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辽海丛书

●遼東志卷六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人物志

薦辟

科貢

通事

將選

封贈

任子

家世

忠節

孝行

宦蹟

學術

隱逸

貞烈

流寓

方伎

仙釋

○薦辟

國朝

畢恭以謙前屯衞百戶正統間監軍都御史王翺知其有文武才畧疏薦於朝事見宦蹟

○科貢

進士

舉人

歲貢

例貢

·進士

國朝

姚景行興中人重熙中進士累官翰林學士參知政事諡文獻事見宦蹟

馬人望醫巫閭人咸雍中進士官至南院樞密使諡文獻事見宦蹟

大公鼎遼陽率賓人咸雍中進士累官興國軍節度副使事見宦蹟

李石遼東人遼末狀元官至太師封金源郡王

邢具瞻巖夫遼西人天會二年登第與吳蔡為文章友官至翰林待制

張汝翼遼陽人浩之子舉進士歷官未詳

劉仲尹蓋州人第進士仕為潞州節度副使事見學術

高德基遼陽渤海人皇統二年登進士第六年歷官中都路都轉運使至工部尚書事見宦蹟

鄧儼懿州宜民人大定中進士擢戶部侍郎累遷中都路都轉運使事見宦蹟

高衎遼陽渤海人登進士第三為吏部尚書事見宦蹟

高守義衎之子舉進士歷官未詳

李獻可石之子大定間舉進士官至山東東西路提刑使卒贈道國公

王遵古蓋州熊岳人舉進士官至翰林直學士

王庭筠遵古之子大定間甲科登第官至翰林修撰事見學術

高守約遼陽人大定中進士累官觀州刺史諡忠敬事見忠節

孟奎遼陽人大定間進士遷北京臨潢等路按察轉運使以本官行六部侍郎事見宦蹟

蒲察鄭留東京猛安人大定二十二年進士歷官戶部侍郎遷順義軍節度使事見宦蹟

龐鑄蓋州熊岳人少登進士第仕為翰林待制事見學術

高德裔曼卿遼東鶴野人高才博學弱冠舉進士官至西京路轉運使

劉光謙瀋州人舉進士天資明敏處事詳雅官至少司農

裴滿亨遼海人大定間擢進士歷官監察御史轉河東路按察司事見宦蹟

完顏閭山蓋州人明昌初進士官至吏部尚書事見宦蹟

溫迪罕達蓋州猛安人明昌五年登進士歷官監察御史至集慶軍節度使事見宦蹟

蒙古綱咸平猛安人承安五年登進士歷官右副元帥參知政事事見宦蹟

劉瑋咸平人舉進士賜及第遷戶部員外郎充宋國信間使諡安敏事見宦蹟

李英遼陽人登進士第歷任國子祭酒轉御史中丞事見宦蹟

高憲遼東人衎孫天資穎悟博學強記泰和三年乙科登第為博州防禦判官後遼陽城破死於兵

冀禹錫利州龍山人至寧初進士仕歷州郡事見忠節

曹勇義廣寧人登進士歷官宣政殿大學士卒諡文莊贈特進定國公

蔡珪登進士仕至維州刺史事見學術

國朝

正統二人

戊辰陳鑑蓋州衞人進士及第歷官翰林院學士至禮部侍郎事見學術

乙丑高潤蓋州衞人仕至刑部郎中

天順六人

丁丑顧能

周正遼陽人歷仕雲南左布政

庚辰丘霽遼陽人任刑部主事陞蘇州府知府

甲申邵奎遼陽人三任知縣

胡深遼陽人監察御史見宦蹟

高剛義州衞人任禮部主事陞揚州知府

成化十八人

己丑李恭遼陽人仕至太僕寺寺丞

丙戌畢用遼陽人仕至懷慶府知府

賀欽義州衞人官至戶科給事中事見學術

王輔錦州人任刑部主事

壬辰高昇遼陽人仕至鄧州知州

陳壽寧遠衞人歷任都御史官至刑部尚書事見宦蹟

吳哲廣寧衞人任嘉定知縣歷陞御史保定知府屢有政聲

乙未佟珍遼陽人仕至福建布政司參政

孔斌錦州人任無錫縣知縣

吳珍廣寧人任知縣陞監察御史

陳珍義州衞人仕至按察副使

文貴錦州人性慷慨剛直歷官有聲仕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

丁未李珍廣寧衞人授徽州府推官

甲辰陳琳廣寧衞人授山西屯留縣知縣

范政義州衞人授徽府長史

戊戌雷升開原人仕至河南鹽運使

魯義遼陽人授金壇縣知縣

郭宗開原人任刑部主事卒事見學術

弘治九人

癸丑潘輔廣寧人任永清縣知縣卒事見宦蹟

丙辰孫磐遼陽人陞按察司僉事見宦蹟

甯杲海州衞人仕至都御史

王春錦州人任翰林檢討陞周府左長史事見宦蹟

乙未崔哲遼陽人仕至監察御史

張文錦錦州人陞刑部主事歷仕右副都御史

壬戌王鉉遼陽人□戶部主事

王鍇遼陽人仕至按察司僉事

乙丑張經瀋陽衞人官至監察御史事見宦蹟

正德八人

戊辰馮裕廣寧衞人仕至貴州按察司副使

辛未高文豸遼陽人授長葛知縣

傅鑰廣寧人歷陞按察司副使

甲戌徐景嵩遼陽人仕至山西按察司副使事見宦蹟

王道中錦州人歷陞大理寺右少卿

丁丑魯綸遼陽人仕至江西按察司僉事

范鏓瀋陽人歷陞四川左參政

辛巳佟應龍遼陽人歷仕陝西鳳翔府知府

嘉靖

癸未劉悌遼陽人仕至工部郎中

己丑安永清廣寧人授工部主事

·舉人 【 按遼東應試生儒舊又 【 又:衍文】 赴山東布政司嘉靖初生員徐潮等屢乞附近至甲午科始改附順天府】

國朝

永樂一人

庚子文廣錦州人

正統四人

甲子高潤見進士

丁卯張升遼陽人事見學術

金統律瀋陽人仕至翰林院檢討

陳鑑見進士

景泰八人

癸酉顧能見進士

丘霽見進士

周正見進士

文深見進士

丙子邵奎見進士

賀欽亞元見進士

張鉞義州衞人事見學術

丁鐄海州衞人任泌陽縣知縣

天順九人

己卯李恭見進士

高剛見進士

王輔見進士

壬午高昇見進士

李深遼陽人任沐陽縣知縣

孫達遼陽人

潘銓遼陽人任贊皇縣學教諭

吳哲見進士

陸本正廣寧人任蕭縣知縣

成化三十三人

乙酉佟珍見進士

畢用見進士

袁壽遼陽人授岐府伴讀

陳壽見進士

范政見進士

戊子陳昂遼陽人任寧晉知縣

孫義遼陽人任遷安縣學教諭

劉玠義州衞人

魯義見進士

雷昇見進士

陳盤開原人

吳珍見進士

辛卯朱全遼陽人任順義縣知縣

韋恭遼陽人

耿福遼陽人

程鎡錦州人任懷慶府通判

甲午陳珍見進士

翟達遼陽人

孔斌見進士

文貴見進士

陳琳見進士

丁酉崔鑑遼陽人任鳳陽府學教授

王鐸遼陽人仕至揚州府知府

李珍見進士

庚子王淵遼陽人任固安縣知縣

郭賓瀋陽人

癸卯劉澄遼陽人任國子監學錄

杜謹義州衞人陞秦府長史

王翔鳳義州衞人任臨安縣知縣

丙午韓轍遼陽人仕至建昌府知府

王璽遼陽人任沙河縣知縣

潘輔見進士

梁明義州人

弘治三十二人

己酉程福遼陽人仕至永平府通判

顧正遼陽人仕至南昌府同知

王鍇見進士

宜鎮遼陽人任三河縣學教諭

施鎮義州人任三原縣學教諭

王誼義州人任龍游縣知縣

張皡廣寧人仕至隆慶州知州

王椿見進士

姚宗錦州人仕至唐府長史

趙華錦州人任永寧縣知縣

壬子孫磐見進士

高文豸見進士

李文繡遼陽人任深澤縣知縣

李俊廣寧衞人

賀士諮義州人

乙卯李遇春遼陽人仕至唐府紀善加長史服色

完光嶽遼陽人任定興縣學訓導

王鉉見進士

崔哲見進士

甯杲見進士

張曙廣寧人仕至晉府紀善

戊午李蘭遼陽人任藁城縣學訓導

畢麒遼陽人

佟應龍見進士

趙夔錦州人任泰和縣知縣

張文錦見進士

辛酉盛時雍遼陽人歷陞荊州府知府

王鼎遼陽人任隆平縣知縣

李瑩義州衞人任河南開封府教授

張經見進士

甲子文三省錦州人任深州知州

馮裕見進士

正德十三人

丁卯沈漢錦州人任江西建昌府推官

庚午徐景嵩亞元見進士

傅鑰見進士

癸酉李伯通海州衞人任曲周縣知縣

王道中見進士

丙子魯綸見進士

劉悌見進士

李繼仁廣寧人

范鏓見進士

王懋德義州人任河間府通判

己卯張世祿遼陽人任慶都縣知縣

王懋元義州人

姚湛瀋陽衞人

嘉靖

壬午陳羨遼陽人

蔡椿遼陽人

唐卿瀋陽人

乙酉何鑌遼陽人

馬宗魯義州人

戊子安永清見進士

傅直蓋州人

馮惟徤廣寧人

辛卯韓瑋遼陽人以上俱中山東鄉試

甲午張彥良遼陽人以下俱中順天府鄉試

徐文亨遼陽人

杜矩廣寧衞人

齊宗賢廣寧右衞人

張雲霖廣寧左衞人

齊宗道廣寧右衞人

劉德芳廣寧中衞人

韓文德廣寧右屯衞人

盧文學廣寧前屯衞人

馮惟重廣寧人中山東鄉試

馮惟訥廣寧人中山東鄉試

丁酉萬善遼陽人

沈恩錦州人

馮惟敏廣寧人中山東鄉試

·歲貢 【 按遼東自成化間始開貢都司學四年貢三廣寧學三年貢二各衞學二年貢一自正德十年巡按御史劉成德為人才漸盛奏請疏通以都司比府廣寧比州各衞比縣其貢法遂與有司同】

成化一百三十七人

弘治一百三十三人

正德一百一十四人

嘉靖

成化一百三十七人

遼陽

孫義中順天府鄉試授遷安學教諭

陳鈺

溫良

王寧

楊清任大名府訓導

張剛

李裕

楊傑

崔極任薊州學訓導陞內丘縣教諭

韓寧任肅寧縣學訓導

李林任遵化縣學訓導

王璽

廣寧

魯德任平谷縣丞

宋安

席正任長垣縣主簿

周詡

吳裕任河州判官

相英任霸州判官

吳瑛

冷遇春任山西趙城縣丞

周瑛黃杲任井陘縣學訓導

韓春

鹿茂

義州

時運任光祿寺署丞

劉玘

王章

杜彬任太平府學訓導

劉珍

姚俊任山西石州檢校

楊盛

張翺

金裕

王崇德

楊廷璧任蓋州衞儒學訓導

錦州

王翼任陝西武功縣知縣

金潤

孔斌見進士

李珍

向定不仕授修職郎冠帶

王鐸任河南修武縣縣丞

李春

王德任山西大同縣縣丞

蔣鏞任新河縣知縣

文富仕至四川成都府通判

路宗任魏縣縣丞

寧遠衞

唐源任河南中牟縣縣丞

金忠任大名府長垣縣縣丞

程恕任河南桐栢縣知縣

祝惠

王旻

韓雄任霸州知州

丁鑑

姜迪

黃浩任山西翼城縣縣丞

胡贊

王臣

前屯衞

段文肜

張玘

丘紀

李傑

鄧純任河南唐縣知縣

何俊

陳通

劉資任順天府武清縣縣丞

孫珵

瀋陽衞

曾惠任陝西甘泉縣知縣

楊洪任河南斷事

陳禮任固城縣知縣

鄭子文

潘俊

郭賓見舉人

劉釗任安東縣主簿

范裕任邵武府照磨

錢海

姜斌任渭南縣知縣

伍浩任萬全都事

鐵嶺衞

李芳任蘇州府常州縣丞

李忠

董英

朴榮

程璘

劉瑄

胡敏

鄒欽

孫鎧

鄒錦

周鼐

開原

陳興

錢廣任湖廣寶慶府照磨

余文任河南葉縣主簿

宋洪任山西布政司都事

郭洪任南皮縣知縣

周進任薊州知州

馬倫任儀真縣知縣

鍾清

徐悌任河南永寧縣知縣

黃瓚

海州衞

丁鉞

楊振

甯浩任順天府宛平縣知縣

劉裕任河南鎮平縣知縣

孔禎任河南唐縣知縣

沈鈺仕至晉府教授

朱寧

祁敬任浙江金華縣主簿

姚遂

蓋州衞

陳信任山西榆次縣縣丞

趙紀任河南衞知事

柏俊任任縣縣丞

李阜任永平府撫寧縣訓導

張英

陳還

徐璋任山陰縣主簿

董紳任雲南景東衞經歷

朱綬任河南溫縣縣丞

劉志任蒙化衞經歷

復州衞

韓傑任盧龍縣主簿

張寰任彰德府湯陰縣主簿

羅聰任欒城縣主簿

費澄任鴻臚寺序班陞應山縣知縣

蔡沂任諸暨縣縣丞

潘貴任清化縣主簿

蔡寧任浙江長興縣縣丞

邵立任神武後衞經歷陞徐州同知

曹純任孟縣主簿

金州衞

蕭儀任武鄉縣縣丞改淶水縣縣丞

方子圓

李瑄任靈壁縣縣丞改寧縣縣丞

魏達任直隸邳州睢寧縣主簿

謝珍

鄧充任雲南尋句軍民府經歷

李俊任靜寧州判官陞趙城縣縣丞

范智任直隸寶坻縣縣丞

鄧英

劉名

朱聰任滑縣縣丞

弘治一百三十三人

遼陽

楊銘任松盤衞經歷

羅鎮

朱進任山西平定州學訓導

曹誠任山西徐溝縣學訓導

施通任任丘縣主簿

李俊任陝西永昌衞經歷

楊福

高文振任山西潞州通判

吳鉞

熊鈺

袁永安

高景仁任大名府經歷

蕭福任天津衞學訓導

王浩任陝西蒲城縣學訓導

程昊任盧龍衞經歷

廣寧

王澤任陝西平涼府經歷

劉瑾任長官司吏目

屈達任宿遷縣主簿

蕭達任廣東華州吏目

胡璘

李孜

李春任固城縣學訓導

王卿任薊州衞知事

侯忠任永年縣訓導

義州

王祐任宜陽縣教諭

何俊任河間府通判

曹洪

李文顯任河南磁州學訓導

嚴廣任福建松磎縣主簿

趙璟

張鍾

鄧袗任江陰縣縣丞

奚璋

王榮

錦州

孫良佐任直隸獻縣知縣

郭滋任肥鄉縣學訓導

何賓

李柰任遷安縣學教諭

劉英任井陘縣訓導陞國子監助教

程錤

郭玘

金璽任河間府學訓導

陶賓任南渭州吏目陞澧縣主簿

韓琇任無極縣訓導

江鎮任河南府經歷

寧遠衞

蔣洪任陝西畧陽縣知縣

李芳任陝西商南縣知縣

田琛任大寧衞經歷

葛蕃

王佐任河南舞陽縣學訓導

李林

李宥

蔡新

林文任金谿縣縣丞

韓輪

韓輅

前屯衞

張世忠任餘姚縣主簿

楊璽任湖州府經歷

朱洪任鴻臚寺序班

劉貢仕至河南磁州判官

于璽任平定州判官陞按察司經歷

張完任良鄉知縣改昌黎知縣

劉達任介休縣縣丞

蔡禎任商城縣縣丞

鄧偉任榆次縣縣丞

樊縞任滑縣縣丞

吳瑄任按察司經歷

瀋陽衞

吳雄

曹聰任沁源縣知縣

祝密任洛陽縣主簿

曾敏任順天府訓導陞新鄭縣教諭

潘祥任隴西縣知縣

劉淙任定興縣主簿

黃江

黎雄

黃宥

王鎮

李塤任新鄭縣丞

鐵嶺衞

李環任元城縣知縣

王承慶任樂亭縣主簿

楊玉任儀真縣主簿

楚世英

秦金?斧任交河縣學訓導

孫玉任淳安縣縣丞

楊奇任傳野縣縣丞

李祐任灤州判官

開原

李恕章冕任雄縣知縣

黃宏任遼州判官

張瑩任桃源縣縣丞

冉璽任河南輝縣主簿

王璉任內丘縣縣丞

李端任宜君縣知縣

凌德任直隸任縣縣丞

金浩任贊皇縣縣丞

海州衞

張剛

陳逵任臨縣知縣陞饒州府通判

陳椿任浙江諸暨縣主簿

劉倫任陝西淳化縣縣丞

楊濚任陝西平涼府通判

丁瓛任應州學訓導陞隆慶州學正

朱惠任萬全左衞學訓導

韓勗任錦衣衞知事

蓋州衞

高麟任永平府學訓導

趙祿任中牟縣縣丞

沈貴

余鼐

趙憲任良鄉縣知縣

嚴恭任獻縣縣丞

文淵任揚州府通判

張玘

柏瑁修武縣主簿

復州衞

龍雨任山西朔州衞經歷

王鰲任河南杞縣主簿

曹寧任兵馬指揮陞大同府通判

劉昱任陝西朝邑縣主簿

王泰任河間府經歷

費潤任陝西白水縣知縣

徐庠任衡水縣知縣

李深任黃縣縣丞

姚浩任懣水縣主簿

鄭資任樂亭縣學訓導

金州衞

劉恕陳仁任山西榆次縣縣丞

張惠任平山縣縣丞

鄭用任元城縣縣丞

李欽

徐壽任湖廣棗陽縣主簿

湯倫任廣平府成安縣主簿

李珏任河南歸德州吏目

韓鎮

尚志任河南伊陽縣縣丞

錢倫任高平縣主簿

正德一百一十四人

遼陽

張寧任河南彰德府教授

施俊

白俊任慈谿縣學教諭

洪裕任文水縣學訓導

文明任萬全都司教授

張翼任山西應州學訓導

高鐸孫寬任懷來衞學訓導

李仲賢

胡芸

高錫任直隸平谷縣知縣

劉溥任衡水縣學訓導

王鉞任博野縣學訓導

王文愷

廣寧

周琦朱敬任蕪湖縣知縣

梁清

朱暠

吳雲任香河縣學訓導

劉玭任房山縣學訓導

薛玉任饒州府王府典儀

巫琳

義州

王廷臣任任縣學訓導

李士善

向欽任順義縣學訓導

俞洪任靈丘縣學訓導

張文亨

杜誠任崑山縣主簿

陶純

王誠瀋府教授

錦州

林縉任慶雲縣學訓導

錢玉任衞輝府教授

馬良任河南永寧縣學訓導

汪鐄任霍州學訓導

王需任景州學訓導

隋文任山西岢嵐州學正

沈鋐

李鎧任山陰縣學訓導

韓瑛

寧遠衞

黃鎮

金章任武城中衞經歷

陳玘任萬全都司儒學訓導

程文舉任深州學正

史儐

李桂任永年縣教諭

湯全

李樹任鄉寧縣教諭

前屯衞

丘鑾

陳佐任陝西金州判官

武忠任滄州判官

唐孟顯任陝西西安府照磨

韓欽任磁州判官

周忠任博野縣主簿

施端任安慶府照磨

宮誼伊府奉祀正

丘德彰太僕寺丞

瀋陽衞

曹鸞任大城縣主簿

劉濟任榮陽縣縣丞

高棟任懷柔縣主簿

黃尚文

裴梁周府審理正

曹良常州府學訓導

汪文任臨洮衞經歷

曹縉

王彥任項城縣知縣

鐵嶺衞

陳良弼

喬仲良

錢玉任西安府學訓導

黃繼宗任交河縣學訓導

楊儀

李時春

高鎧

符節

開原

宋璘任成安縣主簿

笪文章

周珮任桃源縣知縣

朱欽任陝西榆林衞經歷

劉昱

劉鉞任山西汾州同知

徐禎

竇傑

海州衞

高直任河南孟津縣知縣

岳鈺任薊州吏目

張欽任井陘縣學訓導

楊澤任河南魯山縣縣丞

潘瑀任山西曲沃縣主簿

張環

李寬任棗強縣學訓導

邵悅汝府奉祀

景昂太原縣主簿

蓋州衞

許桂任北京西城兵馬

李昇任南京西城兵馬

武徤

張杰任長子縣主簿

蕭英任石州學訓導

束寶任阜城縣知縣

陳松任邯鄲縣主簿

復州衞

郭甫任靈壁縣縣丞

余贊任保定府經歷

蔡時任太原府沁州判官

康鉞任扶溝縣縣丞

姚昂任三河縣縣丞

徐茂唐府護衞經歷

邵用任青縣知縣

金州衞

丘松任博野縣縣丞

方清

葉蕃任河南涉縣知縣

高端

胡惟勤歷陞湖廣王府典寶

馬鎡

崔秉

黃福

周賢任泰陵衞經歷

姜鉞任崞縣縣丞

嘉靖

遼陽

孫賢任湯陰縣學訓導

胡珍任灤州學訓導

張振紀任高平縣學訓導

朱傑任平遙縣學訓導

張富任永平府學訓導

郭達任山陰縣學訓導

朱忠臣任吳橋縣學訓導

蔣昂任懷安衞學訓導

王琚唐璽任寧津縣學訓導

屈欽任廣西南寧府推官

王尚說

徐潮任霸州學訓導

邵東周任滄州學訓導

吳士任龍門衞學訓導

盧希賢

高遷

李昇任霸州學訓導

楊振

紀潘

致用

于鎧

廣寧

王寶任內鄉縣主簿

朱鎰任山西夏縣知縣

張邦憲任儀真縣主簿

龔勳任晉州學訓導

姚鑑任遼東蓋州衞學訓導

趙倫任邯鄲縣學訓導

范欽

史雄

王傑民

劉天祿

郭洪任山東樂陵縣學訓導

張雲鳳

劉銘任交河縣學訓導

徐和

義州

尹平任昌黎縣學教諭

姚泰

張鎔

于欽任福州府檢校

潘福

何鎔

王詢任祁州學訓導

張誥任廣平縣學訓導

史冊任灤城縣學訓導

周濟

杜士行任登州府學訓導

胡士浩

柯淳

錦州

李效

閔師孔

王麒

朱正任滑縣學訓導

李應時

牛山

李錦

寧遠衞

甯雲

沈英任孟津縣學訓導

范希純任撫寧縣學訓導

田秀

施恩遼東復州衞訓導

前屯衞

張佾

王賓

張銳任真定府行唐縣縣丞

曹斌

黃璋

張鈺

謝朝宣

施紀

蕭淇露

瀋陽衞

張文中任浙江永康縣主簿

李然任山西壺關縣縣丞

黃松

陳言

王彰

路賓

師賓

姜師夔

高遷

夏鎮

鐵嶺衞

袁深

龍舜臣

薛玉

董仲勳

顧景禎

陸斌

李景

葉時潤

陶禎

孫廷實曹佐

開原

程淙任陝西苑馬寺主簿

葛顯任雄縣丞

章理任順義縣丞

何林任龍門衞經歷

俞璋任武昌府經歷

王錡

尹璽

凌時中

應宣

周錡

柯朝陽

應秉倫

海州衞

朱鎰任龍慶衞學教授

劉鐄深澤縣知縣陞戶部主事

張政

王欽

王澤

裴潤

何瑩

崔璡任內黃縣學訓導

景時

姜鎧

蓋州衞

陳烈

孟瑢

高崇德

呂鍇

張營

董正

夏欽

高昺

高謙

黃漢

吳良輔

張志

復州衞

李學姚欽任河間縣丞陞通州判官

矍璽

王冕

杜登

徐俊

抹彬

揭逵

姚鏜

金州衞

張時任寶鷄縣縣丞

張濟

常鎮

馬昂

王登

張祐

王銘

田勳

年世無考六人

張軫復州人

談儒金州人

馬驥錦州人

楊銘寧遠人

朱澄右屯人

陳清廣寧人

·例貢

成化五人

正德一十八人

嘉靖

成化五人

遼陽

屈寧任亳州判官

謝鈺任靈璧縣主簿

王以寧任武進縣縣丞

周晟張璿任上元縣縣丞

正德一十八人

遼陽

吳淇

陳蓋任成安縣縣丞

劉鎡任邳州判官

王伊

王俸任雄縣縣丞

蔡璧任束鹿縣主簿

王金?敖任靈臺縣知縣

王銘任平遙縣縣丞

萬英

王鳳鳴任太平縣縣丞

陳遺

晉朝臣任猗氏縣縣丞

孫鏜任廣平府照磨

王鍾

廣寧

趙質

施海

劉鏜

開原

崔禎任上海縣縣丞

嘉靖

遼陽

韓承訓

劉耀文

王善

王化中

白軏

陳繼先

李文達

王洧

張國維

張文實

王寵

雷天爵

○通事 【 按遼東例有朝鮮女直通事送四夷館以次銓補鴻臚官舊止用東寧衞人蓋取其族類同語言習也比來各衞亦成有為之者矣】

成化九人

朝鮮通事

吳泰山東人保充通事歷陞禮部侍郎掌鴻臚寺事

李翔東寧衞人保充通事歷陞前軍都督府經歷

女直通事

劉祥東寧衞人保充通事襲指揮使充遼陽副總兵

劉福東寧衞人保充通事歷陞右軍都督府經歷

趙興順東寧衞人保充通事歷陞光祿寺署丞

金全東寧衞人保充通事歷陞光祿寺署丞

佟銘東寧衞人充補四夷館教師陞光祿署丞

劉澄東寧衞人由通事歷陞光祿署丞

劉鼎東寧衞人□通事授序班事見孝行

弘治十一人

朝鮮通事

崔榮東寧衞人保充通事陞鴻臚寺主簿

李欽東寧衞人保充通事陞鴻臚寺主簿

李時東寧衞人保充通事授席班

女直通事

張鐸東寧衞人由通事授鴻臚寺序班

趙景安東寧衞人由通事陞鴻臚寺主簿

劉懋東寧衞人由通事歷陞鴻臚寺右少卿

劉恩東寧衞人由通事陞鴻臚寺主簿

龔寬寧遠衞人由通事陞鴻臚寺主簿

佟鍇東寧衞人由通事授鴻臚寺序班

張澤前屯衞人由通事陞鴻臚寺主簿

金鉞東寧衞人由通事陞鴻臚寺主簿

正德六人

朝鮮通事

李時亨東寧衞人由通事陞至隨堂

胡朝陽定遼左衞人由通事授鴻臚寺序班

李承芳東寧衞人由通事授序班

趙文用東寧衞人由通事授序班

女直通事

王臣東寧衞人由通事陞鴻臚寺主簿

劉文漢東寧衞人由通事授序班

嘉靖

朝鮮通事

李承華東寧衞人由生員充通事

李時貞東寧衞人由儒士選充通事

徐充定遼中衞人由儒士選充通事

女直通事

王時宜東寧衞人由通事授序班

朱儒定遼右衞人由通事授序班

張鏼東寧衞人由生員充通事

王鑰東寧衞人由生員充通事

許安東寧衞人由儒士充通事

○將選

國朝

童信三萬衞人洪武末從靖內難勇敢負氣每出戰輒有奇功累官至都督

王麒建州松花江人壯勇善射洪武末從平內難小河之戰躍馬衝陣矢不虛發屢陞至遼東指揮同知進都督同知

范廣寧遠衞人由指揮僉事歷陞都督同知賜玉帶蟒衣事見宦蹟

王祥定遼衞人由指揮歷陞都督僉事

王凱祥之子由指揮歷陞都督僉事事見宦蹟

文寧定遼前衞人由指揮歷陞都督

莊鑑定遼右衞人由指揮歷陞都督僉事鎮守大同後改掌勇敢營

金輔定遼右衞人由指揮勦流賊有功陞都督同知掛平羌將軍印鎮守甘肅

劉暉東寧衞人由指揮使歷陞左都督正德中征流賊滕縣之捷民立生祠

張洪前屯衞人由指揮歷陞左軍都督府都督

楊顛前屯衞人由指揮使歷陞都督同知鎮守遼東改三屯營

葉大經前屯衞人由指揮歷陞都督

傅凱鐵嶺衞人由指揮歷陞都督僉事掌振威營

張椿定遼前衞人由指揮歷陞署都督僉事

郭錦開原人由指揮陞都督僉事鎮守河間

武舉

·武舉

國朝

弘治三人

乙丑莊椿遼陽人陞署都指揮充漕運參將

韓璽遼陽人歷陞都督鎮守遼東

崔賢遼陽人歷陞都指揮僉事充遼陽副總兵

正德三十六人

戊辰孫文海州人歷陞都指揮使充遼陽副總兵

劉騫遼陽人授所鎮撫

鄒儒遼陽人授千戶

王汝臣遼陽人授正千戶

徐振遼陽人授指揮使

徐載遼陽人

甲戌黃翰遼陽人授衞知事

侯弼遼陽人授衞知事

崔世武遼陽人陞署都指揮同知掌遼東都司印

沈世祿遼陽人授衞知事

周祥廣寧人

吳澤廣寧人

賀士謨義州人

魯道瀋陽人陞都指揮僉事遼東都司軍政

宋璽海州人授衞知事

丁丑王朝用遼陽人陞署都指揮僉事

李師皐遼陽人授所鎮撫

閏振遼陽人陞署都指揮僉事充開原右參將

韓承慶遼陽人授總旗陞試百戶

王國賢遼陽人陞試百戶

李希賢遼陽人授衞知事

徐佐遼陽人授衞知事

張文質遼陽人授衞知事

段朝宗遼陽人授衞知事

李景良遼陽人陞署都指揮僉事充遼陽副總兵

杜裕廣寧人陞百戶

于盤廣寧人陞百戶

郎官廣寧人

銀漟義州人

曹質夫瀋陽人陞試百戶

焦宗蓋州人授衞知事

邊翰遼陽人陞署指揮僉事

庚辰周鑾遼陽人授冠帶小旗

梁標義州人

韓承恩遼陽人陞署都指揮僉事充建昌營遊擊將軍

楊和義州人陞百戶

瓢守清遼陽人納級擊揮僉事

嘉靖

癸未武漟遼陽人陞署都指揮僉事充遼東遊擊將軍

丙戌王沛遼陽人陞百戶納級指揮僉事

盧景陽遼陽人授所鎮撫

武勳遼陽人陞署指揮同知充寧遠守備

白銳東寧衞人陞署指揮僉事

管臣錦州人陞都指揮僉事

郝承恩義州人陞都指揮僉事

孫紀海州人授所鎮撫

徐府海州人陞署都指揮僉事遼東都司軍政

己丑趙國忠錦州人陞署都指揮僉事充義州右參將

董志學寧遠人授所鎮撫

雷動義州人授署實授百戶

壬辰劉大章遼陽人陞署都指揮使掌遼東都司印

張鳳鳴遼陽人授所鎮撫

劉拱極遼陽人授所鎮撫

乙未徐方遼陽人陞署指揮使

周益昌錦州人陞署指揮使

張錦廣寧人授冠帶總旗

○封贈

國朝

甯浩海州衞人以子杲貴封都御史

徐鏞遼陽人以子景嵩貴封戶科給事中

劉洪遼陽人以子悌貴封工部郎中

安祿廣寧人以子永清貴封工部主事

劉剛海州衞人以子鐄貴封工部主事

張惇遼陽人以子璿貴贈上元縣縣丞

○任子

移剌光祖以父道廕補閣門祗候累官至右宜徽使事見宦蹟

國朝

文三畏錦州人以父貴廕國子監生授開州知州

陳士元寧遠人以祖壽廕國子監生

甯文偉海州衞人以伯父杲廕國子監生

○家世

三國

南北朝

國朝

·漢

公孫度遼東襄平人父延避吏居玄菟度初為玄菟吏後舉有道累官遼東太守東伐高句驪西擊烏桓南越海取東萊諸縣威行海外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曹操表度為永康鄉侯度曰我王遼東何永康也藏印綬武庫卒子康嗣魏封為襄平侯

李敏漢河內太守去官還鄉里公孫度欲強起之敏乘舟浮海莫之所終

李信敏之子痛父敏不獲見情若居喪而不聘娶或勸之曰不孝莫大於無後迺娶妻既生胤遂絕房室數年而卒

·三國

公孫恭度之弟為遼東太守魏文帝拜為車騎將軍封平郭侯初恭病陰消劣弱不能治國淵長乃脅奪恭位後自立為王尋為司馬懿所滅自度至淵三世凡五十年

·晉

李胤信之子事見宦蹟

李元護胤八世孫事見宦蹟

·南北朝

高謙之遼東人

高恭之謙之之弟事俱見宦蹟

安同遼東胡人

安頡原之弟事俱見爵命

安原同之弟

·遼

耶律突欲遼太祖長子見宦蹟

·金

耶律履突欲孫事見宦蹟

耶律辨材履之子事見宦蹟

耶律思忠履之姪事見忠節

高衎渤海人事見宦蹟

高憲衎之孫事見學術

李石遼東人見進士

李獻可石之子見進士

·元

耶律楚材履之子

耶律鑄楚材之子事俱見宦蹟

耶律希亮鑄之子見學術

耶律有尚突欲十世孫見學術

趙弘惠州灤陽人征行兵馬都元帥

趙炳弘之子事世祖於潛邸勤恪不怠中統間累官京兆尹後改安西王相

趙仁榮炳之子官至中書平章事

王珣遼東人

王榮祖珣之子事俱見宦蹟

李守賢義州人事見宦蹟

李守正守賢之弟事見忠節

李庭植守賢之弟崇義軍節度使

李彀守賢之子有功以河東路總管加昭勇大將軍子十一人

李伯溫彀之子事見忠節

高宣遼陽人

高天錫宣之子事俱見宦蹟

高諒裕天錫之子為鷹坊都總管遷兵部尚昌卒贈太師追

高塔失不花諒裕之子事見宦蹟封營國公諡宣靖

·國朝

高昇見進士

高文豸昇之子見進士

佟珍見進士

佟應龍珍之子見進士

魯義見進士

魯綸義之子見進士

王春見進士

王道中春之子見進士

韓斌遼陽人事見宦蹟

韓輔斌之子陞都督鎮守遼東

韓轍斌之子任建昌府知府

韓璽輔之子陞都督鎮守遼東弟瑋舉人

韓承恩璽之子建昌營遊擊弟承慶武舉官承訓監生

崔勝遼陽人事見宦蹟

崔鑑勝之子開原參將

崔哲鑑之子見進士

崔賢鑑之子遼陽副總兵

崔世武賢之子由武舉陞都指揮同知掌遼東都司事

○忠節

南北朝

國朝

·漢

趙苞為遼西太守到官遣使迎母道經柳城值鮮卑萬餘人入塞寇抄劫苞母載以擊郡苞出戰對陳賊出母示苞苞悲號謂母曰為子無狀欲以微祿奉養朝夕不圖為母作禍昔為母子今為王臣義不得顧私恩毀忠節當萬死無以塞罪母遙謂曰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爾其勉之苞即時進戰破賊母遂被賊害苞歸葬母訖謂鄉人曰食祿而避難非忠也殺母以全義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嘔血而死

·南北朝

晁清遼東人祖暉魏濟州刺史穎川公清襲爵例降為伯為梁城戍將梁師攻圍糧盡城陷清抗節不屈為賊所殺宣武褒美贈樂陵太守諡曰忠

·遼

夏行美渤海人太平中大延淋叛時行美總渤海軍于保州延淋使人來誘行美執之嬰城自守以功加同知政事門下平章事錫賚甚厚累遷副部署

·金

冀禹錫利州龍山人至寧初進士仕歷州郡有能聲歸德受兵禹錫為行院都事經畫守禦一府倚重聞變或勸以微服免不從遇害

女希烈資祿本姓張氏咸平人大和中從軍有功累官西寧刺史賜今姓久之遙授同知臨洮府事兼定西州刺史三年攻破武休關資祿功最授通遠軍節度使刺史如故五年遙授隴安軍節度使以資祿久在行陳御下有法舊隸士卒多在京兆改金安軍將兵救鄜州閏十二月鄜州破被執不屈死之贈銀青榮祿大夫中京留守

陀滿斜烈咸平人襲父猛安以所部兵充押軍萬戶戍邊承安中討契丹有功除陳州防禦使遷知平涼府事改節度使徙知彰德府貞祐四年元兵取彰德斜烈死之

耶律思忠履之姪同知歸德府會汴京戒嚴以都水監使充鎮撫軍民都彈壓金主召見思忠乞留死汴梁金主幸和議可成固遣之君臣相視泣下竟投城濠死贈工部尚書金法最嚴惟思忠從事四十餘年未嘗有笞贖之玷

高守約遼陽人由進士累官刺史元兵狥河朔郭邦憲已降從至城下呼曰當計全家室守約弗顧至再至三守約厲聲曰吾不汝識也城破被執不屈而死贈官諡忠敬

楊達夫晉卿耀州三原人泰和進士有才幹所至可紀嘗主鄠縣簿事一從簡吏民樂之達夫亦愛其山水之勝因家焉日以詩酒自娛了無宦情有詔徙民東入關達夫與眾行及韶避兵于州北之橫嶺為游騎所執將褫衣害之達夫梃然直立馬首略無所懼稍侵辱之即大言曰我金國臣子既為汝所執不過一死忍裸袒以黷天日耶遂見殺兩山潛伏之民竊觀之皆相告曰異日祠之當作我橫嶺之神

韓慶民為宜州節度使金人陷宜州慶民不屈而死以其妻配將士其妻誓死不從遂自殺

烏古倫仲溫本名胡刺蓋州按春猛安人大定二十五年進士官太學助教應奉翰林文字累改滑州刺史河東南路按察副使壽州防禦使貞祐初遷鎮西軍節度使中都被圍遂至太原移書安撫使賈益謙約以鄉兵救中都因馳驛入平陽將與益謙會于絳不能進抵平陽而還仲溫嘗治平陽吏民爭留之仲溫曰平陽巨鎮易為守禦于私計得矣如嵐州何遂還鎮元兵大至城破死之諡忠毅歲時致祭

夾谷守中咸平人本名阿土古大定進士歷官嵩涿北京臨洮路按察副使遷通遠軍節度使至寧末移彰德軍未行夏兵數萬入鞏州守中乘城守備兵少不能支城陷官吏盡降守中獨不屈夏人壯之載至平涼要以招降府人守中徉許至城下即大呼曰外兵矢盡且遁矣慎勿降夏人交刃殺之事聞詔贈資善大夫仍收其子為筆硯承奉

王維翰之翰利州龍山人大定中進士調貴德州軍事判官廉察有聲歷遷弘政獲嘉令治河決有勞累官參知政事後罷為定海軍節度使至鎮無兵備鄰郡皆望風奔潰乃縱百姓避難率吏民願從者奔東北山結營堡自守力窮被執不肯降妻姚氏亦不肯屈與維翰俱死詔贈中奉大夫姚氏芮國夫人諡貞潔

溫迪罕老兒為同知上京留守事蒲鮮萬奴攻上京其子鐵哥生獲老兒脅之使招餘人不從鐵哥怒亂斫而死贈龍虎衞上將軍婆速兵馬都總管

梁持勝襄之子泰和六年進士復中宏詞興定初宣撫使蒲鮮萬奴有異志欲棄咸平徙曷懶路持勝止之萬奴怒杖之捌抬持勝走上京告行省太平是時太平已與萬奴通謀口稱持勝忠而心實不然既而太平受萬奴命焚毀上京執元帥承充奪其軍持勝與提控咸平治中裴滿賽不萬戶韓公恕約殺太平復推承充事泄被害詔俱贈以官

石抹元毅本名神思咸平府路莎果歌仙謀克人以廕補吏調景州寧津令委受宋歲幣故事有私遺元毅一無所受明昌初召為大名等路提刑判官遷汾陽軍節度副使時石嵐間賊黨嘯聚元毅追襲盡殪之二境以安授撫州刺史會邊失守芻糧殆盡元毅率吏卒三十餘人出州經畫軍餉卒與敵遇州倅吏堅請還元毅曰責任邊守遇敵而奔如百姓何眾感其忠義爭為效死元毅身先力戰射無不中敵去而復合元毅氣愈勵鏖戰久之眾寡不敵遂遇害事上上驚悼贈信武將軍召用其子世勣後登進士奏名日上謂宰臣曰此神思子耶元毅性沉厚武勇過人每讀書見古人忠義事未嘗不嗟歎賞慕故其臨難能死所事云

宋扆宛平人正隆進士歷中都警巡使以事降廣寧府推官議北京遼東鹽司利病遂復置北京遼東鹽使司累官定海軍節度使改沁南軍元兵至懷州城破死之

高閭山澄州析木人選充護衞調順義軍節度副使改大名治中遷汝州刺史改鄭州防禦使遷蒲與路節度使移臨海盤安寧昌軍貞祐二年城破死之

高錫永之德基子以廕補官積勞調淄州酒使課最遷萍鄉令歷北京遼東轉運副使同知南京路轉運使貞祐初累遷河東路按察轉運使城破遂自投城下而死

任天寵曹州定陶人累官中都路都運使時京師戒嚴糧運艱阻天寵悉力營辦出家貲以濟饑全活者甚眾天寵公勤明敏有材幹遷戶部尚書後中都不守天寵走南京道遇兵死之諡純肅

白德梅泰州人性鯁直尚氣節正隆中為右衞將軍典廄十餘年明昌初陞武勝軍節度使移鎮崇義軍時有事北邊左丞相夾谷清臣行省于臨潢檄為副統會敵入臨潢德梅領軍逆擊之敵積陣以待德梅直擣其陣殺傷甚眾敵知孤軍聚兵圍之度不能免乃下馬相射復殺百餘人矢盡猶以弓提擊中流矢而死召贈龍虎上將軍躐遷十階特賜錢二十萬命以禮葬之

·元

石天應興中永德人善騎射豪宕不羈授興中府尹從南征臨機應變捷出如神以功遷兵馬都元帥屯河中金兵來攻天應力戰死之

太平初名賀維後賜姓蒙古性明敏正大襲父職為虎賁親軍累官左丞相初脫脫罷相會其父卒太平力請令脫脫歸葬以全孝道脫脫不悅尋拜太傅遂交讒傷之平遂罷官還奉元未幾左丞相伏誅平起拜遼陽行省左丞相糴粟備賑廩充而民不擾後以皇太子謀欲內禪不從誣構安置土蕃遣使者逼令自裁至東勝賦詩一篇乃自殺

李伯溫彀之子行平陽元帥府事鎮清龍堡金人來攻守卒夜遁李成開門導敵入伯溫登堞樓謂左右曰吾兄弟仗節擁旄受方面之寄今不幸失利當以死報國汝等宜自逃生士卒皆猶豫不忍去伯溫即拔劍殺家屬投井中以刃植柱刺心而死金人登樓見伯溫抱柱如生無不嗟歎稱為烈士

攸哈剌拔都渤海人初名興哥金末避地大寧後降木華黎從攻通州獻計設礮三十以雲梯數十附城州將出降木華黎命興哥恣取之興哥獨取良馬三以賞士功聞太祖賜名哈剌拔都授河東北路兵馬都元帥鎮太原乃修城繕兵招降屬邑金兵圍太原哈剌拔都將騎兵曳柴揚塵聲言國兵三萬至矣金兵懼潰去癸未金馬武京來攻拔都設伏將輕騎衝其陣伏發大敗之夏五月姦人夜獻太原東門于武仙引兵入拔都鏖戰仙兵大至諸將呼拔都出降拔都曰真定史天倪平陽李守忠隰州田雄皆失守我又棄太原將何面目見主乎家屬任公等所俘我誓與城同存亡遂沒于陣拔都清介絕俗智略過人事聞上驚悼之

李守正賢之弟以功授河南路兵馬都元帥上黨晉陽兵攻汾州將陷守正以義赴援眾寡不敵別遣老弱百人曳薪揚塵多張旗幟敵懼遂解去汾人持牛酒迎犒泣謝曰幸公完是州德甚厚願奉是州以從軒成據隰州守正往擊之中矢傷足及歸瘡甚會金人完顏合攻平陽守正裹瘡戰歿

·國朝

花雲懷遠人國初守太平府與陳友諒力戰被縛不屈怒罵曰賊奴爾縛吾吾主必滅爾斮爾為膾也遂奮躍大呼而起縛皆絕奪守者刀連斮五六人賊怒縛雲于檣叢射之雲至死罵不絕口事聞贈東丘侯子幃授復州衞指揮僉事欽命本衞立雲忠祠

趙忠廣寧右衞指揮僉事守鎮靜堡正統己巳北虜大舉入寇攻圍鎮靜甚急忠乘城力戰歸語其妻曰封疆之臣當死封疆若此城破則吾與城俱亡汝母子當自裁也虜攻益急訛言城陷妻女皆縊死時已困圍兩晝夜矣賊知堡堅遁去守臣上其事朝廷嘉其忠全城之功陞指揮同知賜金為妻女塋葬具旌表其門

文廣定遼前衞指揮使以才能保陞署都指揮僉事備禦寧遠正統壬戌朵顏賊犯邊廣率官軍追至瓦廟堡與之大戰時天將暮廣勒兵窮追賊伏起後援不繼中流矢而亡事聞遣官諭祭贈鎮國將軍仍賻白金綵段官為塋葬焉

尚忠義州人百戶劉雄部軍景泰元年虜眾數千深入西三山直至城西窰河雄率忠逆戰被圍雄馬中箭死猶步戰數見危急忠以己馬授雄囑曰忠不足惜公當奮力潰圍而出我即死此荳地耳雄策馬奔去方與妻子言忠亦得脫歸雄謂子剛曰汝雖我子生我于死地者忠也其德不能忘當與子孫世懷之

鄧佐廷輔定遼前衞指揮使儀魁梧性剛勇提督軍務王公翱喜其善騎射有膽力保陞署都指揮僉事成化三年春隨副總兵施英按奉集堡賊眾二千餘人來寇佐率五百騎為前鋒奮勇身先斬賊十餘級賊敗去急追至樹遮里峻山四壁復殺數賊鼓戰而前賊并力鏖戰久之有一校策馬西走眾遂潰惟餘五十騎與佐殊死戰佐悉令士卒下馬據賊歸路賊不能支下馬羅拜乞退佐怒罵督戰益急右手拇指剔弦見骨賊伐柳為楯進逼餘卒死傷殆盡佐知不可為乃歎曰天乎吾力竭矣吾豈可入賊手乎遂引佩刀自刎五十人無一生還者報未至遼人遙見佐乘馬挾弓鼓吹前導自東而回僚屬皆出迎竟不至佐家亦聞鼓吹聲入門老少驚惶逆之不見守臣奏其事立祠旌表歲時致祭都御史吳禎為撰碑記

胡珍定遼中衞指揮僉事戊化戊子領軍平頂山按伏俄報賊從鴉鶻關入攻圍斡羅村軍營珍自將前鋒令千戶孫能為後援賊見我兵寡悉眾迎敵能恐怖走匿山峪珍與賊鏖戰勢孤援絕死之同陣亡者五十六員名事聞特褒陞二級又定遼中衞指揮常潤劉璘前衞指揮耿秩東寧衞指揮高臣康繼宗趙昂先後陣亡宜志姓名以風邊鎮

劉旺海西人三萬衞都指揮成化間與其子答廝古城堡設伏時達賊入境旺率眾軍及子交鋒自巳至午彼此死傷無數既而賊眾悉至我師潰散旺父子相失答廝下馬登臺瞭望知父被圍急下臺揮刃單騎突入賊陣援絕矢竭不能潰圍父子同歿于陣

蘭英蓋州軍調廣寧操備隨歐總兵追賊至小黑山境外賊眾攻圍歐失馬英以馬讓歐遇害而亡李副使為之立碑遣官祭之

○孝行

國朝

·元

劉廷讓大寧武平人至順初北方兵起民被殺掠廷讓挈家避山中有幼弟方乳母王氏置于懷兵急廷讓棄己子抱幼弟扶母疾驅得免事聞旌之

郭全遼陽人幼喪母哀戚如成人及壯父廷玉卒居廬三載事繼母唐古氏甚孝唐古氏生四子皆幼全躬耕以養親既長四子各求分異全不能止凡田廬器物取其磽敝者唐古氏卒全六十餘哀痛毀瘠廬墓終喪詔旌表其門

·國朝

劉鼎東寧衞人成化中任鴻臚寺序班幼喪所生母嫡母姚撫養姚歿鼎在京邸聞訃奔喪至則母已葬矣徑至墳所悲哀號泣結廬其間日負土築墳守臣上其事旌表其門

劉定定遼左衞人父玉任正千戶以疾卒定廬于墳側朝夕悲哀負土為墳所司上其事旌表其門

吳裕克寬廣寧右衞人少孤母王氏教育備至比長游衞庠貢禮部會母疾衣不解帶湯藥必嘗母六十哀毀面黑瘁既殯結廬墓側晨昏泣奠終三年不替仕至和州判官年八十卒于家

李用廣寧右衞生員弘治三年母張氏病故用殯葬廬墓朝夕哀毀撫臣上其事旌表其門

邵義懿路人未婚父母偕亡義竭力殯葬廬墓三年鄉人憫其孝勸之婚親迎畢不入房室復廬于墓一年卒

紀剌漢廣寧衞人五歲喪母及長父聰病思肉湯剌漢家貧無措割肐肉煎湯以奉父病遂愈越六載始故廬墓三年撫臣書孝行扁于門以勵風俗

史璠義州人天性坦夷樂聽善言母有疾朝夕不離膝前□篤愈益勤苦夜不就床及卒行古喪禮倚廬中門絕肉酒遠帷簿三年不出給事中賀欽以為璠庸人而能篤志守禮亦人所難也故嘉之作倚廬記

李慶錦州衞百戶四世百口同爨年百餘歲鄉里重其齒德焉

張寶錦州人四世同居

文淵蓋州衞人居父母喪哀毀踰禮先後廬墓六年仕至陳州知州高陵呂柟銘其墓焉

李光祖定遠左衞人父敏以學術稱正德壬申有疾卒光祖三日不食哀毀踰節比葬廬墓三年後應試山東卒于天津舟中鄉里哀之

程錤廣寧中屯衞人國子監生母病日侍湯藥寢不解衣母病轉瀉痢錤聞糞甘滑者不可治嘗之果甘滑即悲號幾毀滅母死鄰失火時東風急火勢迫錤拊棺號天曰萬一不虞與母俱焚俄風回火熄人甚異之

姜節金州衞人父早亡正德庚辰母周氏病節日夕拜禱于庭誓三載獨處不飲酒茹葷一日母思肉食節密自刲右股肉一臠烹以奉之母病果愈至九十餘歲不復有恙人咸以為孝感所致

葉洪廣寧左屯衞松山所軍餘九歲喪父依母度日嘉靖六年母病思食肉麪餅貧不能辦傭人推磨得麪一升又思無肉割股一塊作餅奉母病隨愈

趙堂廣寧右衞軍父貴母李氏先後俱病甚堂割股進食病得愈鄉黨稱重

宮守禮前屯衞生員性端謹好古執禮父思問病篤守禮事之衣不解帶藥必親嘗及卒哀號累日廬墓三年有白雀巢于廬上事繼母甚恭朝夕率其妻拜問母初欲更他適感其孝遂已與鄉人飲守禮在坐無少長咸肅然莫敢喧譁者其見敬禮于人類如此守臣上其事旌表其門

王斌三萬衞人嘉靖戊子母聞氏久病無方可療斌日詣土神廟祈祝因剖肋取肝一塊煎湯以進母食之病隨愈斌亦無恙人皆異之

○宦蹟

南北朝

國朝

·晉

李胤襄平人胤幼孤有識後降食哀戚以喪禮自居又以祖不知存亡設木主事之由是以孝聞容貌質素頹然若不足者而知度沈邃言必有則治中時舉孝廉參鎮北軍事政尚清簡入為吏部尚書郎銓選廉平賜爵關中侯泰始初拜侍中加特進俄遷尚書令胤雖職內外家至貧兒病無以巿藥帝聞之賜錢十萬太康中薨詔官監喪致祠諡曰成

·南北朝

李元護胤八世孫少有武力覽文史魏平齊後隨父懷慶南奔景明初為齊州刺史封廣饒伯卒贈青州刺史

高謙之遼東人少事後母以孝聞精天文曆算孝昌中為河陰令有囊盛瓦礫詐巿人馬逃去詔令追捕謙之乃偽枷一囚立於巿宣言是前詐馬賊密遣腹心察巿中有二人忻曰無復憂矣執究之悉獲其黨後奏復縣令面陳得失疏將帥非才疏修梁書拾卷行於世

高恭之謙之弟少聰敏除洛陽令為政清謹剛斷縣內肅然嘗謂人曰人生立心制行貴於見知正光中為御史糾相州刺史李世哲世哲弟神□為靈太后寵任乃啟太后發詔收恭之於獄賜死一莫不哀之有文集行於世後贈營州刺史諡曰康

竇瑗世珍遼西人本出扶風漢大將軍武曾孫崇為遼西太守遂家焉瑗為御史天平中除廣宗太守有青白稱還上表曰麟趾新制母殺其父子不得告告者死今母殺父而子不告是知母而不知父臣實不取詔付尚書三公議立判云母殺其父子復告母母由告死便是子殺天下未有無母之國不知此子將欲何之瑗復難云按典律未聞母殺父而子隱母之意既不告母是與殺父同天下可有無父之國事遂寢除大宗正卿瑗按法推正多被讐疾官雖通顯貧窘如初卒贈太僕卿濟州刺史諡曰明

·隋

李衍遼東襄平人父弼周太師衍少專武藝慷慨有志略仕隋以行軍總管討叛蠻進位柱國從秦王伐陳有功拜安州總管

·遼

耶律突欲太祖阿保機長子東丹王居遼東好學博覽外寬內恕立為皇太子太祖問侍臣事天敬神孰為先眾以佛對突欲曰孔子萬世所尊太祖大悅命立孔子廟後太祖取渤海多其謀畫太祖薨以位讓弟德光昌宗追諡為文獻欽義讓國皇帝其後子孫歷代蕃衍

姚景行興中人重熙中進士性敦厚廉直累官翰林學士參知政事道宗時為北府宰相太康初以上京多滯獄命為留守不數月獄空卒追封柳城郡王諡文憲

太康乂渤海人開泰間累官南府宰相出知黃龍府善於綏撫東部懷服嘗言蒲盧毛朵界多渤海人乞取之詔從其請遂命乂領兵至大石河駞準城掠數百戶以歸

馬人望儼叔醫巫閭山人性穎悟幼孤長以才學稱咸雍中登進士為松山縣令有善政吏民畏愛擢南京三司度支判官公私兼裕尋擢樞密都承旨遙授彰義軍節度使遷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廩皆空視事半歲積粟十五萬斛錢二十萬緡累遷樞密直學士未幾拜參知政事判南京三司使尋拜南院樞密使人不敢干以私所薦如曹勇義虞仲文皆為名臣以大司徒兼侍中致仕卒諡文獻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遼陽率賓縣公鼎幼莊愿好學咸雍十年登進士第調瀋州觀察判官時遼東雨傷稼大發瀕河丁壯以完堤防公鼎獨曰潦漲甫寧大興役事非利國便民之道乃疏其事朝廷從之改良鄉令省徭役務農桑建孔子廟學部民從化遷大理卿多所平反天祚復授以南京副留守時盜殺留守蕭保先因而倡亂公鼎單騎行郡陳以禍福眾皆聽命安輯如故天祚聞之賜保節功臣會奴賊張撒八嘯聚公鼎欲擊之而事有不能因憂憤成疾卒年七十九

張琳瀋州人幼有大志壽隆末為祕書中丞天祚即位累遷戶部使頃之擢南府宰相初天祚之敗蕭奉先不知兵乃召琳付以東□事琳奏曰前日之敗失于輕舉若用漢兵二十萬分道進討無不克者上許其半仍詔中京上京長春遼西路計戶產出軍及中京陷天祚幸雲中留琳與李處溫佐魏國王淳守南京處溫父子召琳欲立淳為帝琳曰王雖帝冑初無上命攝政則可即真則不可處溫曰今日之事天所與豈可易也琳有難色淳即稱帝諸將咸居權要琳獨守太師陽以元老尊之實則不使與政由是鬱悒而卒

·金

張九思全行錦州人初補行臺省女直譯史三遷□州防禦使副劉仲延受宋國歲貢於泗州往歲受貢者以幣物不精責送使者私饋銀幣各直數百千歲以為常九思獨不肯受仲延從之自是私饋遂絕歷任工部侍郎轉御史中丞遷工部尚書所守終身清約

鄧儼懿州宜民人大定中進士明事機有心力世宗時擢戶部侍郎累遷中都路都轉運使明昌初為戶部尚書後出知歸德府

高衎遼陽渤海人敏而好學自少有能賦聲登進士第調郭陰丞世宗時為吏部尚書每季選人至部託以檢閱舊籍久滯留衎三為吏部知其弊歲餘銓事修理選人便之

斡勒忠本名宋浦蓋州人歷兵部樞密院尚書省令史轉大理知法遷右三部司正練達邊事嘗奉使北歸致馬四千餘匹詔褒諭之為監察御史轉尚書省都事章宗立遷尚書兵部員外郎出為滄州刺史授北京副留守入為同僉樞密院事兼沂王傅承安二年拜武寧軍節度使致仕卒年七十一性敦愨通法律以直自守不交權貴故時譽歸之

梁肅廣寧牽馬嶺人早有大志勤於文墨為彰德節度會世宗怒宋使就譯中取國書選朝臣孰堪為詳問使不辱君命者宰臣以肅對使還稱旨拜參知政事

高竑渤海人以廕補官調貴德縣尉累遷安州刺史知河南府充安撫使同知大名府所至皆有政蹟後為河北西路按察轉運使

高禎遼陽人少好學雖甚暑未嘗解帶對妻孥如賓友以尚書左僕射判廣寧尹加太子太傅在鎮八年政令清肅吏畏民懷入為御史大夫以剛明自任官至太子太師

李英子賢遼陽人由進士調通遠令歷監察御史乃上書高琪曰中都之有居庸猶秦之崤函蜀之劍門也邇者徹居庸兵我勢遂孤失此不圖忠義之士將轉為他矣高琪奏其書即充宣差都提控居庸等關隘悉隸焉夜與壯士李雄四百人緣西山至佛巖寺招募軍民萬餘人召還遷翰林待制因獻十策大概謂居中以鎮四方親賢以守中都立藩以固關隘集力以防不虞養馬以助軍威愛稼以結民心明賞罰以勸百官選守令以復郡縣併州縣以省民力頗施行之宣宗南遷英轉御史中丞乃上言激濁揚清人材獎進近年改定四善二十七最法徒為虛文大定間分道遣使考察時號得人願改前日徒設之文遵大定已試之效宣宗嘉納之中都久圍丞相承暉以礬寫奏告急詔元帥將兵英自青州督糧救中都與元兵遇于霸州大敗盡失運糧英死之贈通奉大夫諡□貞

完顏閭山蓋州人明昌初進士累官沁南軍節度使入為工部尚書後知鳳翔平涼府召為吏部尚書

高德基元履渤海人皇統二年登進士為尚書省令史海陵為相剛愎自用德基每與詳辨及篡位都燕京命德基攝燕京行臺省都事累遷刑部侍郎有犯罪當死者宰相欲不從末減德基曰法無二門失出猶失入也不從及奏上曰刑部議是也因召諸尚書諭之曰自朕即位以來□宰相爭是非者德基一人而已自今部上省三議不合即具以聞改戶部尚書德基上疏乞免軍需房稅農稅鹽酒等課不報後坐降蘭州刺史

耶律履字履道遼東丹王七世孫父聿魯早亡族兄德元無子以履為後方五歲臥廡下見微雲往來天際謂乳母曰此所謂臥看青天行白雲德元驚曰是子當以文學名世及長秀峙通悟□曆算書繪事尤善屬文初舉進士惡搜檢煩瑣去之廕補承奉班祗候擢國史院編修世宗召問朕讀貞觀政要見魏徵嘉謀忠節近何故無如徵者履曰忠嘉之士何代無之但上之人用與不用耳且海陵杜塞言路緘口成風願陛下懲艾前事開諫諍之門章宗為郡王喜讀左傳召質所疑履曰左氏多權詐不純尚書孟子聖賢純全之道願留意焉王嘉納之尋以疾補薊州刺史明年擢禮部侍郎兼翰林直學士世宗崩遺詔移梓宮壽安宮章宗詔百官議皆謂當如遺詔履獨曰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其可使萬國之臣朝大行於離宮遂得殯於大安殿大定三年薨諡文獻

耶律辨材履子家義州天資倜儻軀幹雄偉以志節自負為中京兵馬副都指揮使宣宗問軍政利弊辨材言將相多非其材遂忤權貴□為許州兵馬鈐轄

孟奎元秀遼陽人大定間進士調黎陽主簿改中都平章政事完顏守貞禮接士人在其門者號冷巖俊奎其一也累遷曹州刺史同知中都路轉運使旱詔審錄冤獄多所平反大安初除博州防禦使凡屬縣事應赴州者不得泊於逆旅以防吏姦人便之遷北京臨潢等路按察轉運使劾奏監軍完顏訛出虛造功狀卒諡莊肅

大懷真子正遼陽人皇統五年除閤門祗候累官彰國安武軍節度使縣尉獲盜旗圖亢宿詁之有謀叛狀株連幾萬人懷真唯請誅其首亂者十八人餘者皆釋之嘗飯僧數人一僧異常懷真問曰汝何許人對曰山西人復問曾為盜殺人否對曰無之後三日詰盜果引此僧皆服其明察改興中尹錦州富民蕭鶴壽塗中殺人匿府少尹家有司捕不得懷真以計取之寘於法改彰德軍節度使卒

蒲察鄭留文叔東京斡底必刺猛安人大定二十二年進士調高苑主簿濬州司候補尚書省令史除監察御史累遷北京臨潢按察副使戶部侍郎遷陝西路按察使改順義軍節度使再改利涉軍詔括馬鄭留使百姓飼養以須御史劾之既伐宋諸路馬皆瘦惟隆州馬肥乃釋鄭留知慶陽府夏人犯邊鄭留擊走之改知平涼府夏人復來攻鄭留招潰卒為潔守計夏兵退遷官四階貞祐二年改東京留守致仕卒為人重厚寡言笑人不見其喜慍臨終取奏稿盡焚之

石抹元希明懿州路胡士虎猛安人也幼喪父號泣不食者累日十三居母喪如成人嘗為擊鞠戲馬踣歎曰生無兄弟設有不測奈何由是終身不復為之補樞密院尚書省譯史調同知恩州軍州事遷監察御史為同知淄州軍州事劇盜劉奇久為民患一日捕獲方訊鞫聞赦至亟命杖殺之闔郡稱快改大興府判官沂王府司馬沁南軍節度副使河北西路轉運副使累遷山東西路按察轉運使貞祐初黃槶吾典徵兵東平擁眾不進大括民財眾皆忿怨副統僕撒掃合殺吾典於坐取其符佩之縱恣尤甚元密疏劾掃合擅殺近臣無上不道掃合坐誅移知濟南府到官六月卒元生平寡言笑尚節儉居官自守不交權要人以是稱之

李三錫懷邦錦州安昌人遼季盜攻錦州人推三錫主兵事設機應變城賴以完錄功授左承制嘗從闍母護送二主北歸官至河北西路轉運使三錫政事強明所至稱治世宗舊聞其名大定初起為北京路都轉運使制下而三錫已卒

盧克忠貴德州鳳集人高永昌據遼陽克忠走詣金源郡王斡魯營降遂以撒屈出為鄉導斡魯克東京永昌走長松島克忠與渤海人撻不也追獲之收國二年授世襲謀克其後定燕伐宋皆與有功除登州刺史改刺澶州天德間同知保大軍節度使大定二年除北京副留守會民艱食克忠下令凡民蓄積者計留一歲悉平其價糴之由是無捐瘠之患轉陳州防禦使後以靖南軍節度使致仕

裴滿亨仲通遼海人大定間收充奉職業進士舉擢第世宗嘉之升為奉御俄擢監察御史內侍梁道兒恃恩驕橫朝士側目亨劾奏其奸後遷同知大名府事先是豪猾縱橫前政莫制亨宣明約束闔境帖然改武安軍節度使歲大雪民多凍殍亨輸己俸為之賙贍又勸率僚屬大姓同出物以濟轉河東南北路按察司使卒贈嘉議大夫賻物甚厚

移剌光祖以父道廕補閣門祗候累官至右宣徽使興定中詔百官議長久之利光祖曰募土人假以方面權俾人自勸各保以方由是封建之論興焉語在九公傳

蒙古綱咸平府猛安人承安五年進士累官副元帥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益都桃林寨總領張林號張大刀據險為亂侵掠東平綱遣王庭玉大破之生擒張林獲畜仗萬計綱奏遼東渡海必由恩博二州乞置經略使鎮撫從之後徙行省于邳州綱御下嚴信賞必罰邳州軍不樂屬綱經略使納合六哥率沂州軍士百餘人入行省殺綱及僚屬于省署據州反後紅襖賊高顯等殺六哥函首以獻

劉瑋德玉咸平人幼警悟舉進士特賜及第累轉尚書省都事奏擬經畫田土世宗見其名曰劉瑋尚淹此乎遷戶部員外郎充宋國信問副使瑋父兄皆以是官使江左當時榮之初世宗器瑋材幹及卒上將擊毬於臨武殿聞訃而止諡曰安敏

王政辰州熊岳人當遼季高永昌據遼東知政材略欲用之政辭謝不就永昌敗渤海人爭縛永昌以為功政獨逡巡引退吳王闍母聞而異之言於太祖授盧州渤海軍謀克從破白霫下燕雲及金兵略宋滑州降留政為安撫使政從數騎入州□繫囚發倉廩民大悅尋除同知金勝軍節度使兼掌軍資是時筦庫掌吏因緣為奸政明會計嚴扃鐍金帛山積而出納無錙銖之失吳王戲曰官久而不加富何也對曰政以揚震四知自守安得不貧吳王笑曰前言戲之耳以黃金乘馬遺之入循吏傳

溫迪罕達蓋州猛安人性敦厚寡言笑初舉進士搜閱官易達藐小曰汝欲求作官耶達曰取人以才學不以年貌眾異之明昌五年中第遷監察御史宣宗遷汴以本職護衞上疏曰遼東興王之地移刺都不能守走還南京可令濮王守純行省蓋州駐兵合思罕以繫一方之心昔祖宗封建諸王以定大業今乃委諸疏遠非計也復上疏言宰相係天下輕重不宜權攝今之將帥謀者不能戰戰者不能謀今豈無人但用之未盡耳宣宗曰卿謂用之未盡者為誰對曰陝西統軍使把胡魯忠直幹略知延安府古里甲石倫深沈有謀能得士心宰相高琪高汝礪惡其言俄充陝州行樞密院參議官

·元

高宣遼陽人太宗時以元帥從睿宗攻大名宣進曰今來伐罪弔民願勿嗜殺人以稱上意睿宗召元帥朮乃諭之下令軍中如宣言及城破兵不血刃民心悅服又從破金兵三峯山降宣者二千餘人立打捕鷹坊都總管府統之以宣為都總管賜金符仍令子孫世職卒贈大司徒追封營國公諡簡僖

高天錫宣子事世宗潛邸甚見親幸授父官為鷹坊都總管尋改燕京諸路總管按察司副使天錫語丞相曰農桑衣食之本不務本則民衣食不足教化不可興丞相以聞帝悅命立司農司以天錫為中都山北道巡行勸農使遷司農少卿兵部尚書卒追封營國公諡莊懿

高塔失不花祖天錫父諒裕成宗命世其官累官同知崇祥院使延祐四年遷榮祿大夫大司農英宗居東宮塔失不花撰集前代嘉言善行名曰承華事略並畫豳風圖以進帝覽之獎諭曰汝能輔太子以正朕甚嘉之命置圖書東宮俾太子時時觀省六年改集禧院使卒

劉世英遼東人時金元爭河朔民物空竭世英言於木華黎曰建國以民為本今殺掠殆盡異日我師復來孰給轉飼收存恤亡此其時也遂授以絳州節度使

李守賢義州人金末暨兄庭植歸款太祖命守賢授錦州臨海軍節度觀察使遷河東南路兵馬都總管知平陽府事時河中未下守賢請自北面鑿城先登城果下遂構浮橋大破趙雄兵于芮城留屯嵩汝金兵十餘萬保少室山守賢以三千人介其中乘夜潛遣輕健者數人緣崖蟻附以登殺其守卒遂縱兵破之不兩旬蘭若□爐諸寨望風俱下守賢未嘗妄殺一人攻河南降其渠魁洛西遂定卒年四十六

崔敬大寧惠州人通刑名學至元中累遷監察御史多所建明後歷兵刑二部尚書官至參知政事卒諡忠敏

劉潤瑞州人木華黎舉為都統使軍旅之事多與謀焉子秉忠初避難邢臺從浮屠名子聰宣宗命同議樞密院事詔復姓易名秉忠拜太保參領中書省事

耶律楚材晉卿履之子身長八尺美髯宏聲博極羣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曆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者金末為左右司員外郎太祖克燕召見處之左右西討回回禡旗之日雨雪三尺楚材曰玄冥之氣見於盛夏克敵之徵也庚辰冬大雷曰回回國主當死於野後皆驗西域曆人奏五月望日蝕楚材曰否卒不蝕明年十月楚材言月當蝕其人曰不蝕至期果蝕長星見西方楚材曰女直將易主明年金宣宗果死帝每征討必命楚材卜謂太宗曰此人天賜我家軍國庶政悉委之帝駐東印度鐵門有一角獸形如鹿馬尾其色綠作人言謂侍衞曰汝主宜早還帝以問楚材對曰此瑞獸也名角端能言四方語好生惡殺天降符以告陛下願承天心以全民命帝即日班師獨收遺書及大黃已而士卒病疫得大黃輒愈時州郡長史生殺任情殺人盈巿楚材請禁州郡不得擅決大辟待報違者罪死貪暴稍戢太宗將即位議未決時睿宗乃太宗親弟楚材曰此宗社大計宜早定遂立議制乃告親王察合台曰王雖兄當拜王拜則莫敢不拜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帳下既退王撫楚材曰真社稷臣也元朝尊屬有拜自此始時民多誤觸禁網而國法無赦令楚材議請肆宥且條便宜十八事頒天下帝悉從之汴梁將下大將欲屠之楚材馳入曰得地無民將焉用之帝然之罪止完顏氏時居汴者得百四十七萬人楚材又求得孔子五十一代孫元措奏襲封衍聖公付以林廟地及召名儒梁陟等進講東宮率大臣子孫執經解義置編修所於燕經籍所於平陽由是文治興焉西域諸國及宋高麗使者來朝帝指楚材示之曰汝國有如此人乎皆謝曰無有殆神人也帝曰朕亦度必無此人帝素嗜酒楚材屢諫不聽乃持酒槽鐵口進曰麯糵能腐物鐵尚如此況五臟乎帝悟賞以金帛惟日進酒三鍾而止歲辛丑帝疾篤醫言脈已絕楚材對曰今囚繫非辜者多古人一言而善熒惑退舍請赦天下囚徒后即欲行之楚材曰非君命不可俄頃帝少蘇因入奏請肆赦帝首肯之是夜醫者候脈復生適宣讀赦書時也翌日瘳五日帝崩皇后馬真氏稱制奧魯剌合蠻以貨得政柄廷中悉畏附之有旨凡奧都剌合蠻所建白令史不為書者斷其手楚材曰國之典故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與焉事若合理自當奉行如不可行死且不避況截手乎后頗不悅楚材大聲曰老臣無負於國豈能無罪殺臣后以先朝舊勳深敬憚焉□年五十五有言楚材天下貢賦半入其家后命視之唯琴阮書畫遺文數千卷後贈太師追封廣寧王諡文正

耶律鑄幼聰敏善屬文工騎射領中書省事采歷代德政以進從憲宗征蜀屢出奇計中統初清廟雅樂止有登歌詔鑄制宮懸八佾之舞樂□上之賜名大成拜遷平章軍國重事監修國史以事免仍沒其家貲之半徙山後卒贈太師懿寧王諡文忠

王克敬大寧人元統初為江浙行省參政年五十九即請老謂人曰穴趾而峻墉必危再實之木必傷其根無功德而忝富貴何以異此所著有詩文奏議卒諡文肅

王明之蓋州人累官翰林學士卒追封太原郡公

王珣姓耶律氏金末避難遼西更姓王氏遂為義州人珣武力絕人善騎射年三十餘遇道士曰君相甚奇它日因一青馬而貴歲餘有客以青馬來鬻珣買之乘以戰進退周旋如意又得古刀於淩水每有警必先鳴故所向皆建奇功乙亥陞元帥兼領義川二州事張致僭號錦州陰結揚伯傑等掠義州珣選騎突前復令左右掎角之一卒以鎗刺珣揮刀殺之其眾潰走興中亦叛木華黎召珣以全軍會圍致覘其虛夜襲之家人皆遇害遣子榮祖奏其事帝曰汝父子宣力我家不意為張致所襲今當忍恥蓄銳候遂黨平使汝世官珣以木華黎兵復開義擒伯傑殺之進攻錦州致部將高益縛致妻子及其黨千餘人獻木華黎悉以付珣珣誅致家餘盡釋之丁丑賜金虎符加金紫光祿大夫充兵馬都元帥兼義川節度使卒年四十八珣為政簡易賞罰明信誅強撫弱毫髮無狥

王榮祖珣長子性沉□語音如鐘勇力絕人襲崇義軍節度使入朝帝聞其勇選三力士與搏皆應手而倒會金葛不哥蒲鮮萬奴僭號開原遂命榮祖副撒里台討之拔益州宣城十餘城葛不哥走死復攻石城未下榮祖遣卒賈實穴其城城崩被壓榮祖曰士忘身死國安忍棄去發石取之猶生一軍感激有言義人反側者撒里台將屠之榮□馳奏乃止從征高麗破十餘城略地三韓降天龍諸堡破五里山城下甕子城竹林寨苦苫數島帝嘉其功賜金幣移鎮高麗平壤募民屯戍闢地千里高麗遣世子出降中統元年詔榮祖詣闕撫慰之進沿邊詔討使兼北京等路征行萬戶賜寶鞍弓矢還鎮卒

·國朝

顧能宜用定遼前衞人性直而剛與人寡合由進士授戶部主事有清操一生不受一錢故友人詩云一錢到底肯相干天順間命通州收糧宦官弊革盡上用糧廩亦精復命淮安收錢一年所入凡九年錢遂陞本部員外郎將大用至京卒成化初選天下清官四員能居都御史楊繼宗之次憲廟刻其名于便殿金柱之上時尚寶卿郭宗進所刻圖書見之傳其事於鄉人曰吾輩做官焉能到此

胡深以道定遼後衞人蚤喪父賴伯鞠育登天順甲申進士第官至監察御史剛正嫉邪不避權倖多所按劾成化間嘗陳弭災四事曰重國本曰攬乾綱曰斥異端曰省民力憲廟嘉納之後劾奏大學士商輅之失節大理卿程信之剛暴禮部尚書姚夔之黷貨疏再上為忌者中傷謫湖廣黔陽縣丞後陞廣西鬱林知州卒于官今從祀鄉賢祠

陳壽本仁寧遠人先新淦籍由進士歷陞戶科都給事中成化末極言法王佛子亂政歷陞都御史巡撫延綏時北虜深入壽嚴號令躬冒矢石二旬三捷軍威始振時主客兵馬蒭糧匱竭壽統兵出境且牧且採一月之間省草價十萬餘兩直抵賊營獲生畜兵器以萬計尋陞南京副都御史後忤逆瑾罷黜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致仕年八十四卒

潘輔良佐廣寧人癸丑進士授順天府永清縣尹有冰藥聲時縣境盜賊橫發輔揖捕有方畏威遠遁尋卒於官人咸惜之

孫磐伯堅定遼右衞人性剛方有氣節弘治丙辰進士試政初即上疏乞考察兩京科道官歷陵川吳縣知縣陞吏部主事進罷各鎮中官監軍疏時逆瑾專政深嫉之遂罷免尋起陞河南按察司僉事值流賊猖獗撫臣知磐嫻於將略令給軍餉鎧仗以至保障留都逼賊東殄於狼山磐之籌畫為多

王春景暘號復菴其先撫寧人曾祖信從靖難有功授羽林前衞指揮遂徙居京師後謫居遼東廣寧左屯衞春登弘治丙辰進士改翰林院檢討陞周府長史天性純孝遇事確有定執時宗室以巡撫官勾稽廩祿聚眾往譟于門後會治兵備他盜宗室疑之皆挾兵自衞或變服以逃春啟王徧諭其故且告巡撫止其兵眾乃安春凡處大事弭禍變類此子道中大理少卿有復菴詩集行於世

張經天敘瀋陽人弘治乙丑進士知新樂縣陞監察御史按宣府劾太監于喜不法事內豎讒構繫獄都御史彭澤及南北京諫官論辯其誣已而謫雲南河西縣典史以憂憤卒於途妻子扶柩歸葬嘉靖初贈光祿少卿遣官諭祭從祀鄉賢祠

徐景嵩定遼中衞人正德甲戌進士尹咸寧陞戶科給事中居諫垣多建白不避權倖後歷河間知府山西按察副使見事風生然剛方寡合每不為俗所容人以是惜之

許德益都人元末河朔割據父文質為毛貴將守沂莒膠密四州後貴為其相趙君用所殺文質遇害德痛父非命攻益都拔之殺君用領兵還莒西軍乘勢襲莒德夜率壯士千人潰圍以出歲丙午大明師北征德率眾以歸授羽林左衞千戶後調定遼左衞□父子在山東有功德于民民立生祠焉

畢恭以謙前屯衞人有文武才由百戶保陞流官指揮僉事□上方略開設邊堡牆壕鋒堠至今賴焉官至署都指揮僉事掌都司印撫士卒革奸弊廣屯田興學校政平訟理至今稱之所著有遼城吟稿以疾卒上遣官諭祭翰林學士廬陵陳循為制神道碑

李榮寧遠衞指揮使正統己巳守備塔山虜乘隙入寇榮還精騎追至和州大戰賊眾圍榮軍於長坡自午抵暮不少挫賊不能支棄所掠而奔時翰林學士倪謙使朝鮮聞而嘉之為賦塔山李將軍逐賊歌云

范廣寧遠衞指揮僉事原丹徒人有膽力善騎射正統壬戌虜入境擒斬酋首脫里禿陞指揮同知後累立戰功陞加都督僉事掌管大營充副總兵管神機營正統己巳虜至德勝門外廣帥師對敵所向披靡不解甲者四日遂命守紫荊關追賊至涿斬獲頗多陞都督同知賞金帛景泰初領兵宣府巡哨賜玉帶蟒衣

白顒東寧衞百戶調兵朝鮮卻饋贐禮出塞殺兀良哈賊寇功陞指揮僉事

周俊定遼前衞指揮僉事備禦寧遠□開原充右參將分守西路成化丁亥東征出鴉鶻關以奇兵抵賊巢斬獲四百餘級己丑移守開原復丘建州累陞都指揮使朵顏賊遂殺海西進貢俊勒兵追及土石門斬獲功多開拓柴河抵蒲河界六十餘里改設鎮北清陽二堡樂河堡增立烽堠疏挑河道邊人得安尤精太乙數占驗風角數驗

王鍇其先河南固始人由都指揮僉事以戰功充參將守錦義二城盡心邊事□築城塹七十餘里增築烽堠四十九座改剏演武場修理學校成化癸巳虜眾壓境鍇迎擊之至東長嶺賊據山以戰鍇下令軍中環絆馬足人持大砍刀併力奮擊斬獲居多被刀傷者無算虜酋痛哭而去以功陞都指揮僉事諸夷自是不敢南向

李英廣寧中衞指揮使其先盧龍人累陞都指揮使征建州以功陞左軍都督僉事成化中充右參將分守錦義二城講武恤士尤以敦化育才為急舊有佃戶輸粟帥府者五百人英悉罷之黷虜燕狗子常糾眾深入英計擒之邊患以息暇則以書史自娛敦尚古禮建祠堂謹祭祀一以晦翁為法在任七年百度具舉疾卒事聞遣官諭祭塋葬焉

崔勝定遼右衞指揮使嘗齎敕處撫海西夷情事還受賞調懿路備禦陞署都指揮僉事調守備南路丁亥東征建州大敗賊眾於五嶺成化己丑舉將才充右參將分守西路兩敗賊於花兒營陞都指揮同知牛心山舊沒境外虜賊借以窺我虛實勝拓築之建墩於上虜遂失險後調分守南路未幾調征建州與韓斌會兵出塞斬首四百級加陞都指揮使協守廣寧中路

胡忠遼陽人以指揮備禦廣寧累官中路參將轉分守錦義時承前帥韓輔經略之後邊患稍息忠訓練士卒益嚴防守毀淫祠浚城隍修學校延師儒訓誨武官子弟城北有淩河民病涉忠乃施財築橋往來便之及去任民為立碑

耿賢良佐定遼前衞人由指揮功陞都指揮僉事備禦金復鐵嶺復掌都司印尋守備寧遠隨轉右參將分守開原善撫士卒不妄交際致仕歸遼左時所屬憫賢清苦各出己意餽白金二千兩賢曰平生不受今受之何也遂而分之軍士感泣護送至家時巡撫馬中錫驚歎曰非獨吾輩不如雖古人亦難後卒葬城東杏林山下與師顧能墓相近後友人作師弟雙清墓時弔之云一文一武兩清官師弟聯芳亘古難千兩臨岐亦不受一錢到底肯相干上卿仰慕人心服老豸推尊士膽寒宦海久遊歸弔晚臨風淚漚杏花殘

高雲自在州指揮正德間山東流賊倡亂雲上書求自效以平賊功充右參將分守南路躬率士馬屯種樵採民甚賴焉又於義州逐虜面中二矢勇氣益奮揮刃獨前遂陷虜陣然尚氣性以是罷官公論惜之

○學術

國朝

·金

張浩浩然博通經史尤長于詩以策謁太祖即命承廩御前文字官至太師尚書令有欲罷科舉者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學者乎浩對曰秦始皇上顧左右曰豈可使為秦始皇乎事遂寢浩好賢樂善所著有華□山人集五子汝霖官至平章政事汝為轉運使汝翼舉進士汝方汝猷俱仕至宣徽院使

劉仲尹致君蓋州人正隆二年進士第以潞州節度副使召為都水監丞致君家豪侈能折節讀書詩樂府俱有蘊籍有龍山集傳于世云

李經天英錦州人作詩極刻苦喜出奇語不蹈襲前人李純甫見其詩曰真今世太白也由是詩名大震再舉不第拂衣去南遷後其鄉帥有表至士大夫識之曰此天英筆也後以朝□就命不知所終

張景仁壽甫遼西人為翰林學士承旨每國書與宋往復多出其手世宗嘗稱曰今之文章如張景仁真能文之士也遷侍講翰林學士兼御史大夫廷論宰臣元忠之非史臣以儒者之勇許之

王庭筠子端蓋州熊岳人遵古子生未期視書識十七字七歲學詩十一歲賦全題涿郡王翛一見期以國士登大定十六年進士第調恩州軍事判官臨政即有聲再調館陶主簿召為廳奉翰林文字遷修撰泰和元年扈從秋山應制賦詩三十餘首上甚嘉之明年卒上素知其貧詔有司賻錢八十萬以給喪事求生平詩文藏之祕閣又以御製詩賜其家其引云王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復以才選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茲云亡玉堂東觀無復斯人矣庭筠暮年詩律深嚴尤工險韻有聚辨十卷文集四十卷書法學米元章尤善山水墨竹子曼慶亦能詩並書仕至行省右司郎中自號澹游云

龐鑄蓋州熊岳人少登第仕為翰林待制博學工詩文世多傳之

馬知剛廣寧人性敏慧善屬文為時輩所推仕為鳳翔府尹有詩名

蔡珪玉甫七歲賦菊詩語意驚人擢進士歷澄州軍事判官仕終濰州刺史珪號該博有補正水經五篇合沈約蕭子顯魏收宋齊北魏志作南北史志卅卷續金石遺文跋尾十卷晉陽志十二卷文集五十五卷當時稽古禮文之士取其議論為多

·元

耶律希亮明甫鑄之子師事北平趙衍累官翰林學士承旨尋進制誥兼修國史希亮以職在史官乃類次世祖嘉言善行以進英宗取其書置禁中久之閑居京師四方之士多從游性至孝雖病疾不廢書史或中夜起以書所著詩文及從軍記行錄三十卷目之曰素軒集卒諡忠嘉

耶律有尚遼東丹王十世孫祖父官東平因家焉資識絕人篤志好學受業許衡邃于性理累官國子祭酒遷至昭文館太學士前後五居國學其教法一遵衡之舊海內宗之卒諡文正

·國朝

張升允升定遼中衞人聰明有儁材先是遼人未入鄉舉升謁撫臣試命題諭胡虜檄升援筆立成辭氣滂沛撫臣大驚舉正統丁卯科鄉薦遼之科第自升始任本學訓導以誣謫戍隆慶州當道重其學術薦萬全都司儒學訓導學宮舊有井味苦鹹升疏鑿之已而甘冽土人呼曰張先生井後卒于官所著有裔菴稿行于世今從祀鄉賢祠

賀欽克恭浙江定海人其先世戍邊因家焉今占廣寧後屯衞籍少從學偶得近思錄一帙朝夕玩讀遂厭俗學景泰壬午以易魁山東省試登成化丙戌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常謂家人曰是官非竊祿者可得其職豈可苟安因書鄙夫可與事君章于壁以自警直言敢諫每以訪求賢材為急時廣東陳憲章遊京師欽一見即師事之憲章接以友道自是益聞所未聞成化四年以疾歸潛玩大學語孟諸書精思默識反身實踐冠婚喪祭一遵家禮每教人讀白鹿洞教條尤致嚴于為己為人之辨由是小學之教盛行鄉邑士之登科目篤行誼者多出其門性喜施與弘治改元大臣交薦授陝西左參議撫治商洛適母疾遂辭職及陳時政四事曰講聖學薦賢才處近侍修禮樂疏上不報閉戶讀書四十餘未嘗一至公門暇則釣遊淩溪滸徜徉竟日老而喜易究心象數手不釋卷比沒鄉士夫門生祠于釣臺蓋欽行樂處也都御史蔡天祐為之記成化間人慕賀公欽文公深顧公能耿公賢四人之賢推為東遼四傑詩云聲教弘敷四海同海隅繇此出豪雄河南烏府推文氏天下黃門讓賀公戶部芳名昭日月咸平清節勁霜風男兒有志應如此肯逐頹波潰決中

張鉞子文義州衞人性明敏剛方有氣節問學博洽屬文典麗尤善題咏弱冠以詩文著名景泰丙子領山東鄉薦任順天府通判陞山西解州知州致仕歸教授生徒登甲科者後先相望篤行古道表率鄉閭黜邪說敦古禮自鉞與欽始

陳鑑緝熙蓋州衞人正統戊辰進士及第官翰林修撰學士使朝鮮有皇華集傳於世歷官祭酒禮部侍郎文章學行一時景仰

陳宗宗道遼海衞人性穎悟異常初城南池蓮忽生黃花一莖其大如盤色甚鮮麗一術者見而異之曰是花世所罕有城中當出一奇士未幾宗果生四歲能書五歲善屬文號神童尤長于篆刻十八登進士第任刑部主事宣廟奇其才陞尚寶寺少卿卒年二十七歲遣官諭祭

○隱逸

國朝

·晉

公孫永子陵襄平人好學恬虛隱于平郭不娶妻妾非身所墾植則不衣食年九十餘操尚不虧與公孫鳳俱被慕容暐徵不拜王公已下造之皆不與言隆冬盛暑端然自若歲餘詐狂暐送之平郭後苻堅備禮徵之難其年耆路遠乃遣使者致問未至而永亡堅深悼之諡曰崇虛先生

·金

高仲振遼東人博極羣書尤深於易及皇極經世書隱居嵩山安貧樂道足不涉城巿山野小人亦知敬之嘗終日燕坐所談皆世外事有扣之者輒不復語云

·國朝

賀士諮欽之子性通敏博極群書陳白沙一見稱之曰老眼識鳳雛領弘治壬子鄉舉抱道自娛遂不赴春選薄仕進後都御史張文錦薦其才召起首陳十二事曰志帝王務實學存敬慎謹細微親賢遠邪崇儉愛民正俗樂諫惜才保終不報辭疾而歸

○貞烈

國朝

·元

姚里氏耶律留哥之妻先是留哥既推為遼王耶廝不等後勸稱帝留哥不從乃潛與其子薛闍歸太祖後留哥復定遼東卒姚里氏入奏會帝征西域皇太弟承制以姚里氏佩虎符權領其眾者七年丙戌帝還姚里氏携次子善哥鐵哥永安及從子塔塔兒孫收國奴見帝于河西阿里湫城帝曰健鷹飛不到之地爾婦人乃能來耶賜之酒慰勞甚至姚里氏奏留哥既沒官民乏主其長子薛闍扈從有年願以次子善哥代之使歸襲爵帝曰薛闍今為蒙古人矣且積功為拔都魯不可遣當令善哥襲其父爵姚里氏拜且泣曰薛闍者留哥前妻所出嫡子也宜立善哥者婢子所出若立之是私己而蔑天倫婢子竊以為不可帝歎其賢給驛騎四十從征河西賜河西俘人九口馬九匹白金九錠幣器皆以九計許以薛闍襲爵而留善哥塔塔兒收國奴于朝惟遣其季子永安從姚里氏東歸

趙氏大寧人名哇兒年二十夫蕭病劇謂哇兒曰我死汝年少若之何哇兒曰君幸自寬脫有不諱妾不獨生遂命匠製巨棺夫沒即自經家人同棺殮葬焉其同郡又有趙□兒妻安氏陳恭妻張氏武壽妻劉氏宋敬先妻謝氏並早寡以死從夫事聞悉命褒表

王氏遼陽人李君進妻大德八年君進病卒卜葬將發引親鄰咸會王氏謂眾曰夫婦同穴義也因撫棺慟哭嘔血升許即仆於地死眾殮之與夫連柩葬送者數百人莫不洒泣

·國朝

高門五節婦劉氏光州固始人夫高希鳳直隸應天人戍遼東為亂軍所掠拒而不服軍怒斷其腕而劉氏被虜行十五里罵不絕口卒為所殺希鳳仲弟藥師奴妻曰李氏早寡因亂携子侄避難于高麗洪武初保全子侄來歸應天守夫墓誓不再適希鳳季弟伯顏卜花為納哈出所殺其妻郭氏自縊于馬櫪希鳳從子塔失丁為父讐誣陷而死妻金氏姑那氏俱自縊于室一門五節婦俱旌表

閔氏六安州人夫劉智才任天寧翼萬戶歲己亥智才疾篤謂閔曰吾殆不起汝年少慎擇所從閔泣以死自誓智才卒氏年二十八無子撫妾子如己出洪武四年以夫屬軍籍渡海戍金州顛危苦節以禮自防傭維以供衣食守臣上其事詔旌表其門

白氏汝寧人文宗信妾元遼陽行省行丞洪武初遼東奉表歸欽行將授職會病篤白氏每昏旦潛禱於神至忘寢食宗信顧其容色憔悴語之曰汝年方二十我死汝為之奈何白氏應曰妾身草芥賴夫子以存活萬一不諱妾豈惜微命以獨生哉宗信死迨殮白氏盡出箱篋分給親戚沐浴告別於主母自縊而死親戚義之與夫同葬焉

劉氏諱志貞女直人三萬衞鎮撫劉忽魯禿女幼聰慧父母令女師柏氏授孝經烈女傳等書咸成誦年十六適同郡裴貴事舅姑以孝聞既而貴有疾劉潛刲股肉和糜以奉弗效每夜叩禱于天誓以身代夫疾革乃囑曰吾危矣汝幼善事後人婦泣曰奈何以大豕畜妾妾嘗誓天效死安用生為語勢若有不自己者遂入隱室而縊家人覺往救之已無及矣越二日貴竟卒所司上其事詔旌異之

張氏定遼前衞指揮同知耿秩妻永樂二十年達賊侵西鄙秩領兵戰歿於西沙嶺氏年十九仰天號痛即欲自縊姑氏與母防之嚴不能遂徐勸之曰汝不二志死固也何忍捨父母與姑乎氏遵姑命守志四十年清白無玷景泰甲戌衞上其事旌表其門

籍氏金州衞軍餘杜林妻永樂丁酉夫死氏年二十七欲以身從夫親鄰勸曰夫死從子禮也今舍幼子而從夫是為不慈氏依勸守志四十餘年郡上其事旌表其門

徐氏金州衞總旗張俊妻永樂年間夫死誓不再醮守志三十餘年無纖毫玷景泰辛未郡上其事旌表其門

許氏定遼後衞軍餘錢海妻正統四年夫故氏堅守志節誓不再醮清白無玷衞上其事旌表其門

丁氏金州衞人蕭士清妾奉姑至孝士清疾氏飲食俱廢祝天願以身代士清歿氏悲痛累日自縊而死正統間旌表其門

朱氏金州衞指揮使張頊妻天順四年夫死氏年二十四男女無出痛哭曰姑所生者夫一人而已與夫同歸姑何託焉遂葬夫侍姑終身無玷年八十有六而終弘治丙辰郡上其事旌表其門

楊氏妙真浙江鄞縣人父原道戍廣寧氏年十八適廣寧後屯衞總旗賀昇內助既賢事舅姑以孝昇永樂甲辰隨駕北征東歸歿于山海關氏奔赴扶柩歸葬子祥甫二歲氏鞠育成立孀居四十九年守節無玷成化庚寅衞上其事旌表其門

金氏東寧衞人高原昌妻原昌素有疾娶未逾月原昌疾篤母知不可起預慰氏曰爾朝夕奉侍湯藥莫辭勞苦汝年尚幼未有出自有名門擇配氏泣曰夫死不嫁禮也何有此言原昌卒氏哭不絕聲水漿不入口者二日遂自縊而死衞上其事旌表其門

張氏定遼後衞舍餘邵倫妻成化己亥倫故時氏年二十一哀號不絕寢食俱亡數日後自縊而死與夫同葬

朱氏義州衞人劉晏妻夫死寡居弘治間虜入寨抄掠氏方採蔬園中虜騎至驅之比行朱仆地誓死羣虜擁之上馬因而自墮者三賊怒以刃斷其吭而死州人咸愍其節

鄧氏遼海衞人陸淳妻弘治初淳卒氏年十九哀毀不食殮畢入閨自縊而死及葬之日送者無不殞涕

劉氏東寧衞舍餘董欽妻弘治己未夫故氏撫屍痛哭家人知有同死之志紿曰死者已死我當守節防者懈夜遂自縊鄉人莫不感嘆

汪氏廣寧中屯衞總旗汪勝女年十八歸生員侯爵爵死家甚貧賣奩以供殯葬翁姑相繼卒氏復經營大事喪葬以禮正德間旌表其門

曹氏廣寧中屯衞人年十八歸王清清病卒氏哀毀骨立數祈死遺腹六月生一男父母欲奪其志輒泣曰本欲以死從夫有孤兒王氏宗祀在我也即以非語再來吾將委溝壑矣諸親黨憚之不復敢言子成立家業復興諸孫偉然年八十六尚無恙

鄭氏廣寧斷指揮鄭雄女幼敏慧勤女工年及笄納遼陽孫棣聘禮越再期棣故女聞訃設主哭奠水漿不入口者三日誓不更適他姓縞衣饘粥杜門不出雖至親亦罕接見舅姑遠數百里時以女紅問安否殷勤孝至如曾侍左右鄉人益以為賢除棣服父母以棣未奠雁欲醮之女聞而流涕終日輒不飲食父母知其志不可奪不敢復言年未老而容瘁齒落亦可哀矣嘉靖己丑衞上其事旌表其門

楊氏鐵嶺衞人顧澄妻澄故遺腹三月產一男氏誓不二適甘貧撫孤成人卒年七十有九

程氏海州衞千戶李通妻生子芳甫三歲通卒氏甘貧誓死親操井臼育芳成人襲職後戍東邊與虜戰死遺妻陳氏年尚幼守節善事姑再不他適通弟正與文亦早亡正妻宋氏文妻陳氏俱守節不移程今八十宋七十八陳七十五芳妻陳亦五十二一門四婦並有節操實程氏有以倡之也

潘氏蓋州衞生員高琰妻琰故無子潘年十九以紡織自養守節三十五年無玷嘉靖間旌表其門

于氏趙雲妻年二十餘雲故氏誓不再適縊死櫬傍

蘇氏高鳳妻年二十鳳戍開原故氏扶櫬歸葬撫教二子年八十三卒羅氏鳳弟龍之妻年二十一龍故遺腹四月生子某氏撫養之卒年五十三人謂之一門雙節

呂氏定遼中衞人夫韓迪家貧為大姓傭遂居其祠旁自歸韓善事舅姑嘉靖丁亥迪病篤將死氏知其不起遂先夫自縊與同葬焉

臧氏義州衞人黃福妻夫卒氏守節自誓事姑高氏以孝聞居數歲邑人聞其賢欲娶之知氏不可奪乃謀氏兄私納其聘欲強之氏向姑泣曰妾本欲與夫同死以姑缺養故隱忍至此自今不得侍姑矣是夜自縊而卒

甯氏定遼右衞武生馬汝鄰妻汝鄰病故氏抱屍痛哭三日不食遂自縊而死

○流寓

三國

後唐

國朝

·漢

王仲琅邪不其人好道術明天文諸呂作亂齊哀王襄謀發兵而數問于仲及濟北王興居反欲委兵師仲仲懼禍及乃浮海東奔樂浪山中因家焉

王烈彥方平原人通識達道秉義不回以陳太丘為帥與邴原為友時名聞在二子之右穎川荀慈明識人見烈器業過人遂相友善由是英名著于海內時國主皆親驂乘適烈私館疇諮政令察孝廉三府並辟皆不就會董卓作亂辟地遼東躬秉農器編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樂東域之人奉之若君時避亂在東國者多為人所害烈居之無恙乃使遼東強不淩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巿不二價烈之惠也魏太祖累徵召不起以建安二十三年寢疾年七十八而終

逢萌子慶北海都昌人家貧給事亭長時縣尉過亭萌候迎拜謁既而擲楯歎曰大丈夫安能為人役哉遂去之長安學通春秋經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于遼東萌素明陰陽知莽必敗因遂潛藏及光武即位乃入琅邪勞山養志修行人化其德後連徵不起以壽終

管寧幼安北海朱虛人身長八尺美鬚眉少與華歆為友嘗共鋤菜見地有金寧揮鋤不顧歆捉而擲之人以是知其優劣年六十喪父鄉中哀愍其孤貧共贈賵悉饋不受稱財以送終時天下大亂聞公孫度令行海外遂與邴原及平原王烈避亂遼東度虛館以候之既見與度語唯經典不及世事避難者皆來就之旬日成邑遂講詩書陳俎豆飭威儀明禮讓非學者無見也由是度安其賢民化其德寧所居屯落會井汲者男女雜錯爭井鬬鬩寧乃買器分置井傍汲以待之來者知寧所為各相責不復鬬訟鄰有牛暴寧田者寧置牛涼處喂養牛主大慙是以禮讓崇于海表康死嫡子不立而立弟恭恭懦弱孽子淵有雋才寧曰廢嫡立庶下有異心亂所由起也遂將家屬浮海還郡其後淵果襲奪恭位自公孫度父子前後贈遺皆受而藏諸既西渡盡封還之海中遇暴風船皆沒唯寧乘船自若時夜風晦冥舟人盡惑莫知所泊望見火光趨之得島既無居人又無火燼行人咸異以為神之祐也當風暴時寧曰吾嘗一朝科頭三辰晏起過必在此及還魏以事為太中大夫固辭不受卒年八十四

國淵子尼樂安董人師事鄭玄淵始未知名玄稱之曰國子尼美才也吾觀其人必為國器後與邴原管寧等避亂遼東淵篤學好古嘗講學于山巖士人多推慕之由此知名既還魏太祖辟為司空椽累遷太僕

邴原根矩北海朱虛人少與管寧俱以高尚稱黃巾起原將屬入海居鬱州山中時孔融為北海相舉原有道原以黃巾方盛遂至遼東多虎原之邑落獨無虎患後欲歸鄉里止十三山聞亂未巳復返遼東積十餘年公孫度稱其為雲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曹操為司空辟為祭酒荀文若以為一世異人宜盡禮待之操曰孤之夙心也益見敬重徙景丞相徵事操征吳原從行卒于途

·三國

太史慈子義黃縣人少好學仕郡奏曹史有司以格章之故而為州家所疾恐受其禍乃避之遼東北海相孔融聞其名而奇之數饋問其母及融為黃巾所圍慈說劉備求援兵以解圍孫策東渡以慈為建昌都尉慈猿臂善射弦不虛發嘗從討賊賊緣樓上行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其妙如此

·晉

裴嶷文冀聞喜人嶷清方有幹略累遷中書侍郎滎陽太守屬天下亂嶷兄武為玄菟太守嶷遂求守昌黎後投慕容廆為長史策破悉獨官廆之威德益振遣嶷獻捷于朝將還帝留嶷以試其意嶷辭曰龍驤將軍越在遐表乃心王室方掃平中壤奉迎皇輿故遣使臣萬里表誠今若留臣必謂國家遺其僻陋孤其丹心使懷義懈怠是以微臣忘身為國貪還反命耳帝曰卿言是也乃遣還廆謂羣僚曰裴長史名重中朝而降屈于此天以授孤也出為遼東相轉樂浪太守

高瞻子前渤海蓚人英爽有俊才光熙中調補尚書郎永嘉之亂乃率數千家北依遼東崔毖毖與三國伐慕容廆瞻固諫毖敗廆署瞻將軍稱疾不起廆撫其心曰君之疾在此也君中州冠冕宜痛心疾首枕戈待旦奈何以華夷介且大禹出于西羌文王生于東夷但問志略何如耳豈以殊俗不可降心乎瞻乃辭疾篤廆深不平之宋該陰勸廆加害瞻聞其言遂以憂死

·後唐

胡嶠同州郤陽縣令石晉亡為遼蕭翰掌書記隨翰入契丹居復州周廣中歸著陷虜記

·遼

耶律良習撚生于乾州讀書醫巫閭山學既博將入南山肄業友人止之爾無僕御驅馳千里縱聞見過人年亦衰暮今若即仕已有餘地良曰窮通命也非爾所知不聽後補遷起居注進秋遊賦捕魚賦遷知制誥兼知部署司事奏請編御制詩文目曰清寧集以功遷南院樞密使事出知中京留守卒追封遼西郡王諡忠誠

·元

月乃合其先本雍古部人徙□洮金略地盡室遷遼東祖徙靜州之天山以財雄于邊父昔里吉思累官鳳翔判官死國事月乃合好負氣仕元累遷禮部尚書卒追封梁郡侯曾孫祖常居浮光累官至御史中丞

·國朝

朱善備萬江西豐城人少聰穎好學十歲能屬文通經史大義祖雲洞先生嘗指以語人曰吾是孫他日必為偉器壬辰兵變隱居鄉里著書立言以聖賢道學為己任所著有詩經解頤輯釋史輯等書奉繼母李克進孝道壬寅兵亂扶李逃竄十餘日母子兩全無恙人謂孝感所致洪武八年起取赴京廷試第一除翰林院修撰逾年以家屬不完謫教遼東略無慍色方且日賦詩文有遼海集未至遼城賜還鄉十七年上思用老成驛使召授翰林待詔十八年奉旨校文禮闈徹棘之日陞奉議大夫文淵閣大學士是年九月卒年七十二卒之前夕星如虹墮於所居之室眾咸謂文星之墮云

劉觀直隸雄縣人洪武乙丑進士歷陞副都御史至戶部尚書宜德間謫戍蓋州

王澗直隸華亭人主事宣德間謫戍蓋州

繆讓直隸蘇州人永樂中登進士第宣德間謫戍蓋州

張衡直隸上海人永樂乙未進士陞監察御史宜德四年謫戍蓋州

辛浩湖廣江夏人有學行正統間被謫於遼時郡庠生丘霽周正胡深顧能邵奎皆受學焉相繼登進士第浩後卒于遼郡人張升輓詩云一朝烏府辭金豸十載紅塵歎白駒無復生還遼海鶴豈期望絕武昌魚芳名空著金閨籍事業深藏石室書痛殺故園慈母在白頭猶自倚門閭

王儼湖廣人由進士歷陞侍郎廉靜謹恪正德間忤逆瑾謫戍遼東僑居遼陽天王寺後恩宥回卒於家

任良弼山西平遙人由進士陞吏科都給事中逆瑾時謫戍於遼居數年詔還擢通政司通政尋卒

胡世寧浙江仁和人由進士歷陞福建按察使舉宸濠不法事謫戍瀋陽寄居廣寧訓誨生徒學者宗之後宸濠伏誅累官都御史刑部尚書

王時中山東黃縣人正德間忤逆瑾謫戍懿路日以教授生徒為事後復官累遷兵部尚書

姚祥廣東歸善人歷官按察司副使正德中謫戍後復官

張偉直隸吳縣人歷陞郎中正德中謫戍後復官

崔璿順德府廣宗人歷官尚寶寺少卿正德中謫戍後復官

張玘浙江按察司副使謫戍三萬衞僑居蓋州遂卒于此指揮陳標為葬于城北

劉濟真定府定州人由進士改翰林庶吉士任刑科給事中嘉靖三年謫戍鐵嶺僑居寧遠踰五載而卒

徐文華四川嘉定人由進士大理寺左少卿嘉靖六年謫戍鐵嶺後以恩宥回籍卒於舟中

劉琦陝西洛川人由進士兵科給事中嘉靖六年謫戍瀋陽後以恩宥回籍

程啟充四川嘉定人由進士監察御史嘉靖六年謫戍撫順後以恩宥回籍

盧瓊江西浮梁人由進士監察御史嘉靖六年謫戍三萬衞後以恩宥回籍

葉應驄浙江鄞縣人由進士刑部郎中嘉靖十二年謫戍鐵嶺後以恩宥回籍

夏良勝江西南城人由進士吏部文撰司郎中陞南京太常寺少卿嘉靖十年謫戍三萬衞卒於寧遠邸舍

張逵浙江餘姚人由進士刑科給事中嘉靖七年謫戍鐵嶺卒於寧遠邸舍

○方伎

○仙釋

丁令威初不知何時人學道登仙於太平府靈波山後化鶴來歸集於華表柱乃歌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載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纍纍白仲理遼東海州人隱徐無山神仙傳云合神丹成乃於山作金以濟窮民

國朝

張三丰遼東懿州人云張仲安第五子名君實字全一一字玄玄別號保和容忍三丰子生有異質龜形鶴骨大耳員目鬚髯如戟頂作一髻手持方尺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飾邊幅人目為張儠傝日行千里靜則瞑目旬日所啖斗升輒盡或辟穀數月自若也處山林遊城巿嬉嬉自如傍若無人有請益者竟日不答一詞經籍典墳過目成誦與人議論三教等書如決江河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煉結菴於玉盧宮菴前古木五株師栖其下久則猛獸不距鷙鳥不搏人益異之又入武當謁玄帝於天柱峯遍歷諸山搜奇覽勝嘗語耆舊云茲山異日當大顯於時我姑於五龍南巖紫霄刈荊榛拾瓦礫但觕創焉命丘玄清居五龍盧秋雲居南巖劉古泉楊善澄居紫霄又尋展旗峯北陲卜地結草菴奉玄帝香火曰遇真宮於黃土城卜地立草菴名會仙館謂門弟子周真德曰爾但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時來非在子也至二十三年拂袖遊方而去常往來於長安土洞菴隴西楊仕敏及岷州衞指揮楊某二家初至敏始生三丰識其啼聲曰此兒必英物也後果貴顯至甘州張指揮家遺中袖一葫蘆一天順中鎮守甘肅總兵王敬患中滿火化中袖節服之成化初定西侯蔣琬總兵時宴會守臣樂工搬三度雜劇葫蘆即席自碎焉又遺小鼓於岷之楊氏雖戛大鏞音莫能混後亦亡不知所在遊楊州瓊花觀有題瓊花一律詩語瀟洒實自況也二十四年我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訪于四方竟弗至太宗御極奇其術遣使致書書曰真仙張三丰足下復命禮科都給事中胡濙道錄任一愚岷州衞指揮楊永吉遍詣名山訪求未獲特敕正一孫碧雲於武當建宮以候天順中贈為通微顯化真人錫之誥命先是元末居寶鷄金臺觀辭世留頌而逝民人楊軌山置棺殮訖臨窆發視之復生乃入蜀抵秦閱武當或遊襄鄧間洞視一世睥睨千古天順末或隱或見問者專以道德仁義為言心與神通神與道一事事先見如神後往來於鶴鳴山半年迄今不知蹤跡南川居士曰昔嚴君平賣卜成都勸人以忠孝之道陳圖南對太宗以養身寡欲治世安民數語君子韙之今三丰吐辭發語專以仁義忠孝勸世道著太微功參玄造諒未可虛無為無補于世教也

黃花老人天順中居蓋州城外山坡小寺有道術修鍊數年一旦鶴來乘之而去其地因名伴仙山後人有詩云水色山光興不孤乾坤寥廓自錘鑪此間莫道無多景只是紅塵半點無

雪庵居千山香巖寺生有異質沒有舍利光現

國朝

行榮東寧衞人住廣祐禪林經史子集無不究覽尤深於聲韻之學編註大藏釋音寶鏡凡十卷廣搜遠引咸有根據辛勤三十年而始成謂之墨名而儒行者非與

連姓僧蓋州人成化間壽約百歲不計飢飽遇食則食不遇雖數日亦不食日與小兒戲於巿遇旱祈雨輒應將死先告人以時日果如其言後有人自南都來者道遇連信計其日即死之次日也人異之

薛子曰夫考德論世君子所先遼道化維舊人士彬興振板洿泥跨騰風雲屢可指述其著者以家世以忠孝以學術以宦蹟至如巖穴之士潔誼行善閭巷之婦矢操柏舟避亂流寓者亦多名賢吁可以觀矣方伎小道仙釋異道並存之示廣也

遼東志卷六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