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国朝典故

國朝典故卷之十七  北征後錄(明)金幼孜 撰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北征後錄,一卷,明金幼孜撰。)

永樂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庚寅,上躬帥六師,往征瓦剌胡寇答里巴、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等,馬步官軍凡五十餘萬,予與學士胡公光大、庶子楊公勉仁皆扈從。是日辰時啟行,由安定門出,午至清河下營。晚微雨,夜復驟雨,五更雨止。十八日,辰發清河,午至沙河。上命光祿寺賜酒饌。

十九日早,雨,辰發沙河,途間止。午次龍虎臺。午後復雨。 (「午後復雨」,原脫「後」字,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二十日,晴, (「晴」,原無,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晨發龍虎臺,度居庸關。午後至隆慶州下營。

二十一日,至榆林,雨。午後至懷來下營,雨不止。二十二日早,雨止,發懷來。午次沙城。晚晴。

二十三日午,次雞鳴山,什大風。

二十四日午,次泥河。

二十五日,次宣府。大風,雨下即止。是日穀雨。

二十七日,晨發宣府,午次宣平。大風。二十八日,次德勝口,晚大風下雪。二十九日,度野狐嶺,風寒。午後次興和。

三十日,風寒。四月初五日,移營于興和北十里沙城。

初六日,大閱軍士。

初十日,次紅橋。是日立夏。十一日,次凌霄峰,即兀出于伯顏。雨連宵不止,甚寒。十二日早,雨。食後發凌霄峰,午後次大石鎮,無水,暗宿。十三日早,微雨,午前次五雲關,即哈剌罕。有水。十四日,霜寒。次高平阜,即忽牙撒里禿。十六日,次殺虜城,即答虜城。

十七日,次龍沙甸,即河蘭腦兒。午後雨。十八日,次錦雲磧。大風雨,至晚復晴。

十九日,次小甘泉。二十日,次大甘泉。

二十一日,次清水源,即馬塔馬。二十四日午,發清水源。晚次屯雲谷。無水,自清水源載水至,作晚飡。二十五日,次玉雪岡。是日小滿。

二十六日,發玉雪岡。晚次玄石坡。大風。二十七日,次鳴轂鎮。二十八日,發鳴轂鎮。晚次清風壑。無水,大風。二十九日,早寒。午次歸化甸。

五月初一日癸酉,早寒。午次楊林戍。初五日,次擒胡山。

初七日,大風寒。晨發擒胡山。晚次香原戍。初八日,風寒。已時發香泉戍。午後次廣武鎮,即哈剌莽來。夜雨。初九日,大雷雨,下雹如雪,積地二三寸。

初十日,次懷遠塞。

十一日,次玉帶川,即柴禿。是日芒種。

十二日,次富平鎮,即元兒禿。

十三日,次翠幕甸。無水,暗宿。十四日,次長山峽。少水。十五日,次至喜川。十七日,次環秀岡。

十八日午,發環秀岡。暮次野馬泉。暗宿。十九日,次蒙山海。二十日午,發蒙山海。晚次威武鎮。

二十一日午,發威武鎮。 (「發威武鎮」,「武」原作「遠」,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晚次通泉泊。 (「晚次通泉泊」,「通」字下原衍「次」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刪。) 二十三日午,次飲馬河。微雨,晚晴。二十六日,夏至。

二十七日,移營于飲馬河北十里,凡五渡河。至暮,大雷雨。二十八日,次飲馬河。二十九日,早食後復自飲馬河北仍五渡河。午前次飲馬河西三峰山。

六月初一日壬寅,次飲馬河、清流港。初二日早,微雨,發清流港,循飲馬河行。

二十五日,復睛,下營。午後再行,至暮,次崇山塢。無水,暗宿。初三日,晨發崇山塢。午後入一山峽,長數十里,有水,下營作午炊,食後再行。晚次雙泉海,即撒里怯兒,元太祖發迹之所。舊嘗建宮殿及郊壇,每歲于此度夏。山川環繞,中闊數十里。前有二海子,一鹹一淡,西南十里有泉水、海子一處,西北山有三關口,通飲馬河、土剌河,胡人常出入之處也。 (「胡人常出入之處也」,「常」原作「營」,據明紀錄彙編本、明古今說海本改。)

初四日,微雨。午晴,次雙泉海。前哨馬來報,哨見胡寇數百人,稍與戰皆退去。

初五日,午發雙泉海,暮至西北三峽口,即康哈里該。 (「即康哈里該」,「該」原作「誘」,據明古今說海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無水。是日,前哨馬與寇相遇交鋒,殺敗胡寇數百人宵遁。初六日,次蒼崖峽。

初七日,次急蘭,忽然遇賊首答里巴同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掃境來戰。去營十里許,寇四集,列于高山上, (「列于高山上」,「于」原作「午」,據明紀錄彙編本、明古今說海本改。) 可三萬餘人,每人帶從馬三四匹。上躬擐甲冑,帥官軍精銳者先往,各軍皆隨後至,整列隊伍,與寇相拒。寇下山來迎戰,火銃四發。寇驚,棄馬而走,復集于山頂東西,鼓譟而進,寇且戰且卻。將暮,上以精銳者數百人前驅,繼以火銃,寇復來戰。未交鋒,火銃竊發,精銳者復奮勇上前力戰,無一不當百。寇大敗,人馬死傷無算,皆號痛而往,宵遁土剌河。上乃收軍,回營已二鼓矣。遂名其地曰「殺胡鎮」。

初九日,移營向西十里許。晚雨下,風寒。初十日,頒師。午次迴流甸。晚微雨,風寒。」

十一日晨,發迴流甸。午出三峽口。餘寇復聚峽口山上。又有數百人據雙海子。諸軍乃以火銃先擊據海子者,寇知不能拒,遂遁。餘寇在山峽者,恐火銃再至,亦遁去。晚次雙泉海。十二日,次平山鎮。十三日,次飲馬河清源峽。是日小暑。

十四日,次飲馬河平川洲。十五日,次飲馬河青楊灣。十六日,次飲馬河三峰山。十七日,渡飲馬河,西北三峰山東南下營。阿魯台遣頭目數十人詣軍門謁見, (「阿魯台遣頭目數十人詣軍門謁見」,原脫「台」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上皆賜以衣服絹帛米糧,復勞之酒肉,遣回。

十九日,移營于飲馬河北舊下營處。二十日午,復渡飲馬河,凡三渡水,循河行數里下營。二十一日,循飲馬河南岸東行數十里下營。二十三日,次青山峽。微雨。無火暗宿。

二十四日晚,次蒙山海。二十五日,午後發蒙山海,途中驟雨即止。暮次野馬泉。二十六日,次環秀岡。二十七日,次至喜泉。暮再行十里下營。

二十八日,次黑山峪。是日大暑。

二十九日,次翠幕甸。三十日,次富平鎮。七月初一日,次玉帶川,大風微雨。初二日,大風。初三日,次懷遠塞。 (「次懷遠塞」,原脫「次」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明古今說海本補。) 初四日,次廣武鎮,過二十里下營。午後,大風微雨。

初五日,晨發廣武鎮,午前過香泉戍。午後次擒胡山。寫平胡詔,其晚就遣都指揮李瑛同中官齎回北京。

初六日,次楊林戍。晚下雨。初七日,次歸化甸。晚微雨,復晴。

初八日,午前發歸化甸,途中下雨,晚次清風壑。初九日,次嗚谷鎮。午後復起營,晚次玄石坡。初十日,次屯雲谷。十一日,次清水源。

十二日,次小甘泉。十三日,次錦雲磧。上召賜食燒羊、燒酒。其日立秋。

十四日,次龍沙甸。下雨。十五日,次殺虜城。微雨,晚晴。十六日,過高平阜,下雨。午後次五雲關,更度山二十里下營。十七日,晨發五雲關,過大石鎮,午後次凌霄峰。上召賜食燒羊、燒酒。

十八日,次紅橋。十九日,次興和。

二十一日,晨發興和,度野狐嶺,過德勝口,午後次萬全。大風雨。

二十二日午,次宣府。下雨,至更盡雨止。二十三日,次泥河。下雨。二十四日,次雞鳴山。途中微雨。晚,上召賜桃子及食羊肉、酒。

二十五日午,次土墓。

二十六日,次懷來。二十七日,次永安甸。

二十八日,雨。是日處暑。晨發永安甸,度居庸關。午後次新店。大雨。晚,奉旨同光大、勉仁先回。

八月初一日,早,文武百官迎駕由安定門入。上升殿,羣臣上平胡表,稱賀而退。

附录:

北征錄一卷後北征錄一卷(戸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明金幼孜撰幼孜本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已卯舉人授戸科給事中燕王簒位後改翰林檢討厯官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卒諡文靖事蹟具明史本傳幼孜在永樂中叅預機務因北征阿嚕台時扈從出塞紀所厯山川古蹟及行營之所見聞以成前錄本傳稱成祖重幼孜文學所過山川要害輒命記之幼孜據鞍起草立就又稱所撰有北征前後二錄卽此本也前錄自永樂八年二月至七月後錄自永樂十二年三月至八月並按日記載其往返大綱均與史傳相合其瑣語襍事則史所不錄者也(四庫全書總目·史部·雜史類存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