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白话《汉书》

孔光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孙。

孔子生孔鲤,字伯鱼;鲤生孔亻及,字子思;亻及生孔帛,字子上;帛生孔求,字子家;求生孔箕,字子真;箕生孔穿,字子高;穿生孔顺,顺做过魏相;顺生孔鲋,鲋做陈涉博士,死于陈下;鲋弟子襄为孝惠帝博士、长沙太傅;襄生孔忠,忠生孔武及孔安国;武生孔延年;延年生孔霸,字次儒;霸生孔光。

安国、延年都凭研究《尚书》而做武帝博士。

安国做官至临淮太守。

霸也研习《尚书》,为太傅夏侯胜做事,昭帝末年做博士,宣帝时做太中大夫,因选授皇太子经术,升任詹事,任高密相。

此时,诸侯王之相位在郡守上。

元帝即位,征召孔霸,因为师傅关系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加给事中,加赐黄金二百斤,房屋一处,迁户籍进长安。

霸为人谦虚退让,不好权势,常称爵位太过,何德堪受此!皇上想孔霸至相位,自御史大夫贡禹去世,到薛广德被免官,总想拜霸为相。

霸让位,自己陈述再三,皇上深知他的诚心,便不用他。

因此敬重他,赏赐很厚。

等到孔霸去世。

皇上素服亲临吊唁两次,到赐东园礻必器(棺材)钱帛,策赠以列侯,谥号烈君。

孔霸四个儿子,长子孔福继承关内侯。

次子孔捷,捷弟孔嘉都位列校尉诸曹。

孔光是最小的儿子,经学很精通,年未二十,推举为议郎。

光禄勋匡衡推荐孔光方正,做谏大夫,因为不合天子意,降职为虹长,自己免职做教授。

成帝初即位,推举博士,屡次派他审查冤狱,传布风俗,救济流民,奉行使令宣称旨意,因此知名。

此时,博士选拔三科,成绩优秀任尚书,次等任刺史。

那些不通事的,因为久未任职就补任诸侯太傅。

孔光成绩优秀任尚书,观察旧的典章制度和品式,几年就通晓汉制及法令。

皇上很信任他,先转做仆射,后为尚书令。

有诏令说孔光周密谨慎,未曾有过,加封诸吏官,用他的儿子孔放为侍郎,加给事黄门。

数年后,孔光调任诸吏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加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统领尚书事。

后为光禄勋,又领尚书,诸吏给事中照常。

掌管朝廷机要部门十几年,严守法度,遵循旧日的典章制度。

皇上有问,孔光根据经法以心里认为合适的回答,不随便附和;皇上如有不从,不敢强劝硬阻,因此久安。

假日归家,兄弟妻子宴饮谈话,始终不涉朝省政事。

有人问孔光“:温室省中树都是什么树?”孔光沉默不语,或回答别的话,不泄露朝政事。

孔光是皇帝师傅的儿子,少年时因经术通达有名,做官的品质早成。

不结党友,本性自守,也是势所必然。

孔光由光禄勋调任御史大夫。

绥和初年(前8~7),皇上即位二十五年,没有继承人,至亲有同胞弟中山孝王及胞弟之子定陶王在。

定陶王好学多才,在帝子行中,而定陶王祖母傅太后暗中替定陶王求取汉的继承人,暗里奉侍赵皇后、昭仪及帝舅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所以都劝皇上。

皇上于是召见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都接进宫中,评议中山、定陶王谁适宜为继承人。

方进、王根以为定陶王是皇帝的弟弟的儿子,《礼记》说:“昆弟之子犹如己子,”“做他的后人的就是他的儿子,”定陶王宜为嗣。

褒、博都像方进、根的评议一样。

孔光独以为按礼立嗣以亲,中山王是先帝之子,当今皇帝之亲弟,用《尚书·盘庚》殷王无嗣,其弟继承为比,中山王宜为嗣。

皇上以《礼记》说兄弟不相入祖庙,又皇后、昭仪要立定陶王,所以便立为太子。

孔光因议不中皇上意,降职为廷尉。

孔光久掌尚书,熟悉法令,号称周密公平。

当时定陵侯淳于长犯大逆不道的死罪,淳于长之小妻..始等六人皆于淳于长事未发觉时被休弃,有的改了嫁。

等到淳于长事暴发,丞相翟方进、大司空何武议论,以为“法令规定,犯法者各按犯法之时律令事论之,明有所止。

淳于长犯罪时,..始等正为长妻,已有应坐之罪,与自身犯法无异。

后来才休弃,在法方面无所免,请判罪。”孔光议论以为“大逆不道,父母妻子兄弟姊妹无论年龄大小都应斩首示众,以警戒后犯法的人。

夫妇之道,合于义就共同生活,否则就离开。

淳于长不知当判大逆不道之罪,而休弃..始等,有的改了嫁,恩义已绝,而要作为长妻判死罪,名不正,不当坐罪。”有诏令说孔光议论正确。

这一年,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因定陵、红阳侯犯法而连累判罪,都贬做庶人。

以孔光为左将军,居右将军官职,执金吾王咸为右将军,居后将军官职。

免去后将军官位。

数月后,丞相翟方进去世,召左将军孔光,正准备封,已刻好侯印,皇上突然驾崩,就那一夜在皇上大行前拜受博山侯印绶。

哀帝即位,亲自厉行节俭,减省众多用度,政事由己出,朝廷安定一致,有希望达到最佳政治局面了。

皇上褒奖大臣,增加孔光封邑千户。

当时成帝母太皇太后居长乐宫,而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在封国住所,有诏问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应当住何处?”孔光一向听说傅太后为人刚暴,长于权谋,从帝在小儿时养长教导到成人,帝之立又有力。

孔光心恐傅太后参与政事,不想让她与帝旦夕相近,就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说“:可居北宫。”皇上听从何武言。

北宫有紫房夹层道通未央宫,傅太后果然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取尊号,贵宠她的亲属,使皇上不能走直道。

不久,傅太后堂弟的儿子傅迁在左右尤为歪邪不正,皇上免去他的官送回故郡。

傅太后怒,皇上不得已又留下傅迁。

孔光与大司空师丹上奏说:“诏书‘侍中驸马都尉傅迁巧言佞色无义,漏泄机密不忠,这是国家的祸害,免官送回故郡’。

又有诏留下。

天下人疑惑,没有信实,亏损圣德,实在不是小的过失。

陛下因变异连现,避开正殿,接见群臣,想寻求原因,至今没有改变。

臣请使傅迁回故郡,以消奸党,适应天戒。”终于不能遣归,又做侍中。

被傅太后所胁迫的都是这一类事。

又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一样称太皇太后,多数臣下顺其旨意,说母以子贵,应立尊号以重孝道。

只有师丹与孔光认为不可。

皇上难违大臣正议,又内为主后所迫,迟疑不决连岁。

师丹因罪免官。

而朱博代任大司空。

孔光从先帝时议立嗣就有持异之嫌了,又重违傅太后旨意,因此,傅氏在位者与朱博勾结,共毁谤孔光。

后数月,皇上就用策书免去孔光丞相之职,策书说:“丞相是朕之股肱,参与共同继承宗庙大事,统理海内,辅佐朕不足地方来治理天下。

朕已不明,灾异频仍,日月无光,山崩河缺口,五星失去正常运行,这显示着朕不德与股肱不良。

君前为御史大夫,辅佐先帝,出入八年,始终无忠言佳谋,现在辅佐朕,出入三年,忧国的作风也听不到。

阴阳错谬,年成频仍无收,天下空虚,百姓饥饿,父子分散,流离失所,数以十万计。

而百官群职空废,为非作歹的人放纵,盗贼并起,有的攻官府,杀长吏。

多次问君,君无恐惧忧虑之意,回答无能为力。

因此群卿大夫都懈惰不以为意,过失皆由君生。

君执掌社稷重任,总领百官之任,对上没有匡正朕的缺失,对下不能安托百姓。

《尚书》不是说吗?‘不要虚设百官,上天命定的工作人应当代替完成。’呜呼!君还是快交上丞相博山侯印绶,免去相职归田里吧。”孔光退居闾里,闭门自守。

而朱博代为丞相,数月,因秉傅太后旨意妄奏的事判罪,结果自杀。

平当代为丞相,数月去世。

王嘉又做丞相,多次直言规劝违逆皇上旨意。

一年间历三相,评论的人以为不及孔光,皇上因此思念他。

恰巧元寿元年(前2)正月初一有日蚀,后十余日傅太后死。

此月征召孔光到公车,问日蚀事。

孔光回答:“臣听说日是众阳之本,人君之标志,至尊之肖像。

国君德行衰微,阴道就盛强,侵犯掩蔽阳明,那么就日蚀应和。

《尚书》曰:‘认真做好五事,’‘建事使用皇报。’如容貌、言论、观察、听闻、思考失误,恰如其分的原则不立,那么灾祸应验频至,六神凶恶的事(凶短折、疾、忧、贫、恶、弱)屡降。

君王建立政事没有法则,这是恰如其分的原则未立,经传说:‘时则有日月乱运行。’时疾时缓,甚至迫蚀。

又曰‘六种恶气升起’,一年的第一天叫做三朝(年朝、月朝、日朝),他的应和至重。

正月辛丑朔日出现日蚀,灾变现于三朝之会。

上天聪明,如果无事,灾变不会虚生。

《尚书》上说:‘要先宽解君王的心,然后纠正他祭祀的事。’说异变之来,起于事有不正。

臣听老师说,天佐与王,所以灾异屡现,用来警告他,要他改变,如不畏惧,又以困厄,如轻忽简傲欺诬,那么凶罚加之,其罚必到。

《诗经》说:‘警惕呀,警惕呀!老天他很高明啦!命真不易保有呀!’又说:‘怕老天爷的威严,珍惜他对我的好意。’都说不惧就凶;惧之则吉。

陛下圣德聪明兢兢业业,承顺天诫,敬畏变异,劳心虚己,迎见群臣,想寻求原故,然后告戒自己的约束,总正万事,放逐、远离谗言之党,接纳耿介之士,斥退贫贱之徒,进用贤良之吏,减刑罚,薄赋敛,恩泽加于百姓,实在是为政的根本,应变以主要事务。

天下幸运极了。

《尚书》说‘:上天已经发出命令纠正他们不好的品德。’是说纠正不好的品德来顺应天。

又说‘天帝用诚信的话帮助我们’,是说有诚心,天是辅佐他的。

说明承顺天道在于崇尚好的品德,广博施恩于民,加精心致诚,孜孜不倦而已。

世俗祈祷小技,终无益于应天杜异、消祸兴福,非常明白,不用疑惑。”书献上去,皇上高兴,赐光一捆帛,拜为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加给事中,位仅次于丞相。

诏令孔光推荐可任尚书令者。

孔光谢曰“:臣以朽材曾任要职掌大权,但终无尺寸之功,幸免死罪,今又提拔,备内朝臣,预闻政事。

臣光智谋浅短,犬马齿老,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答。

窃见国家旧事,尚书因久经调换,不是有卓绝的能力,是不能胜任的。

尚书仆射成公敞,公正尽职,对政事精通,可任尚书令。

谨封上。”敞因推荐原因,做了东平太守。

敞姓成公,东海人。

孔光任大夫月余,丞相王嘉下狱死,御史大夫贾延被免职。

孔光又做御史大夫,二月后又任丞相,恢复原来封爵博山侯。

皇上才知孔光否定前被免去丞相时加给他的罪名,来追究毁谤孔光的近臣的过失,又免去傅嘉侍中官职,说“:前为侍中,毁谤仁贤,诬告大臣,使德高望重的人久失其位。

傅嘉使坏奸诈虚伪,挟奸欺上,结党遮盖朝廷,任意伤害人。

《诗》不说过吗?‘造谣的不止,惑乱则四方。’免去傅嘉官职废为庶人,回到故郡。”第二年,定三公官,孔光为司徒。

哀帝崩,太皇太后以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征立中山王,即平帝。

帝年幼,太后行使皇帝权力,把国政委任给王莽。

当初,哀帝罢黜王氏,所以太后与王莽恨丁、傅、董贤集团。

王莽因孔光是旧相名儒,天下信任的人,太后敬重他,侍奉孔光的礼节俱全。

想要打击的对象,都写成草稿,用太后旨意暗示孔光让他上奏,小怨小急没有不被伤害的。

王莽权力一天天大起来,孔光忧惧不知所措,上书请求退职。

王莽禀报太后说:“帝幼小,宜设师傅。”孔光为帝太傅,位于四辅(王莽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加封给事中,统领护卫供养,宫禁中安排门户,省察皇帝衣食。

第二年,调任太师职,而王莽任太傅。

孔光常称病,不敢与王莽并列。

有诏令孔光只初一、十五朝见,统领城门兵。

王莽又暗示群臣上奏自己的功德,称呼宰衡(殷汤时伊尹为阿衡),位在诸侯王之上,是百官的统领。

孔光更恐惧,坚决称病辞位。

太后下诏说:“太师孔光,圣人之后,先帝师傅之子,德行纯淑,道术通明,居四辅职,辅导于帝。

今年老有病,德高望重,是国家的重器,应当是不可缺少的。

《尚书》说‘:没有多余的老成人,’国家将兴,尊师而重傅。

令太师不上朝,十日一赐餐,赐太师灵寿杖,黄门令替太师在宫禁之内设坐几,太师进宫禁中用杖,赐餐吃十七种东西,他日则常在家自养,官属依常各行职务。”孔光做御史大夫,丞相各二次,一任大司徒、太傅、太师,经历三代皇帝,居三公四辅位置前后十七年。

为卿时,会聚门下诸生讲问疑难,提示大义等。

他的弟子很多成为博士大夫,看到老师居大位,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孔光始终没有推荐谁,以致有人恨这件事。

他的公正如此。

孔光七十岁,元始五年(1)去世。

王莽禀报太后,使九卿用策书赐太师博山侯印绶,赐乘车棺材,金钱杂帛。

少府供给张俱,谏大夫持节与谒者二人统领丧事,博士统率行礼。

太后也派中谒者持节视丧。

公卿百官聚会吊丧送葬。

用碨车京丧车及副车各一乘载棺,羽林军及诸生合计四百人牵引丧车送葬,车万余辆,丧到之处,行道之人高声哭,丧过才止。

掘穴盖土,约甲卒五百人,起坟如大将军王凤一样。

谥号简烈侯。

起初,孔光因任丞相而封爵邑,后来增加封邑总共达一万一千户。

光病时,上书让还七千户,并让还住宅一处。

孔光子孔放继承。

王莽篡位后,用光兄子孔永为司马,封侯。

昆弟子官至卿大夫四五人。

开始时孔光父亲孔霸于初元元年(前48)作为关内侯。

霸上书求供给孔子祭祀,元帝下诏说:“准许师傅褒成君关内侯孔霸以所食邑八百户祭祀孔子。”所以孔霸使长子孔福的户籍回到鲁,供奉孔子祭祀。

孔霸死,子福继承爵位,子福死,子孔房继承。

孔房死,子孔莽继承。

元始元年,封周公、孔子后人为列侯,食邑各二千户。

孔莽改封为褒成侯。

后避王莽讳,改名为孔均。

班固评论:自武帝兴儒学,公孙弘以儒术为相以来,其后蔡义、韦贤、玄成、匡衡、张禹、翟方进、孔光、平当、马宫及平当子平晏都以儒者的宗师身份居宰相位,穿儒服戴儒帽,传述先王的话,他们的宽容含蓄还可以,但都拿俸禄保地位,遭阿谀之讥讽。

他们被古人的事迹所限制,怎么能胜任他们的重任呢?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