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钦定续通典 四库本

卷二十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通典卷二十三

职官

【臣】等谨案杜佑作职官典上溯黄农下迄唐代历朝官制之沿革件系条分分二十二卷首叙官制要畧曰三公曰三省尚书曰御史共六卷曰诸卿曰武官曰东宫官曰王侯封爵曰州郡曰文武散官曰禄秩曰秩品共十六卷自长贰以至隶属阶品命数以次详载窃以唐之职官杜典畧备自天宝以後无大改革所有增置不过十数条而已至五代官制紊杂废置不常欧阳修作史序云乱世分离文字残缺故无职官志今考其帝纪列传并参以会要及册府元龟等书叙及官职者宰辅诸卿而外无可纪述宋初官无定员员无专职三省二十六曹四司类有他官主判迄於元丰肇新官制罢去空名咸遵职守衔名员额类承唐制而加以详备建炎中率多省并然或废或复犹不尽更初制也辽初建国事简职专神册六年诏正班爵因习闻河北藩镇受唐官名故太师太保司徒司空枢密使之名施於部族其伊勒希巴多罗伦穆腾特哩衮林牙裕悦之类则从其初号也既得燕代十六州乃用唐制立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名曰南面官以治汉人金自景祖始建官属其官皆踵辽之旧类多国语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至熙宗始颁官制及改易官格除拜内外官始以勲封食邑入衔而後其制定自省而下为院为台为府为司为寺为监为局为署为所各统所属以修其职事员简而不滥职定而不移终金之世未尝稍改元自世祖即位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总政务者中书省秉兵柄者枢密院司黜陟者御史台在内者有寺监卫府在外者有行省行台宣慰廉访诸司及路府州县官而一代之制始备若其因事而置事已则罢与夫异教杂流世袭之属名类实繁虽正史亦畧而不载至正兵兴增设之官不循旧制平章有添设之号枢密有行院之称纪律紊而官益滥矣明制沿汉唐之旧而加损益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於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之事侍郎贰之纠劾责之都察院章奏达之通政司平反参之大理寺亦汉九卿之遗意也始置大学士特备顾问鲜所参决洪熙宣德中加至公孤遂为宰相位次冠六卿矣其余司寺监苑咸设专官以率其属外官则以总督巡抚总领其纲纪而巡按纠察之立法之初庶绩咸理至於建都北平而南省犹设官属朝廷猥以是为储才臣子遂因之而养望终明之世不废亦一代之制也是书一遵杜佑体例取其有关沿革及制度之大者分门纂辑其政蹟可纪及立言行事足备考核者间为诠注以存掌故自唐肃宗至德以後官制有所更定者则标举而类叙之无所更改则仍依杜佑旧文纂集辽金元明四朝其职掌同而衔名稍异仍依其职司所系按类递详间有增补一二者亦依次附叙并着於篇至於宦官削去秩品仍纂録内侍省官职於治乱得失之由尤资考镜恭奉

圣谕特於本篇下敬详焉

第一历代官制要畧

第二三公总叙【四辅二大附】 太师 太傅 太保 太宰 太尉 司徒 司空 大司马 总叙三师三公以下官属

第三宰相【并官属】

门下省 侍中【侍郎 给事中 散骑常侍谏议大夫 起居 补阙 拾遗 典仪 城门郎 符宝郎 宏文馆校书】中书省 中书令【侍郎 舍人 通事舍人集贤学士 史官 主书】

第四尚书上

尚书省【并总论尚书】 録尚书 尚书令 仆射【左右丞 左右司郎中 员外郎附】 历代尚书 历代郎官 历代都事主事令史 行台省

枢密院 知院事【同知院事 枢密副使 签书院事 同签书院事 都承旨 副都承旨 检详官 计议官 编修官 客省使 断事官】

第五尚书下

吏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司封郎中员外郎 司勲郎中 员外郎考功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户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度支郎中员外郎 金部郎中 员外郎仓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礼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祠部郎中员外郎 膳部郎中 员外郎主客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兵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职方郎中员外郎 驾部郎中 员外郎库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刑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都官郎中员外郎 比部郎中 员外郎司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工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屯田郎中员外郎 虞部郎中 员外郎水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第六御史台 御史大夫【中丞 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 监察侍御史 主

簿 典事检法经历都事附】

第七诸卿上

总论诸卿【少卿附】

太常卿【丞 主簿 博士 太祝 奉礼郎协律郎 两京郊社署 太乐署 鼔吹署 太医院 太卜署 廪牺署 汾祠署太公庙署】光禄卿【丞 主簿 大官署 珍羞署 良醖署 掌醢署】卫尉卿【丞 主簿 武库署 武器署 守宫署 公车司马令 左右都候】宗正卿【丞 主簿 崇元署 诸陵署 太庙署】太仆卿【丞 主簿 乘黄署 典廐署 典牧署 车府署 诸牧署】大理卿【正 丞 主簿 狱丞 司直 评事监】

第八诸卿

鸿胪卿【丞 主簿 典客署 司仪署】

司农卿【丞 主簿 上林署 太仓署 鈎盾署 ?官署 苑总监 诸仓监 司竹监 温泉汤监 诸屯监 搜粟都尉等官典农中郎将等官】太府卿【丞 主簿 诸市署 平准署 左右藏署 常平署】秘书监【丞 秘书郎 校书郎 正字 着作郎 佐郎 校书正字附 太史局令丞】

殿中监【丞 尚食局 尚药局 尚衣局 尚舍局 尚乘局 尚辇局 奉御 直长】

第九诸卿下

内侍省【内侍 内常侍 内给事 内谒者监内寺伯 掖庭局 宫闱局 奚官局 内仆局 内府局】

少府监【少监 丞 主簿 中尚左尚右尚织染 掌冶等署 暴室等丞】将作监【丞 主簿 左校署 右校署 甄官署 中校署 东园主章令】国子监【祭酒 司业 丞 主簿 国子博士助教 太学 广文 四门 律学书学 算学等博士】

军器监【丞 主簿 甲坊署 弩坊署】

都水使者【丞 主簿 舟檝署 河渠署】

第十武官上

将军总叙 左右卫【并亲卫】 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 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 左右监门卫 左右千牛卫 左右羽林卫 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等军附】

第十一武官下

大将军【并官属】 车骑将军 卫将军 前後左右将军 四征将军 四镇将军 四安将军四平将军 杂号将军 监军【军师祭酒理曹掾属附】三署郎官叙 中郎将【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 虎贲

中郎将 四中郎将【东西南北】 杂中郎将 折冲府【果毅别将等附】

三都尉【奉车 驸马 骑 奉朝请附】

第十二东宫官

太子六傅【三太三少】 太子宾客 太子詹事【丞主簿司直】 太子庶子【中允 司议郎 中舍人舍人 通事舍人 谕德】

【赞善 崇文馆学士 洗马 文学 校书正字 典膳 药藏 内直 典设 宫门等郎】太子家令【丞 主簿 食官署典仓署 司藏署】 太子率

更令【丞 主簿】 太子仆【丞 主簿廐牧署】 左右卫率府【副率以下官属】 左右司御率府 左右清道率府左右监门率府 左右内率府 太子旅贲中郎将 太孙官属附

第十三王侯总叙 历代王侯封爵【公主并官属附】第十四州郡上

司隶校尉 州牧刺史 总论州佐【别驾 治中 主簿功曹书佐 部郡□从事 典郡书佐 祭酒从事 中正】

都督【总管节度团练都统等使附】

都护

第十五州郡下

京尹【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河南尹 留守附】 郡太守 总论郡佐【郡丞 别驾 长史 司马 録事参军 司功 司仓 司户 司兵 司法 司士 参军事 经学博士 医博士中正 通守 五官椽 督邮 郡 尉】县令 总论县佐【丞 主簿 尉 五百附】乡官 镇戍关市官

致仕官

第十六文散官 开府仪同三司 特进 光禄大

夫以下

武散官 骠骑将军 辅国将军 镇军将军以下 诸校尉附

勲官

内官【命妇附】

第十七禄秩【干力 白直 仗身 庶仆 亲事帐内 执衣 防阁 邑士 士力

门夫等并附】 致仕官禄 职田公廨田

第十八秩品一【并命数】

第十九秩品二【并命数】

第二十秩品三【幷命数】

第二十一秩品四【并命数】

第二十二秩品五

历代官制要畧【官数 官品 设官沿革 封爵三公 宰相 三老五更 禄秩】

官数

宋二万四千员

辽官数无考【案辽史百官志所纪官属如北南院官名约一百一十有奇北面官官名约一千五百有奇南面官官名约八百有奇第纪衔名不载员额至所载六部职名总目只书某人曾任某职以实之盖修辽史时已难尽考矣】

金一万九千七百员【章宗泰和七年在位者四万七千余员较大定时多三倍】元一万六千四百二十五员

明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三员【内官一千九百七十四员外官二万二千七百九员】

官品

唐自一品至九品又置勲官九品【已详通典】其勲品自正四品起各分上下【正四品上曰正议大夫正四品下曰通议大夫从四品上曰太中大夫从四品下曰中大夫正五品上曰中散大夫正五品下曰朝议大夫从五品上曰朝请大夫从五品下曰朝散大夫正六品上曰朝议郎正六品下曰承议郎从六品上曰奉议郎从六品下曰通直郎正七品上曰朝请郎正七品下曰宣德郎从七品上曰朝散郎从七品下曰宣义郎正八品上曰给事郎正八品下曰徵事郎从八品上曰承奉郎从八品下曰承务郎正九品上曰儒林郎正九品下曰登仕郎从九品上曰文林郎从九品下曰将仕郎】

宋自一品至九品各有正从凡十八品铨法分流内流外【流内所铨视其出身其流外出官之法共三十七条】文阶三十有七【元丰时止二十四阶政和时始定三十七阶】武阶五十有二封爵十二勲十二

辽官品无考【案辽史百官志北面官率用本部族人至有以太子亲王用事者南面官兼使汉人为之衔名采用唐制北南面皆有长贰以率其属但品秩之崇卑资格之陞转失传久矣】

金自一品至九品各有正从凡十八品文阶四十有二武职一二品皆用文资正三品以下阶与文资同勲十二

元自一品以至九品各有正从凡十八品文阶四十有二【外司天散官各有十四阶内侍散官各有十四阶太医散官各有十五阶教坊散官各有十五阶】武阶三十有四勲十等

明自一品至九品各有正从凡十八品不及九品曰未入流文阶四十有二【以历考为差】武阶三十文勲十等武勲十二等

设官沿革

唐集贤院大学士 通元院【即武德时太史局肃宗乾元元年改通元院置主簿等官】行营都元帅 行营都都统

梁崇政院【唐为枢密院梁改崇政院後又为枢密院】

宋枢密使【枢密之名始於唐代宗任宦者置内极密使掌机密文书如汉中书谒者令是也若内中处分则令内枢密使宣付中书门下施行其权任已侔宰相矣五代置枢密使宋亦因之】三司使【职在总国计应贡赋秦为治粟内使汉改为大农令魏为司农梁为卿後魏加大】观察使【唐置宋因之】承宣使 防御使【唐置宋因之】团练使【唐置宋因之】宣徽院【辽金元因之】大学士 参知政事【职掌体制降宰相一等具宰相篇】左右谕德【转导储阐者天圣宁建储时置辽明因之】都副承旨【五代时有承旨副承旨以诸卫将军充太宗太平兴国中以杨守一充都承旨都承旨自守一始也】检详【检详之职古无之神宗熙宁四年诏以编修经武要畧官四人王存陈伺陈奉世苏液检详枢密院诸房文字礼□视中书检正官】编修官【编修官古无之仁宗庆历四年史馆王洙承旨单士宁编修例册编修之名自此始】崇政殿说书【古无此官仁宗景佑元年命贾昌朝赵希言王宗道杨安国并为崇政殿说书日轮二员只候】开封府牧尹【为畿甸民牧汉为京兆尹唐亦为京兆尹】制置使 经畧安抚使 走马承受【古无是官职在有边警则驰驿上闻】抚谕使【高宗建炎时以金兵退後人情未安以路文廸等为抚谕使後诸路皆置】都副钤辖【宋初以朝官及诸司使以上充或一州或一路或两路三路亦有无都字者仁宗嘉佑中诏内臣为钤辖都监逐路止置一员初不常置成都大府帅臣第带兵马钤辖两武臣之为钤辖者与均礼】兵马都监【宋兵马都监有路分掌本路禁旅屯戌边防训练之政令以肃清所部建炎三年以要郡守臣带本路兵马都监武臣一员充副都监绍兴三年罢守臣兼兵职而副都监如故州都监则以大小使充掌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在城巡检资浅者为监押或杂用文臣其後止用武臣】路分都监 客省引进使副使 宣抚使【英宗治平时以枢密院签事郭逵宣抚陕西後韩绦即以宣抚使拜相仍领使事建炎时以宰相出为宣抚或加处置二字入衔绍兴後或以武臣充之】

辽大裕悦 北南枢密院 北南大王院 总知军国事 知国事 门下省【辽南面设门下省金初亦设海陵正隆时废元不设】符宝郎【辽南面符宝司属门下省其官有符宝郎金设符宝郎四员掌御宝及金银等牌属殿前都点检司元世祖至元初立符宝局後改典瑞监明为尚宝司】大特哩衮【治皇族之政教宋为宗正寺卿元为大宗正明为宗人令】伊勒希巴【以治刑狱宋为刑部金元明亦为刑部】多罗伦穆腾【宋为礼部金元明亦为礼部】大林牙院【辽北面有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南面有翰林院掌天子文翰之事金元明俱止有翰林院】大详衮【辽有大详衮司与大将军并官曰大详衮曰都监曰将军曰小将军曰军校曰队师】护军司徒 卫军司徒【皆大详衮所属】御帐官 着帐官 大横帐详衮司【掌九帐皇族之事有详衮太师太保司空郎君知事等官】便宜从事 都副部署【掌行在行宫之政令有都部署副部署判官等官】审计院【掌钱谷出入之政】转运司【辽设金元因之】

金镇抚弹压官【宣宗贞佑元年九月设京城镇抚弹压官置招贤所】益政院【哀宗正大元年诏设益政院於内廷置说书官二人】机察官【哀宗天兴二年设蔡州四隅机察官】审官院【有知院同知审官院事等官掌奏駮除授失当事如御史台明为六科给事中】卫尉司【有中卫尉等官掌宫中诸务及扈从仪仗】行中书省【贞佑二年置行省於陕西元从之制行中书省凡十秩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惠民司 四方馆使 警巡院使【平理狱讼警察别部设於诸京者】中都都麴司使副使【榷酒醋税宋为监税】提举讥察使 文思署【隶於少府监官】绫锦院【置於真定平阳太原河间怀州掌织造织染等事皆属於工部】明安 穆昆 诸乣详衮【守戍边堡】

元中政院【供奉中官之事】都护【顺帝至正时置镇北庭都护府於畏吾境以托克托穆尔等领其事秩从二品辽金皆无此官明亦不设惟世宗幸承天以郭勲为都护大将军】提刑按察使【元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曰山东山西道曰山北东西道曰河东陕西道曰河北河南道明因之】经畧使【辽金不设至正时命经畧使问民疾苦明不专设有兵事则暂敕行事】行枢密院【唐制内枢密五代及宋皆置枢密世祖中统时置行枢密院掌征伐事还则罢】行院【中统时置行院为一方一事而设事已则罢】左右翼屯田万户府【经理斡端别十八里回环汉军及新附之军】行御史台【至元中设於各道品秩同内台】制国用使【至元时立掌国用经制悉统千户隶兵工二部】都总制庸田司使【至正时置总理军民屯田事以重臣为之】水军元帅府【至正时置】艺文监【文宗天历时置专以国语敷译儒书及儒书之宜校讐者俾兼治之】侍正府【有侍正同知佥府等官掌内廷近侍之事】储政院【天历二年改詹事院为储政院】左右都威卫使司【以侍卫亲军为之设以护卫宫禁】内宰司【有内宰司丞等官掌内府饮膳之事】内史府【至元时置有内史中尉司马谘议等官为王府掾属】长信寺【古无此官成宗大德时置长信寺领大鄂尔多齐哩克昆诸事】长秋寺【仁宗皇庆时置掌武宗五鄂尔多户口钱粮营缮诸事】承徽寺【英宗至治时立掌达尔玛实哩皇后位下钱粮营缮等事】长宁寺【至治时立掌苏喀巴拉皇后位下户口钱粮营缮等事】宁徽寺【天历时置隶班布尔实皇后位下】长庆寺【泰定时立掌成宗鄂尔多及常岁管办□失房子行幸集赛台人等衣粮之事】武备寺【至元时置掌缮治戎器兼典受给】尚乘寺【至元时置掌御马及羣牧事】利用监【至元时置掌出纳皮货衣物之事】章佩监【武宗至大时置掌御用带服】经正监【掌营盘纳鉢及标拨投下草地有词讼则治之】尚供总管府【掌守护行宫及游猎供需之事】云需总管府【掌守护行宫及行营供办之事】徽政院【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太子裕宗薨以詹事院钱粮选法工役悉归太后位下改为徽政院以掌之顺帝元统时依太皇后故事复为皇太后置设立官属三百六十有六人】都总裁【至正三年诏修辽金宋三史以右丞相托克托为都总裁平章特穆尔达宝右丞贺惟一中丞张起严翰林学士欧阳元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掲傒斯为总裁官】大禧宗禋院【掌禋享之礼】大抚军院【至元二十七年皇太子总天下军马置大橅军院】大都督分府【至正十八年立】明内阁大学士【太祖洪武时革去中书省仿宋制置殿阁学士以翰林等宫参预机务成祖永乐时始名内阁班在六部之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 总督 提督仓场 督饷侍郎

督理钱法侍郎【皆隶户部】总督京营戎政【世宗嘉靖时置】巡抚 操江 巡按 巡江 巡视京营 提学 巡仓 巡库巡视光禄 巡青 恤军 监课 清军 刷卷

巡盐 巡河 巡关 巡茶 印马 屯田 捕盗【皆御史差】协理京营戎政【嘉靖时命兵部尚书刘天和辍部务另给关防专理戎政】翰林院庶吉士【洪武时置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无定员】五经博士【皆以先圣先贤後裔为之】行人司司正司副 锦衣卫指挥使【洪武时置职掌缉捕刑狱之事及卤簿仪仗扈从宿卫等职】镇抚司【永乐时置治诏狱】府尹 府丞【应天顺天两府】少詹事 苑马寺正卿 少卿 行太仆寺正卿 少卿布政司【明置承宣布政使司初为行中书省或分中书省六部尚书往往出为参知政事参政入】

【为尚书】左右参政 左右参议 按察司副使 佥事盐运同知 五军都督府 留守司 宣慰司 宣抚司 安抚司 挂印将军 总兵 副总兵 参将游击 守备 备倭 把总

封爵

唐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国公【从一品】开国郡公【正二品】开国县公【从二品】开国县侯【从三品】开国县伯【正四品】开国县子【正五品】开国县男【从五品凡上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案通典封爵内载唐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郡公县公开国县侯伯子凡九等今考史所载畧异或系天宝後更定而史不传其年月因并详之】

五代多沿唐制其时封王及郡王国公者为多【梁李仁福封朔方王葛从周封陈留郡王高万兴封渤海郡王冯行袭封长乐郡王後唐封张全义为齐王晋桑维翰封魏国公周高行周封齐王】

宋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十二等【兄弟封国为亲王亲王嫡子为嗣王宗室近亲封郡王或封郡公其开国公侯伯子男皆随食邑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上封侯七百户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

辽封爵无考【案百官志载辽制属国属部官大者拟王封小者准部使而爵之差等不载焉及考皇子表雅斯哈封太平王廸里封冀王隆佑封郑王挞鲁封燕国王布古台封柳城郡王侯古封混同郡王考诸臣列传韩延徽封鲁国公韩德枢封赵国公赵延夀封魏王室昉封郑国公萧相封兰陵郡王耶律实鲁封韩王都噜封漆水郡王耶律休格封宋国公萨巴封武宁郡王萧阿噜封兰陵县公独侯伯子男鲜见岂是时王公以外即无封爵抑史之失传与】

金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郡伯【旧曰县伯承安二年改】县子县男凡八等食邑王万户实封一千户郡王五千户实封五百户国公三千户实封三百户郡公二千户实封二百户郡侯一千户实封一百户郡伯七百户县子五百户县男三百户皆无实封

元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凡八等【内郡侯有正二品从三品之分郡伯有正四品从四品之分】惟郡王国公时有除拜余则止於封赠用之

明公侯伯凡三等【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功臣则给铁劵封号四等曰开国辅运推诚曰奉天靖难推诚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岁禄以功为差已封而又有功则进爵增禄【案明史职官志封爵只有公侯伯三等较前代封爵为独少惟驸马都尉在伯上考列传载徐达封中山王常遇春封开平王李文忠封岐阳王邓愈封宁河王汤和封东瓯王沐英封黔寜王皆卒後追封者诸王世表凡宗支嫡派分藩於外者皆王号考功臣世表又有旴?县子王清罗山县子王凤显定远县子姜润梁县子石明等十二人当涂县男王恺丹阳县男孙炎合肥县男徐明五河县男王理等十人皆从征死事者此系明初追赠所封故洪武後即不?见自建文至崇祯凡功臣外戚以及恩幸所得封者惟金忠以外藩归附封忠勇王而其外皆公侯伯焉故史所载封爵止此三等】

三公

唐亲王拜三公者不亲事祭祀阙则摄【唐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已详杜佑通典】三师自代宗广德以後始以授宰相勲臣及藩镇【唐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

五代时不常置

宋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辽以裕悦为三公复置南面官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案辽史百官志载裕悦坐而论议以象公师其叙大裕悦府则云无职掌位在百僚之上辽之尊官犹南面之有三公又载南面朝官三师府有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府有太尉司徒司空是裕悦为国制之崇秩而三师三公则既得燕代十六州以後采用唐制而设者也】金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元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宰相

唐肃宗至德以後宰相率领他职【如用兵时则加节度使衔崇儒学则为大学士急财用则为盐铁转运使又其甚则为延资库使至於国史太清宫之类史所称品类颇多】梁以门下侍郎及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後唐晋汉并因其旧後唐复有行台左丞相右丞相周以中书令及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以三公及同平章事为宰相左右仆射亦为宰相後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有兼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不预政事非宰相也

辽有北宰相府左右宰相南宰相府左右宰相南面官有东京中京南京左右宰相左右平章政事

金以尚书令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

元以中书令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

明初有左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属中书省以掌庶政後革中书省置殿阁大学士列六部之上遂为相职

三老五更

三老五更自唐至宋辽金元明皆无

禄秩

唐自天宝十四载兵兴後权臣增领诸使月给厚俸比开元制禄数倍【制禄法已详杜佑通典】至德初以用物不足内外官不给料钱郡府县官给半禄

五代时官制不常文臣多兼武职或权领诸使禄亦无定制

宋自仁宗嘉佑时始着禄令宰相而下至岳渎庙主簿凡四十一等熙宁已前无所损益元丰一新官制职事官职钱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大率官以禄令为准而在京官司供给之数皆并为职钱如大夫为郎官既请大夫奉复给郎官职钱视嘉佑时赋禄为优至徽宗崇宁间蔡京秉政吴居厚张康国辈於奉钱职钱外复增供给食料等钱如京仆射奉外又请司空奉其余傔从钱米并支本色余执政皆然视元丰时增倍矣南渡之初兵兴费绌宰执禄奉权损半支给其後内外官有添支料钱职事官有职食厨食钱职纂修者有折食钱在京厘务官有添支钱添支米选人使臣职田不及者有茶汤钱其余禄粟傔人悉还畴昔有宋制禄之法先後凡三变其奉数职田详见後禄秩篇中

辽圣宗统和四十六年四月诏罢民输官奉给自内帑金百官奉给正一品钱粟自三百贯石至二百二十贯石有差麴米麦各五十称石至三十五称石有差【春秋衣罗绫绢疋绵两及职田详後禄秩篇下仿此】从一品钱粟二百贯石至一百八十贯石有差麴米麦各三十称石至二十五称石有差正二品钱粟一百五十贯石麴米麦各二十二称石从二品钱粟一百四十贯石至一百二十贯石有差麴米麦各二十称石至十八称石有差正三品钱粟一百贯石至七十贯石有差麴米麦各十六称石至十二称石有差从三品钱粟六十贯石麴米麦各十四称石至十称石有差正四品钱粟五十贯石至四十五贯石有差麴米麦各十二称石至八称石有差从四品钱粟四十八贯石至四十贯石有差麴米麦各十称石至七称石有差【明安无麴米麦】正五品钱粟三十五贯石至三十贯石有差麴米麦各八称石至六称石有差从五品钱粟三十贯石至二十贯石有差麴米麦各六称石至四称石有差【穆昆无麴米麦】正六品钱粟二十五贯石至二十贯石有差或麦五石或麴米麦各三称石从六品钱粟二十二贯石麦五石正七品钱粟二十二贯石至一十八贯石有差或麦四石或麴米麦各二称石从七品钱粟一十八贯石至一十五贯石有差麴米麦各二称石一称石有差正八品钱粟一十五贯石至一十贯石有差或麦三石或麴米麦各一称石或无从八品钱粟一十三贯石或麦三石二石有差或麴米麦各一称石正九品钱粟或同从八品或一十二贯石至一十贯石有差或麴米麦各一称石或麦二石至一石有差从九品钱粟一十二贯石至七贯石有差麦二石一石有差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定百官奉例各品又分差等从一品有六定五定之差正二品有四定二十五两四定一十五两之差从二品分三等四定及三定三十五两三定二十五两正三品分三等三定二十五两三定一十五两及三定从三品分三等三定及二定三十五两二定二十五两正四品分三等二定二十五两二定一十五两及二定从四品分三等二定及一定四十五两一定四十两正五品已下皆二等正五品一定四十两一定三十两从五品一定三十两一定二十两正六品一定二十两一定一十五两从六品一定一十五两一定一十两正七品一定一十两一定五两从七品一定五两及一定正八品一定及四十五两从八品四十五两及四十两正九品四十两及三十五两从九品三十五两其米数畧备後禄秩篇中

明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而止

钦定续通典卷二十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