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素问悬解

本病论四十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

五脏相通,其彼此移转,皆有次第,缘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遍五脏而当死。递相克贼,以至殒命,是顺传所胜之次第也。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己所生也。传之于其所胜,己所克也。气舍于其所生,生己者也。死于其所不胜,克已者也。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遇克贼也。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在五脏相移为顺传,在此脏被克者,为逆行也。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此详次上文之义。一日一夜五分之,以配五脏,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辰戌丑未为土,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知其死于所不胜也。别于阳者四语,与阴阳别论重。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

百病皆缘风闭皮毛,郁其里气而成,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初客于人,使人酒然振悚,毫毛毕直,孔窍收敛,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风则伤其卫气,寒则伤其营血,病在营卫,可汗而发也。仲景《伤寒》:伤寒用麻黄汤,中风用桂技汤,义本诸此。或皮肤(疒帬)痹不仁,则成风痹之证,肌肉臃肿作痛,则成疮疡之证,所谓病成而变也。脉要精微论语。当是之时,可以汤熨药汤熏洗,药袋熏烙。及火灸刺而去之。燔针、灸艾。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皮毛。弗治,则病自皮毛入舍于肺,名曰肺痹。肺气闭塞。肺金壅阻,发咳上气。此表邪内传,侵伤五脏之始也。皮毛外闭,里气郁遏,则脏病发作,非风寒之内入五脏也。

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

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在肺弗治,肺即传而行之于肝,金克木也,病名曰肝痹,肝气闭塞。一名曰厥,胁痛出食。以肝胆同气,脉行胁肋,肝气痹着,经脉不行,故气阻而胁痛。肝病则陷,胆病则逆,胆木上逆,而刑胃土,容纳失职,故呕吐出食。升降倒行,是以名曰厥逆也。当是之时,可按摩针刺而愈之耳,犹未为晚也。

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

在肝弗治,肝传之脾,木克土也,病名曰脾风,脾为风木所伤。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以脾为湿土,湿传于胃,戊土上逆,君相二火,不得下根,火郁热发,故腹中瘅热,心内郁烦。风木随脾土左升,脾土湿陷,风木抑遏,故发黄色,缘木主五色,入土化黄也。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而已,犹未为晚也。

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

在脾弗治,脾传之肾,土克水也,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以湿土克水,寒凝气聚,则成疝瘕。风木不达,温气郁遏,故少腹冤热而痛。冤,郁也。木郁下泄,肾水失职,故白液淫泆,出于溺孔。一名曰蛊,蛊者,物腐虫生,日见剥蚀也。当此之时,可按可药,犹未为晚也。

弗治,肾传之心,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死。瘛,音炽。

在肾弗治,肾传之心,水克火也,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以心主脉,火被水贼,筋脉不畅也。当此之时,可灸可药,犹未为晚也。此而弗治,满十日,法当死,缘脏气再周,不过十日之内,五脏气尽,不可活矣。

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日死。此病之次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病久则传化三句,旧误在生气通天论。

肾因传之于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火克金也。肺气郁蒸,外发寒热,一脏再伤,法当三日死矣。《难经》:一脏不再伤,七传者死。此五脏相传之次也。故病久则必相传化,及其五脏皆败,上下不交,并,交也。则精神离散,气血崩亡,良医于此,弗能为也。

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悲则心气乘矣,忧则肝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卒,音猝。

五脏各传其所胜,故治于其所传,然其卒发者,则不必治于其所传,以其卒发未及内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者也。不以次入者,五情内伤,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也。传不以次,必缘伤深,故令人有大病矣。盖病本以次传也,因而喜伤心火,心火大虚,则肾气乘之矣,怒伤肝木,则肺气乘之矣,恐伤肾水,则脾气乘之矣,悲伤肺气,则心气乘之矣,忧伤脾土,则肝气乘之矣,此其相乘之道也。故五脏相乘,每脏有五病,五五二十五病。《难经》:一脉十变,义与此同。及其传化,迁变无常,总皆传其所乘之谓也。旧本此篇误在玉机真脏论。详其文理,与标本病传论义同,而非一篇。本病论原亡,取此篇补之。

故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邪风之至,疾如风雨,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此段旧误在阴阳应象论。

地之湿气,感则害于皮肉筋脉而己,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而已,天之邪气,感则自皮毛而内传,害人五脏,由表达里,凡肌肤筋脉六腑之属,无所遗漏也。邪风之至,疾如风雨,内传至速也。善治者治皮毛,不俟其入肌肤也,其次治肌肤,不俟其入筋脉也,其次治筋脉,不俟其入六腑也,其次治六腑,不俟其入五脏也,其次治五脏,则根本损伤,已太晚矣。治五脏者,难保十全,半死半生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