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丹溪手镜

伤寒(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脉法

大浮数动滑为阳也,沉涩弱弦微为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凡阳病见阴脉者死。

脉浮而数(阳脉也),能食不大便者,里实也,名曰阳结,期十七日当剧(为阳气固结,阴脉不得而杂之,阳结为火,至十七日传少阴水当愈,水不能制火,故剧。)

脉沉而迟(阴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阴病也,名曰阴结,期十四日当剧(阴病见阴脉当下利,今反硬者,是阴气结固,阳不得而杂之,阴结属水,至十四日传阳明土,当愈,土不制水故剧,此病要死。)

脉霭霭如车盖者,名阳结也;大而厌厌聂也,为阳气郁结于外,不与阴杂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连连强直也,为阴气郁结于内,不与阳杂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轻浮也),阳气微也,衰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萦萦惹之不利者至细也)。阳气衰也。

脉绵绵(缓而连绵)如泻漆之状者(前大后小也)亡其血也。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名曰结(结阴也)阴气胜而阳不能相续也。

脉来数,时一止复来,名曰促(促,阳也)阳气胜而阴不能相续也。

脉三部浮沉大小迟数同等,为阴阳和平,虽剧当愈。

脉浮而洪,邪气胜也;自汗如油,喘而不休,正气脱也;水浆不下,胃气尽也;形体不仁,荣卫绝也;乍静乍乱,正邪交争,此为命绝。

汗出发润(津脱也),喘而不休(气脱也),此状为肺先绝也。

阳反独留,身体大热是血先绝,为气独在;形体如烟熏,身无精华,血不荣也;直视,心经绝也;头摇,阴绝阳无根也,此为心先绝也,心主血。

唇吻反青,脾部见木色,四肢 习,手足振动,此为肝绝也。

环口黧黑,脾主口,无精华则黑;冷汗,阳脱也;发黄,此为脾绝也。

溲便遗屎,肾绝不能约制也;狂言,肾藏志,志不守也;目反直视,此为肾绝也。

脉阴阳(表里也)俱紧(紧为寒)口中气出,唇口干燥(阳气渐复也。)

倦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知阴独在也,勿妄治也,自解。到七日微发热,手足温者,阴气已绝,阳气得复,解矣。到八日以上,反大热者,阴极变热,邪气胜正,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寒邪发于上焦,腹内痛者,必欲利也,寒邪胜于下焦。

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乃安,为欲解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为吐利后脾胃大虚,此为脱,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脾胃已和,寒邪已散)为欲解。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阳正胜也,大烦热也,)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则阴阳争胜也,此欲解也。

脉和,其人大烦,目内 皆黄者,欲解。

脉不和者,病进。脉浮(阳也)而紧(阴也)按之反芤(虚也),此为本虚,当战汗出而解。

脉浮而数(阳也),按之不芤(阳实也),不战而汗解矣。

脉自微(邪气弱正气微),此以曾经汗吐下亡血,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不汗不战而自解。

风(伤阳),则浮虚(伤阴)则牢坚沉潜,水蓄支散也,饮急,弦动阴阳相搏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人恐怖,脉形如循丝累累然,面白脱色者,血气不足。

人愧,脉浮,面色乍白乍赤者,神气怯也。

人不饮食,脉自涩,涩阴也,主亡津液,唇口干燥也。

下利三部无脉,冷气在胸中,令脉不通,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脾虚肾气所以乘,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谷气实,紧者胃气阴气强特实,击强痛还自伤。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正虚,大为邪实,在尺为关(邪关下焦),在寸为格(邪格上焦),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趺阳脉伏而涩,伏者胃气伏而不宣,则吐逆水谷不化;涩者,脾气涩而不布,则食不入,名曰开格。

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下利者脉微小,今反紧者,邪胜也。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阴虚也发热,诸紧为寒。

诸寒乘虚,寒乘气虚,抑佚阳气,则为厥郁(昏也,胃不仁,强直不知人也),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上下也),使口急不能言,战寒(在表也),栗寒(在里也)。病欠者(阴阳相引,故欠和也,)无病言迟者,风也(风中经络,舌难运用,)摇头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邪中经络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一脚下者,腰痛也。裹实护腹如卵者,心痛也。

伤寒证治

冬时触冒杀厉之气,实时为病,名曰伤寒。寒毒藏于肌肤,伏留至春,再感乖戾之气,名曰春温,至夏变为暑病。春湿者,至夏至以前也,脉数而大散,似太阳发热不恶寒,同中暑烦渴不憎寒,治宜升麻葛根解肌类也;热多,小柴胡;发渴烦躁便秘,大柴胡微利之;脉实者可下之。

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遇于风,变为风温,以前热未歇,又感于风者也,又因发汗身犹灼然,自汗喘息切忌再汗,亦不可下及烧针类也。又云:寸尺俱浮,误则死矣。宜葳蕤汤、知母葛根汤也。

热病者,夏时发也,热极重于温也,治宜寒凉解其内外之烦毒也。如头疼恶寒身热,脉洪盛有汗,夏至前,阳旦汤;夏至后,桂枝加石膏升麻汤。无汗,夏至前后,麻黄加知母石膏汤,烦躁大青龙汤加黄芩,大热栀子升麻汤。

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变为温毒,以前热未已,又感温热,以其表里俱热,病之最重者也。

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温气,变为温疫。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