内侍茶房指谕肃拜讫殿都知着锦衣奉*钝子左右分立陪腰舆出门外小驻。 舍人喝: "宰臣密直左右侍臣肃拜!" 讫摄侍中请降舆升楼子安于楼子如前仪进行。 至大路前褥位小驻摄侍中奏请降楼子升辂安于辂上如前仪。 舍人喝: "百官再拜!" 侍奉员将文武两班上马黄门侍郞奏上马。 舍人喝: "百官再拜!" 讫上将军一员佩刀就辂前立奏: "神主路上行李万福升太庙。" 再拜讫密直二员上将军二员内侍上四员乘密直辂外前面上将军后面别监辂内稍后左右陪奉。 到太庙外驻辂乘官俱下前到。 享官肃拜讫辂至门外摄侍中奏请降辂升舆。 安于舆上如前仪。 尙舍于门外先设幕次幕前设褥位腰舆到褥位上以楼子邀之尙舍别监卷帘安于幕内床褥上如前仪。 庙庭执礼俟庙内诸事毕诣幕次。 舍人喝: "宰枢侍臣再拜权退。" 引腰舆置幕前褥位上。 别监又卷帘。 庙庭大祝奉神主安于腰舆斋郞陪腰舆赞者引入庙门庙庭。 执礼曰: "魂殿侍卫员将人吏掌固退散。" 出门外再拜。 退散后斋郞等陪腰舆入安于庙庭东边褥位大祝斋郞奉木主历见太祖而下先王先后讫入安于当之室。 享官行祭礼毕阖户而出。 景灵殿仪放此。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上国使祭奠赠赙吊慰仪-000
上国使祭奠赠赙吊慰仪。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上国使祭奠赠赙吊慰仪-001
○文宗之丧宋遣祭奠使左*{谏}议大夫杨景略副使礼宾使王舜封吊慰使右谏议大夫钱副使西上阁门副使宋球来。 祭奠使设奠于魂殿使副就位。 执事告陈设毕使副卽席再拜。 使搢笏焚香酒读祝文。 本国上陪官捧祝文伏兴使副再拜讫嗣王向阙立。 使称有嗣王再拜。 使口传宣讫嗣王再拜。 使搢笏捧赠赙诏书嗣王受伏兴。 祭奠礼毕吊慰使副少进嗣王向阙立。 使宣有嗣王再拜。 口宣及授吊慰诏书如祭奠使仪。 讫与祭奠使副展慰陈状如常仪。 仁睿太后之丧金遣太府监完颜*辜来赐祭将祭*辜问曰: "太后象坐耶立耶。" 对曰: "坐。" *辜曰: "诸侯王母坐而天子使拜可乎 必藏影帧乃入行事。" 王遣人陈谕再三*辜从之。 王立庭下*辜登堂再拜奠爵。 安平公主之丧元遣火鲁忽孙来吊。 王与世子素衣短帽黄带群臣玄冠素服与火鲁忽孙入临殡殿。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先王讳辰眞殿酌献仪-000
先王讳辰眞殿酌献仪。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先王讳辰眞殿酌献仪-001
○其日质明礼司奏初严所司陈仗卫于殿庭内外如常仪。 枢密以下左右侍臣就大观殿庭文武百寮就泰定门外立班以俟。 侍中诣宣仁殿门版奏外办礼司奏二严。 王出御大观殿鸣鞭内外仗卫大喝: "再拜!" 舍人喝: "枢密以下左右侍臣再拜!" 次阁门员引宰臣就拜位。 舍人喝: "宰臣再拜!" 西出。 黄门侍郞就庭中伏奏请动驾奏讫伏兴退复位。 王降殿升辇出利宾门外礼司奏三严。 出泰定门黄门侍郞出就辇前伏奏请驻辇伏兴。 舍人喝: "文武百寮再拜!" 次黄门侍郞复就辇前伏奏请侍臣百寮上马侍中传宣曰: "可。" 黄门侍郞伏兴传侍臣员将文武两班宣许上马。 传讫舍人喝: "枢密以下侍臣及近臣百寮应骑者俱再拜!" 讫黄门侍郞复出伏奏请动驾伏兴退复位。 鸣鞭侍臣前导出升平门前后导从应骑者皆乘马。 驾至眞殿门外降辇入幄次殿内酌献与燃灯小会驾幸仪同。 酌献时宰臣以下文武百寮皆着。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先王讳辰眞殿酌献仪-002
成宗八年十二月敎: "太祖及王考戴宗王宣义王后忌月禁屠杀断肉膳。"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先王讳辰眞殿酌献仪-003
靖宗三年七月壬戌以王元成太后讳辰百官就干德殿上表陈慰讳辰陈慰始此。 自后考讳辰宰臣进表三品以上黑带假红以下犀带陈慰如仪。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先王讳辰眞殿酌献仪-004
文宗三十一年五月甲戌王以显考忌服素避正殿令中外断音乐禁猎终月。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先王讳辰眞殿酌献仪-005
恭让王三年正月辛丑礼曹启曰: "安庆公以元王母弟簒立元朝遣使奉元王复位则不当称为英宗亦不当载诸祀典。 今遇忌日致祭有乖大义请罢之。 且忠肃王妃洪氏乃忠惠王恭愍之母后忠惠王妃尹氏乃忠定王之母后。 以正统君王有后之妃今不祀实为阙典乞两妃忌日及眞殿祭享悉仿近代先后礼。" 从之。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上国丧-000
上国丧。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上国丧-001
○显宗二十二年七月己未契丹报哀使工部郞中南承颜来告圣宗丧宣诏于显宗魂堂。 辛酉德宗引契丹使举哀于内殿。 十月辛巳遣工部郞中柳乔如契丹会葬。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上国丧-002
文宗九年九月癸亥契丹告哀使鸿少卿张嗣复来告兴宗丧。 王闻嗣复过鸭绿江减常膳彻音乐禁屠宰断猎。 礼司奏: "礼世子不为天子服又童子不乞太子及乐浪开城国原侯不服平壤公以下文武常以上服丧。" 从之。 乙丑王服素率百官出昌德门前嗣复传诏举哀行服辍朝市三日。 丙子遣知中枢院事崔惟善工部侍郞李得路如契丹吊丧会葬。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上国丧-003
仁宗十三年二月辛丑金报哀使检校右散骑常侍王政来告太祖丧。 百官玄冠素服。 癸卯王受诏与国人服丧三日。 闰月丁未报哀使还附表陈慰。 乙卯遣少卿金端侍御史李时敏如金吊丧。 十四年二月丙辰金遣使来告太皇太后丧举国素服三日。 丁卯遣殿中监尹彦植左司谏崔允仪如金吊祭。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上国丧-004
明宗十九年正月金世宗崩三月戊午遣奉慰使及祭奠兼会葬使如金。 己未金遣使来告丧庚申王素服率百官迎诏于都省厅举哀。 四月壬戌释服。 二十一年二月乙未金遣完颜臣来告皇太后丧遣大将军韩正修郞中崔敦礼如金吊丧。 大将军文得吕司业李世长致祭。 丁酉王率群臣发哀于都省。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上国丧-005
熙宗四年冬金章宗崩五年正月丁酉遣奉慰使史洪纪祭奠使李淳中如金。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上国丧-006
忠烈王二十年正月癸酉世祖皇帝崩王与公主以羊十马一祭于殡殿。 二十六年正月丙寅元皇太后崩四月庚戌遣同知密直司事薛景成如元吊丧。 戊午王如元吊丧。 六月癸酉王祭太后殡殿。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上国丧-007
恭让王四年六月己卯王闻大明皇太子薨欲发丧廷臣启曰: "皇太子未成为君不可服丧。" 于是辍朝三日百官布带。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邻国丧-000
邻国丧。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邻国丧-001
○太祖七年九月新罗王升英薨来告丧王举哀遣使吊之。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00
诸臣丧。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01
○高丽大臣之卒赙赠恩恤极为优厚。 然其仪制史阙未详略举其见于史者以着其凡。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02
太祖十九年十二月大匡裴玄庆疾笃王亲幸其第问疾王出门而玄庆卒。 王驻驾命官葬事而后还。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03
成宗六年三月内史令崔知梦卒王闻讣震悼赙布千匹米三百石麦二百石茶二百角香二百斤官葬事赠太子太傅谥敏休。 八年五月守侍中崔承老卒王恸悼下敎: "褒其勋德赠太师赙布千匹三百石粳米五百石乳香百斤脑原茶二百角大茶十斤。" 十四年四月平章事崔亮卒王恸悼赠太子太师赙米三百石麦二百石脑原茶千角以礼葬之谥匡彬。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04
穆宗元年七月内史令徐熙卒赙布千匹麦三百石米五百石脑原茶二百角大茶十斤香三百两谥章威以礼葬之。 七年六月侍中韩彦恭卒赙米五百石麦三百石平布八百匹中布四百匹茶二百角赠内史令谥贞信以礼葬之。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05
显宗八年五月户部尙书金殷傅卒辍朝一日后赠侍中。 十五年六月平章事崔沆卒王悼甚赙绢三百匹布五百*{段}米麦各千石谥节义。 二十二年八月侍中姜邯赞卒辍朝三日谥仁宪命文武两班会葬吊赙赠加礼。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06
靖宗八年六月内史令徐讷卒王御重光殿廊下举哀贵臣举哀与诸王同其异者一举哀而止耳。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07
文宗元年十月平章事皇甫颖卒赐米百石麦五十石布四百匹大茶三百斤香十斤。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08
肃宗九年九月知政事朴寅亮卒赐吊慰敎及书赙赠以礼谥文烈。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09
睿宗五年七月平章事李卒辍朝三日遣使吊祭官葬事谥文良。 十年二月中书令崔思诹卒王震悼辍朝三日赙恤优厚令百官会葬谥忠景。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10
仁宗十四年十一月枢密院知奏事郑沆卒王悼甚辍朝吊祭赙米百石布二百匹御笔特谥文安。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11
毅宗十一年二月平章事高兆基卒辍朝三日命有司护丧赐谥。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12
明宗十六年四月政堂文学崔汝谐卒官葬事辍朝三日谥文贞。 十九年九月平章事文克谦卒辍朝三日谥忠肃。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13
高宗四年三月枢密副使蔡靖卒官葬事以赏平贼之功。 六年八月崔忠献死十二月丙子以忠献死辍朝三日。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14
元宗四年十一月永安公僖卒五年四月辛未以僖卒辍朝三日。 十四年九月平章事张佶卒十一月庚子以佶卒辍朝三日。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诸臣丧-015
恭愍王十七年密直副使李冈卒王悼甚赐厚赙枢密例不得谥特谥文敬。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00
五服制度。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01
○斩衰三年给暇百日。 正服子为父女子在室及已嫁而返室者为父。 义服妻为夫妾为君。 加服嫡孙父卒承重者为祖父曾玄孙承重者为曾高祖。 斋衰三年给暇百日。 正服子为母。 加服嫡孙父卒承重者为祖母曾玄孙承重者为曾高祖母。 公侯以下三日而葬十三月小祥二十五月大祥二十七月祭。 斋衰周年给暇三十日。 正服为祖父母为伯叔父及妻为姑妹在室为妹适人无夫子为兄弟为长子及妻为众子及女子为侄及侄女在室为嫡孙及嫡孙女为嫡曾孙庶母为其子及君之众子。 降服父卒母嫁[为父后者无服。]报服亦如之。 义服嫁继母为子。 外族正服为外祖父母。 义服为继母慈母义母长母为妻。 大功九月给暇二十日。 长正服为伯叔父及姑为兄弟妹为子及女子为侄及侄女为嫡孙。 成人正服为堂兄弟为堂妹在室为众子妻为庶子及妻为侄妻。 降服为姑妹侄女适人。 外族正服为舅为姨在室。 小功五月给暇十五日。 正服为曾祖父母为伯叔祖父母为从祖母在室为堂伯叔及妻为堂姑在室为兄弟妻为再从兄弟为再从妹在室为堂侄及堂侄女为嫡孙妻为侄孙及侄孙女在室为嫡曾孙妻。 正服为伯叔父及姑之中为兄弟妹之中为子及女子侄及侄女之中为嫡孙之中为众孙之长为嫡曾孙之长。 降服为堂妹适人。 外族正服为舅妻为外甥及外甥女在室。 义服为妻父母为女壻。 麻三月给暇七日。 正服为高祖父母为堂伯叔祖父母为再从伯叔及妻为再从姑为堂兄弟妻为亲表兄弟及妹为再从侄及侄女在室为堂侄孙女为曾孙女为众孙女为曾侄孙为嫡玄孙。 降服为从祖母及堂姑适人为再从妹及侄孙女适人。 正服为伯叔父及姑之下为堂叔堂姑之长为兄弟妹之下为堂兄弟妹之长为子及女子侄及侄女之下为嫡孙之下为众孙之中。 外族降服为姨及外甥女适人。 正服为堂舅为舅姨兄弟及妹为外甥妻为外孙。 义服为庶母乳母。 凡五服闻丧给暇三分之二有剩日入暇限。 成宗四年初定此制。 十一年六月制: 六品以下不入常官父母丧百日后所司劝令出仕。 除起复衔以服角遥谢行公。 十五年七月定朝官遭丧给暇式忌暇各三日每月朔望祭暇各一日大小祥祭暇各七日大祥后经六十日行祭暇五日。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02
穆宗六年六月制: 五品以下官吏父母丧百日后所司劝令出仕卽上让表不允遥谢后起复结衔以服角出仕。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03
显宗九年五月制: 文武官遭丧第十三月初忌日小祥斋给暇三日其月晦日小祥祭给暇三日第二十五月二忌日大祥斋给暇七日其月晦日大祥祭给暇七日自翼日计六十日至二十七月晦日祭给暇五日二十八月一日以吉服正角出官行公。 十九年四月制: 京外官吏父母丧大祥斋后暇前依前出仕。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04
靖宗三年正月制: 外任及东西兵马官吏之妻在京身死令坊里报吏部除奏闻幷行丧式限行移界兵马使及界员无事时则所管事体酌量许令上京以为恒式。 又官吏及军其人等有父母坟墓改葬者给暇三十日来往程途其官远近酌施行。 六年八月制: 各道起复领军员当服者权着吉服正角还军归家依制服。 九年六月制: 罪不及前典训诛杀人等无罪之子礼当行服其三年大丧依制行服其它五服勿令给暇。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05
文宗三年九月丙申制: 外方官吏遭兄弟妹丧者若在远州除申请京官直于外官请暇妻父母服不论妻之先后令给暇。 四年正月制: 外官父母在京身死除奏达许令上京。 军兴时则所管事体商量兼考兵马使给暇移文酌量裁决其别命员及随使记事者亦依此例。 八年正月制: 防御官父母丧百日已满以吉服正角遥谢赴任。 二十二年十月制: 嫁母之丧前式无服然人子不服其丧似忘劳膝下之恩自今行百日服后以吉服正角出仕。 三十年六月制: 先亡有后之妻及同居妻父母服制依式给暇。 三十三年八月制: 外任官大祥祭给暇。 外方立魂堂者许于魂堂在处行礼仍留行以吉服正角还任。 九月制: 奉使入朝官吏父母身死还后虽已过百日自闻丧日给暇百日。 三十五年二月制: 诸州县长吏受武散阶者小丧依制给暇以下以导信义葬时给暇。 三十七年十二月制: 宫城内各衙门官吏服出入不合仪制凶服者不入公门之义宫城外官准资换任其不得已任宫城官者依书仪入朝但吉服之文入宫城吉服归家依制行服。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06
宣宗二年六月制: 异国投化官吏父母在本国身死自闻丧日依制给暇。 六年十二月制: 嫁母之服前制只给百日暇其余心丧嫁母自有区别其大祥祭外任之子勿许上京。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07
睿宗五年三月制: 起复外官异朝使臣迎接者权着吉服正角。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08
仁宗十四年二月制: 同宗支子及遗弃小儿三岁前节付收养者为收养父母服三年丧。 遗弃小儿仍继其姓同宗支子为亲父母期年。 异姓族人之子收养者服丧之制礼虽无据恩义俱重不可无服其令服大功九月四十九日。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09
明宗十四年七月制: 文武入流以上者妻之父母依亲伯叔之妻齐衰周年给暇二十日。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10
忠烈王三年正月辛卯中赞金方庆持妻母服命权宜后行。 宰相服制后行古无其例时军国务繁始有是命。 七年四月庚午敎: "士卒虽遭父母丧过五十日卽从军。"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11
恭愍王四年十二月辛未罢三年丁忧之制。 六年十月辛巳谏官李穑等请: "行三年丧。" 从之。 八年十二月辛未以兵兴除忽赤忠勇三都监五军三年丧。 九年六月丁亥命百官亲丧三年。 八月丙戌敎: "四方兵兴军务方殷其除三年丧制。 前此虽许行三年丧然百日衰之习如旧但解官不仕而已。"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五服制度-012
恭让王三年五月庚子更定服制一遵 大明律服制式。 唯外祖父母妻父母服与亲伯叔同无后人以三岁前遗弃小儿冒姓付籍者卽同己子其以同宗之子亲近为先继后者亦许行服。 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自今许终其制其中关系国家要务必合起复者启闻取旨夺情起复大小军官及不许丁忧者止行百日丧。 其父母丧二十五月内每月行朔望祭至十三月初忌日行小祥祭二十五月第二忌日行大祥祭二十七月晦行祭二十八月一日始服吉服。 丧三年内不许娶妇及宴飮。 四年四月甲戌除军官三年丧。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百官忌暇-000
百官忌暇。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百官忌暇-001
○景宗六年十二月制: 父母忌日依书仪一日两宵给暇。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百官忌暇-002
成宗元年十二月制: 百官遇父母忌给暇一日两宵祖父母忌无亲子则亦依父母例。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百官忌暇-003
显宗十一年闰六月制: 无亲子祖父母忌日除庶人外文武入仕人给暇一日两宵。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百官忌暇-004
文宗三十年六月制: 先亡有后之妻及同居妻父母忌日依制给暇。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百官忌暇-005
明宗十四年七月制: 文武入流以上者妻父母忌日依外祖父母式一日两宵给暇。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百官忌暇-006
恭让王三年五月庚子敎: 近设家庙旣令六品以上祭三代自今许行曾祖考忌日之祭。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重刑奏对仪-000
重刑奏对仪。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重刑奏对仪-001
○王便服出坐内殿南廊牵龙都知肃拜讫承宣重房院房六局员次次肃拜。 阁门去靴笏着丝鞋[侍臣皆同。]入庭横行自喝: "再拜!" 行头进步复位。 各*祇{祗}候后左边立刑部奏对员省郞丹笔员入庭舍人喝: "再拜!" 出外。 *祇{祗}候引宰臣枢密至门执礼传引就褥位立定执礼微喝: "再拜!" 执礼承传云: "赐座。" 执礼微喝: "再拜!" 引上殿坐东边褥位。 茶房上员从夹户入进茶内侍七品员去盖子。 执礼上殿前楹外面拜劝茶放后下殿。 次院房八品以下进宰枢茶执礼又上殿伏面请茶出。 次丹笔奏对员入奏丹笔制斩决除入有人岛。 毕后劝御药及宰枢药。 执礼引宰枢下庭褥位微喝: "再拜!" 执礼承传云: "宣赐酒果。" 执礼微喝: "再拜!" 引出。 奏对员省郞丹笔员入庭舍人喝: "再拜!" 执礼承传云: "宣赐酒果。" 舍人喝: "再拜!" 出。 次阁门横行再拜。 执礼云: "侍奉员将宣赐酒果。" 舍人喝: "再拜!" 执礼舍人皆再拜以次出。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00-000
军礼。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遣将出征仪-000
遣将出征仪。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遣将出征仪-001
○遣将出征宜大社告太庙并有司行事如奏告之仪。 出钺还钺王皆亲告景灵殿。 前一日尙舍局设王座于大观殿上如常仪设元帅副元帅褥位于殿庭中心北向。 守宫署设元帅副元帅次于殿门外朝堂。 其日依时刻仗卫入陈于殿庭如仪枢密及左右侍臣入就殿庭位。 元帅副元帅服戎服[前一日有司奉宣赍征袍戎衣到尙书兵部准旧例颁赐元帅以下从军文武员寮。]率兵马钤辖[以承制充之。]及诸军从事官俱诣殿门外重行北向立。 讫王服绛纱袍出坐殿鸣鞭仗卫奏山呼再拜。 讫舍人喝: "枢密以下侍臣常起居。" 讫阁门引宰臣入就位舍人喝: "宰臣再拜!" 讫阁门引宰臣自东侧阶升殿近东西向北上立。 次引宰枢自西侧阶升殿近西东向北上立。 讫引元帅副元帅入殿庭就褥位北向立。 舍人喝: "元帅副元帅再拜!" 阁门称有舍人喝: "再拜躬听!" 口宣讫舍人喝: "元帅副元帅再拜!" 阁门引元帅自西阶升殿进王座之右诸方略。 上将军奉斧钺诣王座右进王降座执斧钺授元帅元帅受降自西阶。 阁门引元帅副元帅由正门出郞将传奉斧钺在前先导。 阁门引兵马钤辖及诸军使副判官以上入殿庭重行北向东上立。 舍人喝: "钤辖以下再拜又再拜!" 讫阁门引自西偏门出。 录事以下于殿门外礼数如上仪。 王入内殿宰臣枢密以下左右侍臣及仗卫以次出。 元帅副元帅出泰定门外乐作至兵部乐止。 钤辖以下诸军使副判官于阶上俱重行再拜录事以下阶下祇揖吏拜。 讫便行师如军令式。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师还仪-000
师还仪。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师还仪-001
○师还前一日尙舍局设王座于大观殿设元帅副元帅拜位于殿庭。 守宫署设元帅副元帅次于殿门外朝堂又于宿亭设元帅副元帅座于东边筵伴宰臣座于西边又设拜命褥位于庭中。 筵伴到宿亭阁门引元帅以下出门相揖入门各就褥位钤辖及诸军使副判官录事每等异位重行立定。 舍人喝: "元帅以下向阙再拜!" 问圣。 舍人喝: "元帅以下再拜!" 筵伴口宣讫舍人喝: "元帅以下又再拜!" 讫阁门引筵伴及元帅副元帅各从东西阶升亭上就褥位立定执礼官交呈起居状筵伴及元帅起居。 讫阁门引各就座赴劳宴。 礼毕阁门引筵伴及元帅副元帅以下降就庭中褥位舍人喝: "元帅以下再拜!" 元帅奉谢表诣筵伴前进筵伴小前接表俱退复位。 舍人喝: "元帅以下又再拜!" 讫筵伴以表传于持函持函者先出元帅及筵伴伴行出门相揖分位。 其日昼亭设筵伴公侯伯座于东边元帅副元帅座于西边。 其余拜命劳宴附表礼数如上仪。 元帅勒所部兵卫鼓吹令押凯歌分左右二部以次陈列鼓吹振作至广化门乐止。 依时刻禁卫入陈于殿庭如常仪。 枢密以下左右侍臣入就殿庭位元帅副元帅率诸军寮佐至殿门外。 阁门引元帅副元帅入次讫近臣奏外办。 王服绛纱袍出坐殿禁卫奏山呼再拜。 舍人喝: "枢密以下侍臣常起居。" 讫阁门引宰臣入就位舍人喝: "宰臣再拜!" 讫阁门各引宰臣枢密自东西侧阶升殿就位立阁门引诸军使副判官录事诸领府郞将以上入殿庭每等异位重行立定。 阁门引元帅捧斧钺入殿庭自西阶升殿诣御座之右上斧钺王降座执斧钺传授上将军。 讫元帅降自西就拜位舍人喝: "元帅以下再拜!" 阁门引出殿门外。 元帅副元帅及诸军使副判官录事从事官各服公服阁门分引元帅以下入就殿庭重行北向立定。 舍人喝: "元帅以下再拜舞蹈又再拜!" 奏圣躬万福舍人喝: "元帅以下再拜!" 元帅出行致辞复位。 舍人喝: "元帅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近臣承旨降自东阶诣元帅东北西向传宣称: "定难功业惟朕乃嘉。" 元帅以下再拜舞蹈又再拜。 阁门传宣赐酒食舍人喝: "元帅以下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阁门引元帅以下西出王入内殿宰臣枢密左右侍臣及仗卫以次退。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师还仪-002
睿宗二年十月壬寅命尹瓘为元帅吴延宠副之往伐女眞。 十二月朔壬午王御威凤楼瓘延宠率三军将士以次入庭拜讫赐钺遣之。 三年春瓘等平女眞筑六城立碑于公鎭以为界。 至四月己丑瓘延宠凯还命具吹军卫迎之。 遣带方侯齐安侯* 劳宴于东郊。 瓘等诣景灵殿复命还钺王御文德殿引瓘延宠上殿问边事。 未几女眞侵犯六城之地四年四月命副元帅吴延宠复征之。 戊寅延宠陛辞王诣景灵殿亲授钺遣之。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师还仪-003
仁宗十三年正月西京反命金富轼讨之。 甲寅王御天福殿富轼以戎服入见命上陛亲授钺遣之。 十四年二月戊午西京降四月庚子富轼凯还王诣景灵殿告平西贼赐富轼甲第一区。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师还仪-004
高宗三年闰七月契丹寇西北境转掠州郡。 十月命知政事郑叔瞻为行营中军元帅枢密院副使赵为副往击之。 十二月己未幸顺天馆御文德殿群臣入谒分立左右叔瞻以戎服率诸摠管入庭行礼王亲授钺遣之。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师还仪-005
恭愍王五年五月遣评理印等往攻鸭江以西八站。 九月癸未以曲城伯廉悌臣为都元帅刑部尙书柳渊等副之以备西北赐貂金带授钺遣之。 十三年二月戊戌西北面都元帅庆千兴都巡慰使崔莹等德兴兵凯还。 王命有司郊如迎贺仪。 十八年十一月辛未以守门下侍中李仁任为西北面都统使赐大纛以遣之。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救日月食仪-000
救日月食仪。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救日月食仪-001
○其日应陪侍群臣玄冠素服伺候。 王素服出坐绞床承宣重房肃拜讫分立。 阁门入庭横行再拜行头进步复位揖左边立。 祗候引枢密就褥位横行立定舍人喝: "再拜!" 讫分立。 王入歇待时刻复出下殿立尙舍别监点香。 王拜礼后还上殿。 阁使承传云: "赐枢密坐。" 舍人喝: "再拜!" 阁使又云: "赐侍奉员将坐。" 舍人喝: "再拜!" 就坐。 救食讫王下殿尙舍别监点香王拜礼讫还上殿入内。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救日月食仪-002
文宗元年二月乙亥朔日食御史台奏: "旧制日月食太史局预奏告谕中外伐鼓于社上素避殿百官素服各守本局向日拱立以待明复今太史官昏迷天象不预闻奏请科罪。" 从之。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季冬大傩仪-000
季冬大傩仪。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季冬大傩仪-001
○大傩之礼前一日所司奏闻选人年十二以上十六以下为子着假面衣赤布袴褶二十四人为一队六人作一行凡二队。 执事者十二人着赤衣执鞭。 工人二十二人其一方相氏着假面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右执戈左执楯其一为唱帅着假面皮衣执棒。 鼓角军二十为一队执旗四人吹角四人持鼓十二人以逐恶鬼于禁中。 有司先于仪凤广化朱雀迎秋长平门备设酒果禳物又为坎各于门之右方深称其事。 前一日夕傩者各赴集所具其器服依次陈布以待事。 其日未明诸卫依时刻勒所部屯门列仗入陈于阶下如常仪。 傩者各集于宫门外内侍诣王所御殿前奏子备请逐疫讫出命傩者以次入。 以进方相氏执戈扬楯唱率子和曰: "甲作食凶胃食疫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览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 凡使十二神追恶鬼凶赫汝躯拉汝肝节解汝肌肉抽汝肺汝不急去后者为粮。" 周呼讫前后鼓而出诸队各趣门以出出郭而止傩者将出大祝布神席当中门南向出讫斋郞陈神座籍以席北首。 斋郞酌酒大祝受而奠之祝史持版于座右读祝文[祭以*大阴之神祝版以*大祝名。]讫兴奠版于席乃举禳物幷酒于坎讫退。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季冬大傩仪-002
靖宗六年十一月戊寅诏曰: "朕卽位以来心存好生欲使鸟兽昆咸被仁恩。 岁终傩礼五以驱疫气朕甚痛之可贷以他物。" 司天台奏: "瑞祥志云: '季冬之月命有司大傩旁土牛以送寒气。' 请造黄土牛四头各长一尺高五寸以代。" 从之。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军礼-季冬大傩仪-003
睿宗十一年十二月己丑大傩。 先是宦者分傩为左右以求胜王又命亲王分主之。 凡倡优杂伎以至外官游妓无不被征远近至旌旗亘路充斥禁中。 是日谏官叩合切谏乃命黜其尤怪者至晩复集。 王将观乐左右纷然争先呈伎无复条理更黜四百余人。
志卷第十八。
#高丽史65卷-志19-00-00-00-000
志卷第十九。 高丽史六十五。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65卷-志19-礼7-00-00-000
礼七。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00-000
宾礼。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北朝诏使仪-000
迎北朝诏使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北朝诏使仪-001
○王出坐干德殿阁门副使以上先入殿庭肃拜次宰臣侍臣阁门南班肃拜立后屈使馆伴执事俱入殿庭肃拜讫。 阁门舍人就闻辞位奏: "北朝使臣已到阁门伏候圣旨。" 阁门使传宣曰: "屈。" 阁门员引使臣持诏函者前导入中门使臣就殿门西。 王出殿门东相揖入殿庭。 使臣就传命位向南立定王西向再拜问皇帝体使臣*传王拜舞拜。 舍人喝: "宰臣以下侍臣拜舞拜!" 讫使臣称有命王再拜。 使臣传诏于王王授宰臣宰臣授于持函员。 王拜舞拜。 舍人喝: "宰臣及侍臣拜舞拜!" 讫国信物色过庭王再拜。 讫阁门员引使臣出殿门王出殿门外揖送。 阁门引使臣接翰林厅幕次王权御殿门内看诏书。 次阁门使呈使臣精仪物状王*传讫物色过庭。 阁门使呈使臣状王复状。 阁门员引到殿门外王出殿门相揖入殿上。 使臣再拜奏圣体又再拜进步致辞又再拜讫就座后舍人呈上中节状舍人引就拜位王起立。 舍人喝: "再拜!" 奏圣体。 舍人喝: "再拜!" 进步致辞。 舍人喝: "再拜!" 阁使传有敎赐客省茶酒食。 舍人喝: "再拜!" 引出殿门。 王就座后阁门员引下节入殿庭再拜奏圣体再拜阁使传有敎赐所司酒食喝: "再拜!" 出门。 讫进茶初盏亲劝使臣还酬再拜就座飮讫相揖还就座。 赐中下节酒食毕使臣再拜进步致辞再拜。 阁门员引降出殿门王出殿门揖送归馆。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北朝起复告使仪-000
迎北朝起复告使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北朝起复告使仪-001
○王出坐干德殿阁门副使以上先入庭立次宰臣以下及侍臣南班入殿庭拜位。 舍人喝: "宰臣以下肃拜。" 讫就位。 屈使监馆事入殿庭肃拜而出。 舍人就闻辞位奏: "北朝某使已到阁门伏候宣旨。" 阁使宣传: "屈。" 阁使出到阁门引使臣。 王出殿门外使臣就门外相揖入殿庭诏书官告先行各就殿庭本位王再拜向使臣问圣体传皇帝安。 王拜舞拜起居舍人喝: "宰臣以下拜舞拜。" 使臣传有王再拜。 使臣宣传王拜舞拜。 使臣取诏传王接授宰臣。 使臣取官告传王接授宰臣。 王拜舞拜。 使臣揖出王相揖出送门外。 阁使引使臣接翰林厅。 王上殿看诏书官告。 讫使臣以阁使上状王回送起居状出殿门迎接依前揖入上殿行私礼使臣先行致辞王*拜。 王东边使臣西边坐定。 阁使进使下人状。 讫舍人引使下人就拜位。 舍人喝: "再拜!" 时暄。 舍人喝: "再拜!" 进步致辞。 舍人喝: "再拜!" 阁使宣传有敎使臣茶酒。 舍人喝: "再拜!" 引出使臣。 茶酒礼毕致谢王*拜。 讫引使臣下殿王相揖出殿门外揖送。 服色用玄冠素服除彩棚乐部揷花。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诏使仪-000
迎 大明诏使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诏使仪-001
○使臣入国境先遣关人驰报于王王遣官远接诏书。 前期令有司于国门外公馆设幄结彩设龙亭于正中设香案于龙亭之南备金鼓仪仗鼓乐伺候迎引。 又于国城内街巷结彩于王宫内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设香案于阙庭之前设司香二人位于香案之左右设诏使立位于香案之东设开读案于殿陛之东北设王拜位于殿庭中北向设众官拜位于王拜位之南异位重行北向。 设奉诏官位于开读案之北宣诏官位于捧诏官之南展诏官二人于宣诏官之南俱西向司礼二人位于王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引礼二人位于司礼之南东西相向引班四人位于众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 陈仪仗于殿庭之东西设乐位于众官拜位之南北向。 远接官。 接见诏书迎至馆中奉安于龙亭中遣使驰报王。 是日王率国中众官及耆老出迎于国门外。 迎接官迎诏书出馆至国门。 金鼓在前次耆老行次众官具朝服行次王具冕服行。 次仪仗乐次诏书龙亭使臣常服行于龙亭之后。 迎至宫中金鼓分列于外门之左右耆老众官分立于庭中之东西置龙亭于殿上正中。 使臣立于龙亭之东引礼引王入就拜位引班引众官及耆老各入就拜位。 使臣诣前南向立称有制司赞唱: "四拜。" 乐作王及众官以下皆四拜乐止。 引礼引王由西阶升诣香案前北向立。 引礼唱: "!" 王。 司礼唱: "众官!" 众官以下皆。 引礼唱: "上香!" 司香奉香进于王之左。 王三上香。 讫司赞唱: "俯伏兴平身!" 王及众官以下皆俯伏兴平身。 引礼引王复位。 司赞唱: "开读!" 宣诏官展诏官升案。 使臣诣龙亭捧诏书授捧诏官捧诏官受诏捧至开读案授宣诏官宣诏官受诏展诏官对展。 司赞唱: "!" 王及众官以下皆。 宣诏官宣诏讫捧诏官于宣诏官前捧诏书仍置于龙亭。 司赞唱: "俯伏兴平身!" 王及众官以下皆俯伏兴平身。 司赞唱: "四拜!" 乐作王及众官以下皆四拜乐止。 司赞唱: 搢笏鞠躬三舞蹈左膝三叩头山呼万岁山呼万岁再山呼万万岁出笏俯伏兴。 乐作四拜乐止。 礼毕引礼引王退引班引众官以次退。 王及众官释服。 使臣以诏书付所司颁行。 王与诏使分宾主行礼。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赐劳使仪-000
迎 大明赐劳使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赐劳使仪-001
○使臣至国境先遣关人入报王遣官远接。 前期有司于国门外公馆设幄结彩设龙亭于馆之正中备金鼓仪仗鼓乐于馆所以伺迎引。 又于国城内街巷结彩又于王宫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设香案于阙庭之前设王受赐予位于香案之前。 设王拜位于殿庭正中北向众官拜位于王拜位之南异位重行北向。 设乐位于众官拜位之南北向司赞二人于王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引礼二人于司赞之南东西相向引班四人于众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 陈仪仗于殿庭之东西。 远接官接见使臣迎至馆所以上赐安奉于龙亭中遣使驰报王。 是日王率众官出迎于国门外远接官迎上赐出馆至国门。 金鼓在前次众官常服乘马行。 次仪仗鼓乐次上赐龙亭使臣常服乘马行于龙亭之后。 迎至宫中金鼓分列于殿外门之左右众官分立殿庭之东西置龙亭于殿上正中。 使臣立于龙亭之东引礼引王引班引众官各就拜位立定。 司赞唱: "四拜!" 乐作王及众官皆四拜乐止。 引礼引王诣龙亭前使臣称有制。 引礼赞司赞唱: "!" 王与众官皆。 使臣宣制云云。 宣毕使臣捧所赐物西向授王王受。 以授左右。 讫引礼赞俯伏兴平身司赞唱: "俯伏兴平身!" 王与众官皆俯伏兴平身引礼引王出复位。 司赞唱: "四拜!" 乐作王及众官皆四拜乐止。 司赞唱: "礼毕。" 凡行礼毕王入殿西立东向使臣东立西向。 引礼唱: "再拜!" 使臣与王皆再拜。 及出使臣降自东阶王降自西阶。 遣使送使臣还馆。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00
迎 大明无诏使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01
○使臣入国境守关官驰报王遣官远接。 使臣近王京前期令有司于迎宾馆设幄帐城门街路结彩。 至日王备仪卫出迎于城外幄次世子以下百官皆从常服。 使臣至百官以次立待于迎宾馆道南北向异位重行。 王出立于幄外使者下马与王对揖后相让上马偕行使臣由道左王由道右。 至王宫俱下马偕入王入门自西使臣入门自东。 至正殿中对立使臣立东王立西有口宣圣旨则使臣立宣王北向听。 仍受赍来公牒讫叩头兴平身。 王进使臣前稍躬身问圣躬万福使臣*后王北向叩头兴平身。 东西相向再拜讫略寒暄东西对坐设茶后王入内小歇世子与使臣相见再拜次诸君次宰枢次百官皆同讫王出就坐。 飨使臣后有口宣使臣则王亲送至馆或令世子送之无口宣使臣则命宰枢送至馆若有手诏符则不用此礼依朝廷颁降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02
成宗九年六月宋遣光禄卿柴成务太常少卿赵化成等来册王国俗拘忌阴阳每朝廷使至必择月日受诏。 成务在馆踰月诘责之翌日王乃出拜命自是止择日迎之。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03
宣宗七年九月辽遣利州管内观察使张思说来贺生辰。 庚辰再宴辽使于干德殿令三节人坐殿内左右有司奏: "再宴使臣古无此例三节人坐殿内亦所未闻。" 王曰: "使臣赍御制天庆寺碑文来宜加殊礼。" 不从。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04
睿宗五年六月辛巳宋遣兵部尙书王襄中书舍人张邦唱来。 癸未王命带方侯往顺天馆迎诏到阙庭王出神凤门拜诏先入会庆殿幕次。 王襄等至王出迎入殿庭受诏及衣带*{段}匹金玉器弓矢鞍马讫上殿使副就王前传宣谕。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05
明宗八年正月己酉金遣仆散怀忠来贺生辰。 己丑宴金使旧制中下节人于殿门外赐酒不许亲至是使臣请令赴宴后入殿庭拜谢从之。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06
神宗二年四月乙酉金遣封册使大理卿完颜愈尙书兵部侍郞赵琢等来。 辛丑王乘辇出至升平门入幄次有司以侍立员少聚文武散职员具冠服立球庭。 愈等入广化门诏函至御史台前王出升平门外望诏还入门乘辇入大观殿庭。 愈等奉诏函及礼物入自升平门升殿王行受册礼。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07
元宗十年十一月癸亥王宴黑的等使坐上座黑的等让曰: "今王太子已许尙帝女我等帝之臣也王乃帝驸马大王之父也何敢抗礼 王西面我等北面王南面我等东面。" 王辞曰: "天子之使岂可下坐 " 固请东西相对。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08
忠烈王元年五月甲戌王闻诏使来率宰枢侍臣时服迎于西门外。 王旣尙公主虽诏使未尝出城而迎。 舌人金台如元省官语之曰: "驸马王不迎诏使不为无例然王是外国之主也诏书至不可不迎。" 至是迎之。 十二月丁酉副达鲁花赤入京王以军服率侍臣出迎于宣义门外入沙坂宫开诏。 达鲁花赤归馆。 百官咸诣谒见三品以上阶上行揖礼四品以下阶下拜礼。 五年十月丁丑元使*于丹赤塔纳必赤哈伯那来督修战舰。 戊寅王与公主宴元使于新殿二使拜于阶下。 七年三月丙辰王与都茶丘议事王南面都等东面事大以来王与使者东西相对今都茶丘不敢抗礼国人大悦。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09
忠宣王三年十月乙丑顺正君璹奉御香还自元。 故事迎香不用礼服璹遣人强之百官用礼服。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10
恭愍王十三年十月辛丑元遣翰林学士承旨奇田龙诏王复位。 群臣请王郊迎王不允曰: "吾有所受。" 止命百官迎之。 且曰: "诏使若问寡人不郊迎。 宜对曰: '寡君尝获罪天朝贬爵。 今虽复位未承明命不敢迎诏。 使入国寡君亲承复爵之命然后当冕服更受明命。'" 使至问之果以为然。 王以便服出行省听旨乃具冕服拜命。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11
辛禑三年二月甲寅北元封册使至禑欲冕服郊迎。 前密直副使朴成亮曰: "不可。 昔元复命敬孝王为王诏使来王不郊迎以便服出行省听旨乃具冕服拜命。 今元使来宜遵先王旧制。" 禑从之。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宾礼-迎大明无诏使仪-012
恭让王三年,
大明遣前元中政院使韩龙等来。 王率百官出宣义门外迎至寿昌宫行迎命礼设宴。 韩龙等皆国人也举酒前为寿曰: "我辈本国奴耳。 今殿下礼待至此敢不铭感请殿下坐受。" 而进之王坐受至夜乃罢。 都评议使司启曰: "西北面朝廷使臣往来之处。 大小官相接公私礼及酒礼依朝廷礼制迎命礼依本国例。" 从之。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00-000
嘉礼。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太后仪-000
册太后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太后仪-001
○丽正宫遣使上册日。 王将坐殿阁门引令公宰枢侍臣就殿庭百官就殿门外肃拜左右分立。 次都监员服便服入殿庭肃拜讫阁门引太尉司徒及执事官就位肃拜。 持节者立于殿左右阶上脱节衣。 阁使奉宣曰: "太尉司徒上殿祗候。" 赞者喝: "再拜!" 讫遂引太尉司徒由东阶就殿上两楹之南北向伏兴。 枢密奉制曰: "朕若稽古尊母为王太后。 今遣卿等备礼物上册者。" 宣讫内侍举册函印宝物状宰枢传奉前。 王亲传太尉受册函司徒受印宝物状。 内侍抬举降自西阶安于殿庭之西案上东向册在北印在南。 持节者下殿中阶衣节衣阁使引太尉司徒就本位喝: "再拜!" 讫持节者引册宝物状执事官抬举前导出自中门安于楼子。太尉司徒从出王入内。 进物担床前行次行炉茶担次绞床水灌子次散马鞍次紫绣大盖红小盖延平辇次引册乐官次玉册印玺物状楼子持节次太尉司徒以下备仪卫动乐入自景门陈册宝物状楼子于大观殿门外礼物担床于大定门之内太尉司徒入幕次以俟。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太后仪-002
大观殿上册。 王将御大观殿执礼内给事内侍内常侍谒者内谒者典谒典仪赞者先入殿庭分左右立。 阁门引文武三品以下以上由东西门入庭中心为头异位重行北向立外员立于殿门外。 引宰枢由东门入庭次引令公诸王入庭俱北向东上立祗揖侍奉。 两部乐官入殿庭拜。 太后入幕。 尙仪奏外办司言引尙宫尙宫引太后将坐正殿尙服就帘内之左西向立司言司宝就帘内之右东向立。 律郞举旗乐作太后坐殿乐止。 王于殿上肃拜讫赞者喝: "令公宰枢文武班肃拜。" 阁门引令公宰枢就庭东边西向北上立。 次都监判官以下服便服肃拜还出引册两部乐官自东西门入押册官入自正门引册宝物状前导入殿庭之右立定。 典谒引太尉以下行礼员及押册官由东门入肃拜讫太尉司徒就内给事前称: "太尉臣某司徒臣某等承遣备物典册。" 讫内给事上殿伏受令下殿曰: "可。" 太尉司徒伏兴复位赞者喝: "太尉司徒再拜!" 持节者先诣东阶分左右立。 抬册持玺物状者前导升就帘外位。 太尉司徒上殿北向东上立。 持节者升立于殿左右阶边脱节衣。 读册官就位伏太尉以下皆。 读册官读讫伏兴太尉司徒奉册授尙宫尙宫授司言司徒以玺及物状授尙服尙服授司宝。 讫太尉以下降自西阶还本位。 以延平辇及紫绣大盖红小盖绞床水灌子行炉茶担由中门入庭列立进物过庭后还出。 典谒引太尉以下行礼员随班。 讫令公宰枢横行东上北向立。 王于殿上行贺礼。 赞者喝: "令公宰枢以下再拜!" 讫致辞。 赞者喝: "再拜!" 内给事受令称有令。 赞者喝: "再拜!" 内给事宣令曰: "公等推崇宝位深用感愧。" 赞者喝: "再拜!" 户部员及西京溟州押物员进物状。 舍人引外官持表员入殿庭取表传授殿府员引出殿门外。 行礼讫典仪就太后前奏礼毕太后降座乐作司言引尙宫尙宫引太后入内乐止。 王入幕令公宰枢文武班遥贺再拜进步致贺拜舞拜讫阁使引出。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太后仪-003
宴群臣。 上册礼毕尙舍设座又设寿尊于殿上东南边群臣酒尊于阶下东西边。 讫侍臣先入分立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律郞入就位。 王将出律郞举旗乐作王坐殿乐止。 舍人引令公宰枢及文武常以上初入门乐作各就闻辞位乐止。 阁使奏闻辞曰: "令公宰枢及文武官*祇{祗}候朝贺。" 舍人引令公以下就拜位舍人喝: "再拜!" 进步奏称: "臣等伏审圣上玉册备仪琁宫荐号邦家之同庆实社稷之永图臣等无任蹈跃呼之至。" 奏讫复位。 舍人喝: "阁门引令公上殿就拜位。" 舍人喝: "令公以下再拜!" 奏言: "伏审尊奉慈封崇大位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酒。" 阁使传曰: "可。" 舍人喝: "令公以下百官再拜。" 令公退手直诣王前斟酒以进。 乐作王举酒讫乐止。 令公下殿就位。 舍人喝: "令公以下百官后进。" 阁使传曰: "所贺已知卿等各赴座。" 舍人喝: "拜舞拜!" 令公宰枢文武三品以上省台侍臣诸司知制诰以上坐殿上四品以下常以上官坐西廊讫阁门引外官持表员入殿庭列立取表后行礼宴后又行谢恩礼讫令公以下群臣各就位舍人喝: "再拜!" 令公为首者进步致辞舍人引出阁使奏礼毕王降座乐作入内乐止。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太后仪-004
宣宗三年二月丙寅王上册于王太后御干德殿受中外贺赐群臣宴自祖宗以来册礼多废至是复之。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太后仪-005
熙宗三年三月庚子王御干德殿遣使上册宝于王太后遂宴诸王宰枢。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太后仪-006
恭愍王二十一年正月乙丑王服黄袍远游冠诣太后殿奉玉册金宝上尊号曰: 崇敬王太后。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太后仪-007
恭让王二年四月乙巳册恭愍王定妃王以绛纱袍远游冠御大殿南视朝降立路台上动乐向北再拜亲奉册宝授使副向南再拜。 使副奉册宝出大门外王乃入执事皆公服各司一员侍册宝进定妃殿肃拜。 上尊号曰: 王太妃。 丙午王以绛纱袍远游冠亲传国太妃册宝礼与册王太妃同。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王妃仪-000
册王妃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王妃仪-001
○告*大庙别庙景灵殿有司行事如常告之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王妃仪-002
大观殿陈设。 前一日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如常仪设书案于王座前两楹*闲少南设玺绶案于王座之左近东设门下侍中门下侍郞中书侍郞位于王座东南西向北上设枢密位于王座西南东向北上。 又设传制位于殿庭中心之左西向设受制位于殿庭中心北向东上。 设册使副及宰臣枢密拜位于受制位之南设读册官以下行事官位于册使副拜位之南每等异位俱重行北向东上。 典仪设宰臣枢密闻辞位于拜位之东西向北上左右侍臣位于殿庭东西如常仪典仪位于读册拜位之东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 文武百官闻辞位于殿庭东西俱相向北上设文武官拜位于殿庭之南两班相对为首如常仪。 太乐令位于百官之南北向律郞位于西阶之西东向。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王妃仪-003
临轩发册。 将行册礼所司奏请: "太尉为使司徒为副。" 册日有司陈仗卫于殿庭内外如常仪。 量时刻宰臣枢密以下文武百官册使副及应行礼官各服朝服俱就大观殿门外位以俟。 近臣奉诏书先置王座前书案上有司奉册函玺绶陈设于王座之左册在北玺绶在南。 持节者立于玺案之南西向北上讫典仪赞者先入就殿庭位左右侍臣俱就位立定阁门各引宰臣枢密文武百官入就闻辞位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律郞入就举麾位。 摄侍中诣宣仁殿门外版奏外办王服黄袍至殿鸣鞭禁卫奏山呼再拜律郞举麾乐作卽座偃麾乐止。 阁门各引宰臣枢密文武百官就拜位立定典仪曰: "再拜!" 宰臣以下左右侍臣群官皆再拜讫阁门分引宰臣枢密自东西侧阶升殿立。 通事舍人引册使副以下行礼官初入门乐作入就拜位北向立乐止。 典仪曰: "再拜!" 使副以下皆再拜。 侍中诣诏案南北向伏近臣诣诏案东奉诏函以授侍中侍中传授持函者伏兴引诏书降自东阶持诏函者随后。 侍中诣传制位西向立持诏者立于侍中之右少退通事舍人引册使副就受制位北向东上立定侍中称有制典仪曰: "再拜!" 册使副再拜。 侍中宣制曰: "册某氏为王妃命卿等持节展礼。" 宣制讫取诏函以授册使册使受以授副使副使受以传持函者持函者受册使副伏兴典仪曰: "再拜!" 使副再拜兴持函者退立于册使副之南侍中升复位。 门下侍郞帅掌节二人脱节衣降诣传制位西向立取节授册使册使受以授副使副使受以传持节者持节者受退立于诏函之南分左右。 门下侍郞升复位。 中书侍郞引册函玺绶降诣传制位持册函案玺绶者随后中书侍郞西向举册函以授使副使副受以传持册者持册二人受对举退立于诏函之北。 其册案殿上持案者随册函后传于行礼持案者。 中书侍郞取玺绶授册使册使受以授副使副使受以传持玺绶者持玺绶者受退立于册函之北中书侍郞升复位通事舍人引册使副还拜位。 典仪曰: "再拜!" 册使副以下文武百寮凡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册使副以下出。 律郞举麾乐作持节者前导持诏册玺绶者以次由中道出门持节者加节衣使副并自正门出偃麾乐止。 读册官以下由西偏门出通事舍人止门内摄侍中版奏礼毕。 王降座鸣鞭律郞举麾乐作入合讫乐止。 册使副备仪卫乐部行诣南宫初乐止。 阁门赞: "揖!" 宰臣枢密以下侍臣文武百官揖退便诣南宫各就位如常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王妃仪-004
宫庭陈设。 前一日守宫设册使副次于南宫中门外道西东向并铺床席设受册位于宫庭中心北向设香案于受册位之北册使位于受册位之北少西南向副使位于册使位之西南东向读册官位于副使之南差退持诏函者次之持册者次之持印者又次之俱东向持节者位于册使位之东南西向赞引位于副使之西少絶宣册位于读册位之东东向执事位于受册位之东南北向西上。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王妃仪-005
宫庭受册。 册日有司陈仪卫于宫门内外如式。 诏册将至宫门执礼官引受册者出宫门外诣拜诏位。 诏册至执礼赞: "拜!" 受册者再拜执礼引受册者诣宫门外之左南向立定。 赞引引册使副持节者前导而入持诏册函案玺绶者相次入就位。 谒者引册使副至门外之右北向立。 执礼赞: "揖!" 册使副与受册者相揖伴行入宫庭位立定。 执礼喝: "受册者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册使称有制受册者再拜躬身册使口宣讫副使取诏函以授册使册使奉诏函少前南向立受册者进册使之南北向受诏书以授持函者持函二人受退立于受册位之右稍南北向立受册者兴复位册使退复位受册者再拜舞蹈又再拜执笏。 持节者脱节衣持册函案者置褥位上去函覆讫退复位读册官就宣册位东向读受册者听宣册讫受册者伏兴读册官退复位持节者加节衣持册还置函覆举册函以授册使副使副对举少进传受册者持册函案者援卫受册者少前接授宫官讫册使奉玺绶传受册者受册者受以授宫官宫官持册印者立于诏书之东受册者复位册使副俱复位立定。 执礼喝: "受册者再拜舞蹈又再拜!" 搢笏押物领宣头物担过庭东入西出受册者再拜讫赞引引使副持节者前导出宫门执礼引受册者伴行出门相揖分位。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王妃仪-006
会宾。 册礼毕宫官设筵伴座于厅上北壁当中南向设册使副座于南壁使在东副使在西设读册劝花使座于册使副之后俱北向每座各设果案。 设讫筵伴呈屈状册使副复状执礼官引筵伴出门外之左南向立又引册使副以下读册诣门外之右北向立相揖入门升诣厅上褥位立定执礼官交呈起居状讫赞: "再拜!" 宾*王{主}俱再拜进步又再拜再进步又再拜讫各就位立定。 执礼官呈押物以下行事执事官起居状讫押物以下以次就位讫各退就次。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就座。 进茶讫酒至执礼官引宾主出就褥位筵伴请献宾辞筵伴请献至于三宾称: "不敢辞。" 凡宾主之辞执礼皆相之。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 执注子盏者诣筵伴之左西向立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 筵伴搢笏酌酒讫出笏又相揖搢笏执盏进授宾宾进搢笏受盏以授执盏者宾之执盏者受盏诣册使之左北向立宾主俱兴执笏相揖立献副使读册亦如之。 宾请酬筵伴辞宾请酬至于三筵伴称: "不敢辞。"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 执注子盏者诣宾之右西向立册使与筵伴相揖搢笏取盏以授副使副使搢笏执盏册使出笏又相揖搢笏酌酒讫出笏又相揖册使搢笏执盏副使出笏相揖搢笏酌酒次读册官酌酒如副使之仪讫册使进授筵伴副使读册俱进筵伴进搢笏受盏以授执盏者执盏者受盏诣筵伴座之左南向立宾主俱兴执笏退复位立定。 执礼官赞: "拜!" 宾主俱再拜。 各就座讫执礼官赞: "飮!" 乐作飮讫乐止。 执礼官引宾主出就褥位相揖讫就座。 以次进酒食至五盏后宣送花酒使至宫门外之右北向立筵伴出宫门外之左南向立执礼赞: "揖!" 宾主相揖讫持宣花酒者先入宫庭位南向西上立定执礼官引宾主入宫庭劝花使就两阶*闲近西东向立押花酒使在劝花使之南差退东向立。 初筵伴出门迎劝花使册使副读册官俱降阶诣庭南拜命位。 筵伴诣拜命位每等异位俱北向立定执礼官赞: "拜!" 册使副读册官及筵伴俱再拜。 劝花使口宣讫册使以下俱再拜舞蹈又再拜讫执礼官引宾主俱上阶押花使以宣花授劝花使劝花使传受以次传册使副读册官及筵伴。 戴花讫劝花使酌宣酒以次授册使副读册官及筵伴册使以下及筵伴以宣花酒酬劝花使讫各就位立。 执礼官赞: "飮!" 乐作飮讫乐止。 执礼官引宾主俱降阶就宫庭位立定执礼官赞: "拜!" 册使副读册官劝花使及*延{筵}伴俱再拜舞蹈又再拜讫执礼官引宾主俱上阶就位立。 交呈起居状讫执礼官赞: "拜!" 筵伴与劝花使再拜进步又再拜再进步又再拜。 押花酒使及引花担员以次上阶讫各出就次宾主俱就座进酒食乐作止并如仪。 其行事执礼官及押物以下执事官并宣花使于宴次监赐花酒执礼官及押物以下拜命谢恩并下庭再拜舞蹈又再拜。 次押花酒使及引花担员戴花受酒谢恩拜舞并如上仪。 至八味后执礼官引宾主俱兴相揖分位各就次歇。 宫庭别送花酒宫官诣宾幕传宫旨宾戴花飮酒讫宫官退。 册使副读册官劝花使行事执礼官每等异幕宫官送花酒并同。 其押物以下不设歇幕宫庭花酒并送宴次。 宾就幕歇一刻顷迎仙乐作执礼官引宾主去靴笏俱上阶就褥位乐止。 谢宫庭花酒执礼官赞: "拜!" 宾主再拜进步又再拜讫各就座。 进茶行酒设食如初会宾。 讫执礼官引宾主各出就幕次具靴笏入就宫庭位筵伴附谢表如别仪。 附表讫宾主俱上阶就座押物以下行事官呈辞状各就位再拜又再拜讫退。 宾主俱就褥位执礼官赞: "拜!" 宾主俱再拜进步又再拜立定交呈状辞违宾主俱再拜又再拜。 执礼官引宾主出门外送酒讫相揖分位。 其币帛筐宫官具状各授宾之从者。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王妃仪-007
附表。 宫官设受册者拜表位于宫庭中心北向设香案于拜表位之北设册使位于受册位之北少西南向副使位于册使位之西南劝花使位于副使之右差退俱东向。 宫庭持函二人奉两表函先置于香案上讫执礼引册使副及劝花使就宫门外之右北向立又执礼引受册者出宫门外之左南向立相揖伴行入宫庭就位持诏函二人对举空函随后入庭就册使之右少退南向立受册者就拜表位再拜宫庭持函二人诣香案东取表函诣受册者之右西向受册者取表诣册使之前北向进册使少前南向立受表退复位受册者又取谢花酒表诣劝花使之前进劝花使少前东向立受表退复位受册者复位再拜舞蹈又再拜。 册使及劝花使置表于函讫执礼引出持表函者先行由中道出册使副劝花使与受册者伴行出门外相揖分位。 辞违送酒礼毕后册使副及劝花使奉表诣殿门近臣接表进呈册使伏复曰: "奉诏册王妃礼毕。" 再拜讫乃出。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册王妃仪-008
百官朝贺。 册后一日宰臣枢密帅文武百官奉表诣大观殿陈贺如常朝贺之仪。 王妃受百官贺。 宰臣枢密及文武百官大观殿朝贺毕便诣王妃殿门奉贺其辞言: "王妃肃雍夙着至德膺期令月吉日光膺宝册某等不胜大庆谨奉贺以闻。" 王会群臣。 其日上寿辞曰: "具官臣某等稽首言王妃坤仪配天德崇厚载令月吉日光膺宝册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酒。" 余如群臣宴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元子诞生贺仪-000
元子诞生贺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元子诞生贺仪-001
○元子生三日王前后殿除视事。 至第四日于大观殿陈设及拜数并如节日正至贺仪。 致辞如有宣*则又再拜。 王不坐殿则宰臣枢密领文武群官以都表进贺如常仪。 王太后在则宰枢领百官以片状诣殿门以贺。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元子诞生贺仪-002
告景灵殿。 王受贺讫斋于*( ){别}殿至第七日五后王服靴袍诣景灵殿如岁日飨告之仪。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元子诞生贺仪-003
降使。 是日有司具诏书进呈内出玺宝函封讫使副诣殿庭受命奉诏书以出备乐部仪卫诏书贮以小楼子。 至延德宫门外受命者出诣拜诏位再拜讫先入以俟。 谒者引使副就宫门之左赞礼引受命者出于门外之右相揖持诏函者先入赞礼引使副入宫庭就褥位使东向立副使立于使之右持诏函者在南少退俱东向次受命者入立于香案之南北向。 赞礼喝: "受命者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太使称奉宣受命者再拜太使口宣讫副使取诏书授太使太使奉诏传受命者受命者受诏传于持函者伏兴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搢笏押物领宣物过庭东入西出讫受命者执笏伏兴再拜讫持诏函者就殿阶下内人接取诏书*( ){入}讫赞礼引使副以出。 受*( ){命}者出宫门外揖送引使副入次受命者还入。
#高丽史65卷-志19-礼7-嘉礼-元子诞生贺仪-004
会宾附表。 使副入次少顷以状进呈衙官受状诣王后殿阶下内人出受状以入宫官遂奉传王后旨引使副就宫庭位再拜进步致贺又再拜宫衙官传称赐宴使副又再拜就厅事。 受命者为主人使副在南北向主人在北南向相揖上阶就褥位交呈起居状执礼赞拜宾主再拜进步后再拜再进步又再拜讫各就位立定押物持函引担以次呈状于主人押物于厅上楹*闲稍东北向拜持函引担于楹外之西北向拜讫各赴隔阶厅幕每等异席。 宾主相揖就坐讫进茶酒酒至宾主俱兴献酬讫设食。 礼毕罢宴宾主俱兴下阶各就初传诏位立定受命者再拜兴奉表诣太使前太使少前接表退复位主人复位再拜舞蹈又再拜讫太使以表授副使副使授持函者。 执礼引宾主相揖上阶辞违后押物以下相次辞退如初礼。 致币讫宾主相伴出门对坐送酒讫分位。 王子王姬诞生则无除视朝无告景灵殿唯降使以下仪同但无副耳。
志卷第十九。
#高丽史66卷-志20-00-00-00-000
志卷第二十。 高丽史六十六。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66卷-志20-礼8-00-00-000
礼八。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00-000
嘉礼。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00
册王太子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01
○告太庙景灵殿诸陵祠并有司行事如常告之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02
殿庭陈设如册王妃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03
临轩发册。 其日诸卫勒所部仗卫入陈于殿庭内外如常仪。 量时刻宰臣枢密以下文武百官册使副及应行礼官各服朝服俱就大观殿门外位以俟。 近臣奉诏书先置王座前书案上有司奉册函印宝陈设于王座之左册在北印在南。 持节者立于印案之南西向北上讫典仪赞者先入就殿庭位左右侍臣俱就位立定阁门各引宰臣枢密文武百官入就闻辞位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律郞入就举麾位摄侍中诣宣仁殿门外版奏外办王服黄袍至殿鸣鞭禁卫奏山呼再拜律郞举麾乐作卽座乐止。 阁门各引宰臣枢密文武百官俱就拜位立定典仪曰: "再拜!" 宰臣以下左右侍臣在位者皆再拜。 阁门分引宰臣枢密自东西侧阶升殿立定通事舍人引册使副以下行礼官初入门乐作至位乐止。 典仪曰: "再拜!" 使副以下皆再拜侍中诣诏案南北向伏近臣诣诏案东取诏函以授侍中侍中传授持函者伏兴引诏书降自东阶持诏函者随后侍中诣传制位西向立持诏者立于侍中之右少退通事舍人引册使副就受制位北向东上立定侍中称有制典仪曰: "再拜!" 册使副再拜。 侍中宣制曰: "册元子为王太子命卿等持节展礼。" 宣讫取诏函以授册使册使受以授副使副使受以传持函者持函者受册使副伏兴典仪曰: "再拜!" 使副再拜持函者退立于使副之后。 侍中升复位门下侍郞帅掌节二人脱节衣降诣传制位西向立取节授册使册使受以授副使副使受以传持节者持节者受退立于诏函之南分左右门下侍郞升复位。 中书侍郞引册函印宝降诣传制位持册函案印宝者随后中书侍郞西向举册函以授使副使副受以传押册者押册者帅持册二人受对举退立于诏函之北其册案殿上持案者随册函后传于行礼持案者。 中书侍郞取王太子印授册使又取左春坊印授副使使副各受以传持印者持印二人各受退立于册函之北中书侍郞升复位。 通事舍人引册使副还拜位典仪曰: "再拜!" 册使副以下文武百官凡在位者皆再拜。 通事舍人引册使副以下出律郞举麾乐作持节者前导持诏册印宝者以次由中道出门持节者加节衣使副并自正门出偃麾乐止。 读册以下由西偏门出通事舍人止门内。 摄侍中版奏礼毕王降座鸣鞭律郞举麾乐作入阁讫偃麾乐止。 册使副备仪卫而行便诣东宫初乐止阁门赞: "揖!" 宰臣枢密以下侍臣文武百官揖退。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04
宫庭陈设。 前一日守宫设使副次于东宫门外道西重明门内道北南向。 所司设王太子羽仪于东宫门内外并如常仪。 掌仪设王太子望诏拜位于宫门外道西东向又设受册位于丽正殿庭中心北向设香案于受册位之北北向太尉位于殿阶*闲少西南向司徒位于太尉位之西南东向读册官押册官位于司徒之南差退持诏函者位于押册位之南持册函案者次之持印者又次之俱东向宣册位于读册位之东东向持节者位于太尉位之东南西向赞引位于司徒之西少絶设左庶子位于受册位之左右庶子位于左庶子之西中舍人位于左庶子之南中允位于中舍人之西俱北向宫臣执事位于受册位之东南三师三少及宫官位于受册位之南每等异位俱北向如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05
宫庭受册。 册日卫率勒所部屯门列仗如式。 宫官于册使未到之前量时刻俱就丽正门外位以俟。 诏册将至宫门左右庶子引王太子东宫侍卫司御上将军二人夹侍王太子出宫门外诣拜诏位春坊通事舍人引三师三少以下文武宫官就拜诏位。 诏册至左庶子赞: "拜!" 王太子再拜三师以下宫官皆再拜讫左右庶子引王太子诣宫门外之左西向立。 赞引引持节者前导而入持诏册函案印宝者相次由正门入就位。 通事舍人引册使副至门外之右东向立舍人赞: "揖!" 册使副东向揖王太子对揖伴行入丽正门典直承引册使副王太子伴行入就宫庭位读册押册以下行礼官俱入就位立定。 左庶子赞: "再拜!" 王太子再拜舍人喝: "三师以下宫官再拜!" 讫册使口宣讫副使取诏函以授册使册使奉诏函进王太子之前少西南向王太子进册使之南北向受诏书以授左庶子左庶子进王太子之左受诏书以传持函者持函二人退立于受册位之西南北向立王太子复受册位册使退复位持节者脱节衣押册引册函案以置褥位去函覆退复位读册官就宣册位东向读王太子听宣册讫读册官退复位持节加节衣持册还置函覆举册函册使副奉函少进传王太子王太子少前受以授右庶子中舍人右庶子中舍人传授抬册讫。 册使副各奉印宝传王太子王太子受以授左庶子中允左庶子受王太子印中允受左春坊印以次传持印者其抬册函案持印者立于诏书之东王太子复位册使副俱复位立定。 左庶子赞: "再拜!" 王太子再拜舍人喝: "宫官再拜!" 左庶子赞: "!" 王太子押物领宣头物担过庭东入西出讫左庶子赞: "再拜!" 王太子再拜讫通事舍人引三师以下宫官出门外位西向北上立定赞引引持节者前导典直引册使副左右庶子引王太子上将军二人夹侍如初出殿门通事舍人承引册使副出丽正门外东向立王太子出门西向立。 通事舍人赞: "揖!" 册使副东向揖左庶子赞: "揖!"王太子西向揖讫分位。 舍人引册使以下入幕次左右庶子引王太子入合。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06
会宾。 册礼毕宫官设筵伴座于殿上东壁当中西向设册使副座于西壁使在南副使在北设读册押册官劝花使座于册使副之后俱东向。 每座各设果案。 设讫筵伴呈屈状册使副复状讫宫庭执礼官引筵伴出门外之左西向立又引册使副以下读册押册官诣门外之右东向立相揖入门升诣殿上褥位立定。 执礼官交呈起居状讫赞: "再拜!" 宾主俱再拜进步又再拜再进步又再拜讫各就位立定。 执礼官呈押物以下行事执事官起居状讫押物以下以次就位讫各退就次。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就坐。 进茶讫酒至执礼官引宾主出就褥位筵伴请献宾辞筵伴请献至于三宾称: "不敢辞。" 凡宾主之辞执礼皆相之。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执注子盏者诣筵伴之左北向立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筵伴搢笏酌酒讫出笏又相揖搢笏执盏进授宾宾进搢笏受盏以授执盏者宾之执盏者受盏诣册使座之左东向立宾主俱兴执笏相揖立献副使读册押册官亦如之。 宾请酬筵伴辞宾请酬至于三筵伴称: "不敢辞。"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 执酒子盏者诣宾之右北向立册使与筵伴相揖搢笏取盏以授副使副使搢笏执盏册使出笏又相揖搢笏酌酒讫出笏又相揖册使搢笏执盏副使出笏相揖搢笏酌酒次读册押册官酌酒如副使之仪。 讫册使进授筵伴副使读册押册官俱进筵伴进搢笏受盏以授执盏者执盏者受盏诣筵伴座之左西向立宾主俱兴执笏退复位立定。 执礼官赞: "拜!" 宾主俱再拜各就座讫执礼官赞: "飮!" 乐作飮讫乐止。 执礼官引宾主出就褥位相揖讫就座以次进酒食。 至五盏后宣送花酒使至宫门外之右东向立筵伴出宫门外之左西向立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讫持宣花酒者先入就宫庭西东向北上立执礼官引宾主入宫庭劝花使就两阶*闲近北南向立押花酒使在劝花使之西差退南向立。 初筵伴出门迎劝花使册使副读册押册官俱降阶诣庭东拜命位筵伴诣拜命位每等异位俱西向立定。 执礼官赞: "拜!" 册使副读册押册官及筵伴俱再拜劝花使口宣讫册使以下俱再拜舞蹈又再拜讫执礼官引宾主俱上阶押花使以宣花授劝花使劝花使传受以次传册使副读册押册官及筵伴戴花讫劝花使酌宣酒以次授册使副读册押册官及筵伴册使以下及筵伴以宣花酒酬劝花使讫各就位立。 执礼官赞: "飮!" 乐作飮讫乐止。 执礼官引宾主俱降就宫庭位立定执礼官赞: "拜!" 册使副读册押册官劝花使及筵伴俱再拜舞蹈又再拜讫执礼官引宾主俱上阶就位立交呈起居状讫执礼官赞: "拜!" 筵伴与劝花使再拜进步又再拜再进步又再拜。 押花酒使引花担员以次上阶讫各出就次宾主俱就座设酒食乐作止并如仪。 其行事执礼官押物以下执事官并宣花使于宴次监赐花酒执礼及押物以下拜命谢恩并下庭再拜舞蹈又再拜次押花使及引花担员戴花受酒谢恩拜舞并如上仪。 至八*( ){味}后执礼官引宾主俱兴相揖分位各就歇幕。 宫庭别送花酒宫官奉令旨诣宾幕宾戴花飮讫宫官退。 册使副读册押册官劝花使行事执礼官每等异幕宫官送花酒并同其押物以下不设歇幕宫庭花酒并送宴次。 初宾就幕歇一刻顷迎仙乐作执礼官引宾主去靴笏俱上阶就褥位乐止。 谢宫庭花酒执礼官赞: "拜!" 宾主再拜进步又再拜讫各就座。 进茶进酒食如初会宾。 讫执礼官引宾主各出就幕次具靴笏入就宫庭位。 筵伴附谢表如别仪。 附表讫宾主俱上阶就座押物以下行事官呈辞状各就位再拜又再拜讫退引宾主俱就褥位。 执礼官赞: "拜!" 宾主俱再拜进步又再拜立定交呈状辞违宾主俱再拜又再拜执礼官引宾主出门外送酒讫相揖分位其币帛筐宫官具状各授宾之从者。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07
附表。 掌仪设王太子拜表位于丽正殿庭中心北向设香案于拜表位之北北向设册使位于殿两阶*闲南向副使位于册使之西南劝花使位于副使之右差退俱东向宫庭持函二人奉两表先置于香案上。 讫王太子将出通事舍人引宫官俱就门外位立定通事舍人引册使副及劝花使就宫门外之右东向立左右庶子引王太子出宫门外之左西向立。 舍人赞: "揖!" 册使副劝花使东向揖王太子对揖伴行入丽正门典直承引册使副劝花使就宫庭位持诏函二人对举空函随后入宫庭就副使之右少退东向立左庶子引王太子入就拜表位通事舍人引三师三少以下文武宫官入诣初拜命位北向立定。 左庶子赞: "再拜!" 王太子再拜宫庭持函二人诣香案东取表函诣右庶子之左北向右庶子以次取表诣王太子之右进王太子取表诣册使之南北向进。 册使少前南向受表退。 又取谢花酒表授劝花使劝花使受表退俱复位立。 左庶子引王太子复位赞: "再拜!" 王太子再拜。 册使及劝花使置表于函讫。 舍人喝: "三师以下文武宫官皆再拜!" 讫舍人引宫官出门外位立定。 持表函者先行由中道出典直引册使副西出舍人承引出丽正门外左庶子引王太子伴行出门外揖送如初。 左右庶子引王太子入内阁册使副奉表诣殿门附近臣闻奏复曰: "奉诏册王太子礼毕。" 再拜讫退。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08
朝谒。 其日册礼讫王太子着绛纱袍诣王所御殿如常内朝之式。 至殿门外近臣引入殿庭北向再拜进步致辞又再拜讫近臣引退诣王后殿前北向再拜进步致辞又再拜讫出还宫如常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09
百官朝贺。 册后一日宰臣枢密率文武百官奉表诣大观殿如常朝贺之仪。 贺辞云: "王太子夙着令月吉日光膺宝册臣等不胜大庆云云。"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10
王后受百官贺。 宰臣枢密及文武百官大观殿朝贺毕便诣王后殿门奉贺其贺辞同上。 但不称臣称某等为异。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册王太子仪-011
王会群臣。 其日上寿辞曰: "具官臣某等稽首言王太子夙着令月吉日光膺宝册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酒。"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称名立府仪-000
王太子称名立府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称名立府仪-001
○奏告。 其日五后王躬诣景灵殿。 享告如仪太庙及别庙神祠遣使奏告。 大观殿陈设。 临轩遣使并如封册仪。 唯侍中宣制曰: "以元子称名立府命公等展礼。" 无节印为异。 其日宫臣集东宫门外宾客以上俱就次府率整卫士屯门列仗如仪。 詹事以下春坊通事舍人等先入殿庭分左右立定。 通事舍人及东宫侍卫先至寝门王太子将出舍人等自喝: "再拜!" 引王太子升丽正殿东壁下当中西向坐舍人侍卫退复位。 将卒以下大喝: "再拜!" 讫舍人喝: "詹事以下再拜!" 舍人出引宾客以上入殿庭至西阶下三师以下东向北上立。 王太子降自东阶就东边位西向立。 三师以下躬身王太子升自东阶就位。 三师以下升自西阶三师三少在西东向北上宾客在南北向东上。 舍人引左右庶子以下文武群官入殿庭文东武西立班如式。 三师以下初再拜王太子*拜讫舍人引三师以下出。 王太子降阶立还上殿升座。 舍人喝: "文武宫臣拜!" 数如式。 讫舍人分引以出左庶子进王太子座前伏兴称: "礼毕。" 王太子入内。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称名立府仪-002
宫庭陈设。 前一日有司设王太子受命位于殿庭东边西向设太尉位于殿阶*闲少西南向司徒位于太尉位之西南东向设三师以下文武宫官位于受命位之南如仪。 每等异位俱重行北向。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称名立府仪-003
宫庭受命。 诏书将至宫门左右庶子引王太子下殿庭就东边位西向立。 三师三少率宫府坊寮出宫门外拜诏讫谒者引太尉司徒诣宫门外之右东向立通事舍人引太师诣宫门外之左西向立。 持诏函者先入太师与使副伴行入门使副诣传命位立定太师退复位。 初使副入门舍人引三师以下入就殿庭南边位北向立班如式。 左右庶子引王太子就受命位北向立。 左庶子赞: "拜!" 王太子再拜。 奏圣躬万福又再拜。 三师以下俱再拜。 太尉口宣讫副使取诏书以授使使奉诏书少前南向王太子进步受诏书右庶子进王太子之右传受诏书以传持函者持函二人退立于受命位之右北向太尉退复位左庶子引王太子退复位赞: "再拜!" 王太子再拜宫官再拜王太子押物引宣物过庭东入西出左庶子赞: "再拜!" 王太子伏兴再拜讫左右庶子引王太子就殿庭东边位西向立。 谒者引使副舍人引太师伴行出门外揖送左右庶子引王太子上殿升座。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称名立府仪-004
太子受贺。 受命礼毕舍人引三师三少宾客升自西阶三师三少在西东向北上宾客在南北向东上。 舍人引左右詹事庶子以下文武群官就拜位立定。 舍人喝: "三师以下文武群官上下初再拜!" 王太子*拜。 舍人喝: "三师以下又再拜!" 班首进步致辞退复位。 舍人喝: "三师以下又再拜!" 王太子俱*拜讫舍人引三师以下降阶躬身王太子降阶三师以下将出门左庶子前称: "礼毕。" 退复位。 通事舍人引王太子入内阁东宫侍卫挟侍如式群官以次出。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称名立府仪-005
会宾附表朝谒并如封册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称名立府仪-006
忠烈王二十一年九月甲子世子署事于都佥议司世子坐南向中赞向西侍郞赞成事以下向东。 世子还百官进贺世子*拜。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加元服仪-000
王太子加元服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加元服仪-001
○告太庙别庙景灵殿并有司行事如常告之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加元服仪-002
大观殿陈设。 所司预奏请太尉一员为宾尙书一员为赞冠有司承以戒之。 前一日尙舍局设王座于大观殿如常仪。 设书案于王座前两楹*闲小南设宰臣位于王座东南西向北上枢密位于王座西南东向北上又设传制褥位于殿庭中心之左西向受制褥位于殿庭中心北向设宾及宰臣枢密拜位于受制位之南设赞冠拜位于宾拜位之南行礼执事官位于赞冠拜位之南每等异位俱重行北向东上。 典仪设宰臣枢密闻辞位于拜位之东西向北上设左右侍臣位于殿庭东西如常仪典仪位于太乐令位之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文武百官闻辞位于殿庭东西相向北上设文武官拜位于殿庭之南两班相对为首如常仪太乐令位于百官之南北向律郞位于西阶之西东向。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加元服仪-003
临轩命宾赞。 其日诸卫勒所部列卫仗如常仪。 群官依时刻各服其服俱就大观殿门外以俟。 近臣奉诏书先置王座前书案上。 掌节者立于王座东南西向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左右侍臣俱就位立定。 阁门各引宰臣枢密文武百官入就闻辞位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律郞入就举麾位。 摄侍中诣宣仁殿门外版奏外办王服黄袍以出曲直华盖侍卫警如常仪。 王将出近臣枢密殿内起居禁卫以次奏山呼再拜亦如常仪。 王至殿律郞举麾乐作王卽座乐止。 阁门各引宰臣枢密文武百寮俱就拜位立定。 典仪曰: "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讫。 阁门分引宰臣枢密自东西侧阶升殿立定通事舍人引宾赞行礼执事官入就位宾赞初行入门乐作至位乐止。 典仪曰: "再拜!" 宾赞以下皆再拜。 侍中及通事舍人前承制降自东阶至传制位西向立称有制宾再拜侍中传制曰: "将加冠于元子卿其将事。" 宾进诣受制位北向再拜稽首辞曰: "臣不敏恐不能供事敢辞。" 侍中升奏又承制降称制: "卿将事无辞。" 宾再拜退复位。 侍中升复位通事舍人至赞冠东北西向称有制赞冠再拜舍人称: "将加冠于元子卿宜赞冠。" 赞冠再拜舍人退。 门下侍郞引主节者脱节衣降诣传制位西向立宾就受制位再拜门下侍郞取节授宾宾受以传持节者再拜持节者立于宾后门下侍郞退。 中书侍郞诣诏案南北向伏近臣诣诏案东取诏书以授中书侍郞中书侍郞传授持函者伏兴降诣传制位西向立宾再拜受诏书以传持函者伏兴又再拜持函者立于宾后中书侍郞升复位。 典仪曰: "再拜!" 宾赞以下文武百寮凡在位者皆再拜。 舍人引宾赞出持节者前导持诏函者次之宾又次之由中道出门持节者加节衣赞冠以下由西偏门出宾赞初行乐作出门乐止。 摄侍中版奏称礼毕伏兴还侍位。 王兴乐作王降座侍卫警如常仪入阁乐止。 舍人引在位者以次出初宾赞出门备仪卫而行诣东宫入次文武百寮诣东宫就位如常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加元服仪-004
丽正宫陈设。 前一日守宫设宾次及赞冠次于丽正门外道西俱南向。 有司设王太子羽仪于殿庭内外如常仪。 典仪设主人望诏拜位于宫门外道西东向又设王太子受宫官拜位于殿上东壁下西向受三师三少拜位于殿庭东西向三师位于殿庭西三少位于三师之南少退宾客位于三少之南少退俱东向设王太子位于东阶东南西向又设受制位于殿庭南北向设宾位于殿阶*闲南向赞冠位于宾西南东向设诏案于赞冠西南东向持节位于宾东南西向主人位于太乐令位之东北西向文武群官位于殿庭文东武西北上太乐令位于殿庭近南北向工人分立于后举麾位于西阶之西东向。 奉礼郞设洗于东阶东南在洗东加勺在洗西实以巾执洗者公服立于洗之南北向。 典设郞铺王太子冠席于殿上东壁下近南西向设宾席于西阶上东向设主人席于王太子席西南西向设三师席于冠席北南向三少席于冠席南北向张幄于东序内设褥席于中又张于序外拟置馔物。 内直郞陈三加之服于内东领北上初加栀黄衣再加紫罗窄袖袍三加公服箱在服南栉箱又在南又陈三加冠箱于殿庭西北以北为上初加罗通顶再加帽子三加头。 奉礼三人位于冠箱西各当其后俱东向北上。 序外内设洗在洗北加勺在洗南实巾爵各一加。 良令实尊醴加勺在爵洗之西执洗器皿者公服各立其所。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加元服仪-005
冠。 其日三师三少文武群官及宫官皆服其服并集于丽正门外位以俟。 诏书至宫门外主人及三师三少以下文武群官以次入就位。 拜诏讫典谒引宫官入就宫庭位。 宾赞至入宫门外次工人及诸行事之官各入就位典谒引群官以次入就位。 左庶子奏外备王太子着帽子绛纱衣出自东序升座。 群官及宫官再拜讫通事舍人引三师三少入就位。 洗马引王太子乐作降自东阶就宫庭东位西向立乐止。 左庶子赞: "再拜!" 王太子再拜。 三师三少及宾客皆再拜讫通事舍人引主人入就殿庭西位主人再拜王太子*拜舍人引主人出门迎宾洗马引王太子乐作就阶东南位西向立乐止。 三师训导在前三少训从于后千牛仗二人夹左右。 主人赞冠升自东阶诣东序内少北户东西向立主人迎宾于门东西向宾立于门西东向宾主相揖入门持节者前导持诏函者次之乐作俱就位立定乐止。 宾就案取制书复位洗马引王太子诣受制位北向立王太子初行乐作至位乐止。 主节脱节衣宾称有敎左庶子赞: "拜!" 王太子再拜宾称敎: "王太子某吉日元服率由旧章命太尉某就加元服。" 宣讫王太子又再拜诣宾前受诏书授少傅少傅进王太子之右受诏以传持函者持函者承受立于王太子之右少南。 王太子复位再拜讫洗马引王太子升东阶三师三少导从如式初行乐作上阶乐止。 入东序内近北西向立三师三少各就殿上席位讫宾升西阶主人升东阶各立席后。 初宾升舍人引宾赞冠诣洗手升自东阶诣东序内立于主人赞冠之南俱西向主人赞冠引王太子出立于冠席东西向。 宾赞冠取栉二箱出奠于王太子冠席南兴诣席北少东西向立。 宾揖太子太子升筵西向坐宾赞冠进筵前东向脱王太子帽子置于箱栉毕设兴少北南向立宾降主人从降乐作宾升乐止。 主人从升执初加冠者升西阶宾降一等受之右执顶左执前进王太子席前东向立祝曰: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厥幼志愼其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乃冠兴复位东向立。 宾赞冠进席前东向结缨兴复位。 王太子兴宾揖王太子主人赞冠引王太子入东序内着栀黄衣以出立于席东西向宾揖王太子太子升筵西向坐。 宾赞冠进席前东向脱初加冠置于箱栉依旧不解兴复位执再加冠者升西阶宾降二等受之右执顶左执前进王太子席前东向立祝曰: "吉月令辰乃申嘉服克敬威仪式明厥德眉寿万年永受祺福。" 乃冠兴复位东向立。 宾赞冠进席前东向正帽兴复位。 王太子兴宾揖王太子主人赞冠引王太子入东序内*看{着}紫罗窄袖袍以出立于席东西向宾揖王太子。 太子升筵西向坐宾赞冠进席前东向脱再加冠置于箱栉依旧不解兴复位。 执三加冠者升西阶宾降三等受之右执顶左执前进王太子席前东向立祝曰: "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其服以成厥德万寿无疆承天之庆。" 乃冠兴复位东向立。 宾赞冠正头兴复位。 王太子兴宾揖王太子主人赞冠引王太子入东序内宾赞冠彻栉二箱入于内。 主人赞冠又设王太子醴席于殿上稍东南向。 设讫王太子着公服以出主人赞冠引升筵南向坐赞冠退宾及宾赞冠降自西阶诣序外内水洗爵爵以玉盏代之承以玉面叶。 宾升复位典膳郞酌醴以授宾赞冠赞冠受爵升自西阶立于醴席西南北向宾进受醴进王太子筵前北面立祝曰: "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厥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王太子搢笏受醴乐作宾赞冠与太官令奉馔陈于筵前王太子飮醴奠爵讫乐止。 宾退复位东向立。 太官令彻馔。 王太子执笏降筵西向再拜。 宾*拜讫通事舍人引宾降立于西阶之西近北东向宾赞冠从降立于宾西南东向。 洗马引王太子降自西阶乐作立于西阶之东南向乐止。 宾少进字之曰: "礼仪旣备令月吉日明告厥字君子攸宜宜之于永受保之奉字某。" 王太子再拜曰: "某虽不敏敢不祗奉。" 又再拜。 通事舍人引宾赞及主人出门洗马引王太子乐作至阶下位西向立乐止。 三师在南北向三少在北南向王太子再拜三师三少*再拜以出。 洗马引王太子自阶升殿西向坐典仪曰: "再拜!" 群臣在位者皆再拜。 左庶子前称礼毕主人赞冠引王太子入阁。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加元服仪-006
会宾赞如册封后会宾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加元服仪-007
朝谒冠礼讫左庶子洗马引王太子诣殿北向左庶子赞: "拜!" 王太子再拜。 近臣宣戒曰: "事亲以孝接下以仁使人以义养人以惠。" 讫王太子再拜舞蹈又再拜进步称: "臣虽不敏敢不祗奉。" 退复位。 又再拜讫便诣王后阁前北向立再拜。 尙宫前承令降诣王太子西北东向称令旨。 王太子再拜戒词上同。 王太子再拜少进称: "臣夙夜祗奉不敢失坠。" 退复位。 又再拜讫出。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加元服仪-008
睿宗十六年正月辛亥王太子加元服于寿春宫百官表贺。 先是太子在行宫欲加冠平章事金缘奏曰: "冠者礼之始事之重故冠于三加弥尊所以尊其礼而着成人之义也今以元子之贵行事于外非所以法先王示后代宜令有司举礼以行。" 从之。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纳妃仪-000
王太子纳妃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纳妃仪-001
○采择告期并内降指挥遣使如仪告*大庙如常告之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纳妃仪-002
醮戒。 所司铺王座于正殿如临轩之仪又设王太子褥位于殿西阶上东向又设拜位于殿庭北向。 王服黄袍出卽座近臣及近仗常起居讫近臣引王太子入就位请: "再拜。" 王太子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又再拜。 讫近臣引王太子升自西阶进立于褥位西东向内侍取盏又内侍以酒注于盏进诣王太子座前王太子搢笏受盏又内侍奉馔设于座前。 王太子卽座飮食讫降阶北向又再拜近臣引王太子升自东阶诣王座前北向。 王命之曰: "往迎尔相承我宗事率以敬。" 王太子曰: "臣谨奉制。" 近臣引王太子降阶北向再拜讫出。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纳妃仪-003
妃入内。 是日所司设妃氏次于丽正宫阁内。 王降指挥遣近臣逆之于妃氏之第所司具扇羽仪仗卫如式。 妃氏升稳舆上以出行至丽正宫中门内下降舆。 仪卫止于门外。 司闺引妃氏入次扇烛量人从入。 少顷王太子出殿庭司闺引妃氏出次王太子在东西向妃氏在西东向伏兴各自阶升殿相对又俱伏兴司闺前引妃氏自西入寝筵。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纳妃仪-004
同牢。 初昏掌事者设巾洗各二一于东阶南一于室之北水在洗东置尊于室中实四爵两于执扇烛者陈列于前后王太子于南洗妃从者沃之妃于北洗太子从者沃之。 掌事者设酒馔匕着从设若不设馔则无匕着之设临时从宜为之。 又设对位王太子与妃皆卽座童侍二人各以酒注于盏授王太子及妃。 王太子及妃受盏飮讫童侍受虚盏遂进馔再飮三飮如初仪。 王太子及妃俱兴再拜。 掌事者言礼毕帅其属彻酒馔以退。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纳妃仪-005
降使。 纳妃第三日王御殿卽座近臣内仗起居如常仪。 枢密院阁门班起居亦如之讫阁门引使副入殿庭舍人喝: "使副再拜!" 讫近臣诣王座前伏取诏书兴降诣使副东北西向称有制舍人喝: "使副再拜!" 近臣宣制曰: "王太子纳妃三日命公等展礼。" 宣讫以诏书授使使受以授副使副使受以传持函者舍人喝: "使副俱再拜!" 讫引出备仪卫乐部出泰定门以行自丽景门以入。 先是东宫卫率勒所部屯门列仗所司设王太子受宫官拜位于丽正殿上如仪又设王太子拜诏褥位于丽正门外香案在褥位前设使副次于丽正门外路西南向又设王太子受诏褥位于宫庭北向又设使副传诏位于宫庭北少西南向持诏函者在使副之西南东向又设宫臣位版于宫庭如式。 使副旣受命至门外下马。 左庶子引王太子出就殿上位三师以下起居如常仪。 诏函贮以小楼子至丽正门内舍人引三师以下出丽正门外列班。 诏函至丽正门外路东左庶子引王太子出就褥位左庶子赞: "拜!" 王太子再拜舍人喝: "三师以下再拜!" 左庶子引王太子就门外之左谒者引使副就门外之右相揖入门持诏函者先入三师以下宫官随入。 就殿庭位讫左庶子引王太子就受诏位赞: "再拜!" 王太子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舞蹈又再拜讫舍人喝: "三师以下宫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太师称有诏左庶子赞: "拜!" 王太子再拜躬身。 大使口宣讫奉诏书进步王太子少前搢笏受以授右庶子右庶子接诏以传持函者持函者受诏立于王太子之右西向王太子执笏伏兴左庶子赞: "拜!" 王太子再拜舞蹈又再拜讫舍人喝: "宫官皆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王太子搢笏膝押物引宣头物担过庭东入西出讫左庶子赞: "拜!" 王太子再拜讫左庶子引诣东阶下西向立。 典直引使副至西阶下东向相揖分位谒者引使副入中门外次。 会宾如常仪讫宫官以表置殿庭案上谒者引使副出次典直引就殿庭位左庶子引王太子就拜表位左庶子赞: "拜!" 王太子再拜右庶子取表进王太子受表进步于褥位前大使进步受表退就位。 王太子执笏兴退复位左庶子赞: "拜!" 王太子再拜舞蹈又再拜讫舍人喝: "宫官皆再拜舞蹈又再拜!" 大使以表授副使副使授持函者典直引使副持函者先导以出。 王太子在东使副在西相揖以出至门外揖送左庶子引王太子以入。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纳妃仪-006
妃朝拜。 其日夙兴洗盛服至御殿及王后殿朝拜如常仪。 王及王后醴妃亦如常仪。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纳妃仪-007
册妃。 如册公主仪制词云: "册某氏为王太子妃命公等持节展礼。"
#高丽史66卷-志20-礼8-嘉礼-王太子纳妃仪-008
恭让王三年四月丙寅定世子妃朝谒仪。 妃夙兴斋沐备仪诣阙王便服王妃盛服坐殿女史引妃侍女奉枣* {}修以从。 妃入再拜司宾女史引升殿进降又再拜。 宦者酌酒以进妃酒再拜。 女史引妃出。 如有筵宴及赐赉世子及妃坐以家人礼酌献极。 妃朝谒后王会群臣礼如元会仪。 群臣上寿曰: "王世子嘉聘礼成克崇景福臣等不胜庆谨上千秋万岁寿。"
志卷第二十
#高丽史67卷-志21-00-00-00-000志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六十七。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67卷-志21-礼9-00-00-000
礼九。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00-000
嘉礼。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册王子王姬仪-000
册王子王姬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册王子王姬仪-001
○大观殿陈设。 册日质明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上如常仪。 设书案于王座前又设印案于王座之左。 设门下侍中门下侍郞中书侍郞位于王座东南西向北上设枢密位于王座西南东向北上内侍持诏册印者位于王座东北又设宰臣枢密册使副拜位于殿庭中心读册以下行事官位于使副之后每等异位俱北向东上又设册使副受制位于拜位之北北向又设传制位于受制位东北西向。 典仪设侍臣文武官位于殿庭如常仪。 律郞位于殿庭西北东向典仪位于文官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册王子王姬仪-002
发册。 陈设讫近臣奉诏书先置王座前书案上有司奉册函印宝设于王座之左案上册函在北印宝在南持节者立于印案之南西向北上。 讫*大乐令帅乐工入陈于殿庭近南北向立定典仪赞者先入就位阁门引宰臣枢密以下侍臣文武常官入就殿庭位。 典仪曰: "再拜!" 赞者喝: "宰臣以下群官再拜!" 阁门分引宰臣枢密自东西侧阶升殿讫。 通事舍人引册使副以下至拜位立定。 典仪曰: "再拜!" 赞者喝: "册使副以下应行事官再拜!" 讫侍中诣王座前伏近臣诣诏案东奉诏函以授侍中侍中受诏函授内侍持函者侍中引诏降自东阶持诏函者对举从后诣传制位西向立。 初侍中将降阶通事舍人引册使副就受制位北向立。 侍中称有制册使以下群官躬身。 典仪曰: "再拜!" 赞者喝: "册使副以下应行事官皆再拜!" 讫侍中宣制曰: "册第几王子某为某公侯。" 王姬则云: "册第几王姬为某公主命卿等持节展礼。" 宣讫取诏书以授册使册使受以授副使副使以授持函者持函者受退立于副使之后册使副伏兴。 典仪曰: "再拜!" 赞者喝: "册使副再拜!" 侍中升复位。 门下侍郞帅掌节者脱节衣降诣传制位西向立以节授册使册使受以授副使副使受以授持节者持节者受退立于诏函之南分左右门下侍郞升复位。 中书侍郞引册印内侍持册案者举案从册函后降诣传制位举册函以授使副使副受以授持册者持册者受退立于诏函之北内侍持册案者以案授行事持案者行事持案者对举退立于册函之北。 中书侍郞又取印以授册使册使受以授副使副使受以授持印者持印者受退立于册案之北中书侍郞升复位。 通事舍人引册使副还拜位。 典仪曰: "群官再拜!" 赞者喝: "册使副以下群官再拜!" 讫通事舍人引册使副出持节者前导持诏册印者以次由正门出。 至门外持节者加节衣。 册使副并自正门出读册官以下由西偏门出。 讫阁门引宰臣枢密侍臣文武群官以次出太乐令帅乐工西出。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册王子王姬仪-003
宫庭受册。 册日所司设诏册楼子褥位于宫门外之西东向设望诏拜位于宫门外之东西向设香案于宫庭阶*闲近北设受册褥位于宫庭近南北向设册使副褥位于受册位之东北使在南副使在北俱西向持节者立于册使之左去节衣者立于其后俱西向设读册褥位于副使之右少前西向设读册官位于副使之右差退西向持诏函者位于读册官之右少前持册者次之持印者又次之俱西向设赞引谒者位于使副之后每等异位俱西向南上设宫官持函位于受册者之左少南抬册案者次之持印者又次之俱北向。 诏册至宫门外受册者出诣望诏拜位再拜讫便诣宫门外之左西向立定。 赞引先引持节者前导持诏函册案印宝者以次入就宫庭位。 谒者引册使副诣宫门外之右东向立与受册者相揖讫宫庭执礼官承引入就宫庭褥位。 舍人喝: "受册者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册使称有制受册者再拜躬身。 册使口宣讫副使取诏函以授册使册使受传于受册者受册者受传于持函者持函者奉诏书立于受册者之左受册者再拜舞蹈又再拜执笏。 持册函者以函案置于读册褥位。 持节者脱节衣。 读册官就位西向读讫退复位。 受册者伏兴持节者加节衣。 册使副对举册函以授受册者持册函案者援卫受册者受以授抬册者抬册者举函案立于诏函之次。 副使取印宝以授册使册使受以授受册者受册者受以授持印者持印者奉印宝立于册函之次。 受册者伏兴。 舍人喝: "受册者再拜舞蹈又再拜!" 搢笏膝押物官引宣物过庭东入西出讫受册者伏兴。 舍人喝: "受册者再拜!" 讫赞引先引持节者前导册使副以下以次出受册者出宫门外揖送。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册王子王姬仪-004
会宾。 册礼毕册使副读册官皆出就次。 宫官设主人座于厅上东壁当中西向设册使副座于西壁使在南副使在北设读册官劝花使座于册使副之后俱东向每座各设果案。 设讫主人呈屈宴状宾复状。 讫执礼官引主人出门外之左西向立又引宾诣门外之右东向立相揖入门升诣厅上褥位立定。 执礼官交呈起居状讫赞: "再拜!" 宾主俱再拜进步又再拜再进步又再拜讫各就位立定。 执礼官受赞引以下行事执事官起居状呈主人讫赞引以下以次就位讫各退就次。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就座。 进茶讫酒至执礼官引宾主出就褥位主人请献宾宾辞主人请献至于三宾称: "不敢辞," 凡宾主之辞执礼皆相之。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 执注子盏者诣主人之左北向立。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 主人搢笏执注子酌酒授注子讫出笏又相揖搢笏执盏进授宾宾进搢笏受盏以授执盏者宾之执盏者受盏诣册使座之左东向立宾主俱兴执笏相揖立。 次献副使读册官亦如之。 宾请酬主人主人辞宾请酬至于三主人称: "不敢辞。"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 执注子盏者诣宾之右北向立。 册使与主人相揖搢笏取盏以授副使副使搢笏执盏册使出笏又相揖搢笏取盏以授副使副使搢笏执盏册使出笏又相揖搢笏执注子酌酒授注子讫出笏又相揖册使搢笏执盏副使出笏相揖搢笏执注子酌酒。 次读册官酌酒如副使之仪。 讫册使进授主人副使读册官俱进主人进搢笏受盏以授执盏者执盏者受盏诣主人座之左少退西向立。 宾主俱兴退复位立定。 执礼官赞: "拜!" 宾主俱再拜各就座。 讫执礼官赞: "飮!" 乐作飮讫乐止。 执礼官引宾主出就褥位相揖讫就座。 以次设酒食至五盏后宣送花酒使至宫门外之右东向立主人出宫门外之左西向立。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讫持宣花酒者先入就宫庭北南向东上立定执礼官引宾主入宫庭劝花使就香案之东西向立押花酒使在劝花使之右差退西向立。 初主人出门迎劝花使册使副读册官俱降阶诣庭南拜命位主人诣拜命位每等异位俱北向立定执礼官赞: "拜!" 册使副读册官及主人俱再拜。 劝花使口宣讫册使以下俱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执礼官引宾主俱上阶押花使以宣花授劝花使劝花使传受以次传册使副读册官及主人戴花讫劝花使酌宣酒以次授册使副读册官及主人册使以下及主人以宣花酒酬劝花使。 讫各就位立。 执礼官赞: "飮!" 乐作飮讫乐止。 执礼官引宾主俱降就宫庭位立定。 执礼官赞: "拜!" 册使副读册官及主人俱再拜舞蹈又再拜。 执礼官引宾主俱上阶就褥位交呈起居状讫执礼官赞: "拜!" 主人与劝花使再拜进步又再拜再进步又再拜。 讫押花酒使及引花担员以次上阶讫各退就次。 宾主俱就座设酒食乐作止并如仪。 其行事执礼官及押物以下执事官并宣花酒使于宴次监赐花酒。 执礼以下拜命谢恩并下庭再拜舞蹈又再拜。 次押花酒使及引花担员戴花受酒谢恩拜舞并如上仪。 至八味后执礼官引宾主俱兴相揖分位各就次歇。 宫庭别送花酒宫官奉台旨诣宾幕。 宾戴花飮酒讫宫官退。 册使副读册官劝花使行事执礼官每等异幕宫庭送花酒并同其押物以下不设歇幕宫庭花酒并送宴次。 初宾就幕歇一刻顷迎仙乐作执礼官引宾主去靴笏俱上阶就褥位乐止。 谢宫庭花酒执礼官赞: "拜!" 宾主再拜进步又再拜讫各就座。 进茶设酒食如初会宾。 讫执礼官引宾主各就幕次具靴笏入就宫庭位。 主人附谢表讫宾主俱上阶就座。 押物以下行事执事官呈辞状各就位再拜又再拜讫退。 宾主俱兴就褥位执礼官赞: "拜!" 宾主俱再拜进步又再拜立定交呈状辞违宾主俱再拜又再拜。 执礼官引宾主出门外送酒讫相揖分位。 其币帛筐宫官具状各授宾之从者。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册王子王姬仪-005
拜表。 宫官设拜表位于宫庭近南北向设香案于拜表位之北北向设册使位于宫庭之东副使位于册使之右劝花使位于副使之右差退俱西向。 宫庭持函二人以函奉两表先置于香案上。 讫执礼官引受册者与册使副及劝花使俱就位立定持诏函二人对举空函随册使入宫庭就册使之右少退西向立。 执礼官赞: "再拜!" 受册者再拜。 宫庭持函二人诣香案西取表函诣受册者之左东向。 受册者搢笏取谢册表诣册使之西东向进册使少前西向立搢笏受表退复位。 受册者执笏兴退搢笏取谢花酒表诣劝花使之西东向进劝花使少前西向立搢笏受表退复位受册者执笏复位。 执礼官赞: "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册使及劝花使置表于函持函者受先出。 宾主俱上阶谢宴辞违礼数具在会宾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公主下嫁仪-000
公主下嫁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公主下嫁仪-001
○亲迎。 前一日所司于御殿东门外量地之宜设壻次。 其日质明壻之父告于其父母曰: "国恩室于某以某亲迎敢告。" 再拜。 若父母亡则设位于厅事而告之子将行父醮子于厅事设父位于中*闲南向设子位于父位之西近南东向。 父卽座子公服升自西阶进立于位前。 执事者注酒于盏西向授子子再拜受。 执事者又奉馔设于位前。 子举酒兴卽坐飮食讫降再拜。 赞礼者引立于父位前父命之曰: "往迎肃雍以惠我宗亲。" 子再拜曰: "祗率严命。" 又再拜降出。 后乘马至阙门外下马执礼引就次。 有司陈公主卤簿仪卫内东门外。 公主将升车代以担。 执礼引壻出次立于内东门外躬身。 公主升车讫壻向阙再拜先还第下马以俟。 公主至降车壻对公主伏公主*之。 兴入寝门升阶。 执扇执烛者量人从入陈列前后女相者引公主入于室。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公主下嫁仪-002
同牢。 执事者引壻于南洗公主从者沃之。 公主于北洗壻从者沃之掌事者设酒馔匕箸亦布对位女相者引公主就座壻亦就座相伏皆卽座。 赞礼二人俱酌酒于盏以授壻及公主。 壻及公主受盏飮讫赞礼者受虚盏遂荐馔再三飮如初仪。 壻及公主俱兴再拜讫赞礼者彻酒馔具毕退。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公主下嫁仪-003
拜舅姑。 其日公主夙兴盛服以俟。 执事者设舅姑位于堂上东西相向舅位于东姑位于西。 舅姑各服其服就位。 相礼者引公主升自西阶诣舅前东向再拜又引诣姑前西向再拜。 讫引退。 醴妇如别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公主下嫁仪-004
降使。 使臣诣殿庭受命奉诏书以出备乐部仪卫诏书。 担诏书贮以小楼子。 至公主宫门外壻出诣拜诏位再拜讫先入以俟。 执礼引使臣就宫门外之左执礼引壻出于门外之右相揖。 持诏函者先入执礼引使臣入就宫庭褥位。 持诏函者在使之西少退次壻入立于受命位。 执礼喝: "壻再拜!" 奏圣躬万福再拜舞蹈又再拜讫使臣称奉宣壻再拜。 使臣口宣讫取诏传授壻壻受诏传于持函者伏兴再拜舞蹈再拜讫搢笏。 押物领宣头物担过庭东入西出讫壻伏兴再拜。 执礼引使臣以出壻出宫门外揖送使臣入次壻还入。 少顷壻先呈屈宴状使臣*。 讫执礼引使臣就门外之右东向壻就门外之左西向相揖入门上阶就褥位立定。 执礼以起居状交呈讫赞: "拜!" 宾主再拜进步又再拜再进步又再拜讫各就位立定。 次押物次持函次引担各呈状于主人押物于厅上楹*闲稍南东向拜持函引担于楹外北向拜讫各赴隔阶厅幕每等异席宾主相揖就座。 讫设茶酒酒至宾主俱兴献酬讫设食礼毕罢宴宾主俱兴下阶各就初传诏位立定。 壻再拜兴奉表诣使臣前使臣少前接表退复位壻复位再拜舞蹈再拜。 讫使臣以表授持函者。 执礼引宾主相揖上阶辞违后押物以下相次辞退如初。 礼致币讫宾主相伴出门对座送酒讫相揖分位。 诸公侯纳妃三日降使受命附表仪并同。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进大明表笺仪-000
进大明表笺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进大明表笺仪-001
○前期所司于王宫殿之内外及国城内街巷结彩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设表笺案于阙庭之前设香案于表笺案之前。 司香二人位于香案之左右王拜位于殿庭正中北向众官拜位于王位之南异位重行北向设司礼二人位于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引礼二人位于王位之左右引班四人位于众官之左右设使者立位于香案之东捧表笺执事二人位于香案之西设乐于众官拜位之后设龙亭于殿庭之南正中及仪仗鼓乐伺候迎送。 是日侵晨司印者陈印案于殿中涤印讫以表笺及印俱置于案上。 王具冕服及众官各具朝服诣印案前司印者用印讫用黄表红*里{}笺各置于匣中仍以黄红重之。 捧表笺官捧置于案使者及捧表笺官各就立位。 引礼引王入就拜位引班引众官各就拜位。 司赞唱: "再拜!" 乐作王与众官皆再拜乐止。 引礼引王诣香案前引礼赞: "!" 司赞唱: "众官皆!" 王与众官皆。 引礼赞: "三上香!" 司香捧香进于王之左王三上香。 讫引礼唱: "进表!" 捧表官诣案取表东向进于王王受表以进于使者使者西向受表兴复置于案。 引礼唱: "俯伏兴平身。" 司赞唱: "俯伏兴平身。" 王与众官皆俯伏兴平身。 引礼引王复位。 司赞唱: "再拜!" 乐作王与众官皆再拜乐止。 司赞唱: "礼毕。" 引礼引王退立于西引班引众官立于左右。 使者取表笺各捧前行王与众官后送至龙亭前使者以表笺置于龙亭中。 金鼓仪仗鼓乐前导。 使者与王及众官送至宫门外王还宫释服众官仍具朝服送至国门外。 使者捧表笺以行。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进大明表笺仪-002
忠烈王二十八年八月甲子百官备礼仪拜贺圣节表送于迎宾馆拜表之礼始此。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进大明表笺仪-003
恭愍王元年闰三月甲申拜贺圣寿节表。 旧例唯文官冠带侍卫至是王命文武八九品冠带分左右侍卫。 二十一年十一月辛未王以冕服拜谢恩表还内百官亦以朝服侍表出门外拜送。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进大明表笺仪-004
辛禑十四年禑出正门率百官拜表笺礼毕送表笺于大门外百官送于宣义门外。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元正冬至上国圣寿节望阙贺仪-000
元正冬至上国圣寿节望阙贺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元正冬至上国圣寿节望阙贺仪-001
○前期执事者设阙庭于王宫正殿南向香烛案于阙庭之前王拜位于殿庭中北向及褥位于香案前众官拜位于王位之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司礼司赞位于众官拜位之北司礼在西司赞在东俱相向司香二人位于香案前东西相向。 是日执事陈甲士军仗旗帜于王宫门之外乐工陈乐于拜位之南。 引班引众官朝服入齐班于王宫门外之东西。 司礼司赞司香俱入就位。 引礼启请王于后殿具冕服。 引班引众官入立于殿庭之东西。 引礼导王出乐作王由西阶诣拜位乐止。 引礼立于拜位之左右引班引众官入就拜位。 司赞唱: "四拜!" 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 引礼导王由东门入乐作至阙庭香案前拜位乐止。 引礼立于拜位之左右引礼赞: "!" 司赞唱: "!" 王与众官皆。 引礼赞: "三上香!" 司香以香进于王之左王三上香毕。 引礼赞: "俯伏兴平身。" 司赞唱: "俯伏兴平身。" 王与众官皆俯伏兴平身。 引礼导王由西门出乐作复位乐止。 司赞唱: "四拜!" 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 司赞唱: "搢笏鞠躬三舞蹈左脚三叩头山呼万岁山呼万岁再山呼万万岁出笏俯伏兴。" 乐作四拜乐止。 司赞唱: "礼毕。" 引礼启礼毕引王出引班引众官以次出。 如有朝廷官遇正朝冬至圣寿节出使在国中者常服先行礼不在王与众官行礼之列。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元正冬至节日朝贺仪-000
元正冬至节日朝贺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元正冬至节日朝贺仪-001
○前一日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如常仪设二兽炉于前楹外左右。 守宫设宰臣枢密次于朝堂。 典仪设宰臣枢密位于殿庭中心北向东上,设群官版位文官三品以下于殿庭近南少东俱重行北向西上武官三品以下于殿庭近南少西俱重行北向东上。 左侍臣位于东阶之南少东右侍臣位于西阶之南少西设御史位二于东西阶下之左右设摄侍中户部尙书礼部尙书殿中监光禄卿尙食奉御位于左侍臣之后西向北上。 冬至节日无户部尙书。 设典仪位于左侍臣之南左赞者在南差退俱西向右赞者在右侍臣之南差退东向太乐令位于乐工之北北向律郞位于殿西阶之上东向太官令位于左赞者之南北向。 其日依时刻尙乘局陈扇华盖于殿庭左右水精杖在左钺斧在右其殿门内外仪卫所司随职供办如常仪。 宰臣枢密俱集朝堂文武群官集泰定门外朝服以俟。 侍中量时刻版奏请中严太乐令帅工人就位律郞入就举麾位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左右侍臣监察御史行礼执事官以次入就位。 侍中版奏外办王服黄袍以出律郞伏举麾兴乐作王卽座乐止。 阁门引宰臣枢密以下文武百寮入就闻辞位。 阁使奏闻辞讫阁门各引宰臣枢密以下就拜位。 典仪曰: "再拜!" 群官皆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 班首进步致辞退复位。 典仪曰: "再拜!" 宰臣以下再拜舞蹈又再拜讫阁门引宰臣自东阶上殿西向北上立定枢密自西阶上殿东向北上立。 阁门分引文武百寮以出。 次户部尙书持进奉物状就殿庭中心北向阁门接上户部尙书伏退。 圣节冬至无此礼。 阁门引诸道表贺员就位闻辞讫就庭中心横行北向东上。 阁门接表讫拜数如常仪。 舍人传宣赐酒食舍人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引出。 王降座乐作入讫乐止。 宰臣枢密以下左右侍臣行礼执事官以次退。 若有旨宣赐酒果则阁门传宣及宰臣枢密侍臣员将以下礼数如坐殿朝会仪。 王若不坐殿陈设如式。 阁门引宰臣枢密以下百寮入就殿庭北向位班首伏奉贺状摄侍中诣宰臣东北接取状宰臣伏兴。 摄侍中自东阶上殿奏讫降诣宰臣东北向殿揖西向称奉宣放朝贺。 *殿{典}仪曰: "各祗候宰臣枢密以下文武百寮揖!" 讫阁门引宰臣枢密文武群官以次出。 其行礼执事官及左右侍臣殿内仪卫不退。 次户部尙书持进奉物状就殿庭中心北向阁门接上户部尙书伏退。 又阁门引奉表员入殿庭中心横行北向东上奉表阁门接上讫奉表员伏兴从西偏门出。 典仪曰: "侍臣等各祗候左右侍臣及凡行事官皆揖退!" 奉表员诣殿门外位北向东上立。 舍人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进步致贺退复位。" 舍人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次舍人称宣赐酒食舍人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礼毕揖退。 其元正诸领中郞将以下队正以上衫冠带各以卫次序立球庭奏山呼肃拜而退。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元会仪-000
元会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元会仪-001
○其日早陈扇水精钺斧于殿庭如常仪。 尙食茶房宿设寿尊所于殿阶上东边有司设臣僚尊所于殿阶下西边。 时至侍中版奏中严。 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律郞典仪赞者各就位舍人引文武四品以下常以上官入殿庭位外文班九品以上有禄诸权务武班散员以上分立殿门外。 侍中奏外办王将出仗动律郞举旗乐作王坐殿乐止。 近仗军仪乐官入肃拜奏山呼讫侍中典仪赞者肃拜复位。 侍臣序立讫监察御史二人先入肃拜就殿阶前相对立定。 舍人引三品以上入闻辞位阁使引太子令公宰臣。 初入乐作就闻辞位乐止。 阁使奏闻辞讫阁使引太子令公宰臣就中心位北向合班立。 典仪曰: "再拜!" 太子以下拜舞拜奏圣又再拜太子进步致辞称贺复位。 典仪曰: "再拜!" 太子以下拜舞拜讫阁使引太子令公升自东阶就殿上中心立定。 典仪曰: "再拜!" 太子以下及殿庭在位者皆再拜讫太子奏称: "臣某等元正首祚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酒。" 阁使传奏近侍承制曰: "可。" 阁使传宣许太子令公奏山呼再拜文武班皆再拜。 太子令公就洗所手如常仪。 茶房先进茶后行酒讫太子令公宰臣诣王座前近东伏兴令公佐尊太子酌寿酒茶房员盏。 太子伏兴复就殿上位。 典仪曰: "再拜!" 太子以下及殿庭在位者皆再拜。 太子令公更诣王座前太子奉盏令公佐尊王执爵律郞举旗乐作尽爵乐止。 阁使引太子令公降自东阶就阶下拜位。 典仪曰: "再拜!" 太子以下拜舞拜讫阁使传宣许赴座兼赐酒食。 典仪曰: "再拜!" 太子以下拜舞拜各赴座舍人引诸道持表员就殿庭东边西向立。 奏闻辞讫舍人引就拜位呈表舍人接表伏兴舍人喝: "拜舞拜奏圣。" 舍人喝: "再拜行头进步致辞复位。" 舍人喝: "拜舞拜!" 太子以下合班如初仪。 舍人喝: "太子以下拜舞拜进步致辞谢恩复位。" 舍人喝: "太子以下拜舞拜。" 各祗候次引侍中前奏: "臣某言礼毕。" 伏兴退复位。 王入自东方乐作入讫乐止。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王太子元正冬至受群官贺仪-000
王太子元正冬至受群官贺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王太子元正冬至受群官贺仪-001
○前一日有司铺王太子座于丽正殿上东壁下当中西向又设三师三少及宰臣枢密以下文武群官拜位于殿上殿庭如常仪。 其日府率整卫士屯门列仗如仪。 三师三少文武群官俱集宫门外位以俟。 侍卫之官及伶官乐工先入就位。 王太子服靴袍出自阁乐作升座讫乐止。 侍卫之官凡在位者陈贺讫通事舍人引三师三少宾客以下文武宫臣入门乐作左庶子引王太子降立于东阶下三师以下至西阶乐止。 左庶子引王太子升殿乐作至位西向立乐止。 三师以下上殿东向北上立。 初王太子升殿通事舍人引宾客以下文武宫臣入就位宾客以上就殿上西南位北向东上宫臣四品以下就殿庭两班相对为首北向立定。 舍人喝: "群臣上下皆再拜!" 王太子*拜。 班首一人进步致辞。 元正则云: "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王太子殿下与时同休。" 冬至则云: "天正长至伏惟殿下与时同休。" 退复位。 再拜王太子*拜。 左庶子前承令诣班首之左宣令云: "元正首祚与公等均庆。" 冬至则云: "天正长至。" 舍人喝: "群臣上下皆再拜!" 王太子*拜。 贺讫通事舍人引三师以下降自西阶乐作左庶子引王太子降立于东阶下三师出讫乐止。 舍人引宾客以下宫臣以次出。 左庶子引王太子升殿乐作至位乐止。 通事舍人引宰臣枢密文武群官入就位。 宰臣枢密上殿就东向位三品以上就北向位文武四品以下就殿庭位。 舍人喝群官上下拜贺如初仪。 贺讫通事舍人以次引出。 舍人引持员入就殿庭位北向东上奉舍人接讫持员伏兴。 舍人喝: "持员再拜!" 行头进步致辞退复位又再拜。 左庶子传令旨赐酒食。 持员再拜讫舍人引出。 王太子降座乐作入阁乐止。 侍卫之官以次出。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王太子节日受宫官贺幷会仪-000
王太子节日受宫官贺幷会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王太子节日受宫官贺幷会仪-001
○前一日有司铺王太子座于殿上东壁下当中西向又设臣寮版位于丽正宫庭如常仪。 其日早朝仗卫入陈于宫庭。 伶官帅两部工人就位伶官一人就举麾位。 通事舍人引宫官俱就宫门外位文臣在东西向北上武臣在西东向北上俱重行立定。 通事舍人等行礼官先入就位。 王太子服靴袍将出阁伶官举麾乐作坐定偃麾乐止。 仗卫伶官等各自喝再拜。 通事舍人行礼官等陈贺讫就位分立。 舍人引三师三少宾客以上入宫庭乐作王太子降自东阶三师以下就西阶上殿乐止。 三师三少在西北上宾客在南东上北向再拜王太子*拜。 行头进步致辞又再拜。 王太子*拜讫降自东阶乐作三师以下降自西阶王太子还上殿乐止。 舍人引三师以下就门外次王太子升座讫舍人引宫官六品以上入就位舍人喝: "臣寮再拜行头进步致辞复位又再拜!" 初王太子升座坐典馔设案于筵前备馔具器皆用常使金银。 舍人引行头就西阶升诣尊所。 宫官进茶酒讫典膳郞酌酒行头搢笏执盏诣太子前。 授左庶子左庶子受盏置于王太子前行头执笏东向称: "臣某等稽首言幸当某节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酒。" 伏兴再拜宫臣上下皆再拜。 左庶子前承令少退宣令称: "敬举公等之觞。" 讫宫臣上下又再拜。 左庶子取爵奉进王太子举酒乐作飮毕乐止。 臣寮再拜。 第二第三盏如初仪三爵毕舍人引臣寮出门。 又舍人引持员入就位奉。 舍人接舍人喝: "持员再拜行头进步致辞又再拜!" 左庶子传令旨赐酒食持员再拜舍人引出。 讫舍人引三师三少宾客以上就殿西阶王太子降自东阶乐作上殿乐止。 三师以下俱就位再拜王太子*拜三师以下就座。 舍人引宫官文武常以上入殿庭位如初仪。 舍人喝: "臣寮再拜!" 左庶子传令旨赐座兼赐酒食。 舍人喝: "臣寮再拜!" 各就座讫典膳郞奉酒进王太子王太子举酒乐作飮讫乐止。 食官令行群官酒乐作飮讫乐止。 以次进酒食。 礼毕舍人引臣寮就宫庭合班如初仪。 三师三少起座再拜致谢又再拜王太子*拜下阶乐作舍人引三师三少以出王太子还上殿乐止。 舍人喝: "臣寮再拜!" 舍人引出王太子还入乐作帘降乐止。 若王太子不出则除三师三少唯宫官排班如式。 通事舍人承令至班首之右西向称放贺群官揖退。 舍人引持员入庭行礼如常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王太子节日受宫官贺幷会仪-002
宣宗十年八月丁巳制曰: "我国旧制生辰元正冬至百官贺礼唯宰相入直者一人押班其余不就班近闻宋朝仪制凡放贺之日其礼与坐殿日不殊自今一依宋朝仪式。"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王太子节日受宫官贺幷会仪-003
睿宗十年十月庚子礼司请以太子生日为永贞节令宫官僚属进贺两界三京八牧三都护府上笺以为恒式。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王太子节日受宫官贺幷会仪-004
忠烈王二十五年十二月行省官寮及百官肄贺正仪于奉恩寺三日肄仪始此。 三十三年六月丙午以寿元天圣节似涉僭拟改以诞日称之。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王太子节日受宫官贺幷会仪-005
恭愍王六年正月丙子朔百官备礼服欲陈贺命停贺宴宗室公侯宰枢及耆老侍臣皆以戎服入侍。 十一年四月乙酉以农务方殷停诸道贺生辰。 五月庚戌罢生辰百官献马。 二十一年十一月丁巳冬至王具冕服率百官向阙拜贺山呼万岁后百官又行本朝贺礼。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王太子节日受宫官贺幷会仪-006
恭让王四年二月癸酉礼曹上言每当朝会礼毕王坐殿而百官先出非礼也请自今礼毕上入内群臣鞠躬祗送讫乃出从之。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人日贺仪-000
人日贺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人日贺仪-001
○其日殿门外有司陈设如仪。 阁门员先立东边。 祗候引两班中心为头异位重行北向立定侍臣随品交立。 阁使出行揖入门一拜先揷人胜面拜出门就位揖云奉宣舍人喝: "两班再拜!" 阁使又云: "赐卿等人胜禄牌。" 舍人喝: "两班拜舞拜!" 讫分授人胜禄牌两班受其人胜三品以上则祗候分授四品以下太府人吏分上禄牌判事以上则三司判官分授以下人吏分上。 讫舍人喝: "两班再拜!" 各祗候引出讫阁门横行自喝: "拜舞拜!" 各受人胜禄牌如上讫再拜揖退。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立春贺仪-000
立春贺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立春贺仪-001
○与人日贺仪同但立春受春幡子。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新雪贺仪-000
新雪贺仪[小雪后大雪前有雪则贺小雪前有雪则怪雪无贺。]。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新雪贺仪-001
○雪后第三日阁门先立殿门外东边。 祗候分引两班中心为头异位重行北向立定侍臣随品交立。 祗候引宰臣就褥位。 舍人喝: "宰臣两班再拜!" 阁使出行诣宰臣右立宰臣搢笏进表阁使揖搢笏奉表立。 舍人喝: "宰臣两班拜舞拜!" 阁使抽笏奉表入门揖落笏进一拜搢笏呈表于上膝退面拜退出门外揖就位揖云奉宣: "卿等所贺已知。" 舍人喝: "皆再拜!" 祗候引宰臣出次引两班出讫阁门横行再拜行头进步复位拜舞拜揖退。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宥旨贺仪-000
宥旨贺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宥旨贺仪-001
○殿上陈设讫佥议府备制书函置帘内案上。 阁门入立于殿庭之东祗候引文武班入殿庭中心为头。 侍臣随班交立次引仆射次引枢密次引宰臣东上立定。 舍人喝: "躬身拜舞!" 讫阁使出行揖上殿揖落笏进帘前入内监拜搢笏取制书函出帘外授持函者持函者受降立阶下阁使下殿揖搢笏取制书授读制官复位读制官受置于案上再拜揖云有制。 舍人喝: "文武班再拜!" 读制官读讫再拜复位。 舍人喝: "文武班再拜行头进步拜舞拜!" 讫阁门横行拜舞拜行头进步拜舞拜乃出。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一月三朝仪-000
一月三朝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一月三朝仪-001
○前一日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上如常仪。 设宰臣位于王座东南枢密位于王座西南俱相向北上设二兽炉于前楹外左右设宰臣枢密拜位于殿庭中心北向东上闻辞位于殿庭东边西向北上。 阁门设左右侍臣位于殿庭东西俱北上监察御史位二于殿东西阶下左右俱相向律郞位于殿西阶上东向文官闻辞位于殿庭东近南西向西上武官闻辞位于殿庭西当文官东向东上设文武群官位于殿庭南两班相对为首每等异位俱重行北向文武六品以下位于殿门外如正至之仪。 其日依时刻尙乘局陈扇华盖于殿庭左右水精杖在左钺斧在右。 其殿门内外仪卫所司随职供办如常仪。 宰臣枢密俱集朝堂文武群官集泰定门外朝服以俟。 左右侍臣监察御史律郞及行礼执事官先入殿庭就位讫阁门引文武群官入就大观殿门外立定。 摄侍中版奏外办王出御大观殿升座。 鸣鞭殿庭内外卫仗大喝: "再拜!" 衙仗再拜奏山呼又再拜。 次阁门副使以上先入殿庭横行行头自喝: "再拜舞蹈! 又再拜!" 奏圣躬万福又再拜。 讫诣左侍臣之西稍南西向北上立定。 阁使自东阶升殿当王座前伏奏报平降复位。 副使一员出引枢密及通事舍人以下及南班员入就闻辞位。 奏闻辞讫引就拜位。 典仪曰: "再拜!" 枢密及左右侍臣监察御使阁门南班员等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又再拜。 枢密从西阶升殿东向北上立通事舍人以下诣东边与阁门副使位少絶西向立南班员分立左右近南俱相向。 阁门各引宰臣及文武群官入就闻辞位立定。 奏闻辞讫引宰臣及文武群官就拜位。 赞者喝: "宰臣以下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又再拜!" 讫阁门引宰臣从东阶升殿西向北上立。 次阁门分引文武群官以出。 如有新及第朝阁门引入闻辞位。 奏闻辞讫引就拜位立定。 舍人喝: "再拜奏圣躬万福又再拜壮元出行致辞退复位又再拜!" 阁使传宣赐酒食舍人喝: "又再拜!" 讫阁门引卷班西出。 次阁门奏阁门无公事。 若有台谏上*则不奏无事。 王降座入内殿宰臣枢密及左右侍臣凡行礼执事官以次揖退阁门引出。 有旨则阁使升殿传宰臣枢密宣赐酒果阁使喝: "宰臣枢密再拜!" 阁使降阶传侍臣员将宣赐酒果。 舍人喝: "侍臣及凡行礼官员将俱再拜!" 次传两部乐官殿庭内外禁卫军人宣赐酒果如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一月三朝仪-002
显宗三年六月甲辰以时座宫庭湫溢令常官五日一见。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一月三朝仪-003
德宗三年六月癸巳敎曰: "圣考朝置诸王升降所于会同门前今诸王年纪稍壮东则春德门外侠小门西则大初门外侠小门为升降所当进见时且止阁门厅事阁门使引入殿庭行礼令五日一。"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一月三朝仪-004
文宗七年七月戊午礼司上言乞依唐制每闰月朔御便殿视朝。 制可。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一月三朝仪-005
仁宗九年五月戊戌制: 每四孟月初视朝命官读时令。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一月三朝仪-006
辛禑六年五月辛亥宪府上*曰: "朝会礼仪国之大事近来凡诸朝会每令停罢及至上国使命迎送等不得已朝会百官不知班次乱行失序朝班不肃。 请自今雨雪及大故外一月两衙勿许放朝。" 禑纳之。 十四年四月庚子礼仪司请依 皇朝礼群臣每月用六衙日朝从之。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一月三朝仪-007
恭让王二年正月礼曹启凡朝会百官昧爽入殿庭平明行礼。 三年六月辛未初令成均馆生员五部生徒朔望朝会从都堂之启也。 宪府以无依贴驳之竟不行。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亲祀圆丘后斋宫受贺仪-000
亲祀圆丘后斋宫受贺仪。
#高丽史67卷-志21-礼9-嘉礼-亲祀圆丘后斋宫受贺仪-001
○祭毕王旣还斋殿侍卫如常仪。 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及文武从祀群官朝服诣斋宫门外合班以俟。 王坐殿禁卫大喝: "再拜!" 讫阁门员先入殿庭横行行头自喝: "再拜!" 讫就殿庭东边西向北上立。 阁门分引王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侍臣文武群官入就殿庭位立定。 文武班外员就门外位。 舍人喝: "太子以下文武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行头进步致辞退复位皆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阁门引太子以下以次出。 阁门分引外官持表员入就殿庭闻辞位西向北上立定阁门奏闻辞讫折方就北向位东上奉表。 阁门接表以进讫伏兴引出门外位北向东上立。 舍人喝: "皆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行头进步致辞退复位皆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退。 阁门官就殿庭位北向东上立行头自喝陈贺如群官之仪。 讫王降座入斋殿。 如放贺则百官就班立定阁门官上殿承旨降阶西向立。 称制曰: "放贺!" 舍人赞: "各祗候太子以下揖。" 讫以次退雩祀丘享及时享太庙享先农耕籍亲幸后斋宫受贺同此仪。
志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68卷-志22-00-00-00-000
志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六十八。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00-00-000
礼十。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00-000
嘉礼。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大观殿宴群臣仪-000
大观殿宴群臣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大观殿宴群臣仪-001
○陈设。 前期都校中尙署设彩棚于殿庭近南。 前一日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上当中南向设便次于王座东少北设二兽炉于殿阶上左右设太子座于王座东南西向设公侯伯座于王座东西稍南设宰臣枢密座于太子公侯后。 设文官三品及承制侍臣座于宰臣后武官三品座于枢密后每等异位俱北上相向。 尙衣尙舍局设花案于王座前楹*闲左右。 茶房尙食局具御酒御食御果案其群臣酒食有司随职供办。 守宫署设文武四品以下座于殿下左右廊。 尙舍局设太子闻辞位于殿庭近东西向公侯伯位次之宰臣枢密位又次之俱差退西向北上。 文武三品以下常官以上位于殿庭之南俱重行相向北上。 阁门设太子版位于殿庭中心近北公侯伯位于太子后宰臣枢密位于公侯后俱北向东上。 文武官三品以下常以上位于宰臣后两班相对为首俱重行北向。 设侍中礼部尙书殿中监光禄卿典仪赞者位于殿庭之东近北西向北上监察御史位二于殿东西阶下左右俱相向太乐令位于殿庭之南北向律郞位于西阶之上东向。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大观殿宴群臣仪-002
大宴。 其日量时刻扇仗卫入陈于殿庭。 太乐令帅敎坊乐官入就位律郞典仪赞者御史凡行事执事官俱入就位。 阁门各引太子公侯伯及宰臣枢密文武常以上入就闻辞位立定。 侍中奏: "外办!" 王服黄袍至殿鸣鞭炉烟升。 律郞伏举麾兴乐作仗卫奏山呼再拜。 王升座乐止。 阁门奏闻辞讫阁门各引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文武群官俱就拜位北向立。 典仪曰: "再拜!"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 太子进步致词退复位。 赞者喝: "太子以下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阁门各引太子及上公自东阶升殿执礼官承引就拜位赞者喝: "太子公侯伯及文武群官再拜!" 太子奏称: "臣某等伏値某节日: '圣节日则云某节日册太后则云圣上尊奉慈封崇礼毕郊天则云郊祀礼毕册太子则班首云册立储位。' 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酒伏候圣旨。" 执礼官诣王座东南伏传奏承制传宣曰: "可。" 执礼伏兴诣太子东北西向传宣许太子以下伏兴赞者喝: "太子以下文武群官再拜!" 讫太子及上公出诣洗所手。 近侍官进茶执礼官躬身劝。 每进酒进食执礼官皆躬身劝。 酒讫殿中监奉盏近侍官奉注子先升太子上公便诣王座东南伏。 太子奉盏上公奉注子酌酒王举盏乐作举酒讫乐止。 太子受虚盏殿中监近侍官承受盏注子少退立。 太子及上公伏兴降诣殿庭拜位。 赞者喝: "太子以下文武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执礼官前承制降自东阶诣太子东北西向传宣曰: "举卿等寿酒与卿等同庆。" 仍赐赴座。 赞者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阁门分引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文武三品及诸侍臣各从东西侧阶上殿两班四品以下分入左右廊文东武西俱重行于席后相向立。 次赐太子以下群官茶太子以下群臣再拜。 执礼官赞: "飮!" 太子以下飮讫揖。 次行太子以下群官酒执礼官赞: "飮!" 太子以下再拜执盏乐作飮讫揖乐止。 司宰卿进御食次设太子以下群官食。 王举食乐作执礼官赞: "拜!" 太子以下再拜俱就座受食食讫起揖乐止。 殿中监进御酒王举酒乐作举酒讫乐止。 殿中监司宰卿就殿庭东边再拜舞蹈又再拜讫各就座。 次行群官酒执礼官赞: "飮!" 群官揖执盏乐作飮讫乐止。 以次进御酒御食又以次行群官酒设群官食礼数乐作止如上仪。 至茶食敎坊呈致语口号讫。 太子以下群官降就殿庭拜位赞者喝: "太子以下再拜!" 太子进步致词退复位赞者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各就座。 近侍官以次进御酒御食及行群官酒设群官食乐作止并如上仪。 至三味王入便次戴花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各就幕次戴花讫两班三品以下常以上殿门外戴花阁门各引太子以下群官入就殿庭拜位立定。 少顷王坐殿鸣鞭炉烟升赞者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阁门引枢密以上自东阶上殿执礼官承引就拜位立定赞者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 太子奏献天寿执礼官传奏承制传宣曰: "可。" 执礼官诣太子东北西向传宣许太子以下伏兴。 赞者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 讫枢密以上出诣洗所手便诣王座东南伏太子奉盏公侯伯宰臣枢密以次奉注子酌寿酒。 王举盏乐作举酒讫乐止。 太子受虚盏近侍官承受盏注子少退立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伏兴降就殿庭拜位。 赞者喝: "太子以下群臣再拜舞蹈又再拜!" 每至别盏两班三品及侍臣献寿礼数如上仪。 执礼官称: "躬身!" 枢密以上皆躬身群官就本位。 执礼官传赐别盏赞者喝: "枢密以上再拜!" 讫阁门引枢密以上自东阶上殿。 近侍官奉回赐盏注子先升。 太子诣王座左伏。 承制奉注子近侍官奉盏承制赞酌酒盏太子少前受盏。 近侍官传受诣殿上东壁太子飮位立。 太子伏兴退立于飮位。 公侯伯宰臣枢密以次进受盏如上仪。 执礼官赞: "飮!" 枢密以上向王座揖执盏乐作飮讫乐止。 执礼官引太子以下出诣殿上拜位再拜舞蹈又再拜讫各就座。 执礼官传宣行群官别盏群官席后再拜。 近侍官监赐。 群官执盏乐作飮讫乐止。 又再拜执礼官承旨传侍立员将两部乐官宣赐花酒把门军人宜赐酒果。 讫相次进御酒御食及群官行酒设食至别盏三品或侍臣已上献寿如上仪。 有旨则进别盏八味后近侍官进汤药及赐群官药。 讫王入便次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各出就幕次群官俱出。 少顷阁门引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及群官入就殿庭位立定。 王再坐殿鸣鞭炉烟升。 赞者赞: "揖!" 太子以下群官揖讫近侍官进茶阁门引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上殿请上寿酒执礼官传奏承制传宣礼数如上仪。 有旨则近侍官进酒。 阁门分引太子以下群官各就座讫相次进酒进食及群官行酒设食讫近侍官进汤药。 礼毕阁门分引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及群官就殿庭拜位立定。 赞者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 太子进步致辞退复位。 赞者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执礼官*傅{传}宣赐宴币赞者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 讫王降座鸣鞭乐作入讫乐止。 阁门各引太子以下文武群官以次退。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老人赐设仪-000
老人赐设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老人赐设仪-001
○前一日尙舍局设王幄于仪凤门内又设王幄于阁门厅上。 设年八十以上宰臣枢密文武三品官及命妇坐于阁门厅。 守宫署设文武四品官以下坐于左同乐亭孝子顺孙有官品者预坐。 设命妇坐于右同乐亭。 设孝子顺孙无官品者坐于同乐亭左右廊。 其日质明奏初严诸仗卫入陈于殿庭奏二严枢密以下左右侍臣俱诣大观殿立班以俟。 王服绛纱袍出坐殿鸣鞭禁卫大喝: "再拜!" 讫舍人喝: "枢密以下常起居。" 讫阁门各引太子公侯伯宰臣入就位舍人喝: "太子以下再拜!" 讫阁使引西出讫侍中奏: "外办。" 伏兴王降殿乘小辇出殿门。 华盖侍卫如式乐部分列振作。 礼司奏三严驾至阁门降辇入幄乐止。 有顷王出幄舍人喝: "老人拜一坐再至!" 承制传宣: "老人又拜一坐再至!" 舍人引就坐。 王南向立命伴食若眞宰则命眞宰若枢密则命枢密若八座以下则命三品官。 仍命枢密劝酒食两部乐振作宣花酒讫王乘辇至仪凤门降辇入幄乐止。 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及侍臣阁门班就球庭分列左右文武两班东西相对立执事官在文官之东南少退。 尙舍局设王座于门中心南向。 王出门升座鸣鞭。 舍人喝: "文武两班及诸执事官俱再拜!" 讫枢密以下左右侍臣前导乐作王行至左同乐亭舍人喝: "老人拜一*座{坐}再至! 孝子顺孙于阶下再拜舞蹈又再拜!" 舍人传宣喝: "老人拜一坐再至! 孝子顺孙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各就坐。 赐酒食乐作命承制一员劝讫乐止。 驾至右同乐亭劝如仪。 有司给例物有差。 王行至泰定门前南向立阁使出班南承旨诸执事官赐酒果舍人喝: "执事官再拜!" 讫侍中前奏称: "侍中臣某言礼毕。" 伏兴退复位。 王入泰定门升辇警侍卫如式。 驾至大观殿降辇升殿阁门赞各祗候枢密以下以次退。 翌日守宫署设鳏寡孤独废疾座于球庭左右廊有司设酒食讫退。 其宰枢三品致仕官每四季月殿中省奉诏遣使具公服赍赐酒果于私第。 州府郡县赐设前期尙书礼部奏奉指挥牒尙书都省都省传牒三京诸都护州牧设给酒食赐布谷皆准前例。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老人赐设仪-002
穆宗十年七月御球庭集民男女年八十以上及笃废疾六百三十五人临赐酒食布帛茶药有差。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老人赐设仪-003
肃宗六年三月癸未亲飨国老于阁门。 七年十月王在西京礼部奏: "王制曰: '五年一巡狩问百年者就见。' 盖王者尊老尙齿之盛礼也。 乞令西京留守及先排使西海按察使先问年八十以上人赐设。" 制可遂召年八十以上男女赐设于阙庭命太子侑酒食赐物有差。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老人赐设仪-004
熙宗四年十月乙亥飨国老庶老孝顺节义王亲侑之。 丙子又大鳏寡孤独笃废疾赐物有差州府郡县亦仿此例。 比因国家多难飨礼久废至是诏立都监复遵旧制。 未八十岁宰臣枢密三品员八十岁以上宰枢三品员母妻三品员节妇有司于礼宾省主厅设王幄。 命宰枢坐于左侠厅各赐酒十盏果十五味十三器宴币头纱二枚生纹罗一匹厚罗一匹衣绫二匹乡大绢二匹炼二斤腰带银一斤金一目五刀红皮一腰人参十两花八枝红蜡烛三丁包黄绢复子五。 三品员坐于左侠连廊各赐酒十盏果十四味十三器宴币头纱二枚生纹罗一匹厚罗一匹衣绫一匹乡大绢二匹炼一斤腰带银十二两金一目红皮一腰人参十两花六枝烛二丁包黄绢复子五。 宰枢三品员母妻三品员节妇坐于右侠厅酒果味与三品员厅同各赐宰枢母妻及节妇衣绫二匹乡大绢四匹炼二斤人参十两花六枝烛二丁包黄绢复子各三。 赐三品员母妻衣绫二匹乡大绢三匹炼一斤人参十两花六枝烛二丁包黄绢复子三。 又命八十岁未满四品员八十岁以上上员外有无职僧俗孝子坐于左同乐亭各赐四品上员酒六盏果九味六器广平布十匹子十两外有无职僧俗酒六盏果五区味六器有职小平布五匹子十两无职小平布五匹子六两孝子酒果味与僧俗同有职广平布十匹小平布十匹无职小平布十匹造米二石。 八十以上有职女有无职节妇坐于右同乐亭酒果味与左同乐亭同鳏寡孤独笃废疾僧俗男女男坐于左同乐亭女坐于右同乐亭各给酒四盏果五区味四器米一石命都监员吏监赐西京八十岁男女孝子顺孙鳏寡孤独笃废疾各给酒果味各三器八十男女布三匹孝子顺孙布七匹鳏寡孤独笃废疾租一石东北西南界孝子顺孙租六石八十男女鳏寡孤独笃废疾租一石其酒果味与西京同。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宣麻仪-000
宣麻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宣麻仪-001
○前一日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上设案于王座南设二兽炉于前楹外左右又设诏案于殿庭中心近北北向。 其日依时刻尙乘局陈扇华盖于殿庭诸仗卫陈列于殿门内外如常仪。 设讫阁门先入殿庭东边西向北上立。 有司奉诏函先置于王座前案上讫。 阁门引文武群官入就殿庭两班相对为首每等异位俱重行北向立定。 阁门引读诏官就诏案前北向立。 阁使上殿诣王座前伏取诏函以授持函者持函者先行降自东阶就案东北西向立。 阁使降阶南向称: "圣上不坐殿。" 两班皆躬身应诺。 阁使诣诏案之东取诏于函西向授读诏官读诏官受兴置于案上。 阁使帅持函者退复位。 读诏官再拜兴称: "有诏。" 舍人喝: "两班再拜!" 次披诏二人就立诏案左右展诏。 读诏官北向立读毕又再拜兴退复位。 舍人喝: "两班再拜!" 讫阁门分引以出。 讫阁门揖退诸仗卫以次出。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宣麻仪-002
德宗元年八月丁巳宣麻。 旧制宣麻于家至是集百官宣于干德殿从有司请也。 二年三月辛未敎曰: "顷以有司论请停宣送官告然念恩礼由此渐今后文武正三品以上中枢员皆令差人到家宣制。"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宣麻仪-003
文宗元年四月丁未宣麻。 旧制宣麻日宰臣一员引诏案授读诏者至是五宰同日宣麻特命阁门引案仍为恒式。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东堂监试放仪-000
东堂监试放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东堂监试放仪-001
○其日殿上陈设如仪。 王御隐幕承宣入直重房便服入庭肃拜中官承传宣许上殿又再拜上殿帘前赐坐。 内侍茶房上外衫一时肃拜分立。 牵龙中禁都知肃拜分立。 侍臣衫入庭横拜再拜行头进步复位揖左右分立侍臣在前内侍次之牵龙都知在后。 祗候引学士就褥位副学士差退立。 舍人喝: "拜舞拜!" 不出行再拜。 各祗候阁使承传云上学士上殿赐坐舍人喝: "再拜!" 祗候引上学士上殿西边坐褥副学士就右。 侍臣行头少前立。 监试则上学士与副学士同。 承宣令中禁出传诸生入庭。 唱员横行再拜讫就东廊阶下立。 内侍外员执卷内侍文臣三品以下员次次唱中禁出唤生姓名诸生入庭。 祗候两员在左右指挥。 立行唱毕诸生肃拜。 宣赐酒果讫肃拜出。 唱员下庭横行再拜讫还本位。 祗候引学士就褥位舍人喝: "再拜!" 进步复位拜舞拜躬身。 承宣下殿至学士前北向立传慰谕舍人喝: "拜舞拜!" 阁使承传云宣赐酒果舍人喝: "再拜!" 各祗候引出讫侍臣横行再拜行头进步复位再拜而出。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东堂监试放仪-002
元宗十四年十月甲寅命知政事金坵知贡举右承宣李同知贡举取进士。 旧制二府知贡举卿监同知贡举。 试日未明知贡举坐北床南向同知贡举坐西床东向监察及奉命别监坐南少西东上北向。 将校执旗分立阶下。 举子旣集卽锁门贡院吏名呼举子分处东西两各立木悬板书所试题分挂于其上。 日至中承宣奉金印至同知贡举迎之庭中相揖而进知贡举避于北壁之后。 承宣与同知贡举升堂再拜寒温又再拜知贡举出坐北床下席上承宣北向再拜知贡举亦再拜。 承宣进伏寒温知贡举卽其座*之。 承宣退又再拜知贡举亦再拜然后相揖而坐。 承宣坐东床西向与同知贡举相对。 吏抱举子卷子以进承宣开金印印之。 内侍赍进宣知贡举同知贡举与承宣拜赐就床飮毕又拜谢。 承宣同知贡举揖送于庭。 三场皆如之。 知贡举各于入格卷子背上望科次贴黄标函封。 平明诣阙。 王坐便殿承宣二员至门内。 知贡举奉函授之传奉至王前坼封文儒承宣读过其科次上下依贡院之望放。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仪凤门宣赦书仪-000
仪凤门宣赦书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仪凤门宣赦书仪-001
○前二日都校令帅其属立金竿于仪凤门之东南设读诏台于竿之西仪凤楼之南。 中尙署设案于诏台之上北向。 前一日尙舍局设幄于仪凤楼上。 尙书礼部令监门卫置大鼓于球庭东西各十五在两班行外。 有司陈列卫仗卤簿如常仪。 阁门设文武百官板位于仪凤门前宰臣枢密以下侍臣文武百寮俱就位肄仪。 其日质明奏初严阁门设太子闻辞位于仪凤楼之前近北公侯伯在南差退宰臣位又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文官三品位在宰臣之南差退四品以下位次之皆西上西向每等异位俱重行设武官三品位于殿庭之西与文官三品相对四品以下次之皆东上东向每等异位俱重行。 又设太子拜位于仪凤楼前近北公侯伯位于太子后宰臣位于公侯后北向东上。 设左枢密位于东左侍臣位在枢密之东左奉礼赞者在南差退。 设右枢密位于西右侍臣位在枢密之西右奉礼赞者在南差退。 设文官三品位于宰臣东南少絶四品以下位次之。 设武官三品位于宰臣西南少絶四品以下次之俱北向两班相对为首。 设阁门副使以上位于左侍臣之前舍人以下次之。 设行事执事中书令侍中礼部尙书刑部尙书户部尙书刑部侍郞黄门侍郞位于左侍臣之后北上。 设律郞位于仪凤楼上近西东向。 依时刻卤簿仗卫陈列于球庭卫仗自大观殿庭左右陈列至仪凤门。 讫尙舍局设辇褥于殿庭中心东向引驾官引*辇入殿庭置褥位讫礼司奏中严枢密以下左右侍臣阁门班俱入殿庭分列左右以俟。 王服黄袍出御大观殿鸣鞭禁卫大喝: "再拜!" 讫奉礼曰: "再拜!" 枢密以下侍臣再拜讫侍中版奏: "外办!" 伏兴退复位。 王降殿乘*辇讫黄门侍郞出庭中伏奏: "黄门侍郞臣某等言请动驾。" 兴出就位。 仗动鸣鞭枢密及侍臣前导出殿门两部乐官奏山呼再拜鼓吹振作。 礼司奏三严驾至仪凤门。 降辇鸣鞭上楼承制近臣及千牛上大将军红黄小伞各一静鞭承旨等从升。 枢密以下左右侍臣出球庭各就位立定。 *平兜辇扇旌节前后导从鼓吹仪卫出球庭环列。 文武群官及致仕以理解官应在庭者各就本班。 文东武西就闻辞位相对立讫阁门各引王太子公侯伯宰臣就闻辞位西向立定。 王出御幄升座称警。 律郞伏举麾兴乐作仗卫奏山呼再拜讫律郞偃麾伏兴再拜东向立乐止。 衙仗再拜奏山呼又再拜。 阁门奏闻辞讫阁门各引王太子公侯伯宰臣以下群官就拜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王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班首奏圣躬万福再拜进步致辞退复位王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刑部尙书立于群官之东西向侍郞领囚徒立于群官之后北向立定。 凤诏自楼上降下。 持节持函官前行阁门引中书令至下诏所中书令北向立。 阁门取凤诏授中书令中书令伏兴受凤诏置函讫持节持函者前行阁门引中书令至庭中心班首之右西向称有制奉礼曰: "再拜!" 王太子及群官再拜。 讫中书令取诏书传于读赦官读赦官伏兴受置函讫再拜兴。 持节官前导持函官次之。 读赦官至台下北向再拜持节持函先升读赦官升台披诏官二员从升。 持节官脱节衣分立于左右披诏官对立于案东西披诏。 读赦官读讫持节官加节衣。 律郞伏举麾兴监门卫振鼓军民呼。 律郞偃麾止又举麾振鼓呼三而止。 读赦官以下降台奉礼曰: "再拜!" 读赦官再拜奉赦书付刑部尙书。 尙书受置于函退复位持函官立于尙书之后讫禁卫大喝: "再拜!" 奉礼曰: "再拜!" 王太子以下群官再拜。 班首进步致辞退复位王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讫阁门各引王太子公侯伯宰臣及文武群官卷班出。 狱吏诣班南北向躬身称脱枷囚徒呼再拜西出。 阁门引户部尙书就位尙书奉物状奏称: "臣某言诸道贡物请付所司。" 侍中前承制少退西向曰: "制可。" 侍中还复位。 阁门就接物状进呈讫尙书伏兴退复位。 阁门又引礼部尙书就位。 尙书奉诸方物状奏称: "臣某言诸方贡物请付所司。" 侍中前承制少退西向曰: "制可。" 侍中复位讫阁门就接物状进呈讫尙书伏兴退复位。 阁门引诸道奉表员就东边西向立舍人奏闻辞讫阁门引就拜位北向奉表呈阁门接表进呈奉表员伏兴奉礼曰: "再拜!" 奉表员再拜舞蹈又再拜行头奏圣躬万福再拜进步致辞退复位。 奉礼曰: "再拜!" 奉表员再拜舞蹈又再拜西出。 内外学生呈歌谣阁门就接进呈。 诸生伏兴再拜进步致辞又再拜讫西出。 阁门引诸方客使进贺讫西出。 进奉方物以次陈列于东仁德门外承尙书户部指挥过庭讫侍中奏称: "侍中臣某言礼毕请驾还阙。" 伏兴退复位。 王下楼升平兜辇警侍卫如常仪。 驾至大观殿降辇升殿。 阁门赞: "各祗候枢密以下以次退。"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亲祀圆丘后肆赦仪-000
亲祀圆丘后肆赦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亲祀圆丘后肆赦仪-001
○祭后驾还至仪凤门前回辂南向仗卫卤簿以次环列。 左右监门卫设于左右刑部典狱署以囚徒集于仗外。 尙舍局设案于辂前。 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文武百官各就位立定。 读赦书官进立于案之南北向。 近臣进当辂前再拜搢笏。 受赦书内侍二人对举函诣近臣之右近臣置赦书于函伏兴少退立于案北伏取赦书于函兴以授读赦书官。 读赦书官搢笏受赦书捧立于案北北向。 近臣进辂前再拜还本位。 读赦书官宣曰: "有制。" 舍人喝: "太子以下再拜!" 讫持函二人对举函诣读赦书官之右读赦书官置赦书于函。 持函官受兴置函于案退复位。 读赦书官退立于案南再拜启赦书封披诏官二人进立于案之左右对披赦书。 读赦书官读讫少退再拜归本班。 律郞伏举麾兴监门卫振作鼓军民呼偃麾卽止又举麾振呼三而止。 狱吏诣班南北向躬身称脱枷讫刑部尙书受赦书以授所司归本班。 讫舍人喝: "太子以下文武百寮皆再拜!" 行头进步致辞退复位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讫王移御平兜辇至兴礼门留守宰臣讫王入大观殿庭降辇升殿阁门赞各祗候枢密以下揖讫以次退。 雩祀丘享及时享太庙享先农耕籍亲幸后肆赦同此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朝野通行礼仪-000
朝野通行礼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朝野通行礼仪-001
○辛禑十四年昌立九月癸未都评议使司据朝廷颁降仪注及本国旧仪定。 群臣见殿下稽首四拜三品见一品四品见二品五品见三品六品见四品七品见五品八品见六品九品见七品拜礼则顿首再拜。 揖礼则躬身举手齐眼下致敬上官居上下官居下行礼上官随坐随立无*。 路次下官避马不及避马则下马上官不下马放鞭过行。 宪司省郞所属六部官及师长亲戚不在此限。 其上官从优*礼亦许任意行私礼。 自一品至九品差一等者拜礼则顿首再拜上官控首*拜揖礼则躬身举手齐口下致敬上官举手齐心*礼。 路次下官避马不及避则下马上官亦下马揖礼如上仪。 诸官品相等者拜礼则控首再拜揖礼则左右各举手齐口下致敬东西相对行礼路次马上举鞭相揖。 凡民*闲拜礼子孙弟侄甥壻见尊长生徒见师范婢仆见本使行顿首四拜其长幼亲戚照依等次行顿首再拜礼*受从宜。 平交者行控首再拜礼。 凡民*闲揖礼验尊卑长幼行上中下礼。 凡官民相见不许行胡礼见路次不许行拜礼止行揖礼。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宰枢谒诸王仪-000
宰枢谒诸王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宰枢谒诸王仪-001
○仁宗二年闰三月判: 宰臣枢密于诸王相对礼拜仆射以下南行礼拜。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两府宰枢合坐仪-000
两府宰枢合坐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两府宰枢合坐仪-001
○先至者离席北向立后至者依其位一行揖同至席前再拜离席北向伏寒暄还至席前南向再拜离席北向一行揖乃坐。 知佥议以上至则密直下庭东向北上立俯首低手佥议立于其上一行揖升堂拜揖坐如前仪。 旣得佥议一员同坐更无庭迎之礼唯首相至亚相以下皆下庭东向北上以迎首相西向对揖讫升堂拜揖亦如前仪。 首相独坐于东谓之曲坐亚相以下一行坐。 首相非政丞不曲坐无庭迎。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两府宰枢合坐仪-002
忠烈王三十三年六月丙午判: 佥议密直咨议权授者坐于本官同品之下又权授者坐于咨议之下诸曹判事东西从三品亦从上例。 其咨议权授者若非邀请不得署本官公事。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六官诸曹官相谒仪-000
六官诸曹官相谒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六官诸曹官相谒仪-001
○睿宗十年三月判: 六官诸曹尙书入则知部以下祗迎折席拜谒知部以下员外以上一行拜一行坐。 七寺三监判事卿监入则少卿少监以下丞以上隐身一行拜直长注簿以下祗迎南行拜。 少卿少监入则丞北向立候一行拜少卿以下丞以上入则直长注簿以下祗迎折席拜折席坐。 诸署局六品以上入则直长祗迎折席拜折席坐。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诸都监各色官相会仪-000
诸都监各色官相会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诸都监各色官相会仪-001
○仁宗十九年四月判: 诸都监使入则副使隐身判官录事祗迎副使入则判官隐身录事祗迎。 于使副使一行拜判官录事折席拜于副使判官一行拜录事折席拜判官录事则一行拜。 使坐东副使坐西判官录事北行坐。 各色则勿论职次虽外员一行拜一行坐。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上外人吏掌固谒宰枢-000
上外人吏掌固谒宰枢及人吏掌固谒上外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上外人吏掌固谒宰枢-001
○肃宗二年五月判: 凡内外衙门员以上坐床治事大朝会日进步起居平时揖而不拜宰枢厅上厅内外阶上人吏掌固没阶行礼上厅外厅内人吏掌固没阶行礼外厅人吏阶上掌固没阶行礼外官厅长典记官没阶行礼。 西班则摄郞将以上准上散员以上准外校尉队正准人吏旗头都典准掌固。 庶人见常以上起身唱经过。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上外人吏掌固谒宰枢-002
辛禑元年十二月丁亥始令各司胥吏着白方笠道遇六曹佐郞以上官马前三拜。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文武员将人吏起居仪-000
文武员将人吏起居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文武员将人吏起居仪-001
○仁宗二十二年九月判: 文武员将人吏祗迎起居隔日一贺谢二祗揖过半躬身。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监狱日台省内侍坐起仪-000
监狱日台省内侍坐起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监狱日台省内侍坐起仪-001
○睿宗十六年八月判: 监狱台省内侍皆一时敎定以职次交坐。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按察使别衔及外官迎行幸仪-000
按察使别衔及外官迎行幸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按察使别衔及外官迎行幸仪-001
○大驾入界按察使别衔以本服于驾前令随使呈状无随使别衔自手呈状。 奉翊以上留守牧使令幕下外员呈状。 中禁传受指谕披奏。 按察使别衔拜舞拜不出行再拜进步致贺讫拜舞拜揖毕。 外官则境上设香炉以上亲呈状余如上仪。 若命除礼服则再拜不出行再拜进步致贺再拜揖。 礼毕次行从都监宰枢承宣重房进拜。 其拜时勿论职次隔一行一时拜。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官迎本国诏书仪-000
外官迎本国诏书仪[迎香仪同]。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官迎本国诏书仪-001
○其日外官备楼子出城外亭子就拜席虚揖再拜进香卓前上香退复位再拜揖。 外官先行次楼子次使臣。 至官门使臣捧诏书先入从西阶升正厅楹内近东立。 外官至东阶揖升进拜席揖再拜讫上香还拜位奉笏闻诏讫再拜舞蹈又再拜进步再拜揖出。 进步或在舞蹈前。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官问圣仪-000
外官问圣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官问圣仪-001
○使臣先入正厅外官入庭中揖就阶下揖升就拜席揖再拜举笏出柱外诣使臣前落笏躬身问上体若何使臣*云: "千岁。" 外官少退承传仍伏后落笏退又举笏就拜席再拜进步后又再拜揖毕。 其余揖如初。 凡问圣外官于衔命宰臣及受钺都统则距官门三千步内常番兵马行首衔命承宣则二千步内以下员一千步内出行礼。 其属县过行使臣不用此礼。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新及第进士荣亲仪-000
新及第进士荣亲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新及第进士荣亲仪-001
○新及第入州日州官先送将校伶人于近境次帅州吏出五里亭具公服设香卓及拜位。 新及第至亭下马州官出门相揖入亭新及第立东北隅州官行问上礼讫新及第由西阶先出判官亦出。 副使移立于东壁新及第呈状升正厅向北折席再拜少进又再拜又少进寒暄再拜少伏乃出。 副使隐身判官还入厅立东壁新及第又从西侠门升厅一行行礼如上仪。 讫新及第先行州官随至本家略设酒果令新及第上寿父母乃出州官从行父母随至馆舍南厅父北末新及第南行。 父若乡吏则接房新及第北末副使东壁判官北壁随宜而坐。 酒第一行州官亲酌献父母次进酒食奏乐杂技。 宴罢新及第谢再拜寒暄又再拜出。 若无两亲则代以养父母妻父母皆无则代以伯叔父行礼如上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官出官仪-000
外官出官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官出官仪-001
○外官入正厅就拜席听喝再拜进步又再拜又进步再拜揖就座放笏奉药讫三班行礼毕。 正朝及每朔朝亦同。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三品使臣按察使相会仪-000
三品使臣按察使相会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三品使臣按察使相会仪-001
○三品使臣将至按察使立于馆门内使臣下马按察使呈状再拜。 使臣先入就座按察使更呈状从西阶入楹内差退斜行拜。 坐则使臣北边按察使东壁。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按廉诸别衔相会仪-000
按廉诸别衔相会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按廉诸别衔相会仪-001
○按廉诸别衔至则先至者出中门祗迎相揖入厅一行拜一行坐。 上官西壁外别衔无揖一行拜一行差退坐。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兵马使及军官拜坐仪-000
兵马使及军官拜坐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兵马使及军官拜坐仪-001
○使若上将军判事则南向知兵马事东壁副使西壁俱设床坐判官录事南行。 业师及内厢都领指谕北壁皆设席坐。 拜时副使以上前楹外判官阶上沙地录事庭沙地。 朔朝行礼则判官录事庭东边业师西边内厢左右都领指谕分左右立副使以上坐西廊兵马使坐东上房待诸使一齐讫出厅行礼还入房。 副使以上升诣厅上判官录事出西廊。 若兵马使知兵马一时行礼则知兵马后行副使以上次后行判官录事次一行。 行礼讫判官录事先下立本位后以次出。 若不许一时行礼则副使以上行礼后判官录事业师出南厅东西相对坐左右内厢十将以下执旗而进分立待行礼讫兵马使出厅坐以次受拜礼其官牧大都护则副使从阶上沙地判官以下从庭沙地出入。 兵马使若大将军及单三品而无知兵马则使南向副使东壁判官录事西壁拜时出入则副使从前楹外判官阶上沙地录事从庭沙地。 兵马使虽上将军判事若知兵马以下分道而坐则知兵马南向副使东壁判官录事西壁。 虽三品员无兵马录事随使丁吏则为单使坐东壁。 分道将军按廉相会则隔一席一行坐。 兵马判官录事相会则坐西壁。 拜时出入则分道将军按廉使兵马判官从前楹外录事从阶上沙地其官牧大都护则副使从前楹外判官从阶上沙地外从庭沙地小都护知官则副使从阶上沙地外从庭沙地。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北界营主副使及幕下员相会仪-000
北界营主副使及幕下员相会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北界营主副使及幕下员相会仪-001
○营主北壁副使将军东壁台监仓兵马录事西边各城行首南边。 于兵马知兵马事副使将军拜于副使兵马判官安北都护府使相揖录事各城行首员以下拜。 副使及兵马员相会则副使东边台监仓兵马录事西边各城行首员北边。 迎营主则副使立于外门之内待营主下马呈状拜营主先入就座副使更呈状从西阶入楹内近南拜讫坐东边。 兵马判官录事谒副使则从西阶入楹内判官相揖录事斜行拜坐则副使东边判官录事西边。 于各城行首上外从西阶入楹内斜行拜坐则北边。 各城判官以下从沙地进退。 别命内侍上处兵马副使一行坐外则兵马副使处拜坐于判官之下录事之上。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两界兵马使厅行礼仪-000
两界兵马使厅行礼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两界兵马使厅行礼仪-001
○使南向坐知兵马事从西侠门入北向拜讫坐东壁兵马副使将军二人紫衣佩刀从沙地上阶依前拜后判官录事以次坐。 巡行则兵马录事处分营兵马副使佩刀上阶折席拜大小别衔员出入礼依兵马使格。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方城上录事谒宰臣-000
外方城上录事谒宰臣及外官迎宰臣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方城上录事谒宰臣-001
○宰臣发京日录事于宰臣前随官行礼翌日朝谒宰臣发行录事祗送随行。 入各官境中道其官员于宰臣前录事处各呈礼私状及官中公状外员于远亭上员于近亭各亲呈状。 宰臣过行录事处亦呈状录事*以入官相谒令先行。 外官径到官门外又呈状祗迎宰臣。 入厅有南厅则令录事于南厅阅视官员行礼录事立东北隅以次阅视无南厅则宰臣入东上房于大厅阅视讫以告宰臣退出西上房。 宰臣出厅南向坐录事入谒次随使丁吏入谒其官员长吏以次入谒。 宰臣若除问圣行礼则录事以下行礼又除录事以下行礼则外官入谒宰臣接房后录事接房。 上外员以次入谒上员则交呈状出房户外祗迎相让以入设席一行拜还坐外员呈状则横席受拜。 公私礼毕还坐衙前长吏以下入谒。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诸道计点使中护评理尹使相会仪-000
诸道计点使中护评理尹使相会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诸道计点使中护评理尹使相会仪-001
○三品以下新命别衔至中护评理尹使行问上礼别衔退出三品则立于西廊待尹使南向坐呈状从西阶入楹内南边俯伏尹使差退斜行拜。 提察等四品以下别衔依出使宰臣谒礼从沙地进退坐则中护评理尹使北边南向三品别衔东边提察以下上别衔西边无三品别衔则提察等三品别衔东边各官上员西边。 若别命外别衔于东边差退坐。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平壤府尹迎观察使仪-000
平壤府尹迎观察使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平壤府尹迎观察使仪-001
○观察使至府尹郊迎庭下行礼呈状卷帐入一行拜一行坐使在东尹在西。 各官员行礼则奉翊以下从沙地入南行拜奉翊通宪以上安抚使万户从侠门下半沙地入南行拜南行坐。 铁使于都观察使都节制使及两府以上节制使从侠门下半沙地入南行拜坐于东壁。 牧都*让{护}府使若奉翊通宪以上则交呈状相对拜铁使南向坐牧都护府使东壁坐正顺以下从沙地入南行拜南行坐。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牧都护知州员同坐仪-000
牧都护知州员同坐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牧都护知州员同坐仪-001
○牧都护判官以上知州防御副使判官以上同厅坐牧都护掌书记法曹知州防御法曹别厅坐。 奉命使臣处问圣礼及有名日行礼则法曹以下医文师后行立。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官迎兵马使-000
外官迎兵马使及兵马使外官迎衔命宰枢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官迎兵马使-001
○兵马使至牧都护知州事出五里亭祗迎从沙地南行拜兵马录事则半身呈状。 录事为头一行拜东西相对坐。 若衔命宰枢及元帅至兵马与诸别衔外官于五里亭祗迎从沙地入南行拜。 于录事除状。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官遥谢改衔仪-000
外官遥谢改衔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外官遥谢改衔仪-001
○其日设香炉外官上香就席末揖就席再拜不出行再拜讫舞蹈或进步后再拜举袖膝进云: "今授某职臣无任诚惶诚恐。" 膝退伏兴再拜舞蹈又再拜揖出。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西京官寮加职遥谢仪-000
西京官寮加职遥谢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西京官寮加职遥谢仪-001
○西京受散官者会长乐宫向阙再拜奏圣体拜舞拜讫谢恩致词拜舞拜称新衔。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防御员将谒按廉及上官仪-000
防御员将谒按廉及上官仪。
#高丽史68卷-志22-礼10-嘉礼-防御员将谒按廉及上官仪-001
○别抄将校及凡别差官于按廉及界首官没阶祗揖。
志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69卷-志23-00-00-00-000
志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六十九。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00-00-000
礼十一。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00-000
嘉礼杂仪。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上元燃灯会仪-000
上元燃灯会仪。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上元燃灯会仪-001
○小会日坐殿前期都校署设浮阶于康安殿阶前。 尙舍局率其属设王幄于殿上设便次于王幄东设二兽炉于前楹外。 尙衣局设花案于王座左右楹前殿中省列灯笼于浮阶之上下左右设彩山于殿庭。 内库使列尊于殿庭左右。 其日王服栀黄衣出御便次牵龙官中禁都知殿门内外卫仗奏山呼再拜讫承制员近侍官俱服便服以次升诣陛上拜位行头自喝: "再拜!" 讫退立于阶上西边东向北上。 次阁门员入殿庭横行北向东上行头自喝: "再拜!" 讫俱就庭东西向北上立。 次上将军以下宿卫入殿庭横行北向东上行头自喝: "再拜!" 讫分立于东西。 次殿中省六尙局诸后殿官入殿庭就位再拜讫就庭西东向北上立。 次百戱杂伎以次入殿庭连作讫出退次敎坊奏乐及舞队进退具如常仪。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上元燃灯会仪-002
谒祖眞仪。 便殿礼毕礼司奏初严卤簿仪仗陈列于球庭扇卫仗自康安殿庭左右陈列至泰定门。 尙舍局设辇褥于殿庭中心近北东向设太子公侯伯宰臣拜位于辇褥南近南俱北向东上。 引驾官引*辇入置褥位讫礼司奏中严枢密以下侍臣入殿庭分列左右左右承制千牛上大将军就殿东西阶下备身将军中禁都知指谕各分左右升立于浮阶上以俟。 王服黄袍出坐殿鸣鞭禁卫奏山呼再拜。 太史局奏时刻板左右承制千牛上大将军自东西阶升立于斧。 左右舍人喝: "枢密以下侍臣再拜!" 次阁门各引太子公侯伯宰臣入就位。 舍人喝: "太子以下再拜!" 讫阁门引太子公侯伯宰臣卷班西出。 次摄侍中就殿庭中心伏奏: "外办!" 伏兴退复位。 王降殿御*辇尙衣奉御进手衣尙乘奉御进案讫黄门侍郞进当辇前伏奏请动驾伏兴退复位。 仗动鸣鞭。 枢密左右侍臣前导出殿门敎坊乐鼓吹振作。 礼司奏三严驾至泰定门黄门侍郞奏请驻辇。 舍人喝: "文武群官再拜!" 次黄门侍郞请群官上马摄侍中传宣曰: "可。" 黄门侍郞传侍臣将相文武两班宣许上马。 舍人喝: "枢密以下侍臣及两班承制员以下近侍官应骑者及六尙局诸后殿官俱再拜!" 次黄门侍郞奏请动驾侍臣引驾至升平门外导从群官皆上马驾至奉恩寺三门外群官皆下马。 侍臣引驾入三门内王下辇入幄次阁门引太子以下先诣眞殿门外布立以俟。 王行至眞殿门内北向立。 阁门引太子公侯伯宰臣各就阶下褥位北向西上立侍臣于宰臣后合班北向西上立定文武群官于侍臣后两班相对为首北向立定。 讫枢密赞: "拜!" 王拜。 舍人喝: "太子以下群官皆再拜!" 每王拜后舍人喝: "太子以下俱拜!" 下皆仿此。 王入殿庭阁门引太子公侯伯宰臣升阶上褥位立定。 王至殿户外枢密赞: "拜!" 王拜太子以下群官再拜。 王入户内再拜酌献讫又再拜太子以下群官再拜。 枢密进福酒王再拜飮讫又再拜。 飮福前后臣下无拜出殿户再拜。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 阁门引太子公侯伯宰臣下阶就拜位。 王出诣门内位北向立枢密赞: "拜!" 王拜太子以下群官再拜。 讫宰密引王还幄次阁门引太子公侯伯宰臣俱出就幕侍臣两班出三门外陈列如常仪。 引驾官引平兜辇入置于辇褥。 讫礼司奏严王服黄袍出御平兜辇鸣鞭。 黄门侍郞奏请动驾仗动驾出三门外黄门侍郞奏请驻辇黄门侍郞请群官上马。 摄侍中传宣曰: "可。" 黄门侍郞传侍臣员将文武两班宣许上马舍人喝: "枢密以下侍臣两班应骑者俱再拜!" 如来仪。 次黄门侍郞奏请动驾群官皆上马驾行入泰定门至康安殿庭降辇升殿阁门赞: "侍臣等各祗候枢密以下左右侍臣揖退。"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上元燃灯会仪-003
大会日坐殿王出御便次承制员近侍官阁门员及诸宿卫中禁都知牵龙官殿门内外卫仗等礼数及敎坊奏乐如小会仪。 便殿礼毕茶房设果*安{案}于王座前设寿尊案于左右花案南。 尙舍局设王太子位于王座东南西向设公侯伯位于王座西南东向北上。 太子不进则公侯伯分左右。 设左右枢密位于浮阶上近北相向左侍臣位在左枢密之东右侍臣位在右枢密之西。 太子公侯伯果案未坐前先设。 尙乘局陈蟠龙孔雀红绣扇于殿庭左右水精杖在左钺斧在右。 尙舍局以次设太子公侯伯枢密拜褥于殿庭中心近南北向东上侍臣位在枢密之后横行合班俱北向东上。 设讫左右承制近侍官阁门员六尙局诸后殿官改服公服千牛上大将军备身将军牵龙班中禁都知等诸卫仗各服其器服。 左右承制千牛上大将军就殿东西阶下备身将军中禁都知指谕各分左右升立于浮阶上以俟。 王服黄袍出坐殿鸣鞭禁卫奏山呼再拜。 太史局奏时刻版左右承制千牛上大将军自北西阶升立于斧左右。 阁门员就殿庭横行北向东上立行头自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又再拜讫!" 分立于左右。 阁门各引太子公侯伯枢密侍臣入就拜位。 舍人喝: "太子以下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 太子进步致辞谢唤退复位。 舍人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左执礼官前承旨下殿就太子东北向殿揖西向传上来。 舍人喝: "太子以下再拜!" 阁门员分东西引上殿左右执礼官承引就席后立定公侯伯分东西位取。 上命近侍官进茶执礼官向殿躬身劝。 每进酒进食执礼官皆向殿躬身劝后皆仿此。 次赐太子以下侍臣茶茶至执礼官赞: "拜!" 太子以下再拜执礼官赞: "飮!" 太子以下皆飮讫揖。 每设太子以下侍臣酒食左右执礼: "赞拜!" "赞飮!" "赞食!" 后皆仿此。 次执礼官引太子及公侯伯枢密侍臣就拜位。 每太子以下欲献寿尙舍局铺褥于拜位已则彻去后皆仿此。 执礼官喝: "太子以下再拜!" 每献寿员在阶上拜皆执礼官喝后皆仿此。 奏云: "臣某等伏値上元盛会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酒伏候圣旨。" 执礼官自东阶升殿就王座东南伏奏承制传奏讫传宣曰: "可。" 执礼官伏兴退就太子东北向殿揖西向传宣许。 凡执礼官进退礼数后皆仿此。 喝: "太子以下再拜!" 讫引太子及上公出诣洗所手次酒讫近侍官二人奉盏及注子先升每献寿则近侍官奉注子盏先升太子及上公自东阶上殿伏兴诣王座左西向太子奉盏上公奉注子酌酒。 王举盏乐作举酒讫乐止。 太子受虚盏近侍官承受盏注子少退。 太子及上公伏兴下殿就拜位。 执礼喝: "太子以下侍臣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各就位。 次行太子以下侍臣酒执礼赞: "飮!" 太子以下再拜执盏乐作飮讫揖乐止。 次近侍官进酒进食及太子以下侍臣行酒设食礼数乐作止如仪。 进三味双下后执礼引太子公侯伯枢密侍臣就拜位喝: "太子以下再拜奏请上千万岁寿酒。" 执礼官诣王座前奏。 承制传宣曰: "可。" 执礼官承传喝: "太子以下侍臣再拜!" 太子公侯伯枢密出诣洗所手王入便次少顷出坐殿近侍官以函奉花又近侍官二人奉盏及注子先升太子以下枢密以上上殿伏兴太子诣王座左西向承制员取花一枝授太子。 太子奉花进乐作。 承制员又取一枝授太子太子进。 御花一番凡十二枝。 献寿员或献二枝或献三四枝量献寿员多少分献。 王戴花太子少退伏。 公侯伯枢密继进献花如上仪。 讫乐止。 太子伏兴诣王座左奉盏。 公侯伯枢密以次奉注子酌酒。 乐官上阶奏乐王举盏乐作举酒讫乐止。 太子受虚盏近侍官承受盏注子少退。 太子以下伏兴下殿就拜位。 执礼喝: "太子以下侍臣再拜舞蹈又再拜舞蹈又再拜!" 执礼官称: "躬身!" 枢密以上皆躬身。 执礼官传赐别盏枢密以上皆再拜。 近侍官二人以函奉赐花及封药宣果注子盏先升。 太子诣王座左伏。 承制取花进王手赐乐作太子揷讫伏退公侯伯枢密以次进受花如上仪讫乐止。 太子诣王座左伏承制取封药进王手赐太子受讫承制奉注子近侍官奉盏承制赞酌酒太子少前受盏。 近侍官传受诣殿上东壁太子飮位立又承制以宣果授太子太子受讫伏兴退立于飮位。 公侯伯枢密以次进受赐如上仪。 执礼官赞: "飮!" 太子以下向王座揖乐作飮讫乐止。 近侍官各受虚盏太子以下揖下殿就拜位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各就位。 次执礼官传左右侍臣宣赐花酒侍臣皆再拜近侍官监赐花酒宣果侍臣戴花执盏乐作飮讫乐止侍臣又再拜。 次传侍立员将宣赐花酒次传两部乐官及山台乐人宣赐花酒侍奉军人宣赐酒果讫执礼官承旨称赐坐太子以下侍臣再拜赴座。 进酒食及太子以下侍臣行酒设食乐作止如常仪。 至别盏侍臣献寿执礼官引侍臣就拜位合班立执礼喝: "侍臣再拜奏请上千万岁寿酒。" 执礼官上殿奏承制传宣侍臣洗如上仪。 王入便次少顷出坐殿近侍官奉注子盏先升侍臣上殿以次献寿王举酒乐官上阶奏乐举酒讫乐止。 侍臣下殿就拜位执礼喝: "侍臣再拜舞蹈又再拜!" 执礼称: "躬身!" 侍臣皆躬身。 执礼传回赐别盏侍臣再拜。 近侍官以函奉封药宣果及盏注子先升侍臣上殿诣王座左伏。 承制取封药进王手赐侍臣受讫近侍官奉盏承制赞酌酒侍臣受盏传授奉盏者。 又近侍官以宣果授侍臣受讫伏退。 侍臣以次受酒及封药宣果讫诣飮位执盏乐作飮讫乐止。 下殿就拜位执礼喝: "侍臣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各就位。 次传侍立员将两部乐官侍奉军人宣赐酒果如初讫次近侍官进酒进食及太子以下侍臣行酒设食礼数乐作止如仪。 至礼毕王入便次。 有旨放谢则太子以下公侯伯枢密侍臣揖退执礼官引出。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上元燃灯会仪-004
显宗元年闰二月复燃灯会。 国俗自王宫国都以及乡邑以正月望燃灯二夜。 成宗以烦扰不经罢之至是复之。 二年二月设燃灯会于淸州行宫。 是后例以二月望行之。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上元燃灯会仪-005
文宗二年二月甲申燃灯以望日癸未寒食至是日行之。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上元燃灯会仪-006
恭愍王二十三年正月壬午燃灯。 初太祖以正月燃灯显宗以二月为之至是有司以公主忌日请复用正月。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0
仲冬八关会仪。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1
○小会。 前期都校署设三级浮阶于仪凤门东殿阶下。 尙舍局率其属设幄于殿上当中南向铺王座如常仪设便次于幄东。 尙衣局设花案于王座前楹*闲左右茶房设果案于王座前设寿尊案于左右花案南。 尙舍局设王太子位于王座东南西向设公侯伯位于殿上东西壁俱北上相向设二兽炉于楹外左右又设左右枢密位于上阶近北左右侍臣分在枢密之后俱北上相向。 设律郞位于上阶西近南东向设中阶侍臣位于阶左右俱北上相向设乐卓于左右侍臣之后设馔及茶房于中阶东又设茶房于中阶西。 内库使列大尊于沙左右以北为上。 礼部率其属植黄龙大旗二于沙东西近阶。 阁门设太子闻辞褥位于沙中近东西向公侯伯位次之宰臣位又次文俱差退西向北上。 文官三品位在南差退四品以下位次之俱西上每等异位重行西向。 设武官三品位于沙西四品以下位次之俱东上当文官每等异位重行东向。 又设太子拜位于沙中近北公侯伯位于太子后宰臣位于公侯后皆北向东上。 设左枢密位于东阶南左侍臣在其东左奉礼赞者在南差退。 设右枢密位于西阶南右侍臣在其西右奉礼赞者在南差退皆北上设文官三品位于宰臣后东南少絶四品以下在三品后设武官三品位于宰臣后西南少絶四品以下在三品后俱北向两班相对为首。 设阁门副使以上位于左侍臣西南少絶通事舍人以下在南差退北上。 前一日左右枢密侍臣仗卫乐部自大观殿陈列出仪凤门宰臣以下文武百寮俱就沙位肄仪讫揖退。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2
驾出宫。 其日质明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上铺辇褥于殿庭中心东向。 礼司依时刻奏初严卤簿仪仗出陈于球庭扇卫仗自大观殿庭左右陈列。 至仪凤门讫引驾官引*辇入置褥上讫礼司奏中严枢密以下侍臣阁门班入殿庭左右分列以俟。 千牛上大将军备身将军各服其器服入侍。 王服黄袍出御宣仁殿禁卫奏山呼承制以下近侍官以次朝贺讫左右承制引王出御大观殿升座。 鸣鞭殿内外卫仗大喝: "再拜!" 次舍人喝: "枢密侍臣再拜!" 讫侍中版奏: "外办!" 伏兴退复位王降殿御*辇。 黄门侍郞奏请动驾伏兴退复位仗动鸣鞭。 枢密及左右侍臣前导出殿门敎坊乐作。 礼司奏三严驾至仪凤门降辇便御楼上。 枢密及左右承制执礼官从升。 王入楼上幄次改服靴袍。 枢密引王诣祖眞前北向再拜酌献又再拜讫自阁道御幄殿便次枢密及承制执礼官并出就位。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3
坐殿受贺群臣献寿。 王御便次有顷左右承制千牛上大将军备身将军内侍茶房御厨员寮律郞水精钺斧杖银斡斫子持节持旌官牵龙静鞭掌扇承旨中禁班等应上阶者各升阶左右承制千牛上大将军就幄殿东西阶下北向立以俟水精钺斧杖银斡斫子分在殿阶下水精杖在左钺斧在右盘龙孔雀扇分在东西彩屛内旌节分在其前千牛备身将军又分在其前俱北上相向立。 内侍茶房御厨员寮分左右在东西彩屛之外近南相向立。 牵龙官在南轩内以中为首分左右北向立。 中禁二人分在东西侧阶检督升者。 双龙凤扇分在中阶左右乐卓前先排中禁六人就中阶分左右北向立其余中禁分就各阶左右检督御前。 敎坊乐官就沙分左右在侍臣后北向立枢密以下左右侍臣俱就沙位。 阁门各引太子公侯伯宰臣文武百寮就闻辞位立定*辇平兜辇曲直华盖前后导从鼓吹仪卫出沙就群官拜位后北向陈列。 王服黄袍将出近侍官帘鸣鞭律郞伏举麾兴敎坊奏乐鼓吹振作。 王升座鸣鞭左右承制千牛上大将军自东西阶升殿分立斧左右炉烟升。 太史局奏时刻板律郞偃麾伏兴再拜乐止。 衙仗再拜奏山呼又再拜讫分就沙侍臣位后北上立。 次阁门员就奏闻辞位奏称: "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及文武两班等祗候朝贺。" 奏讫退复位。 阁门引太子以下群官就拜位立定舍人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太子奏圣躬万福。" 舍人喝: "太子以下群官皆再拜!" 太子进步致辞辞云: "臣某等幸値八关盛会不胜大庆臣某等无任诚诚激切之至。" 退复位。 舍人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阁门引太子及上公太子不进则献寿公侯及宰臣唯上所命升自东阶至上阶左执礼官承引就褥位。 舍人喝: "太子上公及沙群官皆再拜!" 太子上公奏云: "臣某等幸値八关盛会不胜大庆请上千万岁寿酒伏候圣旨。" 左执礼官自东阶升殿就王座东南伏奏承制传奏讫传宣曰: "可。" 执礼官伏兴下阶就太子东北向殿揖西向称宣许。 舍人喝: "太子上公及沙群官皆再拜!" 左执礼官引太子上公出诣洗所手。 近侍官进茶执礼官向殿躬身劝次酒讫殿中监奉盏近侍官奉注子先升太子上公自东阶升殿伏兴诣御座左西向太子奉盏上公诣太子之左奉注子酌酒。 王举盏律郞举麾乐官奏歌曲天香王举酒讫太子受虚盏殿中监承受盏近侍官受注子少退律郞偃麾乐止。 太子上公伏兴下殿阁门引就沙拜位。 舍人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立定。 初献寿讫司宰卿进食殿中监进酒三进食后右执礼自西阶升上阶就位北向立。 左执礼承旨下阶诣太子东北向殿揖西向传宣云: "卿等所贺已知。" 仍赐所司茶酒。 舍人喝: "太子以下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阁门各引太子公侯伯枢密升阶侍臣随之左右执礼官承引太子公侯伯就殿上位枢密及侍臣给舍中丞正四品知制诰及待制以上就上阶位其在中阶者分左右以北为上就位立。 阁门引宰臣及文武三品以下群官分诣左右同乐亭及左右廊讫阁门引三京留守东西兵马使八牧四都护奉表员入就闻辞位西向北上立定。 阁门奏闻辞云: "持表某官臣某等祗候朝贺。" 讫引就拜位北向东上奉表。 阁门接上持表员伏兴。 舍人喝: "持表员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进步致辞退复位再拜舞蹈又再拜!" 阁门传宣赐坐看乐兼赐酒食舍人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卷班西出。 次阁门班近阶横行北向东上立行头自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进致辞退复位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正四品知阁以上升上阶少卿知阁以下副使以上升中阶通事舍人以下就沙分左右立讫殿省六尙局诸后殿官自西侧阶升上阶在西彩屛后近南东向立承制传宣差降上阶左侍臣一员中阶左右侍臣各一员分遣左右同乐亭宰臣及文武三品官幕。 传宣赐坐承命者皆再拜下阶上阶侍臣诣宰臣幕阶下传命位南向立宰臣皆下阶就拜位向殿立定。 将命者称奉宣宰臣再拜躬身。 口宣讫宰臣又再拜皆赴坐。 将命者升复位再拜。 其中阶侍臣口宣及文武三品官拜命礼数如上仪。 又沙阁门官二员承旨分诣文武四品以下幕其口宣及四品以下官拜命礼数又如上仪。 次左执礼官承旨在上阶向殿揖西向传两部乐官宣许上阶。 次传近仗十人宣许上阶两部乐官及卫仗将士山呼再拜以次各升阶分左右俱北上重行立。 都知班升中阶白甲仗升下阶分左右立次曲直华盖分东西升阶*辇平兜辇及符宝等还列仪凤门内。 律郞举麾太乐令板奏百戱场百戱俱进少顷律郞偃麾百戱俱退。 次设枢密以下两阶侍臣及沙阁门员等果案殿上太子公侯伯果案未坐前。 设近侍官进茶食。 次设太子公侯伯及枢密两阶侍臣茶食。 左右执礼官赞: "拜!" 太子以下枢密侍臣皆再拜就座受食食讫起揖。 中阶侍臣立受食。 次近侍官进茶。 次赐太子公侯伯枢密侍臣茶。 执礼官赞: "拜!" 太子以下枢密侍臣皆再拜受茶飮讫揖。 太乐令板奏: "万邦呈奏九成。" 雅乐沙众乐以次迭作如式。 次近侍官进食。 次设太子以下侍臣食。 执礼官赞: "食!" 王举食乐作太子以下侍臣揖就座食讫起揖乐止。 次近侍官进酒王举酒乐作举酒讫乐止。 次行太子以下侍臣酒执礼官赞: "飮!" 太子以下侍臣再拜受酒乐作飮讫乐止。 次进食。 次设太子以下侍臣食礼数乐作止并如上仪。 次进酒王举酒乐作举酒讫乐止。 次行太子以下侍臣酒执礼赞: "飮!" 太子以下揖执盏乐作飮讫揖乐止。 次进双下。 次设太子以下侍臣食乐作食讫乐止。 每受酒受食前后皆揖唯别盏前后皆再拜。 执礼官引太子公侯伯下殿与枢密及上阶侍臣各就拜位俱北向东上立。 中阶侍臣于其阶各出立于果案前下仿此。 执礼官喝: "太子以下两阶侍臣再拜!" 奏云: "臣某等请上千万岁寿酒伏候圣旨。" 执礼官升殿奏承制传奏讫传宣曰: "可。" 执礼下殿称宣许太子以下侍臣皆再拜引太子公侯伯枢密出诣洗所手两阶侍臣在拜位以俟。 王入便次少顷王出坐殿炉烟升。 太子公侯伯枢密便升殿伏兴。 太子诣王座左奉盏公侯伯枢密以次奉注子酌酒。 王举酒乐作举酒讫乐止。 太子受虚盏近侍官承受盏注子少退太子以下伏兴下殿就拜位。 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拜讫两阶侍臣就本位。 执礼官称: "躬身!" 枢密以上皆躬身。 执礼官传回赐别盏枢密以上皆再拜。 近侍官奉注子盏先升枢密以上升殿伏承制奉注子近侍官奉盏承制赞: "酌酒!" 太子少前受盏近侍官传受诣殿上东壁太子飮位立。 太子伏兴退立于飮位。 次公侯伯枢密以次进受赐如上仪。 执礼官赞: "飮!" 枢密以上向王座揖受盏乐作飮讫乐止。 近侍官各受虚盏枢密以上揖下殿就拜位。 执礼赞: "拜!" 枢密以上皆再拜舞蹈又再拜。 献寿后回赐礼数后皆仿此。 各就位次差降承制一员中阶左右侍臣各一员分遣左右同乐亭宰臣幕及文武三品官幕。 赐别盏承命者皆再拜下阶。 承制将诣宰臣幕茶房人吏二人具注子奉别宣酒与宣送敎坊乐官俱随后。 承制至幕阶下传命位南向立乐官东向陈列。 宰臣皆下阶就拜位。 承制称奉宣宰臣再拜躬身。 口宣讫宰臣又再拜升阶上少前向西立。 承命者升阶于宰臣北南向立。 尙食局设果案茶房人吏一人奉盏又一人斟酒乐作飮讫乐止。 承制下阶南向立宰臣就拜位再拜舞蹈又再拜还就位。 承制率乐官升阶复命再拜。 其中阶侍臣口宣及文武三品官拜命礼数如上仪但无乐官为异。 又沙阁门官二员分诣文武四品以下幕其口宣及四品以下拜命礼数如三品仪。 初太子以下受回赐后拜讫就位执礼官承旨传左右侍臣宣赐别盏执礼官赞: "拜!" 两阶侍臣皆再拜。 酒至侍臣皆揖受酒乐作飮讫乐止再拜。 次传侍立员将两部乐官侍奉军人宣赐酒果讫左右承制千牛上大将军内侍茶房上员殿上左右执礼以次就殿上西壁东向北上立再拜受酒飮讫再拜各就位。 每宣赐别盏及大会日受花封药宣果皆仿此。 执礼官承旨称赐坐太子以下上阶侍臣再拜赴坐。 舞队进三味三盏后退。 此后进酒进食及太子以下侍臣行酒设食乐作止如常。 至别盏上阶侍臣就拜位合班立。 执礼赞: "拜!" 侍臣皆再拜奏: "臣等请上千万岁寿酒。" 执礼官升殿奏承制传宣侍臣洗礼数如上仪。 王入便次少顷王出坐殿侍臣升殿以次献寿如上仪。 王举酒乐作举酒讫乐止。 侍臣下殿就拜位喝: "两阶侍臣再拜舞蹈又再拜!" 中阶侍臣就本位。 执礼官称: "躬身!" 上阶侍臣皆躬身。 执礼官传赐别盏侍臣再拜升殿以次受赐如上仪。 如有旨太子公侯伯中阶侍臣赐别宣酒则各在座后受酒如常仪。 下殿就拜位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各就位。 次传侍立员将两部乐官侍奉军人宣赐酒果如上仪。 王入便次少顷律郞举麾鼓吹振作动台讫偃麾鼓吹止。 阁门引太子公侯伯枢密侍臣下沙与宰臣文武群官各就位立定。 舍人喝: "太子以下文武群官再拜太子进步致辞退复位再拜舞蹈又再拜!" 每有旨放谢阁门赞: "各祗揖!" 群官揖退。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4
大会日坐殿。 王初御宣仁殿承制以下近侍官及后殿官起居讫出御大观殿侍臣起居及御仪凤楼上行香酌献后近侍官以下升阶太子以下公侯伯宰臣枢密侍臣文武群官序立。 王坐殿后闻辞献寿传宣赐坐如小会仪唯奏闻辞不称朝贺而称起居班首奏圣再拜后无进步拜舞拜持表员随群官进退为异。 次曲直华盖分东西上阶舆辇符宝等并还列仪凤门内讫阁门引宋纲首等就闻辞位立定。 阁门奏闻辞云: "大宋都纲某等祗侯朝贺。" 讫引就拜位进物状。 阁门接上伏兴舍人喝: "再拜行头奏圣躬万福奏山呼再拜!" 行头进步退复位奏山呼再拜。 次传宣赐坐看乐兼赐所司酒食讫奏山呼再拜卷班西出就幕次。 次引东西蕃子次引耽罗人朝贺及传宣礼与宋纲首同。 次引四方贡物与诸蕃贡物入自东仁德门骏奔过庭出自西义昌门讫阁门礼数及阶上沙就位如小会仪唯无进步致辞拜舞拜为异。 次两部乐官近仗军人以次升阶各就本所又如小会仪。 次近侍官进御茶食执礼官向殿躬身劝次设太子以下侍臣茶食食至执礼官赞: "拜!" 太子以下侍臣皆再拜就座受食食讫起揖。 殿上进茶进酒进食及太子以下侍臣赐茶行酒设食礼数乐作止如小会仪。 进御食至双下后引太子公侯伯下殿与枢密上阶侍臣就舞位中阶侍臣于其阶亦如之。 执礼官喝: "太子以下侍臣皆再拜奏请上千万岁寿酒!" 执礼官升殿伏奏承制传奏讫传宣曰: "可。" 执礼官伏兴下殿就太子东北向殿揖西向称宣许喝: "太子以下侍臣皆再拜!" 引枢密以上出诣洗所手上中阶侍臣在拜位以俟。 王入便次少顷王出座殿鸣鞭炉烟升近侍官以函奉御花又近侍官二人奉御盏及注子先升诣王座东北少退。 太子以下枢密以上升殿伏兴太子诣王座左西向。 承制员取花一枝授太子太子奉花进乐作。 承制员又取一枝授太子太子奉进。 献寿员献御花或二枝或三四枝量献寿员多少分献。 王戴花太子少退伏公侯伯枢密继进献花如上仪讫乐止。 太子伏兴诣王座左奉盏公侯伯枢密以次奉注子酌酒。 王举酒乐作举酒讫乐止。 太子进受虚盏近侍官承受盏注子少退太子以下伏兴下殿就拜位。 喝: "太子以下两阶侍臣再拜舞蹈又再拜!" 献花酒礼下仿此。 执礼官称: "躬身!" 枢密以上皆躬身。 执礼官传赐别盏枢密以上皆再拜。 近侍官以函奉回赐花及注子盏先升枢密以上升殿诣王座左伏。 承制奉花进王手赐乐作太子揷讫伏退公侯伯枢密以次进受花如上仪讫乐止。 太子诣王座左伏承制奉注子近侍官奉盏承制赞: "酌酒!" 太子少前受盏。 近侍官传受诣殿上东壁太子飮位立太子伏兴退立于飮位。 公侯伯枢密以次进受回赐如上仪执礼官赞: "飮!" 太子以下向王座揖乐作飮讫乐止。 近侍官各受虚盏太子以下揖下殿就拜位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各就位。 次差降承制一员及中阶左右侍臣各一员分遣左右同乐亭宰臣幕及文武三品官幕赐别宣花酒承命者皆再拜下阶。 承制将诣宰臣幕茶房人吏具注子奉别宣药酒及奉宣果宣花者宣送敎坊乐官等随后。 承制至幕阶下传命位南向立乐官东向陈列。 宰臣下阶拜命及承制口传礼数与尙食局设果案如小会仪。 宰臣拜讫升阶就位向殿立定承制于宰臣北南向立奉花函者诣承制右。 承制取花以次传授宰臣乐作宰臣受花揷讫乐止。 尙食局设果案茶房人吏一人奉盏又一人斟酒讫奉宣果者各升阶当宰臣位东向立乐作飮讫乐止。 承制下阶南向立宰臣就拜位再拜舞蹈又再拜讫还就位。 承制率乐官升复位再拜。 其中阶侍臣口宣及文武三品官拜命受花酒及宣果与侍臣复命礼数如上仪唯无果合与乐官为异。 又沙阁门二员承旨分诣文武四品以下幕其口宣及拜命受花酒礼数又如上仪。 文武三品以下大府花支赐。 初太子以下拜讫就位执礼官承旨传左右侍臣宣赐花酒喝: "再拜!" 近侍官监赐花酒宣果。 侍臣揷花执盏乐作飮讫乐止。 侍臣又再拜次传侍立员将两部乐官宣赐花酒次传侍奉军人宣赐酒果讫执礼官承旨称赐坐喝: "太子以下上阶!" 侍臣再拜赴座舞队进退如小会仪。 进酒进食及太子以下侍臣行酒设食乐作止如常仪。 至别盏上阶侍臣就拜位合班立中阶侍臣于其阶如小会仪。 喝: "侍臣皆再拜奏请上千万岁寿酒。" 执礼官升殿奏承制传宣侍臣洗礼数如上仪。 王入便次少顷坐殿鸣鞭侍臣升殿以次献寿。 王举酒乐作举酒讫乐止。 侍臣下殿就拜位喝: "两阶侍臣再拜舞蹈又再拜!" 执礼官称: "躬身!" 上阶侍臣皆躬身。 执礼官传赐别盏侍臣皆再拜。 近侍官以函奉封药宣果及盏注子先升侍臣升殿诣王座左伏。 承制取封药进王手赐侍臣受讫近侍官奉盏承制酌酒侍臣受盏传授奉盏者又近侍官以宣果授侍臣侍臣受讫伏退侍臣以次受酒及封药宣果讫诣飮位揖执盏乐作飮讫乐止。 下殿就拜位喝: "侍臣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各就位。 如有旨太子公侯伯及中侍臣赐别宣酒则各在座后受酒如上仪。 次传侍立员将两部乐官侍奉军人宣赐酒果如上仪。 王入便次少顷律郞伏举麾兴吹振作动台讫偃麾吹止。 一刻顷王坐殿阁门引宰臣升阶执礼官自上阶承引就位喝: "宰臣再拜班首进步致辞谢唤退复位再拜舞蹈又再拜!" 次引枢密与宰臣合班立执礼官前承旨传上来宰臣枢密再拜引升殿太子公侯伯诣王座东北西上南向立公侯伯在西者自斧后就东合班宰臣枢密诣王座东北上西向立。 次近侍官进茶乐官奏口号毕引太子公侯伯宰臣枢密下殿与上阶侍臣就拜位立中阶侍臣在其阶亦如之。 喝: "再拜太子进步致辞贺口号退复位再拜舞蹈又再拜奏请上千万岁寿酒。" 执礼官升殿奏承制传宣曰: "可。" 执礼官下殿称宣许喝: "再拜!" 讫引太子以下宰臣枢密诣洗所手升殿诣王座左以次献御花寿酒如上仪。 王举酒乐作举酒讫乐止。 太子以下下殿就拜位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执礼官称: "躬身!" 枢密以上躬身。 执礼官传回赐别盏太子以下宰臣枢密再拜升殿受回赐花酒及封药宣果乐作止如上仪讫下殿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引太子公侯伯升殿就位。 次引宰臣下阶阁门接引诣左同乐亭就位次传左右侍臣宣赐别盏上中阶侍臣再拜飮讫再拜。 次传侍立员将两部乐官侍奉军人宣赐酒果。 次命文武三品官升殿合班献寿进退礼数乐作止及受赐礼数如上仪。 赐时亦有宣果。 次执礼官传侍立员将两部乐官侍奉军人宣赐酒果讫执礼官引太子以下枢密及左右侍臣下阶阁门引宰臣以下文武群官就沙立班舍人喝: "太子以下通班再拜太子进步致辞谢宴退复位。" 舍人喝: "再拜舞蹈又再拜!" 每有旨放谢。 王下殿御平兜辇黄门侍郞奏请动驾侍臣前导如上仪。 入自泰定门入大观殿两部乐官停于殿门外王下辇上殿阁门赞: "侍臣等各祗候枢密以下侍臣揖退。"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5
太祖元年十一月有司言: "前主每岁仲冬大设八关会以祈福。 乞遵其制。" 王从之。 遂于球庭置轮灯一座列香灯于四旁又结二彩棚各高五丈余呈百戱歌舞于前其四仙乐部龙凤象马车船皆新罗故事。 百官袍笏行礼观者倾都。 王御威凤楼观之岁以为常。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6
成宗六年十月命有司停两京八关会。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7
显宗元年十一月复八关会。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8
德宗三年十月遣辅臣赐西京八关会二日。 西京例以孟冬设此会。 十一月设八关会御神凤楼赐百官翌日大会又赐观乐东西二京东北两路兵马使四都护八牧各上表陈贺宋商客东西蕃耽罗国亦献方物赐坐观乐后以为常。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9
文宗五年十一月庚申设八关会月食在望以十三日为初会。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10
忠烈王元年十一月庚辰幸本阙设八关会改金鳌山额圣寿万年四字为庆历千秋其一人有庆八表来庭天下太平等字皆改之呼万岁为呼千岁辇路禁铺黄土。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11
恭愍王六年十一月甲寅八关大会。 凡八关大会以十一月十五日为之今以十四日为大会者以司天台言子卯不乐故也。 七年十一月己酉八关小会庚戌大会以十三日冬至故也。
志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70卷-志24-00-00-00-000
志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七十。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70卷-志24-乐1-00-00-000
乐一。
#高丽史70卷-志24-乐1-00-00-001
○夫乐者所以树风化象功德者也。 高丽太祖草创大业而成宗立郊社躬自后文物始备。 而典籍不存未有所考也。 睿宗朝宋赐新乐又赐大晟乐恭愍时。
太祖皇帝特赐雅乐遂用之于朝庙。 又杂用唐乐及三国与当时俗乐。 然因兵乱锺磬散失俗乐则语多鄙俚其甚者但记其歌名与作歌之意类分雅乐唐乐俗乐作乐志。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00-000
雅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亲祠登歌轩架-000
亲祠登歌轩架。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亲祠登歌轩架-001
○登歌金锺架一在东玉磬架一在西俱北向一在金锺北稍西一在玉磬北稍东搏二一在北一在北东西相向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各一瑟二在金锺之南西上玉磬之南亦如之东上。 又于坛下东南太庙则在前楹阶下设笛二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西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又于坛下西南设笛二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东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 锺磬搏琴瑟工各坐于坛上。 太庙则在堂上前楹*闲埙笙笛箫工并立于坛下。 太庙则在前楹阶下乐正一人在锺磬*闲北向律郞一员在乐之西东向歌工四人在*闲俱东西相向。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亲祠登歌轩架-002
轩架三方各设编锺三编磬三东方编磬起北编锺*闲之东向西方编锺起北编磬*闲之西向北方编磬起西编锺*闲之北向植立。 鼓二一于乐悬东南一于乐悬西南。 设于北架内在东在西瑟十四为二行一行在东一行在西。 次一弦琴七左四右三。 次三弦琴一十。 次五弦琴十二。 次七弦琴十四。 次九弦琴十四并分左右。 次巢笙十四。 次箫十四。 次笙十二。 次十六。 次埙十四。 次笛十四并分左右。 晋鼓一在巢笙*闲小南北向。 乐正一人在之前北向歌工十二人次东西相向列为四行左右各二行。 律郞一员在乐之西北东向。 文舞四十八人执翟武舞四十八人执干戚俱为六佾。 文舞分立于表之左右各三佾。 引文舞二人执纛在前东西相向引武舞执旌二人二人单铎二人双铎二人持金錞四人奏金錞二人二人钲二人相二人雅二人分立于轩架之东西北向北上武舞在其后。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有司摄事登歌轩架-000
有司摄事登歌轩架。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有司摄事登歌轩架-001
○登歌锺架一在东磬架一在西一在锺北稍西一在磬北稍东。 搏二一在北一在北东西相向。 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各一。 瑟一在锺架之南西上磬架之南亦如之东上。 又于坛下东南太庙则泰阶西设笛一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西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 又于坛下西南设笛一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东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 锺磬搏琴瑟工各坐于坛上埙笙笛箫工并立于坛下。 乐正一人在之前北向歌工二人在*闲东西相向。 律郞一员在乐之西东向。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有司摄事登歌轩架-002
轩架三方各设编锺一编磬一。 东方编锺起南编磬次之东向西方编磬起南编锺次之西向北方编锺起东编磬次之北向。 设于北架内在东在西瑟四为二行一行在东一行在西。 次一弦琴二三弦琴二五弦琴二七弦琴二九弦琴二并分左右。 次巢笙二箫四四笙二埙四笛四并分左右。 晋鼓一在巢笙*闲小南北向。 乐正一人在锺磬*闲北向歌工四人在*闲东西相向。 文舞三十二人执翟武舞三十二人执干戚。 文舞分立于表之左右引文舞二人执纛在前东西相向引武舞执旌二人二人单铎二人双铎二人持金錞四人奏金錞二人二人分立于轩架之东西北向北上武舞在其后。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有司摄事登歌轩架-003
睿宗十一年六月乙丑王字之还自宋徽宗诏曰: "三代以还礼废乐毁。 朕若稽古述而明之百年而兴。 乃作大晟千载之下聿追先王比律谐音遂致羽物。 雅正之声诞弥率土以安宾客以悦远人。 惟尔邦表兹东海请命下吏有使在庭。 古之诸侯敎尊德盛赏之以乐肆颁轩以作尔祉。 夫移风易俗莫若于此往祗厥命御于邦国。 虽疆殊壤絶同底大和不其美欤! 今赐大晟雅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乐器-000
登歌乐器。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乐器-001
○编锺正声一十六颗中声一十二颗各红线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钑花镀金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全牌一面角槌一对。 编磬正声一十六枚中声一十二枚各红线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钑花镀金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全牌一面角槌一对。 琴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各二面。 瑟二面各遍地宝妆弦柱幷红锦弦金镀银铎子四个红线结。 中正声各二管各镀金银丝札缠二道红弦一十道。 中正声各二管各镀金银丝札缠二道红弦一十三道。 箫中正声各二面彩飞凤镀金钑花铎子四个花环* 钺结子。 巢笙中正声各二钻各镀金银钑花棱斗顶镀金银束子。 和笙中正声各二钻各镀金银钑花棱斗顶镀金银束子。 埙中正声各二枚各缕金花凤。 搏二面各彩花凤红线全。 一只五彩*闲金座全。 幷镀金银钑花棱槌一柄。 一只五彩*闲金座锦柄子全。 麾幡一首销金生色竿子全。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器-000
轩架乐器。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器-001
○编锺九架每架正声一十六颗中声一十二颗各红线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每架用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全牌一面角槌一对紫紬二条铁钉* 四个墨漆交床一只靑结。 编磬九架每架正声一十六枚中声一十二枚各红线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每架用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全牌一面角槌一对紫紬二条铁钉* 四个黑漆交床一只靑结。 琴一弦五面三弦一十三面五弦一十三面七弦一十六面九弦一十六面。 瑟四十二面各宝妆两头鍮石铎子红线结弦柱勇红锦弦。 中正声各二十四管各红弦札缠一十三道。 中正声各二十四管各红弦札缠一十五道。 箫中正声各二十二面彩云鹤红线结子鍮石。 巢笙中正声各二十一。 笙中正声各一十五。 埙中正声各一十四枚各彩云鹤。 晋一面五彩装云凤鼓座红绢褥幷鼓竿二条槌幷牌全。 立二座每座各十字师子座全立鼓一面鼓一面应鼓一面鼓乘一鼓斛一方轮一圆轮一鼓竿一额二道白鹭子一只雕木莲花座全木槌三柄七珠流苏四件五彩线结造各鍮石华月一副流珠四十二颗盘子七个竿子索全紫紬四条铁钉* 四个牌一面。 一只平山水幷槌全。 一只五彩装座幷子全。 麾幡一首生色幷竿子全。 抹碌梯一具抹碌高脚一具铁槌二柄紫绢缘灯心席六十领四项系排设乐架。 通用乐舞执擎法物引文舞色长执银头杖子共二条武舞通用旌二条袋全文舞翟各三十六件。 引武舞纛二件上有麾幡二首袋全。 鼓二面铃二柄双头铎二柄金錞二只各架幷座手把梅红全。 相鼓二面各梅红一条金钲二面圈槌全雅鼓二面。 武舞干戈各三十六件。 衣冠舞衣等样各一副舞色长一副紫绣抹额一条紫绣鸾袍一领引武舞一副武弁冠一顶绯绣抹额一条绯绣鸾衫一领锦臂钩一对白绢抹带一条铜革带一条乌皮履一文舞武舞执旌纛一副平冕冠一顶绣鸾衫一领铜革带一条乌皮履一黑漆表竿四条。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0
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1
○丘亲祀。 王入门诣洗升降坛诣望燎位还大次轩架奏正安之曲王飮福登歌作禧安之曲黄锺宫。 迎神轩架奏夹钟宫景安之曲三成黄钟角大簇征姑洗羽各一成文舞作六成。 送神夹钟宫永安之曲武舞一成。 奠玉币酌献上帝登歌作嘉安之曲配位及五帝仁安之曲。 彻豆肃安之曲大吕宫。 进俎轩架奏安之曲文舞退武舞进皆奏崇安之曲。 亚终献武安之曲黄钟宫。 有司摄事同唯入门诣洗位升降坛诣望燎位飮福不奏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2
○社稷迎送神。 轩架奏林钟宫宁安之曲迎文舞八成送武舞一成奠玉帛酌献登歌作应钟宫嘉安之曲。 进俎轩架奏安之曲文舞出武舞入皆奏崇安之曲。 亚终献皆奏武安之曲大簇宫。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3
○太庙享时享腊享王入门诣洗位升降阶还大次轩架奏正安之曲。 进俎安之曲文舞退武舞进皆奏崇安之曲酌献奏诸室之曲亚终献皆奏武安之曲无射宫诸室之曲。 太祖曰太定惠宗曰绍圣显宗曰兴庆文宗曰大明顺宗曰翼善宣宗曰淸宁肃宗曰重光睿宗曰美成仁宗曰理安。 迎神奏黄钟宫兴安之曲三成大吕大簇应钟各二成文德之舞作九成送神黄钟宫永安之曲武舞一成。 登歌作顺安之曲彻豆恭安之曲夹钟宫。 飮福作禧安之曲。 有司摄事同唯酌献登歌作夹钟宫入门诣洗位升降阶飮福不奏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4
○先农亲享。 王入门诣洗升降坛诣望位诣耕籍位还大次轩架奏正安之曲。 进俎安之曲文舞退武舞进皆奏崇安之曲。 奠币登歌作明安之曲酌献成安之曲飮福禧安之曲彻豆肃安之曲。 亚终献轩架奏武安之曲大簇宫。 迎送神奏姑洗宫凝安之曲迎文德之舞三成送武舞一成。 有司摄事同唯入门诣洗位升降坛诣望位飮福不奏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5
○先蚕迎神。 轩架奏格安之曲文舞三成送神靖安之曲武舞一成姑洗宫。 奠币登歌作容安之曲酌献和安之曲。 进俎轩架奏安之曲。 文舞退武舞进皆奏桓安之曲。 亚终献歆安之曲南吕宫。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6
○文宣王庙迎送神。 轩架奏姑洗宫凝安之曲迎文舞三成送武舞一成。 奠币登歌作明安之曲酌献成安之曲夹锺宫。 进俎轩架奏安之曲。 文舞出武舞入皆奏崇安之曲。 亚终献武安之曲无射宫。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独奏节度-000
轩架乐独奏节度。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独奏节度-001
○迎诏书及赐劳。 王与众官拜册太后太后升降座册后宴群臣王升降座群臣入门进酒册王后王太子王升降座册使副以下行礼官入门及出受册后会宾册使副劝花使筵伴举酒进食王太子加元服王升降座宾赞入门及出王太子升降阶就阶东南位诣受制位至阶下位宾入门及升降阶太子举醴冠讫。 会宾宾赞劝花使筵伴举酒进食册王子王姬陈而不作册讫。 会宾册使副劝花使筵伴举酒进食进上国表笺王及众官拜元正冬至上国圣寿节望阙贺王诣拜位升降座王及众官拜王受元正冬至节日贺王升降座元会王升降座举酒太子令公宰臣入门王太子元正冬至受群臣贺太子升降座三师三少宾客以下宫臣入门及出王太子节日受宫官贺幷会太子升降座及阶举酒三师三少宾客出入门升降阶三师以下宫官受酒宴群臣王升降座举酒食群臣受酒食仪凤门宣赦王升降座独奏轩架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独奏节度-002
睿宗十一年六月庚寅王御会庆殿召宰枢侍臣观大晟新乐。 八月己卯制曰: "文武之道不可偏废。 近来蕃贼渐炽谋臣武将皆以缮甲炼卒为急。 昔者帝舜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朕甚慕焉。 今大宋皇帝特赐大晟乐文武舞宜先荐宗庙以及宴享。" 十月戊辰亲阅大晟乐于干德殿。 癸酉亲太庙荐大晟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独奏节度-003
仁宗十二年正月乙亥祭籍田始用大晟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独奏节度-004
明宗十八年二月壬申制: "乐工逃所隶冒居他肆者令还本业。" 史臣曰: "乐之缺乱甚矣。 太常近取旨: '请从圣考代所行之制。' 有司迁延莫肯施行。 识者恨之以谓: '是乐宋朝以新乐赐睿庙者也本非宋太祖所制之乐。 乐之行不久而宋朝乱辛巳年本朝儒臣狂擅改而进退其次序错乱其上下干戚翟致有盈缩不等之差。'" 其太常编制有云: "宋朝唯寄衣冠乐器本朝不知肄习承旨徐温入宋私习舞仪而传敎之。 其进退数之节无所凭依似不可尽信。 又乐工愿从初来时所行而至今无所施行虽主司取旨而旧籍未改旋。 又如八音之中丝土二声阙如也歌师但诵谱之高低略不解其词语可谓欺神人也。 又乡乐土风也凡祭自始事奏之以于终今乃至于亚终献奏之未免有偏举之失。 登歌但以搏节乐实之以糠不令作声则无舞明矣。 详定擅许为舞乃以晋节之乐在前舞在后尊卑相乱下之声掩于上矣。" 三月乙酉遣平章事崔世辅摄事行夏用大晟乐酌献以翟亚终献用干戚之舞加以乡音乡舞。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独奏节度-005
恭愍王八年六月辛卯御史台上言: "自国都迁徙之后乐工散去声音废失宜令有司新制乐器。" 从之。 十九年五月成准得还自京师,
太祖皇帝赐乐器。 编锺十六架全编磬十六架全锺架全磬架全笙箫琴瑟排箫一。 七月遣姜师赞如京师请乐工精通众音兼备诸伎者发送传业。 二十年五月辛未姜师赞还自京师,
帝命太常乐工赴京习业。 二十一年三月甲寅遣洪师范移咨中书省曰: "近因兵后雅乐散失朝廷所赐乐器只用于宗庙其余社稷耕籍文庙所用雅乐内钟磬阙。 今赍价赴京收买。" 九月丙子习太庙乐于球庭。 戊寅习太庙乐于球庭。 十月庚辰朔习太庙乐于球庭。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独奏节度-006
恭让王元年三月乙酉礼曹请朝会用乐从之。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太庙乐章-000
太庙乐章。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太庙乐章-001
○睿宗十一年十月新制九室登歌乐章。
○太祖第一室正声太定之曲: 受天灵符宠绥多方德合三无功超百王燕及后昆承兹积累于万斯年恪修祀事。 中声: 应天开基鸿图克昌圣德神功巍巍堂堂积厚流光子孙千亿庙蒸尝永永无极。
○惠宗第二室正声绍圣之曲: 谅彼先王时惟桓桓肆除凶残鼎定三韩巍巍乎其丕显成德子孙享之欲报罔极。 中声: 勇智杰然翼扶祖功虔麾之下三韩率同长发其祥光于列圣严以时孝孙之庆。
○显宗第三室正声兴庆之曲: 丕显烈祖潜德飞天累历难险绍兴圣贤龙山玉爵泗水浮磬曾孙孝敬福禄来定。 中声: 于穆圣祖潜跃陟元拔乱反正神武睿文中兴王业启佑后昆蒸尝勿替子子孙孙。
○德宗第四室正声严安之曲: 德由天生勇无与京威动雷霆邻邦震惊开其国疆旣长而于今边戍逻虚候。 中声: 震德离潜龙飞于天威其辽邦敷勇无前殊俗闻风来庭奉贽爰拓边疆世受其福。
○靖宗第五室正声元和之曲: 继理受成而邦其昌圣孝神谟烝烝洋洋筑彼五城以绥边境于乎德加令闻惟永。 中声: 恭让允塞多得俊乂启封拓疆功德万世爰陈乐章告于宗庙惟此歆格罔极思孝。
○文宗第六室正声大明之曲: 允文文王聪明允塞民于仁仓盈庾亿布政优优神明其德庆流云孙与天无极。 中声: 美哉于乎明明我祖乃武乃文功施恩普有乐在庭崇牙树羽赉我思成绥之多佑。
○顺宗第七室正声翼善之曲: 惟王奉天恭顺为先抚军监国三十余年继照方兴乘云旣远盛德形容流于歌管。 中声: 于穆先王德由元良温文天纵慈惠日彰救民以医承考惟孝时修祀仪式瞻庙貌。
○宣宗第八室正声淸宁之曲: 尧仁舜孝其道趋然临朝一纪宾天几年余烈遗风洋溢千古瞻言筵依若覩。 中声: 有乐在庭其音惟新邦家之光实赖乃神爰修厥祀告于宗庙永惟格思歆我来孝。
○肃宗第九室正声重光之曲: 惟皇肃考之义之仁讴歌归我威灵如神重兴庆基保有英胄锺鼓享兮时延纯佑。 中声: 于皇考淸明宪天为道敬勤秉心塞渊英谋神断风行雷鼓我其收之以介斯祜。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太庙乐章-002
○恭愍王十二年五月丁亥还安九室神主于太庙新撰乐章。
○太祖第一室: 于皇太祖景命是膺奄有三韩仁滂政凝后嗣不类时艰兴居歆引逸永永其承。
○惠宗第二室: 天造我家或不来庭左右太祖弓矢经营观德在庙凛然英灵济屯开泰永仰皇明。
○显宗第三室: 天扶景业用否而昌三韩再造百度孔彰丕谋盛烈今弥光于千万年祚我无疆。
○元宗第四室: 明明我祖德合乾坤*不{丕}显其德垂裕后昆克克祀黍稷惟馨是歆是享永保康宁。
○忠烈王第五室: 朝彼元朝始尙公主王姬之车降于东土子孙受天之祜于千万年为母为父。
○忠宣王第六室: 念兹先祖陟降庭止克陈薄仪仰止敬止尔肴旣嘉尔酒旣旨享于克诚惠我孙子。
○忠肃王第七室: 于皇烈祖厥德侯纯我其嗣服夙夜惟寅何遭寇庙貌蒙尘以妥以侑天休兹臻。
○忠惠王第八室: 兹戎平寝庙载宁以享以祀以安厥灵于乎*不{丕}显陟降于庭庶歆庶顾惟黍稷馨。
○忠穆王第九室: 英明果断有赫其光于乎休矣怀允不忘当拔乱宗是张顾我明惟诚之将。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太庙乐章-003
○恭愍王十六年正月丙午幸徽懿公主魂殿告锡命仍设大享敎坊奏新撰乐章。
○初献: 思齐承懿文武之孙魏王之子君王之妃俔天之妹肃肃雍雍允矣王姬聿来胥宇百禄是宜。
○亚献: 思齐承懿肃肃其德骏惠我王莫匪尔极永言在天呜呼不忘我将我享以洽百礼永观厥成。
○三献: 呜呼承懿德音不已勉勉我王聿追祀事乐旣和奏以妥以侑神嗜飮食日监在兹胡臭亶时。
○四献: 明明承懿允恭允明淑愼尔止厥类惟彰于论伐鼓以以祀以假以享赉我思成穆穆厥声。
○五献: 奏鼓简简我承懿或歌或磬管以*闲昭格不迟怀我好音介尔景福礼仪卒度鲜不为则。
○终献: 其礼伊何烝烝皇皇或肆或将不吴不扬旣敬旣戒执事有恪伊承懿于千万年永永无。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太庙乐章-004
○二十年十月乙未亲享太庙新撰乐章。
○王入门奏[阙]之曲: 于穆淸庙我享我将威仪反反锺鼓至止肃肃休有烈光必恭敬止介福无疆。
○王洗奏[阙]之曲: 有洌轨泉实惟何期可以濯漑维淸缉熙旣敬旣戒摄以威仪式序在位曾孙笃之。
○王升殿降殿奏[阙]之曲: 于穆淸庙载见王明明肃肃班行苾芬是洁登降偕臧何以赐我万寿无疆。
○王出入小次奏[阙]之曲: 维兹孝敬小次敢忘出入有节威仪孔彰精* * 雅乐洋洋何以绥我降之百祥。
○迎神奏[阙]之曲: 维精维纯盛服齐明感痛响乐焉九成乎有闻烝烝孝诚神之格思来燕来宁。
○奠币奏[阙]之曲: 伦攸序匪报维亲孝思不有严淸纯惟恭奏币嘉玉载陈感格如响休祥毕臻。
○司徒奉俎奏[阙]之曲: 于荐广牡豆大房或肆或将以孝以享谁其尸之曾孙之将旣右享之惠我无疆。
○[阙]第一室奏[阙]之曲: 于乎皇王受命溥将遂荒大东四方之纲克开厥后继序其皇于万斯年降福无疆。
○[阙]第二室奏[阙]之曲: 于皇武王荷天之龙旣右烈考耆定尔功小东大东亦是率从勿替引之福禄攸同。
○[阙]第三室奏[阙]之曲: 休矣皇考将受厥明允文允武以赫厥灵有震且业用有成万有千年保我后生。
○[阙]第四室奏[阙]之曲: 允王维后穆穆皇皇天命匪懈万民所望夙夜敬止祀事孔明绥我眉寿自天降康。
○[阙]第五室奏[阙]之曲: 皇王烝哉百禄是允也天子世德作子孙千亿优游尔休永言孝思于乎悠哉。
○[阙]第六室奏[阙]之曲: 勉勉我王*不{丕}显其德宣昭义问顺帝之则王此大邦临下有赫贻厥孙谋以介景福。
○[阙]第七室奏[阙]之曲: 于乎皇考其德克明永言配命则笃其庆绥予孝子禄尔康本支百世永观厥成。
○王飮福奏厘成之曲: 宫有祀事孔明神嗜飮食赉我思成酌彼康爵孝孙有庆于万斯年受福无疆。
○文舞退武舞进奏肃宁之曲: 嗟嗟烈祖赫赫厥声允文允武保我后生植其露羽干戈戚扬万舞有奕展也大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宋新赐乐器-000
宋新赐乐器。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宋新赐乐器-001
○睿宗九年六月甲辰朔安稷崇还自宋徽宗诏曰: "乐与天地同流百年而后兴功成而后作。 自先王之泽渴礼废乐坏由周今莫之能述。 朕嗣承累圣基緖永惟盛德休烈继志述事告厥成功。 乃诏有司以身为度由度铸鼎作乐荐之天地宗庙羽物时应。 夫今之乐犹古之乐朕所不废以雅正之声播之今乐肇布天下以和民志。 卿保有外服慕义来同有使至止愿闻新声嘉乃诚心是用有锡。 今因信使安稷崇回俯赐卿新乐。" 铁方响五架幷卓子槌子朱漆缕金架子锦册条金镀银铎子条结紫罗夹紫绢单全石方响五架幷卓子槌子朱漆缕金架子锦册条金镀银铎子条结紫罗夹紫绢单全。 琵琶四面金镀鍮石凤钩朱漆缕金架子金镀银铎子条结幷缕金拨子紫罗夹袋全。 五弦二面金镀鍮石凤钩朱漆缕金架子金镀银铎子条结幷缕金拨子紫罗夹袋全。 双弦四面金镀鍮石凤钩朱漆缕金架子筝四面幷卓子缕金各金镀银铎子条结销金生色弦紫罗夹袋全。 四座缕金。 二十管金镀银丝札缠各用紫罗夹袋一匣盛红罗褥子紫罗夹复子全。 笛二十管。 二十管。 箫一十面朱漆缕金装金镀银铎结子各用紫罗夹袋一匣盛红罗褥子紫罗夹复全。 匏笙一十金镀金束子各用紫罗夹袋二匣盛红罗褥子紫罗夹复全。 埙四十枚三匣盛。 大鼓一面桐油遍地花幷座。 鼓槌紫绢衣全。 杖二十面金镀鍮石钩条索幷杖子紫单绢复全。 栢板二串金镀银铎结子一匣盛红罗褥子紫罗夹复全。 曲谱一十册黄绫装紫罗夹全。 指诀图一十册黄绫装紫罗夹全。 是年十月丁卯亲于太庙兼用宋新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用鼓吹乐节度-000
用鼓吹乐节度。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用鼓吹乐节度-001
○祀丘先农享太庙燃灯八关会驾出宫鼓吹陈而不作及还振作。 迎诏书及赐劳设于国门外诏书至导行振作至宫庭而止。 册太后王丽正宫遣使引册振作至大观殿门而止。 元子诞生王降诏陈于别殿门外导诏书振作至延德宫门而止。 王太子纳妃王降诏设于殿门外导诏书振作出泰定门入丽景门至丽正门而止。 公主下嫁王降诏陈于殿门外导诏书振作至公主宫门而止。 进上国表笺列于庭中导表笺振作至国门外而止。 老人赐设分列于大观殿门外王出至阁门幄次还至仪凤门幄次遂至左右同乐亭振作导从旣至而止老人受花酒又作受讫而止。 仪凤门宣赦书陈于大观殿门外王出至仪凤门上楼振作导从还亦如之。 遣将出征师还于昼亭陈列导元帅振作还至广化门而止。
志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71卷-志25-00-00-00-000
志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七十一。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71卷-志25-乐2-00-00-000
乐二。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00-000
唐乐。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00-001
○唐乐高丽杂用之故集而附之。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乐器-000
乐器。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乐器-001
○方响[铁十六]洞箫[孔八]笛[孔八][孔九]琵琶[弦四]牙筝[弦七]大筝[弦十五]杖鼓敎坊鼓拍[六枚]。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献仙桃-000
献仙桃。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献仙桃-001
○舞队[衫]率乐官及妓[乐官黑衣头妓黑衫红带]立于南乐官及妓重行而坐。 妓一人为王母左右各一人为二挟齐行横列。 奉盖三人立其后引人丈二人凤扇二人龙扇二人雀扇二人尾扇二人左右分立奉旌节八人每一队*闲立。 乐官奏会八仙引子奉竹竿子二人先舞蹈而入左右分立乐止口号致语曰: "邈在龟台来朝凤阙奉千年之美实呈万福之休祥敢冒宸颜谨进口号。" 讫左右对立。 乐官又奏会八仙引子奉威仪十八人如前舞蹈而进左右分立。 王母三人奉盖三人舞蹈而进立定乐止。 乐官一人奉仙桃盘授妓一人[择年少者] 妓传奉进王母王母奉盘唱献仙桃元宵嘉会词曰:
○元宵嘉会赏春光盛事当年忆上阳尧喜瞻天北极舜衣深拱殿中央声浩荡连韶曲和气带御香壮观*大平何以报蟠桃一朶献千祥。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献仙桃-002
讫乐官奏献天寿[慢]王母三人唱日暖风和词曰:
○日暖风和春更迟是太平时我从蓬岛整容姿来降贺丹幸逢灯夕眞佳会喜近天威神仙寿远无期献君寿万千斯。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献仙桃-003
讫乐官仍奏献天寿令[子]:
○苑人*闲虽隔遥闻圣德弥高西离仙境下云来献千岁灵桃。 上祝皇龄齐天久犹舞蹈贺贺圣朝梯航交凑四方来端拱永保宗。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献仙桃-004
讫乐官又奏金盏子[慢]王母不出队周旋而舞讫乐止。 王母少进奉袂唱丽日舒长词曰:
○丽日舒长正瑞气遍满神京九重天上五云开处丹楼碧阁嵘盛宴初开锦帐绣幕交横应上元佳节君臣际会共乐升平。 广庭罗绮纷盈动一部笙歌尽新声蓬莱宫殿神仙景浩荡春光王城烟收雨歇天色夜更澄淸又千寻火树灯山参差带月鲜明。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献仙桃-005
讫退立乐官奏金盏子令[子]两挟舞舞进舞退复位乐止两挟舞唱东风报暖词曰:
○东风报暖到头嘉气渐融怡巍凤阙起鳌山万争耸云涯。 梨园弟子齐奏新曲半是埙见满筵簪绅醉饱颂鹿鸣诗。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献仙桃-006
讫乐官奏瑞[慢]三成讫王母少进唱海东今日词曰:
○海东今日太平天喜望龙云庆会筵尾扇初开明座帘高卷祥烟。 梯航交凑端门外玉帛森罗殿陛前妾献皇龄千万岁封人何更祝遐年。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献仙桃-007
讫复位乐官奏瑞[慢子]两挟舞齐行舞进舞退复位乐止两挟舞唱北暴东顽词曰:
○北暴东顽纳款慕义争来日新君德更明哉歌咏载衢街。 淸宁海宇无余事乐与民同燕春台一年一度上元回愿醉万年杯。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献仙桃-008
乐官奏千年万岁引子奉威仪十八人回旋而舞三退复位乐止。 奉竹竿子少进致语曰: "*{敛}霞而少退指云路以言旋再拜阶前相将好去。" 讫乐官奏会八仙引子竹竿子舞蹈而退奉盖王母各三人亦从舞蹈而退奉威仪十八人亦如之。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寿延长-000
寿延长。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寿延长-001
○舞队乐官及妓衣冠行次如前仪。 乐官奏宴大淸引子妓二人奉竹竿子足蹈而进立于前乐止。 口号致语曰: "虹流殿布祯祥瑞气云霞暎圣光万方归顺来拱手梨园乐部奏中腔。" 讫左右分立。 乐官又奏宴大淸引子妓十六人分四队队四人齐行舞蹈而进立定唱中腔令云暎彩色词曰:
○云暎彩色相暎御座中天簇簪缨万花铺锦满高庭庆敞需宴声。 千龄启统乐功成同意贺元珪擎宝觞频举侠群英万万载乐升平。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寿延长-002
○乐官奏中腔令各队回旋而舞三。 讫各队头一人队队分立为四人或面或背而舞。 讫退坐低头以手控地各队第二人如前仪讫各队第三人亦如之各队第四人亦如之循环而毕如前仪向北立。 乐官奏破字令各队四人不出队一面一背而舞奉袂唱破字令靑春玉殿词曰:
○靑春玉殿和风细奏箫韶絶绎瑞行云飘飘曳泛金尊流霞溢。 瑞日晖晖临丹广布慈德宸遐迩愿听歌声舞缀万万年仰瞻宴启。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寿延长-003
乐官奏中腔令竹竿子二人少进于前口号致语曰: "*大平时节好风光玉殿深深日正长花杂寿香熏绮席天将美禄泛金觞三边奠枕投戈戟南极明星献瑞祥欲识圣朝多乐事梨园新曲奏中腔。" 讫乐官又奏中腔令如前仪足蹈而退各队四人亦从舞蹈而退。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五羊仙-000
五羊仙。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五羊仙-001
○舞队[衫]率乐官及妓[乐官朱衣妓丹妆]立于南乐官重行而坐。 妓一人为王母左右各二人为四挟齐头横列。 奉盖五人立其后引人丈二人凤扇二人龙扇二人雀扇二人尾扇二人左右分立奉旌节八人每一队*闲立。 立定舞队拍乐官奏五云开瑞朝引子奉竹竿子二人先入左右分立乐止口号致语曰: "云生鹄岭日转鳌山悦逢羊驾之眞仙结鸾之上侣雅奏値于仪凤华姿妙于翩鸿冀借优容许以入队。" 讫对立。 奉威仪十八人前进左右分立王母五人奉盖五人前进立定王母少进致语曰: "式歌且舞聊申颂祷之情炽而昌用赞延洪之祚妾等无任激切屛营之至。" 讫退乐官又奏五云开瑞朝引子王母五人*{敛}手足蹈而进立。 乐官奏万叶炽瑶图令[慢]王母五人齐行横立而舞王母向左而舞左二人对舞右二人在后向右而舞右二人对舞左二人在后。 舞讫乐官奏子令王母舞而中立余四人舞而立四隅。 乐官奏中腔令王母五人不出队周旋而舞讫唱步虚子令碧烟笼晓词曰:
○碧烟笼晓海波闲江上数峯寒佩环声异香飘落人*闲绛节五云端。 宛然共指嘉禾瑞开一笑破朱颜九重峣阙望中三祝高天万万载对南山。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五羊仙-002
讫急拍乐随之讫又奏步虚子令[中腔]。 王母向前左而舞前左回旋对舞王母向前右亦如之向后左亦如之向后右亦如之。 舞讫就位乐官仍奏中腔令奉威仪十八人歌中腔令云映彩色词舞蹈而回旋三。 唱讫退位乐官奏破字令王母五人舞。 讫奉袂唱破字令三山词曰:
○三山岛十万岁方分昏晓春风开遍碧桃花为东君一笑祥暂引香尘到祝高龄后天难老瑞烟散碧归云弄暖一声长啸。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五羊仙-003
讫乐官奏中腔令竹竿子少进立口号致语曰: "歌淸别鹤舞妙回鸾百和沈烟红日晩一声辽鹤白云深再拜阶前相将好去。" 讫舞蹈而退十八人相对少进舞蹈而退。 王母五人齐头横列王母少进口号致语曰: "海尘淸共感升平之化瑶台路隔遽回汗漫之游伏候进止。" 舞蹈而退奉盖五人亦从舞蹈而退。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00
抛球乐。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01
○舞队[衫]率乐官及妓[乐官朱衣妓丹妆]立于南东上重行而坐。 奏折花令妓二人奉竹竿子立于前乐止。 口号致语曰: "雅乐于丽景妓童部列于香阶争呈之姿共献之舞冀容入队以乐以娱。" 讫左右分立乐官又奏折花令妓十二人分左右队队六人舞入竹竿子后分四队立乐止唱折花令三台词曰:
○翠幕华筵相将正是多宴举舞袖回旋遍罗绮簇宫商共歌淸羡琼浆泛泛满金尊莫惜沈醉永日长游衍愿乐嘉宾嘉宾式燕。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02
讫乐官又奏折花令队头妓二人对舞进花甁前作折花状舞退乐官奏水龙令两队十二人回旋而舞。 讫唱水龙令洞天景色词曰:
○洞天景色常春嫩红浅白开轻琼筵鎭起金炉烟重香凝锦幄窈窕神仙妙呈歌舞攀花相约彩云月转朱丝网徐在语笑抛球乐。 绣袂风凤举转星眸柳腰柔弱头筹得胜声近地光容约满座佳宾喜听仙乐交传爵龙欲罢彩云摇曳相将归去寥廓。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03
讫乐官奏小抛球乐令。 左队六人舞一面一背。 讫齐立乐止全队唱小抛球乐令两行花窍词曰:
○两行花窍占风流缕金罗带系抛球玉纤高指红丝网大家着意胜头筹。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04
讫队头一人进球门前唱:
○满庭箫鼓簇飞球丝竿红网摠台头。
作抛球戱中则全队拜。 讫右队六人舞一面一背讫齐立乐止全队唱小抛球词。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05
讫队头一人进球门前唱前词作抛球戱中则全队拜。 讫左二人如上仪唱:
○频歌覆手抛将过两行人待看回筹。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06
讫右二人如上仪唱前词。 讫左三人如上仪唱:
○五花心里看抛球香红嫩柳烟稠。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07
讫右三人如上仪唱前词讫左四人如上仪唱:
○淸歌迭连催促这里不让第三筹。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08
讫右四人如上仪唱前词讫左五人如上仪唱:
○箫声声且莫催彩球高下意难裁。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09
讫右五人如上仪唱前词讫左六人如上仪唱:
○恐将脂粉均妆面羞被狂毫抹污来。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10
讫右六人如上仪唱前词。 讫乐官奏淸平令左右队向北立舞破子讫唱:
○满庭罗绮流粲淸朝楼开宴似初发芙蓉正烂金尊莫惜频劝近看柳腰似折更看舞回流雪是乐宴游时节且莫催欢歌声。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抛球乐-011
讫乐官奏小抛乐令竹竿子二人少进乐止口号致语曰: "七般妙舞已呈飞燕之奇数曲淸歌且冀贯珠之美再拜阶前相将好去。" 讫退左右十二人以次舞退。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莲花台-000
莲花台。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莲花台-001
○舞队乐官及妓衣冠行次如前仪。 置二蛤笠于前两童女齐行横立。 乐官奏五云开瑞朝引子妓二人奉竹竿子分左右入于前童女坐乐止。 竹竿子口号曰: "绮席光华卜昼开千般乐事一时来。 莲房化出英英态妙舞姸歌不世才。" 讫对立。 乐官奏众仙会引子童女入舞讫退复位奏白鹤子。 讫左童女起而与右童女唱微臣词: 住在蓬莱下生莲蘂有感君王之德化来呈歌舞之娱。 讫乐官奏献天寿令[慢]左童女左右手三舞讫乐止两童女唱献天寿令日暖风和词。 讫乐官奏子令左童女舞讫两童女唱子令苑人*闲词。 讫乐官奏三台令左童女舞讫乐官奏贺圣朝左先舞讫右舞讫乐官奏班贺舞两童女或面或背三进退舞蹈而进而取笠起着舞如前仪三进退讫乐官奏五云开瑞朝引子竹竿子少进而立口号曰: "雅乐将终拜辞华席仙欲返遥指云程。" 讫退两童女再拜而退。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莲花台-002
○莲花台本出于拓跋魏用二女童鲜衣帽帽施金铃转有声。 其来也于二莲花中藏之花坼而后见舞中之雅妙者其传久矣。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惜奴娇-000
惜奴娇[曲破]。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惜奴娇-001
○春早皇都泮宫沼东风布轻暖梅粉飘香柳带弄色瑞霭祥烟凝浅正値元宵行乐同民摠无*闲肆情怀何惜相邀是处里容款。 无弄仗委东君遍有风光占五陵闲散从把千金五夜继赏彻春宵游翫借问花灯金琼果曾罕洞天里一掠蓬瀛第恐今宵短。
夸帝里万灵咸集永卫紫陌靑楼富臻旣庶矣四海升平文武功勋盖世赖圣主兴贤佐恁致理。 气緖凝和会景新访雅致列群公锡宴在迩上元循典胜古高超荣异望绛龙香飘飘。
景云披靡露轻寒若尽是游人才美陌尘润宝沈递笑指扬鞭多少高门胜会是只有今夕誓无寐。
盛日凝理羽巢可窥苑金关启扉烬连宵宁防避暗尘随马明月 逐人无际调戱相歌李未已。
骋轮纵勒翠羽花钿比织雅同陪共越九衢遍逸料云容香惹风怀袂遍寓目几处瑶席绣。
莫如胜景压天街际彩鳌举百耸倚凤舞龙满目红光宝翠动霁色余霞暎散成绮。 渐灼兰膏覆满靑烟地簇宫花荡纷委万姓瞻仰苒苒云龙香细共稽首同乐与众方纪。
楼起宫里五福中天纷绛瑞弦管齐谐淸宛振逸天外万舞低回纷绕罗纨摇曳顷刻转轮归去念感激天意。 幸列熙台洞天遥遥望圣梓五夕华胥鱼开十二圣景难逢无比人*闲动且经岁婉娩踌躇再拜五云。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万年欢-000
万年欢[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万年欢-001
○禁初晴见万年枝上工莺声藻殿连云萍曦高照楹好是帘开丽景金炉香暖烟轻传呼道天来临两行拱引簪缨。 看看筵敞三淸洞宝玉杯中满酌犀烂芳斜簪庆快春情更有箫韶九奏簇鱼龙百戱俱呈吾皇愿永保洪图四方长乐升平。
当今圣主理化感四塞永狼烟太平朝野无征战国内晏然风调雨顺歌声喧箫韶韵九奏钧天愿王永寿比南山更奏延年。
要肢轻娜学内样深深梳果如五凤双鸾相对舞随腰带乍游。 莺幕满头花见绿杨摸金献一庭细管繁弦里谁把* 抛过。
舞鸾双香兽低散瑞景烟微投袂翩翩拍迟迟按曲度瑶池。 曲遍新声*{敛}绣衣彩袖高捧琼指月中丹桂春难老祝仙寿维祺。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忆吹箫-000
忆吹箫[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忆吹箫-001
○血酒霜罗泪薄艶锦伊方敎我成行渐望断斜桥柳曲水归云月暗风高露冷独自抵孤城江南远今夜就中愁损行人。 愁人旧香遗粉空淡淡余暖隐隐残*{痕}到这里思量是我无情水更无情侣我催航一日三程休烦恼相见定约新春。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洛阳春-000
洛阳春。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洛阳春-001
○纱窓未晓黄莺语蕙炉烧残炷锦罗幕度春寒昨夜里三更雨。 绣帘闲倚吹轻絮*{敛}眉山无緖把花拭泪向归鸿问来处逢郞否。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月华淸-000
月华淸[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月华淸-001
○雨洗天开风将云去极目都无纤当遇中秋夜静月华如水素光晃金屋楼台淸气彻玉壶天地此际比无常三五婵娟特异。 因念玉人千里待尽把愁分付沈醉只恐难当漏尽又还经岁最堪恨独守书空对景不成欢意除是问姮娥觅取一枝仙桂。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转花枝-000
转花枝[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转花枝-001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得些知张郑赵唱新词改难令摠知顚倒解刷扮能* 嗽表里都每遇着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 阎家大伯曾敎来道人生但宽怀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活取百千年只恁好若恨满鬼使来追临待个掩通着到。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感皇恩-000
感皇恩[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感皇恩-001
○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 千里断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靑春老。 和袖把金鞭腰如束素骑介驴儿过门去禁街人静一阵香风满路凤鞋弓样小弯弯露。 蓦地被他回眸一顾便是令人断处愿随鞭又被名勒住恨身不做闲男女。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醉太平-000
醉太平。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醉太平-001
○厌厌闷着厌厌闷着奴儿近日听人咬把初心忘却。 敎人病深拙凭谁与我分说破仔细思量奈何见了伏些弱。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夏云峯-000
夏云峯[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夏云峯-001
○宴坐深轩槛雨轻压暑气低沈花洞彩舟泛坐淸楚台风快湘潭冷永日披襟坐久觉弦脆管时换新音。 越娥兰态蕙心呈妖泥欢邀宠难禁筵上笑歌*闲发履交侵醉乡归处*{须}尽兴满酌高向此免名利锁虚费光阴。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醉蓬莱-000
醉蓬莱[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醉蓬莱-001
○渐亭叶下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鎭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値升平万机多暇夜色澄鲜漏声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处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淸脆太液波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黄河淸-000
黄河淸[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黄河淸-001
○晴景初升风细细云收天澹如洗望外凤凰双阙佳气朝罢香烟满袖近臣报天颜有喜夜来连得封章奏大河彻底淸。 君王寿与天齐馨香动上穹频降佳瑞大晟奏功六乐初调角征合殿春风乍转万花福千官尽醉内家传重开宴未央宫里。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还宫乐-000
还宫乐。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还宫乐-001
○喜贺我皇有感蓬莱尽降神仙到乘鸾驾鹤御楼前来献长寿仙丹玉殿阶前排筵会今宵秋日到神仙笙歌寥亮呈玉庭为报圣寿万年。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淸平乐-000
淸平乐。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淸平乐-001
○眞主玉历成康德睿宁安国中良时和岁稔民阜乐何情瑞木呈日五色月华重有光更羽鹤来仪凤凰万邦乡齐供明皇祝遐龄圣寿无疆。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子丹-000
子丹。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子丹-001
○鬪巧宫妆扫翠眉相唤折花枝晓来深入艶芳里红香散露在罗衣盈盈巧笑咏新词舞态娇姿娜文回迎宴处簇神仙会赴瑶池。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水龙吟-000
水龙吟[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水龙吟-001
○玉皇金阙长春民仰高天欣载年年一度定佳期风情多感慨绮罗竞交会争折花枝两相对舞袖翩翩歌声妙掩粉面斜窥翠黛。 锦额门开彩架球儿裳先秀神仙队融香拂席霓裳动环宝座巍巍五云密欢呼争拜退管弦众作欲归去愿吾皇万年恩爱。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倾杯乐-000
倾杯乐。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倾杯乐-001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渐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佳气瑞烟翠华宵幸是处层城苑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雉扇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渐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愿岁岁天仗里鎭瞻金辇。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太平年-000
太平年[慢中腔唱]。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太平年-001
○皇州春满群芳丽散异香鳌宫开宴赏佳致举笙歌鼎沸永日迟迟和风媚柳色烟凝翠唯恐日西坠且乐欢醉。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金殿乐-000
金殿乐[慢踏歌唱]。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金殿乐-001
○驾紫鸾乘风游仙红霓影近瑶池鹤戱芝田。 临蕙圃飮琼泉上萧台遥瞻九天对眞人蘂书亲授已向南宫住长年。
淸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休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把文章开口谁亲且逍遥乐取天眞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安平乐-000
安平乐。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安平乐-001
○开琼筵庆佳辰彩当中月华明笙歌乐如梦幻望丹山彩凤飞舞邃庭。 遐艶异寿杯同斟舞讴歌浃欢声方今永永太平更衍多男共集锦昌寿恩。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爱月夜眠迟-000
爱月夜眠迟[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爱月夜眠迟-001
○禁鼓初敲觉六街夜车马人稀暮天澄淡云收雾卷亭亭皎月如珪轮出遥空无私照临千里最堪怜有情风送得丹桂香微唯愿素魄长圆把流霞对飮满泛觞醉栏处赏翫不忍辜却好景良时淸歌妙舞连宵懒入罗任佳人嗔我爱月每夜眠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惜花春早起-000
惜花春早起[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惜花春早起-001
○向春来覩林园出满槛鲜流莺海棠枝上弄舌紫燕飞池阁三眠细柳垂万条罗带柔弱为思量昨夜去看花犹自班驳。 *{须}拌尽日樽前当媚景良辰且恁欢谑更夜深秉烛对花酌莫辜轻诺邻唱晓惊觉来连忙梳掠向西园惜群恐狂风吹落。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帝台春-000
帝台春[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帝台春-001
○芳草碧色遍南陌暖絮乱红也似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漫遍倚危栏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拌则而今已拌了忘则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千秋岁-000
千秋岁[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千秋岁-001
○想风流态种种般般媚恨别离时大容易香欲写相思意相思泪滴香字堂深银烛暗重门闭。 似当日欢娱何日遂愿早早相逢重设誓美景良辰莫轻拌鸳鸯帐里鸳鸯被鸳鸯枕上鸳鸯睡似恁地长恁地千秋岁。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风中柳-000
风中柳[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风中柳-001
○爱云长惜眉山寻乍相见一时眠起为伊尙验未欲将言相戱早樽前会人深意。 时*闲阻眼儿早巴巴地便也解封题相寄生是款曲终成连理管胜如旧来识底。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汉宫春-000
汉宫春[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汉宫春-001
○春日迟迟称游人尽日赏燕芳菲新荷泛水渐入夏景云奇炎光易息又早是零落风西白露点黄金菊蘂朝云暮雪。 光阴迅速如飞邀酒朋共欢且恁开眉淸歌妙舞更兼玉管瑶人生易老遇太平且乐嬉嬉莫待解朱颜顿觉年来不似当时。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花心动-000
花心动[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花心动-001
○*署{暑}逼芳襟甚全无因依便敎人恶赖有枕溪百尺朱楼映日数重香箔围定犹嫌暖红日绽雨收残脚漫试取红弄雪碎琼推削。 妆罢低云未叶叶地仙衣剪轻裁薄汗酒泪珠急捧金盘向前颗颗盛却凤凰双扇相交扇越就越腰肢弱待做个靑纱* 着。
仙苑春浓小桃枝枝已堪攀折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柳摇台东风软帘静幽禽调舌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此恨无人共说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强整衾独掩朱扉枕为谁铺设夜长宫漏传声远纱暎银缸明灭梦回处梅梢半笼淡月。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雨淋铃-000
雨淋铃[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雨淋铃-001
○寒蝉凄切向长亭晩骤雨初歇都门帐飮无緖方留恋处兰舟初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淸秋节今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行香子-000
行香子[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行香子-001
○瑞景光融换中天霁烟佳气皇居崇壮丽金碧辉空外瑶殿深处帘卷花影重重迎步辇几簇眞仙贺庆寿新宫。 方逢圣主飞龙正休盛大宁朝野欢同何妨宴赏奉宸意慈容韶音按露觞将进蕙炉飘馥香浓长愿承颜千秋万岁明月淸风。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雨中花-000
雨中花[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雨中花-001
○宴关倚栏郊外乍别芳姿醉登长陌渐觉联离緖淡薄秋色宝马频嘶寒蝉晩正伤行客念少年迹风流声价珠偷滴从前与酒朋花侣鎭赏楼瑶席今夜里淸风明月水村山驿往事悠悠似梦新愁苒苒如织断望极重逢何处暮云凝碧。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迎春乐-000
迎春乐[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迎春乐-001
○神州丽景春先到看看是韶光早园林深处东风过红杏里莺声好。 漠漠靑烟远远道触目是绿杨芳草莫惜醉重游逡巡又年华老。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浪淘沙-000
浪淘沙[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浪淘沙-001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将环上华茵捉拍随袖红举风柳腰身。 轻裙妙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尘应是四肢娇困也眉黛双。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御街行-000
御街行[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御街行-001
○燔柴烟断星河曙宝辇回天步端门羽卫簇雕栏六乐舜韶先举鹤书飞下竿高耸恩均宇。 赤霜袍烂飘香雾喜色成春煦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椿龄无尽罗图有庆常作乾坤主。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西江月-000
西江月[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西江月-001
○烟笼细柳暎粉墙垂丝轻正岁稍暖律风和装点后苑台沼见乍开桃若燕脂染便*{须}信江南春早又数枝零乱残花飘满地未曾扫。 幸到此芳菲时渐好恨*闲阻佳期尙杳听几声云里悲鸿动感怨愁多少送目层阁天涯远甚无人音书来到又只恐别有深情盟言忘了。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游月宫-000
游月宫[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游月宫-001
○当今圣主座龙楼圣寿应天长宝钱喷香烟玄宗游月宫。 海晏河淸盛朝侍群臣喜呼万岁万人民开乐业愿吾皇增福寿。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少年游-000
少年游。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少年游-001
○芙蓉花发去年枝双燕欲归飞兰堂花软金炉香暖新曲动帘。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桂枝香-000
桂枝香[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桂枝香-001
○暖风迟日正韶阳时节淑景明媚一雨打红桃花落满地闺独坐帘高卷困春容懒临香自从檀郞金门献赋不絶朱翠。 闻上国有书回应贤良明庭已擢高第破香离恨却成新喜早敎宴罢琼林苑愿归来永同连理这回良夜从他桂枝香惹鸳被。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庆金枝-000
庆金枝[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庆金枝-001
○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折空枝。 一朝杜宇鸣后便从此歇芳菲有花有酒且开眉莫待满头丝。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百宝妆-000
百宝妆。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百宝妆-001
○一抹弦器初宴堂琵琶人把当头*{}云腰素仍占絶风流轻捻生情艶态翠眉黛无愁似愁变新声曲自成获索共听一奏梁州。 弹到遍急敲颖分明似语争知指面纤柔坐中无语惟断续金曲终暗会王孙意转步莲徐徐凤钩捧瑶觞为喜知音劝佳人沈醉迟留。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满朝欢-000
满朝欢[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满朝欢-001
○未央宫阙丹霞住十二玉楼挥锦绣云开雉扇卷珠帘烟粉龙香添瑞兽。 瑶觞一举萧韶奏环千官齐拜首南山翠应北华高共献君王千万岁。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天下乐-000
天下乐[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天下乐-001
○寿星明久寿曲高歌沈醉后寿烛荧煌手把金炉燃一寿香。 满斟寿酒我意殷懃来祝寿问寿如何寿比南山福更多。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感恩多-000
感恩多[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感恩多-001
○罗帐半垂门半开残灯孤月照台北斗渐移天欲曙漏更催。 携手劝君离别酒和红粉滴金杯呜咽问君今夜去几时。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临江仙-000
临江仙[慢]。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临江仙-001
○梦觉小庭院冷风渐渐雨萧萧绮外秋声败叶狂飘心摇奈寒漏永孤烛泪空晓无端处是衾鸳枕闲过淸宵萧条。 牵情惹恨争向年少偏觉* 来憔悴旧日风标魂消念娱事烟波阻后约方遥还经岁问生奈得如许无。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解佩-000
解佩[令]。
#高丽史71卷-志25-乐2-唐乐-解佩-001
○儿端正心儿俊眉儿长眼儿入鼻儿隆隆口儿小舌儿香软耳儿就中红润。 项如琼玉发如云眉如削手如春儿甘甛腰儿细脚儿去紧那些儿更休要问。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00-000
俗乐。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00-001
○高丽俗乐考诸乐谱载之。 其动动及西京以下二十四篇皆用俚语。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乐器-000
乐器。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乐器-001
○玄琴[弦六]琵琶[弦五]伽倻琴[弦十二]大琴[孔十三]杖牙拍[六枚]无[有妆饰。]舞鼓琴[弦二][孔七]中[孔十三]小[孔七]拍[六枚]。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舞鼓-000
舞鼓。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舞鼓-001
○舞队[衫]率乐官及妓[乐官朱衣妓丹妆]立于南乐官重行而坐。 乐官二人奉鼓及台置于殿中诸妓歌井邑词乡乐奏其曲。 妓二人先出分左右立于鼓之南向北拜讫*{敛}手起舞。 俟乐一成两妓执槌起舞分左右侠鼓一进一退。 讫绕鼓或面或背周旋而舞。 以槌击鼓从乐节次与杖鼓相应。 乐终而止。 乐彻两妓如前伏兴退。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舞鼓-002
○舞鼓侍中李混谪宦宁海乃得海上浮査制为舞鼓其声宏壮其舞变转翩翩然双蝶绕花矫矫然二龙争珠。 最乐部之奇者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动动-000
动动。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动动-001
○舞队乐官及妓衣冠行次如前仪。 妓二人先出向北分左右立*{敛}手足蹈而拜伏兴奉牙拍唱动动词起句[或无执拍]诸妓从而和之乡乐奏其曲。 两妓揷牙拍于带*闲俟乐终一腔起而立乐终二腔*{敛}手舞蹈。 乐终三腔抽拍一进一退一面一背从乐节次或左或右或膝或臂相拍舞蹈。 俟乐彻两妓如前*{敛}手足蹈而拜伏兴退。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动动-002
○动动之戱其歌词多有颂祷之词盖效仙语而为之。 然词俚不载。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无-000
无。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无-001
○舞队乐官及妓衣冠行次如前仪。 妓二人先出向北分左右立*{敛}手足蹈而拜伏举头唱无词讫仍。 诸妓从而和之乡乐奏其曲。 两妓俟乐终一腔执无举袖坐而舞乐终二腔起舞足蹈而进乐终三腔弄无从乐节次齐行进退而舞俟乐彻两妓如前*{敛}手足蹈而拜伏兴退。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无-002
○无之戱出自西域其歌词多用佛家语且杂以方言难于编录。 姑存节奏以备当时所用之乐。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西京-000
西京。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西京-001
○西京古朝鲜卽箕子所封之地。 其民习于礼让知尊君亲上之义。 作此歌。 言仁恩充畅以及草木虽折败之柳亦有生意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大同江-000
大同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大同江-001
○周武王封殷太师箕子于朝鲜。 施八条之敎以兴礼俗朝野无事。 人民悦。 以大同江比黄河永明岭比嵩山颂祷其君。 此入高丽以后所作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五冠山-000
五冠山。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五冠山-001
○五冠山孝子文忠所作也。 忠居五冠山下事母至孝。 其居距京都三十里为养禄仕。 朝出暮归定省不少衰叹其母老作是歌。 李齐贤作诗解之曰: 木头雕作小唐筋子拈来壁上此鸟胶胶报时节慈颜始似日平西。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杨州-000
杨州。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杨州-001
○杨州卽高丽汉阳府北据华山南临汉水。 土地平衍富庶繁华非他州比。 州人男女方春好游相乐而歌之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月精花-000
月精花。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月精花-001
○月精花晋州妓也。 司录魏齐万惑之。 令夫人忧而死。 邑人哀之追言夫人在时不相亲爱以刺其狂惑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长湍-000
长湍。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长湍-001
○太祖巡省民风补助不给与民同乐。 民思其德久而不忘。 后王游长湍工人歌祖圣之德因以颂祷而规戒之。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定山-000
定山。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定山-001
○定山公州属县。 县人作是歌以木错节比之颂祷福禄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伐谷鸟-000
伐谷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伐谷鸟-001
○伐谷鸟之善鸣者也。 睿宗欲闻己过及时政得失广开言路。 犹恐群下不言作此歌以讽谕之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元兴-000
元兴。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元兴-001
○元兴鎭东北面和宁府属邑滨于大海。 邑人船商而还其妻悦而歌之。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金刚城-000
金刚城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金刚城-001
○契丹圣宗侵入开京焚烧宫阙显宗收复开京筑罗城国人喜而歌之。 或曰: "避蒙兵入都江华复还开京作是歌也。" 金刚城言其城坚如金之刚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长生浦-000
长生浦。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长生浦-001
○侍中柳濯出鎭全罗有威惠军士爱畏之。 及倭寇顺天府长生浦濯赴援贼望见而惧卽引去。 军士大说作是歌。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丛石亭-000
丛石亭。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丛石亭-001
○丛石亭奇辙所作也。 辙以元顺帝中宫之弟仕为平章。 奉使东还至江陵登此亭。 览四仙之迹临望大海作是歌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居士恋-000
居士恋。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居士恋-001
○行役者之妻作是歌托鹊以冀其归也。 李齐贤作诗解之曰: "鹊儿篱际花枝子床头引网丝余美归来应未远精神早已报人知。"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处容-000
处容。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处容-001
○新罗宪康王游鹤城还至开云浦忽有一人奇形诡服诣王前歌舞赞德从王入京自号处容。 每月夜歌舞于市竟不知其所在。 时以为神人后人异之作是歌。 李齐贤作诗解之曰: "新罗昔日处容翁见说来从碧海中贝齿唇歌夜月鸢肩紫袖舞春风。"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沙里花-000
沙里花。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沙里花-001
○赋*{敛}繁重豪强夺攘民困财伤作此歌托黄鸟啄粟以怨之。 李齐贤作诗解之曰: "黄雀何方来去飞一年农事不曾知鳏翁独自耕芸了耗尽田中禾黍为。"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长岩-000
长岩。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长岩-001
○平章事杜英哲尝流长岩与一老人相善。 及召还老人戒其苟进英哲诺之。 后位至平章事果又陷罪贬过之老人送之作是歌以讥之。 李齐贤作诗解之曰: "拘拘有雀尔奚为触着网罗黄口儿眼孔元来在何许可怜触网雀儿痴。"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济危宝-000
济危宝。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济危宝-001
○妇人以罪徒役济危宝。 恨其手为人所执无以雪之作是歌以自怨。 李齐贤作诗解之曰: "浣沙溪上傍垂杨执手论心白马郞纵有连三月雨指头何忍洗余香。"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安东紫靑-000
安东紫靑。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安东紫靑-001
○妇人以身事人一失其身人所贱恶。 故作此歌以丝之红绿靑白反复比之以致取舍之决焉。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松山-000
松山。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松山-001
○松山开京之鎭也。 自太祖都开京累世相承国祚延长歌之所由作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礼成江-000
礼成江[歌有两篇]。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礼成江-001
○昔有唐商贺头纲善棋。 尝至礼成江见一美妇人欲以棋赌之与其夫棋。 佯不胜输物倍其夫利之以妻注。 头纲一举赌之载舟而去。 其夫悔恨作是歌。 世传妇人去时妆束甚固头纲欲乱之不得舟至海中旋回不行。 卜之曰: "节妇所感不还其妇舟必败。" 舟人惧劝头纲还之妇人亦作歌后篇是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冬栢木-000
冬栢木。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冬栢木-001
○忠肃王朝蔡洪哲以罪流远岛思德陵作此歌王闻之卽日召还。 或曰: "古有此歌洪哲就加正焉以寓己意。"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寒松亭-000
寒松亭。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寒松亭-001
○世传此歌书于瑟底流至江南江南人未解其词。 光宗朝国人张晋公奉使江南江南人问之晋公作诗解之曰: "月白寒松夜波安镜浦秋哀鸣来又去有信一沙。"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郑瓜亭-000
郑瓜亭。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郑瓜亭-001
○郑瓜亭内侍郞中郑所作也。 自号瓜亭联昏外戚有宠于仁宗。 及毅宗卽位放归其乡东莱曰: "今日之行迫于朝议也不久当召还。" 在东莱日久召命不至乃抚琴而歌之词极凄。 李齐贤作诗解之曰: "忆君无日不沾衣政似春山蜀子规为是为非人莫问只应残月晓星知。"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风入松-000
风入松。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风入松-001
○海东天子当今帝佛补天助敷化来理世恩深遐迩古今稀外国躬尽归依四境宁淸罢枪旗盛德尧汤难比。 且乐*大平时是处笙箫声鼎沸幷乐音家家喜祈祝焚香抽玉穗惟我圣寿万岁永同山岳天际。 四海升平有德咸胜尧时边庭无一事将军宝剑休更挥。 南蛮北* {狄}自来朝百宝献我天金阶玉殿呼万岁愿我主长登宝位对此*大平时节弦管歌谣声美。 主圣臣贤邂逅河淸海宴。 梨园弟子奏霓裳白玉箫我皇前仙乐盈庭皆应律君臣共醉*大平筵帝意多是此日银漏莫催频传。 文武官寮拜贺共祝皇龄。 天临玉辇金阙碧阁绕祥烟纷花黛列千行笙歌寥亮尽神仙争唱还宫乐词为报圣寿万岁。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夜深词-000
夜深词。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夜深词-001
○风光暖风光暖向春天上元嘉节设华筵灯残月落下群仙宫漏促水涓涓花盈甁酒盈觞君臣君臣共醉*大平年醉夜深唱晓人心甚厚留连待人难待人难何处在深闭洞房待人难长夜不寐君不到罗绣幕是仙*闲。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夜深词-002
○风入松有颂祷之意夜深词言君臣相乐之意皆于终宴而歌之也。 然未知何时所作。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翰林别曲-000
翰林别曲。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翰林别曲-001
○元淳文[兪元淳]仁老诗[李仁老]公老四六[李公老]李正言[李奎报]陈翰林[陈]双韵走笔基对策[刘基]光钧经义[闵光钧]良镜诗赋[金良镜]伟试场景何如 琴学士[琴仪]玉门生云云[俚语凡歌词中以俚语不载者仿此]唐汉书庄老子韩柳文集李杜集兰台集白乐天集毛诗尙书周易春秋周戴礼记云云[俚语]太平广记四百余卷伟历览景何如 眞卿书飞白书行书草书篆书书虞世南书羊须笔鼠须笔云云[俚语]吴生刘生两先生伟走笔景何如 黄金酒柏子酒松酒醴酒竹叶酒梨花酒五加皮酒鹦鹉盏琥珀杯云云[俚语]刘伶陶潜两仙翁云云[俚谓]红牡丹白牡丹丁红牡丹红芍药白芍药丁红芍药御榴玉梅黄紫蔷薇芷芝冬柏伟*闲发景何如 合竹桃花云云[俚语]伟相映景何如 阿阳琴文卓笛宗武中带御香玉肌香双伽耶琴金善琵琶宗智琴薛原杖伟过夜景何如 一枝红云云[语俚]蓬莱山方丈山瀛州三山此三山红楼阁仙子绿发额子锦绣帐里珠帘半卷伟登望五湖景何如 绿杨绿竹裁亭畔伟黄莺景何如 唐唐唐唐楸子荚木云云[俚语]削玉纤纤云云[俚语]伟携手同游景何如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翰林别曲-002
○此曲高宗时翰林诸儒所作。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三藏-000
三藏。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三藏-001
○三藏寺里点灯去有社主兮执吾手此言兮出寺外谓上座兮是汝语。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蛇龙-000
蛇龙。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蛇龙-001
○有蛇含龙尾闻过太山岑万人各一语斟酌在两心。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蛇龙-002
○右二歌忠烈王朝所作。 王狎群小好宴乐幸臣吴祈金元祥内僚石天补天卿等务以声色容悦。 以管弦房太乐才人为不足遣幸臣诸道选官妓有姿色伎艺者又选城中官婢及女巫善歌舞者籍置宫中衣罗绮戴马笠别作一队称为男妆。 敎阅此歌与群小日夜歌舞* {亵}慢无复君臣之礼供亿赐与之费不可胜记。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紫霞洞-000
紫霞洞。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紫霞洞-001
○家在松山紫霞洞云烟相接中和堂喜闻今日耆英会来献一杯延寿浆一杯可获千年愿君一杯复一杯世上春秋都不管池塘生春草园柳鸣禽三韩元老开宴中和堂白发戴花手把金*{觞}相劝酒虽道风流胜神仙亦何伤月留琴奏太平年愿公酩酊莫辞醉人生无处似尊前断送百年无过酒杯行到手莫留残殷勤为公歌一曲是何曲调万年此生无复见羲皇愿君努力日日飮太平身世惟醉乡紫霞洞中和堂管弦声里满座佳宾皆是三韩国老白发戴花手把金觞相劝酒蓬莱仙人却是未风流云云[俚语]。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俗乐-紫霞洞-002
○侍中蔡洪哲所作也洪哲居紫霞洞扁其堂曰中和。 日邀耆老极乃罢作此歌令家婢歌之词皆仙语。 盖托紫霞之仙闻耆老会中和堂来歌此词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00-000
三国俗乐。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00-001
○新罗百济高勾丽之乐高丽用之编之乐谱故附着于此词皆俚语。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新罗-000
新罗。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新罗-001
东京[卽林府]。
○新罗升平日久政化醇美灵瑞屡见凤鸟来鸣国人作此歌以美之。 其所谓月精桥白云渡皆王宫近地世传有凤生岩。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新罗-002
东京。
○东京颂祷之歌也。 或臣子之于君父卑少之于尊长妇之于夫皆通。 其所谓安康卽林府属县而亦名东京统于大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新罗-003
木州[今淸州属县]。
○木州孝女所作女事父及后母以孝闻。 父惑后母之逐之女不忍去留养父母益勤不怠父母怒甚又逐之女不得已辞去。 至一山中见石窟有老婆遂言其情因请寄寓老婆哀其穷而许之。 女以事父母者事之。 老婆爱之嫁以其子。 夫妇心勤俭致富。 闻其父母贫甚邀致其家奉养备至父母犹不悦。 孝女作是歌以自怨。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新罗-004
余那山。
○余那山在林境。 世传书生居是山读书擢第联昏世族后掌试设宴其昏家喜而歌之。 自后掌试者设宴先歌此焉。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新罗-005
长汉城。
○长汉城在新罗界汉山北汉江上。 新罗置重鎭后为高勾丽所据罗人举兵复之作此以纪其功焉。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新罗-006
利见台。
○世传罗王父子久相失及得之筑台相见极父子之作此以歌之号其台曰利见。 盖取易利见大人之意也。 王父子无相失之理或出会邻国或为质子未可知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百济-000
百济。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百济-001
禅云山。
○长沙人征役过期不至其妻思之登禅云山望而歌之。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百济-002
无等山。
○无等山光州之鎭州在全罗为巨邑。 城此山民赖以安乐而歌之。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百济-003
方等山。
○方等山在罗州属县长城之境。 新罗末盗贼大起据此山良家子女多被掳掠。 长日县之女亦在其中作此歌以讽其夫不卽来救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百济-004
井邑。
○井邑全州属县。 县人为行商久不至其妻登山石以望之恐其夫夜行犯害托泥水之污以歌之。 世传有登岾望夫石云。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百济-005
智异山。
○求礼县人之女有姿色。 居智异山家贫尽妇道。 百济王闻其美欲内之。 女作是歌誓死不从。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高勾丽-000
高勾丽。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高勾丽-001
来远城。
○来远城在静州卽水中之地。 狄人来投置之于此名其城曰来远歌以纪之。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高勾丽-002
延阳[延山府]。
○延阳有为人所收用者以死自效比之于木曰: "木之资火必有贼之祸。 然深以收用为幸虽至于灰烬所不辞也。"
#高丽史71卷-志25-乐2-三国俗乐-高勾丽-003
溟州。
○世传书生游学至溟州见一良家女美姿色颇知书。 生每以诗桃之女曰: "妇人不妄从人待生擢第父母有命则事可谐矣。" 生卽归京师习举业。 女家将纳壻女平日临池养鱼鱼闻警咳声必来就食女食鱼谓曰: "吾养汝久宜知我意。" 将帛书投之有一大鱼跳跃含书悠然而逝。 生在京师一日为父母具馔市鱼而归剥之得帛书惊异卽持帛书及父书径诣女家壻已及门矣。 生以书示女家遂歌此曲。 父母异之曰: "此精诚所感非人力所能为也。" 遣其壻而纳生焉。
#高丽史71卷-志25-乐2-用俗乐节度-00-000
用俗乐节度。
#高丽史71卷-志25-乐2-用俗乐节度-00-001
○祀丘社稷享太庙先农文宣王庙亚终献及送神交奏乡乐。 册王妃王太子王子王姬王太子加元服宾就幕歇引宾主去靴笏出就位奏迎仙乐。
#高丽史71卷-志25-乐2-用俗乐节度-00-002
文宗二十七年二月乙亥敎坊奏: "女弟子眞卿等十三人所传踏沙行歌舞请用于燃灯会。" 制从之。 十一月辛亥设八关会御神凤楼观乐敎坊女弟子楚英奏: "新传抛球乐九张机别伎抛球乐弟子十三人九张机弟子十人。" 三十一年二月乙未燃灯御重光殿观乐敎坊女弟子楚英奏: "王母队歌舞一队五十五人舞成四字或君王万岁或天下太平。"
#高丽史71卷-志25-乐2-用俗乐节度-00-003
恭愍王十四年十月庚戌初王命有司习正陵祭乐。 及是日亲阅之。 壬子命宰枢祭正陵奏所习之乐。 十五年十二月甲寅宰枢享河南王使郭永锡奏乡唐乐以请观我乐也。 十六年正月丙午告锡命于徽懿公主魂殿初献奏太平年之曲亚献奏水龙吟之曲终献奏忆吹箫之曲。 二十一年正月乙卯王幸仁熙殿行祭奏乡唐乐。
志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72卷-志26-00-00-00-000
志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七十二。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00-00-000
舆服一。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00-00-001
○东国自三韩仪章服饰循习土风。 至新罗太宗王请袭唐仪是后冠服之制稍拟中华。 高丽太祖开国事多草创因用罗旧。 光宗始定百官公服于是尊卑上下等威以明。 及显宗南行文籍散逸制度施为莫知其详。 毅宗朝平章事崔允仪集祖宗宪章杂采唐制详定古今礼上而王之冕服舆辂以及仪卫卤簿下而百官冠服莫不具载一代之制备矣。 事元以来开剃发袭胡服殆将百年及
大明
太祖高皇帝赐恭愍王冕服王妃群臣亦皆有赐。 自是衣冠文物焕然复新彬彬乎古矣谨采国史作舆服志。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00-000
冠服[王冠服祭服视朝之服王妃冠服王世子冠服百官祭服朝服公服长吏公服冠服通制]。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王冠服-001
○王冠服。 靖宗九年十一月契丹主赐冠服。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王冠服-002
文宗三年正月契丹主赐冠服。 九年五月契丹主赐冠服圭。 十一年三月契丹主赐冠服。 十九年四月契丹主赐九旒冠九章服玉圭。 三十二年六月宋神宗赐衣二对各金银叶装*柒匣盛一对。 紫花罗夹公服一领浅色花罗汗衫一领红花罗绣夹三一条红花罗绣夹包一条红花罗绣勒帛一条白绫夹袴一腰靴一红透背袋盛红罗绣夹复二条腰带二条各红透背袋。 盛罗绣复一条金镀银匣盛一条。 玉一十六稻镂尘百戱孩儿头尾共一十事玳瑁金红成钉一条透犀一十七稻头尾共一十事玳瑁金红成钉。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王冠服-003
宣宗二年十一月辽主赐冠冕衣带圭。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王冠服-004
肃宗二年十二月辽主赐冠冕章服圭。 九年四月辽主赐衣对。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王冠服-005
睿宗三年二月辽主赐冠冕衣带。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王冠服-006
仁宗二十年五月金主赐九旒冠一顶九章服一副玉圭一面。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王冠服-007
明宗二年五月金主赐九旒冕一顶九章服一副玉圭一面。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王冠服-008
神宗二年四月金主赐冠服。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王冠服-009
康宗元年七月金主赐冠服。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祭服-001
○祭服。 仁宗十八年四月诏定礼服章王服冕九旒七章。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祭服-002
毅宗朝详定: 凡祀圆丘社稷*大庙先农服衮冕九旒。 每旒十二玉玉用赤白苍相*闲。 亦如之。 版广八寸长一尺六寸前圆后方前高八寸五分。 后高九寸五分前后仰玄表朱里。 前后邃延靑纮靑靑靑。 犀簪导长一尺二寸。 衮服玄衣五章绘以山龙华火宗裳四章绣以藻米色以爵韦。 今以帛代纯以素以五采绣山火贯于革带白罗中单绣领大带素终纽约用组组用赤白苍三色织其垂与绅齐。 革带白玉双佩朱组绶丝网玉环系衣上朱绿带系中单上素袜带。 赤赤赤纯靑带。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祭服-003
恭愍王十九年五月
太祖高皇帝赐冕服圭九寸冕靑珠九旒靑衣裳九章龙山华火宗五章在衣绣藻粉米四章在裳。 白纱中单领靑缘袖蔽膝色绣火山二章。 革带金钩* 玉佩赤白绿四彩绶小绶二*闲施金环。 大带表里白罗红绿白袜赤履奉祀朝觐之服也。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视朝之服-001
○视朝之服。 国初制用黄袍。 文宗十二年四月礼司奏: "伏准制旨御服备礼之时当服红黄色其余色可服者博考前典以奏。 今按律历志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唐史云: '天子服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三黄为服。' 又曰: '绛纱衣朔日受朝服之。'开元礼云: '皇帝祈谷圆丘服绛纱袍。' 古史云: '一染谓之绛。' 注: '红也。' 然则帝王之服备礼则黄绛三色如宴飨小会取其便宜今所服红黄外更无余色。"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视朝之服-002
毅宗朝详定: 凡正至节日朝贺大观殿大宴仪凤门宣赦奉恩寺谒祖眞八关会燃灯大会祈谷圆丘出宫王太子纳妃醮戒册王妃王太子临轩发册服黄袍燃灯小会则服栀黄衣。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视朝之服-003
忠烈王二十七年五月服色拟于上国以芝黄代袍未几复用黄袍。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视朝之服-004
恭愍王十九年五月,
太祖高皇帝赐远游冠七梁加金博山附蝉七首上施珠翠犀簪导。 绛纱袍红裳白纱中单黑领靑缘袖* 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红革带金钩* 白袜黑。 受群臣朝贺服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王妃冠服-001
○王妃冠服。 恭愍王十九年五月
太祖高皇帝孝慈皇后赐冠服冠饰以七二凤花钗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九钿。 翟衣靑质绣翟九等。 素纱中单领罗为缘以红色蔽膝如裳色以为领缘绣翟二等。 大带随衣色革带金钩* 绶靑袜靑。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王世子冠服-001
○王世子冠服。 文宗十一年三月契丹主赐冠服。 十九年四月契丹主赐九旒冠九章服牙笏。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王世子冠服-002
肃宗五年十月辽主赐衣带。 九年四月辽主赐衣对。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百官祭服-001
○百官祭服。 仁宗十八年四月诏定礼服章之制: 一品服亚献以下侍中以上六员七旒冕五章二品服大常卿以下五祀献官以上十五员五旒冕三章三品服功臣献官通事舍人监察御史以下四十一员无旒冕。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百官祭服-002
毅宗朝详定: 七旒冕每旒十二玉玉用赤白苍相*闲。 亦如之前后仰玄表朱里。 前后邃延靑纮靑靑靑犀簪导。 玄衣绘以华火宗裳绣以藻粉米色以爵韦纯以素以五采绣山火贯于革带。 白罗中单大带素终纽约用组组用赤白苍三色织其垂与绅齐革带。 玉佩系玄衣上朱绿带系中单上。 玉佩朱组绶素袜带赤赤赤纯靑带。 亚献以下*大尉司徒司空中书令侍中服之。 五旒冕每旒十二玉玉用赤白苍相*闲亦如之前后仰。 玄表朱里前后邃延靑纮靑靑靑角簪导。 玄衣绘以宗藻粉米裳绣色以爵韦纯以素以五采绣山贯于革带。 白罗中单大带素终纽约用组组用赤白苍三色织其垂与绅齐革带。 玉佩系玄衣上玄黄带系中单上玉佩缁组绶素袜带赤赤赤纯靑带。 *大常卿光禄卿黄门侍郞殿中监籍田则有司农卿等服之。 三旒冕三章服衣藻粉米裳绣*大祝太史令*大常博士执礼奉礼堂上律圆丘则上帝配主二大祝服之。 三旒冕一章服衣无章裳尙衣奉御赞引赞者通事舍人御史圆丘则五帝大祝等服之。 平冕无旒衣裳无章革带堂下律*大乐令七祀功臣献官谒者*大官令良令守宫令郊社令掌牲令大官丞祝史等*大庙则*大庙令宫令服之。 黑介绯绢衣绯绢袴涂铜赤革带绯韦斋郞服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百官祭服-003
恭愍王十九年五月,
太祖高皇帝赐群臣陪祭冠服比中朝臣下九等递降二等王国七等通服。 靑罗衣白纱中单领袖红罗裙缘红罗蔽膝红白大带方心曲领革带绶环白袜黑履冠五顶五梁至一梁角簪导。 服样一副罗衣中单裙蔽膝大带方心曲领白袜黑履全服*{段}。 靑罗十一匹白罗十一匹红罗六匹罗四匹靑绢三十五匹白绢三十五匹红绢十七匹绢十匹生绢七十一匹。 绶样三副紫锦绶一副银环二赤锦绶一副鍮石铜环二绿锦绶一副鍮石铜环二绶料紫锦绶五副赤锦绶六副绿锦绶三十五副五色线七斤革带银钩* 一副鍮石铜钩* 一副。 第一等秩比中朝第三等服五梁冠革带银钩* 紫锦绶银环。 第二等秩比中朝第四等服四梁冠余同前。 第三等秩比中朝第五等服三梁冠革带铜钩* 紫锦绶铜环。 第四等第五等秩比中朝第六等第七等服二梁冠赤锦绶铜环。 第六等第七等秩比中朝第八等第九等服一梁冠绿锦绶铜环。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朝服-001
○朝服。 毅宗朝详定: 凡正至节日朝贺每朔三大朝贺等事服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朝服-002
恭愍王二十一年十一月敎: 象笏红罗朝服皆非本国之产今后侍臣外东西班五品以下用木笏角带紬纻朝服。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公服-001
○公服。 光宗十一年三月定百官公服: 元尹以上紫衫中坛卿以上丹衫都航卿以上绯衫小主簿以上绿衫。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公服-002
毅宗朝详定: 文官四品以上服紫红佩金鱼常六品以上服绯红佩银鱼官未至而特赐者不拘此例。 九品以上服绿阁门班武臣皆紫而不佩鱼内侍茶房等官除本服外亦皆紫而不佩鱼。 西京留守视尙书副留守视三品以下各依本品东南京副留大都护牧副使以上服紫佩金鱼都护牧判官知州事以上衣带鱼从本品借紫绯不佩鱼。 知州副使以下服紫绯者不得着红。 凡带公侯伯通犀金玉班犀不佩鱼宰臣枢密金玉班犀及方团球路。 文官八座左右常侍御史大夫翰林学士承旨侍臣三品以上武官上将军以上金班犀文武三品及侍臣给舍中丞以上班犀金涂银文武四品以下常官金涂银犀。 阁门通事舍人以下祗候以上金涂银外官不许着犀两府及承制文武三品以上四品知制诰翰林东宫侍讲侍读学士宝文阁直学士待制正四品知阁门内侍行头员茶房侍郞以上衫红。 官未至而特赐者不拘此例。 凡笏服紫绯者以象服绿者以木其制上挫下方。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长吏公服-001
○长吏公服。 显宗九年定长吏公服: 州府郡县户长紫衫副户长以下兵仓正以上绯衫户正以下司狱副正以上绿衫幷靴笏。 州府郡县史深靑衫兵仓史诸坛史天碧衫无靴笏。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冠服通制-001
○冠服通制。 成宗八年三月始定东西北面兵马使玉带紫襟兵马副使紫衣带剑。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冠服通制-002
德宗三年正月诏百官衙仕常服紫衣无益于事若非扈从皆着衫。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冠服通制-003
神宗元年五月防戍中郞将许着有角头。 防戍中郞将本非使命故无角至是许揷角。 五年四月始令文班五六品丞令带犀为秩。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冠服通制-004
高宗三十九年王许崔沆苍头着头。 旧例唯诸王宗室宫宅苍头着头谓之紫门假着。 权势两班家奴着头自沆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冠服通制-005
忠烈王元年七月定朝官服章: 宰枢以上玉带六品以上犀带七品以下黑带。 四年二月令境内皆服上国衣冠开剃蒙古俗剃顶至额方其形留发其中谓之开剃。 时自宰相至下僚无不开剃唯禁内学馆不剃左承旨朴恒呼执事官谕之于是学生皆剃。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冠服通制-006
忠惠王后五年七月监察司令五敎两宗僧皆着缁衣。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冠服通制-007
恭愍王六年闰九月司天少监于必兴上书: "玉龙记云: '我国始于白头终于智异其势水根木干之地以黑为父母以靑为身。' 若风俗顺土则昌逆土则风俗者君臣百姓衣服冠盖是也。 今后文武百官黑衣靑笠僧服黑巾大冠女服黑罗以顺土风。" 从之。 十六年七月敎曰: "我国群臣冠服旣以土风所宜制定有上下之辨不可易也。 近来轻改便尊卑混淆。 今后诸君宰枢代言判书上大护军判通礼门三司左右尹知通礼门黑笠白玉顶子三亲从诸摠郞三司副使八备身前陪后殿护军黑笠靑玉顶子诸正佐郞黑笠水精顶子省台成均典校知制敎员及外方各官员黑笠随品顶子县令监务黑笠无台水精顶子。" 九月百官始着笠朝谒。 二十一年五月命代言班主以上皆戴黑草方笠。 二十三年四月命宰相台省重房阁门着笠。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冠服通制-008
辛禑元年十二月始令各司胥吏着白方笠。 八年七月宪府与书云观启: "我国木性不宜服黄白赤色衣。" 十三年六月始革胡服依
大明制。 自一品至九品皆服纱帽团领其品带有差。 一品重大匡以上钑花金带二品两府以上素金带自开城尹及三品大司宪至常侍钑花银带判事至四品素银带五六品至七品门下录事注书密直堂后三司都事艺文春秋馆典校寺成均馆八九品外方县令监务角带东西班七品以下毡帽丝带西班五六品高顶笠毡帽丝带其仕诸都监各色者纱帽品带指谕行首内侍茶房及承命出外者东西班时散勿论以上纱帽品带外角带两府代言班主台*{谏}诸道按廉雨雪则高顶笠顶玉三都监五军录事宰枢所知印有角头巾禄官仕时同三馆各领尉正坎头高顶笠直领缠带白甲牵龙引驾及京外前衔正顺以下高顶笠丝带两府前衔与见任同两府封君前衔奉翊通宪本品冠服成均生员京外学生权务及无职士人高顶帽平顶头巾丝带别监小亲侍给事紫罗头巾细缠带乐官绿罗头巾饭房水房灯烛上所[主宫中灯烛之人谓之灯烛上所。]高顶笠直领毡帽缠带坎头。 诸司胥吏平顶头巾工商同。 百姓虽有职者高顶笠丝带直领缠带。 巡军螺匠团领衣缠带唯所由团领衣。 丁吏黄衣抄紫衣其头巾与带仍元制以其微贱不改。[抄者大内使令奴之名常着紫衣乌巾内侍奉命出使者率行。]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冠服-冠服通制-009
恭让王三年正月都评议使司请定平壤府土官冠服东西班为头各一人纱帽品带其余五六品高顶笠品带七品以下高顶笠儿知印主事平顶巾。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00-000
舆辂[王舆辂王世子舆辂命妇车]。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舆辂-001
○王舆辂。 靖宗九年十一月契丹主赐车辂。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舆辂-002
文宗三年正月契丹主赐车辂。 九年五月又赐之。 十一年三月又赐之。 十九年四月契丹主赐象辂。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舆辂-003
宣宗二年十一月辽主赐车辂。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舆辂-004
肃宗二年十二月辽主赐车辂。 九年四月又赐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舆辂-005
睿宗三年二月辽主赐车辂。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舆辂-006
仁宗二十年五月金主赐象辂。 十月有事于*大庙乘之。 二十二年正月乘象辂祀圆丘。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舆辂-007
毅宗朝详定: 象辂朱漆金涂银装以象饰诸末。 驾白马六祀郊庙乘之。 *辇以* {}为屋朱漆金涂铜龙凤装金银线织成黄盘龙褥一案一长竿一朱漆案铺以红绣长竿饰以银龙头上元燃灯八关会御楼大赦乘之。 其还阙乘平辇其制如*而无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舆辂-008
明宗二年五月金主赐象辂。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舆辂-009
神宗卽位问宰辅云: "嗣王谒*大庙例乘上国所赐象辂今未受赐而卜有日将修旧耶抑新制乎 " 宰辅曰: "宜用仁宗旧物。" 从之。 二年四月金主赐车辂。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舆辂-010
康宗元年七月金主赐车辂。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世子舆辂-001
○王世子舆辂。 文宗十一年三月契丹主赐车辂。 十九年四月契丹主赐车辂。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王世子舆辂-002
肃宗五年十月辽主赐车辂。 九年四月又赐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舆辂-命妇车-001
○命妇车。 忠烈王二十九年五月依上国例定: 诸王宰枢承旨班主夫人乘朱漆车三四品夫人黑漆车事竟不行。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00-000
印章[王印章王世子印章诸衙门印符验]。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印章-001
○王印章。 靖宗九年十一月契丹主赐印绶。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印章-002
文宗三年正月契丹主赐印绶。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印章-003
宣宗二年十一月辽主赐印。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印章-004
肃宗二年十二月辽主赐印。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印章-005
仁宗二十年五月金主赐金印一面。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印章-006
明宗二年五月金主赐金印一面驼纽。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印章-007
神宗二年四月金主赐金印。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印章-008
康宗元年七月金主赐金印。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印章-009
忠烈王七年三月元赐驸马国王宣命征东行中书省印。 先是王奏曰: "臣旣尙公主乞改宣命益驸马二字。" 许之。 八年九月元赐驸马国王印。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印章-010
恭愍王十九年五月,
太祖高皇帝赐金印一颗龟纽绶其文曰'高丽国王之印。'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世子印章-001
○王世子印章。 肃宗五年十月辽主赐印绶。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王世子印章-002
忠烈王十七年九月元赐金印。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诸衙门印-001
○诸衙门印。 忠烈王五年五月元赐佥议府正四品铜印一颗。 七年九月元升佥议府为从三品铸印赐之。 十九年三月元赐两台银印一颗。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诸衙门印-002
恭愍王十八年六月以诸衙门印信小收礼仪司改铸新印赐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诸衙门印-003
辛禑二年五月改铸六曹印以旧印小也。 七年九月以中外官印制无等改铸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符验-001
○符验。 辛禑十二年正月,
太祖高皇帝收纳前元给付铺马蒙古文字八道 颁降符验双马四道玄字四十七号玄字四十八号玄字四十九号玄字五十号单马二道洪字二十二号洪字二十三号起船二道安字一千三百三十六号安字一千三百三十七号。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00-000
仪卫[朝会仪仗法驾卫仗燃灯卫仗八关卫仗西南京巡幸卫仗奉迎卫仗宣赦仪仗]。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朝会仪仗-001
○凡遇大礼大朝会则有内外仪仗。 毅宗朝详定: 大观殿朝会节日正至贺礼殿庭水精杖一在左钺斧一在右都将各二人[放角紫衣束带。]大伞一在左阳伞一在右军士六人[纱帽子紫小袖衣束带。]罕一在左毕一在右军士四人[衣带同前。]庄严弓十二将校十二人分左右。[放角紫衣束带。] 白甲队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将校二人[衣服同前。]军士五十人分左右。[衣甲把小旗枪。]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衣假银带。] 银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前队。]军士十人分左右。[纱帽子紫小袖衣束带。] 黑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银妆长刀队。]军士十人分左右[紫冠红背子绿罗汗衫。]哥舒捧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绞床一军士二人[纱帽子紫小袖衣束带。]笔硏案一军士二人[衣服同前。]银球仗殿省南班员二十人分左右[紫公服红。]衙仗一百人[放角紫公服执杖子。]中禁班领指谕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衣带同上执旗。]班士十四人[放角紫衣束带八人佩刀先排六人执弹弓。]都知班领指谕二人[衣带与中禁指谕同。]行首二人[衣服与中禁行首同。]班士十人[放角紫衣束带把黑红罗号斫子。]殿上上将军二人千牛大将军二人分左右[放角紫衣红。]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备身将军四人各分左右。[放角紫衣束带佩刀。] 殿门外仪卫如常仪。 宣麻朝会则上将军二人大将军二人[紫衣红。]备身将军八人分立于殿上左右[紫衣束带佩刀。]中禁十人都知十人各分立于殿庭左右仪卫只设阳雨伞绞床笔硏案。 若立春及人日凡殿门外朝会上将军二大将军二备身将军八分立于殿庭左右中禁十人都知十人分立于殿门内外凡仪注如上仪。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朝会仪仗-002
高宗十六年十一月诏诸备身将军上大将军指谕牵龙引驾复着锦衣。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朝会仪仗-003
恭让王二年正月卫尉判事李敏道仿中国制制新仪仗: 持仗人皆着靑红染布衣以锦纹或着帽或着笠。 文宗元年七月门下省奏: "谨按前典戟之为制如枪两施刃其端。 魏武帝门戟用虾头以悬旒长一丈二尺杂以靑黄。 今宫殿及*大庙门戟皆作鬼面实无所据。 乞依古制改为虾头。" 从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法驾卫仗-001
○凡法驾卫仗。 毅宗朝详定: 先排队领将军一[锦衣束带佩长刀执旗骑。]将校六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执长刀。] 淸游队领都将二人[紫衣佩长刀执旗骑。]将校十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军士二百人[靑衣同心骑。]金吾折冲都尉将军二人[衣紫甲佩长刀执旗骑。]将校四人[衣服同前。]军士八十人[铁甲骑。]金吾果毅将校二人[服色同前队。]军士八十人分左右[甲骑与折冲队同。]行漏舆一中道淸道一人[角紫衣*( ){束}带执杖。]军士八人[立角紫宝祥花衣假银带。]太史局吏二人分左右。[放角紫衣。] 虞侯飞队领将校二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军士四十八人分左右。[甲骑。] 防牌队领都将二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将校六人[衣服同前。]军士一百人[衣皮甲持小旗枪。]飞将校二人[铁甲执旗骑。]军士二十四人分左右[衣甲佩刀骑。]前行绣鞍马十二匹甲马八匹控军士四十人[立角紫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景灵殿判官中道淸道一人[角紫衣红*( ){}束带执杖子。]军士九人[纱帽紫小袖衣束带。]行炉茶担各一军士四人[服与前行马控军士同。]彩罗幡十分左右军士二十人[立角绣抹额随幡色大袖衣铜镀金带。]引将校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黄绣幡十分左右军士二十人引将校二人[衣服同前。]靑曲柄大伞一中道靑阳伞二分左右拱鹤八人[金帽子锦衣束带。]平辇一引驾一人[放角锦衣束带执杖子。]护辇都将二人将校二人分前后[放角锦衣束带佩长刀。]拱鹤三十二人[立角宝祥花衣假银带。]银球仗四十殿省南班员分左右[紫公服红骑。]御甲担一中道拱鹤四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靑曲柄大伞一中道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拱鹤八人[金冒子锦衣束带。]*一中道引驾一人护军都将二人将校二人拱鹤四十八人。[衣带如奉平辇人。]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绞床水灌子各一分左右军士四人[金冒子锦衣假银带。]国印书诏宝担各一分左右中书主宝吏一人[紫衣陪其后。]军士十六人[立角紫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符宝郞一在道右[具公服骑。]中卫军旗一在左军士二人[衣甲兜牟。]拱鹤军旗一在右军士二人[衣服同前。]靑龙幢二白虎幢二朱雀幢二玄武幢二红绣幢二分左右军士二十人[立角绣*末{抹}额大袖衣各随幢色假银带。]靑幢十赤幢十白幢十黄幢十黑幢十分左右军士一百人[服色同前。]引将校二人。[服色与银妆长刀队将校同。] 银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衣服同前。]军士四十人。[金冒子紫窄袖衣假银带。]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 银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前队。]军士二十人。[紫罗冠绯罗背子绿罗汗衫紫绣包。] 丝戟小旗枪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前队。]军士四十人分左右[衣铁甲。]银斫子红罗号四军士八人[衣朱甲。]庄严弓十二将校十二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戟幡四军士八人[衣白甲。]罕一在左毕一在右军士四人[锦冒子锦衣红带。]静鞭承旨四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节六旌二各分左右旌节郞八人[紫公服红骑。]水精杖一在左郞将一员钺斧一在右郞将一员[并放角锦衣束带。]中禁班领指谕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班士三十六人并分左右[衣紫甲佩刀先排执弹弓。]都知班领指谕二人[衣服与中禁指谕同。]班士二十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把黑红罗号斫子。]行首二人[佩刀执旗。]红绣扇十二孔雀扇四蟠龙扇二承旨三十六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孔雀伞二分左右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军士十二人[金帽子锦衣束带。]御牵龙二十二人[金帽子锦衣金涂银束带。]御辂一中道奉辂都将二人将校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拱鹤一百五十人[武弁冠绯宝祥花衣铜镀金带。]银斫子红罗号四郞将四人分左右[金帽子锦衣或别将充。]内侍官分左右御弓箭将军一人中道[锦衣束带骑。]承制员仗内横行雨伞二在玄武幢后分左右夹伞四人[金帽子锦衣束带。]后行马八匹控军士十六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后拥马四匹分左右控军士八人[锦帽子宝祥花衣假银带。]左上将军一人右上将军一人千牛大将军二人分左右[锦衣红骑。]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备身将军四人分左右。[衣紫甲佩长刀执旗骑。] 龙虎卫身队领都将二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将校三十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军士六百人。[甲骑。] 白铁甲小旗枪队领都将二人将校十二人[衣甲佩刀执旗。]军士二百人分左右后殿祗应官分左右监察御史二人分左右驾后金吾折冲都尉二人[衣皮甲佩刀执旗骑。]将校四人[衣服同上骑。]军士八十人。[衣铁甲骑。] 玄武队领都将二人[衣甲佩刀执旗。]将校六人[衣服同前。]军士二百人[衣甲翊卫鹰扬军充。]太仆马二十匹控军士四十人[帽子小袖衣束带。]雨伞二十军士二十人[衣服同前。]后殿领将军一[锦衣红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五人[放角紫衣佩长刀执旗。]军士一百人[紫衣执长刀。]郊庙则册祝敎书楼子若干在卤簿赤龙大旗之次中道淸道一人[角紫衣执杖子。]护楼子将校若干[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若干[立角绯大袖衣假银带。]引驾敎坊乐官一百人分左右[放角紫公服红。]安国伎一部杂伎一部各四十人分左右高昌伎一部十六人在左天竺伎一部十八人在右宴乐伎一部四十人分左右吹角军一部二十人分左右在驾前[立角紫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吹螺军一部二十四人在驾后[纱帽子紫衣假银带。]驾后中道太子公侯伯宰臣左文班右武班郊庙亲祀回驾至仪凤门颁德音环列为充庭之仪。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法驾卫仗-002
高宗十二年九月王幸干圣寺崔瑀在其家楼上望见驾前拱驾军着黑帽曰: "此亦近卫不宜着黑帽。" 因奏请: "盖陪拱鹤军依牵龙例着金帽。" 从之。 非法驾着金帽始此。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法驾卫仗-003
忠烈王二十七年五月黄伞僭拟上国以红伞代之。 遂除舞蹈警之礼。 三十年复用黄伞。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燃灯卫仗-001
○上元燃灯。 奉恩寺眞殿亲幸卫仗。 毅宗朝详定: 先排队领将军一[锦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六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把长刀。] 淸游队领都将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六人[衣服同前。]军士一百人。[靑衣同心骑。] 防牌队领将校十人[衣甲佩刀执旗。]军士二百人分左右。[衣甲白小旗枪。] 白甲队领都将二人将校十人[衣服同前队。]军士一百五十人分左右。[衣铁甲把小旗枪。] 银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军士四十人分左右[纱帽子紫小袖衣。]景灵殿判官中道淸道一人[角紫衣执杖子。]军士九人[纱帽子紫小袖衫假银带。]行炉茶担中道军士四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前行马十四匹引将校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拱军士二十八人分左右。[服同行炉茶担军士。]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银骨朶子队。]军士二十人分左右[服同前行马控军士。]绞床水灌子各一分左右军士四人[锦帽子锦衣假银带。]御甲担一中道军士四人。[服同银妆长刀队。] 银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服同银妆长刀队。]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紫罗冠红背子绿罗汗衫紫绣包。]国印书诏宝担各一分左右军士十二人[纱帽子小袖衫假银带。]银球杖四十殿省南班员分左右[紫公服红骑。]庄严弓十二将校十二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次左右侍臣罕一在左毕一在右军士四人[锦帽子锦衣束带。]戟幡四军士四人分左右[白甲兜牟。]红罗银斫子四军士四人分左右[衣朱甲。]孔雀伞一中道军士四人[金帽子锦衣束带。]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各军士二人[衣服同前。]引驾一人[放角锦衣束带执杖子。]平兜辇一中道护辇都将二人将校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军士三十二人[服同御甲担。]红绣扇十二孔雀扇四盘龙扇二各分左右承旨十八人[放角锦衣束带。]水精杖一在左钺斧一在右郞将各二人[服同前。]静鞭承旨四人[服同前。]节六旌二各分左右旌节郞八人[紫公服红骑。]孔雀伞一中道军士四人[金帽子锦衣束带。]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各军士二人[衣服同前。]引驾一人[服执同平兜辇引驾。]*辇一中道护辇都将二人将校二人军士四十八人[衣服与护平辇人同。]中禁班领指谕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衣甲十二人佩刀先排八人执弹弓。]都知班领指谕二人[衣服与中禁指谕同。]行首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放角锦衣束带把黑红罗号斫子。]御牵龙二十二人[金帽子锦衣束带。]红罗号银斫子四郞将四人[金帽子锦衣束带。]内侍官分左右御弓箭将军一人中道[锦衣束带骑。]承制员仗内横行左右上将军二人[锦衣红骑。]左右千牛大将军二人[衣服同前。]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备身将军四人各分左右[锦衣束带佩刀骑。]后殿祗应官分左右监察御史二分左右。 玄武队领都将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将校十人[衣服同前。]军士一百人分左右[衣皮甲把长刀。]后行马四匹控军士八人。[纱帽子小袖衣腰带。] 卫身马队领都将二[衣甲佩刀执旗骑。]将校二人分左右[服执同上骑。]军士四百人分左右。[甲骑。] 后殿队领将军一[放角锦衣佩刀执旗骑。]将校五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执刀。]引驾敎坊乐官一百人分左右安国伎杂伎各四十人分左右吹角军士十六人分左右在驾前吹螺军士二十四人在驾后。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八关卫仗-001
○仲冬八关会出御看乐殿卫仗。 毅宗朝详定: 仪卫士三千二百七十六人左右黄龙大旗各一植在殿阶之东西稍南护旗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四十人[平巾袴绯衣。]衙仗将校一百人。[放角紫公服执藤杖子坐殿后分立银球仗之次。] 先排队领将军一[锦衣束带佩刀执旗。]将校六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紫衣束带执刀。] 淸游队领都将二人将校六人[衣佩同前队。]军士一百人。[靑衣同心束带。] 防牌队。 领都将二人[衣甲佩刀执旗。]将校十人[衣服同前。]军士二百人。[衣甲防牌执小旗枪在白甲队外。] 白甲队领都将二人将校十二人[衣服同前队。]军士一百五十人[衣甲执旗枪。]至驾后环卫坐殿后拥立第三阶左右前行马十四匹引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执旗佩刀。]控军士二十八人[立角紫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分左右在仗内。]驾前景灵殿员一中道国印书诏宝担各一分左右军士十六人[纱帽子紫小袖衣束带。]中书主宝吏一人陪其后行炉茶担各一军士四人御甲担一中道军士四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绞床水灌子各一军士四人[衣服同前。]孔雀大伞一在辇前中道拱鹤四人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军士六人[金帽子锦衣束带。]平兜辇一引驾一人[放角锦衣束带执杖子。]奉辇都将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长刀。]将校二人[衣服同前。]拱鹤三十二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束带。] 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军士四十人分左右[黑帽子紫小袖衣在球仗外。]银球仗四十殿省南班员分左右。[紫公服红。]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前队。]军士二十人在侍臣行外[服与奉辇拱鹤同。]银斫子红罗号四军士四人[衣朱甲。]妆严弓十二将校十二人[放角锦衣红束带。]戟幡四军士八人。[衣白甲。] 银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银妆长刀队。]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紫罗冠红背子绿罗汗衫紫绣包。]罕一在左毕一在右拱鹤军士四人[锦帽子锦衣红束带。]静鞭承旨四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旌二节六分左右旌节郞八人[紫公服红具穿执。]水精杖一在左钺斧一在右郞将各二人[放角锦衣束带郞将或别将充。]中禁班领指谕二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衣紫甲先排六人执弹弓十四人佩刀。]都知班领指谕二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把黑红罗号斫子。]红绣扇八孔雀扇四蟠龙扇二承旨十四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孔雀大伞一在辇前中道指谕将校一人[服同前。]拱鹤军士四人[金帽子锦衣束带。]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备身将军四人各分左右[衣紫甲佩刀执旗。]坐殿后升上阶分左右左右上将军二人千牛大将军二人分左右[锦衣红。]坐殿后升立负左右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军士六人[金帽子锦衣束带。]*辇一引驾及都将将校与平辇同奉辇拱鹤四十八人[衣服与奉平辇军士同。]银斫子四分左右都将四人[金帽子锦衣束带。]御牵龙班二十二人。[服同前。] 玄武队领都将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将校十人[衣佩同前。]军士一百人。[靑衣同心束带把长刀。] 卫身队领都将二人将校二十人分左右[衣甲佩长刀执旗。]军士四百人分左右。[衣甲佩弓箭。] 后殿队领将军一[锦衣束带佩长刀执旗。]将校五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紫衣束带执长刀在环卫后。]引驾敎坊乐官一百人分左右坐殿后第二阶左右升立吹角军士三十人在驾前分左右吹螺军士三十人在驾后宣后敎坊乐官曲直华盖近仗仪卫以次上阶。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西南京巡幸卫仗-001
○西南京巡幸卫仗。 毅宗朝详定: 先排队领将军一[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紫衣执刀。]五方旗各一引将校五人[服执同前队。]夹军士十人。[平巾绯衣袴。] 淸游队领都将四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四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军士四十人分左右。[靑衣同心束带骑。] 白甲队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将校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八十人分左右。[靑衣同心束带把丝戟小旗枪。] 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前队。]军士十二人分左右[纱帽子紫紬小袖衣束带。]景灵殿判官中道淸道一人[角紫衣束带执杖子。]军士六人[服与骨朶子队军士同。]行炉茶担各一中道军士六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前行马十二匹控军士二十四人分左右。[衣带同前。]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紫衣佩刀执旗。]军士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大袖衣束带。]绞床水灌子各一中道军士四人[服与骨朶子队军士同。]御甲担一中道军士四人。[服同前队。] 白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紫衣佩刀执旗。]军士十二人分左右[紫罗冠红背子绿罗汗衫。]国印书诏宝担各一分左右中书主宝吏一人陪其后军士十二人[服与绞床水灌子军士同。]细弓箭将校六人[紫衣束带。]紫绣扇一十分左右承旨十人[放角紫衣束带。]靑大伞一夹军士六人[纱帽子紫衣束带。]阳伞一军士四人[衣服同前。]静鞭承旨四人[服与前队承旨同。]水精杖一在左钺斧一在右都将二人[紫衣放角束带。]引驾一人[放角紫衣束带执杖子。]中禁班领指谕二人[紫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分左右[紫衣束带佩刀先排执弹弓。]都知班领指谕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行首一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班士十六人分左右[紫衣束带把红罗号黑斫子。]御辇中道护辇牵龙班班士十四人[金帽子紫衣束带。]控鹤二十四人[紫罗冠紫衣束带。]轿子一中道护轿子将校一人[紫衣束带佩刀。]军士三十人[服与御辇拱鹤同。]内侍官分左右御弓箭将军一人中道[放角紫衣束带骑。]承制员仗内横行左右上将军二人[放角紫衣束带骑。]千牛大将军二人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备身将军四人分左右[衣服同前。]后殿官监察御史分左右。 玄武队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将校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三十人分左右[靑衣同心束带执刀。]后行马四匹控军士十二人。[纱帽子紫紬小袖衣束带。] 卫身马队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军士三十人[靑衣同心骑。]细弓箭军士四十六人分左右[靑衣束带。]雨伞一军士四人。[服与后行马控军士同。] 后殿队领将军一人都将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三十人分左右[紫衣束带佩刀。]巡检左右府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骑。]指谕六人[郞将别将散员交差衣佩同上。]军士一百五十人[靑紫衣执兵仗。]随驾敎坊乐官四十五人淸乐五人吹角军士一十人在驾前分左右吹螺军士一十人在驾后。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奉迎卫仗-001
○西南京巡幸回驾奉迎卫仗。 毅宗朝详定: 先排队领将军一[锦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六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执刀。] 淸游队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六人[衣服同前。]军士一百人分左右。[靑衣同心骑。] 防牌队领将校十人[衣甲佩刀执旗。]军士二百人分左右。[衣甲白小旗枪。] 白甲队领都将二人将校十人[服执同前队。]军士一百五十人分左右。[衣甲丝戟小旗枪。] 银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四十人分左右[纱帽子紫小袖衣。]景灵殿判官中道淸道一人[角紫衣执杖子。]军士九人[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行炉茶担各一军士四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前行马十四匹控军士二十八人分左右。[服色与行炉茶担军士同。]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分左右[服色与前行马军士同。]绞床水灌子各一分左右军士四人[锦帽子锦衣假银带。]御甲担一中道军士四人。[服同银妆长刀队。] 银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紫罗冠红背子绿罗汗衫。]国印书诏宝担各一分左右军士十二人[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庄严弓十二将校十二人[放角锦衣束带。]孔雀伞一中道军士六人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军士四人[金帽子锦衣束带。]引驾一人[放角锦衣束带执杖子。]平辇一中道护辇都将二人将校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军士三十二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银球仗殿省南班员四十人分左右[紫公服红骑。]孔雀伞一中道军士六人红黄伞各一如平兜辇前*辇一中道护辇都将二人将校二人军士四十八人[衣服与护平辇人同。]罕一在左毕一在右军士四人[锦帽子锦衣束带。]静鞭承旨四人[放角锦衣束带。]水精杖一在左钺斧一在右都将二人[服同静鞭承旨。]银斫子红罗号四军士四人[衣朱甲。]戟幡四分左右军士八人[衣白甲。]中禁班指谕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衣甲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衣甲佩刀先排执弹弓。]都知班领指谕二人[衣服与中禁都将同。]行首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放角锦衣束带把红罗号黑斫子。]红绣扇十二孔雀扇四蟠龙扇二承旨十八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靑曲柄大伞一中道夹军士四人[金帽子锦衣束带。]阳伞一中道夹军士二人[衣带同前。]御辇中道牵龙班行首二人军士二十人[衣带同前。]银斫子红罗号四郞将四人[服同靑曲柄大伞夹军士。]上将军二人大将军二人[锦衣红骑。]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各分左右[锦衣束带佩刀骑。]后行马四匹控军士八人。[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 玄武军队领都将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将校十人[衣服同前。]军士一百人分左右。[衣皮甲执刀。] 卫身马队领都将二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将校二十人[服执骑同前。]军士四百人分左右。[甲骑。] 后殿队领将军一[放角锦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五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执刀。]雨伞二军士二人[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敎坊乐官一百人分左右安国伎四十人杂剧伎一百六十人各分左右吹角军士十人在驾前吹螺军士十人在驾后各分左右驾至仪凤门颁德音环卫为充庭之仪。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宣赦仪仗-001
○宣赦仪仗。 高宗八年十月御仪凤楼宣赦。 仪仗用执擎军一千六百九十三人指谕将校一百四人中禁都知二十人左右旌节南班员十人左右银球仗南班员四十人分球庭左右。 其仪*辇指谕二人军士四十八人平兜辇指谕二人军士三十二人大伞指谕一人军士八人追伞军士四人阳伞军士八人雨伞军士四人戟幡白甲军八人银枪朱甲军八人黄绣幡军士四人御甲担军士四人绞床水灌子军士四人书册笔砚军士四人行炉茶担军士四人红背子二十人指谕二人长刀军士二十人指谕二人骨朶子军士四十人指谕二人金帽子军士四人指谕二人注陪军士十二人前行马军士二十八人指谕二人后行马军士八人彩罗幡十军士二十人指谕二人黄罗幡六军士十二人指谕二人白罗幡四军士八人指谕二人黑罗幡黄罗幡靑幡幢红罗幡白幡幢各十军士各二十人指谕各二人印陪军士十二人秘书省淸坪军士四人尙舍倚子军士九人马一军士四人先排军一百人指谕六人前游马军一百人指谕六人防牌军二百人玄武军一百五十人指谕各十人白甲军一百五十人指谕十二人卫身马军四百人指谕五人弓箭将校十二人赦旨都监直将校二人。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00-000
卤簿[法驾卤簿燃灯卤簿八关卤簿巡幸奉迎卤簿宣赦卤簿小驾卤簿王太子卤簿百官仪从外官衙从]。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法驾卤簿-001
○法驾卤簿。 毅宗朝详定: 第一引开城令中道淸道拱鹤一人[角紫衣束带执杖。]锦络缝衣军十人冷里军六人分左右[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散手军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第二引开城尹中道淸道拱鹤一人锦络缝衣军十人冷里军十人散手军十人分左右[衣服与令仪注同。]第三引御史大夫中道淸道控鹤一人[仪注与开城尹同。]指挥仪仗使正郞二员[具公服骑。]指挥员二十二[紫衣。]淸道电吏二十人分左右。[放角紫衣执杖子。] 红门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放角紫衣束带佩长刀执旗。]夹军士各二十人[平巾抹额绯衣袴。]五方旗各一依其方色在红门大旗*闲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十人。 朱雀中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白泽旗二分左右夹军士二十四人。 黄麒麟中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人。 白象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四十人左右龙旗各五引将校二人左右彩旗各五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白龙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天下*大平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 左右西王母大旗各一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六十人。 驾云执拍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捧宝珠仙人大旗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四海永淸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白泽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二仪交泰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捧如意珠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五方龙中旗五各依方色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五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双舞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彩旗二十分左右引将校四人夹军士四十人。 赤龙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孔雀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左靑龙中旗一右白虎中旗一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碧凤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金旗二宝珠旗二火珠旗二赤豹旗二胡人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驾云吹笛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火珠旗二神龟负书旗二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四人夹军士二十八人。 黄龙大旗二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君王万岁中旗二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角* 旗二白象旗二玄鹤旗二凤旗二夹军士十六人。 宝珠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四十人。 金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鸾大旗二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白麒麟旗二神龟含珠旗二鸾旗二黄狮子旗二赤狮子旗二赤豹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四人。 龙马大旗二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黑狮子旗二白狮子旗二靑狮子旗二麒麟旗二凤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五色龙旗各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黄龙负图旗二孔雀旗二驺牙旗二旗二天鹿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神龙含珠旗二邪图旗二黄龙负图旗二白鹤旗二玄鹤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旗二周旗二三角兽旗二龙马旗二黑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玄旗一中道绣龟蛇合形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人。 白泽旗二龙马旗二一角兽旗一白鹤旗一彩旗五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八人在左。 白泽旗一三角兽旗一周旗一天鹿旗一彩旗五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八人在右。 黑大旗四分左右引将校四人夹军士八十人。[已上衣服并与红门大旗队同。] 弓箭二十军士二十人。[头冠衣服同前。] 豹尾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金钲十军士十人。 鼓十军士三十人分左右。 鼓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银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班剑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已上衣服与夹旗军士同。] 哥舒捧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衣假银带。] 银斫子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平巾抹额绯衣袴。] 杖子二十鍮石钺斧二十各分左右军士四十人。[衣服同前。] 蛙幡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银妆长刀二十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立角绯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燃灯卤簿-001
○上元燃灯奉恩寺眞殿亲幸卤簿。 毅宗朝详定: 第一红门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凡将校服色下同。]夹军士四十人。[平巾抹额*( ){绯}衣袴凡夹旗人服色下同。] 天下*大平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四海永淸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二仪交泰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五方旗各一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人。 白泽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彩旗一百分左右引将校二十人夹军士二百人。 一角兽大旗二驺牙大旗二,黄龙大旗二天鹿大旗二捧宝珠仙人大旗二交龙大旗二白龙大旗二龙马大旗二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二人夹军士各四十人。 后殿黑大旗四分左右引将校四人夹军士八十人。 弓箭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头冠绯衣袴。] 豹尾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平巾绯衣袴。] 金钲十军士十人分左右。 鼓十军士三十人分左右。 鼓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银小旗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衣服同前。] 哥舒捧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立角紫宝祥花衣假银带。] 斫子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平巾*末{抹}额绯衣袴。] 杖二十鍮石钺斧二十军士四十人各分左右。 蛙幡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衣服同前。] 银妆长刀二十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立角绯宝祥花袖衣假银带。] 涂金妆长刀二十领将校二人军士二十人分左右。[衣服同前。]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八关卤簿-001
○仲冬八关会出御看乐殿卤簿。 毅宗朝详定: 左右红门大旗一引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军士四十人[平巾袴绯衣。]弓箭队军士二十人。[头冠袴绯衣。] 彩旗一百军士二百人[服与红门大旗军士同。]引旗将校二十人。[服色与红门大旗同。] 豹尾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平巾袴绯衣。] 杖二十军士二十人。 二十军士二十人。 鼓一十军士三十人。 金钲一十军士十人[衣服与豹尾枪军士同。]吹角军士十人。[立角宝祥花衣假银带。] 蛙幡二十军士二十人。 鍮石钺斧二十军士二十人。 小旗银枪二十军士二十人。 黑斫子二十军士二十人。[衣服同执钲人。] 银妆长刀二十军士二十人。[衣服与吹角军士同。] 涂金妆长刀二十军士二十人。[衣服与银妆长刀同。] 领将校二人。[服色与护旗将校同。] 哥舒捧二十军士二十人。[衣服与涂金妆长刀执军士同。] 自红门大旗至哥舒捧相次分左右排列左右。 小龙旗各一夹军士四人。[平巾袴绯衣。] 五方旗各一引将校五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夹军士十人。[衣服与夹小龙旗军士同。]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巡幸奉迎卤簿-001
○西南京巡幸还阙幸迎卤簿。 毅宗朝详定: 红门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夹军士各二十人。[平巾抹额绯衣袴。] 天下*大平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服同红门旗将校。]夹军士二十人。[服同前夹军士。] 四海永淸大旗一二仪交泰大旗一中道。[引将校夹军士衣服与天下*大平旗同。] 五方旗各一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十人。[衣服与大旗同。] 白泽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彩旗九十分左右引将校十八人夹军士一百八十人。 白狮子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四十人。 胡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靑龙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赤象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彩凤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黄狮子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驾龟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白骐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彩凤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后殿黑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衣服同上。] 冷里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纱帽子紫紬小袖衣假银带。] 豹尾枪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杖子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衣服同上。] 弓箭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头*( ){冠}余衣服同上。] 蛙幡枪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银枪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鍮石钺斧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鼓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鼓一十分左右军士三十人。 金钲六分左右军士六人。 黑斫子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衣服与冷里军同。] 银妆长刀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 涂金妆长刀一十分左右军士一十人。 哥舒捧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衣服同上。]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宣赦卤簿-001
○宣赦卤簿。 高宗八年十月御仪凤楼宣赦用仪仗军一千三百八十人。 凤曳军六十人盘车军二十人指谕将校六十二人着绣衣分列球庭左右。 红门大旗二分左右队正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五方中旗各一依其方色排列红门大旗*闲队正各一人夹军士各二人。 彩旗十分左右队正各一人夹军士各十人冷里军二十人散手军二十人分左右。 黄质白泽大旗二分左右。[队夹同红门大旗。] 彩旗十分左右。[队夹同红门队彩旗。] 豹尾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绿质一角兽大旗二彩旗十分左右。[队夹同前队。] 引口吹幡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碧质驺牙大旗二彩旗十分左右。[队夹同前队。] 杖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天下*大平旗一中道队正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红质黄龙大旗二彩旗十分左右。[队夹与驺牙大旗同。] 头弓箭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四海永淸大旗一中道队正一人军士二十人。 黄质天鹿大旗二彩旗十分左右。[队夹与黄龙大旗同。] 鼓十分左右军士各五人。 金铮十分左右军士各五人。 二仪交泰大旗一中道。[队夹与四海永淸旗同。] 白质捧宝珠仙人大旗二彩旗十分左右。[队夹同天鹿大旗。] 摇鼓枪二十军士二十人。 吹角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红质鸟大旗二彩旗十分左右。[队夹同前队。] 钺斧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五方龙中旗各依方色排列中道队正各一人夹军士各二人。 蓝黄质白龙大旗二彩旗十分左右。[队夹同鸟大旗。] 银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黄质龙马大旗二彩旗十分左右。[队夹同前队。] 斫子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碧质大旗二分左右。[队夹同前队。] 银妆长刀二十镀金长刀二十哥舒捧二十军士各二十人分左右。 黑大旗四黄龙大旗二分左右队正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小驾卤簿-001
○小驾卤簿。 毅宗朝详定: 只设红门大旗二后殿黑大旗二其余以次差。 凡仪仗有司各以令式排列如常仪。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王太子卤簿-001
○王太子卤簿。 文宗十年六月礼司奏: "队仗吹当大驾之半。 乞令卫尉寺分隶詹事府。" 从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王太子卤簿-002
毅宗朝详定: 先排队领将校四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执长刀。]淸道电吏八人分左右。[放角执杖子。] 白泽中旗二三角兽中旗二白狮子中旗二驺牙中旗二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各二人。 杂彩旗二十引将校四人夹军士各二人分左右。[引将校皆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皆平巾*末{抹}额绯衣袴。] 银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军士八人。[衣服各与银骨朶子队同已上分左右。] 行炉茶担各一军士四人中道。[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 绞床水灌子各一分左右军士四人。[衣服同前。] 书函笔硏案各一军士四人。[衣服同前。] 银斫子队军士十六人分左右。[紫罗冠绯罗背子绿罗汗衫紫绣包。] 都知班十二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把斫子。]行首二人。[佩刀执旗。] 中禁班十人分左右[衣甲佩刀行首执旗先排执弹弓。]大伞二拱鹤四人[金帽子锦衣束带。]靑阳伞二拱鹤四人。[衣服同前。] 牵龙班指谕二人将校八人分左右[金帽子锦衣金涂银束带。]雨伞二拱鹤四人茶房衣房军士各十五人[靑衣。]后拥马二匹控军士十四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 玄武队领将校四人军士一百人分左右。[衣服如先排队。]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百官仪从-001
○百官仪从。 显宗十四年六月式目都监奏定: 詹事府丞给从三人司直以下录事以上各给从二人。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百官仪从-002
献宗元年九月诏: 自今宰相枢密随驾者许令张伞以为恒式。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百官仪从-003
明宗二十年判: 守太师太傅太保各丘史二十二守太尉守司徒司空十六公侯二十伯子男十四中书令门下侍中二十二门下中书侍郞平章事二十知政事十六知省事政堂文学十五左右常侍十直门下给事中左右*{谏}议八起居注起居舍人左右司谏六左右正言五尙书令二十二左右仆射十四知省事八左右丞七左右司郞中六左右司员外郞五枢密院事十六使十五知院事同知院事十四副使十三密直学士十知奏事九承宣八六尙书官判事十五六尙书上将军十殿中监近仗诸卫大将军卿监祭酒八六尙书官知部事八近仗诸卫将军诸曹侍郞七近仗诸卫中郞将诸曹郞中六近仗诸卫郞将诸员外郞五三司判事十五使知司事八副使六判官五御史台判台事十二大夫十知台事八中丞七杂端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六监察御史五秘书殿中礼宾卫尉司宰太仆太府少府将作国子判事九少卿少监司业六秘书殿中丞五内给事国子博士四翰林院判院事十学士承旨八翰林学士七侍讲侍读六史馆监修国史十五修国史十三修撰官六军器*大医监判事八监七少监六阁门判事八引进使知阁门事七使六副使通事舍人五祗候四詹事府詹事八少詹事六尙食尙衣尙舍尙乘尙药知局事六大史局判事七知局事五令四司天台判事八监七少监五四官正四诸陵*大庙令四以下外六品及近仗诸卫别将东南班七品员三近仗诸卫散员及东班八九品员二诸权务官甲科使同科副使四乙丙科使四同科副使三泰定通门静德康安殿侍卫将军三直翰林史馆录事判官留院校监以上有禄诸权务二以下诸权务员一两班致仕员尙书中书令门下侍中侍郞平章事各丘史五。 此外宰臣枢密院员及守三公以上四仆射六尙书上将军三大将军卿监二判宝文阁学士七直学士六待制五直阁四。 此皆兼官半定付。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百官仪从-004
恭让王元年四月礼仪司请更定群臣仪从: 盖扇有差侍中十二人省宰九人密直八人六部判书代言班主七人上将判事六人单三品五人四品四人五六品三人外二人捕盗巡绰官不在此限。 又暑月只着纱帽触热甚艰自四月至八月两府用重靑色盖六部判书代言班主通宪散骑以上用单靑色盖台省用平盖。 三品用圆扇四品至六品用鹤翎扇。 以上显任官雨雪外不许着高顶帽文武官朝觐会同禁用灰白色。 事竟不行。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外官衙从-001
○外官衙从。 显宗九年正月定大小各官守令衙从大都护府牧官使六副使五判官四司录法曹各三医文师各二。 中都护府使副使判官法曹医文师衙从[同大都护府。]防御鎭使知州府郡事官使五副使四判官法曹各三县令鎭将三副将尉二。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外官衙从-002
恭愍王十五年十二月定外官衙从马匹: 留守官尹衙从九马五疋判官衙从四马三疋军法曹各衙从三马二疋大都护府使衙从六马四疋判官衙从四马三疋司录衙从三马二疋。 牧官使判官司录衙从马匹[同大都护府。]中都护府使衙从五马三疋司录衙从三马二疋。 知州事衙从四马三疋判官衙从二马二疋县令衙从三马二疋监务衙从二马二疋。
志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73卷-志27-00-00-000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00-000
选举一。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00-001
○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 光宗用双冀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 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其学校有国子大学四门又有九斋学堂而律书学皆肄国子。 其科举有制述明经二业而医卜地理律书三礼三传何论等杂业各以其业试之而赐出身。 其国子升补试亦所以勉进后学也。 虽名卿大夫未必不由科目进。 而科目之外又有遗逸之荐门荫之成众爱马之选补南班杂路之升转所进之途非一矣。 原其立法定制之初养育之方选取之制铨注之法井然有条累世子孙凭借而维持之东方文物之盛拟诸中华。 自权臣私置政房政以贿成铨法大坏而科目取士亦从而泛滥。 于是黑册之谤粉红之传播一时而高丽之业遂衰矣。 其制度节目之详遗失殆尽姑采见于史册者随其详略条分类聚作选举志。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0
科目一。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1
○光宗九年五月双冀献议始设科举试以诗赋颂及时务策取进士兼取明经医卜等业。 十一年只试诗赋颂。 十五年复试以诗赋颂及时务策。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2
景宗二年亲试进士。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3
成宗二年始临轩覆试然不为常例。 亲试覆试例用诗赋。 六年除颂试以诗赋及时务策。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4
穆宗七年三月改定科举法。 先时每春月试取秋冬发榜至是定以三月开场锁贴礼经十条明日试诗赋越一日试时务策至十日定奏科第乃开锁。 其明经以下诸业上年十一月毕选与进士同日发榜。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5
显宗元年四月国子司业孙梦周奏: "只试诗赋不试时务策。" 二年礼部侍郞周起奏: "定糊名试式。" 八年十月判: 东堂监试给暇两大业试前三朔医卜律书业二朔业一朔。 十年六月翰林学士郭元奏: "除对策试以论必用礼记中义为题。" 十五年十二月判: 诸州县千丁以上岁贡三人五百丁以上二人以下一人令界首官试选制述业则试以五言六韵诗一首明经则试五经各一机依例送京国子监更试入格者许赴举余任还本处学习。 如界首官贡非其人国子监考科罪。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6
靖宗二年七月判: 生徒入学满三年方许赴监试。 十一年四月判: 五逆五贱不忠不孝乡部曲乐工杂类子孙勿许赴举。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7
文宗二年十月判: 各州县副户长以上孙副户正以上子欲赴制述明经业者所在官试贡京师尙书省国子监审考所制诗赋违格者及明经不读一二机者其试贡员科罪。 若医业须要广习勿限户正以上之子虽庶人非系乐工杂类令试解。 九年十月内史门下奏: "氏族不付者勿令赴举。" 十六年三月国子司业黄抗之考试国学诸生署科甚滥命中书舍人郑惟产改试。 惟产请行封弥之法。 贡封弥始此。 三十三年六月判: 三礼何论政要业监试于诸业毕试后国子监与本业员试取。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8
宣宗卽位诏进士以下诸业自今许三年一试。 元年十一月判: 三礼三传业亦前代取人之典不可停废三礼业以礼记二十卷为业大经贴经十处通六以上揷筹十处破文通口问口对义理通六以上以周礼仪礼为小经一经揷筹十处破文通义理通六以上一经破文读二机三传业以左传为肄业大经*贻{贴}经十处通六以上揷筹十处破文通义理通六以上以公羊谷梁传为小经一传揷筹十处破文通义理通六以上一传只读二机。 八年十二月判: 内侍人吏行卷依披篮赴举例试前为限纳之又进士遭父母丧者其业未选前服则行卷家状修送贡院虽限内姓名未录许令赴试诸业举人亦依此例。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9
献宗定制述明经诸业监试隔一年试选。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0
肃宗七年闰六月式目都监奏: "三礼三传业出身者不别录用渐致衰微今后为先量后生业此者国子监劝励。"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1
睿宗五年二月除论试以诗赋策。 九月判: 制述明经诸业新举者属国子监三年仕满三百日者各业监试许赴。 西京则留守官选上乡贡则东南京八牧三都护等界首官依前式试选申省。 十一年十一月判: 诸业举人十一月始明经为先选取进士则明年二月昼夜平均时选取诸生行卷家状及试官差定诸事都省及枢密院国子监敬施行诸业初举及一度停举者依式问连次赴举者只考家状*{痕}瑕赴试。 遭父母丧者属部坊里典及本乡其人事审官处问二十七朔已满则考其家状*{痕}瑕赴举。 凡姓名记录进士则限十二月二十日家状行卷终明经以下则限十一月终限外杂暇已满者及因公出使限内不及上京者试日为限修送贡院。 十四年东堂始用经义。 十六年五月判: 明经业以下诸业监试司业以上官同各业员试选。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2
仁宗五年三月诏复用诗赋论。 九年三月判: 防丁监试虽入仕必以诗赋选取。 十四年八月中书门下奏: "国学诸生行艺分数十四分以上直赴第三场十三分以下四分以上赴诗赋场。" 十一月判: 凡制述业经义诗赋连卷试取凡明经业试选式贴经二日内初日尙书业贴周易周易业贴尙书各十条翌日毛诗贴十条各通六条以上。 第三日以后读大小经各十机破文兼义理通六机每义六问破文通四机。 又周易业读尙书毛诗春秋各秩一机例随秩揷筹。 小经谓业经大经礼记。 凡明法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律十条翌日贴令十条两日全通。 第三日以后读律破文兼义理通六机每义六问破文通四机。 读令破文兼义理通六机每义六问破文通四机。 凡明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九章十条翌日贴缀术四条三开三条谢家三条两日全通。 读九章十卷破文兼义理通六机每义六问破文通四机。 读缀术四机内兼问义二机三开三卷兼问义二机谢家三机内兼问义二机。 凡明书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说文六条五经字样四条全通翌日书品长句诗一首眞书行书篆书印文一读说文十机内破文兼义理通六机每义六问破文通四机。 凡医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素问经八条甲乙经二条翌日贴本草经七条明堂经三条两日各通六条以上。 读经十卷破文兼义理通六机破文通四机。 针经九卷难经一卷幷十卷破文兼义理通六机破文通四机。 又读灸经破文通二机。 凡呪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经十条翌日贴刘涓子方十条通六条以上读小经疮疽论七卷明堂经三卷内兼义理通六机。 读大经针经十机内兼义理通六机又读七卷本草经二机。 凡地理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新集地理经十条翌日刘氏书十条两日通六条以上。 读地理决经八卷经纬令二卷幷十卷破文兼义理通六机破文通四机读地镜经四卷口示决四卷胎藏经一卷决一卷幷十卷破文兼义理通六机破文通四机。 又读萧氏书十卷内破文一机。 凡何论业式眞书奏状小贴吃读何论十机孝经曲礼各二机律前后帙各一机。 凡明经业监试格庄丁十二机以周易尙书毛诗各二机礼记春秋各三机白丁九机以周易尙书各一机毛诗礼记各二机春秋三机。 凡书业监试字说文三十卷内白丁三册庄丁五册各破文试读又令眞书。 凡业监试白丁业经三机二机庄丁业经五机二机。 凡律业监试白丁律二机令三机庄丁律三机令三机。 凡医卜地理业各其本司试选。 凡诸州贡士依前定额数若有才堪贡选不限其数。 所贡之人将申送日行乡飮酒礼牲用小牢以官物充。 十七年十月礼部贡院奏: "范仲淹云: '先策论以观其大要次诗赋以观其全才以大要定其去留以全才升其等级。' 斯择才之本致理之基也。 我朝制述业于第三决场迭试策论之无着韵偶对者因此诗赋学渐为衰废。 今后初场试经义二场论策相递三场诗赋永为格式。 且国学未立前初场试以贴经立学以后兼试大小经义举子难之。 今后除兼经义只试本经义。" 十八年闰六月中书门下奏: "明法业但读律令其登科甚易且于外必六经州牧实为出身捷俓。 缘此两班子弟及贡士求属者渐多制述明经两大业及医卜地理业国家所不可废而今赴举者少。 今后明法业出身者淸白为公政誉着闻方许擢用仍禁贡士求属是业。" 二十年二月判: 东堂监试赴举诸生*{须}赴冬夏天都会许录姓名在外生徒各于界首官乡校都会给状赴试。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3
毅宗八年五月更定: 初场迭试论策中场试经义终场试诗赋。 又国学生考以六行积十四分以上者许直赴终场不拘其额仍除三场连卷法。 国制以蓝衫就试者例不过三赴时文克谦以删定都监判官屡举不中乃曰: "白衣且十赴蓝衫何止三赴 请以五赴为限。" 朝议从之遂为恒规。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4
忠烈王六年五月王亲试文臣赐黄牌籍内侍。 王留意诗文。 或诸生之登第者亲试之中者谓之殿试门生待遇异常。 殿试之制唯试当年登第者僧祖英得幸于王其侄子及所亲旧不限登第久近竞依势赴之。 十四年九月宰相蔡仁规子禑中第居同进士头。 国制科举之目乙科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二十三人世以同进士头宦不达人皆恶之指为同头。 王为禑嫌之问于承旨李混混云: "可加丙科八人置禑其末。" 从之。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5
忠肃王二年正月渖王改东堂为应举试。 七年六月李齐贤朴孝修典举革诗赋用策问。 七月敎曰: "近以选上国应举秀才而废考艺试成均七馆诸生皆赴初场未合古制。 其令依旧皆赴考艺试定其分数直赴中场。" 十七年十二月始令举子诵律诗四韵一百首通小学五声字韵乃许赴试。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6
忠穆王卽位之年八月改定: 初场试六经义四书疑中场古赋终场策问。 九月令将军郭允正领忽只呵禁试。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7
恭愍王十一年洪彦博柳淑掌试复用诗赋。 十四年十月李仁复李穑建议: "禁举子挟册易书试卷以防假滥。" 十六年林朴上书: "请科举一依中朝搜通考之法。" 十七年亲试用经义。 十八年始用元朝乡试会试殿试之制定为例程。 二十年三月敎: 自今年未满二十五岁者毋得赴举。 二十三年三月敎: 各道乡试诸生各于本贯赴举已有成规。 今诸生或有赴他道试者毋赴会试。 四月举子于试卷或有不录年甲者王怒其违制停放。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8
辛禑二年五月政堂文学洪仲宣革林朴所建对策取士之法复以诗赋取士罢乡试会试殿试议者非之。 五年正月谏官上言: "玄陵崇信经学养士取人近年以来诗赋取士专尙词章经学渐废。 今后一遵玄陵己酉年科举之法。" 十二年五月李穑知贡举复用策问严立禁防举子年未满二十不许赴举。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9
辛昌敎: 科举之法一依己酉年之规以时举行州县之学贡士不充额数者罪及守令。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20
恭让王元年十二月大司宪赵浚等上书曰: "今之学者以雕篆之学幸中科第取荣一身自以为足从仕之后尽弃所业昧于施措以负国家崇儒重道之意。 愿自今聚各年及第四品以下对策殿庭中者使掌制敎不中者左迁以振儒风。"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21
凡选场或比年或*闲岁未有定期其取士亦无定额。 光宗九年五月翰林学士双冀知贡举取进士赐甲科崔暹等二人明经三人卜业二人及第。 十一年三月双冀知贡举取进士赐甲科崔光范等七人明经一人医业三人及第。 十二年四月双冀知贡举取进士赐王举等七人明经一人及第。 十五年三月翰林学士赵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策及明经卜业各一人及第。 十七年翰林学士王融知贡举取进士赐甲科崔居业等二人及第。 二十三年王融知贡举金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杨演等四人及第。 二十四年二月王融知贡举取进士赐白思柔等二人及第。 二十五年三月王融知贡举取进士赐韩蔺卿等二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22
景宗二年三月亲试进士赐甲科高凝等三人乙科三人及第。 四年三月王融知贡举取进士赐甲科元征衍等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23
成宗二年五月王融知贡举取进士赐崔行言等五人及第。 十二月正匡崔承老左执政李梦游兵官御事刘彦儒左丞卢奕取进士王覆试赐甲科姜殷川乙科二人明经一人及第。 三年三月王融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李琮丙科二人及第。 四年五月王融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秦亮丙科二人及第。 五年三月李梦游知贡举取进士赐崔英蔺等及第。 六年三月李梦游知贡举取进士八月下敎: 赐梦游所举甲科郑又玄明经一人卜业一人医业二人明法业二人及第。 七年三月王融知贡举取进士九月下敎: 赐乙科李纬等二人丙科二人医业二人及第。 八年三月王融知贡举取进士十二月下敎: 赐乙科崔得中等十人丙科八人明经一人卜业二人及第。 十年闰二月翰林学士白思柔知贡举取进士赐甲科崔沆乙科六人明经三人及第。 十二年三月翰林学士崔暹取进士八月下敎: 赐甲科利瓦伊贤等二人乙科三人同进士五人明经三人明法三人及第。 十三年三月王融知贡举取进士八月覆试赐甲科崔元信等四人乙科四人明经九人及第。 十四年三月白思柔知贡举取进士九月覆试下敎: 赐甲科李子琳乙科四人明经三人及第。 十五年三月崔暹为都考试官取进士十二月下敎: 赐甲科郭元等四人乙科三人明经六人及第。 十六年八月礼部侍郞柳邦宪知贡举取进士。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24
穆宗元年正月赐邦宪所举甲科周仁杰等二人乙科三人明经七人明法五人明书三人明四人三礼十人三传二人及第。 三月左司郞中崔成务知贡举取进士赐甲科姜周载等七人乙科二十五人同进士十八人恩赐一人明经二十人明法二十三人明书五人明十一人及第。 三年柳邦宪取进士赐甲科宋等八人乙科七人明经八人及第。 五年三月崔成务知贡举取进士八月下敎: 赐乙科朴元徽等三人丙科六人明经十九人及第。 七年四月内史舍人崔沆知贡举取进士下敎: 赐甲科黄周亮等五人乙科十人明经四人及第。 八年三月崔沆知贡举取进士四月下敎: 赐甲科崔等七人乙科十人明经三人及第。 十年六月礼部侍郞高凝取进士赐乙科赵元等二人丙科四人明经三人及第。 十一年三月中枢院直学士蔡忠顺取进士赐甲科孙元仙等四人乙科五人明经二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25
显宗初卽位礼部侍郞姜邯赞知贡举取进士赐甲科安昌龄乙科四人同进士三人明经二人及第。 元年四月国子司业孙梦周知贡举取进士赐甲科徐崧丙科六人同进士一人明经三人及第。 四年八月左仆射金审言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乙科林维干等三人丙科三人同进士二人明经一人及第。 五年四月秘书监周伫知贡举取进士赐禹贤符等十一人及第。 七年七月礼宾卿李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金显等九人明经五人及第。 八年三月礼部侍郞郭元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郑倍杰丙科五人同进士五人及第。 九年五月给事中金* {金猛}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黄靖丙科四人同进士四人明经十人及第。 十一年五月国子祭酒刘征弼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乙科李元显丙科三人同进士六人明经三人及第。 十二年八月散骑常侍李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甲科赵覇丙科一人同进士五人明经四人及第。 十四年六月黄周亮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丙科张乔等二人同进士二人明经二人及第。 十五年三月礼部尙书刘征弼知贡举取进士赐丙科李子渊等二人同进士七人明经十人及第。 十七年三月内史舍人崔知贡举取进士赐甲科崔等二人丙科二人同进士七人明经一人及第。 十九年三月郞中李作仁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乙科郑在元丙科二人同进士七人明经一人及第。 二十一年四月礼部郞中朴有仁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乙科崔惟善等十八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26
德宗元年二月尙书左丞李作忠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白可易等三人丙科六人恩赐四人及第。 二年三月礼部侍郞朴有仁知贡举取进士赐丙科崔希穆等五人同进士三人明经二人恩赐二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27
靖宗元年三月刑部尙书崔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金无滞等四人丙科四人同进士六人明经一人及第。 三年三月礼部尙书黄周亮知贡举取进士下诏: 赐乙科卢延覇等四人丙科四人同进士三人明经二人及第。 五年二月左谏议大夫林惟干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黄杭之等五人丙科八人同进士五人明经二人恩赐一人及第。 七年二月门下侍郞黄周亮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兪畅丙科四人明经五人及第。 十年四月内史侍郞李作忠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金元铉等四人丙科五人同进士七人明经二人恩赐二人及第。 十二年三月门下侍郞崔融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李仁挺等四人丙科六人同进士七人明经一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28
文宗元年四月中枢院副使郑倍杰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金鼎新等二人丙科九人同进士六人明经三人及第。 三年五月中枢院使金廷俊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乙科朴仁寿等二人丙科七人同进士六人恩赐一人明经四人及第。 五年四月内史侍郞李子渊知贡举取进士下诏: 赐乙科崔锡等七人丙科六人同进士六人明经三人及第。 七年三月刑部尙书崔惟善知贡举取进士下诏: 赐乙科禹相等六人丙科九人同进士六人明经二人及第。 八年四月知中枢院事金显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柳善余等六人丙科八人同进士十一人明经二人及第。 十年四月尙书右仆射李令干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乙科李干方等二人丙科四人同进士七人恩赐二人明经四人及第。 十一年四月左散骑常侍赵覇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李俊等三人丙科九人同进士二人明经四人及第。 十三年二月翰林学士金化崇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丙科杨信麟等八人同进士九人明经四人恩赐四人及第。 十五年三月翰林学士崔惟善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罗继含等六人丙科八人同进士六人明经二人及第。 十七年五月翰林学士金行琼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洪器等四人丙科十四人同进士十二人明经一人恩赐五人及第。 二十年四月起居舍人卢寅知贡举取进士下诏: 赐乙科高仲臣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四人明经二人及第。 二十二年四月崔尙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崔等二人丙科五人同进士十人明经二人恩赐一人及第。 二十四年四月尙书左仆射金行琼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崔翼臣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十一人恩赐二人明经一人及第。 二十六年三月秘书监李成美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朴维恪等二人丙科十一人同进士九人明经二人及第。 二十七年十月以翰林学士郑惟产为明年知贡举二十八年四月命太子覆试惟产所取进士下诏: 赐乙科李等二人丙科十人同进士十四人明经二人及第。 三十年三月礼部尙书李靖恭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乙科李昱等二人丙科七人同进士二十一人明经二人及第。 三十二年三月知政事文正知贡举取进士命太子覆试下诏: 赐乙科禹元龄丙科七人同进士十二人明经三人及第。 三十四年五月礼部尙书卢旦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金尙等二人丙科九人同进士七人明经三人及第。 三十六年三月吏部尙书崔奭知贡举取进士崔渊等十九人发榜时有大学生田德祖等于论场私坼官封诗赋名纸事觉命来春改试。 三十七年三月中书侍郞崔奭知贡举侍讲学士朴寅亮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阴鼎等二人丙科六人同进士六人明经三人恩赐一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29
宣宗元年五月同知枢*(密)院事崔思谅知贡举吏部侍郞金上琦同知贡举取进士下诏: 赐乙科高旻翼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六人明经四人及第。 二年四月中枢院使卢旦知贡举尙书礼部侍郞李预同知贡举取进士下诏: 赐乙科金晙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十二人明经三人恩赐二人及第。 三年五月中枢院副使李子威知贡举礼部侍郞金觐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朴景伯等四人丙科八人同进士十八人明经三人及第。 五年三月判尙书吏部事崔奭知贡举礼宾少卿崔思诹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金富弼等五人丙科七人同进士十一人明经三人恩赐一人及第。 七年四月门下侍郞金良鉴知贡举谏议大夫孙冠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李景泌等三人丙科九人同进士十四人明经二人恩赐三人及第。 九年四月吏部尙书金上琦知贡举礼部侍郞伍咸庶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金成等五人丙科十人同进士十八人明经三人恩赐二人及第。 十一年三月知中枢院事李预知贡举礼部侍郞魏继廷同知贡举取进士下诏: 赐乙科郑克恭等二人丙科九人同进士十七人明经四人恩赐四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30
献宗元年四月知政事柳奭知贡举左承宣崔弘嗣同知贡举取进士下诏: 赐乙科兪进等三人丙科九人同进士十四人明经三人恩赐三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31
肃宗元年三月知政事崔思诹知贡举礼部侍郞林成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金辅臣等五人丙科十人同进士十五人明经四人恩赐四人及第。 二年四月知政事黄莹知贡举吏部尙书庾晳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林元通等五人丙科十人同进士十八人明经四人恩赐四人及第。 三年四月礼部尙书魏继廷知贡举国子祭酒洪器同知贡举取进士下诏: 赐乙科李德允等三人丙科八人同进士十六人明经三人恩赐五人及第。 五年四月同知枢密院事李知贡举知奏事柳伸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韩淑旦等三人丙科十一人同进士二十二人明经三人恩赐六人及第。 七年三月知奏事尹瓘知贡举司宰卿李宏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康涤等五人丙科十一人同进士十七人明经三人恩赐五人及第幷召试投化宋进士章赐别头乙科及第仍赐红牌鞍马。 九年二月翰林学士郑文知贡举礼部侍郞刘载同知贡举试进士命太子覆试下诏: 赐宋玮等三人丙科八人同进士十六人明经二人恩赐五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32
睿宗元年四月门下侍郞崔弘嗣知贡举礼部侍郞金缘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皇甫许等三十四人及第。 二年任*悫知贡举朴景绰同知贡举取韩卽由等。 三年五月礼部尙书李玮知贡举国子祭酒李载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卢显庸等三十四人明经三人恩赐三人及第。 四年三月门下侍郞李知贡举礼部尙书金商佑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下诏: 赐乙科李正升等四人丙科九人同进士十六人恩赐六人明经三人及第。 七年三月平章事吴延宠知贡举侍郞林彦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郑之元等三人丙科六人同进士十六人明经三人及第。 九年三月平章事金缘知贡举左承宣韩如同知贡举取进士四月覆试赐乙科白等五人丙科十一人同进士二十二人明经三人及第宋进士林完别赐乙科。 十年五月平章事赵仲璋知贡举翰林学士朴升中同知贡举取进士其合格人对策颇蹈袭古作落第者诉之王覆试赐金精等三十九人及第。 十一年四月知枢密院事金晙知贡举直门下省李寿同知贡举取进士合格者二十四人王覆试进士二十四人及前赴御试十人锁厅四人进士八举不中二十人别唤四人幷六十二人赐裴佑等三十八人及第。 十三年五月政堂文学李轨知贡举礼宾卿金沽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福允等二十三人及第。 十五年五月韩安仁知贡举金富佾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李之等三十八人及第。 是举幷试策武学生。 十七年八月左散骑常侍朴升中知贡举知奏事金仁揆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罗景纯等三十一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33
仁宗元年四月中书侍郞林有文知贡举礼部尙书洪灌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卞纯夫等三十人及第。 二年四月中书侍郞金若温知贡举兵部侍郞金富轼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高孝等三十七人及第。 三年五月同知枢密院事李之美知贡举知奏事金富佾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阳伸等三十七人及第。 五年六月李公寿知贡举金富辙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王佐材等三十三人及第。 六年四月文公仁知贡举崔濡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元哲等二十九人及第。 八年四月金富轼知贡举康候显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朴东柱等三十二人及第。 十年闰四月平章事崔滋盛知贡举吏部侍郞林存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崔光远等二十五人及第。 十一年八月礼部尙书金富仪知贡举知奏事洪*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于蕃等二十五人及第。 十二年五月知政事任元知贡举右承宣郑沆同知贡举取进士赐许洪材等二十九人及第。 十五年三月同知枢密院事李仲知贡举尙书左丞康涤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信等二十八人及第。 十六年三月平章事崔濡知贡举尙书右丞李之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大有等二十九人及第。 十七年六月平章事金富轼知贡举礼部侍郞金端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崔伋等二十人及第。 十八年五月知枢密院事李之知贡举国子祭酒林光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彭希密等二十六人及第。 二十年三月枢密院使王知贡举刑部侍郞权迪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高等三十人明经二人恩赐五人及第。 二十二年五月韩惟忠知贡举崔惟淸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敦中等二十六人及第。 二十三年五月任元知贡举尹彦同知贡举取进士赐赵文振等三十二人及第。 二十四年李仁实知贡举崔同知贡举取黄文富等。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34
毅宗元年五月金永宽知贡举金子仪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愈昌等三十二人及第。 二年闰八月高兆基知贡举庾弼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柳廷坚等二十五人及第。 四年文公元知贡举李之茂同知贡举取安永有等。 六年四月庾弼知贡举任克忠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仪等二十七人及第。 五月亲试取刘羲等三十五人及第。 七年八月金永锡知贡举刘锡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郭元等三十人明经三人及第。 八年四月门下省事崔允仪知贡举左承宣金存中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皇甫倬等及第。 十年六月李之茂知贡举李元膺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黄文庄等二十七人及第。 十二年五月枢密院使李阳升知贡举右承宣李公升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正明等二十七人及第。 十四年五月金永夫知贡举李知深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崔孝着等三十三人明经三人及第。 十六年四月中书侍郞崔允仪知贡举秘书监李德寿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继元等二十九人明经三人及第。 十七年九月同知枢密院事金永胤知贡举左承宣金* 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纯佑等二十八人明经三人及第。 十八年九月中书侍郞李之茂知贡举左承宣许洪材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元礼等二十八人明经三人及第。 二十年五月知门下省事金永胤知贡举礼部尙书徐淳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朴绍等三十人及第。 二十二年三月金永胤知贡举金光中同知贡举取张令才等二十七人明经四人。 二十三年四月许洪材知贡举金于藩同知贡举取李翼忠等二十九人。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35
明宗元年五月政堂文学韩就知贡举右谏议金莘尹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林遂等二十八人明经四人及第。 二年七月同知枢密院事金阐知贡举右谏议韩彦国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张闻庆等二十九人及第。 三年六月平章事尹鳞瞻知贡举礼部侍郞文克谦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崔时幸等三十二人及第。 五年十月枢密副使闵令谟知贡举谏议大夫郭阳宣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白龙变等二十八人明经三人及第。 六年八月礼部尙书李文铎知贡举大府卿韩文俊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秦干公等三十人明经四人及第。 七年四月枢密院副使文克谦知贡举判大府事廉信若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崔基静等三十五人明经四人及第。 八年六月枢密院副使韩文俊知贡举右*{谏}议大夫李应招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陈光恂等三十人明经三人恩赐四人及第。 十年六月门下平章事闵令谟知贡举国子祭酒尹宗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得玉等二十九人明经三人及第。 十二年六月政堂文学韩文俊知贡举右散骑常侍李知命同知贡举取进士赐许征等三十人明经四人及第。 十四年九月知政事文克谦知贡举知奏事林民庇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琴克仪等三十一人明经五人及第宋进士王逢辰别赐乙科。 十六年四月林民庇知贡举皇甫倬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宋惇光等三十三人明经五人及第。 十八年六月知政事林民庇知贡举崔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唐等二十九人及第。 二十年五月政堂文学李知命知贡举左承宣任濡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皇甫纬等三十人明经五人恩赐七人及第。 二十二年四月知政事赵永仁知贡举翰林学士柳公权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孙希绰等二十九人及第。 二十四年四月枢密院使崔瑜贾知贡举判秘书事崔诜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君绥等三十一人及第。 二十六年七月枢密院使崔诜知贡举国子祭酒李资文同知贡举取进士赐赵挺观等三十七人及第。 二十七年五月知政事崔知贡举左*{谏}议大夫闵公珪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房衍宝等三十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36
神宗元年六月中书侍郞任濡知贡举国子祭酒崔孝着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田敏儒等三十三人及第。 二年九月知政事崔诜知贡举秘书监金平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崔得俭等三十三人及第。 三年任濡知贡举白光臣同知贡举取赵文拔等。 四年五月签书枢密院事闵公珪知贡举国子大司成金平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崔宗俊等三十三人及第。 五年五月枢密院使金平知贡举右承宣赵准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黄克中等三十三人明经四人及第。 七年十月枢密院使闵公珪知贡举右承宣安有孚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印得侯等三十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37
熙宗元年七月签书枢密院事李桂长知贡举判礼宾省事崔洪胤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马仲奇等三十人及第。 二年六月门下侍郞任濡知贡举右承宣崔坦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庾亮才等三十三人及第。 四年闰四月知政事李桂长知贡举右副承宣琴仪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皇甫瓘等三十三人明经六人恩赐二人及第。 六年六月枢密院副使崔洪胤知贡举秘书监柳泽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泓等三十三人明经七人恩赐七人及第。 七年十月门下侍郞李桂长知贡举大司成赵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姜昌瑞等三十八人明经五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38
康宗元年六月政堂文学崔洪胤知贡举知奏事琴仪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田庆成等二十九人明经六人及第。 二年七月同平章事李桂长知贡举左谏议大夫崔甫淳同知贡举取进士赐许受等三十一人明经五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39
高宗元年五月签书枢密院事琴仪知贡举右散骑常侍蔡靖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莘鼎等二十二人明经五人恩赐三人及第。 二年五月平章事崔洪胤知贡举左谏议大夫朴玄圭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廉珝等三十一人明经七人恩赐五人及第。 三年五月枢密院副使蔡靖知贡举殿中监任永龄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庾硕等三十人及第。 六年五月政堂文学赵知贡举国子祭酒李得绍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仲龙等二十八人明经一人恩赐七人及第。 七年六月枢密院副使韩光衍知贡举大司成李宗规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朴承儒等二十九人明经二人及第。 九年四月知政事崔甫淳知贡举右承宣金良镜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梁* 等三十一人及第。 十年六月右仆射柳泽知贡举殿中监崔溥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曹均正等二十九人明经三人恩赐九人及第。 十一年三月枢密院副使韩光衍知贡举判秘书省事崔正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孙琓等三十三人明经四人恩赐六人及第。 十二年三月门下平章事崔甫淳知贡举卫尉卿崔宗梓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林长卿等三十人明经三人恩赐七人及第。 十三年四月签书枢密院事崔正知贡举秘书监兪升旦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吴乂等三十二人明经一人恩赐九人及第。 十五年三月平章事崔甫淳知贡举判卫尉事李奎报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敦等三十一人及第。 十七年三月政堂文学兪升旦知贡举国子祭酒刘奇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田庆等三十三人明经恩赐各三人及第。 十九年五月翰林学士承旨金仁镜知贡举翰林学士金台瑞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文振等二十九人明经二人及第。 二十一年五月知门下省事李奎报知贡举大司成李百顺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炼成等三十一人明经二人恩赐八人及第。 二十三年五月知政事李奎报知贡举判礼部事朴廷揆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朴曦等三人丙科八人同进士十八人明经三人及第。 二十五年四月签书枢密院事李方茂知贡举刑部尙书任景肃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池珣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二十人明经三人及第。 二十七年五月枢密院副使任景肃知贡举右承宣崔璘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张天骥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四人明经四人及第。 二十八年四月知政事宋恂知贡举国子祭酒郑晏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崔宗均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二十三人明经二人及第。 二十九年四月枢密院副使金敞知贡举判礼宾省事薛愼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洪之庆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十七人明经二人恩赐八人及第。 三十一年四月左仆射任景肃知贡举秘书监洪均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魏珣等三十二人明经二人恩赐九人及第。 三十三年四月枢密院副使崔璘知贡举国子祭酒朴暄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梁贮等三十一人及第。 三十五年三月枢密院使洪均知贡举*大仆卿闵仁钧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钧等三十三人明经三人恩赐二人及第。 三十七年五月平章事任景肃知贡举尙书左丞金孝印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应文等二十九人明经三人恩赐八人及第。 三十九年四月枢密院副使崔滋知贡举判大府事皇甫琦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柳成梓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二十三人明经五人恩赐六人及第。 四十一年六月知枢密院事赵修知贡举左副承宣尹克敏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尹正衡等三十三人明经二人恩赐五人及第。 四十二年六月枢密院副使崔温知贡举判司宰监事金之岱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郭王府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二十三人明经二人恩赐二人及第。 四十五年六月平章事崔滋知贡举谏议大夫洪缙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张汉文等三十三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40
元宗元年九月知政事李藏用知贡举同知枢密院事柳璥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魏文卿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二十一人明经二人及第。 二年五月知枢密院事金之岱知贡举礼部尙书郑芝同知*举贡{贡举}取进士赐乙科郑谦等四人丙科七人同进士十九人明经一人及第。 三年柳璥知贡举兪千遇同知贡举取赵得珠等。 五年四月知中枢院事崔允恺知贡举右承宣朴伦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周鼎等二十五人及第。 七年五月洪缙知贡举郭汝益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闵渍等二十七人明经一人恩赐二人及第。 九年四月门下侍郞柳璥知贡举国子祭酒金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尹承管等三十三人明经二人恩赐八人及第。 十三年九月元傅知贡举许珙同知贡举赐金滉等三十三人恩赐七人明经一人及第。 十四年十月知政事金坵知贡举右承宣李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郑贤佐等二十九人明经一人及第。 十五年五月中书侍郞兪千遇知贡举同知枢密院事张镒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朱锭等二十五人明经一人恩赐三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41
忠烈王元年十月左仆射韩康知贡举承宣朴恒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崔之甫等二十五人明经一人及第。 二年十月密直司使许珙知贡举右副承宣薛恭俭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益邦等三十三人明经一人恩赐三人及第。 五年六月赞成事朴恒知贡举典法判书郭汝弼同知贡举取进士赐赵简等三十三人明经二人恩赐八人及第。 六年四月赞成事元傅知贡举大司成白文节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伯琪等三十三人明经一人恩赐一人及第。 五月亲试文臣取书籍店录事赵简等九人。 八年十一月知密直司事李尊庇知贡举承旨郭预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崔伯伦等三十二人及第。 十年十月判密直司事金周鼎知贡举判卫尉寺事权同知贡举取进士赐赵宣烈等三十三人明经二人恩赐一人及第。 十一年十月知佥议府事薛公俭知贡举左承旨崔守璜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郭麟等三十一人及第。 十二年十月赞成事韩康知贡举国子祭酒李益培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等三十一人及第。 十四年九月中赞许珙知贡举左承旨安珦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尹宣佐等三十三人及第。 十六年五月政堂文学郑可臣知贡举判秘书事金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崔咸一等三十一人及第。 二十年十月安珦知贡举闵渍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尹安庇等三十三人及第。 二十一年十月郑可臣知贡举金恂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姜喧等二十七人及第。 二十六年九月全升知贡举郑允宜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资岁等三十三人及第。 二十七年五月密直司事权永知贡举左副承旨赵简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卢承等三十三人及第。 二十八年四月密直司事吴祈知贡举三司左使池禹功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崔凝等三十三人及第。 五月亲试取乙科曹匡汉等二人丙科五人。 二十九年六月密直司事金台铉知贡举秘书尹金佑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朴理等三十三人及第。 三十一年五月赞成事郑知贡举知申事宋璘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张子赟等三十三人及第。 三十三年十一月密直司事许有全知贡举版图摠郞李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安奋等三十三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42
忠宣王五年八月权汉功知贡举崔诚之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安震等三十三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43
忠肃王二年正月李考试官尹奕同考试官取进士赐朴仁干等三十三人及第。 四年九月延兴君朴全之考试官摠部典书白元恒同考试官取进士赐洪义孙等及第。 七年六月李齐贤考试官朴孝修同考试官取进士九月赐崔龙甲等三十三人及第。 十三年权准朴瑗取崔元遇等。 十七年十月顺兴府院君安文凯知贡举右代言李湛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宋天凤等三十三人明经恩赐各二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44
忠惠王元年四月密直提学韩宗愈知贡举右代言李君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周赟等三十三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45
忠肃王后五年正月蔡洪哲知贡举安珪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南宫敏等三十三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46
忠惠王后元年金永旽知贡举安轴同知贡举取李公遂等。 后二年七月密直副使李君知贡举判典仪寺事金光载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安元龙等三十三人及第。 后三年七月政堂文学金知贡举知申事辛裔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资乙等三十三人及第。 后五年十一月朴忠佐知贡举李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河乙沚等三十三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47
忠穆王三年十月阳川君许伯知贡举韩山君李谷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仁管等三十三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48
恭愍王二年五月金海君李齐贤知贡举赞成事洪彦博同知贡举取进士赐乙科李穑等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二十三人明经二人及第。 四年二月赞成事李公遂知贡举密直提学安辅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安乙起等三十三人及第。 六年四月政堂文学李仁复知贡举签书枢密院事金希祖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廉兴邦等三十三人及第。 九年十月政堂文学金得培知贡举枢密院直学士韩方信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郑梦周等三十三人及第。 十一年十月右侍中洪彦博知贡举知都佥议柳淑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朴实等三十三人及第。 十四年闰十月兴安府院君李仁复知贡举签书密直司事李穑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尹绍宗等二十八人及第。 十七年四月幸九斋亲试赐李詹等七人及第。 十八年六月兴安伯李仁复知贡举三司左使李穑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柳伯濡等三十三人及第。 二十年三月李穑知贡举田禄生同知贡举取进士六月亲试赐金潜等三十一人及第。 二十三年四月政堂文学李茂芳知贡举密直副使廉兴邦同知贡举取进士王亲试取金子粹等三十三人至十二月赐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49
辛禑二年政堂文学洪仲宣知贡举知密直韩修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郑摠等三十三人明经四人及第。 三年四月竹城君安克仁知贡举政堂文学权仲和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成石等三十三人及第。 六年五月瑞城君廉兴邦知贡举密直使朴形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文和等三十三人明经六人及第。 八年五月顺兴君安宗源知贡举判厚德府事尹珍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柳亮等三十三人及第。 九年四月门下评理禹玄宝知贡举政堂文学李仁敏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汉老等三十三人及第。 十一年四月瑞城君廉国宝知贡举政堂文学郑梦周同知贡举取进士赐禹洪命等三十三人及第。 十二年五月韩山府院君李穑知贡举三司左使廉兴邦同知贡举取进士赐孟思诚等三十三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50
辛昌卽位之年十月密直提学郑道传知贡举知申事权近同知贡举取进士赐李致等三十三人及第。 元年九月判开城府事柳源知贡举厚德府尹李种学同知贡举取进士赐金汝知等三十三人及第。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51
恭让王二年六月门下评理成石知贡举评理赵浚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李等三十三人及第。 四年五月判三司事长寿知贡举政堂文学李元纮同知贡举取进士覆试赐金等三十三人及第。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74卷-志28-00-00-00-000
志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七十四。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00-00-000
选举二。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00-000
科目二。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试官-001
○凡试官。 光宗始命双冀为知贡举。 自后命文臣一人为知贡举二十三年增置同知贡举寻罢之。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试官-002
景宗二年以王融为读卷官亲试则称读卷官。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试官-003
成宗十五年改知贡举为都考试官明年复称知贡举。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试官-004
文宗三十七年复增置同知贡举一人遂以为常。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试官-005
仁宗十年闰四月崔滋盛知贡举林存同知贡举存出赋题云: "圣人耐以天下为家。" 省奏: "按耐古能字奴登切今以奴代为韵非是。 请改命他人再试。" 不允因命滋盛等更试之。 又命题云: "天道不闲而能久。" 省台又奏: "按礼记云: '天道不闭而能久。' 乡本家语以不闭为不闲者盖谬语耳。 今贡院不考正经而据错本请罢两贡举职仍停今年选举。" 王不允命简取经义论中格者。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试官-006
元宗十四年十月知政事金坵知贡举。 旧制: "二府知贡举。 卿监同知贡举其赴试诸生卷首写姓名本贯及四祖糊封试前数日呈试院。 试前日午后贡举具三场题脚于状诣阙实封进呈王亲自封各于题上落点封押而出。 贡举赍奉到试院试日未明放题。 承宣奉金印至同知贡举庭迎知贡举避位待之详在礼志。 越一日承宣又往名而后发榜。 第二场亦如之。 至第三场贡举各于入格卷子背上望科次以启依贡院之望而发榜焉。" 至是初场日承宣洪子藩至贡院诘曰: "予承命而来知贡举必庭迎。" 金坵不得已下阶。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试官-007
忠肃王二年改知贡举为考试官同知贡举为同考试官。 十七年复称知贡举同知贡举。 国俗掌试者谓之学士门生称之则曰恩门。 门生座主之礼甚重。 学士有父母若座主在旣发榜必具公服往谒而门生缀行随之。 学士拜于前门生拜于后众宾虽尊长皆下堂庭立俟礼毕揖让而升以次拜贺。 于是学士邀至其第奉觞称寿。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01
○凡崇奬之典。 光宗始取进士亲御威凤楼发榜。 十五年御天德殿宴群臣命新及第金策释褐赐公服赴宴。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02
景宗二年亲试进士卽令释褐。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03
成宗六年三月发榜下敎曰: "省今所举诸生诗赋策文辞驳格律猥皆不堪取。 唯进士三人诗赋策及明经以下诸业通计六人对义名状一如所奏。 进士郑又玄五夜方二篇已就虽非卓异之才亦是敏捷之手宜置前列用劝后来。 明经以下诸业学生各勤本业方成厥志宜降优柔之泽升擢用之科其令有司准例用。 自今进士诸生不依考官格式放纵违律者勿许试取永以为式。" 放下敎始此。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04
显宗十年正月定新及第荣亲之法: 无两亲者代以待养父母妻父母皆无则代以伯叔父母。 二十一年四月王制诗赐新及第特加奬异。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05
文宗三十年十二月判: 凡州县阙榜至三十年或四五十年登制述明经科者给田十七结百年后登者给田二十结奴婢各一口。 是月判: 国制制述明经明法明书业出身初年给田甲科二十结其余十七结何论业出身义理通晓者第二年给田其它手品杂事出身者亦于四年后给田。 唯医卜地理业未有定法亦依明法书例给田。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06
宣宗七年七月引见新及第赐酒食仍赐公服各一袭。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07
肃宗二年九月引见新及第林元通等赐酒食衣服。 是年赐金富辙母米四十石旧制: 三子登科岁给母大仓米三十石。 以富辙兄弟四人登科加赐十石遂以为常。 七年七月式目都监奏: "由三传三礼业出身者宜授官劝后。" 制可。 十一月引见新及第赐衣服酒食。 九年十月引见新及第宋玮等赐酒食。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08
睿宗二年四月引见新及第皇甫许等。 四年二月引见新及第卢显庸等赐衣酒。 八年三月引见新及第郑之元等命左正言胡宗旦押赐酒食于合门仍令释褐。 十一年二月引见新及第金精等赐酒食于合门仍令释褐。 十一月新及第林许允等许令释褐赐酒食及衣各一袭。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09
仁宗十一年十二月判: 四子登制述明经科者令五部两京诸州府郡县辨报其父母别赐米三十石已没者超一等封爵。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10
毅宗三年正月判: 兄弟三人登制述明经科者其父授职其母别赐米二十石没者封赠。 五年四月引见乙丑年以来新及第等赐宴合门仍令释褐。 十年六月诏: "今年壮元黄文庄乃丙寅科状元文富之弟也。 兄弟俱占魁科在古罕闻宜准三子登科例岁给母粟三十石。"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11
明宗六年八月新及第看榜许于街路张乐以为荣观比因兵乱久废至是复之。 八年六月御史台奏: "旧制新及第红牌降使就赐于家迎待烦费寒士不克供办。 自今请于帘前赐牌。" 中书门下府驳奏: "先王之制必降赐于家者将以荣耀里闾使人歆羡劝学行之已久仍旧便。" 制可。 二十二年四月丙科第四人崔祗义兄祗元祗礼弟祗忠先已登第。 旧制: 三子登第者赐母米二十七石。 今以四子登科命有司加赏。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12
高宗十七年崔瑀始造新及第仪物以宠之。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13
元宗元年九月以魏文卿兄弟俱为状元其母。 七年五月命新及第缀行令八坊厢父老士庶笙歌盛服随从以宠之。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14
忠烈王二十八年五月亲试各赐白银三斤马一匹。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崇奬之典-015
忠穆王三年十月金仁管连魁三场赐马红许着金花帽王亲授红牌宠渥尤厚。 是月命新及第四日成行寻令六日成行。 国制: 凡登科者特赐蓝袍犀带戴花张盖以荣之。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恩例-001
○凡恩例。 穆宗卽位诏: 进士明经十举不第及书者地理学生满十年者许脱麻。 元年三月取恩赐一人东堂取恩赐自此始然不为常例。 二年十月镐京医卜业生在学满二十年年踰五十者许脱麻。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恩例-002
显宗四年八月举人崔弘正以赴举年满特赐释褐。 五年四月石邦宝等二人以赴举度满赐释褐。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恩例-003
文宗十九年六月知政事金义珍知贡举取进士王覆试以卢旦奏事旨怒不设科惟取十上不第者赐李元长等五人恩赐出身又赐明经二人及第。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恩例-004
肃宗诏: 进士明经十举不第者许令脱麻。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恩例-005
高宗四十年六月诏: 诸业东堂监试各一度进士明经各十度已满者一度中场入格许令脱麻。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恩例-006
忠宣王卽位敎曰: "诸业东堂监试各许一度进士明经赴举已满十度者亦许脱麻。"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制科-001
○制科。 景宗元年遣金行成如宋入学国子监二年行成在宋登第。 五年遣崔罕王琳如宋入学十一年罕琳登宾贡科授秘书郞。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制科-002
穆宗元年金成积入宋登第。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制科-003
肃宗四年二月宋诏: 许举子宾贡。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制科-004
睿宗十年七月遣金端甄惟底赵奭康就正权迪如宋赴大学十二年迪奭端登上舍及第。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制科-005
忠肃王元年正月元颁科举诏令选合格者三人贡赴会试。 二年正月遣朴仁干等三人应举皆不第。 四年十二月遣安震应举五年震中制科第三甲十五名。 七年十月遣安轴崔瀣李衍宗应举八年瀣中制科授辽阳盖州判官。 十年十二月遣安轴赵廉崔龙甲应举十一年轴中制科。 后二年李谷中制科第二甲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制科-006
忠惠王后三年李仁复中制科授大宁路锦州判官。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制科-007
忠穆王初年十一月遣尹安之安辅郭应举明年辅中制科。 三年九月遣尹安之白弥坚朴中美应举。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制科-008
忠定王元年安之中制科授大宁路判官。 二年遣白弥坚金仁管应举。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制科-009
恭愍王二年以李穑充书状官应举三年穑中制科第二甲第二名授应奉翰林文字。 十九年六月,
大明颁科举诏令就本国乡试贡赴京师至会试不拘额数选取。 八月李仁复李穑为考试官通考三场文字取李崇仁朴实权近金涛柳伯濡以充贡士崇仁近以年未满二十五不遣。 二十年涛中制科第二十五名授东昌府丞。 二十二年六月白文宝权仲和取应举试金潜宋文中权近曹信金震阳近又以年少不赴。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武科-001
○武科。 恭愍王元年四月进士李穑上书: "请设武举之科。" 事未施行。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武科-002
恭让王二年闰四月都评议使司奏: "文武二道不可偏废本朝只取文科不取武科故武艺成材者少当以寅申巳亥试武科其试官则以两府以上一员同考试官则以三四品中文武各一员试取给牌一如文科仪。 一等三人取诸家兵书俱通且精武艺者二等七人取粗习武艺通兵书者三等二十三人取或通兵书或精一艺者永为恒式。" 从之。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监试-001
○国子监试卽进士试德宗始置试以赋及六韵十韵诗厥后或称成均试或称南省试。 文宗二十五年只试六韵十韵诗。 毅宗二年试以赋及十韵诗忠宣王废之。 忠肃王四年以九斋朔试代之。 七年称举子试。 恭愍王十七年王欲选通经者为试官辛旽欲以监察大夫孙涌为之宦者李刚达欲以判典校寺事李茂芳权思复为之王恶其争乃曰: "监试所取例皆童蒙非经明行修之士无益国家。" 罢之。 辛禑二年复之。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试员-001
○凡国子试试员以三品以下官为之。 高宗十四年三月庾敬玄掌试以: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 为十韵诗题举子请解题敬玄误解信字为诚信之信有一生前诘是非敬玄怒黜之时人欺之。 忠烈王十三年五月林贞杞掌试出律赋题曰: "太宗好尧舜之道如鱼依水不可暂无以好尧舜道不可暂无。" 为韵。 诸生进曰: "韵中六字皆则音何如 " 贞杞改之曰: "好尧之道如鱼依水。" 诸生又进曰: "韵中五字皆平音何如 " 贞杞大又改之曰: "好尧舜道如鱼依水。" 辛禑十一年三月尹就掌试所取皆势家乳臭之童。 时人欺之为粉红榜。 以其儿童好着粉红衣也。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01
○凡国子试之额无定制德宗初年命右拾遗廉显取郑功志等六十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02
文宗三年二月右副承宣金尙宾取韩复等三十九人。 二十五年十月秘书少监高维取七十五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03
宣宗八年三月礼部郞中李取金荩等九十一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04
睿宗元年三月中书舍人李载取安之忠等八十九人。 十一年二月国子祭酒洪瓘取兪坦升等九十九人。 十二年三月文德殿学士金沽取王存等一百三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05
仁宗十七年林光取林景等。 十八年崔取韩梓等。 十九年三月礼部侍郞李仁实取卓光裕等。 二十一年朴景山取皇甫存等。 二十三年金永宽取朴彦猷等。 二十四年四月张修取金大年等。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06
毅宗元年李之茂取朴绶等。 二年四月崔允仪取诗赋梁忠赞等十一人十韵诗朴有时等八十人。 三年五月左承宣郑袭明取诗赋吴光允等十四人十韵诗赵挺时等四十人。 五年四月金永胤取诗赋高英瑾等十五人十韵诗河挺材等七十二人。 七年三月知奏事刘硕取诗赋金世赖十韵诗李东粹等。 八年四月右承宣李元膺取诗赋朴世南等十八人十韵诗金遇等九十三人明经五人。 九年五月御史中丞李公升取诗赋金端宝十韵诗黄文庄等百余人。 十一年四月给事中崔应淸取李阳秀等一百余人。 十三年五月国子祭酒李德寿取七十八人。 十五年五月金* 取高克中等八十三人明经五人。 十七年四月起居注尹鳞瞻取郑成泽等九十四人。 十八年四月大府少卿崔佑甫取金谋直等一百人。 十九年五月右常侍徐淳取诗赋金等十五人十韵诗九十人明经五人。 二十一年金敦中取闵湜等。 二十二年郑肃忠取王光纯等。 二十三年金敦时取林廷等。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07
明宗元年正月大仆卿柳德林取诗赋李希佑等十三人十韵诗李世卿等七十六人明经八人。 二年三月判卫尉事高子思取金光祖等一百十五人。 三年三月将作监廉信若取诗赋金征魏等二十八人十韵诗李滋佑等七十八人。 五年六月刑部侍郞闵令谟取诗赋承丘源等十二人十韵诗方希进等六十人。 六年六月国子祭酒崔汝谐取诗赋李晋升等八人十韵诗郑世俊等三十八人明经一人。 七年四月*{谏}议大夫崔遇淸取诗赋朴敦章等十五人十韵诗金角章等六十八人明经三人。 九年五月左副承宣李文中取李陟高等八十一人。 十一年四月林民庇取洪永植等八十九人。 十三年五月尙书左丞崔取诗赋吴梦霖等十人十韵诗金瑀等八十九人明经六人。 十五年五月右承宣赵永仁取诗赋崔文牧等十韵诗丁光佑等明经五人。 十六年闰七月大司成皇甫倬左散骑常侍李知命判将作监崔诜取梁公俊等三十二人明经五人。 十七年七月秘书监金英富取池宗浚等八十人明经九人。 十九年五月右承宣柳公权取诗赋郑守刚等十九人十韵诗李奎报等六十二人。 二十一年李纯佑取洪儆等。 二十五年六月礼部侍郞张自牧取诗赋申等二十一人十韵诗李膺贲等八十六人明经十三人。 二十七年四月谏议大夫王仪取百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08
神宗元年四月秘书监金平取诗赋智大成等十九人十韵诗*世儒{段世儒}等七十二人明经七人。 二年四月秘书监李桂长取诗赋陆永仪等二十人十韵诗李唐仁等七十五人明经五人。 三年闰二月礼宾卿高莹中取诗赋陈等二十二人十韵诗鲁元规等七十三人明经七人。 四年三月礼部侍郞崔弘胤取诗赋郑公等二十二人十韵诗朴维弼等七十人明经五人。 五年四月左承宣安有孚取诗赋秦阳胤等十四人十韵诗宋咸等七十三人明经五人。 六年五月国子祭酒崔孝思取诗赋金命予等二十一人十韵诗李世兴等七十二人明经七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09
熙宗元年四月判小府监事李取李等九十人。 三年五月大司成张允文取诗赋金南石十韵诗权时伟等九十余人。 五年六月国子祭酒赵取诗赋秋永寿等十六人十韵诗申季伯等五十人。 七年三月大司成蔡靖取诗赋郑宗等二十人十韵诗郑弘柱等六十九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10
康宗元年五月右谏议大夫崔甫淳取诗赋闵* 等二十八人十韵诗魏大舆等六十二人明经二人。 二年四月秘书监李淳中取诗赋陈* 十韵诗金革良等八十一人明经十五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11
高宗元年四月左谏议大夫朴玄圭取诗赋尹得之等二十五人十韵诗张貂等六十二人明经十人。 二年四月大司成任永取金文老等八十六人明经六人。 三年三月国子祭酒李得绍取文昌瑞等五十八人明经六人。 六年四月卫尉卿崔宗静取诗赋金守坚十韵诗苏文悦等六十七人明经五人。 七年五月右承宣金良镜取诗赋陈昌德等二十四人十韵诗徐子敏等三十六人明经一人。 八年四月右谏议大夫崔先旦取李阳茂等八十六人。 十年四月左谏议大夫刘基取韩景允等六十人。 十一年三月右谏议大夫兪升旦取诗赋金璨十韵诗梁龙藏等七十四人明经一人。 十二年二月国子祭酒李奎报取诗赋李惟信十韵诗元良允等六十六人明经三人。 十三年三月右副承宣崔宗藩取诗赋庾松栢十韵诗张良允等五十九人明经二人。 十四年三月右*{谏}议大夫庾敬玄取诗赋兪亮十韵诗高宗赉等七十一人明经二人。 十六年五月取诗赋金良纯等二十人十韵诗卢希管等五十三人。 十八年四月任景谦取诗赋李旦等二十五人十韵诗李仁等四十一人。 二十年将作监李百顺取诗赋康洪正十韵诗曹伯等七十人明经一人。 二十四年四月*大仆寺事金敞取诗赋吴寿十韵诗曹希甫等八十一人明经四人。 二十七年四月判秘书省事宋国赡取诗赋吴恂十韵诗李石崇等四十一人。 二十九年三月大司成闵仁钧取诗赋权珝十韵诗刘勃忠等七十四人明经二人。 三十年六月右承宣赵伯琪取诗赋韩璟等二十人十韵诗六十人明经二人。 三十二年五月左承宣庾弘取诗赋闵阳宣等二十九人十韵诗朴文正等五十八人明经二人。 三十四年四月*大仆卿崔滋取诗赋郑淳十韵诗廉守贞等九十人明经五人。 三十六年四月判秘书省事赵修取诗赋孙昌衍十韵诗郑一麟等九十五人明经六人。 三十八年四月判秘书省事李淳牧取诗赋卢元等三十九人十韵诗明经幷六十人。 四十年四月大司成李藏用取诗赋金仲伟等三十人十韵诗金命等六十人明经八人。 四十一年四月秘书监河千旦取诗赋李邵等三十三人十韵诗郭洪祚等五十二人明经三人。 四十二年五月*大仆卿柳璥取诗赋王胤等三十四人十韵诗李受庚等五十四人明经四人。 四十四年闰四月尙书右丞崔允恺取诗赋林椿寿等十七人十韵诗黄公石等二十七人明经一人。 四十五年三月*大仆寺事韩就取李源等六十五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12
元宗元年五月许遂取诗赋吴汉卿等八十人十韵诗金得钧等二十五人明经一人。 二年五月尙书右丞兪千遇取诗赋金守衍等二十一人十韵诗林杞等三十五人。 四年五月左谏议大夫郑义取金良裕等五十五人。 六年任睦取朴安等。 八年金坵取李绘等。 十年四月元傅取方宣老等九十人。 十二年五月大司成韩康取梁淳等五十三人。 十四年九月翰林侍读学士任翊取诗赋文贯之等十九人十韵诗梁均等三十九人明经一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13
忠烈王元年四月尙书右丞李仁成取诗赋金台铉等二十一人十韵诗赵等四十九人明经二人。 二年八月判秘书事朱悦取诗赋李之桓等三十人十韵诗李缘等二十八人。 三年左谏议大夫金周鼎取诗赋郑公旦等三十一人十韵诗郑龟等三十九人明经三人。 五年五月右司议大夫郑兴取诗赋白元恒等三十二人十韵诗郑时等三十一人明经二人。 八年三月右司议大夫潘阜取诗赋朴文靖等三十八人十韵诗安硕等五十一人明经二人。 九年五月秘书少尹金应文取诗赋李等三十八人十韵诗李膺等四十六人。 十一年四月判秘书事安取诗赋尹莘杰等三十一人十韵诗二十四人。 十二年五月崔甸取诗赋任弘基等三十六人十韵诗四十人。 十三年五月林贞杞取李等八十五人。 十五年十月右副承旨李混取金承印等七十人。 十八年六月左承旨郑取李彦忠等六十一人。 二十一年九月金暄取李管等七十余人。 二十二年九月左承旨尹珤取崔凝等七十余人。 二十五年九月金台铉取李等七十余人。 二十六年三月右副承旨吴祈取金琅韵等六十九人。 二十七年四月郑取李凤龙等七十七人。 二十八年三月朴取梁成梓等七十人。 二十九年五月吴演取具桓等九十九人。 三十一年三月右承旨安于器取李文彦等七十三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14
忠肃王四年朴孝修掌九斋朔试取金玄具等。 七年八月右代言许富取古赋郑乙辅十韵诗裴仲辅等八十余人。 十三年辛取李达中等。 十七年九月代言尹之贤取孙光嗣等九十九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15
忠惠王元年四月成均祭酒金右取卓光茂等九十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16
忠肃王后八年正月尹泽取安元龙等九十九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17
忠惠王后元年金取梁允轼等。 二年金光载取成元达等。 三年取金鹰等九十九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18
忠穆王初年祭酒田淑蒙取安保麟等九十九人。 三年四月代言郑思度取诗赋朴形等五十二人十韵诗金得齐等四十六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19
恭愍王二年四月执义宋天凤取韩达汉等八十二人明经五人。 四年正月右代言柳淑取全翊等九十五人。 六年三月御史大夫申君平取李* 等九十八人。 九年九月御史大夫李峤取朴季阳等九十九人。 十一年九月知申事元松寿取许时等百一人。 十四年十月典理判书韩取古赋闵安仁等五十五人十韵诗林干等四十一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20
辛禑二年五月知申事郭枢取郑熙等九十九人。 三年三月知申事金涛取郑悛等九十九人。 六年五月右代言徐均衡取李汝良等九十九人。 八年四月上护军李崇仁取李升商等九十九人。 九年四月知申事廉廷秀取禹洪命等九十九人明经六人。 十一年四月左代言尹就取任公纬等九十九人。 十二年四月知申事权执经取郑坤等九十九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21
辛昌卽位之年八月知申事李种学取孟思谦等九十九人。 元年八月知申事权铸取黄讷等九十九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国子试之额-022
恭让王二年闰四月知申事闵开取李等九十九人。 四年三月知申事李詹取李孟畯九十九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升补试-001
○升补试。 卽生员试毅宗元年始置试以诗赋经义取任裕公等五十五人。 六年七月取吴世文等二十五人。 十二年九月命国子祭酒廉直谅司业崔娄伯取尹敦等十六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升补试-002
明宗二年九月取李鸣鹤等三十八人。 六年十月取皇甫沆等四十五人明经三人。 八年八月取高得一等四十一人。 十年九月取朴仲臧等四十余人。 二十年九月取安社基等三十二人。 二十二年九月取李仲等三十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升补试-003
神宗五年九月取崔天佑等四十三人。 七年二月取郑承祖等四十一人。 八年五月取金守刚等五十二人。 十五年八月取石延年等四十七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升补试-004
元宗五年六月取李方衍等四十七人。 七年六月取郑试等三十一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升补试-005
忠烈王十年十一月谏议大夫潘阜取南宣用等三十三人。 十一年十一月取李瑞等三十八人。 十二年取乡贡进士权烋等二十九人。 二十七年七月国子祭酒安于器取崔凝等一百五十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升补试-006
忠肃王七年十月右常侍林仲沇取郑宗辅等。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升补试-007
忠穆王元年五月典仪令申取李天骥等十九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升补试-008
忠定王二年五月成均祭酒全卿取李玖等。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升补试-009
恭愍王二年六月祭酒李挺取杨以时等五十人。 十年十月大司成许佺取八人。 十一年十一月大司成金安利取郑天益等五人。 十七年八月取全伯英等三十七人。 二十三年四月取李就等一百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升补试-010
辛禑三年五月取文等。 六年六月祭酒权近取洪尙彬等百十人。 八年五月取郑龟晋等一百人。 九年四月取王等百九人。 十一年五月司艺郑摠取崔等六十余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科目2-升补试-011
恭让王四年五月取许*等一百二十人。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00
学校。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01
○太祖十三年幸西京创置学校命秀才廷为书学博士别创学院聚六部生徒敎授后太祖闻其兴学赐彩帛劝之兼置医卜二业又赐仓谷百石为学宝。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02
成宗诏: 令诸州郡县选子弟诣京习业。 五年七月敎曰: "朕素薄德尙切崇儒欲兴周孔之风冀致唐虞之理庠序以养之科目以取之今诸州所上学士虑有思乡之人皆令从便去留。 其归宁学生二百七人可赐布一千四百匹愿留者五十三人亦赐头一百六枚米二百六十五石。" 仍差通事舍人高荣就客省宣谕赐酒果。 六年八月以前年许还学生无师敎授敎: 选通经阅籍者为经学医学博士于十二牧各遣一人敦行敎谕其诸州郡县长吏百姓有儿可敎学者幷令训戒若有励志明经孝弟有闻医方足用者令牧宰知州县官依汉家故事具录荐贡京师以为恒式。 八年四月敎曰: "大学助敎宋承演南海道罗州牧经学博士全辅仁诲人不倦宜加奬擢承演可超九等授国子博士仍赐绯公服一袭辅仁可赐公服一袭米五十石。 自今凡文官有弟子十人以下者有司于政满迁转之时具录奏闻以为褒贬其十二牧经学博士无一个门生赴试者虽在考满复令留任责其成量授官阶以为恒式。" 八年下敎申劝十二牧诸州府经学医学博士仍赐酒食。 十一年十二月敎: 有司相得胜地广营书斋学舍量给田庄以充学粮又创国子监。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03
穆宗六年正月敎: 令三京十道博士师长奬劝生徒有勤者录名申闻管内有才学者逐年荐举勿坠恒规。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04
文宗十七年八月制: 国子监诸生近多废业责在学官。 自今精加勉励至年终较臧否定去留儒生在监九年律生六年荒昧无成者令屛黜。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05
肃宗七年闰六月宰相邵台辅等奏: "国学养士费不实为民弊且中朝之法难以行于我国请罢之。" 不报。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06
睿宗卽位制: 三京八牧通判以上及知州事县令由文科出身者兼管勾学事。 二年制曰: "置学养贤三代以降致治之本也。 而有司议论未定宜速疾施行。" 睿宗方向文学遂下此制士类莫不欣然大臣无一人奉承时议惜之。 四年七月国学置七斋周易曰丽择尙书曰待聘毛诗曰经德周礼曰求人戴礼曰服膺春秋曰养正武学曰讲艺。 试取大学崔敏庸等七十人武学韩自纯等八人分处之。 九年二月国子生张仔等六十人诣阙请立国学。 十一年四月制曰: "文武两学国家敎化之根源早降指挥欲令立其两学养育诸生以备将来将相之举而有司各执异论未有定议宜速奏定施行。" 十四年七月国学始立养贤库以养士自国初肇立文宣王庙于国子监建官置师。 至宣宗将欲敎育而未遑。 睿宗锐意儒术诏有司广设学舍置儒学六十人武学十七人以近臣管勾事务选名儒为学官博士讲论经义以敎导之。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07
仁宗朝式目都监详定学式: 国子学生以文武官三品以上子孙及勋官二品带县公以上幷京官四品带三品以上勋封者之子为之。 大学生以文武官五品以上子孙若正从三品曾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者之子为之。 四门学生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官七品以上之子为之。 三学生各三百人在学以齿序。 凡系杂路及工商乐名等贱事者大小功亲犯嫁者家道不正者犯恶逆归乡者贱乡部曲人等子孙及身犯私罪者不许入学。 其律学书学学皆肄国子学律书及州县学生以八品以上子及庶人为之。 七品以上子情愿者听。 国子大学四门皆置博士助敎必择经学优长景行修谨堪为师范者分经敎授诸生每授一经必令终讲未终讲者不得改业。 年终计讲授多少以为博士助敎考课等第。 律书学只置博士律学博士掌敎律令书学掌敎八书学掌敎术。 凡经周易尙书周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各为一经孝经论语必令兼通。 诸学生课业孝经论语共限一年尙书公羊谷梁传各限二年半周易毛诗周礼仪礼各二年礼记左传各三年皆先读孝经论语次读诸经幷习时务策。 有暇兼须习书日一纸幷读国语说文字林三仓尔雅。 五年三月诏: 诸州立学以广敎道。 八年六月国学奏: "近年以来明经浸衰宜选取三十人以下入学养育兼差敎导官上外各一员以劝学。" 七月国子诸生诣阙上书曰: "臣等窃闻御史台奏: '国学养士大多供给甚费请简留行修业成者若干人在学余悉出之。' 臣等上为国家惜之。 夫崇学育才乃理国之本古之圣贤必以是为先务焉。 孔子虽不得位周流四方犹养三千之徒唐韩文公谪守潮州潮下州也。 犹曰: '州学废久不闻业成贡于王庭亦州二耻也。' 乃命赵德秀才掌州学以聚生徒出己俸以给厨馔。 我国家奄有三韩旣富而敎风俗文物拟诸三代而国学生徒不过二百有司以为费财而欲削之岂吾君尊道崇儒之意邪 且佛氏寺观周遍中外齐民逃役饱食逸居者不知其几千万焉有司曾不是思而反言国学之费非公言至论也。 愿陛下却而不用。" 诏可。 九年三月中书门下奏: "外文臣各定业经注录政案量差学官。" 从之。 十一年正月判: 武学斋生赴举者少故策论虽不合格随分选取得第甚易诸学生争属武学。 弃本逐末非徒士风侥幸率皆才器驽下或委兵事有名无实。 且武学渐盛将与文学人角立不和深为未便。 自今已登第者与文士一体用武学取士及斋号停罢。 十三年判: 国学诸生四季私试通考分数直赴科场大寒大热两朔免试。 十五年九月门下省奏: "国学六斋诸生各持所讲大小经升堂博士学谕执经升讲每日不过五人每人不过二问从容论难悟疑辨惑。"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08
毅宗二十二年三月诏曰: "化民成俗必由学校自祖宗以来于外官差遣文师一员又有儒臣为守则兼管勾学事以劝学。 近闻任是职者但以谋利为先劝学之方略不留意志学之士无由闻达朕甚悯焉。 如有各官文师及管勾学事者劝学育才以副朕意则两界兵马使各道按察使注名驰报。 朕将不待政满随卽擢用。"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09
高宗五年七月中军宰枢议生徒未登仕版者试以诗选取八十人其不中者皆令从军。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10
元宗二年三月置东西学堂各差别监敎学敎导。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11
忠烈王六年三月敎: 今儒士唯习科举之文未有博通经史者其令通一经一史者敎授国子。 三十年五月安珦建议令各品出银布有差以充国学赡学钱王亦出内库钱谷以助之。 珦以余送江南购六经诸子史以来于是愿学之士七管十二徒诸生横经受业者动以数百计。 六月国学大成殿成。 初使臣耶律希逸以殿宇隘陋甚失泮宫制度言于王新之。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12
忠宣王卽位赐养贤库银五十斤令艺文馆召致郡县有茂才者给牒任以训导。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13
忠肃王十二年敎曰: "学校风化之源严加劝励以备擢用。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14
恭愍王元年二月敎曰: "学校庠序风化之源国学名存实无十二徒东西学堂颓不修宜令葺治养育生徒其有能通一经者录名以闻。" 四月进士李穑上*: "请外而乡校内而学堂考其才而升诸十二徒十二徒又摠而考之升之成均限以日月程其德艺贡之礼部中者依例与官不中者亦给出身之阶除在官而求举者其余非国学生不得与试。" 六年正月命修中外学校。 十二年五月敎曰: "近因干戈敎养颇弛。 自今成均十二徒东西学堂诸州郡乡校严加敎诲作成人才其土田人口或被豪强所兼幷者官为析辨以赡学用。" 十六年成均祭酒林朴上言: "请改造成均馆命重营国学于崇文馆旧址令中外儒官随品出布以助其费增置生员常养一百。" 始分五经四书斋。 二十年十二月敎曰: "文武之用不可偏废。 内自成均外至乡校开设文武二学养成人才以备擢用。"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00-015
恭让王元年十二月大司宪赵浚等上*曰: "学校风化之源国家理乱政治得失莫不由斯。 近因兵兴学校废弛鞠为茂草乡愿之托儒名避军役者至五六月*闲集童子读唐宋絶句至五十日乃罢谓之夏课。 为守令者视之泛然曾不介意如此欲得经明行修之士以补国家之盛理其可得乎 愿自今以勤敏博学者为敎授官分遣五道各一人周行郡县其马疋供亿委乡校主之又以外方闲居业儒者为本官敎导令子弟常读四书五经不许读词章。 而敎授官循环周行严立课程身自论难考其通否登名书籍诱掖奬劝以成实材。 其有得人才之多者擢以不次若不能敎诲而无成者亦将论罚。" 二年二月置京中五部及西北面府州儒学敎授官三年正月各道牧府亦置之。 六月金瞻等上*: "请元子及宗室子弟入学。"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私学-001
○凡私学文宗朝*大师中书令崔收召后进敎诲不倦靑衿白布塡溢门巷遂分九斋曰乐圣大中诚明敬业造道率性进德大和待聘谓之侍中崔公徒衣冠子弟凡应举者必先肄徒中而学焉。 每岁暑月借僧房结夏课择徒中及第学优才赡而未官者为敎导。 其学则九经三史也*闲或先进来过乃刻烛赋诗。 榜其次第呼名而入仍设酌。 童冠列左右奉樽俎进退有仪长幼有序竟日酬唱观者莫不嘉叹。 自后凡赴举者亦皆肄名九斋籍中谓之文宪公徒。 又有儒臣立徒者十一曰弘文公徒侍中郑倍杰一称熊川徒; 曰匡宪公徒政卢旦; 曰南山徒祭酒金尙宾; 曰西园徒仆射金无滞; 曰文忠公徒侍中殷鼎; 曰良愼公徒平章金义珍一云郞中朴明保; 曰*页敬公{贞敬公}徒平章黄莹; 曰忠平公徒柳监; 曰贞宪公徒侍中文正; 曰徐侍郞徒徐硕; 曰龟山徒未详。 幷文宪公徒世称十二徒然徒最盛。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私学-002
仁宗十一年六月判: 各徒儒生背曾受业师移属他徒者东堂监试毋得许赴。 十七年六月判: 东堂监试后诸徒儒生都会日时国子监知会使习业五十日而罢。 曾接寺三十日私试十五首以上制述者敎导精加考各其名下注接寺若干日私试若干首论报方许赴会。 诸徒敎导不离接所劝学者学官有阙为先塡差以示褒奬。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私学-003
恭愍王六年七月翰林院言: "前者夏课之终必使知制诰为试员以考诸生能否近来废不行请复之。" 七年六月十二徒朔试。
#高丽史74卷-志28-选举2-学校-私学-004
恭让王三年六月罢十二徒。
志卷*弟{第}二十八。
#高丽史75卷-志29-00-00-00-000
志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七十五。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00-00-000
选举三。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00-000
铨注。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01
○凡选法成宗八年四月始令京官六品以下四考加资五品以上必取旨以为例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02
明宗时吏部员点初筮仕者姓名入奏号曰点奏。 于是求入仕者皆赂白银以为贽上自判事下至令史习以为常竞占下点。 十一年正月中书门下郞舍议奏: "旧制文吏散官外补者皆有年限非有功不得超迁令有一二年而超受者有三十余年而不调者政滥人怨。 请限及第登科者闲五年自胥吏为员者闲八年以上许得施行余皆追寝之。" 诏可。 时政出权门奔竞贿赂无复廉耻。 自重房上将及宿卫之臣有气势者各举一人占官请调如不得诣执政家张拳极口争诘执政畏缩许之。 铨注猥滥故有是议。 然其追寝者亦行赂遗故崔忠烈韩文俊之徒力排其议曰: "前朝文臣各执己意臧否人物以至于败何复踵往辙耶 " 卽命吏疾速施行诸郞无复诘之。 二十年增省宰为八员。 先是省宰增至七时论谓非古制及是又增为八里巷曰: "皇国实无寺省中置七斋七斋今未了八斋复入来。" 盖宰与斋声相近为辞以讥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03
神宗三年二月重房奏: "门下录事中书注书堂后官二员令周年拜职。" 然唯注书与堂后之文官者周年。 五年四月式目都监使崔诜等奏: "文班外五六品令带犀为秩。" 王曰: "员数大多岂可一时升秩 " 乃增秩六七人。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04
熙宗时崔忠献专权颁政无常。 旧例颁政六月谓权务十二月谓大政吏兵部判事与诸僚会本部陟功黜罪皆王命过此时虽有阙不补。 又吏部每岁调选百司胥吏有仍有徙名为动静。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05
高宗十二年崔瑀置政房于私第拟百官铨注选文士属之号曰必者赤。 旧制吏部掌文铨兵部掌武选第其年月分其劳逸其功过论其才否具载于书谓之政案。 中书拟升黜以奏之门下承制以行之。 自崔忠献擅权置府与僚佐私取政案注拟除授授其党与为承宣谓之政色承宣僚佐之任此者三品谓之政色尙书四品以下谓之政色少卿持笔从事于其下者谓之政色书题。 其会所谓之政房。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06
忠烈王初承宣朴恒掌铨注始留宿禁中除授讫乃出。 故事政房员每当除授晨入暮出干谒塡门至是改之。 二十四年正月忠宣王卽位敎曰: "本朝三品之阶贰于宰相未尝轻授。 虽至四品容有年满而未拜者。 近来或以五品超授致仕受禄者倍于显官。 各领校尉以下困于国役而有终年未受禄者诚为未便。 其以五品超授者有司论罢。" 四月忠宣罢政房以翰林院主选法。 三十三年七月典理军簿更定选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07
忠宣王二年十月文武铨选分委选摠部以首亚相领之。 然一二幸臣以他官兼之久而不易。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08
忠肃王七年复政房。 十六年九月密直金之镜掌铨注专擅除授及批目下用事者争相涂抹窜定朱与墨至不可辨时人谓之黑册政事。[黑册者儿辈用厚纸黑而油之以习写字。]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09
忠穆王卽位之年十一月命典理军簿五品以下点望申闻。 十二月罢政房归文武铨注于典理军簿寻复政房。 恭愍王元年二月复罢之。 三月典理判书白文宝上书曰: "为政之要在于得人知人之难圣贤所重孔子曰: '举尔所知。' 书曰: '无求备于一人。' 若指瑕掩善则人无可用随器授任则士无可弃。 莫若使在位达官各举所知则克至公野无遗贤矣。 乞依司马光所议设十科以举士。 其一科行义纯固可为师表二科经术该博可备顾问三科方正识大体可为台谏四科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五科狱讼法令尽公得失六科廉义理财赋公私俱便七科公正有风力可寄方面八科爱民砺节可作守令九科智勇才略防御将帅十科行止合度可为典礼。 应职事官自两府诸奉翊至从三品以上侍从官自佥议监察提学外制六品以上每岁*{须}于十科内举堪当一科者一人有堪举者不必拘于一科举非其人以致败与举主俱免。 典理军簿古之政府也。 古者文武异路世官不相交文资则典理武资则军簿各任铨注宜矣。 自毅王以后文武世通官亦交授故两司政官于大内别厅一会议政宜当文武官资一时注拟此所谓政贵变通酌古准今者也。 近代选法大坏不论资序功罪随代番更官类积薪前职满国故奔竞侥幸者滔滔皆是。 又先王制定衙门之外别立诸色冗员都目数多不量勤慢竞求冒进。 宜当倂衙门沙汰不急之任合录都目庶絶争名之路。" 五年六月敎曰: "政房设自权臣岂爵人于朝之意 今宜永罢。 其三品以下与宰相共议进退七品以下吏兵部拟议奏闻。" 六年正月命都目: 去官人通四书者使赴任不通者为校尉队正定为恒式。 然今注拟日逼未易遽学四书姑令毕读千字文千字内能书百字者许赴任不能者年虽久不许录用。 十二月复归铨选于吏兵部。 十年二月王召吏部郞中李冈曰: "尔铨选其台谏旷职者黜之贤才遗逸者陟之丁忧终制者亦须擢用。" 十一年密直提学白文宝上箚子曰: "自九品至一品每品各给职牒所以防奸。 近世品职朝谢初则佥署终则一官署故始难终易吏缘为奸今后六品以上各自写牒投省具署经印七品以下典理军簿具署经印每品同品转移者只给谢牒。" 十七年十二月用循资格。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10
辛禑元年十月宪司请革箚子房以文武二选分肄吏兵部从之不果行。 二年九月权臣弄权隐政批累日而下。 时谓之隐批。 六年六月谏官李崇仁等言: "近年官爵眞添相杂其谢牒但有堂后署而无印信恐后日必有假滥乞东班典理司西班军簿司各令印信署给。" 九年三月宪司言: "本朝以从仕久近劳逸多小循资升秩以赏功劳比来奔竞成风名器日贱有劳者不无功者冒受。 愿自今精加检察循次用以明铨选之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11
辛昌卽位之年八月始复铨选法。 旧制: 府卫则自队正以上诸司则自九品以上与夫府史胥徒皆录岁月功过每于岁抄升黜谓之都目政。 自禑时权奸窃国官爵一出私门都目政久废至是追录其劳。 是月赵浚请: 公卿士大夫之幼弱子弟不许拜东班九品以上之官其有冒受者父母论罪。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法-012
恭让王元年十二月门下府郞舍具成佑等上*曰: "名器爵禄所以养贤而待士也。 官职自有定制铨选亦有成法。 我太祖统三之初省五枢七之设国人所传闻也。 自事元之后省枢之合坐始而添设倍多东西各品无不繁冗不幸甲寅以来奸臣擅政籍苍赤田宅以贿之则不论人之贤不肖擢以省枢。 贿赂多而官数少遂称商议数至七八十矣。 其为省枢者则虽有合坐之名旅进旅退不与国政者多。 于是名器混淆而官爵乱矣。 夫人主之职论相而已相得其人则治不得其人则乱。 宰相之职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正心以正百官进君子退小人而已。 今之五六十宰相果能一一如是乎 古者无其人则阙其位。 愿殿下遵太祖之成法勿以亲新旧之殊惟贤不肖之为察以官择人则官有余而人不足。 其省五枢七之制何患不复乎 宜自今非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正己以正百官者非淸白忠直国耳忘家者非战胜攻取勇冠三军威加敌国者则不许入两府。" 二年十二月都评议使司奏曰: "先王设都目政以差年到宿录用近来各司各成众爱马以至府史胥徒冒受官爵工商贱隶亦滥呈都目。 乞依古制令吏兵曹考功劳授职其有名无实任者删去所任同而去路异名者倂合。" 从之。 三年五月颁京外官解由格。 十一月都堂启曰: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是古今通规。 本国选官之制京外官员三十个月吏员九十个月已满者许迁转自事元以来官制紊乱用人无法数相递代。 因此成未着旷废官职愿令都堂与吏兵曹尙瑞寺酌古今定为选法今姑依旧制京外官满三年成众爱马别差及各司人吏满九年者许录用。" 从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荐举之制-001
○凡荐举之制。 成宗十一年正月敎曰:"殷宗之于傅岩征用胥靡周王之于渭水登庸渔师或任之耳目之司或授以台衡之职故能匡扶社稷经济邦家。 朕自摠万机思齐七政。 非积学无以知善非任贤无以成功。 是用内开庠序外置学校辟较艺之场广取士之路犹未致怀宝出众之士安知无蔽贤防能之人 凡有文才武略者听诣阙自举。" 五月敎曰: "王者旁求多士爰备百僚以才俊为先匪恪勤勿授。 今欲克明俊德无旷庶官京官五品以上各举一人所举者德行才能具*名下以奏。" 十六年八月命有司: 奇才异能隐滞丘园者搜访以闻。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荐举之制-002
仁宗五年三月诏: 侍从官各举一人所举无状则罪之。 八年十二月诏: 侍从官各举遗逸一人。 十六年令有司举淸白守节者。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荐举之制-003
毅宗二十二年三月诏曰: "近世荐举路絶贤不肖混淆。 其文笔可以华国者两府宰枢台省侍臣诸司知制诰及留守官各上书奏荐。"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荐举之制-004
忠宣王卽位敎曰: "用人不可专用世家子弟其有茂才硕德孝廉方正之士退居岩谷者所在官荐达贫不能行者官给衣粮敦遣。"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荐举之制-005
忠肃王十二年十月敎: 茂才硕德孝廉方正之士侧微无闻者所在官司录名升荐。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荐举之制-006
恭愍王元年二月敎曰: "山林乡曲如有经明行修茂才苦节之士按廉使以闻典理军簿随才擢用。" 五年六月敎曰: "怀才抱道肥遁不仕者所在官录其德行敦遣赴朝。" 十年二月命宰相百官各荐贤良二人。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荐举之制-007
辛禑十四年正月令宗室耆老台省六曹举文武贤良。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荐举之制-008
恭让王二年十二月令百官各举贤良二人。 三年六月金瞻等上*: 请举用茂才孝廉。 十一月令台省六曹各举贤良三人。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考课之典-001
○凡考课之典。 显宗九年八月判: 凡官吏自正月初一日至十二月晦日实仕及诸暇日数具录呈考功谓之年终都历。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考课之典-002
文宗元年八月制: 尙书考功职在考绩百僚今只按胥吏能否自今可悉考中外见官殿最。 二年四月制: 各司巳初赴衙酉初罢已有成规然四时晷刻短长不同。 自今日永辰初日短巳初赴衙。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考课之典-003
毅宗十八年七月诏: 近百僚庶司不肯夙夜官窃禄有违委任责成之意。 有司考其勤怠以黜陟。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考课之典-004
忠烈王六年十月令监察司检诸司勤怠谓之衙时每以冬夏孟月行之。 三十三年十二月忠宣在元敎曰: "闻诸司员吏怠于供职务行非理自今每于月终考贤否勤怠以闻。"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考课之典-005
恭愍王五年六月敎: 监察典法都官长官每朔课员吏决讼多少至六朔以殿最黜陟。 十九年十一月正言李詹请: 令考功考各司公座簿凡在官者日出而聚日午而散有不如法宪司*{纠}察。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考课之典-006
恭让王元年十二月赵浚上言: "京外大小官吏除目旣下不卽上官赴任以致公事稽迟。 愿自今除台省政曹外自下批后京官限三日外官限十日进阙谢恩卽行上官赴任称权知行事新旧相对将文书钱谷契*券手相交付以凭考课待出谢卽眞。" 三年四月都堂请: 考台省勤慢一不仕者抵罪三不仕者削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守令-001
○凡选用守令。 成宗元年六月崔承老上书曰: "王者理民非家至而日见之故分遣守令往察百姓利害。 太祖统合之后欲置外官盖因*( ){草}创未遑。 今窃见乡豪每假公务侵暴百姓民不堪命。 请置外官虽不得一时尽遣先于十数州县幷置一官官各设两三员以委抚字。"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守令-002
穆宗九年四月诏: 文班常以上各举才堪治民者一人视所举当否赏罚。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守令-003
显宗九年二月新定诸州府员奉行六条: 一察民庶疾苦; 二察黑绶长吏能否; 三察盗贼奸猾; 四察民犯禁; 五察民孝弟廉洁; 六察吏钱谷散失。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守令-004
明宗八年四月兵部集武散官试奏以拟外补。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守令-005
元宗元年十月中书省奏: "大官自求补外侵渔百姓今官高者不差外任。" 制可。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守令-006
忠烈王元年六月王欲武官交差守令承宣李成言: "武人可临民者少。 如有才兼文武宽猛相济者宜勿论东西班授之。" 王纳之。 自庚癸以来权臣柄国倡为文武交差之例每以武官补外及朴恒掌铨注白王曰: "外寄是东班仕路。 故东班必补外然后得授朝官西班则循次以进何必求外寄 " 遂不补外至是武官托左右请复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守令-007
恭愍王三年十二月敎曰: "沿海守令职兼防御诚难其人。 自奉翊以下代言以上各举淸白有武才者二人。" 四年七月命两府各举堪为守令者。 五年八月命宰相选廉公吏治者为守令。 八年全以道请: 监务县令专任文士旧制监务县令皆用登科士流近世专以诸司胥吏为之贪污虐民且阶皆七八品秩卑人微豪强轻之恣行不法乡邑残弊。 王纳以道之言以五六品为安集欲革旧弊。 然安集非出于批目皆用时宰所举以白牒之任其后军功添设之官与工商之贱皆得为之。 十一年五月令省郞荐六品以上可外任者。 十站台*{谏}上言: "田里休戚在于守令虽有台谏政曹保举之令皆徇面情所荐至有不识字者。 愿自今临轩引见核其名实举非其人举主必罚。" 十二年五月敎曰: "守令贤否民之休戚系焉。 今后佥议监察及六曹五品以上各举所知以备擢用所举非人罪及举主。" 二十二年九月命都堂各举才堪守令者数人。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守令-008
辛禑元年二月敎: 守令考绩之法以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均词讼简盗贼息五事为殿最其递任者必待新官交付去任朝。 十二月令宰相及六曹台省各举才兼文武可为守令者。 四年十二月宪司上言: "守令分忧重任自古必选有名望者近因军国事殷安集不择贤否故侵渔病民者甚众。 请令台谏拟议差遣。" 六年六月谏官李崇仁等言: "守令迁代大速虽得其人未见其请仿三载考绩之法满三年方许递代令按廉殿最以闻如有政迹尤著者不次擢用。" 八年二月令台省及各司举可当外任者。 九年三月宪司言: "守令近民之职不可不谨。 近年奸贪暴之徒付托权势求为守令恣行不法凭公营私涂炭生民州府郡县日就雕弊。 愿自今令台省六曹举廉正寡欲纯良勤俭者分遣郡县使都巡问使按廉使黜陟贤否以明赏罚如有谬举罪及举主黜陟不明宪司*{纠}理。"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守令-009
辛昌卽位之年六月令都评议使司台省六曹: 各举所知务得公廉有才干者以委外任仰都巡问按廉使严加考以凭黜陟其贪污不材者痛行惩罚。 八月赵浚言: "近日所除守令颇有士林所不知者。 愿自今非经各司显秩有名望者非历试中外有声绩者不许除授。 监务县令职又近民近世仕出多门人耻为之。 乃以府史胥吏除之使不学墙面之辈以毒其民。 愿以台谏六曹所举有材干者差遣升阶官使与州牧同批以重其任安集一切罢之。" 是月令台谏六曹举堪为守令者又复以士人为县令监务。 自禑时权奸秉政竞用私人随喜怒以为黜陟或一年三四易诸州县安集例多不识字者夺人田民纳之权门至养权臣马牛鹰犬求媚媒进贪残之祸甚于胥吏。 至是始用士流。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守令-010
恭让王二年十二月宪司上言: "守令递任频数虽有才能未布政令民未受惠。 且送旧迎新其弊不。 愿自今三年已满有声绩者擢授京官不胜其任者贬黜以励士风。"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监司-001
○凡选用监司文宗十年八月诸州牧刺史通判县令尉及长吏政绩勤慢淸浊百姓贫富苦乐遣使按。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监司-002
仁宗五年三月诏曰: "遣使郡国廉察刺史县令贤否以褒贬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监司-003
明宗十一年九月以往年察访使黜陟多有乖戾其被黜官吏依旧用。 国制重外寄遣按察使巡察州县问民疾苦以春秋更代而又*闲发察访使黜陟幽明自仁宗壬戌以后不遣察访唯委按察为按察者但循故常不能弹举。 故官吏略无畏忌务为侵渔流亡相继庚癸之后政令益苛民生愈困。 岁戊戌宰相宋有仁李光挺等建议奏发十道察访使往升黜坐赃落职者九百九十余人。 至是原之。 十八年三月因宰枢所奏下制曰: "百姓乃国家根本。 朕欲其安土乐业故遣朝臣分忧宣化。 近闻守令因公事不急之务侵渔劳扰民不堪弊流移逃散转于沟壑朕甚愍之。 其令两界兵马使五道按察使巡察吏理期于实各官员吏廉贪勤怠精究巡问小有割民受赠凭公自利遍问验实以罪贬奏其有淸白守节兴利除害狱讼平决者以功褒奏。"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监司-004
恭愍王五年六月敎曰: "存抚按廉州县官所以分忧共治者也。 存抚按廉凭公营私以害吾民及罢软不事事者都评议司监察司闻奏黜削州县官员不能其任存抚按廉体察*{纠}理。"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监司-005
辛禑四年十二月宪司上言: "各道按廉军国重事民生疾苦守令得失刑狱争讼皆委统察所任至重今六朔更代故凡行公事未毕见递以至废弛且一年两度送迎有弊。 愿自今满一岁方许递代。" 十三年十一月令诸道按廉使考将帅能否殿最月季报都堂。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选用监司-006
辛昌卽位之年七月赵浚言: "按廉之职国初节度使也摠摄军民专制方面守令奉职而民安其业方鎭服而战守必力事权归一人无异望至今号为一方统察。 今贼破州郡而方鎭无所畏惮拥兵养威坐视而不战贼势日益张。 守令自恣公行贿赂流连声色百姓涂炭而不之恤为按廉者区区于簿书钱谷之*闲而未能严于黜陟赏罚之典以振起军民之政者无他。 知官皆正顺奉顺之员方鎭府尹州牧都护亦两府之大臣奉翊之达官故按廉不以王人大体为念反以秩卑小节为嫌纪纲不振。 愿法祖宗遣两府之成宪体唐室遣大臣之故事择两府有廉威明干四善者为都按廉黜陟大使以田野辟户口增词讼简赋役均学校兴巡察州郡而黜陟之以号令严器械精兵卒炼屯田修海寇息巡临方鎭而赏罚之而军官败绩没一州郡守令贪污招纳贿赂者斩次罪罢职论罪次罪论罚行公以振纪纲守令三年递任不被都按廉谴责者卽除京职。 其都按廉使许令台谏荐举俟依贴出乃遣之。 自元帅以下皆郊迎呈不许坐。 虽以五六品为廉使者一年相递之期黜陟考课之法与都按廉同。 更相迭遣不为常例。 都按廉不能黜陟州郡方鎭者司宪府申闻罢职痛理。 八月诸道都观察黜陟使皆用台谏之荐。"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宦寺之职-001
○凡宦寺之职毅宗五年以郑权知阁门祗候御史台以宦者朝官无古制争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宦寺之职-002
高宗四十五年七月宦者金仁宣有卫社之功然其官极于南班七品金仁俊请除职王亦欲授之恐后人援以为例终不许。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宦寺之职-003
元宗元年六月下制: 宦者闵世自予幼时以至今日再救朕疾功不可负限六品用。 宦官拜始此。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宦寺之职-004
恭愍王元年五月*{谏}官上*: 人授检校官食禄者大多请加汰。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宦寺之职-005
辛禑六年六月谏官李崇仁言: "设官分职各有攸当。 故先王置内侍府以待中官是为令典不可改也。 乞复置此官将中官之小心谨愼者随品转用毋与朝官。" 不听。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宦寺之职-006
恭让王元年十二站台谏交章请: 依旧制宦官不许拜六品在伪朝已拜官者追夺告身放还田里。 赵浚上言: "宦者自国初至庆陵朝不得官近来以宫中传命之任得与论道经邦之列非所以尊朝廷。 愿遵庆陵之制不许拜朝官。" 左司议吴思忠等言: "祖宗之制宦寺无官文庙之世宦寺给事不过十数人亦未尝食禄忠烈王朝亦不拜官。 至于玄陵使宦寺得与两府八卫之列卒致万生之变。 今复立内侍府阶三品复蹈亡国之辙。 愿宫中给事者只给衣食罢内侍府。" 判曰: "自今不许朝官毋革内侍府。"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限职-001
○凡限职靖宗六年四月判: 南班及流外人吏将校等子不付工匠案者依父祖有*{痕}咎人例入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限职-002
文宗七年十月判: 乐工有三四子者以一子继业其余属注膳幕士驱史转陪戎副尉校尉限至曜武校尉。 十年十二月判: 杂路人子孙从父祖曾祖出身仕路外孙许属南班若祖母之父系杂路者许东班。 十二年五月式目都监奏: "制述业康师厚十举不中例当脱麻。 然是堂引上贵曾孙堂引是驱史之官。 伏审戊子年制电吏所由注膳幕士驱史门仆子孙登制述明经及杂科或成军功者许升朝行又丙申年制杂路人子孙蒙恩入仕者合依父祖仕路。 今师厚不宜脱麻。" 从之。 是月判: 嫁大功亲所产禁仕路。 十六年判: 僧人之子仕路禁锢至孙方许通。 二十七年正月有司奏: "按令典工商家执技事上专其业不得入仕与士齿。 军器注簿崔忠幸良令同正梁工人外孙别将罗礼队正礼顺亦皆工人嫡孙自慕九流去其所业已登朝行不可复充工匠乞各限时职不许迁除。" 制曰: "可依辛亥年郞将忠孟限大将军例许通任用。" 中书省驳奏: "忠幸等无大功能掩匿世累冒入流品不宜与忠孟边功例论。" 制曰: "除淸要理民职外一如前制。"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限职-003
宣宗二年四月判: 同父异母妹犯嫁所产仕路禁锢。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限职-004
肃宗元年二月判: 嫁小功亲所产依大功亲例禁仕路。 七月判: 注膳幕士所由门仆电吏杖首等杂类虽高祖以上三韩功臣只许正路南班限内殿崇班加转。 六年十月判: 嫁大小功亲所产许通。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限职-005
睿宗十一年八月判: 大小功亲犯嫁者禁锢。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限职-006
仁宗三年正月判: 电吏杖首所由门仆注膳幕士驱史大丈等子孙依军人子孙许通诸业选路例赴举其登制述明经两大业者限五品医卜地理律业者限七品若坚贞节操有名闻者所业特异者擢大业甲乙科则许授淸要理民职丙科同进士则三品职医卜地理律业则四品职其非登科入仕者亦限七品至玄孙许通。 十二年十二月判: 嫁大小功亲所产曾限七品今后仕路一禁。 十八年六月判: 工商乐人之子虽有功只赐物禁仕路。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限职-007
毅宗元年十二月判: 大小功亲内只禁四寸以上犯嫁五六寸亲党不曾禁嫁缘此多相昏嫁遂成风俗未易卒禁。 已前犯产人许通仕路今后一皆禁锢。 六年二月判: 京市案付恣女失行前所产限六品职失行后所产禁锢。 三月判: 僧人子孙限西南班七品。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限职-008
高宗四十五年二月崔以家奴李公柱为郞将。 旧制奴婢虽有大功赏以钱帛不授官爵。 崔沆秉政欲收人心始除其家殿前公柱崔良伯金仁俊为别将长寿为校尉金承俊为队正。 至是奴等曰: "公柱身事三世年老有功请加职。" 奴隶拜始此。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限职-009
元宗元年四月下旨: 散员康俊才以本系微贱限在七品然能通蒙古语宜限五品。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限职-010
忠烈王二年闰三月佥议府上言: "近内竖微贱者以随从之劳许通仕路混杂朝班有乖祖宗之制。 请收成命。" 不允国制: 内僚之职限南班七品谓之例程七品如有大功异能只加赏赐未有至五六品者。 元宗朝始通其路然拜将军郞将者不过一二。 及忠烈卽位内人无功者拜官高爵腰带黄至子孙许通台省政曹者甚多若别将散员不可胜数。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限职-011
辛禑五年正月谏官言: "工匠之徒虽或有劳勿许授职其已授者追夺职牒。"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荫-001
○凡荫诸以荫出身者皆限年十八以上穆宗卽位敎: 文武五品以上子授荫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荫-002
显宗五年十二月敎: 两班职事五品以上子孙若弟侄许一人入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荫-003
肃宗卽位诏: 职事四品以上及致仕员户爵一子。 五年二月诏: 两京文武显职四品及给舍中丞诸曹郞中致仕见存者许一子荫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荫-004
睿宗三年二月诏: 两京文武班五品以上各许一子荫官无直子者许收养子及孙。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荫-005
仁宗五年二月判: 收养同宗支子许承荫收养遗弃小儿良贱难辨者东西南班限五品。 十二年六月判: 致仕见任宰臣直子军器注簿同正收养子及内外孙甥侄良令同正前代宰臣直子良令同正内外孙令史同正。 枢密院直子良令同正收养子及内外孙甥侄良丞同正。 左右仆射六尙书以下文武正三品直子良令同正收养子及内外孙甥侄主事同正。 从三品直子良令同正收养子及内外孙甥侄令史同正。 正从四品直子良丞同正正从五品直子主事同正。 十三年闰二月判: 前代宰臣直子良丞同正内孙令*史{中}同正外孙史同正。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荫-006
高宗四十年六月诏: 宰枢及文武三品致仕见存者各许一子荫官无直子许侄女收养子内外孙一名承荫先代宰枢内外无名之孙一名许初职文武四品给舍中丞诸曹郞中中郞将以上各许一子荫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荫-007
忠烈王八年五月文武致显三品以上许荫一子无子者甥侄若过房付籍者许一名初职先代宰臣密直内外孙无名者亦户许一名初职文武职事四品中事典书侍丞诸曹正郞以上勿论解官试摄许荫一子外员用前所任朝官降等许荫。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荫-008
忠宣王卽位敎曰: "宰枢及文武三品以上致仕见存者各许一子荫官无子则甥侄女内外孙及收养子许一名初职先代宰枢内外孙无名者许文武初职四品及给舍中丞诸曹郞中中郞将解官者勿论试摄各授一子荫官凡实行后为外官者亦降等许荫。"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荫-009
忠宣王复位敎曰: "宰臣直子许一名初授七品显官致仕三品各许一子职事无子者甥侄女一名许蒙文武四五品显官解官各许一子荫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祖宗苗裔-001
○凡祖宗苗裔肃宗卽位诏: 太祖苗裔在军籍者免无职者许入仕。 三年十月赐祖宗苗裔无职者爵一级。 五年二月诏: 太祖内玄孙之孙外玄孙之子及太祖同胞昆弟玄孙之子及外玄孙后代正统君王玄孙之子及外玄孙各户爵一人。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祖宗苗裔-002
睿宗三年二月诏: 太祖内玄孙之孙外玄孙之子许初入仕一人属南班者改属东班。 四月诏: *大庙十陵诸孙无官者许初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祖宗苗裔-003
毅宗十六年太祖之裔未得禄仕者令有司选补。 二十一年九月诏: 太祖苗裔许初职。 二十三年四月诏: 太祖内外苗裔用。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祖宗苗裔-004
神宗卽位诏: 太祖苗裔太祖同产兄弟正统君王子孙许入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祖宗苗裔-005
高宗四十年六月诏: 太祖苗裔挟十一女一户一名许初入仕已为员者政抄别录用充军者许免。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祖宗苗裔-006
忠烈王八年五月敎: 圣祖苗裔虽挟二十女一户例许一名入仕已为员者政抄别录若在南班改东班勿差国仙在军行者除军籍圣祖亲兄弟之孙一户例许一名入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祖宗苗裔-007
忠宣王卽位敎曰: "太祖苗裔无名者例以一户一名许初入仕。 太祖同胎兄弟赏延于世内外五世玄孙之曾孙各许一户一名初入仕正统君王内外孙亦如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祖宗苗裔-008
忠宣王复位敎曰: "祖王苗裔无名者虽挟二十二女例以一户一名许初职已入仕者别录用属南班者改东班勿差国仙亦免充军祖王亲兄弟内玄孙之玄孙之孙外玄孙之玄孙之子及历代先王内玄孙之玄孙之子外玄孙之玄孙例以一户一名许初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祖宗苗裔-009
忠肃王十二年敎: 祖王苗裔虽挟三女许初入仕属南班者改属东班勿差国仙仍免军役。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01
○凡功臣子孙显宗五年十二月录太祖功臣子孙无官者。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02
文宗六年十月制: 裴玄庆等六功臣佐我太祖肇开大业功德勒于锺鼎其后嗣至于曾玄男女僧尼无官者授初职有官者增级。 三十七年闰六月判: 三韩功臣承荫者其功臣职牒虽或遗失的是功臣子孙许初入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03
肃宗卽位诏: 太祖代及三韩功臣内外孙无职者户许一人入仕显庙功臣河拱辰将军宋国华及庚戌年如契丹见留使副许其子孙一人入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04
睿宗三年二月诏: 祖代六功臣三韩前后功臣代代配享功臣西京兴化龟宣慈州仇比江潘岭等固守员将子孙各许初入仕一人。 四月诏: 配享功臣内外孙无官者许初职。 六年爵太祖功臣子孙。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05
仁宗八年十二月判: 功臣子孙付簿点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06
毅宗二十一年九月历代功臣之后皆许初职。 二十三年四月三韩壁上功臣子孙许初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07
神宗卽位诏曰: "祖代六功臣三韩功臣子孙许入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08
高宗四十年六月诏: 祖代六功臣三韩功臣内玄孙之玄孙之孙外玄孙之玄孙之子挟七女未蒙户一名许初入仕。 三韩后壁上功臣内玄孙之玄孙之玄孙之子外玄孙之玄孙之玄孙挟六女未蒙户一名许初入仕。 代代配享功臣内玄孙之玄孙外玄孙之曾孙挟五女未蒙户一名初入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09
忠烈王八年五月圣祖代六功臣三韩壁上功臣历代壁上功臣配享功臣战没功臣亦许其孙户各一名入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10
忠宣王卽位敎曰: "祖代功臣之内外五世玄孙之子代代配享功臣内外五世玄孙之曾孙太祖代卫社战亡金乐金哲申崇谦及能使丹兵还退徐熙河拱辰卢杨规等内外孙与玄孙中一名许初入仕显宗南幸时有功者及始终随从功臣与西京兴化龟宣慈州仇比江盘岭成功战亡者交战将校典军人等内外孙与玄孙中一名例许初职。 甲申丁亥年东蕃元帅尹瓘吴延宠为国亡身庾益怀节宠方崔甫及出众成功对战亡身两班军人及行谍未还记事儒一内外玄孙中例许一名初职。 乙卯年西事成功及战亡两班员将庚戌年昌化军卫社景纯李雄等内外孙中一名许初职。 平章事崔思专于先代救难使王孙远其内外玄孙录用丙申年卫社吴卓尹先甫麟宠珍李作李儒始终卫社亡身金缜辛忠内外孙与玄孙许初职。 壬寅年卫社亡身平章事韩安仁郞中李中若内外孙与玄孙赏职。 侍郞庾应圭告奏北朝七日不食专对有功又当阙内救火时能奉迁景灵殿五室神御郞中黄文裳于乙卯年西事为宣谕使亡身郞中崔均于甲午年为宣谕使亡身内外孙一名许初职。 是年权有之郊先入贼军没阵而亡别将崔淑散员守矶白仁寿裴龙甫校尉赵叔甫钱义忠辛卯年龟州宣谕使朴文成金仲温金庆孙癸巳年南路捉贼李子晟宣谕使郑义朴录全甲午年西京兵马使闵曦丁酉年南路逆贼处置使金庆孙皆于内外孙中许初职录用。 凡功臣子孙以贱技落在工商匠乐者推明许通属南班者改东班。"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11
忠宣王复位敎曰: "祖王代六功臣壁上功臣显王南幸时侍奉功臣等内外玄孙之玄孙历代配享功臣内外玄孙之曾孙例以户一名许初职。 祖王代卫社功臣金乐金哲申崇谦及成王代功臣徐熙显王代功臣河拱辰卢杨规等内外玄孙之玄孙例以一户一名许初职。 仁王代功臣崔思全奋策救难其功重大其内外玄孙之孙别录用。 父王代己巳年及四年随从臣僚功劳旣着宜加录用延及子孙。"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12
忠肃王十二年敎: 历代功臣荫职依旧制其甲戌年以来有战功人及战亡人子孙各加用。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13
恭愍王五年六月敎: 太祖以来历代功臣录其子孙优加奬用。 十二年五月敎: 阵亡军吏子孙屡命擢用有司视为文具予甚痛焉。 各具姓名以闻。 二十年三月敎: 兵兴以来战亡将士官其子孙。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功臣子孙-014
辛禑元年二月敎: 兵兴以来战没军士令都评议司追录子孙。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01
○凡封赠之制成宗七年十月敎: 文武常官以上父母妻封爵。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02
穆宗卽位敎: 常官以上及职事七品以上父母妻各加官封。 二年十月镐京文武三品以上妻寡居守节者封爵。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03
显宗五年十二月敎: 历代功臣封赠官爵。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04
德宗卽位判: 中郞将准诸曹员外郞别将准七品父母封爵。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05
肃宗卽位诏: 散官四品职事常以上爵其父母妻散官五品职事七品以上爵其父母。 五年二月四品以上封父母爵。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06
睿宗三年二月两京文武两班各以官品高低许加父母妻封爵。 四月配享功臣各加追封。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07
毅宗三年正月判: 三子赴战有功者父母依三子登科例封赠赐米。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08
高宗四十年六月诏: 代代功臣各加封爵文武职事常散官四品以上父母妻封爵职事七品散官五品员父母封爵。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09
忠宣王卽位敎: 太祖代卫社功臣及却退丹兵人等加封爵号内外文武职事常以上散官四品以上父母妻封爵三品以上员除父母之封以祖曾祖请封爵者亦许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10
恭愍王十一年十月金续命上言: "今针线娘子内僚之女亦有封翁主宅主者僭拟踰分殊失尊卑之体。 除不得已宗室勋旧外勿许封爵已封者请夺之。" 十二年十一月敎: 击走红贼三等功臣父母妻超三等封爵。 二十年三月战亡将士悉加追赠。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11
辛禑五年正月门下郞舍言: "僧人封君及依例外翁主宅主封爵皆除之。" 九年二月左司议权近言: "女封宅主僧封诸君及府外封君皆系官爵轻贱许禁断。"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封赠之制-012
恭让王元年十二月谏官请罢无功封君者。 二年正月宪司请勿许封爵妇人僧徒从之。 十二月赵浚上言: "非有功不侯我朝之法。 金富轼削除僭乱平定西都封乐浪侯金方庆伐叛耽罗问罪东倭封上洛公。 自今宰相非安社定远功臣毋得封君。" 三年八月宪司上言: "圣人制礼严嫡庶之分。 嫡子然后得承袭父爵支子不与焉。 若宗子无子而亡则众子之次者乃得袭爵。 本朝王子之后不论嫡庶不辨亲一皆封爵实非古制。 且所谓承袭者父没然后继其位也。 今父在而其子不论多少皆得封君不惟嫡庶无等有乖于礼亦难以有限爵禄封无穷之子孙也。 请令有司考宗籍凡为先王亲子之后正派嫡长及殿下之伯叔亲弟及亲众子乃许封君其封君之后许令长子袭爵其族属*远而已封君者悉收告身其中择有才干者于文武随才任用以遵先王之制以别宗族之亲。" 不报。 都评议使司上言: "自古天子之配为后诸侯之配为妃天子之女谓之公主诸侯之女谓之翁主上下之礼不可紊乱所以定名分而别尊卑也。 我国家近代以来纪纲陵夷不循礼制后妃翁主宅主之称或出时君之所欲或因权势之私情皆失其义至于臣僚妻室之封祖宗之赠皆无定制。 愿自今定以王之正配称妃册授金印世子正配称嫔册授银印众王子正配称翁主王女称宫主下批银印王之有服同姓妹侄女及同姓诸君正妻称翁主文武一品正妻封小国夫人二品正妻封大郡夫人三品正妻封中郡夫人母大夫人四品正妻封郡君母郡大君五六品正妻封县君母县大君。 三子登科之母无职人妻特封县君岁赐如旧有职人妻加二等。 凡妇人*{须}自室女为人正妻者得封父无官嫡母无子而次妻之子有官者许封嫡母其次妻虽不得因夫受封所生之子有官者当从母以子贵之例受封县君。 已上命妇夫亡改嫁者追夺封爵三十岁前守寡至六十岁不失节者勿论存没旌门复户。 士大夫追赠祖考二品以上赠三代父准子职祖曾祖递降同三品赠二代四品至六品赠考吏曹受判给牒。" 从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添设职-001
○添设职恭愍王三年六月六部判书摠郞除政曹外皆倍数添设各司三四品亦皆添设又于四十二都府每领添设中郞将郞将各二人别将散员各三人以授之谓之赏军政添设之职始此。 十二年闰三月除台*{谏}吏兵部外增置东班三品以下六品以上西班五品以下职额。 二十年十二月命左承宣金兴庆曰: "今兵革未偃钱财渴有军功者无以赏之设添文官三品武官五品以下官以赏军功。"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添设职-002
辛禑二年正月以添设职赏军士自奉翊通宪至七八品无时人有车载斗量之讥。 四年八月宪司上言: "添设官职只为赏军功也无功闲居者亦或缘冒得使名器至贱。 自今除从军立功外勿授添职。" 五年正月谏官上言: "设官分职自有定制今两府之额多至六十密直以下封君及通宪以上添设甚众请皆罢之正顺以下添设官勿许带馆职。 且本国出谢格例满百日则不出。 添设虽非实职年久者亦出实非古制。 因年久姓名相似者*闲或用谋冒出。 请丁巳年以前添设大小职毋得出谢。" 九年二月左司议权近言: "比来四方兵兴国用虚耗其有战胜之功者钱财不足而难以尽赏官职有限而难以尽授。 故先王权设添职而有定数以赏其功非有军功者不敢虚授。 今添设大繁至无其数功否混淆侥幸日开至于工商贱隶皆得冒授官爵之贱至如泥沙。 我国家所赖以赏有功人心者只有官爵而官爵不重人皆轻之则后虽有功何以赏之且彼战攻之士岂望添设轻贱之职以赴难测危亡之地乎 愿自今赏功添设之职一遵先王定数除赴战有功外勿许除授。"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添设职-003
恭让王元年十二月谏官上*: 请罢伪朝添设职汰恭愍王丙申癸卯二年添设之职。 命汰丙申年添设。 二年正月宪司请收伪朝添设职牒不听。 是月王谓郑道传曰: "罢伪朝添设职其术何如 " 对曰: "古之用人之法有四曰文学曰武科曰吏科曰门荫以此四科举之当则用之否则舍之其谁有怨 " 又问: "秩高者处之何如 " 对曰: "昔赵宋时为散官设大丹馆福源宫或授提调或授提举今亦此别置宫城宿卫府而位密直奉翊者为提调宫城宿卫事三四品提举宫城宿卫事。 然则政得其宜体统严矣。" 又问: "居外者处之何如 " 对曰: "居京城者处之如此则在外者争来赴卫王室矣然后以秩高下或为提调或为提举。" 从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役官之制-001
○役官之制未知始于何代枢密院堂后官门下录事权务*八{入}禄以上人费白银六七十斤得拜职谓之役官。 后因谷贵无一人请补勒令衣冠子弟为之或辞职或逃避。 高宗四十三年乃以五军三官七品为首者受大仓粟供办。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役官之制-002
忠宣王三年三月敎曰: "役官姑停点望令仓库供其费。"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役官之制-003
恭愍王元年正月典理司上役官之制王亲选下判。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役官之制-004
恭让王二年六月都堂启: "门下录事注书三司都事密直堂后内院令丞膳官令丞皆用私财以供官费名为役官有违设官之意。 请自今其宣饭纸皆令官给。" 从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爵之制-001
○爵之制忠烈王元年以国用不足令人纳银拜官以所纳多少为差。 三年二月令无功及不次而求官者科等纳银授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爵之制-002
忠穆王四年征东省都事岳友上书: "请行入粟补官之法白身入从九品者输米五石每级递加五石有前职者米十石升一等。"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爵之制-003
辛禑二年令西北鄙纳粟补官以充军需。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成众官选补之法-001
○成众官选补之法曰内侍院曰茶房曰司楯曰司衣曰司其始置岁月不可考。 明宗十六年重房武臣请兼属内侍茶房则其选犹为荣矣。 恭让王二年十月吏曹启: "内侍茶房出入禁其任匪轻以无定额规避军役者争相充补及数月便归乡里不供役动至数百。 乞择仪状端正者百人充之分左右番番各五十人。" 从之。 三年四月吏曹又启曰: "内侍茶房司楯司衣司等成众阿幕备宿卫近侍之任不可不择。 其始设也必考其世籍才艺容貌乃许入属近来谋避军役争相投属容有世籍不现形状不完才艺不通者亦或混杂。 及其仕满不论贤否但以都目而授职故拜朝官者或不称职除守令者亦或病民非细故也其入属者不可不愼简焉。 愿自今本曹必考户籍及初入仕朝谢观其容貌仍试其艺其于书射御中通一艺者许令入属虽旧属者亦皆考。 且内侍茶房其数已定司楯司衣司则尙无定额入属之徒无有纪极。 请删定员数司楯四番各五十人司衣四番各四十人司四番各三十人。" 从之。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事审官-001
○事审官太祖十八年新罗王金傅来降除新罗国为庆州使傅为本州岛事审知副户长以下官职等事于是诸功臣亦之各为其本州岛事审事审官始此。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事审官-002
成宗十五年定: 凡事审官五百丁以上州四员三百丁以上州三员以下州二员。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事审官-003
显宗初年判: 父及亲兄弟为户长者勿差事审官。 十年判: 凡差事审官从其人百姓举望。 其举望虽小如朝廷显达累代门阀者奏差曾坐*{谄}曲奸邪之罪者勿差。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事审官-004
文宗十一年判: 事审官归乡作弊者按廉使监仓使推送京师科罪仍令事审主掌使启达递差。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事审官-005
仁宗二年判: 乡吏子孙虽免乡其亲党犹为乡役者勿差事审官。 十二年判: 宰枢内外乡妻乡祖曾祖妻乡等五乡内三乡兼差。 上将军以下三品以上内外乡祖曾祖妻乡等四乡内二乡兼差。 四品以下上以上内外乡祖妻乡等三乡内一乡差外员内外乡内一乡差各以文武平均交差。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事审官-006
忠烈王九年权罢诸州事审官。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事审官-007
忠肃王五年四月罢州郡事审官民甚悦之然未几权豪复自为之害甚于前。 五月下敎曰: "事审官之设本为宗主人民甄别流品均平赋役表正风俗今则不然广占公田多匿民户若小有差役例收禄转则吏之上京者敢于私门决杖征铜还取禄转擅作威福有害于乡无补于国。 已尽革罢其所匿田户推刷复旧。"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事审官-008
恭愍王十八年辛旽欲自为五道都事审官令三司上书: 请复事审官。 王曰: "我皇考値旱灾焚香告天罢此官天乃雨。 寡人可忘先王之意乎 " 焚其书。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其人-001
○其人。 国初选乡吏子弟为质于京且备顾*( ){问}其乡之事谓之其人。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其人-002
文宗三十一年判: 凡其人千丁以上州则足丁年四十以下三十以上者许选上以下州则半足丁勿论兵仓正以下副兵仓正以上富强正直者选上其足丁限十五年半丁限十年立役半丁至七年足丁至十年许同正职役满加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其人-003
高宗四十年六月诏: 其人加村分职。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其人-004
忠肃王五年敎: 其人役使甚于奴隶不堪其苦逋亡相继。 所隶之司计日征直州郡不胜其弊多至流亡以事审官及除役所荫户代之全亡州郡其除之。[除役所卽宫司及所属民户不供赋役者。]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乡职-001
○乡职。 一品曰三重大匡重大匡二品曰大匡正匡三品曰大丞佐丞四品曰大相元甫五品曰正甫六品曰元尹佐尹七品曰正朝正位八品曰甫尹九品曰军尹中尹。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乡职-002
成宗二年改州府郡县吏职以兵部为司兵仓部为司仓堂大等为户长大等为副户长郞中为户正员外郞为副户正执事为史兵部卿为兵正筵上为副兵正维乃为兵史仓部卿为仓正。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乡职-003
穆宗元年三月判: 诸州县户长年满七十属安逸。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乡职-004
显宗九年定: 凡州府郡县千丁以上户长八人副户长四人兵正副兵正各二人仓正副仓正各二人史二十人兵仓史各十人公*{须}食禄史各六人客舍药店司狱史各四人。 五百丁以上户长七人副户长二人兵正副兵正仓正副仓正各二人史十四人兵仓史各八人公*{须}食禄史各四人客仓药店司狱史各二人。 三百丁以上户长五人副户长兵仓正副兵仓正各二人史十人兵仓史各六人公*{须}食禄史各四人客舍药店司狱史各二人百丁以下户长四人副户长兵仓正副兵仓正各一人史六人兵仓史各四人公*{须}食禄史各三人客舍药店史各一人。 东西诸防御使鎭将县令官千丁以上户长六人副户长兵仓正副兵仓正各二人史十人兵仓史各六人公*{须}史各四人客舍药店司狱史各二人。 百丁以上户长四人副户长以下同千丁以上州县。 百丁以下户长二人副户长兵仓正副兵仓正各一人史六人兵仓史各四人公*{须}客舍药店司狱史各二人。 是年判: 诸道外官户长举望时考其差年久近坛典行公年数具录申省方许给贴。 十三年四月崔士威奏: "乡吏称号混杂。 自今诸州府郡县吏仍称户长乡部曲津驿吏只称长。" 从之。 十六年二月判: 诸州县长吏病满百日依京官例罢职收田。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乡职-005
文宗五年十月判: 诸州县吏初职后坛史二转兵仓史三转州府郡县史四转副兵仓正五转副户正六转户正七转兵仓正八转副户长九转户长。 其公*{须}食禄正准户正副正准副兵仓正客舍药店司狱正准副户正副正准州府郡县史以家风不及户正副兵仓正者差之若累世有家风子息初授兵仓史其次初授后坛史。 十六年三月判: 各州县乡吏为僧者直子禁副户长户长职孙以下许通。 二十三年三月判: 别将则副户长以上校尉则兵仓正户正食禄正队正则副兵仓正副户正诸坛正弓科试选兼差。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乡职-006
忠宣王四年禁乡吏之子冒受伍尉。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乡职-007
忠肃王十二年敎: 本国乡吏非由科举不得免役从仕近者逋亡附势滥受京职又令子弟不告所在官司投势免役内多滥职外损户口。 今后外吏及其子弟毋得擅离本役其受京职者限七品罢职从乡。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乡职-008
恭愍王十二年五月敎: 比年外吏规免本役多以杂科出身以致乡邑雕废。 自今只许赴正科毋令与于诸业。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乡职-009
辛禑九年二月左司议权近等言: "国之安危系乎州郡盛衰。 比年以来外方州县吏辈规免本役。 称为明书业地理业医律业皆无实才出身免役。 故乡吏日难支公务至于守令无所役使。 诸业出身者退坐其乡恣行所欲守令莫之谁何是以州县仅存之吏皆生之心。 臣等切恐州县因此益衰乞东堂杂业监试明经一皆罢之。" 禑令东堂杂业监试明经依旧施行乡吏则三丁一子许赴试。
#高丽史75卷-志29-选举3-铨注-乡职-010
恭让王元年十二月赵浚上言: "比年以来纪纲陵夷为乡吏者或称军功冒受官职或凭杂科谋避本役或托权势滥升官秩者不可胜纪州县一空八道凋弊。 愿自今虽三丁一子三四代免乡而无的实文契者军功免乡而无特立奇功受功牌者杂科非成均典校典法典医出身者自添设奉翊眞差三品以下勒令从本以实州郡今后乡吏不许明经杂科出身免役以为恒式。"
志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76卷-志30-00-00-000
志卷第三十。 高丽史七十六。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00-000
百官一。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00-001
○高丽太祖开国之初用新罗泰封之制设官分职以谐庶务然其官号或杂方言盖草创未暇革也。 二年立三省六尙书九寺六卫略仿唐制。 成宗大新制作定内外之官: 内有省部台院寺司馆局; 外有牧府州县。 官有常守位有定员。 于是一代之制始大备。 文宗睿宗虽少加增损大抵皆袭成宗之旧子孙有所遵守。 自忠烈改官制凡拟上国者悉改之。 忠宣受禅父子互相纷更而官爵大紊及恭愍嗣位二十年之*闲改官制者四而或从旧制或用新制遂不胜其烦矣。 大抵高丽之法因时沿革繁简有异。 当其立法之始宰相统六部六部统寺监仓库简以制繁卑以承尊省不过五枢不过七宰相之职举而庶司百寮各供其职及其弊也。 省宰增至七八自事元以来事多仓卒佥议密直每于都评议司会议而商议之名又起与国政者至六七十人于是六部徒为虚设百司涣散无统而政事不复修举矣。 其设官之制终始得失盖如此。 凡诸衙门所统所属其详未可考今姑以大小品秩为次录之其随立随罢者亦幷录之以着一时之事若因事散见而无首尾可考者略之。 且都监各色因事而置事已则罢或遂置而不罢其名号多出于武臣任意撰定率皆鄙俚然亦皆附录作百官志。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三师三公-001
○三师三公*大师*大傅*大保为三师*戴维司徒司空为三公无其人则阙其始置岁月不可考。 文宗定三师三公各一人皆正一品。 忠烈王罢恭愍王五年复置十一年又罢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门下府-001
○门下府掌百揆庶务。 其郞舍掌谏诤封驳国初称内议省。 成宗元年改内史门下省文宗十五年改中书门下省忠烈王元年倂尙书省为佥议府。 五年元赐佥议府正四品印。 七年元升秩为从三品。 十九年元改为都佥议使司又升从二品恭愍王五年复称中书门下省别立尙书省。 十一年复改都佥议府十八年改门下府。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判门下-001
○判门下国初称内议令成宗改内史令文宗改中书令定一人秩从一品。 忠烈王元年废不置。 二十一年置都佥议令以金方庆为之寻以嫌于上国中书令改判都佥议使司事后改领都佥议。 恭愍王五年复改中书令十一年复改领都佥议十八年改领门下辛禑改判门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侍中-001
○侍中成宗置门下侍中。 文宗定一人秩从一品忠烈王元年改佥议中赞置左右各一人。 二十四年忠宣受禅改都佥议侍中寻复改中赞。 三十四年忠宣在元改政丞省一人。 忠肃十七年忠惠王复改中赞后复改右左政丞。 恭愍王三年复改侍中寻复改右左政丞五年改门下侍中守侍中十一年复改佥议右左政丞十二年改佥议左右侍中十八年改门下左右侍中辛昌复改侍中守侍中。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赞成事-001
○赞成事成宗置内史侍郞平章事门下侍郞平章事。 文宗定门下侍郞平章事中书侍郞平章事各一人。 又于中书门下各置平章事秩正二品。 忠烈王元年改为佥议侍郞赞成事佥议赞成事。 二十四年忠宣以宰执员冗论议异同事多稽滞乃罢之寻又复之。 三十四年忠宣改中护定三人秩仍正二品后复称赞成事。 恭愍王五年复文宗旧制。 九年称平章政事十一年复为佥议赞成事。 十八年改门下赞成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评理-001
○评理穆宗时有知政事。 文宗定一人秩从二品。 忠烈王元年改佥议理。 三十四年忠宣改评理增为三人。 忠肃王十七年复改理。 恭愍王五年复改知政事。 十一年复改佥议评理。 十八年改知门下府事。 二十一年改门下评理。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政堂文学-001
○政堂文学文宗定一人秩从二品。 忠烈王元年改文学事。 十六年复改政堂文学。 忠宣王罢后复置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知门下府事-001
○知门下府事文宗定知门下省事一人秩从二品。 忠烈王元年改知佥议府事忠宣王罢恭愍王五年复改知门下省事。 十一年改知都佥议事十八年改知门下府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常侍-001
○常侍穆宗时有左右散骑常侍文宗定左右各一人秩正三品后改左右常侍。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复改左右散骑常侍寻复改左右常侍。 恭愍王五年复改左右散骑常侍十一年复改右左常侍。 十八年复改左右散骑常侍二十一年复改左右常侍。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直门下-001
○直门下文宗定一人秩从三品。 睿宗十一年诏: 立本品行头。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罢。 恭愍王元年置直都佥议五年复改直门下十一年复改直都佥议后复改直门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司议大夫-001
○司议大夫穆宗时有左右谏议大夫。 文宗定左右各一人秩正四品。 睿宗十一年诏: 立本品行头。 后改左右司议大夫。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改左右谏议大夫降从四品后复改左右司议大夫。 恭愍王五年复改谏议大夫升从三品班在直门下上十一年复改右左司议大夫十八年复改左右谏议大夫二十一年复改左右司议大夫。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给事中-001
○给事中文宗定一人秩从四品后改称中事。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复改给事中三十四年忠宣罢。 恭愍王元年复置中事寻罢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舍人-001
○舍人太祖十三年置内议舍人成宗改内史舍人。 文宗改中书舍人定一人秩从四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改都佥议舍人升正四品。 恭愍王五年复改中书舍人降从四品。 十一年改内书舍人十八年改门下舍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起居注-001
○起居注文宗定一人秩从五品。 睿宗十一年诏: 立本品行头。 恭愍王五年升正五品。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起居郞-001
○起居郞文宗定一人秩从五品。 恭愍王五年升正五品。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起居舍人-001
○起居舍人文宗定一人秩从五品恭愍王五年升正五品。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献纳-001
○献纳穆宗时有左右补阙。 睿宗改左右司谏各一人秩正六品后改左右补*{谏}。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复改左右司谏三十四年忠宣改左右献纳升正五品。 恭愍王五年复改左右司谏降从五品十一年复改右左献纳升正五品十八年复改左右司谏二十一年复改左右献纳。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正言-001
○正言穆宗时有左右拾遗。 睿宗十一年改左右正言各一人秩从六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思补升正六品。 恭愍王五年复改左右正言。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录事-001
○录事穆宗时有门下录事。 文宗定一人秩从七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改都佥议录事升正七品。 恭愍王五年复改门下录事十一年复改佥议录事为阶梯正七品十八年复改门下录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注书-001
○注书穆宗时有内史主书。 文宗改中书注书定一人秩从七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改都佥议注书升正七品。 恭愍王五年复改门下注书十一年复改佥议注书十八年复改门下注书。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典务令-001
○典务令一人从七品丞二人从八品录事二人正九品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始置寻罢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首领官-001
○首领官经历一人都事二人忠宣始置寻罢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属-001
○属文宗置: 主事六人令史六人书令史六人注宝三人待诏二人书艺二人试书艺二人记官二十人书手二十六人直省八人[唐乡各四人]电吏百八十人门仆十人。 忠宣王加置: 照磨一人令史二十人译史二人通事二人知印二人奏差十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尙书省-001
○尙书省太祖仍泰封之制置广评省摠领百官有侍中侍郞郞中员外郞。[太祖时又有内奉省。 三国史云: "内奉省卽今都省。" 沿革与此不同。] 成宗元年改广评省为御事都省十四年改尙书都省。 文宗定: 尙书令一人秩从一品; 左右仆射各一人正二品; 知省事一人从二品; 左右丞各一人从三品; 左右司郞中各一人正五品; 左右司员外郞各一人正六品; 都事二人从七品。 属主事四人令史六人书令史六人记官二十人士一人直省二人。 忠烈王元年倂于中书门下为佥议府幷罢员吏二十四年忠宣设左右仆射于佥议府又置左右司郞中员外郞都事各二人会都佥议府别厅治事寻罢之。 恭愍王五年革三司复置尙书省复文宗旧制唯不置知省事升都事正七品十一年罢尙书省复置三司。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三司-001
○三司掌摠中外钱谷出纳会计之务太祖改泰封调位府为三司。 显宗五年因武臣之请罢三司置都正司十四年复置三司。 文宗定: 判事一人宰臣兼之; 使二人正三品; 知司事一人副使二人从四品; 判官四人。 睿宗十一年诏: 本司员立本品行头。 忠烈王置左右使忠惠王元年置都事。 恭愍王五年罢为尙书省。 十一年复置三司定: 判事一人从一品; 左右使各一人正二品; 左右尹各二人从三品; 副使四人正四品; 判官二人正五品; 都事阶梯正七品。 十八年改副使为少尹。 辛禑始置领三司事。 吏属文宗置主事六人令史十一人书令史二人记官二十五人重监二人计史二人士四人。[吏属文宗前后史阙未考诸司仿此。]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密直司-001
○密直司掌出纳宿卫军机之政。 成宗十年兵官侍郞韩彦恭使宋还奏宋枢密院卽我朝直宿员吏之职于是始置中枢院。 显宗初卽位罢中枢院及银台南北院置中台省以掌三官机务有使副使直中台兼直中台二年罢中台复置中枢院十四年中枢院日直员为左右承宣各有副仍以副枢以下兼之。 文宗定: 判院事一人院使二人知院事一人同知院事一人秩从二品; 副使二人签书院事一人直学士一人正三品; 知奏事一人左右承宣各一人左右副承宣各一人亦正三品; 堂后官二人正七品。 献宗元年改枢密院。 睿宗十一年诏: 承宣立本品行头。 忠烈王初卽位置执奏自崔忠粹死执奏之职废至是复之。 元年改密直司。 二年改承宣为承旨。 二十四年忠宣改光政院删定员吏: 使从一品; 同知院事正二品; 副使从二品; 佥院事正三品; 同佥院事从三品; 都承旨从五品; 承旨副承旨从六品; 计议官正七品; 计议军正八品寻复改密直司; 使一人知司事二人同知司事三人副使四人从二品; 知申事一人左右承旨各一人左右副承旨各一人正三品; 堂后官正七品。 三十四年忠宣罢及卽位复之加置判司事。 二年密直司升秩与佥议府同称两府改承旨为代言。 三年副使降正三品。 恭愍王三年判司事知申事四代言皆为禄官。 五年复改枢密院员秩复文宗旧制。 十一年复改密直司: 判司事司使知司事签书司事同知司事从二品; 副使提学知申事右左代言右左副代言正三品; 堂后官阶梯正七品。 十八年降签书正三品改提学为学士代言为承宣后复改学士为提学承宣为代言。 吏属文宗置别驾十人主事十人试别驾二人令史二人记官八人通引四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资政院-001
○资政院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新置之: 使秩从一品; 同知院事正二品; 佥院事从二品; 同佥院事正三品; 判官正五品; 计议官正七品; 计议军从八品。 寻罢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吏曹-001
○吏曹掌文选勋封之政。 国初称选官有御事侍郞郞中员外郞。 成宗十四年改为尙书吏部。 文宗定: 判事一人宰臣兼之; 尙书一人秩正三品; 知部事一人他官兼之; 侍郞一人正四品; 郞中一人正五品; 员外郞一人正六品。 忠烈王元年倂吏礼部为典理司改尙书为判书侍郞为摠郞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 二十四年忠宣改为铨曹别立礼部复改判书为尙书仍一人摠郞为侍郞增三人其一以他官兼之正郞为郞中佐郞为员外郞增三人其一皆以西班兼之仍罢六曹判事知事寻复之。 三十四年忠宣倂吏兵礼为选部仍以选军堂后卫尉倂焉改尙书为典书增三人侍郞为议郞郞中为直郞员外郞为散郞仍三人加设注簿二人正七品以他官兼之后复称典理司。 恭愍王五年复立六部吏部置尙书侍郞郞中员外郞品秩复文宗旧制。 十一年复改典理司以尙书为判书侍郞为摠郞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 十八年复改选部称尙书议郞直郞散郞。 二十一年复改典理司仍复判书摠郞正郞佐郞之号。 恭让王元年改吏曹。 吏属文宗置主事二人令史二人书令史二人记官六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考功司-001
○考功司掌考官吏功过。 国初称司绩。 成宗十四年改尙书考功。 文宗定郞中二人秩正五品员外郞二人正六品。 忠烈王元年改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二十四年。 忠宣倂于铨曹恭愍王五年复置考功司郞中员外郞十一年复称正郞佐郞十八年改直郞散郞二十一年复称正郞佐郞。 吏属文宗置主事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四人计史一人记官二人士一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兵曹-001
○兵曹掌武选军务仪卫邮驿之政。 太祖元年置兵部令卿郞中后称兵官有御事侍郞郞中员外郞。 其属有库曹。[太祖元年有徇军部令郞中十六年有兵禁官郞中史。 光宗十一年改徇军部为军部其职掌未详疑皆是掌兵之官后废之。] 成宗十四年改兵官为尙书兵部仍改库曹为尙书库部。 显宗二年罢库部。 文宗定: 兵部判事一人宰臣兼之; 尙书一人秩正三品; 知部事一人他官兼之; 侍郞二人正四品; 郞中二人正五品; 员外郞二人正六品。 忠烈王元年改军簿司仍改尙书为判书侍郞为摠郞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 二十四年忠宣改为兵曹又改判书为尙书增二人其一班主兼之摠郞为侍郞增三人其一以他官兼之正郞为郞中佐郞为员外郞增三人其一皆以西班兼之。 三十四年忠宣倂于选部后改摠部又复称军簿司。 恭愍王五年复改兵部称尙书侍郞郞中员外郞。 十一年复改军簿司以尙书为判书侍郞为摠郞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 十八年复改摠部称尙书议郞直郞散郞。 二十一年复改军簿司仍复称判书摠郞正郞佐郞。 恭让王元年复改兵曹。 吏属文宗置主事二人令史二人书令史二人记官十二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户曹-001
○户曹掌户口贡赋钱粮之政。 国初称民官有御事侍郞郞中员外郞。 其属有司度金曹仓曹。 成宗十四年改为尙书户部仍改司度为尙书度支金曹为尙书金部仓曹为尙书仓部后罢属官。 文宗定: 户部判事一人宰臣兼之; 尙书一人秩正三品; 知部事一人他官兼之; 侍郞二人正四品; 郞中二人正五品; 员外郞二人正六品。 忠烈王元年改为版司仍改尙书为判书侍郞为摠郞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二十四年忠宣改为民曹又改判书为尙书仍一人摠郞为侍郞增三人其一以他官兼之正郞为郞中佐郞为员外郞增三人其一皆以西班兼之三十四年忠宣改为民部仍以三司军器都院倂焉改尙书为典书增三人摠郞为议郞正郞为直郞佐郞为散郞仍三人后改版图司恭愍王五年复改户部称尙书侍郞郞中员外郞。 十一年复改版图司以尙书为判书侍郞为摠郞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 十八年复改民部称尙书议郞直郞散郞。 二十一年复改版图司仍复称判书摠郞正郞佐郞。 恭让王元年改户曹。 吏属文宗置主事六人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人计史一人记官二十五人士一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刑曹-001
○刑曹掌法律词讼详之政。 太祖仍泰封之制置义刑台后改刑官有御事侍郞郞中员外郞。 成宗十四年改尙书刑部。 文宗定: 判事一人宰臣兼之; 尙书一人秩正三品; 知部事一人他官兼之; 侍郞二人正四品; 郞中二人正五品; 员外郞二人正六品。 又别置: 律学博士一人从八品; 助敎二人从九品。 忠烈王元年改为典法司仍改尙书为判书侍郞为摠郞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 二十四年忠宣改为刑曹又改判书为尙书仍一人摠郞为侍郞增三人其一以他官兼之正郞为郞中佐郞为员外郞增三人其一皆以西班兼之。 三十四年忠宣改为部仍以监传色都官典狱倂焉改判书为典书增二人侍郞为议郞复为二人郞中为直郞员外郞为散郞仍三人后复称典法司。 恭愍王五年复改刑部称尙书侍郞郞中员外郞。 十一年复改典法司仍复称判书摠郞正郞佐郞。 十八年改为理部称尙书议郞直郞散郞。 二十一年复改典法司又复称判书摠郞正郞佐郞。 恭让王元年复改刑曹。 吏属文宗置主事二人令史六人书令史四人计史一人记官六人士二人杖首二十六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都官-001
○都官掌奴婢簿籍决讼。 文宗定: 尙书都官郞中二人; 正五品员外郞二人; 正六品。 忠烈王元年改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 二十四年忠宣复改郞中员外郞。 三十四年忠宣倂于部。 忠宣王二年以诉良者多而部不能辨复设都官置正郞佐郞。 恭愍王五年改郞中员外郞。 九年加员外郞二人。 十一年加置摠郞正四品改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 十八年革摠郞改正郞为直郞佐郞为散郞。 二十一年复称正郞佐郞。 吏属文宗置主事六人令史六人书令史六人计史一人记官五人士一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礼曹-001
○礼曹掌礼仪祭享朝会交聘学校科举之政。 国初称礼官有御事侍郞郞中员外郞。 其属有祠曹。 成宗十四年改礼官为尙书礼部仍改祠曹为尙书祠部。 显宗二年罢祠部。 文宗定: 礼部判事一人宰臣兼之; 尙书一人秩正三品; 知部事一人他官兼之; 侍郞一人正四品; 郞中二人正五品; 员外郞二人正六品。 忠烈王元年倂于典理司。 二十四年忠宣复置称仪曹尙书一人侍郞三人其一以他官兼之郞中员外郞三人其一皆以西班兼之。 三十四年忠宣复倂于选部。 恭愍王五年复立礼部置尙书侍郞郞中员外郞。 十一年改礼仪司仍改尙书为判书侍郞为摠郞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 十八年复称礼部又改判书为尙书摠郞为议郞正郞为直郞佐郞为散郞。 二十一年复改礼仪司称判书摠郞正郞佐郞。 恭让王元年改礼曹。 吏属文宗置主事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二人记官六人篆书书者二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工曹-001
○工曹掌山泽工匠营造之事。 国初称工官有御事侍郞郞中员外郞。 其属有虞曹水曹成宗十四年改工官为尙书工部仍改虞曹为尙书虞部水曹为尙书水部后废虞水部。 文宗定: 工部判事一人宰臣兼之; 尙书一人秩正三品; 知部事一人他官兼之; 侍郞一人正四品; 郞中二人正五品; 员外郞二人正六品。 忠烈王元年罢。 二十四年忠宣复置称工曹尙书一人侍郞三人其一以他官兼之郞中员外郞三人其一皆以西班兼之后复罢之。 恭愍王五年复立工部置尙书侍郞郞中员外郞。 十一年改典工司以尙书为判书侍郞为摠郞郞中为正郞员外郞为佐郞。 十八年复称工部仍改判书为典书摠郞为议郞正郞为直郞佐郞为散郞。 二十一年复改典工司称判书摠郞正郞佐郞。 恭让王元年复改工曹。 吏属文宗置主事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四人计史一人记官八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司宪府-001
○司宪府掌论执时政矫正风俗*{纠}察劾之任。 国初称司宪台。 成宗十四年改御史台有大夫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显宗五年武臣金训等请罢御史台置金吾台使副使录事无常员。 六年罢金吾台复以御史台为司宪台置大夫中丞杂端侍御司宪殿中侍御司宪监察司宪。 十四年复改御史台。 靖宗十一年升权知监察御史班在阁门祗候上。 文宗定: 判事一人大夫一人秩正三品; 知事一人中丞一人从四品; 杂端一人侍御史二人从五品; 殿中侍御史二人正六品; 监察御史十人从六品[文吏各五人。]。 睿宗十一年诏: 知事杂端立本品行头。 神宗五年御史二人升为秩。 忠烈王元年改监察司仍改大夫为提宪中丞为侍丞侍御史为侍史监察御史为监察史。 二十四年忠宣改为司宪府改提宪复为大夫升从二品侍丞复为中丞增二人升从三品侍史改内侍史殿中侍御史改殿中内侍史监察史改监察内史省为六人新置注簿一人正七品知事杂端寻复改监察司以内侍史复为侍御史殿中内侍史为殿中侍御史监察内史为监察御史。 三十四年忠宣复改司宪府改大夫为大司宪升正二品中丞为执义升正三品侍御史为掌令升从四品殿中侍御史为持平升正五品监察御史为*{纠}正增十四人其四兼官仍从六品。 忠宣王三年降大司宪正三品执义从三品后复改监察司以大司宪为大夫。 恭愍王五年复改御史台大夫如故改执义为中丞省一人掌令为侍御史持平为殿中侍御史降从五品*{纠}正为监察御史。 十一年复改监察司仍复改中丞为执义侍御史为掌令殿中侍御史为持平升正五品监察御史为*{纠}正。 十八年复称司宪府改大夫为大司宪革执义置知事兼知事从三品掌令改侍史持平改杂端降从五品加置兼*{纠}正。 二十一年革知事复置执义改侍史复为掌令杂端为持平。 吏属文宗置录事三人令史四人书令史六人计史一人知班二人记官六人士一人记事十人所由五十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开城府-001
○开城府成宗始置尹显宗罢府置县令文宗复称开城府置知府事。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倂给田都监及五部于开城府掌都城内判府尹一人从二品尹二人一兼官正三品少尹三人一兼官正四品判官二人正五品记室军二人正七品。 随品带缮工职事别置开城县令掌都城外。 恭愍王五年改定尹从二品少尹正四品判官正五品军正七品县令亦正七品县丞正八品。 十一年加置判府事位在尹上亦从二品。 恭让王元年令掌家舍财物追倍。 二年依中朝应天府直申中书省例令本府直报都评议司且擢用孝子顺孙旌表义夫节妇点考大小学校以养人才禁恶逆奸伪以正风俗又掌农桑户婚田土逋欠宿债牧民之任。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艺文馆-001
○艺文馆掌制撰词命。 太祖仍泰封之制置元凤省后改学士院有翰林学士。 显宗改为翰林院。 文宗定: 判院事宰臣兼之; 学士承旨一人正三品; 学士二人正四品; 侍读学士一人; 侍讲学士一人; 直院四人其二权务; 医官二人。 睿宗十一年删定员吏: 学士承旨学士正三品;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正四品。 诸兼本院官令立本品行头诸知制诰亦立本品行头。[翰林院宝*( ){文}阁兼者谓之内知制诰他官兼者谓之外知制诰后改知制敎。] 后升直院为八品。 高宗七年复以直院为权务。 忠烈王元年改文翰署二十四年忠宣命直史馆一人直文翰一人更日直文翰署。 又罢政房使本署主选法寻改为词林院委以出纳之任。 学士承旨升从二品学士二人正三品侍读侍讲学士各一人从三品。 新置待制一人正四品。 寻复改文翰署后改学士为司学。 三十四年忠宣倂文翰史官为艺文春秋馆仍以右文馆进贤馆书籍店倂焉。 置: 大词伯三人从二品; 词伯二人正三品; 直词伯二人正四品; 应敎二人正五品; 供奉二人正六品; 已上兼官; 修撰二人正七品; 注簿二人正八品; 检阅二人正九品。 忠宣王三年改词伯为提学。 忠肃王十二年分艺文春秋为二馆。 艺文馆置: 修撰注簿各一人检阅二人。 后改: 供奉正七品; 修撰正八品; 检阅正九品。 恭愍王五年复称翰林院置: 学士承旨正三品; 待制正五品; 供奉一人正七品; 检阅一人正八品; 直院二人正九品。 九年加置大学士二人十一年复称艺文馆。 改大学士为大提学从二品置提学正三品直提学正四品应敎正五品供奉仍正七品修撰正八品检阅降正九品。 十八年提学例改学士。 二十一年复改提学恭让王元年复倂为艺文春秋馆。 吏属文宗置录事二人承事郞二人待诏二人记官一人书手一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春秋馆-001
○春秋馆掌记时政。 国初称史馆。 监修国史侍中兼之修国史同修国史二品以上兼之修撰官翰林院三品以下兼之直史馆四人其二权务后陛直馆为八品。 高宗复以直馆为权务官。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倂于文翰署为艺文春秋馆。 忠肃王十二年分艺文春秋为二馆。 春秋馆置: 修撰注簿各一人检阅二人。 后改: 供奉正七品; 修撰正八品; 检阅正九品。 又有领馆事监馆事首相为之知馆事同知馆事二品以上为之充修撰官充编修官兼编修官三品以下为之。 恭愍王五年复称史馆置: 编修官一人正七品; 检阅一人正八品; 直馆二人正九品。 十一年复称春秋馆供奉正七品修撰正八品检阅正九品。 恭让王元年史官崔等上书曰: "史官之任君上之言行政事百官之是非得失皆得直书以示后世而垂劝戒故自古有国家者莫不以史职为重本朝设艺文春秋馆选有文行者八人同任史翰之职又置兼官以领之所以重其任也。 近年以来史翰而为二兼官亦不供职但以供奉以下四人当之不能备记非国家置史之本意也。 愿自今以史翰八人同其职任各修史草二本秩满当迁一纳于馆一藏于家以备后考兼官充修撰官以下各据见闻录为史草悉送史馆又本馆直牒京外大小衙门凡所施为之事一一报馆以凭记录永为恒式。" 从之。 吏属文宗置书艺四人记官一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宝文阁-001
○宝文阁睿宗十一年禁中作淸燕阁选置学士直学士直阁各一人朝夕讲论经书。 学士视从三品直学士视从四品直阁视从六品。 又置校勘四人其二以御书院校勘充之其二以职事兼之寻以淸燕阁在禁内学士直宿出入为难就其旁别置阁改官号曰宝文加置待制官班视给舍直赐金紫。 仍修红楼下南廊为学士会讲之堂赐号曰精义就其左右为休息之所。 充其选者皆一时豪杰。 又置提举同提举管勾同管勾皆以中枢内臣兼之后加置大学士一人。 毅宗五年始置文牒所于宝文阁以文士十四人及宝文阁校勘专掌其事命司空林光为别监。 忠烈王元年改宝文署二十四年忠宣倂于同文院。[文宗以同文院为丙科权务官使一人三品兼之副使一人五品兼之录事四人二兼官。] 忠肃王元年渖王钧旨复置宝文阁大提学从二品提学正三品直提学正四品。 恭愍王五年改大提学为大学士提学改直提学为直学士置待制正五品。 十一年复改大学士为大提学复置提学改直学士为直提学待制置直阁正四品。 十八年提学例改学士直阁置应敎正五品。 二十一年复用十一年官制。[忠烈王以后宝文阁徒有其名忠穆王初立大臣请置书筵官分四番更日侍读。 恭愍王元年开书筵亦分番入侍。 辛禑元年令五品以下四人为侍学分两番进讲及递官升四品。 恭让王二年改称经筵置领经筵事知经筵事讲读官。]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诸馆殿学士废置沿革-001
○诸馆殿学士废置沿革未详率皆选文臣之有才学者入衔兼带以备侍从。 成宗十四年以崇文馆为弘文馆置学士。 文宗定官制诸殿大学士秩从二品学士正四品。 睿宗十一年诏诸殿学士立本品行头。 仁宗十四年改文德殿为修文殿延英殿为集贤殿文德延英古有大学士学士今随殿改号。 神宗二年凡带学士职者许侍臣之列旧制虽带学士非台谏知制诰则不得与侍从。 至是中书奏改之。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置弘文馆学士直学士又复置崇文馆学士仍改修文殿为馆寻复改为殿。 二十九年改学士为司学后废之置右文馆进贤馆。 三十四年倂右文进贤馆于文翰署寻复置右文馆大提学正二品提学正三品直提学正四品进贤馆大提学从二品提学直提学同右文。 恭愍王五年废两馆置修文殿集贤殿大学士直学士。 十一年复置右文馆进贤馆大提学提学直提学。 十八年复置修文殿集贤殿例改提学为学士。 二十一年复置右文进贤馆改学士为提学。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成均馆-001
○成均馆掌儒学敎诲之任成宗置国子监有国子司业博士助敎大学博士助敎四门博士助敎。 文宗定: 提举同提举管勾各二人判事一人皆兼官; 祭酒一人秩从三品; 司业一人从四品; 丞从六品; 国子博士二人正七品; 大学博士二人从七品; 注簿从七品; 四门博士正八品; 学正二人学录二人正九品; 学谕四人直学二人书学博士二人学博士二人从九品。 睿宗十一年改判事为大司成从三品祭酒降正四品。 忠烈王元年改国学仍改祭酒为典酒司业为司艺。 二十四年忠宣改成均监升大司成正三品复改典酒为祭酒司艺为司业国子博士为成均博士加置明经博士明经学谕。 三十四年忠宣改成均馆删定员吏置: 祭酒一人从三品; 乐正一人从四品; 丞一人从五品; 成均博士二人正七品; 谆谕博士二人从七品; 进德博士二人从八品; 学正二人学录二人正九品; 直学二人学谕四人从九品。 后复置大司成正三品乐正改司艺丞改直讲进德博士升正八品。 恭愍王五年复称国子监大司成正三品; 祭酒从三品; 司业从四品; 直讲从五品; 国子博士正七品; 大学博士从七品; 四门博士明经博士正八品; 律学博士从八品; 学正学录正九品; 直学学谕书学博士明经学谕学博士律学助敎从九品。 十一年复称成均馆改司业为司艺国子博士为成均博士四门博士为谆谕博士升从七品。 十八年改祭酒为司成。 吏属文宗置书史二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典校寺-001
○典校寺掌经籍祝*。 国初称内书省。 成宗十四年改秘书省有监少监丞郞校书郞正字。 文宗定: 判事秩正三品[文宗五年内史门下省奏: "诸司判事本皆权带近皆为禄官有违古制请改之。" 从之。]; 监一人从三品; 少监一人从四品; 丞二人从五品; 郞一人从六品; 校书郞二人正九品; 正字二人从九品; 校勘二人。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改秘书监判事降丞为从六品郞从七品倂留院官于校勘。[文宗定: 御书院知院事副知院事判院兼押院二人检计官二人留院官二人知书二人书手二十五人。] 三十四年忠宣降为典校署为艺文馆所辖丞一人正五品郞一人正七品校勘一人正九品。 又置权知校勘十二人后升为典校寺置: 判事正三品; 令从三品; 副令从四品; 丞从五品; 郞正七品; 注簿正八品; 校勘正字从九品。 恭愍王五年复称秘书监改令为监副令为少监置著作郞二人正七品郞增二人降从七品复置秘书郞四人正八品校勘升正九品判事丞正字如故。 十一年复称典校寺改监为令少监为副令革著作郞升郞为正七品革校书郞置注簿正八品校勘复降从九品余仍。 十八年复用五年官制。 二十一年复用十一年官制。 吏属文宗置主事一人令史一人书艺十人记官二人书手十五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通礼门-001
○通礼门掌朝会仪礼穆宗朝有阁门使副使祗候。 文宗定: 判事秩正三品; 知事兼官; 使正五品; 引进使二人正五品; 引进副使从五品; 阁门副使正六品; 通事舍人四人祗候四人正七品; 权知祗候六人。 睿宗十一年诏知阁门事立本品行头。 神宗五年祗候文吏各三人升为秩。 忠烈王元年改通礼门。 二十四年忠宣复改为阁门判事以下皆复旧制唯祗候增为八人权知祗候。 三十四年忠宣改为中门改定员吏: 使二人正三品; 副使二人正四品; 判官二人正五品; 舍人二人正六品。 祗候十四人其四以郞将兼之从六品。 后复改通礼门以使为判事。 恭愍王五年复改阁门判事如故知事从三品引进使正四品引进副使正五品通事舍人祗候从六品。 十一年复改通礼门引进使改副使引进副使改判官通事舍人改舍人。 十八年复改阁门又改副使为引进使判官为引进副使舍人为通事舍人。 二十一年复称通礼门仍改称副使判官舍人。 吏属文宗置承旨四人听头二十人记官一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典仪寺-001
○典仪寺掌祭祀赠谥。 穆宗朝有*大常卿少卿博士司仪斋郞。 文宗以*大常府为丙科权务官使一人三品兼之副使一人五品兼之录事四人亦兼官。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改*大常府为奉常寺置: 卿二人秩正三品; 少卿一人正四品; 丞一人正五品; 博士一人从七品; *大祝一人奉礼郞一人正九品。 三十四年忠宣改为典仪寺置领事二人皆兼官改卿为令省一人少卿为副令增二人丞仍一人革博士*大祝奉礼郞置: 注簿一人正六品; 直长二人正七品; 录事二人正九品。 后置判事正三品降令从三品丞从五品。 恭愍王五年改*大常寺改令为卿副令为少卿革注簿复置博士升正六品判事丞直长录事如故。 十一年复称典仪寺又改卿为令少卿为副令降从四品革博士复置注簿余仍。 十八年复称*大常寺改令为卿副令为少卿升正四品注簿为博士。 二十一年复用十一年官制。 吏属文宗置记事书者。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宗簿寺-001
○宗簿寺掌族属谱牒。 穆宗朝有殿中省监少监丞内给事。 文宗定: 判事秩正三品; 监一人从三品; 少监一人从四品; 丞二人从五品; 内给事一人从六品。 后改殿中寺改监为尹少监为少尹。 忠烈王二十四年改宗正寺革判事改尹为卿少尹为少卿丞内给事仍旧新置注簿从七品后改殿中监复称尹少尹。 忠宣王二年改为宗簿寺置: 判事正三品; 令从三品; 副令从四品; 丞从五品; 注簿从七品。 恭愍王五年复称宗正寺改令为卿副令为少卿。 十一年复称宗簿寺又改卿为令少卿为副令。 十八年复称宗正寺例改为卿少卿。 二十一年复称宗簿寺仍改为令副令。 吏属文宗置主事四人令史四人书令史四人记官四人士一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卫尉寺-001
○卫尉寺掌仪物器械。 太祖元年置内军卿。 光宗十一年改内军为掌卫部后称司卫寺。 成宗十四年改卫尉寺。 文宗定: 判事秩正三品; 卿一人从三品; 少卿一人从四品; 丞二人从六品; 注簿二人从七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革判事增卿为二人丞一人寻改卿为尹少卿为少尹。 三十四年忠宣倂于吏部。 忠惠王元年复置: 判事正三品; 令从三品; 少尹从四品; 丞从六品; 注簿从七品。 恭愍王五年改令为卿少尹为少卿。 十一年复改卿为尹少卿为少尹。 十八年复改尹为卿少尹为少卿。 二十一年复改为尹少尹。 恭让王元年罢倂于重房。 吏属文宗置书史六人记官。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司仆寺-001
○司仆寺掌舆马廐牧。 文宗定: *大仆寺判事秩正三品; 卿一人从三品; 少卿一人从四品; 丞一人从六品; 注簿二人从七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革判事增卿为二人。 三十四年忠宣改司仆寺以尙乘典牧诸牧监倂焉置: 领事一人从二品兼之; 正二人其一兼官正三品; 副正二人其一兼官正四品; 丞二人正五品; 直长二人正七品。 后改定: 判事正三品; 副令从四品; 丞从六品; 直长从七品。 恭愍王五年复称*大仆寺革副令置卿从三品改直长为注簿判事丞如故。 十一年复称司仆寺改卿为正加置副正从四品复改注簿为直长。 十八年复称*大仆寺又改正为卿副正为少卿直长为注簿。 二十一年复称司仆寺又改为正副正直长。 吏属文宗置书史四人记官一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礼宾寺-001
○礼宾寺掌宾客燕享。 太祖四年置礼宾省。 成宗十四年改客省后复改礼宾省。 文宗定: 判事秩正三品; 卿一人从三品; 少卿一人从四品; 丞二人从六品; 注簿二人从七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改典客寺革判事增卿为二人丞为一人寻改礼宾寺改卿为尹少卿为少尹。 三十四年忠宣复改典客寺置领事二人兼官改卿为令升正三品少卿为副令增二人升正四品丞增二人升正五品注簿升正七品。 后改定: 判事正三品; 令从三品; 副令从四品; 丞从六品; 注簿从七品; 录事从八品。 恭愍王五年复称礼宾寺改令为卿副令为少卿。 十一年复称典客寺改卿为令少卿为副令。 十八年复称礼宾寺例改为卿少卿。 二十一年复称典客寺又改为令副令。 恭让王二年复改礼宾寺。 吏属文宗置书史八人令史八人记官四人士一人承旨四人孔目十五人都衙十五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典农寺-001
○典农寺掌供盛。 穆宗时有司农卿后废之。 忠宣王置典农司其司员吏出使者皆称务农铁使寻改为储积仓。 恭愍王五年复置: 司农寺判事秩正三品; 卿从三品; 少卿从四品; 丞从五品; 注簿从六品; 直长从七品。 十一年改典农寺改卿为正少卿为副正革直长。 十八年复称司农寺又改正副正为卿少卿复置直长。 十九年置籍田官令一人肄本寺。二十一年复称典农寺仍复为正副正。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内府寺-001
○内府寺掌财货藏。 文宗定: 大府寺判事秩正三品; 卿一人从三品; 少卿二人从四品; 知事兼官; 丞二人从六品; 注簿四人从七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改外府寺革判事增卿二人少卿一人丞一人注簿二人。 后复称大府寺改卿为尹少卿为少尹。 三十四年忠宣改内府司改卿为令升正三品少尹为副令增二人升正四品丞复增二人升正五品注簿升正七品。 后改内府寺置判事正三品令降从三品副令降从四品丞降从五品注簿降从七品。 恭愍王五年改大府监改令为卿副令为少卿降丞从六品。 十一年复称内府寺改卿少卿为令副令。 十八年复称大府寺仍复为卿少卿。 二十一年复称内府寺又改为令副令。 吏属文宗置书史十二人计史一人记官六人士一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小府寺-001
○小府寺掌工技宝藏。 太祖仍泰封之制置物藏省有令卿。 光宗十一年改为宝泉后改小府监有监少监丞注簿。 文宗定: 判事秩从三品; 监一人正四品; 少监一人从四品; 丞二人从六品; 注簿二人从七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改内府监革判事升监从三品。 三十四年忠宣倂于缮工司。 忠惠王元年复置为小府寺判事正三品尹从三品少尹从四品丞从六品注簿从七品。 恭愍王五年复称小府监改尹为监少尹为少监。 十一年复称小府寺改监少监为尹少尹。 十八年复称少府监又改为监少监。 二十一年复称小府寺仍复为尹少尹。 恭让王二年罢之委其任于内府寺。 吏属文宗置监史六人记官四人士一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军资寺-001
○军资寺掌军需储积。 恭让王二年革小府寺置军资寺又革转输都监其钱谷文书悉委之判事正三品尹从三品少尹从四品丞从六品注簿从七品。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缮工寺-001
○缮工寺掌土木营缮。 穆宗朝有将作监监少监丞注簿。 文宗定: 判事秩从三品; 监一人正四品; 少监一人从四品; 丞二人从六品; 注簿二人从七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改缮工监革判事升监从三品。 三十四年忠宣改缮工司以小府宫阙都监仓库都监燃灯都监国倂焉置领事一人从二品改监为令增三人升正三品少监为副令增三人升正四品升丞正五品注簿正七品自领事至注簿皆兼官。 后改缮工寺改定: 判事正三品; 令从三品; 副令从四品; 丞从六品; 注簿从七品。 恭愍王五年复称将作监改令为监副令为少监。 十一年复称缮工寺改监为令少监为副令。 十八年复称将作监又改令副令为监少监。 二十一年复称缮工寺仍复为令副令。 恭让王元年赵浚建议缮工务剧员少以重房上大将军郞别将兼判事以下官。 吏属文宗置监作六人记官三人士一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司宰寺-001
○司宰寺掌鱼梁川泽。 文宗定: 司宰寺判事秩正三品; 卿一人从三品; 少卿一人从四品; 丞二人从六品; 注簿二人从七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改司津监革判事改卿为监少卿为少监寻复称司宰寺改监为尹少监为少尹。 三十四年忠宣改都津司删定员吏: 令三人其一兼官正三品; 长三人其一兼官正四品; 丞二人正五品; 注簿二人正七品。 后复改司宰寺置判事正三品令降从三品革长置副令从四品降丞从六品注簿从七品。 恭愍王五年改令为卿副令为少卿。 十一年复改卿为令少卿为副令。 十八年改司宰监复改令副令为监少监。 二十一年复称司宰寺仍改为令副令。 吏属文宗置书史六人记官二人士二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司水寺-001
○司水寺掌兵船军。 忠宣王以都府署为都津司所辖。 恭让王二年罢都府署为司水署寻改为寺判事正三品令从三品副令从四品丞从六品注簿从七品。 三年都堂启请: "于司水寺依汉都船令例置都船指谕依齐官船典军例置官船典军。" 从之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军器寺-001
○军器寺掌营造兵器。 穆宗朝有军器监监少监丞注簿。 文宗定: 判事秩从三品; 监一人正四品; 少监一人从五品; 丞二人正七品; 注簿四人正八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革判事省注簿二人。 三十四年忠宣倂于民部。 恭愍王五年复置: 军器监判事正三品; 监从三品; 少监从四品; 丞从五品; 注簿从六品; 直长从七品。 十一年加置录事正八品后改军器寺。 恭让王元年赵浚建议军器寺务剧员少以重房上大将军郞别将兼判事以下官。 吏属文宗置监史八人记官四人士二人。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书云观-001
○书云观掌天文历数测候刻漏之事。 国初分为太卜监太史局。 太卜监有监少监四官正丞卜博士卜正。 太史局有令丞灵台郞保章正壶正司辰司历监候。 显宗十四年改太卜监为司天台。 文宗定: 司天台判事秩正三品; 监一人从三品; 少监二人从四品; 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各一人从五品; 丞二人从六品; 注簿二人从七品; 卜正一人卜博士一人从九品。 太史局判事一人知局事一人令一人从五品; 丞一人从七品; 灵台郞二人正八品; 保章正一人壶正二人从八品; 司辰二人正九品; 司历二人监候二人从九品。 睿宗十一年改司天台为监。 忠烈王元年改司天监为观候署后复改司天监。 三十四年忠宣倂太史局为书云观删定员吏置: 提点一人兼官正三品; 令一人正三品; 正一人从三品; 副正一人从四品; 丞一人从五品; 注簿二人从六品; 掌漏二人从七品; 视日三人正八品; 司历三人从八品; 监候三人正九品; 司辰二人从九品。 后罢提点改令为判事余仍旧。 恭愍王五年复改司天监判事以下复文宗旧制但加置卜助敎从九品又别立太史局令以下品秩亦复文宗旧制。 十一年复倂司天太史为书云观改定员吏: 判事正三品; 正从三品; 副正从四品; 丞从五品; 注簿从六品; 掌漏从七品; 视日正八品; 司历从八品; 监候正九品; 司辰从九品。 十八年复分为司天监太史局员吏品秩用五年官制。 二十一年复倂为书云观用十一年官制。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典医寺-001
○典医寺掌医药疗治之事。 穆宗朝有太医监监少监丞博士医正。 文宗定: 判事秩从三品; 监一人正四品; 少监二人从五品; 博士二人丞二人从八品; 医正二人助敎一人呪博士一人从九品; 医针史一人注药二人药童二人呪师二人呪工二人。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司医署改定员吏置: 提点二人兼官正三品; 令一人正三品; 正一人从三品; 副正一人从四品; 丞一人从五品; 郞一人从六品; 直长一人从七品; 博士二人从八品; 检药二人正九品; 助敎二人从九品。 后改典医寺罢提点改令为判事郞为注簿。 恭愍王五年复称*大医监改正为监副正为少监革检药。 十一年复称典医寺改监为正少监为副正复置检药。 十八年复称*大医监又改正副正为监少监。 二十一年复称典医寺仍改为正副正。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通文馆-001
○通文馆忠烈王二年始置之令禁内学官等外年未四十者习汉语。[禁内学官秘书史馆翰林宝文阁御书同文院也幷式目都兵马迎送谓之禁内九官。] 时舌人多起微贱传语之*闲多不以实怀奸济私文学事金坵建议置之。 后置司译院以掌译语。
志卷第三十。
#高丽史77卷-志31-00-00-000
志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七十七。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00-000
百官二。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寝园署-001
○寝园署掌守卫宗庙。 文宗定: *大庙署令一人秩从五品; 丞二人正七品。 神宗五年升令为秩。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为寝园署属典仪寺令降正七品丞省一人降正八品后又降令从七品丞从八品。 恭愍王五年复改*大庙署复升令正五品丞从七品加置注簿从八品。 十一年复改寝园署员吏如故。 十八年复改*大庙署二十一年复改寝园署。 吏属文宗置史四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诸陵署-001
○诸陵署掌守护山陵。 穆宗朝有诸陵署令丞。 文宗定: 令一人秩从五品; 丞二人从七品。 神宗五年升令为秩。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为典仪寺所辖。 恭愍王五年只置丞仍从七品。 十一年复置令从五品丞仍旧。 吏属文宗置史六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司署-001
○司署掌供酒醴。 文宗定: 良署令二人秩正八品; 丞二人正九品。 后改为掌醴署。 肃宗三年复为良署忠烈王五年罢宣送酒色倂于本署加置上外别监各一人。 三十四年忠宣改为司署置: 提点三人兼官正五品; 令仍二人其一兼官升正五品; 丞仍二人其一兼官升正六品。 加置: 直长一人正七品; 副直长一人正八品。 后罢提点降令正六品丞正九品直长副直长如故。 恭愍王五年复改良署又升令正五品丞正六品。 十一年复改司署员吏如故。 十八年复改良署二十一年复改司署。 吏属文宗置史六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司膳署-001
○司膳署掌供膳羞。 穆宗朝有尙食局奉御直长食医。 文宗定: 奉御一人秩正六品; 直长二人正七品; 食医二人正九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司膳署以御厨别厨迎送倂焉置: 提点一人兼官正五品; 令三人其一兼官正五品; 丞三人其一兼官正六品; 直长三人正七品; 副直长三人正八品。 后罢提点丞副直长降令为正六品复置食医正九品。 恭愍王五年复改尙食局改令为奉御直长食医如故。 十一年复改司膳署改奉御为令。 十八年复改尙食局复称奉御。 二十一年复改司膳署又复称令。 吏属文宗置书令史四人记官二人士一人杂路八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奉医署-001
○奉医署掌和御药。 穆宗朝有尙药局奉御侍御医直长医佐。 文宗定: 奉御一人秩正六品; 侍医二人从六品; 直长二人正七品; 医佐二人正九品; 医针史二人药童二人。 忠宣王二年改掌医署后改奉医署置: 令正六品; 直长正七品; 医佐正九品。 恭愍王五年改尙医局改令为奉御直长医佐如故。 十一年复改奉医署改奉御为令。 十八年复改尙医局又改称奉御。 二十一年复改奉医署仍改为令。 恭让王三年倂于典医寺。 吏属文宗置书令史二人士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掌服署-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