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六十二 鼻证门·耳证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卷之六十二 鼻证门·耳证门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病机

经曰∶鼻者肺之外候。又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又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又曰∶鼻热甚出浊涕。又曰∶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巢氏病源》曰∶肺开窍于鼻,热乘于血,则气亦热也,血气俱热,血随气发出于鼻为鼻衄,甚则大衄而口耳皆出血也。又云∶肺脏调和,则鼻气通利而知香臭。若邪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得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也。至于生疮变成肉,或窒塞或流涕,皆是肺经之邪壅滞也。

《原病式》曰∶肺热则出涕,热甚怫郁于足阳明胃经,血妄上行出于鼻,名曰衄,鼻出清涕名曰鼽。夫五行之理,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其鬼贼,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也。《易》曰∶燥万物者莫乎火。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及身热极则反汗出也。水体柔顺,而极则反冰如地也。土主湿阴,云雨安静。土湿过极,则反为骤注、烈风、雨淫溃也。木主温和,而生荣风,极则反凉而毁折也。金主清凉,秋凉极而万物反燥也。皆所谓过极则反兼鬼贼之化,制其甚也。

由是肝热甚则出泣。心热甚则出汗,脾热甚则出涎,肺热甚则出涕,肾热甚则出唾也。凡痰涎唾涕稠浊者,火热极甚消烁致之然也,或言鼽为肺寒,误也。彼但见鼽嚏鼻窒,冒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塞,热气郁怫而病愈甚也。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病机

鼻中痒而气喷,作于声为嚏。夫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则痒而嚏也。有故以物扰之而嚏,有视日而嚏者,盖太阳真火耀于目而扰于心,则火热冲上,鼻中痒而嚏也。有风热上攻,头鼻壅塞,有因嚏而痛者,虽证候之不同,同为热也。凡为病不同,邪热所乘之经有异故也。鼻窒与嚏痒者,热客阳明胃之经也。鼽涕者,热客太阴肺之经也。盖鼻者,足阳明胃经所主,阳明脉左右相交,注于鼻孔。又鼻者肺之窍,故肺气通于鼻。其邪热干于二经,发于鼻而为窒塞、鼽涕之证。故经曰∶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病机

肺气通于鼻,清气出入之道。肺脏热邪壅滞,上焦郁结,伏留不散,而成痈之患矣。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病机

丹溪曰∶酒鼻多是饮酒之人,酒气邪热熏蒸面鼻,血热壅滞而成鼻赤色者也。或有肺经素有风热,虽不因酒,亦自红黑而生也。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脉候

右寸脉浮洪而数,为鼻衄、鼻。

左寸脉浮缓,为伤风鼻塞,鼻流清涕。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治法

心肺有热而鼻为之不利也,或外伤风寒,内热愈窒,筑塞不闻,或流清涕,或痒而涕者,宜麻黄、桂枝、细辛、辛荑之辛味以散。不因外感而惟内热煮宜芩、连、栀子之苦味以泻之。

二法为治鼻之大纲也。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治法

《杂着》云∶鼻多浊涕,平素郁热壅塞不闻香臭者,当作肺热治之,宜清金泻火清痰。或丸药噙化,或末药轻调缓服久服,无不效矣。此余所亲见而屡验者。其平时原无鼻病,今忽一时偶感风寒,而致窒塞声重,或流清涕者,作风寒治之。

鼻热生疮,色红,内无壅塞,此为血热,宜用生地黄、四物汤加酒制片芩,酒拌红花、生甘草、麦门冬、天门冬之类。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治法

鼻渊,经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刘河间用防风通圣散加薄荷、黄连各二钱水煎服。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治法

鼻酸,乃痰火之所为也,宜凉膈散加荆芥穗、苦桔梗之类。

鼻痒,乃热则生风故也,故防风通圣散加白附子、僵蚕之类。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药方

生地黄汤、麦门冬散、川芎三黄散、黄芩芍药汤犀角地黄汤

(以上方并可治鼻衄。见血证门。)

定命散

治胆受胃热,循脉而止于脑,血溢妄行,衄血汗。

朱砂水银麝香(各等分)右为细末,每服五分,食远新汲水调下。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药方

(《局方》)

防风通圣散

治肺经风热壅塞,鼻窒不通,不闻香臭,或感风寒,热来浊涕皆可服。(方见风门。)(《直指》)

通圣散

治肺气不清,鼻塞不利。

鼠粘子桔梗紫菀桑白皮荆芥穗(各二钱)甘草(六分)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济生》)

辛荑汤

治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咯吐稠粘。

辛荑川芎白芷甘菊花前胡石膏白术生地黄薄荷赤茯苓陈皮(去白。

各一两)甘草(炙,二两)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

(《济生》)

辛荑散

治肺虚为四气所干,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或气不通,不闻香臭。

辛荑川芎木通细辛(净)防风羌活本升麻白芷甘草(炙。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河间)

丽泽通气散

治鼻不闻香臭。

黄(八分)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升麻葛根(各六分)炙甘草(四分)麻黄(冬月加)川椒白芷(各二分)上咀,作一服,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忌一切冷物,勿于风寒之处坐卧。

(《良方》)

防风汤

治鼻塞不闻香臭。

防风栀子(七枚)升麻石膏(二两)麻黄(半两)官桂(去皮,半两)木通(二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御药)

菖蒲散

治鼻内窒塞不通,不得喘息。

菖蒲皂角(等分)上为细末,每用一钱,绵裹塞鼻中,仰卧片时。

(《良方》)

御寒汤

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人鼻塞。

黄陈皮人参升麻(各五分)苍术(七分)款冬花黄连(各一分)佛耳草白芷防风羌活甘草(炙。各二分)黄柏(二分)水二盏煎八分,食远稍热服。

(《良方》)

双芎散

治伤风鼻塞声重。

川芍(一两)抚芎(两半)细辛(半两)薄荷叶(两半)川乌(一两)白芷甘草(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葱茶调下。

(《良方》)

芎散

治鼻塞为痈。

芎槟榔肉桂麻黄防己木通细辛石菖蒲白芷(各一分)木香川椒甘草(炙。各半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二盏、姜三片、紫苏叶少许煎八分,食远服。

(《医林》)

川芎散

治伤寒鼻塞。

苍术(米泔浸,五两)本白芷细辛羌活川芎甘草(炙。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三寸煎七分,温服。

南星饮

治鼻窒塞不通,风邪入脑,宿冷不消,鼻内结硬。

南星(不拘多少汤泡二次,切片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用枣七枚、甘草少许,食后三四服,其硬物自出,脑气流转,浊涕自收,仍用大蒜、荜茇杵作饼,纱衬炙热,贴囟门,熨斗熨透,瘥。

人参散

治肺气不通,鼻塞上壅。

人参白茯苓陈皮黄芩麻黄羌活川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各半两)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七分,食后温服。

荜澄茄丸

治鼻塞不通。

荜澄茄(半两)薄荷叶(三钱)荆芥穗(二钱半)上为末,炼蜜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临卧噙化津咽下。

南木香膏

治鼻塞不利。

南木香川当归川芎通草细辛蕤仁(去壳)白芷(各等分)上咀,和羊髓熬白芷,色黄去渣,为丸豆大,一粒塞鼻内,立通。

通关散

治脑风鼻息不通,不闻香臭,或流清涕多嚏,肩项拘急,头目昏痛,风府怯寒。

原蚕蛾(瓦上焙黄)白附子(炮)益智仁白蒺藜薄荷苦参(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和剂》)

通顶散

治鼻塞不闻香臭。

胡黄连(研)滑石(研。各一分)瓜蒂(七枚,研)麝香(一钱)蟾酥(半钱,研)上研勾,每用少许吹入鼻内即瘥。

瓜蒂散

治鼻塞不闻香臭。

瓜蒂藜芦(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钱绵裹塞鼻中。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药方

防风汤

黄芩人参甘草川芎麦门冬(去心)防风(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沸汤调服,食后日三次。

川椒散

治鼻流浊涕。

川点椒(炒出汗)诃子(煨去核)白姜川芎官桂细辛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酒调服。

(《三因》)

苍耳散

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

苍耳子(二钱半,炒)辛荑仁(五钱)薄荷叶(五钱)白芷(一两)右为细末,每服二钱,葱汤或茶清食后调下。

(《瑞竹》)

千金辛荑膏

治鼻塞脑冷,清涕常出。

黑附子(炮去皮)川椒(去目炒)川芎细辛吴茱萸干姜(各钱半)桂心(三钱)皂角屑(钱半)上用猪脂二两煎油,先一宿以米醋浸煎八味药,取入猪油内同煎,以附子色黄为度,用绵蘸药塞鼻中瘥。

神愈散

治肺热鼻流浊涕,窒塞不通。

细辛白芷与防风,羌活当归半夏芎。

桔梗陈皮茯苓辈,十般等分锉和同。

三钱薄荷姜煎服,气息调匀鼻贯通。

细辛散

治肺伤风冷鼻流清涕,头目疼痛,胸膈不利。

细辛(一两)附子(炮去皮尖)白术诃子(六枚)蔓荆子芎桂心(各二分)枳壳(麸炒)甘草(炙。各半两)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煎六分,食后温服。

鼻柱膏

治鼻常有清涕。

桂心细辛干姜(炮)川椒(去目,净者炒出汗)皂荚(一分)上各五钱为细末,羊脂和成膏,枣核大,绵裹塞鼻孔。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药方

(《易简》)

白黄散

治鼻、肉、鼻痔等症。

白矾雄黄细辛瓜蒂(各一钱)上为细末,以雄犬胆汁为剂,如枣核,塞鼻中。

(《御药》)

辛荑膏

治鼻生肉,窒塞不通,有时疼痛。

辛荑叶(二两)细辛木通木香杏仁(泡去皮尖,研如泥)白芷(各五钱)上用羊髓猪脂二两和药于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取赤黄色放冷,入片脑、麝香一钱为丸,绵裹塞鼻中,数日肉脱即愈。

(《三因》)

羊肺散

治肺虚上壅,鼻生肉,不闻香臭。

羊肺(一具,洗)白术(四两)木通肉苁蓉川芎(各一两)干姜(炮八钱)上为末,以水调稀稠得所,灌入肺中煮熟,细切,焙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后米饮送。

(《直指》)

通顶散

治鼻痈。

瓜蒂藜芦(各一分)皂角(半分)麝香(少许)上为末,吹此入鼻。

雄黄丸

治同前。亦治肉。

雄黄(五分)瓜蒂(二个)绿矾(一钱)麝香(少许)上为末,吹入鼻中。

千金肉方

(一名瓜丁散)瓜蒂华阴细辛(等分)为末绵包少许塞鼻。

丹溪方

治鼻肉,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治本当消食积。

蝴蝶矾(二钱)细辛(一钱)白芷(半钱)为末内鼻中。

(《良方》)

山茱萸丸

治鼻痈。

山茱萸大黄(酒炒)菊花(各一两一分)朴硝(一两)附子(炮去皮脐)独活(各二分)秦艽(一两半)蔓荆子(去白皮)栀子仁(炒)防风甘草(炙。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老人亦宜服之。妊妇去附子加细辛半分。

二丁散

治鼻中肉。

苦丁香丁香粟米赤小豆(各七粒)石膏(少许)上为细末,吹入鼻中,如不闻香臭及偏头风皆效。

地龙散

治息内。

地龙(去土炒,一分)猪牙皂角(一枚)存性研为末。先洗鼻内,净,以蜜涂之,敷药少许于内,流出清水,尽则肉自除。

通草膏

治鼻痈有肉,不闻香臭。

通草附子(炒)细辛(各等分)上为细末,蜜丸,如枣核大,绵裹塞鼻内。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药方

(《局方》)

人参顺气散

(方见风门)藿香正气散(方见呕吐门)皆可治鼻痛。

(《直指》)

杏仁细辛膏

治鼻痛。

杏仁(去皮尖)细辛白芷(各一钱)全竭(两枚,焙)上为末,油调敷。

(《局方》)

甘露饮

(方见积热门)黄连阿胶丸(方见嗽门)并治鼻疮。

(《直指》)

革丹散

治一切酒并鼻上赘肉,面生粉刺雀。

黄革丹(二钱半)砂(五分)巴豆肉(十个,去油)酒饼药(一钱半)上件同入罐子中,以慢火熬三四沸取下,续入研细锻石三钱、鸡子清和匀毕。凡酒鼻以鹅毛蘸扫红处,日一次。粉刺雀,小竹杖挑药点,才见微肿便洗去。鼻上肉赘敷之,半月取出,脓血自成痂落矣。

(《和剂》)

白龙丸

治酒鼻、面上肺风疮。

白龙丸末逐日洗面如澡豆法,更腌少时方以汤洗去,食后常服龙虎丹一帖,(亦见和剂),半月莹洁。

(《良方》)

蓖麻子膏

治酒鼻、肺风面赤生疮。

蓖麻子(去壳研)轻粉(研)沥青(研)硫黄(研)黄蜡(各二钱)麻油(一两)上熬成膏,以瓷盒盛,每用少许擦于患处。

荆芥散

治肺风。

荆芥穗(四两)防风杏仁(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炒)甘草(炙。

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椿根汤

治疳食口鼻。

椿根(去皮切,一升)葱白(细切,半升)豆豉(半升)盐(半合)川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一合)上合和,以醋及清泔各三升煎十数沸,约一升,分作三服,有恶物下即效。小儿量大小加减。

地黄煎

治鼻生疮,痒痛不止。

生地黄汁生姜汁(各一合)苦参(一两,锉)酥(三合)盐花(二钱,后入)上将地黄汁、生姜汁浸苦参一宿,以酥和于铜石器中煎至半,却入盐花,候汁入酥尽去渣,倾入盒中。每用少许滴于疮上。诸风热疮亦皆治之。

栀子仁丸

治肺热鼻发赤瘰,名曰酒鼻。

栀子仁(不拘多少微炒)上为末,溶黄蜡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茶酒任下。

天柏茶

治肺火鼻红年久,服诸药不效。

天门冬(去心)侧柏叶细茶(各一两)上三味和捣一处,每日用一撮于罐中,以滚水冲入,闭气勿泄,少时用汤当茶吃,日五七次,一月全愈。

白矾散

治肺风酒鼻等疾。

白矾硫黄乳香(各等分)为末,绵裹塞鼻中。

硫黄散

治酒鼻生黑粉刺。

硫黄轻粉(各一钱)杏仁(十四个,去皮尖)上为细末,唾津调,临卧时涂鼻上,早晨洗去。

(《医林》)

大风油

治酒鼻。

草乌尖(七个)麝香(少许)为细末研匀,入大风油以瓦盒盛,火上调匀。先以姜擦,日三次。专治肺风鼻面赤。

二神散

治赤鼻久不瘥。

大黄朴硝(各等分)为末,津调涂鼻上。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药方

葫芦酒∶

治鼻塞、眼昏疼痛、脑闷。用葫芦子打碎,醇酒半升浸之,春三、夏一、秋五、冬七日,少少内鼻中。有以童便浸亦效。

脂膏方∶

治卒食物从鼻中缩入脑中,介介痛不出。用牛脂或羊脂如指大内鼻中,以鼻吸取脂入,须臾脂消,则物逐脂俱出也。雁鸭脂亦可用。

鼻塞不通∶

用小蓟一把,水二升煮一升,去滓分服。

又方∶

用荜澄茄五钱、薄荷叶三钱、荆芥穗一钱为末,炼蜜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噙化津咽。

又方∶

治鼻痈脑塞,用青甜瓜茎为末,吹鼻中,亦治肉。

又方∶

用皂角炙为末,如小豆大,以竹管吹入鼻中。

又方∶

用干姜末蜜和塞鼻中。

治鼻中肉∶

用枯白矾为末,面脂和,绵裹塞鼻中,数日肉随落。

治久患鼻疮,脓血臭者∶

用百草霜研细,冷水调服三钱。

治鼻中外瘤,脓血出∶

用蜂房炙为末,酒调方寸匕,日七服。

治鼻面酒∶

用鹧屎一合研,以腊月猪脂和,每夜敷之。

治鼻疳及鼻中生疮∶

用黑牛耳内垢敷之。

又方∶

用橘核微炒为末,每服一钱,研胡桃肉一个,同酒调服。

一方∶

治鼻窒塞不通,用槐叶五两、水五盏,煎取二盏,量下葱三茎、豉一撮再煎一二沸,分二服。

《圣惠方》∶

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水出不止。以蒺藜二握,当道车研过,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仰卧先满口饮食,以汁一合灌鼻中,不过再灌之,嚏出一两个肉似赤蛹虫,即瘥。

《肘后方》∶

治鼻病酒,以马蔺子并花杵烂敷之佳。

又方∶

治鼻塞,烧麻鞋灰吹鼻中,立通。

《经验方》∶

治酒鼻,以新银杏嚼烂敷于鼻上,不过五七次如故。

一方∶

治鼻渊脑泻,用生附子为末,煨葱,涎和如泥,夜间涂涌泉穴,自愈。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药方

一法∶东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患。交脚坐,治鼻中患,通脚痈疮,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闻香臭,久行彻闻十方。

一法∶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五通,治鼻疮。

一法∶端坐伸腰、徐徐以鼻内气,以右手捻鼻,除目暗泪苦出。徐徐闭目吐气,去鼻中肉、耳聋,除伤寒头痛诜诜,皆以汗出为度。

[卷之六十二\鼻证门] 药方

囟会

(一穴,在上星后一寸五分是穴,灸七壮,治鼻痈鼻痔。)

上星

(一穴,在发际上二寸。灸三七壮,治鼻流清涕、浊涕。)

通天

(二穴,在承光后一寸,灸七壮后鼻中必出臭积一块,方愈。)

人中

风府

百会

风池

大椎

(以上穴皆可治前证。)

曲差

合谷

(上二穴并治鼻流臭秽。)

迎香

(治鼻窒塞不通,多涕鼽衄。)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病机

《内经》曰∶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外候。又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又云∶脱精者则耳聋。

又曰∶心通窍于耳,阳气上甚而跃,故耳鸣也。

巢氏曰∶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肾脉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兼受风邪,损于肾脏则精脱,精脱者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肾脏气逆,名之为厥。厥气相搏,入于耳之脉,则令耳聋。其肾病脱精耳聋者,其候颊颧色黑。手少阳之脉动而气厥逆而耳聋者,其候耳内也。手太阳厥而聋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

(《保命集》)云∶耳者,以窍言之水也,以声言之金也,以经言之手足少阳俱会其中也。有从内不能听者主也,有从外不能入者经也。有若蝉鸣者,有若钟鸣者,有若火状者,各随经见之,其间虚实不可不察也。假令耳聋者,何谓治肺?肺主声,鼻塞者肺也。何谓治心?心主臭。如推是法,皆从受气之始。肾受气于巳,心受气于亥,肝受气于申,肺受气于寅,脾受气于四季。此治法皆长生之道也。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病机

诸书论聋证有六候,有气聋、热聋、风聋、厥聋、劳聋、阴聋,又有耵耳、脓耳。

大抵耳属足少阴之肾经,肾寄窍于耳也。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主耳聋。且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则脏气入于耳而为厥,是为厥聋,必有眩运相兼。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经气痞而不宣,谓之风聋,必有头痛之证。劳役伤于气血,淫欲耗其精元,瘦瘁力疲,昏昏聩聩而哄哄然者,是谓劳聋,必兼虚怯等证,此好色肾虚者有之。有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鸣。有热乘虚随脉入耳,结为脓汁,谓之脓耳。或耳间有津液风热搏之,结硬成核塞耳,亦令暴聋,此为耵耳。前是数者皆当推其肾脉,风则浮盛,热则洪大,虚则涩而微。

风者散之,热者清之,肾虚者补益之,痰火者凉而降之,各随其宜而治之,岂有不聪听者也?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病机

《原病式》曰∶聋之为病,俗医卒以悍燥烈之药制之,往往谓水虚冷故也。夫岂知水火之阴阳,心肾之寒热,荣卫之盛衰,犹权衡也。一上则必一下,是故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此平治之道也。夫心火本热,虚则寒矣;肾水本寒,衰则热矣。肾水既少,岂能反为寒耶?世俗又云∶老人多是虚冷而无热,此世之误也。凡老人之气衰,多病头目昏眩,耳鸣或聋,上气喘咳,涎唾稠粘,口苦舌干,筋痿脉促,二便秘结,此皆阴虚阳实之证。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惟是孤阳独盛,见证皆火,又以热药与之,是以益火也。大寒之药故不可服,而惟以温平调理,计出万全。

耳鸣有声,非妄闻也。耳为肾窍,交会于手太阳、少阳,足厥阴、少阴、少阳之经。若水虚火实而热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微甚而作诸声音也。

丹溪云∶耳聋属热,少阳、厥阴热多,有气秘者亦是为热。气秘者耳不鸣。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病机

王节斋云∶耳鸣证,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或秘塞。世人多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遇此证当审平昔饮酒浓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证多因先有痰火在上,又兼恼怒得者最多。怒则气上,少阳之火客于耳。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人必多怒,当见劳怯证。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病机

凡人大病之后而耳聋者,多是气虚。若老人耳听渐重,亦是气虚。重而兼鸣者亦有痰,不宜峻补。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脉候

两寸脉洪大,痰火耳鸣。肾脉洪盛为肾火。心脉微涩为耳癫痰。肾脉濡涩为虚,短而微者阴虚。左心洪数心火上炎,两尺洪数相火上炎,其人必梦遗耳鸣或聋。耳聋脉缓大而涩者死。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治法

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凡用清痰降火之药,须兼味辛行气通窍之药,方得治法之要。古方用酒浸针砂一日,至晚去针砂,将酒含口中,用紧磁石一块绵裹塞耳,左聋塞左,右聋塞右,此欲导其气而通其闭也。有峻用痰火药则反伤脾胃,亦不能开其塞。有急补气虚则火愈上,而亦不能开。惟以前法,痰火药中佐以辛温之味,细细平治,自然痊愈。予见攻之太过反伤正气,变生他疾者有之,此又不可不察也。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治法

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房劳过度则伤肾,肾虚精竭亦必致耳聋、耳鸣。药宜泻南方补北方,滋阴降火为主。心虚当宁心顺气,宜辰砂妙香散、平补镇心丹选用之。肾虚者宜益精补肾,肉苁蓉丸。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治法

大病后耳聋及阴虚火动而聋者,宜补阴降火,四物汤加黄柏主之。又云∶耳鸣、耳聋皆是阴虚火动,补肾丸、虎潜丸、滋阴大补丸之类皆好。

耳聋属少阳厥阴热多,当用开痰散风热,防风通圣散主之,滚痰丸之类,四物汤吞当归龙荟丸降火,间用复元通气散调其气。以大补丸治耳欲聋,用黄柏一味不拘多少细切盐酒拌,新瓦上炒褐色,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气虚以四君子汤煎汤送下,血虚以四物汤下。

耳鸣甚,当归龙荟丸,多饮酒人宜木香槟榔丸。

一法∶治耳聋,以茱萸、草乌尖、大黄三味为末,津调贴涌泉穴,以引火下行。

一法∶治耳聋用蓖麻子四十九粒、枣肉十枚,人人乳捣膏,石上晒干,丸如梧桐子大,绵缚塞耳中。

又方∶用雄鼠胆汁滴入耳中妙,仍开痰散风热。

一方∶治耳脓出,桑螵蛸一个,炙麝二分,为末掺之,或胭脂。不尔,矾枯吹之。

一方∶治耳痛,以白矾枯吹入耳中,及青矾烧灰吹之皆效。

一方∶治诸虫入耳,用香油滴入耳中,其虫即出或死耳内。或用驴、牛乳或鸡冠血滴入皆好。

又方∶治诸虫入耳,用桃叶卷作筒,角子切齐,其头内入耳中,其虫从角中走出。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局方》)

凉膈散

(方见积热门)

防风通圣散

(方见风门)

流金膏

(方见火咳嗽门)

滚痰丸

(方见痰门)

神芎丸

(方见积热门)

木香槟榔丸

(方见气门)

龙荟丸

(方见胁痛门)(《济生》)

犀角饮子

治风热上壅,两耳聋闭,内外肿痛,脓水流出。

犀角(锉)菖蒲木通玄参赤芍药赤小豆(各一两,炒)甘菊花(去梗,一两)甘草(炙,半两)上咀,每服五钱,水钟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后温服。

(东垣)

蔓荆子散

治上焦火热耳鸣耳聋,及出脓汁。

蔓荆子(一钱)升麻(六分)木通赤茯苓桑白皮(蜜炙)麦门冬生地黄前胡甘菊花赤芍药(各八分)炙甘草(三分)上咀,作一服,水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一钟,去渣食后服。

(《选要》)

茯神散

治上焦风热耳鸣及聋,四肢满急,昏闷不利。

茯神(去木,一钱)羌活防风蔓荆子黄石菖蒲薏苡仁(各五分)甘草(炙,三分)麦门冬(去心,一钱)柴胡薄荷荆芥(各三分)上咀,作一服,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丹溪)

鼠粘子汤

治耳痛生疮。

鼠粘子苏木生甘草昆布龙胆草连翘蒲黄黄芩当归梢(各五分)红花(少许)桔梗(钱半)生地黄柴胡黄(各四分)黄连(三分)桃仁(三粒,去皮尖另研)上水二钟煎一钟,食后稍热服。忌寒药、利大便。

解仓饮子

治气热壅闭,失音,冒暑,耳聋或痛流脓血。

白芍药当归甘草(炙)大黄木鳖子(去壳,各二钱)上咀,作二服,每服水钟半煎八分,食远服。

(《直指》)

清神散

治风热上壅,头目不清,耳常重听。

僵蚕(炒去丝嘴)甘菊花(各一两)荆芥穗羌活木通川芎防风(各五钱)木香(一钱)石菖蒲甘草(各三钱)上为末,每服三钱,食后临卧茶清送下。

透水丹

治人耳痒,一日一作可畏,直挑剔出血稍愈。此乃肾虚,浮毒上攻,宜服此药。

大黄益智仁茯苓茯神山栀子蔓荆子天麻威灵仙白芷香墨(烧醋淬研)麝(另研。各一钱)仙灵脾叶(五钱)川乌(河水浸半月,三日一换水。切片晒干。

盐一两、乌一两同炒,去盐用乌)上为末,炼蜜和麦饭相似,以酥涂杵臼,捣万杵和成剂。每服旋丸梧桐子大三丸,会后茶汤下。忌面、葱、蒜、韭、酒、鸡、鹅、猪、鱼一月。

芍药散

治热壅生风,耳内痛与头相连,脓血流出。

赤芍药白芍药川芎木鳖子当归大黄甘草(各钱半)上水二钟煎一钟,食后服。

犀角散

治风热上壅,胸中痰滞,两耳虚聋,头重耳眩。

犀角屑前胡甘菊花石菖蒲枳壳生地黄泽泻木通羌活(各半两)麦门冬(去心,一两)甘草(炙,一钱)上咀,每服三钱,水钟半煎五分去滓,食后温服。

磁石散

治暴热耳聋,心膈壅闷。

磁石木通桑白皮生地黄防风(各一两)枳壳(三钱,麸炒)上咀,每服五钱,水一钟煎五分,空心温服。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良方》)

芎芷散

治风邪入耳,壅塞虚鸣。

川芎白芷苍术石菖蒲细辛浓朴半夏(制)紫苏茎叶辣桂木通甘草(炙)陈皮(各一钱)上水二钟、姜五片、葱白一根,煎一钟,食后服。

桂星散

治风虚耳聋。

辣桂川芎当归石菖蒲细辛木通木香白蒺藜(炒去刺)麻黄(去节)甘草白芷梢天南星(煨制。各钱半)上水二钟、葱白二根、姜五片、苏五叶煎一钟,食后服。

(《和剂》)

流气饮

治气闭耳聋,皆当调气。本方加石菖蒲、生姜煎服。

(《良方》)

追风散

治耳聋闭塞不通。

藜芦雄黄川芎石菖蒲全竭白芷藿香鹅不食草薄荷苦丁香麝香(少许)上为细末,每用些少吹入鼻中。如无鹅不食草,加冰片少许。

(《医林》)

塞耳丹

治耳聋。

石菖蒲肥巴豆(一粒,去壳)全蜴(一个,去毒)上为细末,葱涎为丸如枣核,绵裹塞耳中即通。或用生川乌为末,绵裹入耳内亦效。

(《千金》)

通耳法

治耳聋久不闻者。

紧磁石(如大豆一块)穿山甲(烧存性为末,一字)上二味用新绵裹塞耳内,口中衔少生铁,觉耳内如风声即愈。

(《千金》)

通耳筒

治耳聋,耳鸣如风声,或如钟声、钲声。

椒目巴豆(去油)菖蒲松香(各五分)上为末,以腊溶化和调,乘热摊薄纸上,候冷卷作筒子塞耳内,一日一易,有效。

(《良方》)

通气散

治耳聋气闭不通。

茴香木香全竭玄胡索陈皮石菖蒲(各一钱)羌活僵蚕川芎蝉蜕(各五分)穿山甲(二钱)甘草(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温酒调服。

菖蒲散

治耳聋。

石菖蒲(十两)苍术(五两)上锉成块置于瓶内,以米泔浸七日,取出去苍术。只将菖蒲于甑上蒸三时,取出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服,日进三服。或将蒸熟者作指顶大块,食后置口中,时时嚼动,津咽亦可。

磁石浸酒方

治风邪之气干于脑或入于耳,久而不散,经络痞塞,不能宣利,使人耳中然或作旋运。

磁石(五两,捣水淘去赤汁)山茱萸天雄(泡去皮尖。各二两)防风木通山药菖蒲远志(去心)芎细辛蔓荆子白茯苓干姜(炮)肉桂甘菊花(各一两)熟地黄是细锉,以生绢袋和匀盛贮,以酒二斗浸七日后,每日任饮之,以瘥为度。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三因》)

补肾丸

治肾虚耳聋耳鸣。

山茱萸芍药干姜(炮)巴戟(去心)泽泻桂心菟丝子(酒浸)远志(酒浸)黄细辛石斛干地黄附子(炮)蛇床子(酒浸)当归牡丹皮肉苁蓉(酒浸)人参(各二两)菖蒲(一两)羊肾(二枚)防风(半两)茯苓(一两)甘草(半两)上为末,以羊肾研细,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下。

(《集成》)

益肾丸

治肾虚耳聋。

磁石()巴戟(去心)川椒(炒。各一两)沉香石菖蒲(各半两)上为末,每用二钱,以猪肾一枚细切,和以葱白,少盐并药湿纸包煨熟,空心细嚼酒送下。

地黄丸

治劳损耳聋。

川归川芎芍药地黄辣桂菟丝子川椒(炒)破故纸(炒)白蒺藜(炒去刺)杜仲(姜炒断丝)胡芦巴白芷石菖蒲(各三钱)磁石(火醋淬七次,三钱)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酒下五十丸。

(《圣惠》)

鹿肾糜

治肾气虚损耳聋。

鹿肾(一对,去脂膜)切细入豉汁中,以粳米二合和煮粥,入椒料如法调和,空腹食之,作羹及下酒并可。

(《济生》)

苁蓉丸

治肾虚耳聋,风邪入于经络耳内虚鸣。

肉苁蓉(酒浸焙干)山茱萸肉石龙芮石菖蒲菟丝子(酒蒸)羌活鹿茸(酒浸蒸)石斛磁石(,酒淬七次)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全蝎(十个,去毒)麝(一字,另研旋入)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送下。

(《本事》)

黄丸

治肾虚耳鸣,夜夜睡着如打战鼓。

黄(一两)羌活白蒺藜(炒去刺。各五钱)黑附子(一个,炮)羯羊肾(一对,切片焙干)右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后煨葱煎汤送下。

(《澹寮》)

蜡弹丸

治两耳虚聋。

白茯苓(二两)山药(炒,三两)杏仁(炒去皮尖,两半)黄蜡(一两,另溶)上为末,溶蜡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细嚼,盐汤送下。

(《三因》)

菖蒲丸

治肾虚耳聋重听,过于思虑则其病尤甚。此药主之。

石菖蒲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各三分)葱子(炒,五钱)皂荚(一锭,火炙去皮弦子)羊肾(一对,以酒一升煮干取出,切作片子晒干)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日三服。凡欲服此药,临睡时先安铁物所患耳边,口中以牙齿咬定,却以磁石一小块安耳内,觉气微动,此能听声,然后服药。

(《千金》)

煨肾丸

治肾虚耳聋。

川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一钱)附子(炮去皮脐)巴戟(去心。各五钱)磁石(酷淬七次,细研水飞过)上为细末。每服用猪肾一枚,去筋膜细切,葱白、薤白各分切入药一钱、盐花一字,和搅令勾。以十重湿纸裹,于溏灰火内煨熟。空心细嚼,用酒解薄粥送下,十日大效。

平胃镇心丹

治男妇心气不足,志意不定,精神恍惚,夜多异梦,惊悸烦郁,及肾气伤败,血少气多,四肢倦怠,足膝酸疼,睡卧不安,梦寐遗精,时有白浊,渐至羸,以致耳聋。

熟地黄生地黄干山药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柏子仁茯神(各四两)辰砂(另研为末)苦梗(炒。各一两)石菖蒲(一斤)远志(甘草水煮去心,七两)当归(六两)龙骨(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饮汤下,温酒亦可,渐加至五十丸。

辰砂妙香丸

(方见虚损门)用石菖蒲煎汤送下,专治气厥虚损耳聋。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益气聪明汤

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受内障耳聋之患。服此令人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轻身健体,耳目聪明。

黄柏(酒炒)芍药(各五分)蔓荆子(一钱)升麻葛根(各钱半)人参黄甘草(各二钱半)上水二盏煎一盏,临卧服。

羊肾附子丸

治劳役耳聋。

附子(制)肉苁蓉(酒浸去皮)远志(去心)菟丝子(制)牛膝(酒洗)磁石(令赤,醋淬七次,细研水飞,各一两)上为细末,用羊肾五对,去脂膜,细切烂研,入洒三升,于银锅内微煎如膏,然后入末药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温酒下,或盐汤下亦可。

(《良方》)

肉苁蓉丸

治劳聋,肾脏虚损,腰脚无力,面黑体瘦,小便涩数。

肉苁蓉(酒浸去皮)石菖蒲附子(制)磁石(制)巴戟鹿茸菟丝子(制)石斛杜仲(制)牡蛎(制)破故纸(炒)桑螵蛸(微炒,五钱)熟地黄桂心(各两半)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下,临晚再服。

蒲黄膏

治卒耳聋。

蒲黄细辛(各一分)杏仁(去皮尖)曲末(各三分)右为末,同杏仁捣如膏,和捻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一日一易。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干胭脂散

治耳。

干胭脂枯矾(各等分)上件研勾。先用绵杖子缠去脓,别以净绵杖引药入耳。

明矾散

治热壅气滞,或沐浴水入耳中为脓。

枯矾龙骨(研。各二钱)黄丹(飞,钱半)干胭脂(七分)麝香(少许)上为末。先用锦杖拭净,次蘸药末入耳中。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良方》)

胜金透关散

多年耳聋不可治者,用此十日见效除根。

川乌头(一个,炮去皮脐)细辛(各一钱)胆矾(五分)活鼠(一只,汤泡死,刮取胆)上为细末,用鼠胆调和匀,再焙令干研细,却入麝香半字,用鹅毛管吹入耳中,吹时口含清水待少时。

龙齿散

治肾虚热毒乘虚攻入耳,致耳常鸣如蝉,不可专服补药,宜用此方。

龙骨人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各半两)丹砂(研)铁粉(研)龙脑(研)牛黄(研)麝香(研,各分)上为细末研匀,每服五分,食后沸汤调服,日三次,病愈即已。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一方

治蜒蚰入耳,以地龙一条,盐少许掺在地龙上,内葱园间葱叶内,仍以线缚叶口。候一宿,摘葱叶劈破,溜其汁入耳中,其蚰即出。或以牛酪灌入耳中,令满自出。

或入腹,空腹食好酪一升,即化为水。如未出,再加,神效。

一方

治蜒蚰及诸虫入耳,以小鸡一只去毛足,用香油煎熟,筋穿作孔枕之。或用胡麻炒熟,以葛囊盛枕之。虫闻其香即出。

一方

治虫蚁入耳,用猪肉一指许炙令香,置耳边即出。(蜈蚣亦出。)

又方

治虫入耳中,以鸡冠血滴入耳中,其虫自出。

又方

治百虫入耳,用桃叶揉碎入耳,又用桃叶枕头,虫自鼻出。

又方

用小蒜取汁滴入耳中,即出。

又方

用香油滴入耳中,即出。

又方

诸恶虫入耳,用葱涕灌入耳,活者即自出。

《本事方》

治诸虫入耳,白胶香一味烧烟熏耳,中暖虫自出。

又方

用好醋滴入耳中,却起行自出。《千金续方》用汉椒一钱浸醋半钟,滴入耳尤妙。

又方

用蓝汁滴入耳中,少顷虫自出。

又方

治耳及蜈蚣入耳,用鲜姜取汁灌入耳中,即出。韭汁亦可,鸡冠血滴入亦可。

又方

治飞蛾入耳,用酱汁滴入耳中,即出。

又方

治苍蝇入耳,用皂角子研烂,生鳝鱼血调,灌入耳中。

(《千金》)

耳冻成疮方

柏叶(三两,微炒为末)乱发(两鸡子大)食盐(细研)乳香(细研,半两)黄蜡(半两)清油(一斤)杏仁(四十九枚,去皮尖研成膏)上先煎油令沸,即下乱发,以消尽为度。次下诸药,煎令焦黄滤去滓,更以重绵滤过,再以慢火煎之。后下乳香,黄蜡等,搅令稀稠得所,瓷器盛。每用鹅翎旋取涂之。

黄马散

治耳内外恶疮及头疮、口边肥疮、疮。

黄柏(五钱)马齿苋(干者,一两)上为细末。每用小豆许,绵裹内耳中,外敷之。

羊脑煎

治冻耳成疮。

柏白皮榆白皮桑白皮杏仁(去皮尖。各一两)甘草(一两)羊脑髓(半斤)上细锉。以羊脑髓煎,令黄滤去滓,瓷器盛。每用以鹅翎蘸药涂。

又方

橄榄核烧灰,清油调敷。雀脑亦佳。

羊矢散

治耳内臭烂。

羊矢(一个,焙干)干胭脂(少许)上二味研勾,用竹筒轻吹入耳内,日三次效。

耳痛方

用盐炒热,重绵包熨。一方以杏仁炒焦研细,绵包塞耳。

又方

治耳内极痛,用郁金研细末。每用一字,以净水调,倾入耳却急倾出。

又方

用穿山甲二片、土狗二个。士狗夹在穿山甲内同爆,焦色为度。入麝少许同研细末,吹一字于耳内愈。亦治耳聋。

治蚕虱入耳作痛,用菖蒲为末炒,乘热以绵裹着耳边。

石菖蒲(十两)苍术(五两)上锉成块,置瓶内,以米泔浸七日取出,去苍术,只将菖蒲以甑蒸两三时,取出焙干,捣为细末。每服三钱,糯米饮调服,日进三次。或将蒸者作指顶大块子,食后置口中,时时嚼动,嗽津亦可。

白盐方

治卒得风痰,觉耳恍恍卒痛者,用白盐(五升),甑内蒸熟,以绢囊盛之。

以痛耳枕其上,冷则易之。或以软帛包熨患耳亦可。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一法∶用苍术一块长七分,将一头削尖,一头截平,将尖头插耳内,平头上安箸头大艾炷灸之,轻者灸七壮,重者灸十四壮,觉耳内有热气者效。

一法∶用蜡纸一张剪作四片,每一片于箸上紧卷,抽去箸,以蜡纸卷子安耳中,燃之,待火欲至耳急除去,当有恶物出在残纸上,日一片用了以蜡塞定。

灸暴耳聋法∶用鸡心槟榔一个,以刀从脐剜取一窍如钱眼大,实以麝香,坐于所患耳内,从上以艾炷灸之,不过二三次效。

听会

(二穴,在耳微前陷中,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张口得之。灸五壮,治耳聋耳鸣。)

翳风

(二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是。灸七壮,治耳聋痛。)

上星

(一穴,在前发际上二寸是穴。灸二七壮,治风聋。)

外关

(治耳聋浑浑无所闻。)

合谷

(灸七壮,治耳聋不通。)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针经》云∶耳聋取小指次指甲爪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又云∶手少阳三焦之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视盛虚寒热,陷下取之也。又云∶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足阳明。又云∶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其前者。(此取手足少阳经穴及手阳明经穴是也。)又云∶手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实则龋聋,取之所别也。又云∶邪客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者,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壮,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左刺右,右刺左。(此取手阳明络,)又云∶手太阳之脉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视盛虚寒热陷下调之也。又云∶耳聋无闻取耳中是也。此取手太阳经。又云∶肝虚则目ktkt无所见,且无所闻,善恐,取其经。厥阴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是也。(此取肝经。)又云∶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是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是也。(此取肺经。)耳有脓者禁刺。经云∶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外台秘要》∶治耳聋,用芥菜子捣碎,以人乳调和,绵裹塞耳,数易即闻声。

一方∶

治耳聋用雄黄、硫黄等分为末,绵裹塞耳?

一方∶

用全蝎四十九个,去趸泡洗,以糯米半升于大瓦上铺平,将蝎铺于米上,焙令米黄为度,去米不用。又切生姜四十九片,每片放蝎再焙,姜焦为度,去姜不用。将竭研为细末。三五日前每日先服黑锡丹、蝎末三服,空心酒调。临服药时,夜饭只半饱,看人酒量,勿令大醉。令其熟睡,切勿叫醒。待久却轻唤,如不听,得浓煎葱白汤一碗,令饮,耳即闻。

一方∶

用蓖麻子五十个去皮,与熟枣十枚同捣,丸如小豆大,更入小儿乳汁就和。

每用一丸,绵裹内耳中,觉热为度,一日一易。如药难丸,日中曝少时即易丸。

《千金方》

治耳聋久不效,用大蒜一瓣中剜一孔,以巴豆一粒去皮膜,慢火炮极熟入蒜内,用新绵包定塞耳中,三次效。

又方∶

用骨碎补削作条,火炮,乘热塞耳。

又方∶

治耳鸣如流水声,久则成声,久则成声。用生乌头一枚,乘湿削为枣核大,塞耳,日一易,夜一易,三日愈。

又方∶

治耳聋,用驴生脂与生姜熟捣,绵里塞耳中,用数次有效,渐久闻声。

又方∶

用醇醋以微火煎附子、软削令尖,塞耳,效。

又方∶

用龟溺点耳中即闻。取龟溺法,用龟一枚安于合上荷叶上养之,专看叶上有溺收取滴耳中,效。一法用秦龟雄者置瓷盘内,以镜鉴龟,既有镜中影往往淫怯,其溺自出,以物收之,滴耳中。

又方

治耳聋,用巴豆一粒去心皮,斑蝥一枚去翅足,二物合捣膏,绵裹塞耳中,再易,甚验。

又方∶

治肾虚耳鸣,以嫩雄鸡约一斤重者,以常法治,用无灰酒煮极烂入椒盐,空心热食之。如此食过三五只见效。

又方∶

治耳痛、耳聋、用鳝鱼斩尾滴血入耳中。又脓耳经年不绝者亦愈。

又方∶

治耳聋及脓,用香附子为细末,以锅煎萝卜种汤,饭后临卧服二钱。干萝卜亦可,莫见铁器。

秘方∶

治耳大痛,或如有虫奔走,或有血水流出,或干痛不可忍,用蛇蜕皮烧灰存性细研,以鹅翎管吹入耳中立愈。

又方∶

用川椒、巴豆、菖蒲、松香,以蜡溶为个子内耳中,治耳鸣如风水、如钟鼓之声。卒聋者一日一易效。

《经验方》∶

用巴豆一粒蜡裹,以针刺孔令透,塞耳中。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令患人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耳重,数次效。

又法∶脚着项上不息十通,必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