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六道集

卷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六道集卷一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弘赞在犙辑

天道

梵语提婆。此云天。天者天然清净光洁。於诸趣中。最胜最乐。最善最妙。最尊最高。故名为天。苟非最胜之因。岂生最胜净洁之处。最胜因者。所谓十善。身三口四。及意三行。由此三业。防止过非。有顺理义。违不善道。以斯十善。运出五趣。故兹十善戒法。名为天乘。诸天虽众。不出三界。曰。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区分。共有二十八处。欲界有六。第一从下。上升四万二千由旬。是四天王天住处。居须弥山半。乃上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东方曰持国天王。居须弥山东。白银埵。城名上贤。领乾闼婆。(此云香阴天帝乐神)及毗舍遮。(此云噉精气鬼)护东州人。南方曰增长天王。居须弥山南青琉璃埵。城名善见。领鸠盘茶。(此云压魅鬼)及薜茘多。(此云饿鬼)护南州人。西方曰广目天王。居须弥山西黄金埵。城名周罗。领诸龙。及富单那。(此云臭饿鬼)护西州人。北方曰多闻天王。居须弥山北水精埵。其城有三。一名可畏。二名天敬。三名众归。领夜叉。及罗刹。护北州人。四王共有三十二将军。各有九十一子。具大威力。悉护十方。人间五十岁。此四王天为一昼夜。寿五百岁。(计人间岁九百万年)从此四王天上升四万二千由旬。是第二忉利天住处。(忉利此云三十三)居须弥山顶。山顶纵广八万四千由旬。而中平可居者。止四万由旬。四面各有八天。中央善见大城内有金城。是天帝释住处。共为三十三天。人间一百岁。此天为一昼夜。寿一千岁。(计人间岁。三千六百万年。以红莲华合。青莲华开为夜。青莲华合。红莲华开为昼)从此忉利天上升十六万由旬。有处如云。七宝所成。犹如大地。纵广八万由旬。是第三夜摩天住处。(夜摩。此云时分)人间二百岁。此天为一昼夜。寿二千岁。(计人间岁。一万四千四百万年)从此夜摩天上升三十二万由旬。有地如云。纵广十六万由旬。是第四兜率天住处。(兜率此云喜足)人间四百岁。此天为一昼夜。寿四千岁。(计人间岁。五万七千六百万年)从此兜率天上升六十四万由旬。有地如云。纵广三十二万由旬。是第五化乐天住处。(化作五尘而自娱乐)人间八百岁。此天为一昼夜。寿八千岁。(计人间岁。二亿三万零四百万年)从此化乐天上升十二亿八万由旬。有地如云。纵广六十四万由旬。是第六他化自在天住处。(他化作宫殿园林。一切乐具。於中自在受用)此是欲界顶天。人间一千六百岁。此天为一昼夜。寿一万六千岁。(计人间岁。九亿二万一千六百万年)从此上升一倍。二十五亿六万由旬。有地如云。纵广十二亿八万由旬。是色界诸天住处。共有一十八天。通号四禅。以其离散动故。亦名梵世。谓其离欲染也。皆以劫数为寿。身白银色。无男女相。形惟一种。初禅三天。(一梵众天。寿半劫。是民。二梵辅天。寿一劫。是臣。三大梵王天。寿一劫半。是君。从此倍倍上升。例此可知)二禅三天。(一少光天。寿二劫。二无量光天。寿四劫。三光音天。寿八劫)三禅三天。(一少净天。寿十六劫。二无量净天。寿三十二劫。三徧净天。寿六十四劫)四禅九天。(一无云天。寿一百二十五劫。二福生天。寿二百五十劫。三广果天。寿五百劫。四无想天。寿同上。五无烦天。寿千劫。七善见天。寿四千劫。八善现天。寿八十劫。九色究竟天。寿一万六千劫。此是色界顶天。後之五天。名净居天。是三果圣人居处)从此上升一倍。是无色界。共有四天。亦名四空天。人同碧落。界若虗空。惟有受。想。行。识。四阴。无色阴故。故名无色界。一空处天(寿二万大劫)。二识处天(寿四万大劫)。三无所有处天(寿六万大劫)。四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大劫)。然此三界诸天寿数虽定。而亦有中夭者。惟兜率天。及无想天。寿命皆定。不说中夭也。

正法念处经云。若持不杀戒。得生四天王处。若持不杀不盗。得生三十三天。若持不杀盗邪婬。得生夜摩天。若持不杀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得生兜率天。奉行佛戒。兼身口七善业。得生化乐。他化自在天。业报差别经云。若众生具修增上十善。得欲界天报。修有漏十善。与定相应。得色界天报。修四空定。得无色界天报。顺正理论云。六欲诸天初生。如次。如五六七八九十岁人。生已。身形速得圆满。男生在天父右膝。女生在天母左膝。皆悉化生。或有於天母手华。忽然化生。阿含经云。儿来未久。便知饥渴。自然宝器。盛百味饮食。若福多者。饭色自白。中者黄色。下者赤色。若渴则饮。宝器中甘露浆。入腹渐消。如酥投火。无复形影。亦无大小便利。死如灯焰灭。无有屍骸。以化生故也。色界天众。於初生时。身量周圆。具妙衣服。一切天众。皆作圣言。不由学习。自解典语。起世经云。欲界诸天。皆食段食。色界诸天。从初禅乃至遍净天。以喜为食。无色界诸天。以意业为食。有云。色界无色天。并以禅悦法喜为食。涅盘经云。虽得四天王。他化自在天身。乃至梵天。非非想处天身。命终还堕三恶道中。天报尽时。五衰相现。身受大苦。如地狱苦。等无差别。成实论问曰。生天离恶积善。何故报尽。即入三途。答曰。凡夫无始已来。恶业无穷。一日贪瞋。尚受千形。况恶既多。暂伏结生。报福既尽。昔业时熟。还堕三途。何所致惑。为有识心达本者。能破三界二十五有。故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经云。一人发真归源。十方世界。尽成消殒。如未能达本归源。则一心念佛。发愿往生净土。闻佛说法。悟无生忍。则顿超三界。回绝轮回矣(梵世。梵者净也)。

法句喻经云。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胎身。既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惟有佛耳。於是驰往佛所。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驴母腹中作子。时驴自解走瓦坏间。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福。复为天帝。佛从定起。赞言。善哉天帝。能於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尔时世尊。以偈颂曰。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寂灭为乐。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帝释闻偈。知无常之要。达罪福之变。解兴衰之本。尊寂灭之行欢喜奉受。得须陀洹道(五德离身。即五衰相现。一衣服垢秽。二头上华萎。三腋下汗流。四身体臭秽。五不乐本座。反上即五德也。凡言经云。律云。是释迦如来亲说。若言论云。乃菩萨罗汉注释经律。之语)。

天竺

无着菩萨

健驮逻国人也。佛去世後一千年中。诞灵利见。承风悟道。出家修学。其弟世亲菩萨。出家受业。博闻强识。达学研机。无着弟子师子觉。密行莫测。高才有闻。二三贤哲。每相谓曰。凡修行业。愿覩慈氏。若先舍寿。得遂宿心。当相报语。以知所至。其後师子觉先舍寿命。三年不报。世亲菩萨。寻亦舍命。时经六月。亦无报命。时诸外道。咸皆讥诮。谓世亲及师子觉。流转恶趣。遂无灵鉴。其後无着菩萨。於夜初分。方为门人。教授定法。灯光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人。乘虗下降。即进阶庭。敬礼无着。无着曰。尔来何暮。今名何谓。对曰。从此舍寿。往覩史多天。慈氏内众。莲华中生。莲华才开。慈氏赞曰。善来广慧。善来广慧。旋绕才周。即来报命。无着菩萨曰。师子觉者。今何所在。答曰。我旋绕时。见师子觉。在外众中。耽着天乐。无暇相顾。讵能来报。无着菩萨曰。斯事已矣。慈氏何相。演说何法。答曰。慈氏相好。言莫能宣。演说妙法。义不异此。然菩萨妙音。清畅和雅。闻者忘倦。受者无厌。云云(出西域记。覩史多。旧曰兜率。慈氏。即弥勒也。佛经律论三藏。所载人生六道中。或从六道中来者甚多。兹仅录一二。以彰其余。即如此土所共见闻者。亦不能尽录惟录其要。俱见如下)。

孙稚

○字法晖。齐国般阳县人也。父祚。晋太中大夫。稚幼而奉法。年十八。以咸康元年八月病亡。父後移居武昌。至三年四月八日。沙门于法。街行尊像。经过家门。夫妻大小出观。见稚亦在人众之中。随侍像行。见父母拜跪问讯。随共还家。祚先病。稚云。无他祸崇。不自将护所致耳。五月当差。言毕辞去。其年七月十五日。复归问讯。悉如生时。说其外祖父。为太山府君。见稚曰。汝未应来。那得至此。稚答。伯父将来。欲以代谴。有教推问。欲鞭罚之。稚救解得原。稚兄容。字思渊。时在其侧。稚谓曰。虽离故形。在优乐。处但读书。无他作。愿兄勿复忧也。但勤精进。系念修善。福自随人矣。我二年学成。当生国王家。同辈有五百人。今在福堂。学成皆当上生。第六天上。我本亦应上生。但以解救先人。因缘缠缚。故独生王家耳。到五年七月七日复归。说邾城当有宼。难事例甚多。悉皆如言。家人秘之。故无传者。又云。先人多有罪讁。宜。为作福。我今受身人中。不须复营。但救先人也。愿父兄勤为功德。作福供僧。食时务使鲜洁。一一如法者。受上福。次者次福。若不能如言。皆费设耳。当使平等。心无彼我。其福乃多。祚时有婢。稚未还时。忽病殆死。通身皆痛。稚云。此婢欲叛。我前与鞭。不复得去耳。婢云。前实欲叛。与人为期。日垂至。而便住。云云(太同泰)。

董青建

○父字贤明。建元初。为越骑校尉。初建母宋氏。孕建时。梦有人语云。尔必生男。体上当有青志。可名青建。及生。如言即名焉。有容止。美言笑。性理宽和。家人未甞覩其愠色。见者咸异之。至年十四。而州迎主薄。建元初。皇储镇樊汉。为水曹参军。二年七月十六日寝疾。自云必不振济。至十八日临终起坐。谓母曰。罪尽福至。缘累永绝。愿母自割。不须忧念。因七声大哭。声尽而绝。至闰月十一日。贤明梦见建云。愿父暂出东斋。贤明便香汤自浴斋戒。出东斋。至十四夜。於眠中。闻建唤声。惊起。见建在斋前。如生时。父问曰。汝往在何处。建云。从亡来。住在练神宫中。满百日。当得生忉利天。建不忍见父母兄弟哭泣伤恸。三七日礼诸佛菩萨。请四天王。故得暂还。愿父母从今已後。勿复啼哭祭祀。阿母已发愿。求见建。母不久当命终。即共建同生一处。父寿可得七十三。命终之後。当三年受罪报。勤苦行道。可得免脱。问曰。汝从夜中来。那得有光明。建曰。今与菩萨诸天共下。此其身光耳。又问云。汝天上识谁。建曰。见王车骑。吴兴张永。外祖宗西河。我非独但此一门中生。从四十七年以来至今。七死七生。已得四道果。先发七愿。愿生人间。故历生死。从今永毕。得离七苦。建临终时。见七处生死。所以大哭者。与七家分别也。问云。汝皆生谁家。建曰。生江县吏部羊布。广州张永。车骑王玄。宋谟。萧惠明。给事梁季父。今生董越骑家。惟此间生十七年。余处止五三年耳。自今已後。毒疠岁多。宜勤修功德。建见世人死。多堕三途。生天者少。勤精进。可得免度。发愿生天。亦得相见。行脱差异。无相值期。又问云。汝母忧忆汝。垂死。可令见汝不。建曰。不须相见。益怀煎苦耳。但依向言说之。诸天已去。不容久住。惨有悲色。忽然不见。去後。竹林左右。犹有香气。家人亦并闻余香焉(建。乃初果须陀洹人。七死七生漏尽。而证得第四阿罗汉果。出三界。故云。从今永毕得离诸苦。然建所生处。皆是善门也)。

历阳

○张应者。本事俗神。鼓舞淫祀。咸和八年。移居芜湖。妻得病。应请祷备至。财产略尽。妻法家弟子也。谓曰。今病日困。求鬼无益。乞作佛事。应许之。往寺中见竺昙铠。昙铠曰。佛如愈病之药。见药不服。虽见无益。应许当事佛。昙铠与期。明日往斋。应归。夜梦见一人长丈余。从南来入门。曰。汝家狼籍。乃尔不净。见昙铠随後曰。始欲发意。未可责之。应既眠觉。便炳火作高座。及鬼子母座。昙铠明往。应具说梦。遂受五戒。斥除神影。大设福供。妻病即除愈。咸康二年。应至马沟籴盐。还泊芜湖浦宿。梦见三人。以鎠鈎。鈎之。应曰。我佛弟子。牵终不置。曰。汝叛走多时。应怖。谓曰。放我。当与君一升酒。彼乃放之。谓应曰。但畏後人复取汝耳。眠觉腹痛泄痢。达家大困。应已久病甚。遣人呼铠。适值铠不在。应寻气绝。经日而苏。说有数人。以鎠鈎。鈎将北去。下一坂岸。岸下见有镬汤。刀劒。楚毒之具。应时悟是地狱。欲呼师名。忘昙铠字。但唤和尚救我。亦时唤佛。有顷。一人从西面来。形长丈余。执金杵。欲撞此鈎人。曰。佛弟子也。何入此中。鈎人怖散。长人引应去。谓曰。汝命也尽。不复久生。可蹔还家。颂呗三偈。并取和上名字。三日当复命过。即生天矣。应既苏。即复怵然。既而三日持斋颂呗。遣人疏取昙铠名。至日中食毕。礼佛读呗。徧与家人辞别。澡洗着衣。如眠便尽(呗者。赞也。谓赞叹三宝也。讽经亦曰呗。偈者。佛经中偈颂也。怵音出。忧也。悚惧也)。

襄阳

○史世光。咸和八年。於武昌死。七日请沙门支法山。为诵小品般若经。疲而微卧。闻灵座上。如有人声。史家有婢字张信。见世光在灵上着。衣帢。具如生平。语信云。我本应堕龙中。支和尚为我诵经。昙护。昙坚。迎我上第七梵天。快乐处矣。护坚。并是山之沙弥。已亡者也。後支法山。复往为诵大品般若经。又来在座。世光生时。以二旛在寺中供养。乃呼张信。持旛送我。信曰诺。便绝死。将信持旛。俱西北飞上一青山上。如瑠璃色。到山顶。望见天门。光乃自提旛。遣信令还。与一青香如巴豆大。嘱曰。以上支和尚。信未还。便遥见世光直入天门。信复道而还。倐忽苏活。亦不复见手中香也。旛亦故在寺中。世光与信於家去时。其六岁儿见之。指语祖母曰。阿爷飞上天。婆为见否。世光後复与天人十余。俱还其家。徘徊而去。每来必见簪帢去。必露髻。信问之。光答曰。天上有冠。不着此也。後乃着天冠。与羣天人。鼓琴行歌。径上母堂。信问。何用屡来。光曰。我来欲使汝辈知罪福也。亦兼娱乐。阿母。琴音清妙。不类世声。家人小大。悉得闻之。然闻其声。如隔壁障。不得观察也。惟信闻之。独分明焉。有顷去。信见光入一黑门。须臾来出。谓信曰。舅在此。日见榜挞。楚痛难堪。我省视还也。舅生前犯杀罪。故受此报。可告舅母。请僧[言*奉]经。当稍免脱。舅昔轻车将军也(第七梵天。即初禅天在六欲天上)。

江陵

○释黄迁。年二十时。常寄江陵市西。杨道产家。行般舟。勤苦岁余。因尔遂颇有感变。或一日之中。赴十余处斋。虽复终日竟夜行道转经。而家家悉见黄迁在焉。众稍敬异之。以为得道。孝建二年一日。自言死期。谓道产曰。明夕吾当於君家过世。至日。道产设八关然灯通夕。初夜中夜。迁犹豫众行道。休然不异。四更之後。乃称疲而卧。颜色稍变。有顷而尽。阖境为设三七斋。起塔。塔今犹存。死後久之。现形多宝寺。谓昙珣道人云。明年二月二十三日。当与诸天共相迎也。言已而去。昙珣即於长沙禅坊。设斋九十日。舍身布施。至其日苦乏气。自知必终。大延道俗。盛设法会。三更中。呼问众僧有闻见否。众自不觉异也。珣曰。空中有奏乐声。馨烟甚异。黄迁之契。今其至矣。众僧始还堂就席。而珣已尽(右五出冥祥记。此记十卷。齐朝王琰撰)。

酒泉郡

○凡太守到郡无几辄死。後有渤海陈裴。见使此郡。裴忧愁不乐。就卜者占其吉凶。卜者曰。远诸侯。放伯裘。能解此者。则无忧。裴仍不解此语。卜者报曰。但去自当解之。裴既到官。侍监有王侯平。有史侯。董候等。裴心悟曰。此所谓诸候矣。乃远之。即卧。思放伯裘之义。不知何谓。至夜半後。有物来上裴被上。裴觉。以被冒取之。其物跳踉。訇訇作声。外人闻。持火入。欲杀之。魅乃言曰。我实无恶意。但欲试府君耳。听一相赦。当深报府君恩。陈裴曰。汝为何物。而忽干犯太守。魅曰。我本百岁狐也。今变为魅矣。垂化为神。而正触府君威怒。甚遭困厄。听一放我。我字伯裘。若府君有急难。但呼我字。则自解矣。裴乃喜曰。卜谓放伯裘之义是也。即便放之。小开被。忽然有赤光。如震电。从户出。明日夜。有敲户者。裴问曰。谁。答曰。伯裘。问曰。何为。答曰。白事。问曰。白何事。答曰。此界有贼发奴也。裴案发则验。每事先以语裴。於是境界。无毫毛之奸。人咸谓圣君出。後经月余主簿李音。共裴侍婢私通。既而惊惧。虑伯裘来白。遂与诸侯谋杀裴。却谓傍无人。便使诸侯持杖直入。欲格杀之。裴惶怖。即呼伯裘。来救我。即有物如申一疋绦练。然作声音。侯伏地失魂。乃以次缚取之。考问来意。故皆服首。後月余日。裘与裴辞曰。今得为神矣。当上天去。不复与府君相见往来。遂去不见也(出搜神异记)。

武帝妃

○妃郗氏。初生有赤光照室。器皿尽明。及长性明慧。善隷书。读史传。女工之事。靡不闲习。宋齐间。诸王求婚。父晔皆不许。後以适帝。生三女。帝为雍州刺史。而妃薨。其性酷妒。天监年。化为巨蟒。入於後宫。通梦於帝。帝体将不安。蟒辄激水腾涌。或现龙形。光彩照灼。时蟒作人语。启帝曰。妾以生存。嫉妒大小。为性惨毒。损物害人。死为蠎身。无饮食饥窘困迫。又一鳞甲内。有多虫唼咬肌肉。痛苦甚剧。感帝昔眷念於妾。故陈露於帝。祈一功德。以见拯拔。帝闻之感激。因此露井上为殿。衣服委积。置银辘轳。金瓶灌百味。以祀之。帝乃大集沙门於殿。宣问何善能脱其苦。志公对曰须礼佛忏涤。其愆可脱。於是帝与志公。及名德沙门。搜索。大藏经文。采摭佛语。感弥勒题名。撰成忏文十卷。在宫修礼。忽闻异香馥郁。帝因仰观。乃见一天人容仪端丽。谓帝曰。蒙帝功德。已脱蟒身。得生忉利天上。今呈天身。以为证验。殷勤致谢。言讫不见(出通载并忏序)。

蜀郡

○龙渊寺。沙门慧韶姓陈。本頴川太丘人。少欲多智。聪敏不羣。春秋五十四。卒於本寺。时成都民姓应名始丰。因病气绝。而心尚煖。五日方醒。云。被摄至阎王所。闻处分云。迎韶法师。须臾便至。王下殿。合掌顶礼。更无言说。惟书文书。作一大政之字。韶出外。坐於旷路树下。见一少童。以漆柳箕。擎一袈裟。令韶着之。有数十僧来迎。丰惟识和慈。二禅师。幢盖列道。腾虗而去。又当终夕。有安浦寺尼。久病闷绝。醒云。送韶法师。及五百僧。登七宝梯。到天宫殿。讲堂中其地如水精。牀席华整。亦有麈尾。几案莲华池。韶就座谈说少时便起。送别者令归。其生灭冥祥。感见类此。以天监二年七月三日卒(出续高僧传)。

元魏

中天竺

○沙门勒那。此云宝意。是西国人。徧通三藏。妙入总持。以魏永平之初。来游东夏。宣武皇帝。每请讲华严经。披阅精义。无废一日。正处高座。忽有一人持笏执名者。形如大官。云。奉天帝命。来请法师。讲华严经。意曰。今此法席尚未停止。待讫经文。当来从命。既而法事将了。又见前使云。奉天帝命。故来下迎。意乃含笑熈怡。告众辞诀。奄然卒於法座。都讲等四人。亦同时殒。魏境道俗。闻见斯异。无不嗟叹。

相州

○邺下寺。释玄景。统解玄微。纯讲大乘。後因卧疾三日。告侍人曰。玄景欲见弥勒佛。云何乃作夜摩天主。又云。宾客极多。事须看视。有问其故。答云。凡夫识想。何可检校。向有天众。欲来邀迎耳。尔後异香充户。众共闻之。又曰。吾欲去矣。当愿生世。为善知识。遂终於所住。即大业二年六月也。自生常立愿云。沈骸水中。及殁後。遵用前旨。葬於紫栢河。深滢之中。三日往观。所沈之处。反成沙坟。极高峻。而水分派。道俗异其雅瑞。传迹于今(右二。出续高僧传)。

潞州

○刺史辛彦之。建十五层浮图。州人张元。暴死复苏云。神游天上。见一堂极崇丽。天人曰。辛刺史有大功德。作此堂以俟之。

海东

○新罗国。玄光禅师。参南岳。证法华三昧。师即礼辞南岳。返锡江南。值本国海舶。遂获附载。方及大洋。忽覩采云乱目。雅乐盈空。绦节霓旌。传呼而至。空中声云。天帝请海东玄光禅师。师拱手逊避。舟停不进。即见青衣恭迎入大宫阙。见羽卫陈列。鳞介繁错。间以鬼神。咸仰敬曰。天帝降我龙宫。请法师说已证法门。吾曹受益不少矣。既升殿。请陟高台。天帝扣问。师为开演经七日而毕。帝躬送别。向所乘舟。师复登之。舟遂泛泛而去(右二出统纪)。

京师

○大安国寺。子邻法师。年少时。忽思归觐二亲。其父丧明。母终已三载。因诣岳庙。求知母之幽趣。即敷坐具。诵法华经。誓见天岳王为期。其夜岳王。果召邻问。何故恳苦如是。邻曰。母王氏。亡来已经除服。敢问大王。母今何在。王顾簿吏。对曰。王氏现系狱受苦。邻曰。我母何罪。王曰。生和尚时。食鸡卵。又取白傅头疮。坐是之故。职师之由。邻悲号委顿。求王请免。曰。絷縻有分。放释无门。然则为法师计。请往鄮山。礼阿育王塔。或可原也。邻诘朝。遵途。到会稽鄮阴山寺。叩头哀诉。五轮着地。礼毕。数所投策。至四万数。俄闻有呼邻声。若蔡顺之解。望空。见云气中。母谢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故来报汝。倐然不见。先所礼处。今鄮山育王寺。後峰之翠微茅庵基。及池存焉(古人分娩食鸡卵。尚得重报。今人娩後多杀生命罪当如何。为母为子者。不可不知。鄮山在浙江宁波府城。东南四十里许。阿育王塔。详见第四卷中。○絷音执。绊也縻音縻系也)。

寿州

○紫金山。玄宗禅师。永嘉人。见紫金山。悦可自心。留行禅观。此山先多虎暴。或噬行商。或伤樵子。避苛政者。哭妇甚哀。从宗卜居。哮[日*敢]绝迹。自迩入山者无惮矣。一日禅徒拥集。见一老父。趋及座前。拜跪勤恪。宗曰。子何人耶。答云。我本虎也。在此山中。食[日*敢]众生。因大师化此。冥回我心。得脱业躯。已生天道。故来报谢。折旋之顷。了无所见(右二出宋高僧传)。

长安

○西明寺。道宣律师者。德镜玄流。业高清素。精诚苦行。毕命终身。栖遑问道。志在住持。缀缉仪范。二百余卷。结集高轨。属有深旨。贞观中。曾隐沁部云室山。人睹天童给侍左右。於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顾视之。乃少年也。律师遽问。何人夜中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乃北方多闻天王之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之久矣。师曰。贫道修行。无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为致之。太子曰。某有释迦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俄授於师。师保录供养焉。粤以乾封二年。仲春之节。身在京师。城南净业寺。逐静修道。年至桑榆。气力将衰。专念四生。又思三会。忽以往缘。幽灵顾接。病渐瘳降。励力殷仰。遂感冥应。时四天王至。问讯律师。广序贤劫四佛兴世。涅盘遗迹等事。复有诸天。四王臣佐。至律师房门。似人行动。蹀足出声。律师问言。是谁。答言。弟子姓张名琼。师问。何处檀越。答言。是南方天王之第十五子。王有九十一子。英略神武。各御邦都。所统海陆。道路区分。持犯界别。并亲受佛教。护持善恶。使遗法载隆。积殖其功。常加守护。不徒设也。师曰。檀越既遗德劣。故来相看。何故门首不入。答云。弟子不得师教。不敢辄入。师云。愿入就座。入已。礼敬伏座。问曰。檀越既笃信三宝。又受佛嘱护持。善来相看。何不现形。答言。弟子报身。与余人别。光色又异。惊动众心。共师言论足得。不劳现身。问曰。贫道入春已来。气力渐弱。医药无效。未知报命远近。答云。师报将尽。无烦医药。问曰。定报何日。答云。何须道时。但知师不久尽。生第四天弥勒佛所。问曰。同伴是谁。答曰。弟子第三兄张璵。通敏超悟。信重释宗。撰只洹图经。百有余卷。烈峙天宫。无闻地府。师承此告。及踊思寻请述之。用开道俗。又一天来至师所。致敬申礼。具叙暄凉。师问曰。檀越何处。姓字谁耶。答曰。弟子姓王名璠。是大吴之兰台臣。今是南方天王韦将军下之使者。将军事务极多。拥护三洲之佛法。有斗诤凌危之事。无不躬往和喻令解。今附和南。不久当至。复有一天来云。姓罗氏。是蜀人也。言作蜀音。广说律相。初相见时。如俗礼仪。叙述缘由。多有次第。又有一天姓费氏。礼敬如前。云。弟子迦叶佛时。生在初天。在韦将军下。诸天贪欲所醉。弟子以宿愿力。不交天欲。清净梵行。偏敬毗尼。韦将军。童真梵行。不受天欲。一王之下。有八将军。四王三十二将。周四天下。往还护助。诸出家人。四天下中。北天一洲少有佛法。余三天下。佛法大弘。然人多犯戒。少有如法。东西天下。人少黠慧。烦恼难化。南方一洲。虽多犯罪。化令从善。心易调伏。佛临涅盘。亲受付嘱。并令守护。不使魔娆。若不守护如是破戒。谁有行我之法教者。故佛垂诫。不敢不遵。虽见毁禁。愍而护之。见行一善。万过不究。事等忘瑕。不存往失。且人中臭气上薰空界。四十万里。诸天清净。无不厌之。但以受佛付嘱。令护佛法。与人同止。诸天不敢不来。韦将军三十二将之中。最存弘护。多有魔子魔女。轻弄比丘。道力微者。并为惑乱。将军栖遑奔至。应机除剪。故有事至。须往四王所。时王见皆起。谓韦将军。修童真行。护正法故。弟子性乐戒律。如来一代所制毗尼。并在座中。听受戒法。问云。益州成都。多宝石佛者。何代时像。从地涌出。答曰。蜀都元基青城山上。今之成都。大海之地。昔迦叶佛时。有人於西耳河造之。拟多宝佛全身相也。其地西北。去雟州二千余里。问去天竺非远。往往有至彼者。至晋时。有僧於此地。见土坟。随出随除。终不可平。後见坼开。乃深掘丈余。获像及人骨。在船。其髅骨肘胫。悉皆麤大。数倍过於今人。即迦叶佛时。阎浮提人寿二万岁时也。今时劫减。命促。人小。固不常然。不可怪也。初出之时。牵曳难得。弟子化为老人。指撝方便须臾。至周灭法暂隐。到隋重兴。更复出之。蜀人但知其灵。从地而出。亦不测其根源。见其华趺。有多宝字。因遂名焉。又问。多宝字。其隷书。出於亡秦之代。如何迦叶佛时。已有此国书耶。答曰。亡秦李斯隷书。此乃近代。远承隶书之兴。兴於古佛之世。现今南洲四面。千有余洲。庄严阎浮一方。百有余国。文字言音。同今唐国。但以海路辽远。动数十万里。重译莫传。故使此方封守株柱。不足怪也。师不闻乎。梁顾野王大学之太傅也。周访字源。出没不定。故玉篇序云。有开春申君墓。得其铭文。皆是隷字。检春申。是周武六国同时隶文。则非吞并之日也。此国篆隷诸书。尚有茫昧。宁知迦叶佛时之事。史非其耳目之所闻见也。又问。今西京城西。高四土台。俗云是苍颉造书之台。如何云隷书字。古时已有。答云。苍颉於此台上增土造高。观鸟迹者。非无其事。且苍颉之传。此土罕知其源。或云黄帝之臣。或云古帝王也。鸟迹之书。时变一途。今所绝有。无益之言。不劳述也。又一天人。姓陆名玄畅。来谒律师云。弟子是周穆王时。生在初天。本是迦叶佛时。天为通化。故周时暂现。所问高四土台者。其本迦叶佛。於此第三会说法度人。至穆王时。文殊目连来化。穆王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化人示穆王高四台。是迦叶佛说法处。因造三会道场。至秦穆公时。扶风获一石佛。穆公不识。弃马坊中。秽污此像。护像神瞋。令公染疾。公又梦上帝极责。觉问侍臣由余。答云。臣闻周穆时。有化人来此土云。是佛神。穆王信之。於终南山。造中天台。高千余尺。基址现在。又於苍颉台。造神庙。名三会道场。公今所患。殆非佛为之耶。公闻大怖。语由余曰。吾近获一石人。衣冠非今所制。弃之马坊。将非此是佛神耶。由余往视之。对曰。此真佛神也。公取像澡浴。安清净处。像遂放光。公又怖。谓神瞋也。宰三牲以祭之。诸善神等。擎弃远处。公又大怖。以问由余。答曰。臣闻佛神清洁。不进酒肉。爱重物命。如护一子。所有供养。烧香而已。所有祭祀。饼果之属。公大悦。欲造佛像。绝於工人。又问由余。答曰。昔穆王造寺之侧。应有工匠。遂於高四台南村内。得一老人。姓王名安。年百八十。自云曾於三会道场。见人造之。臣今年老。无力能作。所住村北。有兄弟四人。曾於道场内。为诸匠执作。请追共造。依言作之。成一铜像。相好圆备。公悦。大赏赉之。彼人得财。并造功德。於土台上造重阁。高三百尺。时人号之高四台。或曰高四楼。其人姓高。大者名四。或曰兄弟四人。同立故也。又问。目连舍利弗。佛在已终。如何重见。答曰。同名六人。此目连。非大目连也。释迦如来。度大迦叶。後十二年中。来至此台。其下现有迦叶佛舍利。周穆身游天竺。佛告穆王。彼土现有古塔。可返礼事。王问何方。佛曰。在鄗京之东南也。又问。今五台山。中台之东南。三十里。见有大孚灵鹫寺。两堂隔涧犹存。南有华园。可二顷许。四时发彩。或云汉明所立。或云魏孝文帝栽植。如何为实。答云。但是二帝所作。昔周穆之时。已有佛法。此山灵异。文殊所居。周穆於中造寺供养。及阿育王亦依置塔。汉明之初。摩腾法师。是阿罗汉。天眼亦见有塔。请帝立寺。其山形像似灵鹫。名曰大孚。孚者信也。由帝深信佛法。立寺劝人。元魏孝文。北台不远。常来礼谒。见人马行迹。石上分明。其事可验。岂惟五台独验。今终南山。太白。太华。五岳名山。皆有圣人。为住持佛法。令法久住。有人设供。感赴徵应。事在别篇。不繁此述也。问。罗什法师。一代所翻之经。人多偏乐。受持转盛何耶。答曰。其人聪明。善解大乘。以下诸人。同时翻译者并儁。又一代之宝也。绝後光前。仰之所不及。故其所译。以悟达为先。得佛遗寄之意。什师德行。位在三贤。所在通化。那烦补阙。随机而作。故大论一部。十分略九。自余经论。例此可知。冥祥感应。历代弥新。深会圣旨。罕逢难遇。又蒙文殊指授。令其删定。特异恒论。又问。幽冥所感。俗中常有神去形朽。如何重来。或经七日多日。如生不异。答曰。人禀七识。识各有神。心识为主。主虽前去。余神守护。不足怪也。如五戒中。一戒五神。五戒便有二十五神。一戒破。五神去。余者仍在。如大僧受戒。戒有二百五十。神亦戒戒之中。感得二百五十。防卫比丘。若毁一戒。二百五十神去。余者恒随。於是律师。既承灵嘱。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律师忧报将尽。复虑天人将还。笔路苍茫。无暇余事。文字亦复疏略。但求圣意。不存文饰。耳目虽倦。不觉神劳。但恨知之不早。今依天人所说。不违三藏教旨。即皆编录。虽闻天授。还同佛说。始从二月。迄至六月。日别来授。无时暂闲。至冬初。十月三日。师气力渐微。香旛遍空。天人圣众。同时发言。从兜率天来请律师。师端坐。一心合掌。敛容而卒。临终道俗百有余人。皆见香华迎往昇空。云云(出法苑。并高僧传。其余鸟兽僧俗生。天。备载经论。及兜率龟镜集中。真武。乃北方一神耳。今道士以那吒太子。带贴髅。立真武侧。罪莫大焉)。

嵩山

○破竈堕和尚。名氏叵测。天后之世。参嵩山安禅师。通彻禅法。逍遥弗羇。山有庙。灵甚。殿中惟有一竈。远近烹宰祭祀。凡人拜奏之时。往往见鬼物形兆。师领徒入庙。以杖击竈三下曰。咄。此竈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麽烹宰物命。又击三下。遂倾破堕落。须臾。有一人。青衣峨冠。拜曰。我本竈神。久受业报。今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今当生殊胜天上。特来礼谢。师曰。汝是本有之性。非吾强言。神再拜而去(出通载及宋高僧传○今人被击。即大生瞋怒。若不瞋怒。如击木石无异。奚契一咄泥瓦合成之旨。其有伶俐汉子。於此言下荐得。即会无生法矣○叵音颇。不可也)。

循州

○北山神。宣律师问天人曰。南海循州北山。兴宁县界。灵龛寺。多有灵迹。何也。天人曰。此乃文殊圣者弟子。为此山神。多造恶业。文殊愍之。便来教化。遂识宿命。请为留迹。我常礼事。得离诸恶。文殊为现。今者是也。於贞观三年。山神命终。生兜率天(见付嘱仪○按上生经云。佛言。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弥勒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我灭度後。四众八部。欲生第四天。当於一日。乃至七日。系念彼天。持佛禁戒。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佛前。随念往生。所言七日者。且从近论。尚感天报。况复一生而不尅获乎。未曾有经。有受十善之法。此不繁出。言第四天者。名兜率陀天。是弥勒菩萨。於中教化诸天子。若生彼处。即得不退转地○生兜率天。有数十人。出高僧传。及兜率龟镜集中)。

于阗国

○沙弥般若弥伽薄。坚持戒行。专诵华严。时忽有人合掌言。诸天请师。愿师闭目。俄至天上。天帝释跪而请曰。今方与修罗战。屡被摧衂。屈师诵华严经。望法力加被。师乘天辂。心念华严。以诸天众。对彼勍敌。修罗见之。忽然溃散。须臾。送归。身染天香。终身不灭(出华严感应录)。

广州

○南海县。麻奢乡。陈公孺。性怀耿侃。喜客无倦。不尚奢美。惟好俭朴。晚年归信法门。受持六斋。倐兴剏立精舍之念。於康熙丙午年。舍宅後地。为宝象林。建瑞塔禅寺。诱诸子侄。而趣向佛乘。故令一方知崇三宝。远恶修善。实藉公焉。癸丑岁。公年六十有六。感微疾数旬。至五月初五日。使人扶游茘圃。以赏新茘。是夜寂然长逝矣。本寺僧众。即为之修礼忏法。时有沙弥藏一。自东安石驎庵来。执大殿香灯职。午饭毕。趺坐殿後。俟茶上供。而头忽垂至膝。同坐者。谓其瞌睡。以手触之不动。方知已绝。呼人共舁上牀。移时乃苏。众诘之。一曰。初见前殿门外。有数金甲神人。雄伟勇耸。列跪门前。天人杂沓。窒塞虗空。幢旛宝盖。香华灯烛。乐音徧界。中有一人甚高大。极目望不至首。有二大旛。一题云娑罗树王佛。一题云越三界菩萨。有二天童。各执一小旛。一题云。妙喜世界。一题云极乐天幢。复有一旛。遣藏一执。云。送山主往化乐天。一执之出门。方至桥首。见二长老在後唤云。你未得去。藏一闻之。即便回也。化乐。是欲界第五天也。余惜公入法门日浅。未知出世大道。由福报故。生化乐天。不然。即生第四兜率天。亲承弥勒大士。闻深妙法。与给孤长者。把臂同游龙华三会。证无生忍。宁不快哉(宝象林释慧弓绿○龙华。谓弥勒佛。当来坐於龙花树下。成等正觉。三会说法度人。故也。妙喜。是东方阿閦毗佛世界。极乐。是西方阿弥陀佛世界。阿閦毗。此云不动。阿弥陀此云无量寿。若据旛。则公当随生一佛世界。或其人采语不真。亦未可知。以化乐。极乐。音相近也。若人诚心绘塑佛像。即生妙喜世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即生极乐世界。按上五旛。俱是接引徃生者。故有佛菩萨圣号。然造旛之法。须知有能严。所严。能严者。旛即供具。庄严供养於所供佛塔。或诸佛菩萨。不应安佛菩萨尊像。当作禽兽形。或书赞颂偈词。其所严者。是所敬之尊。乃书佛菩萨圣号。即以香华灯烛。种种果食百珍。而供养之。按诸经律。令造旛者。皆是能严之旛。如昔给孤长者。既作塔已。欲以旛旗。并杂绘彩。而为供养。佛言。应作。彼不解旛式。佛言。听作师子旛。犎牛旛。金趐鸟旛。及龙旛等。於上画作彼之形像。又普广经云。若四辈男女。临终之时。若已命过。於其亡日。造作黄旛。悬着刹上。使获福德。离八难苦。得生十方诸佛净土。旛盖供养随心所愿。至成菩提。旛随风转。破碎都尽。成於微尘。旛一转时。轮王位。乃至吹尘。小王之位。其报无量。然灯供养。照诸幽冥。苦痛众生。蒙此光明。得互相见。缘此福德。拔彼众生。悉得休息)。

华严经云。人欲终时。自见中阴相。行恶业者。见三恶受苦。或见阎罗持诸兵仗。囚执将去。或闻苦声。若行善者。见诸天宫殿。妓女庄严。游戏快乐。如是等胜事。故永明寿禅师云。若心净。即香台宝树净刹化生。心垢。则丘陵坑坎秽土受质。皆是等伦之果也。

六道集卷一

音释

帝释

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谓能为三十三天之主。昔为人时。姓憍尸迦。建立迦叶佛舍利塔。三十二人助修。共生忉利天。帝释为主。总名三十三天也。

身口七善业

身不杀盗邪婬。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

十恶业十善业

十恶者。身三。杀盗婬。口四。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三贪瞋痴。不作是事。名为十善。天台云。十善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於他。行则修行胜德。利乐一切。此二通称善者。善以顺理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止则息於重倒之恶。行则渐归胜道之善。故止行二种。皆名为善。或加以道名。以能通至乐果故也。

埏埴

上音羶。和土也。下音实。黏土也。老子曰。埏埴以为器。即打瓦也。

音掐。帽也。

羣字上声。困也。

辘轳

上音六。下音卢。井上汲水圆转木也。

豪上声。邑名。在常山。汉光武。分鄗字为高邑。

音于。对举也。

由旬

有三别。大者六十里。中者四十里。下者三十里。

八万四千

问曰。教中常言八万四千。何耶。答曰。此其大数也。亦人身中有八万四千毛孔。心具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故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以对治之。问。又常言七七之期。何耶。答。人在胎时。七七日。形具五体死时。极至七七日。必定托生也。余如後释。

小品般若

十卷。

大品般若

三十卷。

音风。牛名。出罽宾国。形如槖驼。脊上高隆。

二十五有

一四州。东西南北。二四恶趣。修罗。鬼。畜。地狱。三六欲天。四梵天王。五无想天。六五那含天。七四禅天。八四空天。然此二十五有。总在六道中。有生有死也。梵王。无想。那含。总在四禅天。由外道谓梵王。为生万物之主。谓无想以无心为涅盘。五那含为真解脱。故此别立其名也。

八部

一诸天。二龙众。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四众

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俱受五戒者。

谴谪

上音牵去声。下音窄。责罚。

法喜禅悦食

以爱乐大法。得法资长道种。心生欢喜。不嗜世味。常持正念。是为法喜食。由得禅定自资。长养慧命。道品圆明。正念现前。心生喜乐不贪世味。是为禅悦食。

音希○昔陈鍼。是智者大师之兄。为梁晋安王中兵参军。年四十。仙人张果相之曰。死在期月。师令行方等忏。鍼见天堂门牌曰。陈鍼之堂。後十五年。当生於此。果後见鍼。惊问曰。君服何药。答曰。但修忏耳。果曰。若非道力。安能超死。竟延十五年而终。武帝为郗氏礼忏。尚生忉利。而鍼躬修忏法。岂不天堂预置乎。

十二缘生

亦名缘起。亦名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此名三世因果。循环之法也。无明行二。是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五。名现在果。爱取有三。名现在因。生老死二。名未来果。详如余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