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疡医大全

卷二十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卷二十九] 癞癣部

自蛇虱、乌癞、癣疹起,至湿痰流注止,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卷二十九\癞癣部] 蛇虱门主论

王肯堂曰∶蛇虱遍身起如风疹疥丹之状,其色白不痛但痒,搔抓之起白。柏叶一味煎水洗。内服蜡矾丸、金银皂角丸。(《准绳》)《心法》曰∶白俗名蛇虱。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用猪油、苦杏仁等分捣匀,绢包擦。

[卷二十九\癞癣部] 乌白癞门主论

王肯堂曰∶夫癞疾皆是恶风及犯触忌害所得。初觉皮毛变黑,或淫淫苦痒如虫行,或眼前见物如垂丝,言语无定,心常惊恐,皮肉之中或如桃李,瘾疹亦黑,手足顽麻,针刺不觉痛,脚下顽痛不得踏地,凡食之时,开口出气而鸣,语亦如是。身体生疮,痛痒而时如虫行,或两肘如绳缚,此名乌癞。又有黑癞。凡二癞之证,大同小异,故不别录也。(《准绳》)又曰∶白癞者其语声嘶嗄,目视不明,四肢顽痛,身体大热,心中懊恼,手足缓纵,背膂拘急,内如针刺;或生瘾疹而起,往往正白在皮肉,鼻有息肉,目生白珠挡于瞳子,视无所见,名曰白癞也。

陈实功曰∶癞风乃阳明湿热沸腾于肌表,或受风寒侵袭而成。其患初起水泡作痒成疮,破流脂水,痒至彻骨,久则成片,延及遍身,好浴热汤,形如风癞。上体者汗解外毒,下体者疏泻内毒为主。(《正宗》)陈远公曰∶人一身发癞,皮浓生疮,血出如疥,或痛或痒,或湿或干,似虫非虫,人以为湿热留于皮肤,谁知乃气血不能周到滋润乎!世多以苦参煎汤或、白芷外治不能奏效,正成于气血虚也。夫气血足则经络无闭塞之虞,气血旺则毛窍无枯干之患,且气足血旺,则热散湿消,何至瘀滞不通,结于皮肤之外哉!治法以补气血为主,佐以消湿散热,虽十载沉,尚可奏功,矧目前近癞乎!用扫癞丹∶黄三两,当归、金银花各二两,白术、茯苓、麦冬、白芍、熟地、元参各一两,山萸、川芎各五钱,生甘草、荆芥、花粉各三钱,防风二钱,水煎服,皮色即润,二剂干燥解,十剂痊愈。(《冰鉴》。此方大补气血,无异枯涸之田,逢甘霖之滂沛,生机勃勃,水满平畴,而蝗蝻之类自消于无形矣。)

[卷二十九\癞癣部] 沈紫亮十四种癞证歌诀

心经火癞蟋蟀连,肝经木癞风厉偏,脾经上狗癞并属,肺经金癞面白兼,肾经水癞两乌共,胃经酒麻癞总言。

夫癞之为害,较之风证稍轻,然其致害之患一也。但癞愈而形可复,疯愈则元气难复,癞死者少,疯死者多,然皆非善证耳。(《医学要则》)

[卷二十九\癞癣部] 辨六经癞形

心经火癞如灼之疮,大小不一,或形如癣,裂断皮肤,愈而复发,乃心脏受毒,病深七年方盛,其蟋蟀癞,亦乃心经毒也。

肝经木癞初起似蚀癣状,大小不同,形色不一,或遍身高低不定,俗呼为棉花癣。

脾经土癞或先发热呕吐,身发黄肿,即现块,大如鸡卵,小如弹丸,或麻木不仁,穿即成疮,脓气臭秽难闻。

肺经金癞初发如杨梅疮,上无壳,内泛碎,肉凸起,紫赤溃烂,真如杨梅,毒入肺经,眉睫毛落,二年鼻梁崩倒,眼塌唇翻,乃金癞之验,若蠹鱼生肺腑,致生面白细虫,举体艾白斑驳,周身如癣,俨然泥壁风之状,外用熏洗则能取效。白癞乃风寒暑湿之气,邪毒凑聚,弥满肺窍,久则虫蠹食肺管所致。

肾经水癞必先得水病而停蓄,又为风湿触激,或生在--,蚀于阴囊,两旁发肿块横,寒热交作,肿痛难忍,渐大而溃变成烂疮,一年病剧,眉发坠落,水癞之毒在肾,湿久生虫,流注遍身则生青黑赤紫斑驳,以致--痿癞,皮穿肉烂,脓血臭秽,乌癞乃邪毒入肾,虫食精髓,下虚不救,若在胸肋胁腿臂肋之间,生核如桃李之状,穿烂臭恶,或似漏疮,或如疹,手足顽痹,针刺不知,此种之证宜大补气血。

胃经酒癞因醉卧汗出迎风,邪入于胃所致,似赤非赤,似白非白,大者如钱,小者如豆,此证最为难治。麻癞由酒毒留滞胃腑,遍发疮毒,状如疥癣,痛痒难忍,或手足发黑白顽痹,形如雁来鹅掌风之状,或发内痔,头硬而碎,形如头,遍体皆然,触之则大痛冷汗,一时即愈。

疯与癞大同小异,但癞轻而疯重,治癞之法,可于疯证门中诸方酌用。

[卷二十九\癞癣部] 门主论

王肯堂曰∶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状如麻豆,甚者渐大,搔之则成疮也。(《准绳》)《心法》曰∶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

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日间痒甚者,宜秦艽牛蒡汤,夜间痒甚者,宜当归饮子,外用烧酒浸百部,以蓝布蘸酒搓之,谨避风凉。

[卷二十九\癞癣部] 癣门主论

陈实功曰∶癣乃风热湿虫四者而成。风宜散,热宜清,湿宜渗,虫宜杀,总由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耳。(《正宗》)又曰∶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起白屑,不知痛痒。

又曰∶湿癣如虫形,搔之则有汁出。

又曰∶顽癣抓之全不知痛。

又曰∶牛皮癣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

又曰∶马皮癣微痒,白点相连。

又曰∶狗皮癣白斑相簇,时作微痒。

周文采曰∶干癣搔之则出白屑,索然雕枯。(《集验》)又曰∶刀癣则轮廓全无,纵横不定。

申斗垣曰∶白壳疮即癣也。(《启玄》)王肯堂曰∶面上风癣,初起或渐成细疮,时作痛痒,发于春月,名曰花癣,女人多生之。此皆肺经蕴积风热,阳气上升,发于面部或生眉目之间,久而不愈,恐成风疾。(《准绳》)蒋示吉曰∶上半身为顽癣,治之易,多属风热。(《说约》)又曰∶阴癣生在下半身,治之最难,多属寒湿,总之血分受病,以致皮肤不和也。

[卷二十九\癞癣部] 癣门主方

浮萍散

治风癣疥癞。

当归川芎荆芥赤芍药甘草浮萍(七月十五日采取阴干,各一钱五分)麻黄(七分五厘,夏月只用三分)加葱白二根,豆豉五六十粒,水煎热服取汁。手臂加桂枝,背加羌活,膝加牛膝、薄桂。

遍身风癣。

防风金银花片芩山栀仁生地黄木通川黄连当归苦参(各一钱)飞滑石升麻(各三分)荆芥穗香白芷(各七分)桔梗生甘草(各五分)蝉蜕皂针牛蒡子(各八分)生姜(一片)穿山甲(四片)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未服药先一日,用茄子藤连根叶煎水熏洗,将癣擦透,次日服药,三剂除根。

湿热生癣。

干浮萍(一两)苍耳子苍术苦参(各一两五钱)黄芩(五钱)香附米(二钱五分)酒糊丸。上身多食后服,下体多食前服,白汤送下三钱。

癣。

土槿皮(一两)斑蝥(二个)鸡心槟榔(三个)番木鳖(四个)火酒半斤,浸一伏时,蘸搓癣上,忌大蒜、火酒。

又方硫黄轻粉(各等分)研匀蜜调搽。

又方大枣一枚,去核入白砒三分,泥裹煨透,冷定去泥,研细香油调搽。

又方蜜陀僧、五倍子各等分,研细蜜调搽。

又方土槿皮研细,醋调敷,以纸盖之。

又方商陆根蘸蜜擦之。

又方土槿皮研细,粗夏布包扎浸火酒一伏时,擦之。

又方秃菜根蘸人乳擦之。

又方白降丹(三分)轻粉(七分)醋调擦之。

又方土大黄凤仙花梗枯白矾(水飞)共捣,麻布包扎,蘸醋擦之。

又方白砒硫黄罐口(各等分)入杓内化开,将地下挖一孔,将药倾入冷定取出,米醋磨敷。

又方硫黄(三钱)枯矾(一分)白芷(三分)斑蝥(三个,去翅、足)研末抓破擦之。

又方树上经露水的蜂房一个,以生矾填满房孔,置罐底,以细火令矾化为度,取出研细,抓破擦之。

又方牛舌草(即土大黄)白薇楝树皮(各一两)冰片甘草(各一钱)轻粉蜗牛(各三钱,焙干,如无活的,壳亦可用)共研细,用荔枝核将癣抓破,真麻油调搽。

又方皂矾炒研,猪胆汁调搽。

又方鲜土大黄捣烂,加川椒、白糖、盐各少许,用布包,入醋内浸半日取起,擦癣。

又方生天南星、生草乌各等分研细,用土大黄汁调搽。

又方猪蹄壳内填生白矾,瓦上存性,搽之。

又方蛇床子本尖槟榔硫黄枯矾白胶香五倍子(各等分)研细。干癣香油调擦,湿癣干擦,顽癣醋调搽。

又方土槿皮(三两)明雄黄水银(各二钱)潮脑(一钱)槟榔(七分)麝香(一分)大枫子斑蝥木鳖子(各七枚)研细,入火酒斤半封一七,蘸搓。

百部膏

治牛皮癣。

百部白鲜皮鹤虱萆麻仁生地黄黄柏全当归(各一两)麻油半斤入药熬枯去渣,复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黄蜡二两,试水不散为度。拿起锅入雄黄末和匀,稍冷倾入磁钵中收贮,退火气听用。

三五十年顽癣。

铁线粉(出广西,要对换)海金砂冰片麝香末(各等分)生姜醋擦。

又方枯白矾七分,血丹三分研匀,土大黄根同捣搽。

又方土槿皮(三两)公槟榔(一两)不见火晒干磨细,用好滴醋调如薄糊,隔水蒸一炷香,取出敷患处,棉纸盖上,二三次即愈。

又方生白术(三两)土槿皮(一两五钱)不见火,晒干为末,滴醋调搓,三次必愈。

又方先用生姜汁搓,再用地沥青搽。

顽癣阴癣。

土槿皮(二两)斑蝥(十四枚)明雄黄硼砂(各六钱)火酒二斤浸三日,搽之。

项上耳旁湿癣。

芦荟(一两)甘草(五钱)研极细。先将癣以温水洗净,拭干搽之。

浓牛皮癣。

全蝎(七个)巴豆(二十粒)斑蝥(十枚)麻油(一两)黄蜡(一钱)先将巴、蝎、斑蝥入油熬焦黄色,去药取油,如油少,可加麻油炼滚投蜡熔化,收贮擦之。

又方土地黄根捣烂和蜜擦癣。

顽癣大公虾一个,取虾大爪抓破癣,见血路为度,即以虾脑涂之,二次即消。

阴癣生明矾熟明矾(各一钱)轻粉(二钱)银硝(三分)研细。用土地黄根捣烂,布包蘸药末擦之。

头项以上癣,用倾过银子的银罐子大小二个,盛硫黄一两于大罐内,以小罐覆住,文武火,俟火焰高罐上一寸,约一盅茶时,取出冷定,取上覆罐研为细末。

用地沥青、猪骨髓调匀,将癣用刀剃破搓上,一伏时愈。

又方旱浮萍草生擦癣觉疼,起泡挑破,再擦三日,不见水,结疤,永不再发。

又方硫黄细末拌生猪油熬熟,将癣抓破搓擦,自愈。

治癣碧玉散

铜绿、硼砂、白矾各等分,研匀香油调搓。

岐天师神方(《秘录》)楝树皮大枫子潮脑(各三钱)水银硫黄花椒(炒)木鳖子明雄黄蝉蜕木通(各二钱)全蝎(二个)土槿皮(四两)斑蝥公槟榔(各七个)皮硝(五钱)用火酒三四斤,浸十日,擦之。

又方芦荟轻粉雄黄(各一钱)大黄蛇床子土槿皮(各三钱)槟榔(二钱)研末。先将癣刮破,以米醋调搓。

头面荷叶癣川槿皮研细醋调,汤顿如胶,将癣抓破搓之。

白矾散

遍身生癣,日久不愈,延至头面。独茎羊蹄根捣细,白矾研细,以极酸米醋调,抓破搓癣,隔日再搓,不过两次即愈。

又方紫苏潮脑苍耳草浮萍煎汤洗癣。

牛皮血癣。

旧银罐(一个)露蜂房(灰,五钱)枯矾(二钱)研细,香油调搓。

年久阴癣,数日除根。

土槿皮(五钱)露水镜面烧酒(各四两)同浸七日,抓破癣皮,用新羊毛笔涂之,每日数次。

《千金方》(孙真人)。以日午时立日光下,人影有癣处着艾灸之,点艾时念咒。

咒曰∶癣中虫,毛绒绒,若欲治,待日中。一气念三遍,俟艾火过,添火再念再灸,如此三遍,三炷即愈。

癣疮延蔓。(《东坡家藏》)决明子(研细)水银轻粉(各少许)再和研,不见水银星为度。刮破上药立瘥。

又方铜青雄黄斑蝥(各等分)研匀。无根水调敷,起泡刺破,柏烛油搓,洁净不发。

又方杜黄连(即羊蹄根一握,洗净捣滤汁。)白梅(数枚去核)同汁捣烂,用穿山甲刮破搓,数次即愈。

荷叶癣(《古方》)。田螺一个,开靥入信石二分,待肉化水,搽上即愈。

牛皮癣及多年顽癣。

红粉霜(五分,即红升丹)明矾杏仁(去油、皮)川槿皮(各一钱)密陀僧(三钱)共研细,津调搽,一日三次,三日痊愈。

又方牛皮烧灰,油调搽。

牛皮血癣。(《古仙方》)硫黄(九分)白砒(一分)巴豆(三粒,去油)研细。茶油调搓。

顽癣。(《秘方》)白砒(一分)硫黄(九分)白硝(三分)明矾(四分)冰片(五厘)研末,津调擦之。

杨梅癣。

枯白矾硫黄(各一两八钱)雄黄胆矾轻粉(各一钱)川椒(三钱)研细。用生猪板油去皮入药,擦破数次,其效如神。

杨梅癣。

朱砂雄黄没药(去油)乳香(去油)儿茶(各一钱)杏仁(四十粒)大枫肉(二十粒)捣烂绢包,擦之。

鹅掌疯癣。(《秘录》)川乌草乌何首乌花粉赤芍药防风荆芥苍术地丁(各一两)艾叶(四两)煎汤。先熏后洗,层层起皮,痛痒自愈。

圈子癣(《集验》)谷树皮剪如癣样大小,以毛背一面用唾贴癣上,以手不时扑之,即愈。

癣方硫黄木炭灰(各等分)共为极细末。将癣用穿山甲刮破,擦上数次愈。

又方马蹄决明子一两为末,入水银、轻粉少许,研,不见水银星为度,将癣刮破,擦上立愈。

又方马蜂窝一个,仰放瓦上,以枯矾填满孔内,炭火炙焦研末,用蜡醋脚调涂,即愈。

阴癣鲜旱莲草揉成团,用穿山甲将癣刮破,擦癣上奇验。

浑身癣羊蹄根捣汁入墨盆内,将白芨磨浓汁搓之。

又方铅一斤,煎水,日洗数次,即愈。

川槿皮锭

(刘长随)治一切癣如神。乌梅肉半斤。用羊蹄根汁浸一夜,次日重汤炖一炷香,又放饭锅上蒸软透取出,捣如泥。加番打麻,研细,一两。海螵蛸,研细,五钱,入乌梅肉又捣匀,秤过,每一两加白降丹八分,白砒七分,再捣匀,入白芨细末一钱,又捣匀做成二三钱重的锭子,阴干收贮。凡用以羊蹄根同醋磨浓,搓之。

癣方。(胡绣溪。)土荆皮(三两)尖槟榔斑蝥(去头、足,糯米炒)大枫子木鳖子(各七个)巴豆仁(五个)雄黄潮脑川乌白鲜皮草乌(各二钱)麝香(三分)火酒二斤半,同入小口瓶内封口,浸七日,将癣刮破擦之。

顽癣黑铅一钱熔化离火,入水银一钱研为极细末,加真轻粉、潮脑各一钱和匀,再研细,取牛舌草根去土净,捣自然汁和匀,再用穿山甲将癣刮破敷上,出尽血水为度,痒时则频频搓之,搓时微痛勿惧。

顽癣疮及汤火伤。(盛惟章。)真川铅粉银朱(各五分)麝香(三分)上为末。用鹅油捶和如泥,用油纸一长条将半段用针刺孔摊膏,合转来将光面贴癣,绢帛缚紧,二三日一换,夏月早晚换。

牛皮癣穿旧牛皮靴底上皮,阴阳瓦存性,研细,将癣刮破擦之。

癣鸡蛋一个开一小孔,去白存黄,入硫黄、川椒末各三钱,将湿纸封固,灰火内煨熟为末,先以麻线将癣刮破,用谷树浆或羊蹄根汁调搽。

又方多年竹灯挂一个,火上烤出汁如胶者,另将五倍子去虫炒,为末和匀。

用陈醋在火上温热,调搓。

顽癣。

硫黄(一两)火硝白砒(各一钱)先将硫黄入银罐内化开,再入硝砒末搅匀,倾入土内埋七日,搓三五次。

癣。

雷公藤(五分)大枫肉防风(各一钱五分)土槿皮蚯蚓粪牛舌草根(各三钱)共为末,陈醋调搽。

牛皮癣桃树根同胆矾捣烂敷。

癣生脸上如钱大,抓之有白屑者。绿豆捶碎以纸绷糊碗口上,针戳多孔,以碎豆铺纸上,放红炭一块架盖上,俟豆灼尽,纸将焦,去豆揭纸,碗中有水,取搽三五次。

老癣。

轻粉雄黄黄丹银朱(各等分)研细,用米醋浸大黄,夏布包,蘸药擦之。

阴癣盐内皂角擦之。

燥癣水银胡粉,研,蛋清调搓。

又方雄鸡冠血涂。

又方胡粉(炒黄赤色)醋调涂。

又方捣桃树白皮醋和涂。

湿癣石硫黄,研,用三年陈醋调敷。

又方蛇床子黄柏黄连胡粉(各一两)研细。入水银一枣子大,和猪油研匀涂之。

又方用粗碗一只,以皮纸用针戳眼糊碗口上,以水潮纸上令湿,将杉木屑堆潮纸碗上,用火点着,俟杉木屑烧尽,轻轻去屑灰,揭开纸看碗中杉木油,取搓癣上,必效。

[卷二十九\癞癣部] 疹门主论

孙真人论曰∶《素问》云∶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被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则为痒也。所以有风疹瘙痒,皆由于此。又有赤疹者,忽然起如蚊虫咬,烦痒极者重抓疹起,瘙之逐手起。又有白疹者发冷,亦有赤疹,盖赤疹者发热。

王肯堂曰∶夫风瘾疹者,由邪气客于皮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若赤疹者,由冷湿搏于肌中,风热结成赤疹也。遇热则极,若冷则瘥也。白疹者,由于风气搏于肌中,风冷结为白疹也。遇冷则极,或风中亦极,得晴明则瘥,着浓暖衣亦瘥也。

其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则为瘾疹,致身体为痒也。(《准绳》)朱丹溪曰∶疹属热与痰在肺,宜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心法》)方论皆谓缘肌中有湿,若凉热之气所折,热结不散则成赤疹;若因风邪所折,风热相搏则成白疹。赤疹得热则剧,得冷则减,盖热气郁于内,故恶热宜冷;白疹得阴雨则甚,得晴则消,盖热气散释于外,故恶冷宜热。热搏于血分,其邪因并发于表则赤,若风湿搏于气分则气脉不行,因邪并发于表则白。夫如是,然后于治法相应,邪热者故恶热而喜凉,邪湿者故恶雨而喜晴矣。方论中又有风者,即《内经》所谓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又曰∶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痱;即瘾疹属也,故类也,此皆谓外邪郁肌肉玄府之热者矣。然则与《内经》言少阳、少阴而君、相二火客热之胜为丹疹外发者,方论中则无有也。

故人气君、相二火郁发而变者,宜乎未之及耳,若此条是人气所变之一者也。故二火郁发,出血气之表,与外邪所郁无异。更有小儿发痘疮之外,必有出疹二次,亦是君相二火发出未尽之胎毒也。

又曰∶瘾疹入腹,亦能杀人。(宜用蚕砂煎浓汤洗之。)又曰∶瘾疹热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者痒痛,搔之则成疮也。

林氏曰∶或问斑疹因何而生,属阴属阳,属虚属实,属表属里,可得闻有详乎?答曰∶斑疹之发,有外感风热者,有胃腑实热为病者,有伤寒失下者,有伤寒阳明经证失汗发衄,不衄则发颐,不生颐则发斑疹者,总属阳明胃与大肠之风热亢盛已极,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轻则为疹,重则为斑,一如火乘金位,金受火克之故,此乃阳毒属表属实之斑疹也。有阴虚血热者,有阳虚血热者,有气血两虚,而虚热郁盛者,此三焦无根之火,乘气血之虚而空发于上,怫郁于皮毛血脉之中,内不得清,外不得散,遂发斑疹,乃阴虚属里之证也。(《活人录》)又曰∶或问何以为斑,何以为疹,阴阳既别,何者为重,何者为轻?答曰∶斑者成片,不分颗粒,一如云朵拱起,淡红者轻,紫红者重,黑者凶,轻者痒而重者痛。疹者如痱,或类蚊迹蚤虱痕而不盛,一日之中起伏隐现不常,隐隐见于肌肤之间,不大起发者是。大约阳证斑疹易看而易治,阴证斑疹挟虚而发,难看而难治,苟不细审,则阴证误以为阳,立至危殆,可不慎欤!又曰∶身热无汗,烦渴躁闷,或痛或痒,如云若锦,腹痛胸满,二便秘结,六脉浮洪有力或浮数有力者,系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二经风热为病,所谓阳斑也。若内热自汗,渴不欲饮,心烦身躁,胃弱脾泄,喜湿恶热,色白而不红,但痒而不痛,六脉迟缓微弱,或虚数无力者,手太阴肺、足太阴脾、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之阴火内亢为病,所谓阴斑也。疹形虽与斑异,而致病之因,受病之脏腑,及所现之脉与形证无不同,盖斑有阴阳,则疹亦有阴阳,自在医者审其证之阴阳虚实,脉之无力有力可也。

又曰∶两阳合明,其火自盛,兼有食积,致生积热,故斑疹之因,必归过于胃与大肠也,火盛则血热而金烁,盖心为火脏主血脉,肺为金脏主皮毛,火聚胸中,肺受熏蒸,心火愈炽,或热极反兼风化,或客风鼓动内火,其病发于心肺二经,所谓阳斑阳疹,必先清散风热于表,疏导积热于内,表里和解,以救炎炎之热。如二便秘结,急宜利之,若脾肾之阴虚火盛,不能归经固藏,发越于上而心肺受其熏灼而病,亦有因风致火,或因热极生风而发,所谓阴斑阴疹。初则亦宜清解,使其透发,宽其胸膈,解其烦躁;次则察脉之大小虚实,脾胃之实与不实,大便之结与不结,或清补,或温补。

又曰∶虽阴阳俱有斑疹,而阳证发斑者多,且多发于热病之末;阴证则发疹者,多发于病之始。盖斑由积热,发之稍缓,疹兼风火,发之犹速。发之速者祸轻,发之缓者其祸反深,则又天下事理必然之势也。至于时气发疹,由风热之邪乘于肺经,必兼鼻塞气粗痰嗽,余热不清遗于阳明大肠,并其糟粕蕴积而为湿热,更成积滞自利,其至热郁化火,火性急迫,随气滞下而后重不舒者,宜用辛凉升散之剂清其邪热,使郁陷之气透达外解,不惟斑疹自消而湿热亦散矣。若痰嗽不清,加以清火清痰之药,积滞有余,湿热下迫,加以厘清利浊,健运化导之剂,如木香、黄连,山楂、神曲、车前、泽泻之类;更用枳壳宽胸开郁,升提郁陷之邪。

风湿郁于肠胃,风热逆于肌表,伤于血分,则憎寒壮热,胸中嘈杂,肚腹疼痛;发为赤疹,伤于气分,发为白疹。俱令瘙痒无度,一日三现三隐,俗名风绺疹即此是也。第一宜忌香油、鲜、面食,并戒酸咸。倘不知禁戒,轻则成疮,甚则不时举发,致成终身之累。治当疏风散热托疹为主。

[卷二十九\癞癣部] 疹门主方

通治阳证斑疹主方(《活人录》)生地(三钱)防风荆芥(各一钱五分)川黄连犀角屑牡丹皮(各五分)黄芩桔梗(各一钱)甘草(三分)水煎。不拘时服。(血中伏火,必先凉血,故以生地为君,而丹皮佐之,芩连泻心肺之火,佐桔梗以开郁结,犀角清心家之热毒,而甘草佐之,荆防用以解散内外之风邪。外感重者加羌活一钱,川芎、薄荷各五分,暂去芩连、生地,如阳明胃家热毒,烦躁热渴,无汗背寒,斑疹黑紫色者,速加石膏一两,连翘一钱五分,元参一钱,犀角五分,去防风、桔梗。伤寒邪热入胃,舌胎黄黑有刺,二便不通,谵语狂热者,加大黄五钱,芒硝三钱,枳实二钱,去生地、防风、丹皮。伤寒阳明失表,烦渴外热,半表半里,大便不去,无下症者加干葛三钱,牛蒡子二钱,元参一钱五分,薄荷一钱,去生地、丹皮、黄连、犀角。)通治阴证斑疹主方白术(二钱)白茯苓(一钱五分)人参炮姜(各一钱)陈皮炙甘草防风(各五分)肉桂(三分)水煎。早晚空心服。(上方乃治阳虚血热及气热、血热,凡恶寒喜热,二便清利,口不干而反欲热饮,六脉沉微细数,或虚数无神者宜之。此气虚不能统运血脉,致血久郁生热,而有风热之变也。)肾水不足,龙火无制,陡发越于上,心肺受其熏逼而成斑疹者。八味地黄汤导火归原,兼服肾气丸。

治阴虚血热,热郁血中而生斑疹,时发时止,或痛久远不愈者。以此凉血清热,滋肝息风,兼服济阴丸。

生地(三钱)制首乌(二钱)当归干葛(各一钱五分)秦艽丹皮甘菊荆芥(各一钱)薄荷(五分)甘草(三分)水煎,午后临睡服。

遍身风疹作痒生芝麻研碎,擦之。

又方过年贴过挂络,擦之。

又方盐蒲包煎汤洗之。

风疹不时举发真麻油烧酒(各半酒杯)和匀炖热,发时服之。再不发矣。

[卷二十九\癞癣部] 葡萄疫门主论

陈实功曰∶葡萄疫乃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证。自无表里,如邪毒传胃,牙根出血,久则虚人,斑方渐退。初起宜服羚羊角汤清热凉血,久当滋益其内,又有牙根腐烂者,人中白散主之。(《正宗》)《心法》曰∶此证惟腿胫居多。

[卷二十九\癞癣部] 葡萄疫门主方

羚羊角散(《正宗》)羚羊角防风麦门冬玄参知母牛蒡子黄芩(各八分)生甘草(二分)淡竹叶(十片)水二盅,煎六分。食远服。

胃脾汤(《正宗》)北五味(五分)白术远志肉陈皮沙参麦门冬茯神生甘草(五分)水二盅,煎六分,食远服。如虚弱自汗者,去沙参加人参黄各五分。

非疳散

治葡萄疫攻牙腐烂。

五倍子(炒茶褐色)人中白(各一两)冰片(四分)研细。用米泔水漱净,吹。

[卷二十九\癞癣部] 湿痰流注门主论

陈实功曰∶流者行也,注者住也,由其瘀壅,其形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所发毋论穴道,随处可生。皆缘荣气不从,逆于肉里,如风寒相中,表证发散未尽者散之;房欲之后,阴虚外寒所侵者温之;恼怒伤肝,郁结伤脾者归脾汤加青皮、香附散之;跌扑损伤,瘀血凝滞者,和血汤逐之;产后恶露未尽,流注经络而成者,木香流气饮导之。如不得内消者,法当大养气血,培助脾胃,温暖经络,通行关节,十全大补汤加熟附子、香附主之。如脓已成,宜急开之。(《正宗》)王肯堂曰∶不串流者,俗曰马。串流者,名曰走散流注,俗曰瓜藤马。遍身骨节内疼痛,不能起坐,无堆,作热不退者,名曰嗍骨马。若脊骨及髀骨上起堆,或一二个,或三五个,名曰过脊马。若尾骨上起堆作热者,名曰杀臀马。若髀骨下痛甚无堆,但肿者名曰锁脚马。若骨相交接之处,疼痛无堆微肿,名曰接骨马。此证因风热走散四肢,治当疏风散热,初起不可用火针烙之,肿势盛者只宜刺以棱针,久熟者可火针烙之,流注入股者死。(《准绳》)又曰∶禁用寒凉克伐内消等剂。

汪省之曰∶夫流者行也,乃气血之壮,自无停息之机,注者住也,因气血之衰,有凝滞之患,故行者由其自然,住者由于瘀壅。凡得此者,多生于体虚之人,勤劳之辈,不慎调燮,夏秋露卧,纵意取凉,热体当风;或中风邪发散未尽,或欲后阴虚外寒所侵,又或恼怒伤肝,郁结伤脾,荣气不从,逆于肉里;又或跌打损伤,瘀血凝滞;或产后恶露未尽,流缩经络,皆成斯疾也。初起外以琥珀膏敷贴,内服行气活血之剂,其中十可消其五六。如不得内消者,法当大养其气血,培助脾胃,温暖经络,通行关节,如木香流气饮、十全大补汤,俱加熟附子、香附,培助根本。庶未成自淌,已溃自敛,不致残败破漏不敛之证。且如有脓宜急开之,忌用寒凉克伐内消等药,犯此终致不救者多矣。(《理例》)朱丹溪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是痰。然痰在皮里膜外,则遍体游行,肿而色白,滞而不痛,宜导达疏利。如痰因火动而走,则体多小块,色红痛甚,流走无定,宜解毒清火为主。

又曰∶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能通;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白芥子亦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痰在四肢,非竹沥不开。

申斗垣曰∶三阳经伤寒发汗不透则必痛,痛久则肿,肿久则必为热,热久则破坏,此名阳湿痰破疮。如三阴经失汗,汗郁成痰则痛,痛久则皮色不变而肿,至夜痛反甚,其痛处冰冷,脉亦沉细,日久气血凝注则肌死,肌死则破坏腐臭,名曰阴湿痰破疮。均宜艾灸。(《启玄》)又曰∶冷流注多附骨,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能伸屈,庸俗误用刀针,又无脓血,止有如屋漏汁,或瘀黑血,宜用回阳玉龙膏;如稍缓,再加军姜、肉桂、白芷、草乌等分,热酒调敷,则骨寒除而痛自止,气温和而筋自伸,肉亦软而肿自消。

亦不可无石菖蒲,以其性能破坚,散肿最妙,亦不可多,多则解群药性也。

又曰∶流注首尾敷冲和膏最稳,加乳香、没药治流注筋不能伸,敷之极效。

又曰∶走散流注发因受寒冻,凝滞血脉而成。一名流注伤寒,又名瓜藤发背,患生于背,遍身皆有之。经云∶伤寒流注尚犹可,流注伤寒急如火。医者当察其寒热虚实治之。

胡公弼曰∶流注又曰走注,状似鳖形,毒因风盛而生热,气因热盛而走散,午前宜四君子汤加芎归;午后宜四物汤加参、麦冬、北五味。断不可用渗利流气等药。(《青囊》)又曰∶治流注大法,郁者开之;怒者平之;闪扑及产后瘀血者散之;伤寒余邪者调解之。大要以固元气为主,佐以现证之药。

又曰∶流注一个,要表汗一次,如流注三个,须表汗三次,毒自消矣。设治之不早,深为大害。

又曰∶如破溃成脓者,先用降药降去败肉,腐尽生肌可也。

《医林集要》云∶白虎飞尸留连周期,或展转数岁,冷毒朽骨出尽自愈。若附骨腐者可痊,正骨腐者则为终身废疾矣。

又曰∶又有结核在项腋或两乳傍,或两胯软肉处,名为痈,属冷证也。又有小儿宿痰失导,致结核于颈项臀膊胸背之处,亦冷证也。并宜热药敷贴。

王西圃曰∶流痰胸腹流于四肢者可治,四肢流入胸腹者难治。

《心法》曰∶流注新发,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凝结日久,微热渐痛,透红一点,方是脓熟,即宜用针开破。若湿痰化成者,脓色粘白;若瘀血化成者,脓色金黄粘水;若风湿化成者,脓色白稀如豆汁;若汗后余邪化成者,脓色或黄或黑,稀脓臭秽;以上四证,发于肉浓处可愈,发于骨结及骨空处难愈。若淫欲受寒化成者,脓色稀白而腥,其水中有猪脂水油之状,此为败浆脓也。诸书虽有治法,终成败证。

冯鲁瞻曰∶按脏腑津液受病为痰,随气升降,理之常也。若在皮里膜外及四肢关节曲折之地,而脏腑之痰何能流注其所,此即本处津液遇冷遇热,即凝结成痰而为病。断非别部之津液,受病成痰,舍其本位而移于他部者。况气本无形,故能无微不达,而液随气运,亦可藉气周流,若至津液受病成痰,则变为有形而凝滞,焉能随气流通于至微至密之所耶。

试痰法∶用海蜇皮粘贴,外以膏贴之。如痰,次日膏药揭得下,海蜇皮揭不下,即是害痰。

[卷二十九\癞癣部] 湿痰流注门主方

香附饼

(《正宗》)治风寒流注袭于经络,结成肿痛。

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热熨斗熨药饼上。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溃。风寒湿毒宜姜汁作饼熨之。

醒脾汤

(《正宗》)治怀抱郁结,思虑伤脾,以致脾气不行,逆于肉里,乃生壅肿,疼痛不眠,心烦不安,神气不清。

人参白茯神白术嫩黄(蜜炙)酸枣仁(炒,研)远志肉(各一钱)地骨皮(七分)桔梗柴胡川黄连广木香炙甘草香附(各五分)圆眼肉(七枚)姜三片,枣二枚,水二盅煎八分,不拘时服。

琥珀膏

(《正宗》)治一切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气血凝滞,结成流毒。毋论身体上下,年月新久,但未成脓者并效。

生大黄(二两)郁金白芷天南星(各一两)共为细末,用大蒜去壳捣烂,上入药再捣,略入酒一二匙调匀,遍敷肿上,纸盖。随有热痛,又有不痛,俱待药干便效。次日又有起泡,又有不起泡者,如有泡起,挑去泡中黄水,以膏贴之,自效。

调中大成汤

治流注溃后,脓水清稀,饮食减少,不能生肌收敛。

人参(二钱)白术嫩黄(炙)陈皮当归身山药白茯苓白芍药(酒炒)牡丹皮(各一钱)远志肉砂仁藿香炙甘草(各五分)熟附子上肉桂(各八分)煨姜三片,黑枣二枚,煎,食远服。

黄六一汤

治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

嫩黄(六钱,生用蜜炙各半)粉甘草(一钱五分,生炙各半)人参(一钱)水煎,食远服。

木香饼

治一切气滞结肿成核,或痛或酸,闪肭风寒所致。

生地黄(捣膏)广木香(减半,研末)和匀,量患处大小,作饼置肿上,以热熨斗熨之。坚硬木痛者,间日熨之自效。

流痰浑身作痛。

当归栝蒌仁独活大川芎白茯苓白芷白芍药连翘防己穿山甲(炒)防风生地黄金银花牛膝天花粉黄芩陈皮川贝母甘草(各五钱)分作六剂,酒水同煎。若上半身痛,食后服;下半身痛,食前服;如遍身痛,只用酒煎,神效。

火龙膏

治风寒暑湿,毒袭经络,筋挛骨痛;或肢节烦痛,湿痰流注作痛,不能行步。鹤膝风、骨节风疼痛,其效犹速。

生姜半斤取汁,牛皮胶二两,入锅内化开,入乳香、没药末各五钱,麝香一钱,调匀待温,摊贴患处。

湿痰流注奇方(赵若予)木瓜(一个)当归(五钱)甘草(三钱)细酒一斤同煎减半,再加研细乳香、没药各一钱,露一宿,空心热服。未溃自消,已溃自敛。

湿痰内消方宣木瓜(五钱)紫花地丁(一两五钱)腊酒二斤煎好露一宿,看证上下,分食前后服。

内消湿痰流注神方吉祥草根洗净,捣汁半酒杯,和酒冲服,取汗即消。且不生疮毒。

锦囊秘授神效观音救苦丹

(冯鲁瞻)神治一切风寒湿气,流注作痛,手足蜷挛,小儿偏搐,口眼斜,妇人心腹痞块攻疼,不问年深月久。将药置患处,以灯火点着,候至火灭,连灰罨于肉上,立见痊愈。重者用药米粒大,轻者用药粞粒大,只须一壮,不必复灸。若患处阔大,连排数壮,一齐灸之,且灸时不甚热痛,灸后并不溃脓,一茶之顷,痼疾如失,屡试屡验,真神方也。固思济之一方,不若利之天下;惠之一时,不若泽之后世,特附于锦囊之中,以广厥传。愿后贤以为半积半养之珍,幸勿专为嗜利之具。

麝香(一钱)朱砂(二钱)硫黄(三钱)各研细末,先将硫黄化开,次入朱麝同化,倾入瓷器内候干再研末,隔火化开,候切作如粞米大,贮瓷瓶内,慎勿出气,珍藏听用。

一切肿块湿痰流注。

鲜山药天麻(各五钱)酒水各一盅煎服,三剂全消。

敷痰。(贾颂周)大蒜头十数枚,去皮入皂矾三钱,捣烂听用。用香一炷点起,将药敷患上,以一炷香尽为度。如是痰即现青红色,如只红色,则非痰也。如其是痰,隔日敷之,三次自消。

又方天南星大黄白芨(各等分)研细,姜汁和醋调敷。

又方白萝卜叶扁柏叶(向北者)干面(各等分)研细。醋调敷,日易一次,自消。

敷湿痰肿痛,痈疽发背,无名肿毒。

五倍子(瓦焙黄色)生半夏生南星(各等分)共研细,同滴醋熬数沸,加葱姜汁调敷痛处留头。如药干用醋不时润之,至重毒证,不过三四次即消。

敷痰法生山药一段,洋糖、飞面共捣烂涂敷自消。

摩腰紫金丹

(活人录)风寒湿三气而兼痰饮,留滞于经络血脉中,闭塞不通而痛,并治腰痛。

附子尖乌头尖天南星(各二钱五分)雄黄樟脑丁香(各一钱五分)吴茱萸肉桂朱砂干姜(各一钱)麝香(二分)蜜熬葱汁和丸如鸡头子大。每丸以姜汁化开,敷涂患处上,贴万灵膏或蠲痛膏。

蠲痛五汁膏

寒湿气袭于经络血脉之中为痛,痛于两臂两股腰背环跳之间。

凤仙梗(捣汁)老姜汁蒜汁韭汁(各等分)熬至滴水成珠,用萆麻子油同黄蜡收起,每以此膏烘热粘贴,追出湿气水液自愈。

消痰方

芫花研末一钱,枣肉捣匀为丸。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白汤送下,即便出秽痰,其肿立消。但此法宜施于壮实初起之人,须忌甘草。

又方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一钱)川贝母(去心研,二钱)连翘(八钱)万年青(三片)煎服自消。

雷火针

风寒湿气痰滞于经络血脉之中,闭塞不通而痛。

蕲艾(一两)朱砂(二钱)穿山甲(土炙)桃皮草乌川乌乳香雄黄没药硫黄(各一钱)麝香(五分)共为细末。以蕲艾铺粗纸上,入药末三钱卷成筒,如爆竹式,择吉日将药筒入瓶内,以箬叶油纸封口,埋屋下地中四十九日取出任用。此针能针百病,可于患处用青布或红布折二十四层,将针灯上点着吹息,隔布针之。患内暖极即止,不过三次即愈。

治因风郁痰生于颈项,皮肤肿硬白色,不甚疼痛。(《说约》)天南星、半夏研末,姜汁调敷。或南星、半夏末、姜汁和饼,隔蒜灸更妙。

消痰神方新鲜针线包(即芦州上芦柴上缠绕之物,形如鸟首,绿色,内有白浆。秋深冬月白浆枯干裂开,便如毛絮者是也。)不拘多少,捣烂敷上自消。

痰注臂痛汤

(仁斋)天仙藤白术羌活白芷(各三钱)姜黄(六钱)制半夏每服五钱,姜五片,水煎服。

湿痰肿痛经年不能行者。(单方)水红花花椒萝卜英甘草槐花金银花苍术白凤仙花水龙骨(各等分)草煎熏患处,水稍温即洗之。

神仙外应膏

(《秘方》)川乌一斤为末,用陈醋入砂锅内,慢火熬如酱色敷患处。如病一年,敷后一日发痒;二年,二日发痒。痒时令人将手拍痒处,拍至不痒为度。先用升麻、皮硝、生姜煎水洗,然后敷药,不可见风。

湿痰流注,初起肿痛无头,皮色不变,久而不治,则发热作脓。知觉早者于未破时急服此方十余剂,即能内消,最称灵验。

橘红防风秦艽木通(各一钱)真胆星(二钱)川贝母僵蚕(炒)桃仁(炒)五倍子金银花(各三钱)防己(八分)白甘遂(刮去皮,末,七分)皂角子(鲜者敲碎,九个)肥皂子(鲜者敲碎,十个)土茯苓(磁锋刮皮打碎,四两)虚弱人加石斛、薏仁各一钱,痰在头顶胸者加夏枯草一钱,痰在背脊者加羌活五分,痰在胁肋者加柴胡五分,痰在肚腹者加赤芍、泽泻各一钱,痰在臂者加独活五分,痰在腿脚者加木瓜一钱,牛膝一钱五分。

上用河水九碗,砂锅内煎三碗,每日早中晚各热服一碗。如痰在心之上者,食后服;痰在心之下者,食前服;如虚弱人分二剂,极虚者分三剂,小儿分四剂。忌食盐、酱、茶、醋、猪肉、鲜鱼、鸡、鸭、鹅一切发物,煎炒姜椒,烟酒生冷。但药内有甘遂与甘草相反,恐别样丸散内有甘草者,切不可服。已破头者止服四五剂,使气血调和,不至又流他处,随服十全大补汤加川贝母二钱五分,石斛二钱,滴乳香去油四分,须服数十剂方能痊愈。若系多火之人,十全大补汤内减去肉桂。(《愿体集》)治流注。(抄本)石膏(一两)官硼(三钱)飞面作十丸,将丸穿一孔,贯以铁线,炭火红,取酒一碗投入,令又烧红,入酒内,以丸尽为度。待酒热即服,一日二服,自消。

又方金银花红花(各三钱)地榆苦参(各二两)酒水各半煎服。近者三剂,远者七剂即消。

神验方(周鹤仙)用姜黄母子,(是大姜黄身上小钉子是也。)研末。将小红枣去核,药末入内填平,用丝棉扎紧,塞入鼻孔内,随量饮醉,盖暖出汗。已溃者自然痊愈,未溃者内消神效之极。

鼻孔照男左女右塞之。药不可经妇人手。

又方野花椒山茱萸(各半斤)用酒浸煮三炷香冷定,将酒尽量饮醉,发汗一身,其毒自散,神效。

又方金银花带叶和酒糟研烂,用净瓦罐盛药,火中煨热,敷患处立愈。

湿痰初起一剂消。(蕴公和尚。)归尾大贝母黄芩川牛膝木瓜白茯苓槟榔陈皮(各一钱)牡蛎金银花土木鳖白僵蚕(各一钱五分)熟大黄(三钱,一方去大黄,用扬州产红芽大戟加五分,加至一钱八分止,取效更速。)用无灰酒一斤煎一半,空心热服取汗,行二三次,渣用酒半斤煎四两,再服。

立消浑身上下湿痰,并消一切无名肿毒。

穿山甲(大片者土炒,七钱)闹羊花(一两)猪牙皂(炒,一钱)羌活(四钱)共研细末。每服一分八厘,加洋糖三钱,热酒调下。

消痰神方(杨惊愚)无论流痰腋痰腋核。如已经贴有膏药敷药,内脓已成者,务将膏药揭去,敷药洗净,然后服药一服,十消五六。至重者不过三服。

穿山甲(炒)生大黄生明矾(各四两)杏仁(去皮,二两)上四味俱用碾槽研极细末,切不可磨,若磨则不效。每服三钱,痰在上部食后服,痰在下部食前服,俱用木瓜酒调下。孕妇忌服。

流痰。

紫花地丁(一两五钱)宣木瓜(五钱)蜡酒二斤煎一斤,露一宿。痰在上身食后热服,痰在下体食前服之。每日一剂,三日后自消。修服时忌经妇人手。

敷流痰。(王西圃。)生大黄天南星白芨(各等分)共研细末,生姜汁、江醋调敷。

敷流痰。(张渔山。)白萝卜叶(捣)朝北扁柏叶(捣)飞面和杵敷上,一日一换,即消。敷上宜盖暖出汗。

敷痰。(徐声士。)土子(漆匠熬桐油的)生半夏川乌生南星草乌(各等分)研细末,桐油调敷。

敷痰。

锻石当归尾皮硝穿山甲川乌薄荷叶草乌(各五钱)生大黄(一两)研细末。盐卤打糊调敷。

湿痰流注。

葱汁(一饭碗)凤仙花(一棵捣汁,如无鲜者即用干者一棵研末)先将二汁熬稠,入广胶二钱熔化,再加人中白细末二钱,和匀摊膏贴。

又方蒜瓣(三十瓣)皂矾(三钱)共捣烂,敷一炷线香时即洗去;次日再敷。起泡无妨。

又方乳香(去油)没药(去油)雄黄(各三钱)麝香(三分)大蜈蚣(一条)研细末。用黄蜡三钱熔化为丸。每服三钱,陈酒送下。随量饮醉出汗自消。

湿热流注。(杜秘)连翘心(八钱)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广木香(各五钱)引加万年青叶七片,开口花椒四十九粒,水煎服,后饮木瓜酒。体壮人加黑白丑一钱。

消痰。(吴天序。)甘草(三钱)金银花羌活天花粉(各一两)蒲公英紫花地丁(各二两)白水煎,加无灰酒尽量服,出汗如糊,一剂即消。

消痰。(胡学海。)猪牙皂(一钱五分)蜈蚣(三条)全蝎(五个)乳香(去油)川贝母穿山甲明雄没药(去油,各三钱)麝香(五分)共研细。黄腊熔化为丸。每服三钱,木瓜酒下。

消三十六种痰块仙方(刘介华。)九头狮子草川贝母(甜味者佳,各一斤)共磨细末,无灰酒为丸。大人每服三钱,小儿减半,木瓜酒送下,或开水亦可,不过三服必消。孕妇忌服。

消痰神方黑枣(八两,去皮核)老鼠花(买三文钱,研细)同枣肉为丸如核桃大,每服一丸,白汤嚼下。如是痰,服后必腹痛,吐的也是痰,屙的也是痰。候行过数次,用温粥一盏吃之即止,其痰即消;如未消尽,明日再服,消尽为度。

[卷二十九\癞癣部] 酸痛门主论

风寒气郁于皮毛,致血不荣于肌表,皮槁多痛,手足似无皮之状,是酸苦生焉。先将葱汤洗净,润肌膏擦之,就暖勿见风冷,自愈。如每逢冬即发者,须三伏时晒捣烂大蒜,间擦三次不再发。经云∶寒因热治,其理甚明。

[卷二十九\癞癣部] 伤寒瘥后发肿门主论

伤寒愈后浮肿,若因水气者宜利之;若胃虚食少者,宜五苓散加苍术、陈皮、木香、砂仁之类;胃不虚者,以商陆一味煮粥食之亦妙。伤寒大病瘥后肿者不妨,但节饮食,戒酒色,胃气强,肿自消也。

[卷二十九\癞癣部] 伤寒身痒门主论

凡阳明反无汗,皮中如虫行者,胃主肌肉,阳明久虚也∶宜术附汤、黄建中汤主之。如风热盛,身痒发热无汗,口燥舌干,大小便秘涩者,宜防风通圣散加羌活主之。如风证身痒者,宜小续命去附子加白附子主之。如血虚身痒者,宜四物汤加浮萍、蒺藜、防风主之。身上虚痒者,是血不荣于腠理也,用四物汤加黄芩煎调浮萍末服之。

[卷二十九\癞癣部] 肿块门主论

虚怯人气血乖违,肢体患肿块,或痛或不痛,或风袭于经络,肢体疼痛,或四肢筋挛骨痛,宜用葱熨法,其肿自消。此外补阳气而运散壅滞之法也。

[卷二十九\癞癣部] 肿块门主方

葱熨法

葱头切细捣烂,炒热熨患处。冷则易之,再熨肿处自已。即跌打损伤肿痛,亦用此法。

凡有肿块处,糯米一二合炊饭或粽子煮熟,乘热入盐少许,加切碎葱数根,白酒曲一小丸,同捣极烂如膏,烘热贴患处,油纸及布包缚住,自消。

又方白酒曲一二丸为末,炒枯热酒调敷,即可内消。

消块止痛丹

(《冰鉴》)人参半夏白术(各三钱)黄薏苡仁白茯苓(各五钱)羌活防风(各一钱)桂枝(五分)水煎服。二剂轻,四剂止,二十剂消尽。

[卷二十九\癞癣部] 汗斑门主论

张仲景曰∶汗斑乃暑热之时,人不知而用日晒之手巾,揩其身上之汗,便成此病。最无害而难愈,宜内服苍耳丸主之。

[卷二十九\癞癣部] 汗斑门主方

验方硫黄铅粉(各等分)共研细,用生姜切片蘸擦。初则变黑,次则转红,红退则愈。

又方密陀僧铅粉(各等分)研匀,生姜蘸擦。

又方用浓布一尺,以白砒研极细末,鸡蛋清和匀,浆于布上,拍匀晒干,不时擦之,数日即愈。兼治一切顽癣如神。

汗斑肥皂。

硫黄雄黄白砒明矾密陀僧(各一两)肥皂(去筋弦膜,净六两)共捣为大圆,擦汗斑上,停一顿饭时,洗去。将手巾另用清水搓过。切不可擦脸,恐有气息攻目。

汗斑(钱怀谷)。先将生姜切片擦汗斑上,再以姜汁调川贝母细末搓上,过宿洗去。

汗斑粗夏布一块,用瓦上青苔(不是瓦上长瓦松)。将井水洗净捣汁,浸布晒干,用白芷一两,硫黄五钱同炒研细,以鸡蛋清调匀,浆在布上晒干,以布擦斑上,自愈。

又方密陀僧硫黄(各一钱)冰片(一分)研细,烧酒调搓。

又方白硼砂研细擦之,即愈。

汗斑。(杨惊愚。)北细辛白芷(各二钱)硫黄(一钱)共研极细末,用花红莲蒂切一片,蘸擦除根。

赤白汗斑。(刘进士。)雄黄硫黄全蝎白僵蚕白附子密陀僧(各五分)麝香共为末。蘸生姜于患处擦之。五日除根。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