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辽海丛书

●遼東志解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日本稻葉嵓吉撰遼東志者明代之遼東地志也書凡九卷附圖一卷初次編纂於正統八年 【 西曆一千四百四十三年】 據是年遼東都指揮僉事畢恭所撰序文謂本書之資料蓋先采訪於永樂中既將正本進呈恭復欲取其稿本而刊行之其事未果遲至弘治元年 【 西曆一千四百八十八年】 始為刊行其時為刊行大明一統志後六年也此次刊本或於畢恭原稿略有修改然大體仍據舊稿並命名曰遼東志主其事者為巡按御史陳寬及遼陽副總兵韓斌嘉靖八年 【 西曆一千五百二十九年】 復事修改至十六年告成此為第二次刊本即本書也嘉靖四十四年 【 西曆一千五百六十五年】 刊行之全遼志凡六卷大抵以本書 【 按即第二次刊本】 為藍本而增以嘉靖十六年以後之事蹟命名雖異實即遼東志第三次刊本也

細檢本書之所取材蓋於各代史志罕見徵引夫周禮史記可置弗論而考證遼東故實之書之成於金元時代者如遼東行部志元一統志鴨綠江行部志諸書固不可以一二數而本書所甄錄者與此諸書皆渺不相涉卷一山川篇雖錄有與元一統志相同之文亦殆自大明一統志迻錄而來校以本書卷首所列引用書目僅有大明一統志而無元一統志可知其不誣也明代遼東都司案牘圖籍原所具備事無鉅細胥經注載是故編纂本書純采明代之資料而已是固不必取材於前代也而其紀載之詳亦由於此不足怪已惟本書記載域外之事亦如彼其詳者何哉畢恭之言曰遼東乃東北之雄藩實國家之重鎮爰自永樂中上遣使諭本司纂修圖志乃即欽承上命謹集進呈惟稿是存斯集乃國朝之盛典藩維之偉績可祕乎哉觀於此語豈非當其事者秉朝廷興王之運以采訪所得輯為此本之明證歟以愚考覽所得本書進呈初稿蓋為編纂大明一統志而設惜乎一統志所采過簡竟遺卻本書之大半而不載也

自正統紀元 【 西曆一千四百三十六年】 以降迄編次本書之前明代用兵遼東失事最多兀良哈者遼東北部之蒙古族也一稱三衞其漸次飲馬於潢水之南當亦在正統之初維時泰寧之酋又聯姻於也先可汗遂致遼東西部直當勁敵女直及野人又擾於東邊而本書適成於此邊釁騷然之日此讀者所應留意者也愚以為畢恭之作斯篇非徒謳歌國家一統之盛而已蓋欲使遼東守土之吏諗知遼地之實情以期於吏治邊防有所取資也畢恭為前屯衞人全遼志載其略傳曰

畢恭字以謙前屯衞籍其先山東濟寧人巡撫王公?薦恭有文武才由百戶舉陞流官僉事圖上方略開設迤西邊堡牆壕增置烽堠兵威大振虜人畏服晉署都指揮奉敕守備寧前地方在任五年邊鄙寧謐尋推掌都司事撫士卒革奸弊廣屯田興學校平訟理至今稱之所著有遼城吟稿以疾卒上遣官諭祭翰林學士盧陵陳循為撰神道碑

觀此可知恭蓋終其身以經營遼左自任全遼志邊防篇云國初畢恭守遼東始踐山河因編木為垣久之乃易版築而墩臺城堡稍稍添置云此即恭傳所稱開設迤西邊堡牆壕烽堠之事 【 畢恭立邊牆事柳邊紀略亦言之】 邊堡牆壕亦長城之一種其設置興廢關繫遼東之存亡恭之始終經營以鎮方面功亦偉矣明史稿及明史皆缺恭傳故備舉之東國輿地勝覽所引之遼東志是否為本書之初次刊本尚為一種疑問按勝覽之書編次於朝鮮成宗王之十三年 【 成化十八年】 當時曾否付梓殊不能詳其後復有修改嘗刊行於王之二十三年 【 弘治二年】 而本書第二次刊本後於勝覽刊行之歲約四十有八年是勝覽所引之遼東志其非本書可以推而知之勝覽卷五十鏡城都護府建置沿革下本號?籠耳之語復注云遼東志作木郎古而本書則無木郎古之文卷五十一平壤都護府下有性柔而巽借與無寬貸服食儉素有古之遺風一節謂引自遼東志而本書亦無此文復按初次刊行本書時與初刊勝覽其間僅隔一歲爾時朝鮮與遼東之交通縱極繁盛然謂彼邦編輯勝覽已錄及本書之初刊本似尚失之過早惟其間有可異者即龍飛御天歌乃於正統十二年二月編撰而其注中已引有遼東志之一節豈爾時朝鮮之采訪故實者業已甄及遼東乎究之本書之初次刊本即謂世無傳本無不可也

本書之第二次刊本流傳亦甚希本邦舊紅葉山文庫所存之全遼志與本書僅稱伯仲此外尚未聞有傳本在昔中華本土浙江省寧波府范氏天一閣藏有遼東志及全遼志二書清全祖望鮚埼亭外集有一文引及本書疑即據天一閣之藏本猶怪乾隆中編纂四庫全書蒐采甚備乃竟未及此二書或以所記間涉建州舊事懼觸忌諱故未敢采進也耶天一閣書目所載如下

遼東志九卷 【 全】 明正統八年任□□監修

全遼志六卷 【 全】 明嘉靖十六年任洛等重修

此記稍誤嘉靖十六年重修之本仍襲舊名題曰遼東志至四十三年又經重修始改稱全遼志天一閣藏本卷數與本書及全遼志卷數皆符以此考之可知范氏記載而所以致誤者蓋以兩書卷端所載之舊序誤作刊行新書之年代也

讀中國邊郡地志可以考見當日國勢之伸縮如漢書地理志載有朝鮮四郡其樂浪南部之山川迄今猶仍舊名此即武帝用兵之賜而當日漢室之國勢可以遙制朝鮮從可知矣明代之滿洲可分為二其一部實隸入明之版圖為其領地其一部則為明之屬衞所謂羈縻州者是也清代官撰諸書嘗謂明初疆域東盡於開原鐵嶺遼瀋海蓋其東北境全屬我朝及國初烏拉哈達葉赫輝發諸國並長白山之納殷東海之窩集等部明人曾未涉其境永樂二年倣唐羈縻州之制設尼嚕罕衞七年改為尼嚕罕都司後又續設衞所之空名其疆域遠近原弗及知山川城站亦多在傳聞疑似之間 【 案此文見滿洲源流考卷十二】 此種解釋人皆以為不謬抑知尼嚕罕 【 即奴兒干】 用兵之事實見載於皇明實錄者實有未盡且黑龍江口特林之永寧寺碑屹然尚在非紀載當時偉業之證耶本書卷末所紀東北遼東交通道路有海西東水陸城站一節此即明人自開原北至哈爾濱附近以其地為發軔更東北向松花黑龍二江沿岸而下出韃靼海峽布設驛站之證依此所記以求驛站之遺跡尚可得十之六七復考自開原東北繞長白山之北松花江之上源而出今之延吉自豆滿江南通咸境南道之驛站又可得十之七八而謂明人未涉其境所稱山川城站亦多在傳聞疑似之間誠誣妄之甚者矣故吾敢斷言本書之紀載遠及於滿洲東北陲之山川者不外永樂宣德二朝用兵之所致其時國勢之發展亦深足驚異至於景泰以降外難洊臻遂致中朝疆域不踰遼河流域今固無待贅述矣

本書之采輯雖未甚備然所載重要之史蹟有二一為義州西數里大淩河左岸之石窟寺本書云寺建於拓拔魏景明年依此紀載曾至其地搜訪而史蹟尚不止此在其鄰地又發見魏太和二十三年之石窟寺一區嘗謂今之義州雖為遼西之僻陬然在往代蓋為自遼東以通於西方必經之大路也此種意度竟依此重要史蹟以證實矣其二為旅順口黃金山下之鴻臚井井有刻石云唐開元二年敕持節宣勞靺鞨使鴻臚卿崔忻鑿井兩口永為記驗大明一統志亦曾載其遺蹟惟不如本書之詳蓋一統志所紀乃采自本書進呈之稿本也夫遼東為唐太宗高宗陳耀六師之地據此井石所記是崔忻之行程因幽州之道為契丹所梗塞故自東萊渡海而往來於渤海之間得此井石可為研史之助更無待煩言矣

大抵中國各代之起自西南者每不能保據遼河流域而有之其在遼東置郡縣者不過漢明二代而已漢之遼東郡雖與明之遼東都司疆域未必相同然僅其西陲與遼西及海道相接其餘三方悉鄰外族則大體相似惟明代保有遼東久於炎漢其故何哉蓋當嘉隆之際武功文治俱有可觀不獨東南沿海之地治化鼎盛即北境邊郡之域政治亦甚修明也迨至萬曆中年有三大戰役其與本邦之役 【 案此指平秀吉之役】 即在遼東之鄰境先啟衄端後廿餘載又與建州女真交戰女真不滿萬萬不可敵之語縱謂早成當年之讖然未踰歲遼河以東悉委敵手遂釀宗社為屋之禍豈非嘉隆以來累世之生聚早已殫於文祿壬辰之會哉 【 按平秀吉年號文祿此云壬辰之歲為萬曆二十年】 由此觀之遼東志一書雖謂為漢人致力遼東最後之紀念亦無不可矣

自遼東文獻徵略卷八譯文迻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