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俱舍论记

卷第十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俱舍论记卷第十一

沙门释光述

分别世品第三之四

如是已说至今当说者。此下大文第二明器世间。就中。一明所居器。二明能居量。三明三分齐 就明所居器中。一别明小器。二总明大千 就别明小器中。一明三轮。二明九山。三明八海。四明四洲。五明黑山等。六明地狱。七明日.月。八明天器 此下第一明三轮。结前问起。

颂曰至周围此三倍者。初句总明。余句别解 洛叉。此云亿。

论曰至形量不同者。释初句。毗婆沙师许此安立。

谓诸有情至风轮无损者。此明风轮 傍遍三千故言无数 大诺健那。是人中神名。此云露形 逾缮那。如下别释。旧云由旬讹也。

又诸有情至逾缮那者。此明水轮 未凝结位。显未成金。

如何水轮不傍流散者。问。

有余师说至如篅持谷者。答。有余师说有情业力持令不散。如所饮食未熟变时在于生藏。终不流移堕于熟藏 余部师说别业感风持令不散。

有情业力至三亿二万者。此解金轮兼显凝位水量。

二轮广量至逾缮那者。此明金.水。径.围量同。于大千界各有万亿故径.围同。

颂曰至广皆等高量者。此下第二明九山。前两行半明九山。次两句明山体。后一行明山量 苏迷卢。此云妙高。旧云须弥讹也 逾健达罗。此云持双。此山顶上有二道犹如车迹。山持二迹故名持双 伊沙驮罗山。此云持轴。山峰上耸犹如车轴。此山能持故名持轴 朅地洛迦。印度树名。此方南边亦有此树称为檐木。山上宝树其形似彼从树为名。旧云佉陀罗木讹也 苏达梨舍那。此云善见。庄严殊妙见者称善故名善见 頞湿缚羯拏。此云马耳。山峰似马耳也 毗那怛迦此云象鼻。印度神名。山形似彼象鼻故以名焉 尼民达罗。此是鱼名。其鱼[此/朿]尖。山峰似彼鱼[此/朿]故以名焉。

论曰至似吠琉璃色者。妙高四面北金。东银。南吠琉璃。西颇胝迦。余文可知。

如是宝等从何而生者。问。

亦诸有情至转变所成者。答。水能生宝名种。水中出宝名藏。水生宝时因灭果生体不俱有。非如数论外道法体常存。转变成余大等诸法。

数论云何执转变义者。问数论计。

谓执有法至何理相违者。答。出数论计。谓数论执萨埵。刺阇。答摩。有法自性常存有余二十三谛生。有余二十三谛灭 又解有余我执等生。有余大等灭。如是前后转变何理相违。如变金等成环玔等。金体不异环等。生灭自性即名有法。谓自体性有大等法故名有法。如因明论云声是无常。无常是法。声是有法。有无常法故名有法。

谓必无容至法灭法生者。难数论云。谓必无容于有法常住上可执别有大等诸谛法灭法生。

谁言法外至名为有法者。数论救。谁言大等法外有别彼自性有法。以大等法即有法故彼宗立即义。此文应言。谁言有法外别有彼法。而言谁言法外别有有法者。义相似故。唯即此大等法于转变时。大等异相所依自性名为有法。据体以论不得法外别有有法。据相似说可言自性名为有法。彼宗二十五谛中我.及自性是常。大等二十三谛体常即自性故。相无常前生后灭相不定故。

此亦非理者。论主非。

非理者何者。数论征。

即是此物至曾所未闻者。论主答。自性即是此大等物而不如此大等无常。如是言义曾所未闻 又解大等即是此自性物。而不如此自性是常。如是言义曾未所闻。

如是变生至内海外海者。复由业风简别宝.水。成山成洲。内海外海。

如是九山至出水量同者。明其九山高.广二量。入水皆等。出水半半卑。广与出水同。思之可解。

颂曰至二万二千者。此即第三明八海。第一海广八万。若长约持双山内边周量。于其四面对妙高山外边八万。数各三倍三八二十四。故成二亿四万逾缮那。余文可知 若依称赞净土经。数八功德水云。一者澄净。二者清净。三者甘美。四者轻耎。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

颂曰至逻刹婆居者。此即第四明四洲。就中。一明四洲。二明八中洲。印度国车前狭后阔。故引为喻。菩萨最后所依身。能持此定。及金刚座处能持此定。以无余依身.及余处所。有坚固力能持此定。此定力大余依余处不能持也 八中洲者 遮末逻。此云猫牛 筏罗遮末罗。此云胜猫牛 提诃。此云身 毗提诃。此云胜身 舍搋。此云谄 嗢怛逻漫怛里拏。此云上议 矩拉婆。此云胜边 憍拉婆。此云有胜边。于二说中初说为正。故婆沙一百七十二云。此八洲中人形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说七洲是人所住。遮末逻洲唯逻刹婆居。有说此所说八。即是四大洲之异名。以一一洲皆有二异名故。如是说者应如初说。

颂曰至以立洲号者。此即第五明黑山等 香醉山。谓此山中有诸香气。嗅令人醉故名香醉 一殑伽河。从东面出绕池一匝入东海 二信度河。从南面出绕池一匝入南海 三徙多河。从北面出绕池一匝入北海。即是此方盟津河也 四缚刍河。从西面出绕池一匝入西海。

复于何处至余八寒地狱者。此下第六明地狱。若言捺落迦显受罪处。若言那落迦。显能受罪人。

论曰至在无间傍者。阿名为无。毗旨名间。此论两释。正理更有一说云。有说无隙立无间名。虽有情少而身大故 又婆沙一百一十五云。答依异熟果说名无间。以诸有情造大恶业生彼地狱得广大身。一一身形悉皆广大。遍彼多处中无间隙。故名无间(解云遍彼多处者。非是一一身形皆遍彼处。随生多少遍彼处所) 又婆沙一百七十二。一说虽亦有间假说无间。有说彼处恒受苦受无喜乐间故名无间。有说众多有情造作恶业相续生彼。满彼处所故名无间。评曰不应作是说。生余地狱多生无间者少。所以者何。以造作增长上品身.语.意恶业者乃生彼处。有情造作增长上品恶业。生彼处者少。造作增长中.下品恶业。生余地狱者多。如造作增长上品善业。生有顶者少。造作增长中.下品善业。生余处者多故。应作是说。由造作增长上品不善业。生彼所得身形广大。一一有情据多处所中无间隙故名无间 问地狱在何处。答多分在此赡部洲下。云何安立。有说从此洲下四万逾缮那至无间地狱底。无间地狱纵广高下二万逾缮那。次上一万九千逾缮那中。安立余七地狱。一一纵广万逾缮那。有说从此洲下四万逾缮那。至无间地狱。此无间地狱纵广高下各二万逾缮那。次上有三万五千逾缮那。安立余七地狱。一一纵广高下各五千逾缮那。有说无间地狱在于中央。余七地狱周匝围绕。如今聚落围绕大城(已上论文)释余七地狱名如前已述。

八捺落迦至故说为增者。解十六增。门各有四四重围绕堑最在外 所言增者 第一解云。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说名增 第二解云。本地狱中适被害已。重遭害故故名为增 第三解云有说有情从地狱出已。数更遭此苦故说为增。此约出本地狱已数数受苦名增。故与第二不同。正理更有一解云。或于此中受种种苦。苦具多类故说为增 [卄/縳]伽此云功德。梵此云具。

今于此中至是有情不者。问。

有说非情者。答。

如何动作者。征。

有情业力如成劫风者。解。

若尔云何至死作琰魔率者。难。既死作率。明知是有情。

琰魔王使至非实有情者。通难可知。

有说有情者叙异说。

若尔此恶业何处受异熟者。问。

即地狱中至此何理遮者。答。狱率恶业果。即地狱中受。以地狱中尚容受彼五无间业所感大果。况此狱率恶业小果而不容受。此何理遮。

若尔何缘火不烧彼者。难。

此定由业力至故不被烧者。两释可知。又正理三十一云。无间.大热.及炎热三。于中皆无狱率防守。大叫.号叫.及众合三。少有狱率。琰王使时时往来巡捡彼故。其余皆为狱率防守。有情.无情.异类狱率。防守治罚罪有情故。

热捺落迦至寒捺落迦者。此下明八寒。结前生下。

其八者何者。问。

一頞部陀至大地狱傍者。答 頞部陀。此云疱。严寒逼身其身疱也 尼剌部陀。此云疱裂。严寒逼身身疱裂也。次三寒逼口出异声 嗢钵罗。此云青莲花。严寒逼切身变拆裂如青莲花 钵特摩。此云红莲花。严寒逼切身变拆裂如红莲花 摩诃钵特摩。此云大红莲花。严寒逼切身变拆裂如大红莲花。此中有情严寒所逼。前二后三随身变故以立其名。中三随声变故以立其名 又解前二随身立名。中三随声立名。后三随色变立名。又正理云。此中有情严寒所逼。随身.声.疮变立差别想名。谓二.三.三如其次第(已上论文) 此八并居赡部洲下。如前所说大地狱傍。又正理一说云。此寒地狱在绕四洲轮围山外极冥闇所。

此赡部洲至无间等耶者。问。洲量极狭狱量极宽。如何地下容受无间等。

洲如谷聚至渐陕渐深者。答可知。

如上所论至支派不定者。十六大狱增上业招。余孤地狱随有情类各别业招。或多有情。或二有情。或一有情。于中所止。差别多种处所不定。或近江河等。或在空中。或在海等余处。诸地狱器安布如是。本处地下。后时支派流转不定。

傍生住处至广说如经者。义便兼明傍生.鬼处。正理论云此赡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逾缮那量有琰魔王都。纵广亦尔 以此文证明知金刚座近北。诸地狱等在王都下稍近南边不相妨也。

日月所居至故见月轮缺者。此下第七明日.月。初句明日.月近远。第二句明日.月体量。次两句明四时。后两行明昼夜增减。

论日至依何而住者。问。

依风而住至令不停坠者。答。

彼所住去此至妙高山半者。正释初句。

日月径量至为益为损者。释第二句兼显星量。日.月二体随有情业增上所生。能于眼等为益为损。如遇日光眼见诸色。身冷得暖。果熟。花开。稼穑等物皆得成熟。此即为益 或如遇日光不能见色。蝙.蝮等。患热身损。果坏。花萎。稼穑等物皆悉枯槁。此即为损 如遇月光蝙.蝮等眼能见诸色。身热得凉。果熟。花开。稼穑等物皆得成熟。此即为益 或遇月光不能远见色。如人等眼患冷身损。果坏。花萎。稼穑等物皆悉枯槁。此即为损 损.益不同故言如其所应为益为损。

唯一日月至余例应知者。释第三.第四句。思之可知。

日行此洲至昼则渐增者。言昼夜增减者。印度国法分十二月为三际。一热际有四月。二雨际有四月。三寒际有四月。随其方俗立三际不同。又以十六日为月一日。以十五日为月满日。复分一月为二。前十五日为黑半。后十五日为白半 若依泰法师意解。从二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为热际四月。从六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为雨际四月。从十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为寒际四月。是即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夜渐增。当此间八月九日。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昼渐增。当此间二月九日。从秋分日已去乃至春分日已前说夜增。虽冬至日已去昼渐增。夜仍长昼故说夜增。从春分日已去乃至秋分日已前说昼增。虽夏至日已去夜渐增。昼仍长夜故说昼增 若作此解。即与此论相违。此论云。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昼增准此论文日向南夜增。如何从冬至日已去日向北说夜增。准此论文日向北昼增。如何从夏至日已去日向南说昼增。又与婆沙一百三十六相违。彼论云至摩伽陀月(当此间十一月)白半之日夜有十八(解云十八牟呼栗多)。昼有十二(解云十二牟呼栗多)。从此以后昼增夜减。又云至室罗筏拏月(当此间五月)白半之日夜有十二。昼有十八。从此以后昼减夜增 以此文证准知夜极长已去说昼增夜减。昼极长已去说夜增昼减。若说秋分已去夜增昼减。春分已去昼增夜减。即与此文相违 又真谛法师立三际云。从此间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为热际四月。从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为雨际四月。从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为寒际四月。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夜渐增。当此间七月九日。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夜渐减。当此间正月九日 难曰此亦非理。若言七月九日说夜渐增为据何时。若言夜极短已去说夜增。即夏至已过。若言昼夜齐等已去说夜增。复秋分日未至。若言正月九日说夜渐减。为据何时。若言夜极长已去说夜减。即冬至日已过。若言昼夜齐等已去说夜减。复春分日未至。此即与理相违。又与此论.及婆沙相违。此即与文相违。此真谛立三际约此间节气以分。乍看似顺细寻即违 又有一解云从十二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为热际四月。从四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为雨际四月从八月十六日至十二月十五日为寒际四月。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夜渐增。当此间六月九日。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夜渐减。当此间十二月九日 难云若言六月九日说夜增。夏至日已过秋分未至还同前过。若言十二月九日说夜减。冬至已过春分未至还同前过。故亦非理。又论相违 今解云。西方诸国寒.热.雨三时节不定。还随方俗立三际异。世亲菩萨造论处立三际。当此间从十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为热际四月。从三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雨际四月。从七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为寒际四月。其雨际第二月从后半第九日夜渐增。当此间五月九日。与夏至日稍得相当。此即夜极短已去说夜增。其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夜渐减。当此间十一月九日。与冬至日稍得相当。此即夜极长已去说夜减。说昼增减翻夜应知。此解乍看与此方节气不同。然顺论文。故论云。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昼增 亦顺婆沙文如前说。

昼夜增时一昼夜增几者。问。

增一腊缚至夜增昼增者。答。准下论文。刹那百二十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于中昼夜若至极长。有十八牟呼栗多。若至极短。有十二牟呼栗多。中间延促有六牟呼栗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三六十八成一百八十腊缚故。昼夜增减各一腊缚。从夏至日已去日行此洲。从北向南说夜增时增一腊缚。昼即便减一腊缚也。若从冬至日已去日行此洲。从南向北说昼增时增一腊缚。夜即便减一腊缚也。南北道路有一百八十。日日行一路。以此文证。故知夜极短已去。说夜增昼减。昼极短已去。说昼增夜减。

何故月轮至见有缺耶者。问。黑半渐尽故言末。非是末后也。除第十五日已前十四日皆名白半初。又解于黑白十五日中近后名末近前名初。虽黑半中从十六日已去渐缺。白半中至十四日已来亦有缺。以未及初缺相显故。

世施设中至见不圆满者。答。世施设论中作如是释。月被日照发影自覆。于覆暗处远见不圆。日体净妙月体稍粗。故月被照发影自覆如树发影。照既多少不同影覆多少为异。所以缺.还不定。

先旧师释至现有圆缺者。经部中先旧师释。日.月道路行度不同。于此路行应见其圆。于此路行应见其缺 又解日轮速疾。月轮迟缓。行度不同。日光赫[亦/火]。月明昧劣。日渐近月日照月轮映夺不现。若极相近映夺总不现。若渐相去方得渐现。后不照时彼体全现。映夺不现非由影覆。

日等宫殿何有情居者。此下第八明天器。就中。一明天所居器。二明天器近远 就明天所居器中。一正明天器。二便显余义 就正明天器中。一明四天王器。二明三十三天器。三明空居天 此下明四天王天器。将明问起。

四大天王所部天众者。答。

是诸天众唯住此耶者。问。

若空层天至诸层级等者。答 日等等取诸星 层级等等取七金山。

有几层级至住何层级者。正起颂文。一问层级。二问其量。三问住天。

颂曰至亦住余七山者。初句答初问。次三句答第二问。后一颂答第三问。

论曰至此天最广者。妙高出水八万逾缮那。此四层级始从水际尽第四层有四万逾缮那故言下半。若妙高如鼓。即侵山十六。若如方座。即体外别出。体广八万论层更多。余三层级皆作两释。准此应知。第四层级四大天王及诸眷属共所居止各住一面名四天王。故经依此说四大王众天。余文可知。婆沙一百三十三有二说。一同此论。更一说云。有说初层下齐水量。次二去下量各十千。其第四层去下二万。婆沙虽无评家。此论既无异说。即以此论为正。

三十三天至西南善法堂者。此下第二明三十三天器。问及颂答。

论曰至其量无别者。此师意说。既言与下四边其量无别。准此妙高形如方座外出层级 或如下阔处。何妨亦似鼓。

有余师说至各唯二万者。此师意说其四层级渐次却入侵山体成。如第一层两边共有三万二千。第二层两边共有一万六千。足前成四万八千。第三层两边共有八千。足前成五万六千。第四层两边共有四千。足前成六万。故说山顶面各二万。若据周量有八十千。婆沙正理皆有两说并无评家。

山顶四角至守护诸天者。释第三.第四句。手执金刚杖名金刚手。

于山顶中至诸可爱事者。释善见宫及殿。见者称善故名善见 药叉。是神名。通天.鬼.傍生。是暴恶义。或云勇健。或云有福祐 一百个一故言百一。如言百味饮食 妒罗绵妒罗是树名。绵从树果中出名妒罗绵。如言柳絮。正理论云。城有千门严饰壮丽。有五百青衣药叉勇健端严各严铠仗防守城门。

城外四面至庄严大城者。释四苑。婆沙一百三十三云。一众车苑。谓此苑中随天福力种种车现。二粗恶苑。天欲战时随其所应甲仗等现。三杂林苑。诸天入中所玩皆同俱生胜喜。四喜林苑。极妙欲尘殊类皆集历观无厌。如是四苑形皆正方。一一周千逾缮那量。中央各有一如意池。面各五十逾缮那量。八功德水盈满其中。随欲妙花.宝舟.妙鸟。一一奇丽种种庄严。

四苑四边至捔胜欢娱者。释四妙地。

城外东北至犹遍五十者。明圆生树。

顺风可尔云何逆熏者。问。

有余师言至故说逆熏者。此师意说香无逆熏 言逆熏者。依不越树界故说逆熏 言不越树界者。圆生树身去外枝条面各五十逾缮那量。如在树下近东边立。去彼树身五十逾缮那。若有东风名为逆风。此人虽去树身五十逾缮那。由在树界内立而得头上枝条等香故。言依不越树界。而言逆风得五十者。望树身以论。若越树界即不得香。

理实圆生至如顺风熏者。论主正解。天香德胜能逆风熏。越于树界五十逾缮那。非能远至如顺风熏能越树界百逾缮那。

如是华香至别生香气者。问。如是华香为依自碎华中地大随风相续转至余方。以欲八极微不相离故有地大。就能造中地强说依。非无余大等。又解地谓碎花与香为所依故名为地 又解地谓土地。言此花香依此土地相续流转。为但熏风风中别生香气转至余方。

此义无定至俱许无失者。答。轨范师释通二无失。

若尔何故至遍诸方者。难。若香能逆熏如何颂说花根等香不能逆熏。但功德香能逆流。

据人间香至无如是能者。论主通释。人香共了不能逆熏。若据天香能逆熏也。

化地部经至唯遍五十者。叙异部说。彼部说。此圆生树香顺风至百。无风五十。

外西南角至不如法事者。释善法堂。正理论云。城外西南角有大善法堂。三十三天时集详辨制伏阿素洛等。如法不如法事。名善法堂。

如是已辨至皆依外器者。此下第三明空居天器。从夜摩天至色究竟所住宫殿皆但依空。依迦湿弥罗故言色界十六。又正理云。有说空中密云弥布如地为彼宫殿所依。外器世间至色究竟。上无色故不可施设。

如是所说至故使之然者。此下第二便显余义。就中。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诸天初生。三明欲生乐生。此即第一明六天行淫。

随彼诸天至同中印度者。此即第二明诸天初生。且六欲天初生如次。四天王天如五岁。三十三天如六岁。夜摩天如七岁。睹史多天如八岁。乐变化天如九岁。他化自在天如十岁。生已身形速得成满。色界天众于初生时身量周圆具妙衣服。如梵众天初生半逾缮那。乃至色究竟天初生万六千逾缮那。二界诸天皆作圣言。圣言谓中印度语。印度此云月支。月有千名斯其一矣。旧云天竺。或云贤豆。或云身毒。讹也。又正理云。谓彼言词同中印度。然不由学自解典言。

欲乐生别云何应知者。此下第三明欲生乐生问起。

颂曰至乐生三九处者。答。

论曰至差别三种者。解三欲生如集异门第五广解三欲生三乐生。不能具引。略述意云。有诸有情谓是假者乐受现前诸妙欲境。谓诸有情恒乐。受用宿业所感随本所生现前欲境非别化作。彼于如是随本所生现欲境中。有势力故自在而转。谓全人趣.及于欲界取下四天 言妙欲境者。境非是欲贪欲名欲。境能生欲故名欲境。愚夫妄计名之为妙 有诸有情造是类业受用境时。乐自变化自在而转。谓唯第五乐变化天 有诸有情造是类业受用境时。令劣天子化作种种色.声.香.味.触境。于中受用自在而转。谓第六他化自在天 准集异门。声亦可化 所以别立三种别者。依彼受用如本所生现前欲境义故立第一欲生。依彼受用如乐自化欲境义故立第二欲生。依彼受用如乐他化欲境义故立第三欲生。于欲界中分别欲生差别三种故言欲生 故集异门云。欲生者谓于欲界生 又解受用五欲境生故名欲生。又婆沙一百七十三云。问何故人.及前四天众合立欲生。后二天众各别建立。答人及前四天烦恼粗。后二天烦恼细。有说人及四天同乐受用自然生境故合立一。第五天众独乐受用自所化境。第六天众独乐受用他所化境。故各立一(广如彼说)。

乐生三者至故名乐生者。解三乐生。初.二.三定名三静虑。于三静虑处各有三名九处生受三种乐 言三乐生者。一谓彼初定有情安住离欲恶不善法而生喜.乐。或即定名离。由离势力生喜.乐故。准法蕴足论第七。喜谓喜受。乐谓轻安。二谓彼二定有情安住从初定生二定喜.乐。或即由彼二定势力生喜.乐故。喜.乐如前解。三谓彼三定有情安住离二定喜生三定乐。故集异门说离喜之乐。三定言乐所谓乐受。长时安住此三种乐。此三种长时离苦。长时受用此三种乐。故名乐生。准集异门。长时等三皆通三乐。应知此中所言乐者。或喜受名乐或轻安名乐。或乐受名乐。又助一解。初定长时安住乐。二定长时离苦。初定虽亦离苦犹有苦依。二定离苦及离苦依。以相显故故言离苦。三定长时受乐。

生静虑中间至亦号乐生天者。论主约中间定劝思。正理论释云。大梵既有喜.乐现行名乐生天亦无有失。

所说诸天至得究竟名者。此下明天器近远。就中。一正明器近远。二明下天升上。此即正明器近远。欲界六天色界十六。总二十二相去可知。

于下处生至要作下地化者。此即第二明下天升上。下天升见上总由三缘。一自得通能往。二依他得通者往。三上天接往。若上天来下。或下天至上下见上天。然下地下界眼。不能见上地上界色非其境界故。以上色细故。如下地身不觉上触。故上来下非自身来。要作下地化方下得见。若自身来下眼不见。

有余部说至下见上天者。叙大众部说。彼下地天随乐。亦能见上地色。如生此欲界下天见上天。正理破云。诸地相望因果别故。要离下地染方得上生。故下地眼根不见上色。是卑下业所感果故。

夜摩等天宫依处量有几者。此下大文第二总辨大千。此即问也。

有余师说至量无边际者。依宗正答。欲界上四天有二师释。色界四定亦有二释。如文可知。言第四静虑量等大千。或说量无边际者。据积众多别处量说无总地形。故下论解第四定云。谓彼天处无总地形。但如众星居处各别。

齐何量说小中大千者。问起颂文。

颂曰至后当广辨者。可知。今准后文前文初师说。初定如四洲者为正。又正理云此中小千唯举其梵世故。小光等非小千界摄。积小千等为中大千。故中大千亦不摄彼。又言小者是卑下义。以除上故。如截角牛。积小成余亦非摄彼。

如外器量别身量亦别耶者。此下大文第二明能居量。就中。一明身量。二明寿量。此即第一明身量问起。

亦别者。答。

云何者。征。

颂曰至增满万六千者 俱卢舍此云鸣唤 所以无云减三逾缮那者。从变异受初修不变异受难故减三也 又解为成色究竟天万六千故所以减三 又解法尔故然。余文可知。

身量既殊寿量别不者。此下第二明寿量。就中。一明人.天寿量。二明恶趣寿量三明中夭.不中夭此下第一明人.天寿量问起。

亦别者。答。

云何者。征。

颂曰至大全半为劫者。颂答。

论曰至寿量短长者。明人寿量。

要先建立至建立昼夜者。问。

人五十岁至万六千岁者。答。欲界六天已上五天。望下四天王天。各有二俱增倍。一昼夜增倍。二寿量增倍。故言上五欲天渐俱增倍。余文可知。

持双以上至依何得成者。问。依华开合至天寿短长者。答。花开为昼。花合为夜。呴物陀此云白莲花。钵特摩此云红莲花。鸟鸣为昼。鸟静为夜。天寤为昼。天寐为夜。自身带光明成外光明事不假外光。

色界天中至六八万劫者。明上二界寿量。

上所说劫至为中为大者。问。其劫量为以坏摄空四十劫名为一劫。为二十成劫为一劫。为约住劫中一下一上一中劫为一劫。为约八十中劫为一大劫。以佛经中或说一中劫为一劫。如无间果。或二十中劫为一劫。如成劫等。或四十中劫为一劫。如梵辅天。或说八十中劫为一劫。如少光天等。由此不同故为此问 又解以坏摄空四十劫。以成摄住四十劫。中谓一上下。大谓八十中劫。坏.成虽复时等乘前论文坏.成起问故两种俱说 又解为坏二十中劫。为成二十中劫。为一上一下中劫。为八十大劫。

少光以上至所寿劫量者。答。少光以上八十中劫大全为劫。于四劫中以大为劫。自下诸天大半为劫。于四劫中时等坏劫。即由此四十中劫为一劫。故说大梵王过梵辅天寿一劫半。谓大梵王以成.住.坏各二十中劫总六十中劫为一劫半。故以大半四十中劫为下三天所寿劫量 问大梵王望少光天身量但狭半逾缮那。如何寿量悬格不同 解云身.寿二量不可俱齐。为顺火灾故大梵王不受大劫。为顺水.风灾故少光已上大全为劫倍倍渐增。

已说善趣至后后倍二十者。此下第二明恶趣寿量。问及颂答。

论曰至寿一中劫者。明八热地狱寿量 傍生寿至寿五百岁者。明傍生鬼寿量 难陀。此云喜 言八龙王者。法花经云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

寒那落迦云何寿量者。问。

世尊寄喻至地狱寿量者。解八寒地狱 佉梨受一斛 婆诃。此云篅。受二十佉梨。一摩婆诃量。此显婆诃量大小不欲取摩如言一谷篅 颂言如一婆诃摩者显取婆诃中麻。如言一篅谷 摩揭陀。此云无恼害 巨胜胡麻异名。巨胜易尽 寿量难尽。显寿长也。故起世经第四解寒地狱中云。诸比丘如憍萨罗国斛量。如是胡麻满二十斛高盛不概而于其间有一丈夫满百年已取一胡麻(广如彼经)以此故知佉梨是斛量。二十佉梨是一婆诃量。真谛广以彼国计算云。二十佉梨为一婆诃。一婆诃有二百五十六斛者不然。余文可知。

此诸寿量至皆无中夭者。此即第三明中夭.不中夭。诸处寿量皆有中夭。唯北俱卢定寿千岁。此约所居止处说。非别有情。有别有情不中夭故。谓住睹史多天一生所系菩萨。无始已来为多生死之所系缚。今唯一生所系未得成佛。故云一生所系。此菩萨定寿四千岁必无中夭。最后有。谓依此身定得无学名最后有。若未证果必无中夭。后成无学已亦有中夭 佛记.佛使。谓事未终必无中夭。事已后亦有中夭 随信行.随法行。谓在见道十五刹那必无中夭。出见道已亦有中夭 菩萨母怀菩萨时。轮王母怀轮王时。未生已来必无中夭。后生已去亦有中夭。此等如应皆无中夭。故正理云。谓住睹史多天一生所系菩萨决定尽彼天中寿量。若最后有乃至轮王等有情事未究竟终不中夭。非谓必尽随所生处寿量短长 问前俱非害中说慈定等。于不中夭中何故不说。又不中夭中。说一生所系。俱非害中何故不说 解云于不中夭理亦应说慈定.灭定.无想定。以时不定非如见道随信.法行。定十五刹那。那落迦.王仙.轮王.色.无色界。虽非俱害然有中夭。故此不说。见道即是随信.法行。达弭罗等并见佛记。余者同此后文 又解那落迦.轮王.色.无色界有中夭。余慈定.灭定.无想定.王仙无中夭。此中皆在等字中收 又解随其所应等字以摄俱非害中不说一生所系菩萨者。略而不论。非皆举尽。应知此中非中夭者。定非自他害。有是非自他害而是中夭。谓色界等 问弥勒菩萨何劫上生下生 泰法师云。依立世经弥勒菩萨第九住劫。释迦如来百岁时。生上睹史多天。至第十劫八万岁劫减时方下生。(广勘彼经) 真谛法师亦作此说。然和上云。释迦牟尼当住劫第一劫出世。于此劫中已有四佛出世。即拘卢孙佛至释迦佛。若弥勒佛当第二住劫下生。

俱舍论记卷第十一

建保六年(戊寅)十一月十日午时于东大寺西院书了志者为兴隆佛法广作佛事乃至现生当生悉地圆满出离生死证大菩提法界众生平等利益也。

虽恶笔极底依志切如鸟迹书了笔师

光   庆(二十五)

永正第八年(辛未)三面僧房炎上已后自般若寺边令买得毕一部之内三卷不足也。

英   训

地 藏 院[○@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