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来斋金石刻考略 四库本

来斋金石刻考畧卷中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侯官林侗撰

髙祖为太宗祈疾疏

此隋大业二年正月八日刻也髙祖此时尚为郑州刺史太宗方九嵗疏云郑州刺史李渊为男世民目患先于此寺求仙防仙恩力其患得损敬造石碑一铺愿此功徳资益弟子男合家大小福徳兴足永无灾瘴弟子李渊一心供养石方广尺许在鄠县草堂寺非原石乃元寺僧重刻未佳

秦王告少林寺教【行书】

今在少林寺中其文刻于裴漼少林碑之上方首曰太尉尚书令陜东道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左右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告伯谷坞少林寺上座寺主以下徒众及军民首领士庶等末曰四月三十日 按旧唐书太宗纪髙祖受禅拜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武徳元年冬拜太尉陜东道行台尚书令寻加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三年加拜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七月总率诸军攻王世充于东都则此乃四年之四月三十日也其五月丙寅则世充降而河南平矣世民二字草书特大乃太宗亲书余字乃记室防军所为今少林寺僧以棒法擅天下在隋之世己能助秦王抗王世充其来旧矣闯献之乱独不敢侵犯少林而僧众专以摽掠诸贼为事僧徒徃徃有列大帅建牙者

太宗晋祠之铭【贞观二十一年御制并书】

顾宁人金石文字记祠在太原府西南四十里距今太原县八里而今县则古晋阳之故址唐时为并州为北都为河东节度使治昔人立庙于此以祀唐叔考之北齐书已有其名而髙祖起兵尝祷于此册府元太宗贞观二十年正月幸晋祠树碑制文亲书之于石今存祠中葢昔之并都甚大祠去城三四里在悬瓮之麓晋水之所发源后人于此引池结亭架桥其上林木翳然足为一方之胜其庙负山而东面者晋水之神南面者唐叔之神后晋天福六年封唐叔为兴安王防骀为昌宁公而宋时又封晋水为显灵昭济圣母饰为妇人之像今之人但言圣母而不复知有唐叔为古先有土之君矣水经注云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后人踵其遗迹畜以为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北史薛孝通曽与诸人同诣晋祠皆屈膝尽礼孝通独捧手不拜顾而言曰此乃诸侯之国去吾何逺恭而无礼将为神笑是则当时之所祀者唐叔非水神也祠前莲花台上有铁人四一绍圣四年一五年造俱完一治十一年一无年月俱壊今之工不及古也碑阴上方扈从诸臣题名七人司徒太子太师上柱

国赵国公臣无忌 太子太保上柱国宋国公臣瑀特进太子詹事兼左卫率上柱国英国公臣勣 光禄大夫刑部尚书上柱国勋国公臣亮 礼部尚书上柱国江夏郡王臣道宗 太常卿驸马都尉上柱国安徳郡公臣杨师道 正议大夫守中书令太子右庶子兼摄吏部尚书防军臣马周 凡七行字体不一皆当日七公自书者观髙宗万年宫碑阴同一例也下方空处皆唐以后人漫题絶无唐人书以本朝御碑臣子不敢擅题也余此碑得之旧书肆而缺碑阴祥符周雪客许补赠碑阴及余至江宁而周适粤余归而周死矣天末片纸难以复得命家弟与人录此七行于册末 按唐书新罗王金真徳遣其子弟入朝其归也太宗令公卿宴饯赐以御制温汤晋祠铭二碑本想新罗至今犹宝藏也而温汤之石今亦亡矣

太宗御书屏风铭【贞观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在余杭县官廨 丙午春予在燕京于报国寺集场见唐太宗屏风铭帖索重价不能得庚戌初夏与友人陈成之士芳夜坐斋中论太宗以神武定天下而六书八法精妙乃尔非天纵安能若此因忆屏风帖殊觉怅然成之谓乡学究巾笥中有此纸不知贵重因以兔园册易之对坐补缀手自装潢迄今不觉三十年里人有为余杭令者知此石在廨中因首行石缺名为截角碑连得二纸欧阳公云物常聚于所好非耶若太宗所书文徳皇后碑魏郑公碑与温泉宫碑皆亡久矣则此帖其可不贵重乎

髙宗万年宫碑铭【永徽六年五月建行书】

髙宗御制御书石髙四尺广二尺二寸计二十二行每行四十一字碑今在麟游县九成宫中万年即九成之更名也髙宗书法不愧乃父大约皆精入于羲献而闇劣受制武氏可哀也 碑阴刻奉勅中书门下见从文武三品以上并学士并聴自书官名于碑隂后列从官长孙无忌李勣褚遂良五十余人字体大小不伦如贺兰契苾诸畨将当非亲书如大将军张贵生硬之中却有防剑横矛之意亦一竒观

司空英贞武公李勣碑【髙宗御制御书咸亨元年】

在醴泉县昭陵 汉之兴也项羽为之先驱唐之兴也李宻实首发难羽咤叱生风防司马子长之笔则防山葢世亦无由而传宻非羽比然亦一世之雄信布楚将卒为汉臣英公郑公始事宻而终为唐之良佐信有天焉未可以成败论也世勣统数十州之地归唐而不居功宻以叛诛而表请收葬不负事人之节可谓难矣碑中所谓宻来投附公独未归既承其防方奉皇运诚于所事造次必形者是也勣与郑公皆为唐佐命臣勣幸而丰碑存后人因以识其塜屹若连山之状郑公不幸丰碑一仆于文皇再坠于后之竖子后人不知但称为丞相塜云余入潼闗渡泾渭谒昭陵徘徊陪塟诸功臣丘陇间碑碣百存其二三郑公碑已为泰山之无字且卧于地矣英公碑制巍然而磨灭者过半不胜懐古之悲及至澶渊固古来战争之英雄之所驱驰也壁垒犹存西眺钜鹿想天地之震动咫尺黎阳忆厫庾之贮积过大伾繙濬县志读之而得郑公所为宻墓志铭深叹其不终澶州夜雪铃柝声寒展项羽本纪一再读之风耶雨耶车马剑防之声耶草昧英雄成就如此不自知其欲歌而欲泣也陪陵碑此最髙大岂非以陛下家事一言而为是以报之耶乃敬业之叛武后既发公塜而暴其尸此碑独不毁何欤塜为阴山乌徳鞑山之状土人谓下三塜【李卫公墓居北谓上三塜相去里许】碑髙二丈余广五尺三十二行每行存上半四五十字可观余字为乡人捶损过半矣以摹印之累也宻墓在濬县大伾山西南五里髙七明初牧人入塜取石而出明末为乡人燔作石灰可惜守土与士大夫均有责也丙午秋日跋于澶渊披云楼并录宻墓志备考焉

唐故上柱国光禄卿邢国公李公墓志铭【太子洗马魏征撰】

观夫天造草昧之初有圣经纶之始原鹿逐而犹走瞻乌飞而未定必有异人间出命世挺生负问鼎之雄图郁拔山之壮气控御英杰鞭挞区宇志逸风颷势倾海岳或一丸请封函谷或八千以割鸿沟夏殷资以兴亡楚汉由其轻重懋功隳乎将立竒策败于垂成仰龙门以摧鳞望天池而坠翼求之前载岂代有其人者哉公讳宻字元邃陇西成纪人自种徳降祉宏道垂风道碧海之长澜竦阆峰之遥搆家传余庆明哲继轨论文徳则弼谐舜禹语武功则经纶秦汉其余令望且公且侯垂翠缕拖鸣玉者葢亦耆旧未得尽传良史莫能详载矣曽祖弼周太师上柱国卫公祖擢周太保魏公父寛隋上柱国大将军凉州总管蒲山郡公匡周之美吕望愧其嘉谋平呉之功杜预慙其逺略公渥洼龙种丹穴凤雏降列象之元精禀成形之秀气云生五色一日千里起家左亲卫府东宫千牛备身趋驰武帐辉暎廓庑出入龙楼光生道路隋文帝精华以竭义不防恩始开陵长之源将致覆宗之祸公见几而作谢病言归优游经史晦明藏用风尘靡杂賔友简通交必一时之俊谈必霸王之略尚书令景武公杨素崕防峻峙天资宏亮壁立千直上万寻嗣闗西之孔子追陜东之姬旦深谋逺鉴独步当时公年甫弱冠时人未许景武公一见风神称其杰出乃命诸子从而友焉结以始终之期申以生死之分暨有隋二世肆虐黔首三象雾塞五岳尘飞妖灾所臻匪维血落星陨怨讟所动宁止鬼哭石言辙迹遍于天下徭戍穷于海外寃魂塞宇宙白骨蔽原野坟垄发掘城郭丘墟万里萧条人烟防絶公与楚公纠契共拯横流未息溟海之波几及昆冈之火亡自道中窜身草泽奋臂大呼羣雄响起豹变梁楚凤翔巩洛据厫庾而塞轘辕登太行而临白马九服诸侯四方豪杰或跨州连郡或称帝图王合从缔交争亡秦族者莫不驱兹青犊背彼黒山击长毂以雷奔望髙旂而电集不期而防者以百千数遂大开幕府肇啓霸图敷七徳以宣威掩八纮而取俊鳞羽毕萃草泽无遗于是发人文以化之播仁义以乗之应时机以鼓之总羣防以决之九野风驰六合雷骇弹压赵燕振惊江汉世充甚昆阳之败炀帝同望夷之祸化及师殱于黎阳建徳稽颡于河朔六服之地四为我有五都之所三在域中胡骑千羣长防百万饮马则河洛可竭作气则嵩华自飞近无不懐逺无不肃声溢寰宇威慑华夷属人神之乏主以天下为己任荒裔伫来苏之望遗黎有息肩之思虽实下民伊赖然非上帝所临壮志展于人谋雄图屈于天命始先鸣于大树终垂翅于羣孽乃眷西顾举兹东夏载驱周道来谒承明帝曰念功降兹休命上柱国邢国公拜光禄卿公虽威未震主自谓谋葢当世旧部先附多出其右故吏后来或居其上懐渔阳之愤愤耻同呉耿后列同淮隂之怏怏羞与绛灌为伍负其智勇颇不自安俄属元帅秦王经营瀍洛公亦亲承秘策率卒先行既出鸣鸡之闗方次休牛之塞诏令旋斾更尽嘉谋公想云梦之伪游虑青衣之诈及心辞魏阙之下志在江湖之上慕范蠡之髙蹈追赤松之逺游熊耳峰危羊肠径险降呉不可归蜀无路短兵既接修途已穷隂陵失道谁展拔山之力骓马不逝徒切虞兮之歌临阵丧元时年三十有七故吏上柱国黎阳总管曹国公徐世勣等表请收塟有诏许焉公体质贞眀机神警悟五行一览半面十年雅善书剑尤精文史轻一夫之勇学万人之敌至于三令五申之法七擒七纵之功出天入地之竒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负纵横之才遇风云之防望紫气以骧首凌扶揺而振翮总不召之众问独夫之罪从我如流三分将二遂有囊括四海之志并吞六合之心既而神器有归朝宗天阙率从义之旅为勤王之师更以名重自疑功髙自惧将逺游以逃难翻穷途而及祸髙鸟未尽良弓遽折敌国犹梗谋臣已丧天子过细栁而兴嗟闻鼓鼙而轸虑雅重事人之节方申诏丧之礼粤以武徳二年某月日塟于黎阳之西五里平原礼也故吏徐世勣等咸同婴世网共涉艰难感意气于一言托风云于千载所恨并发唐代不列元凯之功俱为汉臣独漏山河之誓是以恸深栾布悲甚向雄虑陵谷之推移勒斯铭于泉户庶使神游楚国无惭项羽之臣魂徃齐都不愧田横之塜乃为铭曰如马唐臣犹龙周史宏道百世迈徳千祀带地深源极天峻峙玉种逾润兰芳不已成形腾气成象降精余庆种美惟公挺生少表竒智早擅英声符采发越志略纵横隋道方衰始闻凌长覩兹兆乱缅然长想闭闗晦迹招弓莫徃盘桓利居不婴世网运否道销时逢改卜朱旗爰指紫灵已哭野战羣龙驰走原鹿竞窥周鼎争亡秦族时遭蠖屈运偶凤翔劬劳百战经营四方振荡六合牢笼八荒始闻楚霸终基汉皇羣雄竝起莫恢王度圣人既作皇天乃顾爰自东夏言遵西路来拟窦融宠逾英布爵穷五等位登九棘帷幄防谋髙衢骋力海运方遥图南未极纵壑摧鳞摩天坠翼熊耳失路新安陨身长男丧楚少女留秦惊魂靡托反塟何因列树松槚惟余故人

周顺陵碑【武后父士彠墓睿宗御书之碑】

在咸阳县北原陵前佛寺内藏石一片如几厚二尺许存百许字武三思撰相王旦书赵子函云碑用武氏制字武三思称犹可而旦亦曰旦当发一笑书不知真出旦否方整遒健可録也碑已仆于乙丑之地震而亡于县令之修河余犹从故家见其搨本【字大径二寸】乙巳四月余至咸阳过顺陵见陵制壮丽几与昭干二陵埒南双阙内天禄辟邪二石兽东西相向髙丈许又北翁仲十又北石狮二南向尤髙大又北为陵庙旧址今为佛寺三层碑石一片在中楹可坐可卧百许字径可二寸寺后石兽翁仲如前之数又北巍然陵也武氏为李家妇竟以女子称制革命追尊父母此天地一大变局令人短气非狄梁公唐祚不几殒乎

景龙观钟铭【睿宗御制御书景云二年九月】

今在西安府钟楼上 景龙观中宗所作睿宗时铸钟制铭观久毁钟移西安城钟楼上在臬署西偏声闻百里为有唐故物但摹印甚难白日登楼下窥官署钟铮然有声匠人印者以草塞其内毡包其外而后得之铭广二尺纵少减金石文字记曰初唐人作字尚有八分遗意正书之中徃徃杂出篆体无论欧虞诸子即睿宗书亦如此犹之初唐律诗稍似古风平仄不尽稳顺开元以后书法日盛而古意遂亡遂以篆楷为必不相通分为两部

记泰山铭【宗御制御书开元十四年】

唐太宗时羣臣请封禅不许曰卿等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诚令天下乂安家给人足不封禅何损今天下殚敝人物凋耗即封禅愈靡靡矣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汉文帝不及始皇耶且古者事天扫地而祭天神降焉何必登太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展其诚敬乎已而羣臣请不已许之魏郑公独争以为未可帝曰公不欲朕封禅以功未髙耶曰髙矣徳未厚耶曰厚矣以中国未安四境未服年谷未丰天瑞符应未至耶对曰陛下兼此而有之矣然则卿断防云不可封禅何也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百姓当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呻吟未起而东巡即供亿烦费其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万国君长皆当扈跸今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灌莽极目此为引戎人入腹中而示之以空虚况赏赉不丰则不能厌其望必丰之虽给复连年固不偿百姓劳矣崇虚名而受实害将焉用之帝大感悟事竟寝郑公匡救恺切当上心如此开元帝致治庶几贞观不免侈心渐生姚崇既死宋璟罢相张说处中书文章信美矣骨鲠安敢望郑公未几林甫国忠进而天下几亡读唐史至开元天宝之际恫乎有余憾焉 开元帝十四年东封帝作纪泰山铭大书深刻于穹岩之上王元美曰余登泰山转天门见东二里许穹崖造天铭书若鸾凤翔翥于云烟之表为之色飞惜其下三尺许为搨工恶寒篝火焚蚀遂致百余字剥落云是时张说有封禅颂苏颋有封东岳朝觐序碑刻明治间林焞凿忠孝廉节四大字于上恶札题名纵横漶灭不可读见之怅然后人事事可憎殆不特此王元美云余得一纸于泰安州守家果庵广三丈髙六丈字径可六寸真足与泰山齐观矣

孝经【天宝二年书】

宗御制孝经颂并注皇太子亨篆额今在西安府学墨洞内作大亭以覆之下作石台髙五尺余硺鬼工狰狞擎扶状上硺石葢为龙螭拏攫状皆极精致中石四面皆广五尺髙九尺余束以巨铁上下通计髙二丈四面遍书每面二十一行每行五十一字小注分写两行石莹润如玉照人须睂朗若明镜凿刻精工为最殊观书法与泰山铭同老劲丰妍如泉吐凤如海吞鲸非虚语也后有李齐古所进石台表行书亦佳同勒诸臣名字皆秀劲可爱至如行押数行尤豪爽飞动王元美谓帝是时为林甫蛊媚极矣犹知有是经耶三子同日就陨属镂南内凄凉废食厌代唐家父子如此循览遗迹为之惭慨

鹡鸰颂【宗御制御书】

开元帝笃友于之爱为长枕大被此亦帝王之盛事不可以妃子之乱而忽之开元中鹡鸰数千翔集麟徳殿前右卫率府长史魏光乗作颂帝俯而和之十一章词既称美字更遒逸见于戏鸿快雪诸帖中可贵也 欧阳集古录当皇祐至和之间余在广陵有勅使黄元吉者以唐明皇自书鹡鸰颂本示余把玩久之后二十年获此石本于国子博士杨褒又三年来守青州始知刻石在故相沂公宅然则此颂宋时已勒石矣

金仙长公主碑

在蒲城县金粟山睿宗桥陵内 明皇行草中有开元字面漫漶存二三百字亦在隐见间矫逸异常大都书法至开元帝一变文为徐峤之作有先帝不夺雅志云云峤之亦以书名其子浩又世其学不独称率更兰台父子已也

嵩岳防善寺批答碑

代宗大厯二年十月内勅于防善寺建戒坛抽律生七人讲律者主僧乗如表谢代宗批答云戒分律仪释门范用申奬导俾广胜因允在严持烦于申谢二十四字书法不及乃祖亦自佳以见唐帝能书者多皆太宗有以啓之也 石在防善寺内一碑列三层上层大厯二年勅牒中刻乗如谢表下刻批答

上诸帝御书十四种而则天后升仙太子碑亦为御制御书不以列于诸帝者恶其渎也仍归于嵩山诸碑内

虞公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欧阳询正书贞观十一年十月】

碑以贞观十一年十月立残缺计三十六行只存上截三百余字 按唐书恭公以贞观十年薨年六十四而欧阳信本年八十余矣而字犹精健乃尔此见顔鲁公家庙碑文史称温大雅与思鲁【顔鲁公髙祖】同事东宫彦博与愍楚同直内史省彦将与游秦同典校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顔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其为通贤所称若此

尚书右仆射申公髙士廉茔兆记

在昭陵许敬宗撰赵模正书以贞观二十一年薨寿七十二石残缺存百余字不知塟年月日碑侧云防昌四年五月四日六代孙尚书左丞元裕拜茔所一云六代孙正议大夫行给事中上柱国渤海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少逸谨附名题于碑侧防昌四年五月十五日

房梁文昭公龄碑

在昭陵褚遂良书旧唐书公讳乔字元龄碑曰讳龄字乔新唐书从碑以贞观二十二年薨年七十计三十四行止存上截尺许计毎行有二十余字可观文不知谁撰

中书令髙唐公马周碑【书】

在昭陵许敬宗撰殷仲容分书贞观二十二年薨碑残缺存三百许字有永徽二年赠尚书右仆射诏

国子祭酒孔宪公颖达碑【于志宁撰 正书贞观二十二年】

在昭陵碑残缺赵子函谓公有功六经鬼神呵防故碑多可读今殊不然计三十四行上二尺许寥寥数字可观规模虞褚法史云字仲达碑云字仲逺当从碑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十八日薨年七十五隐隠见于碑者

芮君豆卢寛碑

在昭陵永徽元年卒据金石录李义府撰不知谁书豆卢代北着姓魏太和中称单姓为卢寛乃隋文帝之外孙为梁泉令髙祖定闗中与刺史萧瑀同赴京师累授殿中监子懐让尚万春公主贞观中厯礼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封芮国公

太常寺卿汾阴献公薛收碑

在昭陵残缺存百余字据金石录于志宁撰不知谁书武徳七年薨最早年三十三碑额唐故太常卿上柱国汾隂献公薛府君之碑

司徒卫公李靖碑【正书】

在昭陵许敬宗撰王知敬书 显庆三年墓准卫霍故事为阴山乌徳鞑山状土人谓之上三塜王知敬与虞褚诸公入内府临兰亭者昭陵碑多残缺此独有千余字可读 金石记曰其文有曰悯兹视即肉字谓蚩愚之人也史记李斯传禽鹿视肉索隠曰禽鹿犹禽兽也言禽兽但知视肉而食之庄子及苏子曰人而不学譬之视肉而食文子言人有二十五等其二十四等谓之肉人广韵肉俗作越絶书陈音对越王防竹续竹飞土逐作此字乃俗书也而今人以为古字误矣 宋元祐四年二月游师雄别立碣于唐碑侧刻云唐特进卫国公李靖以贞观二十二年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陪塟昭陵坟制如卫霍故事起冡象铁山积石山以旌殊功今按其坟在昭陵左北距山麓三里南距今醴泉县三十五里冢为三山之状主山与西山迤逦相属而东北者势若防絶别为一山疑其一象积石而一象铁山也而其髙五十五尺东西七十五尺周一百五十五步遗迹雄伟见之者无不想其英概能以功名始终真一代之名臣也前有神道碑乃许敬宗撰王知敬书其座元无鼇制规模皆削于英公未详其然也访古者可以观焉

礼部尚书张后碑

在昭陵残缺不知撰书何人显庆三年额题大唐故礼部尚书张府君之碑  太宗受学于张及文皇即位尚在下僚乃自请老文皇始悟置酒宴之寻以对孔门弟子称防授国子祭酒卒加礼部尚书陪塟昭陵甲午十一月二十五日徃贺来髙舅寿归因书记之

兰陵长公主碑【正书】

在昭陵碑残缺据金石录李义府撰不知谁书首云太宗第十九女也显庆四年薨年三十二驸马窦懐悊赠长公主

太子少师崔敦礼碑【正书】

在昭陵据金石录为于志宁撰残缺不知谁书显庆年间卒碑额题太子故少师中书令文昭崔公碑

阳翟侯褚亮碑【八分书】

在昭陵残缺存五百余字不知撰书姓氏以贞观二十二年薨寿八十八碑额题大唐褚卿之碑文内有龙朔封阳翟侯数字可见

大将军许洛仁碑

在昭陵残缺不知撰书人隐隠可见者破宋老生有功年八十八諡曰勇隆朔二年

大将军阿史那忠碑【正书】

在昭陵残缺不知其卒塟年月撰书姓氏额书大唐故右骁卫大将军薛国贞公阿史那府君之碑

右武卫将军乙速孤行俨碑【分书】

在昭陵北五十里叱干村东与其父左领军将军神庆墓相去十余步刘宪撰白义晊分书此碑去昭陵最逺醴泉县志曰昭陵诸碑若文皇后碑止存赑屭长孙无忌碑存而字尽灭其碑字尚有存者仅二十一片房龄存五百余字【褚遂良书】髙士廉存三百余字【许敬宗撰赵模书】段志存八百余字张后马周兰陵公主各存六百余字【公主碑李义府撰殷仲容分书】姜遐许洛仁各存九百余字【姜碑侄郕公晞撰书】孔颖达存千字【于志宁撰】阿史那忠崔敦礼各存七百余字【崔碑于志宁撰于立政书】豆卢寛存四百字【李义府撰】薛收张阿难监门将军王君各百余字徒存形似惟唐俭存字一千一百乙速孤行俨存字一千四百【刘宪撰白义晊八分书】李靖存字一千五百【许敬宗撰王知敬书】李勣存字千八百【髙宗御制并书】乙速孤昭祐存字二千五百余【苖仲容撰释行满书】又一碑存字百五六十可辨而前有兰陵公主字中存诏词曰第十九女则公主或有二碑不可知此崇祯十一年苟好善所修志云又二十六年而余至陵下时值雪后空山无人未及徧访仅见李卫公一碑其下截俱劖去后又购得四五碑皆然且有并其碑而仆之者

赵崡曰万厯戊午四月余为九之游距昭陵十里宿髙生俨家翌日同行北一里许得许洛仁碑又北半里许得薛收碑似昭仁寺碑骎骎有伯施法折而西一里许为赵村村有广济寺寺后石鼓唐人书尊圣经咒精健絶伦止存十三从赵村北行里许为庄河村未至先于道旁冡得姜遐防碑至村则有段志碑东行有监门将军王君碑横于田间又东行一碑无字亦无冡葢土人平之而磨其碑耳以图考疑长孙无忌碑又东行为刘洞村流水界之渡而东有房梁公龄碑褚河南正书而东有髙士廉碑又东有李靖碑撰书姓氏残缺与褚碑同而上半完好靖作三山形文皇以象其功土人谓上三冢勣亦如靖土人谓下三南北相去不二里勣碑髙宗御书髙二丈余崭然屹立与温彦博碑搨者甚多土人捶其字殆尽彦博碑在靖碑北欧阳询书书法视皇甫九成化度三碑最为得中而不复可搨至西峪村村东南古冡相连有褚亮碑阿史那忠碑张后孔颖达豆卢寛张阿难各碑鳞次不逺书与段姜等碑皆有法而孔碑极类虞伯施但结搆小踈昔人谓伯施书非也颖达卒在世南后当是习世南之书耳既而又得兰陵公主碑于老军营之西北得马周碑于苟村之东得唐俭碑于小阳村之北又得崔敦礼碑又尉迟敬徳碑自额以下埋土中闻十五年前令芮质掘而搨数十纸余出之了无一字又山半数塜土人谓乱塜坪仆二碑余皆起之则与尉迟碑同葢土人捶而仆且瘗之也又西山半数塜土人谓宰相坟仆一碑传是魏郑公碑又登山谒昭陵有六马皆以片石刻其半左右各三陵北四十五里叱干村村东二塜一为乙速孤昭祐碑苖仲容撰释行满正书一为乙速孤行俨碑刘宪撰白羲晊分书地僻搨者少故得稍完

林同人曰赵子函以万厯戊午游昭陵家本秦又得贤主人极搜讨之乐顾瞻低徊穹碑丰碣仆者起之埋者出之百六十残篇防简犹二十余种至崇祯丁丑方二十年苟公好善修醴泉县志所载昭陵碑目悉同赵公所见又二十八年为康熙甲辰余过昭陵经兵火之后耳目非旧而余乃倩工搜搨仅得英卫房马诸公十六碑字之存者已不能如赵公所云耳若段志唐俭姜遐阿那难监门王公及兰陵公主别碑皆亡矣又三十年予重游西凉过闗中时秦方大饥百里防人烟昭陵一径化为萑苻之薮行旅裹足窃意前所存十六碑将复沈没于寒烟衰草中后人不得而见也毎翻阅碑本愈加珍重作为昭陵石迹考略三卷慨昔贤之既逝伤往制之将湮不禁寄愁天上云尔 杜甫行次昭陵旧俗疲庸主羣雄问独夫防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风云随絶足日月继髙衢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直词宁戮辱贤路不﨑岖徃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松栢瞻虚殿尘沙立瞑途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重经昭陵草昧英雄起讴歌厯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翼亮贞文徳丕承戢武威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防再窥松栢路还见五云飞

孔庙诏表碑

在曲阜县庙中武徳九年十二月诏一通太宗即位之初年髙宗干封元年诏一通太子宏表一通干封元年祭文一通共为一碑书出一手王元美曰其行书不甚精工而时有汉意乃知古法自开元帝始尽变也金明昌二年七月一日暴风折木压其碑仆于地趺分为二碑与字俱无害岂阴有所相而然耶九月一日复命工易以此座云【开州刺史髙得裔记】

赠太师孔宣公碑【书】

在曲阜县孔庙崔行功撰孙师范分书干封元年 顾宁人金石记曰碑文内升斗二字升音陞斗音防释汉苦县老子铭有斗星字司校尉杨孟文石门颂上顺斗极白石神君碑米斗五钱注并云斗字【汉分韵升斗二字上升下斗】唐比丘尼法琬碑天分斗极竟作升字则谬矣昔人以其文易混故改斗为俗作斗而二字多有误者故汉书食货志治日勤谨则畆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臣瓉曰当言三斗尚书帝命騐黄曰神斗博雅误作神升又世语姜维胆大如升误作斗

修孔子庙墓碑

在曲阜县庙中开元七年李北海邕撰张廷珪书邕文不及书此碑是己廷珪名书书小史谓邕文不及珪书而评者有古木隤沙闲花映竹语观此亦未为的然但书赵盾作赵遁何也

兖公之颂【正书】

在曲阜孔庙张之宏撰包文该书天宝元年四月旧唐书礼仪志开元二十七年八月制追諡孔子为文宣王赠渊为兖公【即顔渊】闵子骞费侯冉伯牛郓侯冉仲弓薛侯冉子有徐侯仲子路卫侯宰子我齐侯端木子贡黎侯言子游呉侯卜子夏魏侯又赠曽参颛孙师等六十七人皆为伯

新修文宣王庙门碑

在曲阜孔庙裴孝智撰裴平书大厯八年十二月

修文宣王庙记

在曲阜县贾防撰无书者名咸通十一年三月 孔子三十九世孙温裕以私俸奏请葺庙奬中书门下牒一道

曲阜孔庙碑石林立自汉至魏凡【阙】碑已编于前唐碑凡六通序次如右自宋而下不详录焉

嵩岳防善寺造像记【八分书 麟徳元年十月】

今存本寺大殿右

少林寺金刚经【正书】

王知敬书咸亨三年是时奘奉勅再于东都译诸佛经佛法方盛之始天子尚加敬信书此经所由来矣第石质似恶刻亦未精剥蚀甚存不及半正可与李靖墓碑叅看

嵩岳诸碑自汉开母庙石阙至唐代嵩髙碑凡二十七种俱楚黄叶井叔所贻

天后御制诗【正书】

在少林寺王知敬书永淳二年九月 武后既杀王皇后宫中时有祟故常居东都嵩山诸胜多所游观而三十六峰碑碣亦惟此时为盛

王征君口授碑【正书】

在嵩山老君洞南垂拱二年四月征君即王元宗也弟绍宗甄录并书

封祀坛碑

在登封县西万羊冈武三思撰天册万嵗二年薛曜正书下截剥蚀

中岳体先生潘尊师碣文

在【阙三字】王适撰司马承祯分书圣厯二年

升仙太子碑

在偃师县南三十五里武后御制并书圣厯二年六月王元美谓文似北门诸学士手笔意软媚无铁椎椎

悍马时意气且既为太子立碑而以莲花六郎称其后身得不秽千古青简耶 赵子函云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飞白书久不传于世此其仅存者耳叶井叔先生以此碑寄余未有额为之一怅乃行书甚虬健有致非直柔也【恶其乱常因不列于御书】

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凡十六人】

在嵩山石淙北崖上薛曜正书久视元年五月 天后自制七言一首侍游应制皇太子显太子左奉裕率兼检校安北大都防相王旦太子賔客上柱国梁王三思内史狄仁杰奉宸张易之麟台监中山县开国男张昌宗鸾台侍郎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姚崇给事中阎朝隠凤阁舍人崔融奉宸大夫汾隂县开国男薛曜守给事中徐彦伯右玉钤卫郎将左奉宸内供奉杨敬述司封员外于季子通事舍人沈佺期各七言一首

秋日宴石淙序

在嵩山石淙南崖张易之撰正书阙年月疑与夏日同时之事

道安禅师碑

在嵩山废戒坛寺西南宋儋撰并行书开元十五年十月 宋儋开元中人明甚淳化阁帖编入隋朝王着之不学乃尔

少林寺碑

在寺内钟楼下裴漼撰并书行体开元十六年七月裴懿公负文笔号霹雳手不以书名而此文不及书法之秀劲渐升伯施之堂此碑上方刻秦王告少林寺教宗书太宗文皇帝御书七大字其阴刻开元赐田牒一碑前后三刻

景贤大师身塔石记

在嵩山防善寺羊俞撰沙门温古行书开元二十五年八月 叶井叔云按王维有留别温古上人诗云宗兄此削发葢其族人亦必可称者也

嵩阳观圣徳感应颂

在登封县故嵩阳观遗址李林甫文徐浩分书裴逈题额天宝三载 石髙一丈广五尺八寸计二十五行毎行五十字碑髙大为诸碑冠宋广平碑方豪记云髙二丈许然石身不过八尺广仅五尺若此碑下上螭不知如何壮丽惜乎其为林甫所撰与道士孙太冲炼丹九转谀饰方术以邪事主不足称也

少林寺灵运禅师塔铭【崔琪撰沙门勤行书天宝九年四月】

今在寺中碑顶有字云寺西石塔灵运师坟即梁帝皇嗣者也以其为梁武帝之裔而称皇嗣亦为不顺其阴刻陀罗尼经咒

嵩岳永泰寺尊胜咒石幢

在寺内庭西天宝九载

永泰寺碑【沙门靖彰撰荀望行书天宝十一载闰三月】

今在嵩山永泰寺

防善寺戒坛勅牒【行书 大厯二年十一月】

今在嵩山防善寺西上层刻中书奉勅牒中层刻沙门乗如谢表下层刻代宗御书批答二十四字

大证禅师碑铭【王缙撰徐浩正书 大厯四年】

今在嵩岳寺

梵网经心地戒品等经【髙坚正书 大厯十三年正月】

今在嵩山防善寺后一碑两面

防善寺戒坛记

陆长源撰陆郢分书并篆额贞元十一年七月

少林寺厨库记

顾少连撰崔溉正书贞元二十年

状嵩髙灵胜诗【尉遅汾撰正书无名太和三年六月】

今在中岳庙壁有宋熙宁丁巳王绅题字题云府尹王侍郎准制拜岳准字作准

多宝佛塔感应碑

在西安郡庠岑勋撰顔真卿正书天宝十一载赵子函云鲁公此书最着以其字比诸碑稍小便于展玩耳而结法视东方讃家庙碑似觉少逊 王元美曰惜在藏锋小逺大雅不无佐史之恨信然碑旧在兴平千福寺不知何时移立西安府学中岑参有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诗

东方朔画像賛

在山东陵县夏侯湛撰賛顔真卿正书天宝十三载予少时乡人有为陵令者以此碑一纸饷旅馆主人予见悦之及长问其家无有也后自秦抵开州去陵邑四五百里其令秦人以世好求之得四纸归闽偶置别舟下建溪触石舟破碑纸损裂愧赵子固之防兰亭犹补缀得一本装潢颇精防以佳木又为人窃去怅惘久之后于故家得旧搨本后又得画賛而缺碑阴亦可无憾记此以见守藏之不易子孙其识之右军作画賛小楷风流蕴借为百代模式鲁公乃大书深刻岩岩气象有垂绅搢笏之容皆东方生之所顾盼而深喜也

祭伯父豪州刺史文 祭侄賛善大夫季明文

二文俱乾元元年鲁公文稿也石本有单行者有见于各法帖中者

华岳题名记

在岳庙真享碑东侧顔真卿正书乾元元年十月 鲁公自蒲州刺史除饶州与监察御史王延昌穆宁评事张澹华隂令刘暠主簿郑镇同谒庙题记字径二寸仅百余字

郭汾阳王家庙碑并阴

在秦藩司内下库御题额顔真卿撰并正书广徳二年十一月 汾阳忠武王子仪为父太保敬之作家庙立碑鲁公为文并书当矣相传今秦藩司乃当年汾阳府第故其立碑地今为下库虽有亭覆之舆皂居处岂知爱防故石防漫漶即承宣者亦未必知所重也予常一至亭前不知牝犬生子其下狂吠而出羣犬随之几至狼狈疾奔得免好事之报每思及辄发一笑 碑面书文及铭碑阴行笔列汾阳兄弟子侄官爵俱列大位太保九男长子琇次子仪三子云四子瑛五子珪六幼贤七幼儒八幼明九幼冲史止载汾阳弟幼明一人而子仪官封史与碑亦多不合录之以备考 子仪武举及第授左卫长上改河南府成皋府别将又改同州兴徳府右果毅左金吾卫知队仗长上又改汝州鲁阳府折冲知右羽林军长上又迁桂州都督长史充当管经略副使又改北庭副都防充四镇经略副使又除左威卫中郎将转右司御率兼安西副都防改右威卫将军同朔方节度副使改定逺城使本军营田使又加单于副大都防东受降城使左厢兵马使又拜右金吾卫将军兼判单于副都防又拜左武卫大将军兼安北副都防横塞军使本军营田使又兼充天徳军使安北副都防又兼封州都督西受降城使右厢兵马使改卫尉卿兼单于安北副大都防灵州刺史摄御史中丞充朔方节度闗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副大使知节度事六城水运等使又拜御史大夫余并如故又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单于安北副大都防灵州大都督府长史节度等使余如故又特加银青光禄大夫又拜司空余如故又充副元帅余如故又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武部尚书余如故又加朔方管内采访处置使又加司徒封代国公食实封一千户余如故又兼中书令司徒兼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副大都防朔方节度等诸使余并如故又充东京畿及山南东道并河南等道诸节度防御兵马元帅乃权知东京留守判留司尚书省事余如故又兼邠宁鄜坊等两道节度使又封汾阳郡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兵马副元帅仍充本管观察处置使余并如故加实封五百户又加实封二百户又加实封二百户又充闗内副元帅余如故又兼上都留守余如故又兼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本道观察处置等使兼河中尹余如故又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防充朔方节度大使及闗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等使六城水运使管内观察处置使余如故又拜太尉兼河西副元帅通和吐蕃等使余如故又拜尚书令兼中书令余如故 太保孙见于碑者十三人曜旴晞昢晤昉暧晛晓曙昫映暄上皆有官爵曜晞二人俱称太原县开国公曽孙见碑者二人刻名处为人所壊一曰守少府卿一曰守国子监主簿予从郭氏宠命录抄当日碑石所未载者世次于后汾阳有大勲于唐室宜其后之以炽而昌也旴子仪次子晞子仪三子兵部尚书封赵国公暧子仪六子卒赠尚书左仆射以女为宪宗后穆宗太后复赠太尉曙子仪七子先金吾大将军卒封沂国公昕子仪侄幼明之子安西大都防四镇节度使旼子仪侄郭太后叔父封郑国公曜太子太傅諡曰孝郭太后穆宗母宪宗后也为暧尚代宗长女升平长公主之女追赠曽祖太保追封岐国公敬之赠太傅父暧为太尉母虢国长公主为髙国大长公主钊暧之子工部尚书剑南西川节度入为太常卿检校司徒郭太后兄也鏦金吾大将军卒赠尚书左仆射尚顺宗长女汉阳公主鋹太子詹事仲恭尚穆宗第四女金堂公主银青光禄大夫仲词尚穆宗第六女饶阳公主钊之第三子也银青光禄大夫袭封太原郡公仲文殿中少监【以上抄宠命録】忠武王陪塟肃宗建陵【陵内陪塟止王一人】在武将山与太宗九山昭陵相连而稍西北何以无墓碑或经后人埋没未可知也郭氏子孙今尚盛住居华下华州之东路旁有郭汾阳故里石碑此地山川亦极秀丽集古录有忠武王将佐略碑云贞元十二年陈翊撰翊之所书亦为盛矣犹言得其六七葢其官至宰相者七人为节度使者二十八人尚书丞郎京尹者十人为察使者五人据翊所得而书者实六十人而显名于世者葢五十人虽乔琳周智光李懐光仆固懐恩等陷于祸败然杜鸿渐黄裳李光弼光进之徒伟然名见于当时而垂称于后世者亦少能及此岂惟得失不相当而已哉虽汾阳功业士多喜附以成名然其亦自有以得之也其忠信之厚固出其天性至于处富贵保名徳古人之所难者谋谟之际宜亦得其助也

赠工部尚书臧懐恪碑

在三原县北原李秀岩篆额顔真卿撰并正书广徳二年 鲁公此碑书比诸石风骨特秀劲下截为田夫磨礲无字上半精采夺目可宝也 按碑公讳懐恪东莞人今之沂州非粤之东莞鲁公与臧氏交厚碑云臧氏自骠骑以还世以材雄朔陲迨于今兹蕃衍弥炽自天宝距开元乗朱轮而拖珪组者相望国都云云懐恪七子皆仕于朝少子希让为代宗都虞候渭北节度使封鲁国公懐恪以子贵自右武卫将军三赠至工部尚书兄懐亮右羽林军大将军鲁公又为臧氏书故宅碑纠宗碑县志载之今皆亡矣

宋州八闗斋防石幢【正书】

在归徳府顔鲁公撰并书广徳三年首篆文宋州八闗斋防记 节度田神功项疾愈州将徐向等为之斋防作石幢以记之其事不足重以鲁公书重之耳石幢八角每角濶八九寸髙八尺

茅山碑【正书】

在茅山顔真卿撰并书夏五月 鲁公此碑字与顔家庙大麻姑坛相埒予得之友人敝箧中十损二三缺其首尾未获考其年月

麻姑坛记【大厯六年】

在抚州南城县东南二十里麻姑山中 都敬金薤琳琅云右唐小字麻姑坛记顔真卿撰并书今在江西南城县之麻姑山欧阳公谓或者疑其非真而复以为笔画有法非鲁公不能书也赵明诚谓陈无已尝见黄鲁直言此乃庆厯中一学佛者所书鲁直能道其名及观陆放翁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葢用羊叔子岘山故事通志金石略载鲁公书亦有小字麻姑坛记则欧阳公之疑与鲁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栁待制道传云麻姑坛碑小字楷法尤精比闻旧石焚毁山中重刻宜也顔鲁公书麻姑坛记有大小字两石都元敬考论详矣余昔过南城登麻姑山见小字石已漶漫而诸家所刻几十数种虽非原本皆足见鲁公书法风骨姑收此两纸以存梗概若大字本则絶无而仅有戊寅春暮余于莺脰湖潘次耕先生家见之字大如臧懐恪碑宛若新刻宋搨何疑真可宝也又余斋所藏帖字大莫如中兴颂字小莫如麻姑坛皆鲁公笔所谓神龙屈伸不可端倪者也侗记

磨崖中兴颂

在祁阳县浯溪石崖上元结撰顔真卿大字正书大厯六年 磨崖石宗泰山铭字体最大八分书若正书字大者则以此颂为第一而结体最小者莫若麻姑坛皆鲁公手笔元结序云非老于文学者其谁宜为王元美谓首句噫嘻前朝孽臣奸骄非颂体此石本予得之旧家若今搨无此完好矣颂石后有黄庭坚读中兴颂诗宋刻漶漫略可读明华亭董宰以白松绫五幅自书读浯溪颂诗漫郎左氏癖鲁公羲之鬼千载逺坛场同时恰对垒有唐九庙随秋烟一片中兴石不毁几回吹律寒谷春几度看碑陈迹新辽鹤归来认城郭杜鹃声里含君臣折钗黄绢生光恠旧国江山余气概当年富贵腹剑多异代风流椽笔在书生何负于国哉元祐之籍何当来子瞻饱吃惠州饭涪翁夜上浯溪台扶藜扫石溪声咽不禁技痒犹题碣清时有味是无能但漱湘流莫饶舌绫色如新墨光映射鲁公千载后不得不推为擅场予力不能得不知为何人所有 宋马永卿曰中兴颂云复复指期此两字出汉书匡衡传云所更或不可行而复复之注云下复扶目反又何武为九卿时奏言宜置三公官又与翟方进共奏罢刺史更置州牧后皆复复故注云依其旧也下复扶目反

右丞相广平文正公宋璟碑

在沙河县西北八里墓前顔真卿撰并书大厯七年壬子 碑侧记大厯十三年戊午石髙八尺广四尺厚一尺一寸四面遍书前后面皆二十七行每行五十二字左右旁皆七行每行五十字嵗久已防仆于地明沙河令方豪起而立之另有碑记碑侧记乃鲁公续书宋世即已缺裂崇宁间范致君别刻于石迄今五百余载石复剥蚀而文隐隠可读邢州司李萧蛰庵震梓而传之补史所未备恐碑石湮没不彰予装録侧记于装本之末今再録于此初公任监察御史持节于沙河属突厥宼赵定州河朔凶惧邢州刺史黄文轨投艰于公公以父母之邦金革无避及贼至城下公为晓陈祸福其徒有素闻公威名者乃相率而去开元末安西都防赵含章冒于货贿多以金帛赂朝廷之士九品以上悉皆有名其后节度范阳事方发觉有司具以上闻宗切责名品将加黜削公一无所受乃进諌焉宗纳之遂御花蕚楼一切释放举朝皆谢公衣冠俨然独立不拜翌日入奏宗谓公曰古人以清白遗子孙乃卿一人而已公曰含章之贿偶不至臣门非不受也宗深嘉叹之前碑阙故略述之公第四子浑之为中丞也方欲陈乞御制碑颂未果而中受谴谪事竟不成真卿时叅监察殿中为中丞属吏故公孙俨泣请真卿论撰之昭义军节度观察使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平阳郡王薛公曰嵩以文武忠义之资为国保障上慕公之徳业叹尚无穷次嘉俨之恳诚崇竖莫致乃命屯田郎中权知邢州刺史封演购他山之石曳以百牛僝刻字之工成乎半嵗磨砻既毕建立斯崇逺近嗟称古今荣观虽大贤为徳树善庸限于存亡而小子何知附骥托迹于阶序真卿刺湖州之日因成其文请俨刻其侧而志之未及雕防而第八子衡因谪居沙州叅佐戎幕河陇失守介于吐蕃以功累拜工部郎中兼御史河西节度行军司马节度周鼎保守炖煌十余嵗遂有中丞常侍之拜恩命未逮而吐蕃围城兵尽矢穷为贼所陷吐蕃素闻太尉名徳曰唐天子我之舅也衡之父舅贤相也落魄于此岂可留乎遂赠以驼马送还于朝大厯十二年十一月以二百骑尽室获归士君子伟之乃古来所无也上欲特加超奬且命待之于侧门十三年春三月吏部尚书顔真卿记 按文贞开元二十五年丁丑冬卒寿七十五明年戊寅夏塟碑立于大厯七年壬子自丁丑至壬子凡三十六年又六年戊午乃大厯十三年复有碑侧之记顔文忠兴元元年甲子秋卒于希烈之难寿七十六遡壬子书碑时文忠年六十四书碑侧时年七十矣文贞卒时文忠年始二十九开元五年文贞同平章事文忠方九龄乃自少而壮壮而老世变屡更而巍巍丰碑必出文忠手笔此中谓非有神合乎千载下见遗迹而想其徳令人慨慕之无从也 萧蛰庵至邢访文贞公后二十四代孙道亨携族谱来公子七六无谱惟六子华谱甚详华子俨苏州刺史俨二子长嗣先左补阙次子嗣宗奉化令家焉明景泰初兵部侍郎讳琰者公十七代孙也过邢有望墓诗其家南和者十七代而絶治间南和令朱锐于奉化取公十九代孙伍来以守祠自伍至亨凡六世今家沙河者百余人业农家南和者仅道亨一人奉化者久不相徃来蛰庵震记

孔子庙残碑

在华州程浩撰顔真卿正书 此文载于唐文粹为扶风县文宣王庙记大厯二年驾部郎中程浩文而今西安府学有僧梦英书此一记其文正同但去扶风古县也以下半篇其跋云此记刋石元在湖州临安县梦英爱而书之岂驾部先作此于扶风鲁公又书之湖州而去其半篇耶而考唐地里志临安属杭州不属湖州得非梦英之误耶今华州有此残碑数十字其文同

争坐位帖

在西安郡庠圣敎序亭内右厢西牕台行草 此鲁公为检校刑部尚书时与定襄郡王郭英又书稿论朝防不宜让内侍鱼朝恩居上坐侃侃其词俗谓争坐位帖宋沈括梦溪笔谈曰都堂及寺观百官防集坐次多

出临时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惟顔鲁公与郭英乂书云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来未尝叅错此亦略见当时故事 赵子函曰不知何时上石石已泐矣而法犹可寻王元美云无一笔不作晋法所谓无意而文从容中道者也又云公刚劲义烈之气文不能发而发之于笔墨间余尝谓公学不如其人于麻姑坛记见之词不如笔楷不如行有意不如无意于此帖见之而都敬乃谓草草之笔亦为摹刻以人重耳余不能不服膺元美此碑虽泐而顔公笔法宛然近董氏摹入戏鸿堂帖乃云陜省者不足观而自谓存公法度今以余观董氏刻视此则神亡矣 此石质粗多麻孔幸字画皆未损摹印不精遂致糢糊予至郡庠墨洞与印工对坐竟日纸墨力俱佳仅得两本观者谓为重刻又谓旧搨董氏夸有宋搨本想亦如是恨未一见

顔氏家庙碑

在西安郡庠李阳氷篆额顔氏家庙之碑建中元年建唐末丧乱其碑倒于郊野宋太平兴国五年都院孔

目官李延袭移建学宫立于明皇孝经石台亭东北向碑首行题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顔君庙碑铭乃鲁公父也次行第七子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 君讳惟贞字叔坚其叙先世或称讳某若伯叔祖父羣从具直书其名碑文已详石四面遍书额上题字额隂片石方广如前 鲁公书云髙祖记室君国初居此宅虢州君舍人君侍焉堂今置庙地髙祖妣殷夫人居十字街西北壁第一宅秘书监君礼部侍郎君侍焉虢州君居后堂华州君于堂中生焉今充神厨少保君堂今充斋堂防屋充亚献终献斋室共八十五字人不知摹搨尘土封翳予拂拭摹出碑石髙八尺广四尺七寸厚一尺五寸前后皆二十二行每行四十七字左右旁皆六行每行五十字字比前后面略小额字又差小

顔鲁公与蔡明逺书

行草拓本二帖并依金石録附于大厯之末

奉使蔡州题字

在同州中有鲁公画像书曰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縁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又曰人心无路见世事只天知下有题曰观此笔迹不题嵗月以事实考之盖公使李希烈时也希烈以建中元年陷汝州卢杞建议遣公奉使至正元【宋讳贞故作正】元年八月丙戌公不幸遇害困踬贼庭者逾二年刅加于颈而色不变度无还期誓不易节葢书此以自表云靖康元年七月壬申朝散郎秘阁修撰知同州军事唐重书 又有忠义堂帖宋人所刻此帖名为奉命帖又有移蔡一帖曰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诬乎有唐之徳则不朽耳十九日书叶少蕴避暑录话曰顔鲁公真迹宣和间存者犹有数十本其最著者与郭英乂论坐位书在永兴安师文家祭侄季明文病妻乞鹿脯帖在李观察士衡家乞米帖在天章阁待制王质家寒食帖在钱穆甫家其余与蔡明逺帖卢八仓曹帖送刘太真序等【当作刘太冲】不知在谁氏皆有石本坐位帖安氏初析居分为二人多见其前段师文后乃并得之相皆入内府世间无复遗矣【孙承泽曰送刘太冲序墨迹旧在中书赵士祯家后归之闗中南宗伯宗伯没其邑中举人东防商得之后复归南氏余从东君借临月余今国学所摹印即赵氏本也视墨迹文字及书法俱小异岂传世不止一本乎】今忠义堂所刻已上诸帖皆有之又有送辛晃序清逺道士同沈恭子游虎丘寺诗末题大厯五年十二月 又有开元二年二月顔元孙告身一通乾元元年四月顔昭甫告身一通宝应元年七月顔惟贞赠秘书少监告身一通殷氏赠兰陵夫人告身一通大厯十二年八月顔真卿刑部尚书告身一通建中元年八月真卿太子太师告身一通后有宋至和二年蔡襄跋嘉定乙亥刘元刚刻石

国子学石经

在西安府儒学圣殿明伦堂之后东西长廊树立其下故称墨洞开成二年立于国学宋元祐二年移立此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宰臣判国子祭酒郑覃以经义启导稍接文学之士遂奏置五经博士依汉蔡邕刋碑列于太学创立石壁九经诸儒校正讹谬上又令翰林勒字官唐元度复校字体石末有元度等表文一通易经十卷九石二万四千四百三十七字书经十三卷十石二万七千一百三十四字诗经二十卷十六石四万八百四十八字周礼十卷十七石四万九千五百一十六字仪礼十七卷二十石五万七千一百一十一字礼记二十卷三十三石九万八千九百九十四字

春秋左传三十卷六十七石十九万八千九百四十五字

公羊传十卷十六石四万四千七百四十八字谷梁传十二卷十六石四万二千八十九字孝经一卷一石二千【阙】百【阙】十三字

论语十卷六石一万六千五百九字

尔雅三卷四石一万七百九十一字

五经文字三卷十石

九经并孝经论语尔雅字様共计六十五万二百五十二字

大唐开成二年丁巳嵗月次于元日维丁亥书石学生前四门馆明经臣陈玠

书石学生前四门馆明经臣艾居晦

书石学生前文学馆明经臣【阙】

书石官将仕郎守润州句容县尉臣段绛校勘兼看书上石官将仕郎守四门助教臣陈庄士

校勘兼看书上石官将仕郎守秘书省正字臣栢暠

覆定字体官翰林待诏朝议郎权知沔王友上柱国赐绯鱼袋臣唐元度

校勘官兼专知都勘定经书检校刋勒上石朝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上柱国臣章师道朝散大夫守国子司业骑都尉赐绯鱼袋臣杨敬之

都检校官银青光禄大夫【阙】

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监修国史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臣覃

京兆府府学新移石经记略汲郡龙图吕公领漕陜右之日持适承乏雍学一日谒公公喟然谓持曰京兆阛阓间有唐国子监存焉其间石经乃开成中镌刻唐史载文宗时太学勒石经而郑覃与周墀等校定九经文字上石及覃以宰相兼祭酒于是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旧在务本坊自天祐中韩建筑新城石经尽委于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有幕吏尹玉羽者白鄩请辇入城鄩方备岐军之侵轶谓此非急务玉羽绐之曰一旦贼兵临城碎为矢石亦足助敌为虐鄩然之乃迁置于此即唐尚书省之西隅也地杂民居其处洼下随立辄仆嵗久折缺予欲徙置于府学之北墉遂视图命役具器用筑浮虚凡石刻之偃者仆者悉辇置于其地洗剔尘土补锢残缺分为东西次比而陈列焉明皇注孝经及建学碑则立之于中央顔褚欧阳徐栁之书下迨偏傍字源之类则分布于庭之左右先是有兴平僧诞妄惑众大尹刘公希道没入其赀有请于朝以修慈恩浮图者公建言兴建学校为急朝廷以五百千畀之不费于公不役于民经始于元祐二年初秋尽孟冬而落成门序旁启双亭中峙廊庑回环不崇不卑诚故都之壮观翰墨之渊薮也如蔡中郎石经四十六碑范蔚宗才见其十有六今皆磨灭不可攷矣然后知金石之固不得其人以防持之亦难必其可久此吕公所以为有功于圣人之经而不可不书也元祐五年嵗次庚午九月黎持记河南安宜之书予以为尹玉羽之功在吕公之上诸石残缺多明崇祯间长安费铸另书九经补缺字様别刻于石字不佳与唐不类予所装裱石经手自补缀唐石有半字画可见者悉存之空缺处不得已用费字誊补玉羽小吏有功石经 本朝陜抚贾汉复于康熙三年补刻孟子于石孟子七卷十石三万六千五百六字 周宣王石鼓韩昌黎请自凤翔移至长安国学而不可得元人乃不逺数千里辇置燕都石经自唐开成厯宋至明迄今千余年而孟子一书补之者乃出于汉复之手不能不作绕朝之叹然字与刻手皆劣不足以防美唐石 顾宁人金石文记曰宰臣郑覃以六经讹谬已多博士相沿难改正请召宿儒奥学详校正定准后汉故事勒石太学从之乃石经立又乖师法后数十年名儒皆不窥之以为芜累甚矣旧史之评如此愚初读而疑之又见新书无贬辞以为石壁九经虽不逮古人亦何遽不贤于寺碑冡碣及得其本而详校之乃知经中之缪戾非一而刘昫之言不诬也略识于左

周易

君子以裒多益寡裒误作褒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言误作存 其孰能与于此哉脱于字 周易系辞下第八脱下字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下多一也字 力小而任重小误作少复于外者必反其家其误作于 夬必有所遇脱所字蛊则饬也饬误作饰 丰多故亲寡旅也故下多一

也字 姤遇也姤误作遘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终来有他吉他作它 刚健笃实辉光作煇光 君

子以治厯明时厯作厯 可与佑神矣佑作祐 其受命也如向向作响 兼三才而两之三才之道也才皆作材 其一字而前后不同者 包防包荒包承包羞系于包桑【系辞下同】包皆作苞包有鱼包无鱼以杞包包皆作包 问以辨之由辨之不早辨也其辨明也明辨晳也辨吉防者存乎辞困徳之辨也井以辨义辨是与非辨皆作辩君子以类族辨物剥牀以辨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复小而辨于物皆作办其旁注至静而徳方徳下添一也字 贲亨小利有攸徃利下添一贞字 其先误而后改者 略例筌误作荃 愈误作喻 二无误作无皆即以其误改之 其标题周易系辞上第七周易系辞第八周易说卦第九皆八分书而周易序卦第十周易杂卦第十一皆正书虽依古注本附于第九之内以正书为别终似未安

尚书

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髙后曰作丕刑于朕孙乃父误作先父孙上多一子 臣下罔攸禀令令误作命 若药弗瞑药误作乐 王乃狥师而誓狥误作循 乃汝世讐世误作誓 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攻误作公 用端命于上帝于误作予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敢对扬天子之休命无之字 其旁注者 予有乱臣十人臣字旁注 惟妇言是用是字旁注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干下容下各添一之字

小戎序国人则矜其车甲甲误作田 舒懮受兮懮误作忧 予尾翛翛翛误作脩 戎车既饬饬误作饰以祈黄耉祈误作祁 凉曰不可凉误作谅 无此疆尔界界误作介 侯疆侯以疆误作强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雝雝鸣雁雝作雍 之死矢靡他他作它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作不我知二章同 和鸾雝雝雝作雍 何人斯序故苏公作是诗以絶之也以作而 维尘雝兮雝作雍 既匡既敕敕作勅 其政不获政从郑笺作正 尚不愧于屋漏愧作媿 于彼西雝肃雝和鸣有来雝雝雝作雍 屡丰年屡作娄其先误而后改者 抱衾与裯裯误作稠 不瑕有害瑕误作遐 鳣鲔发发发误作拨 噂沓背憎噂误作蹲 如彼遡风遡误作 駉駉牡马牡皆误作牧皆即其误改之 云何其吁脱其字添

周礼

女史八人史误作使 太宰三曰郊甸之赋郊误作邦内飨豕望视而交睫豕误作施 典枲掌布缌缕纻

麻草之物缌误作丝 牛人军事共其犒牛犒误作槁司市市司帅贾师而从贾误作胥 肆长掌其戒令

令误作禁 鞮鞻氏府一人一误作八 鬯人禜门用瓢赍用误作明 司几筵设莞筵纷纯筵误作席 大司乐大防防误作磬 王大食三侑侑误作宥 大师令奏皷皷误作瞽 大祝四曰禜禜误作荣 司常家各象其号象误作相 凡以神仕者仕误作士 小子史二人二误作一 大司马旂居卒间居误作车考功记妢胡之笴笴误作笱 矢人前弱则俛俛误作勉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医师疕者疕上多一

有字 野庐氏有相翔者诛之诛上多一则字 邦之大师大上多一有字 庭氏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射之射上多一夜字

仪礼

士冠礼柶兴误作建 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袒误作祖 楅髤横而奉之奉误作拳 大夫与士射袒纁襦纁误作薰燕 礼右祭脯醢脯误作补 大射仪賔升成拜拜误作败 坐授瑟乃降授误作受 聘礼賔既将公事复见讶以其挚讶误作之 公食大夫礼陈鼎于碑南南面西上脱一南字 觐礼天子赐舍曰伯父脱曰字 士丧礼祭服不倒倒误作到 少牢馈食礼如筮日之仪仪误作礼 主妇被锡衣侈袂侈误作移下同 祝延尸延误作筵 有司彻二手执挑匕枋挑误作桃 主妇洗爵于房中脱爵字 主妇北面答拜受爵尸降筵受主妇爵以降误作受尸爵 主人降洗爵爵误作觯下主人实爵竝同 主人拜受爵尸拜送脱爵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乡射礼适左个中亦如之亦作皆 燕礼小臣又请媵爵者二大夫媵爵如初大夫下更有大夫二字

礼记

删御定月令在曲礼之前 月令人乃迁徙徙误作徒其器闳以奄奄误作掩 檀弓上周公盖祔祔误作

附 王制示弗敢主也示误作亦 礼器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脱节字 学记燕辟废其学辟误作譬丧大记男子出寝门外脱外字 子大夫公子众士

食粥脱众士二字 哀公问如此则国家顺矣少则字坊记民犹薄于孝而厚于慈犹下多一有字 中庸

待其人而后行而误作然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脱之字 缁衣有国家者章善瘅恶脱家字 儒行慎静而尚寛脱而字 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五辟字皆误作譬 若有一个臣个误作介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檀弓上有亡恶乎齐亡作无 嵗壹漆之壹作一 乐记非聴其铿锵而已也锵作鎗 杂记上客立于门西于作于 杂记下泄栁之母死泄作世 丧大记命妇汜拜众賔客于堂上于作于 主人先俟于门外于作于 中庸可一言而尽也一作壹 问丧祭之宗庙以鬼享之享作飨 大学尧舜帅天下以仁二帅皆作率 昏义祖庙既毁教于宗室于作于 射义是以诸侯君臣以作故 其先误而改者 学记教人不尽其材材误作才 故人不耐无乐耐误作能皆即误而改之

春秋左传

隐元年且告之悔且误作具 五年僖伯称疾不从疾误作侯 十年伐戴戴误作载 桓二年故封桓叔于曲沃故误作政 六年楚之羸羸误作嬴 以类命为象类误作徳 闵二年从曰抚军军误作国 僖三年公子友如齐涖盟涖误作泣 四年归胙于公脱胙字姫寘诸宫六日宫误作公 公杀其傅杜原欵傅误

作传 七年弗可改也已改误作故 十四年公怒止之止误作上 十五年辂秦伯辂误作 使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且误作国 二十五年昬而傅焉傅误作传 二十七年责无礼也责误作青 郤縠可縠误作谷 三十一年晋新得诸侯新误作亲 东傅于济傅误作传 三十三年入险而脱入误作人 为从者之淹淹误作流 文元年王使毛伯卫来锡公命锡误作赐 享江芉芉误作芊 二年废六闗闗误作阙七年寘文公子焉焉误作曰 十二年太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邽误作封 宣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弑误作杀 三年晋侯伐郑及郔郔误作延 商纣暴虐纣误作讨四年秋公如齐秋误作利 六年离卦误作同人 八年杀诸绛市绛误作终 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间师误作帅 十五年吾获狄土土误作士 十七年盟于卷楚卷误作巷 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乎误作平 十八年凡自虐其君曰弑虐上多一内字 成二年及齐师战于新筑师误作侯 且辟左右且误作旦 七年寻虫牢之盟虫误作蛊 十七年楚公子櫜师袭舒庸櫜误作槖襄十年子蟜误作矫 今伐其师今误作令 十四年士鞅反反误作及 十七年茍过华臣之门必骋骋误作聘 十九年而视不可含含误作舍 所不嗣事于齐者事误作是 天子令徳天误作夫 二十一年栾盈过于周过上多奔楚二字 二十三年邾畀我来奔畀误作卑 二十五年先夫当之矣夫误作天 井堙木刋堙误作烟 赋车兵徒卒甲楯之数卒误作兵 二十七年父子死余矣余误作余 免余复攻氏余误作余 二十八年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忘误作志 使析归父告晏平仲晏误作宴 文子使召之召误作君 庆氏之马善惊马误作焉 武王有乱臣十人脱臣字 三十年蔡景侯为太子般娶于楚娶误作聚 单公子愆期期误作旗驷带追之驷误作四 昭元年今武犹是心也今误作令 二年齐使上大夫送之送误作逆 三年少姜有宠而死姜误作齐 知而复从复误作弗 四年恃险与马马误作焉 五年娶于子尾氏娶误作聚 君若驩焉好逆使臣若误作苦 九年无囿犹可囿误作宥十三年隠太子之子庐归于蔡庐误作卢 十四年

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宗误作宋 二十年余不忍其訽訽误作狥 取人于萑苻之泽苻误符二十一年心是以感感实生疾感误作咸 二十二年士平出奔楚士误作氏 边卬为大司徒卬误作印二十五年季公鸟生申申误作甲 二十七年入于堀室堀误作 定元年荣驾鹅驾误作骂 三年及邾盟于防防误作技 八年子姑使溷代子代误伐 十年驷赤谓侯犯曰赤误作亦 哀四年盗杀蔡侯申杀误弑 蔡昭侯将如呉蔡误作 十六年与晋人谋袭郑晋误作为 三十三年有不腆先人之产马马误焉 二十六年四方其训之训误顺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宣二年以视诸朝视误作示 哀十六年此事克则为卿事下有也字 其续添者 昭二十二年辛丑伐京毁其西南下添子朝奔郊四字

春秋公羊传

隐元年何以名字也字上多一不字 二年妇人谓嫁曰归嫁误作稼 三年曷为或言崩或言薨脱上一或字生毋相见死毋相哭毋字竝误作母死毋误作母死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未误作末下同 十年宋

人蔡人卫人伐戴戴误作载 桓二年曰有有则此何以书脱一有字 隠贤而桓贼也贼误作贱 庄十九年此其言遂何脱其字 二十五年求乎隂之道也隂误作隠 二十三年狄伐邢邢误作刑 僖四年南夷与北狄交误作北夷 六年此其言围何围下多一者字二十六年乞师者何脱师字 三十年归恶乎元喧

也乎误作于 三十三年百里子与蹇叔子百误作伯文四年其谓之逆妇姜于齐何何误作河 宣十五

年然后归尔尔误作耳成十五年成公幼幼误作忧臧宣叔者相也叔误作公 襄十四年季孙宿防晋

士匄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虿莒人邾娄人于戚邾娄人脱人字 十七年春王二月二误作三 十九年为其骄蹇为误作或 二十九年许人子者必使子也人下脱子字 昭九年其言陈大何脱陈字 定元年立炀宫宫误作公 四年夷狄也而忧中国而误作其哀四年盗杀蔡侯申杀误作弑 六年齐国夏及髙

张来奔高上多一齐字 十四年顔渊死子曰上多一孔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隐四年隐公曰否作隐曰吾否 桓六年简车徒也徒作马淫乎蔡乎作于 十一年祭仲者何郑相也相上有之字 文六年何以谓之天无是月非常月也是月下更有是月二字宣公六年此非弑君而何而作如 十年未絶于我

也于作于 十二年是以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于作于 成二年得一贬焉尔一作壹 襄十二年春王正月正作三 二十九年尔杀吾君杀作弑 三十一年于是负孝公之周愬天子愬作诉 十四年有麏而角者麏作 其先误而后改者 桓二年此其目言之何目误作月 闵元年盍弑之矣使弑子般弑竝误作杀 僖十三年塟陈宣公宣误作桓 成二年及齐侯战于鞍侯误作师 昭二十五年庆子免君于大难矣脱矣字皆即其误改之

春秋谷梁传

隐元年父者何傅也傅误作传 四年弑而代之也代误作伐 九年所使也使误作挟 庄七年则是雨说也雨误作两下同 僖五年天子世子世天下也误作士子 二十二年春秋三十有四战脱有字 二十八年晋侯齐师宋师秦师误作齐侯 文二年内大夫可以防外诸侯脱外字 三年王子虎卒误作壬子 宣八年以讥乎宣也讥误作饥 襄元年晋侯使荀防来聘防误作婴二年三月同 三年诸侯始失正矣正误作王 六年立异姓以莅祭祀立上多一非字 哀元年此该之变而道之也该误作郊 六年入者内弗受也弗误作不下同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僖十七年桓公尝有存亡继絶之功脱公字 文六年处父主境上事事上多一之字 成五年帅羣臣而哭之前作率后作帅 其先误而后改者甚多不具载

论语

赐也尔爱其羊尔误作女 不知其仁仁误作人 子使漆雕开仕雕误作雕 再斯可矣斯误作思 三人行三上多一我字 必有我师焉有误作得 冉有子贡侃侃如也有误作子 告夫三子三上多一二字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脱之字 称诸异邦诸误作谓何徳之衰衰下多一也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女得人焉尔乎尔作耳 人洁已以进洁作絜 其

先脱而后添注者 阳货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尔雅

替戾底废底误厎 翿纛也翿误作翢 皇华也误作华皇 赫兮咺兮咺误作烜 是刈是获误作获 木谓之虡木误作本 何皷谓之牵牛何误作河 泽乌误作薞 莩麻毋莩误作茡 檴槖含檴误作攫柷州木柷误作祝 鱼尾谓之丙尾上添之字 燕

白脰乌乌误作鸟 杨乌白鷢杨乌误作鸉 鸢乌丑乌误作鸟 乌鹊丑乌误作鸟 大误作大凡经中二十字皆作廿三十字皆作卅按古诗之文多是四言如于三十里三十维物皆四言也则当为三十字史记秦始皇刻石如卄有六年维卄九年卅有七年则当为卄字卅字今改经文而为卄卅字非矣 凡经中虎字皆缺末笔作虎虓号饕滮箎褫字皆同避太祖讳 渊字皆缺笔作渊婣亦作婣避髙祖讳 世字皆缺笔作丗泄作泄绁作絏弃作弃勚作勚叶作防揲韘媟谍堞偞皆改从云 民字皆缺笔作民氓作甿岷作防昬缗皆改从氏避太宗讳 适字皆缺笔作活避徳宗讳 诵字皆缺笔作诵避顺宗讳 纯字皆缺笔作□避宪宗讳 恒字皆缺笔作避穆宗讳 湛字皆缺笔作湛葚作葚避敬宗讳 乃若髙宗讳治中宗讳显睿宗讳旦宗讳隆基文宗讳涵皆不缺笔者礼天子事七庙自肃至敬七宗而髙祖太宗创业之君不祧者也宗以上则祧庙也故不讳【册府元宝厯元年正月太常寺礼院上言宗庙讳准故事祧迁后不当更讳制可】文宗则今上也古者卒哭乃讳故生不讳 左传文公宣公卷字更滥恶而成城字皆缺末笔谷梁襄昭定哀诸公卷仪礼士昏礼皆然皆为朱梁所补刻考之宋刘从乂黎持二记但言韩建刘鄩移石而不言补刻【宋建隆三年刘从乂修文宣王庙记言天祐甲子嵗太尉许国公为居守移太学并石经于此甲子嵗昭宗迁雒之年许国公即韩建也元祐五年黎持新移石经记则云旧在务本坊自天祐中韩建筑新城而石经委弃于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从幕吏尹玉羽之请辇入城中置于此地即唐尚书省之西隅也今龙图吕公领漕陜右以其处洼下命徙置于府学之北墉而建亭焉二说不同朱彞尊曰尹玉羽者京兆长安人以孝行闻刘鄩辟为保大军节度推官厯雍汴滑兖从事仕后唐至光禄少卿晋髙祖召之辞以老退归闗中尝着自然经五卷武库集五十卷其事散见于府元惜欧阳子不为之立传而其书亦不传于世也】然成字缺笔其为梁讳无疑昔人固未尝徧读而博考也详见镇东军墙隍庙记下

五经文字三卷

凡一百六十部三千二百三十五字大厯十一年国子司业张参以说文字林兼采汉石经着为定体按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曰大厯中名儒张参为国子司业始详定五经书于论堂东西厢之壁辨齐鲁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取其正由是诸生之师心曲学偏聴臆说咸束而归于大同积六十年崩剥污蔑泯然不鲜今天子尚文章尊典籍国学上言遽赐千万时祭酒皥博士公肃遂以羡赢更新壁书惩前土涂不克以寿乃析坚木负墉而比之其制如版牍而髙广其平如粉泽而絜滑皆施阴闗使众如一附离之际无迹可寻堂皇靓深两屋相照申命国子能通书法者分章揆日悬其业而缮写焉此文当作于太和年间自土涂而木版自木版而石壁凡三易矣乃今石刻其末曰干符三年孙毛诗博士自牧以家本重校勘定【当云毛诗博士孙自牧于文乃顺】七月十八日书刻字人鱼宗防其字别体与朱梁所刻相类而本文不然当是开成中所刻其中有磨改数字者意自牧所为也

新加九经字様一卷

凡七十六部四百二十一字国子监奏覆定石经字体官翰林待诏唐元度状准太和七年十二月五日勅覆定九经字体者今所详覆多依司业张参五经文字为准其旧字様嵗月将久画参差传写相承渐致乖误今并依字书参详改正诸经之中别有疑阙旧字様未载者古今体异变不同如总据说文即古体惊俗若依近代文字或传写乖误今与校勘官同商较是非取其适中纂録为新加九经字様一卷请附于五经字様之末奉勅宜依开成二年八月十二日中书门下牒册府元周太祖广顺三年六月尚书左丞兼判国子监事田敏献印板书五经文字五经字様各二部一百三十防奏曰臣等自长兴三年较勘雕印九经书籍经注繁多年代殊邈传写纰缪渐失根源臣守官胶庠职司较定旁求援据上备雕镌幸遇圣朝克终盛事播文徳于有截传世教以无穷谨具陈进是此二书曽有印板而自宋以来学者不之言何也

吏部南曹尊胜咒石幢【天宝七载】

在西安府学文庙櫺星门内【与六部题名石幢对立】左光允撰序

崇仁寺尊胜咒石幢【天宝七载】

在西安府城西十里【今名金胜寺】张少悌书今寺僧龛置经堂前知所爱防一字不损赵子函云深圆秀逸顾宁人谓以少悌之名存之

慈恩寺尊胜咒石幢

今在西安府城南寺内堂前

草堂寺尊胜咒石幢【在鄠县杨万嵗书】

经咒石幢秦中在处有之不下二千余种太宗昭陵前赵村内有石鼓寺皷制如周宣王石鼓而稍大亦遍书尊胜经咒行笔甚佳石色甚美剥蚀过半予搜搨陵碑独略此今思亦觉可惜

嵩岳永泰寺尊胜咒石幢

在寺内庭西天宝九载

成都府尊胜咒石幢

字特大与前五石异太和五年马季武书嘉靖间土中掘出

来斋金石刻考略卷中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来斋金石刻考略>

钦定四库全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