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太清导引养生经

太清导引养生经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

太清导引养生经

经名:太清导引养生经。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一、《云笈七签》,部分内容收入该书卷三十四。二、《道藏精华录》所辑在《古仙导引按摩法》,收入该书第三集。

太清导引养生经

慎修内法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能随风上下,至高辛氏时犹存。

常以朝起,布席东向,先以两手叉头上,挽头至地,五嗡五息,止胀气。

次以外,右手掩脑,左肘肘地,极,复以左手掩脑,右肘肘地,极五,息止,引筋骨。

次以两手据右膝,上至腰,睡极起头,五息止,引腰。

次以左手据腰、左膝,右手极上引,以复,右手据腰、右膝,左手极上引,皆五息止,引心腹。次以左手据腰,右手极上引,以复,右手据腰,左手极上引,五息止,引腹中。

次以叉手胸胁前,左右摇头不息,自极止。引面耳,邪气不复得入。

次以两手叉腰下,左右自摇,自极止,通血脉。

次以两手相叉,极,左右引肩中。

次以两手相叉,反於头上,左右自调,引肺肝中。

次以两手叉胸前,左右极引,除皮肤中烦气。

次以两手叉左右,举肩引皮肤,立左右,摇两经引,除脚气。

右赤松子导引法,除百病,延年益寿,此自当日日习行之,久久有益。

宁先生者,黄帝时人。为陶正,能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衣常不灼。

常以子后午前,解发东向,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令发黑不白。

外引为三,以手指箔项边脉三通,令人目明。东向坐,不息再通,以两手中指点口中,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宿息肉愈。

东向坐,不息四通,啄齿无通数,伏前侧卧,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

还外,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抱两膝自企於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头颈耳目咽鼻邪热。

去枕握固不息,自企於地,不息九通,东首令人气上下通,微鼻内气,愈赢。不能从阴阳法,大阴勿行之。

虾蟆行气法:正坐,自动摇两臂,不息十二通,愈劳大佳。

左右侧卧,不息十二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外。有不消气排之。

日初出、日中、日入,此三时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头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

入火垂两臂不息即不伤火法:

向南方蹲踞,以两手从屈膝中入,掌足五指令内曲,利腰尸完,治淋遗溺愈。

箕踞交两脚,手内并脚中,又叉两手,极引之,愈寤寐精气不泄。

两手交叉颐下,自极,利肺气,治暴气咳。

举两脚夹两颊边,两手据地,服疗宿壅。

举右手,展左手,坐,右脚上掩左脚,愈尸完痛。

举手交颈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

舒左手,右手在下握左手拇指自极,舒右手,左手在下握右手拇指自极,皆治骨节酸疼。

掩两脚,两手指着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仰若血久瘀,为之即愈。坚足五指,愈腰脊痛不能反顾视者。

以右手从头上来下,又挽下手,愈颈不能反顾视。

坐地,掩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愈倾侧膝腰及小便不通。

东向坐,向日,左手揖月,举身望北斗,心服月气,始得众恶不入,理头仰苦难。牵右手反折,各左右自极张弓,兼补五藏不足气,则至抱两膝着胸,自极,此常令丹田气还补脑。

坐地,直两脚,以手捻脚经,以头至地,调脊诸椎,利发根令长美。

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久寒不能自温。

耳不闻勿正,倍声不息。

行气从头至足心,愈疽痂、大风偏枯诸痹。

极力右振两臂,不息九通,愈臂痛劳倦、风气不随。

龟鳖行气法:

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外,微鼻出内气,愈鼻塞不通。

东向坐,仰头不息五通,以舌撩口中沫,满二七,咽,愈口乾舌苦。

雁行气法:

低头倚臂,不息十二通,以意排,留饮宿食从下部出,自愈。

龙行气法:

牌低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愈风疥恶疮,热不能入咽。

可候病者以向阳,明以达卧,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足,低臂十二,不息十二通,愈脚足温痹不任行、腰脊痛。

以两手着项相叉,治毒不愈,腹中大气即吐之。

月初出、月中,月入时,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头吸月光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吸之,阴精益盛,子道通。

入水举两手臂不息不没法:

向北方箕踞,以手挽足五指,愈伏兔痿尸筋。

急箕踞,以两手从曲脚入,据地曲脚,加其手,举尸,其可用行气,愈淋沥乳痛。

举脚交叉项,以两手据地,举尸持,任息极,交脚项上,愈腹中愁满,去三虫,利五藏,快神气。

蹲踞,以两手举足,蹲极横,治气冲肿痛,寒疾入上下,致肾气。

蹲踞,以两手举足五指,低头自极,则五藏气总至,治耳不闻,目不明,久为之,则令人发白复黑。

正偃外,卷手,两即握不息,顺脚跟,据林,治阴结、筋脉麻痿囊。以两手还踞,着腋下,治胸中满眩,手枯。

反两手据膝上,仰头,像鳖取气,致大黄元气至丹田,令腰脊不知痛。

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阴阳从数至不倦。

以左手急捉发,右手还项中,所谓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

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日带缚,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虚羸。

坐地,以两手交叉其下,愈阴满。

以两手捉绳,较驴倒悬,令脚反在其上见,愈头眩风癫。以两手牵,反着背上,挽绳自悬,愈中不专精、食不得下。

以一手上牵绳,下手自持脚,愈尸久痔及有肿。

坐地直舒两脚,以两手叉,挽两足自极,愈肠不能受食,吐逆。

宵先生曰:夫欲导引行气,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有一还丹,以还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去则衰朽。所以导引者,令人支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履行,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风病,宿固痕疟不随,耳聋不闻,头癫疾,咳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随疾所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行气者,则可补於裹,导引者,则可治於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

彭祖谷仙外引法:

彭祖者,殷大夫。历夏至商,号年七百,常食桂得道。

居常解衣被外,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

又云:申左脚,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脾,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

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症,利九窍。

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脊痹偏枯,令人耳声。两足内相向,五息止,  引心肺,去咳逆上气。踵内相向,五息止,短股,除五络之气,利肠胃,去邪气。

掩左经,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肺,去风虚,令人明目。

张经两足指号,五息止,令人不转筋。

两手牵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

外转两足十通,内转两足十通,止复诸劳。

右彭祖谷仙外引,除百病,延年益寿要卫。凡十节,五十息,五五二百五十息。欲导引,常夜半至鹦呜,平旦为之,禁饱食沐浴。

王子乔八神导引法,延年益寿除百病。

法曰:枕当高四寸,足相去各五寸,手去身各三寸,解衣被发,正偃外,勿有所念,定意,乃以鼻徐内气,以口出之,各致其藏所,竟而复始。欲休,先极之而止,勿强长息,久习,乃自长矣。气之往来,勿令耳闻鼻知,微而专之,长遂推之,伏兔股腑,以省为贵。若存若亡,为之百遍,动腹呜气,有外声足则得成功。成功之士,何疾而巳?喉咙如白银环,一十二重击膺,下去得肺,其色白泽,前两叶高,后两叶卑,心击其下,上大下锐,率率赤如莲华未开,倒悬着肺也。肝系其下,色正青,如见翕头也。六叶抱胃,前两叶高,后四叶卑,胆系其下,如绿梯囊。脾在中央,亦抱正黄如金铄铄然也。肾如两伏鼠,夹脊直脐肘而居,欲得其居高也。其色正黑,肥肪络之,白黑昭然。胃如素囊,念其屈折右曲,无污秽之患。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精,此名日神舍。神舍修则百脉调,邪病无所居矣。小肠者,长九尺,法九州也。一云九土,肠者,长二丈四尺。诸欲导引,虚者闭目,实者开目,以所苦行气不用,第七息止。徐徐往来,度二百步所,却坐,小咽气五六,不差,复一如法引,以愈为效。诸有所苦,正偃外,被发如法,徐以口纳气填腹,自极,息欲绝,徐以鼻出气,数十,所虚者补之,实者写之,闭口温气咽之,三十所,腹中转呜,乃止,往来二百步,不愈,复为之。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脐下者,去枕。以口纳气,鼻出气者,名曰补;闭口温气咽之者,名曰写。

闭气治诸病法:

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脚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引臂病者,掩臂。欲去腹中寒热诸不快,若中寒身热,皆闭气张腹,欲息者,徐以鼻息,已,复为,至愈乃止。

一、平坐,生腰脚两臂,覆手据地,口徐纳气,以鼻吐之,除胸中肺中痛,咽气令温,闭目也。

二、端坐生腰前后担头各三十目摇之。以鼻纳气,闭之,自除头虚空耗,转地闭目也。

三、端坐生腰,以左胁侧外,以口纳气,以鼻吐之,除积聚心下不快。

四、端坐生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除目晦相苦出,去鼻中息肉,耳聋亦然,除伤寒、头寒、头痛洸洸,皆当以汗出为度。

五、正偃外,以口徐纳气,以鼻出之,除裹急,饱食后小咽,咽气数十,令温。寒者,使人乾呕腹痛。从口纳气七十所,大填腹。

六、右胁侧外,以鼻纳气,以口小咽气数十,两手相摩热,以摩腹,令其气下出之,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七、端坐生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中痛息,名日蜀王台,除胁下积聚。

八、覆外去枕,立两足,以鼻纳气四四所,复以鼻出之,极令微气入鼻

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背痛。

九、端坐生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手,除两臂皆痛结气也。

十、端坐,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三七,气满即吐,即气皆通畅,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十一、端坐生腰,左右倾,闭目,以鼻纳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十二、若腹中痛,食饮昔饱,坐,生腰,以口纳气数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十三、端坐,使两手如张弓满射,可治四支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

十四、端坐生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十五、端坐生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瘀血结气。

十六、两手却据,仰头,自以口纳气,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

十七、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

十八、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生腰,以口纳气,厥逆填腹,自极,七息,除痹疼热痛,两脚不随。

十九、觉身体昏沉不通畅,即导引,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

二十、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痛、瘀痹。

二十一、踞伸左足,两手抱右膝,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疼,一本除风目晦耳聋。

二十二、正偃卧,直两足,两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裹丹,除阴下湿,小便难颓,小腹重不便。腹中热,但口纳气,鼻出之,数十,不须小咽气。即腹中不热者,七息已温气,咽之十所。

二十三、踞,两手抱两膝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

二十四、覆卧,傍视两踵,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

二十五、偃外,展两手外,踵指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经骨疼。

二十六、偃外,展两脚两手,两踵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死肌不仰、足经寒。

二十七、偃卧,展两手两脚,左傍两足肿,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中食苦呕。

二十八、踞,生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布两膝头,除痹呕也。

二十九、偃卧,展两手两脚,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三十、偃外,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厥逆疾。人脚错踵,不拘拇指,依文用之。

三十一、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三十二、病在左端,坐,生腰,左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一所,闭目目上入。

三十三、病在心下若积聚,端坐,生腰,仰向日,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所而止,开目。

三十四、病在右端,坐,生腰,右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开目。

王乔导引图一在彭祖中

七日伸左脚,屈右膝,内厌之,五息止,引脾气,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

彭祖导引图

导引,服,解发,束向坐,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以手掩两耳,以指箔两脉边,五通。令人目明,发黑不白,治头风。

淘气诀

诀曰:凡人五藏,亦各有气。外闭息,觉后,欲服气者,先则淘转,宿食故气得出,然后调服。其法,闭握固,仰倚两拳於乳问,两膝举背及尸,内闭气,鼓气海中气,便自内出,斡而转之,呵而出之,一九或二九止,是淘气毕,则调之。导引,服,束向坐,不息四通,啄齿二七,愈齲齿痛。或日治蚶不齲。

咽气诀

夫人皆禀天地元气而活之,每咽吐纳则内气与外气相应,自气海中随吐而上,直至喉中,但候吐极际,则辗口连鼓而咽之,郁然有声汨汨,然后左边而下,至经二十四节,如水历坎,闻之分明也。女人则从右边而下,如此则内气相固,皎然别也。以意送之,手摩之,令速入气海。气海在脐下三寸是也,亦谓下丹田。初服气人,上焦未通,以此摩而助之,务令速下。若气已流通,不摩而自下,一闭口而连咽,止二咽,号云行。一湿咽取口中津液相和咽之,谓之雨施。服气入内,气未流目令夜也行,每一咽则施之,不可遽行至连咽,三年行之,乃以功成也。

导引,服,正住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痂、大风偏枯诸痉。或日行气从足起,令上气至头止。

导引服气,先偃卧,闭口鼓腮腹,令气满口,咽,咽时作意感向后,日夕为之,妙也。

导引,服,踞地壁角中,两手抱膝,低头,不息九通,愈颈痛腰脚。一日治劳,他同。

导引,服,左右伸两臂,不息九通,愈臂痛劳风、气不随、塞闭。

导引,服,正坐,仰天呼出酒食醉饱之气,即饥醒,宜夏月行之,令人温冻不躁。导引,服,正坐,张鼻服气,排至脐下,小口微排,不息,以除结,宜夏月喜热。

导引,服,小低头,微息,但抱手左右,不息十二通,消食,令人轻身,益精神,配气不得入,或导引服写行气,皆低头抱踞,以绳自缚,低头不息十通,消食轻身。

导引,常以两手如拓千斤之石,左右互相为之,终身无疾。

导引,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之。此势每日为之,补益延年。当为之时,勿当风,仍须闭气,每一服了,吐气莫令耳闻。若劳倦,以咽吐之。脏中病若玲,则吹气若热,呼气出之矣。

导引,服蛇行,闭气偃外,正直复起踞,随王相所在,向之不息,少食通畅,服气为根,以唾为浆,春出冬藏,华池玉浆,甜如给子,勉行之,勿生疑。一本春生夏养,冬合内藏,闭目前光,他同。

导引,思气者,呵属心,心主舌。口乾涩气不通,及诸邪气,呵以治之。如大热,大开口,小热小开口,亦须作意量宜治之,过度则必损。

导引,思气者,呼属脾,脾主中宫土。如气微热,腹肚胀满,气闷不泄,以呼治之。

导引,思气者,吹属肝,肝主目,目温赤,嘘以治之。

导引,思气者,吹属肾,肾主耳,腰膝玲,阳道衰,吹以治之。

导引,思气者,咽属肺,肺主鼻,有寒热不和,咽以治之。呵、咽、呼、嘘、吹、嘻,是五藏各主一气,及劳极,依理之,立差。

导引之法,外秣当令高,无令地气上冲,鬼气有干。

导引之法,无令躁暴者,一身之贼。

导引之法,无令向北,反神,有犯,每事不言,亥子日不向北唾,灭损年命。

导引,服,思司命,两人更回,左右旋,思,常见。导引,服,思神光黄,且明月在己边,画夜常见。

导引,服,思五脏形气色串,周流身匝。

导引,服,思五藏色神在所处,自此以下,人形皆五。

导引,服,思五藏化为龙鱼。

导引,服,思精脐中,肾气正赤白,从背上头下迎身,名日还精。

导引,服,思心为火如斗,辟恶气。

导引,服,思飞,分身飞行,常念有人若己在前后,久可得与语,南北在所问。

右抄集《宵先生导引图异同事》、《道林导引要旨》。

低头,以两手抱两足,不息十二通,主消谷,令人身轻,益精气,诸邪恶百病不得入。

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五通,治鼻口热疮及五痔。

累膝坐,以两手据两膝上,伸腰极,起头引之,不息三通,治肤。交趺坐,叉两手着头上,挽头结下着地,不息五通,令人气力自益。长跪坐,曲手以抱两乳下?左右膝摇不息,令人延年益寿,住年不老。以两手抱两膝着胸前,不息三通,治腰痛肾疝及背膂中疼痛。

大箕坐,以两手捉两足,五指,自极低头至地,不息十二通,治颈项腰背痛,又令人耳目聪明。

交趺坐,以两手交叉着头下,自极,,不息六通,治腰痛不能反顾。

仰头以手摩腹,以手持足距尘,不息十二通,治膝痹不任行步及腰背痛。

伸两脚以两手指着足指上,治腰痛如折及敌血、瘀血。

屈两脚,坐卧住足五指,治腰背痛。

外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之,不息十二通,治脚痹湿及腰背痛。

左手急引发,右手急箔项中,利阴阳之势。

正坐,以两手交背后,治虚羸大小便。

以一手攀上悬绳,一手自持脚,治痔及肿。伏蹲踞,以两手抱两膝,低头不息九通,治颈痛劳极,腰痛百节蹉错。

正坐,仰天呼出饮食醉饱之气,立消也。夏天为之,令人自然冻,不热。

以两手大指捻鼻孔,不息,令人阴阳不倦。外转两足十过,内转两足十过,补虚损益气。

赤松子坐引之道,能常为之,令人耳目聪明,延年益寿,百病不生。其先长跪,两手向前,各分开,以指外向。

次复长跪,两手夹叉腰左右。

次复长跪,以右手反腰,左手高头而止。

次复长跪,以右手伸后去,左手叉腰前。

次复缓形长跪,左右手更伸向前,更屈,从后叉腰。

次复长跪,高举两手。

太清导引养生经竟

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