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臣轨

卷上 同体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夫人臣之于君也,犹四肢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四肢谓手足也。元亦首也。《左氏传》曰:狄人归先轸之元。耳听目视皆由于心,故为心之使也。)相须而后成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须,乃成其体也。)相得而后成用。(君俟臣理,臣俟君食,上下相得,乃成其用也。)故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资敬同也。)父子虽至亲,犹未若君臣之同体也。(古有无子之父,无父之家,未有无臣之君,无君之国,故云未若也。)故《虞书》曰:“臣作朕股肱耳目,(孔安国曰:“言大体若身。”)余欲左右有人,汝翼;(孔安国曰:“左右,助也。我所有之人,富而教之,汝翼成我也。”)余欲宣力四方,汝为。”(宣,布也。孔安国曰:“布力立理之功,汝群臣当为之也。”)故知臣以君为心,君以臣为体。(臣禀君令,故以君为心;君须臣力,故以臣为体也。)心安则体安,君泰则臣泰。未有心瘁于中,而体悦于外,君忧于上,而臣乐于下。(瘁,病也。言心病则体病,君忧则臣忧也。)古人所谓“共其安危,同其休戚”者,岂不信欤!

夫欲构大厦者,必藉众材。虽楹柱栋梁、栱栌榱桷,长短方圆,所用各异,自非众材同体,则不能成其构。(言有栋梁栌栱之材,长短相扶,然后成其广厦。)为国者亦犹是焉。(谓人夙欲理国者,亦必资其众贤也。)虽人之才能天性殊禀,或仁或智、或武或文,然非群臣同体,则不能兴其业。(言有仁智文武之臣,同其心体,然后兴其功业也。)故《周书》称殷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夷,平也。孔安国曰:“平人,凡人也。虽多而执心,用德不同也。”)此其所以亡也;(言殷以离心而亡也。)周武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乱,治也。孔安国曰:“言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此其所以兴也。(言周以同德而兴也。)

《尚书》曰:“明四目,达四聪。”(孔安国曰:“广视听于四方,使天下无壅塞也。”)谓舜求贤,使代己视听于四方也。昔屠蒯亦云:“汝为君目,将司明也。(汝,嬖舛也。杜预曰:“职在外,故主视也。”)汝为君耳,将司听也。”(汝,师旷也。杜预曰:“乐所以听,耳也。”)轩辕氏有四臣,以察四方,故《尸子》云:“黄帝四目。”(言有贤臣。为君视于四方。)是知君位尊高,九重奥绝,(《楚词》曰:君之门,若九重也。)万方之事,不可独临,故置群官,以备爪牙耳目,(《毛诗》曰:“圻父予王之爪牙。”《书》曰“臣作朕肱耳目。”)各尽其能,则天下自化。(尽其臣之所能。)故冕旒垂拱无为于上者,人君之任也;(《晏子》曰:“古者,人君冕前有旒,恶多所见也。”《书》曰:“垂拱而天下理。”《论语》曰:“无为而理者,其舜欤?”)忧国恤人竭力于下者,人臣之职也。(《书》曰:“臣为上为德,为下为人。”又曰:“乃命三后,恤功于人。”《至忠章》曰:竭力尽劳而不望其报。)

《汉名臣奏》曰:“夫体有痛者,手不能无存;心有惧者,口不能勿言。(言手必存之,口必言之,以喻忠臣事君,有过必谏也。)忠臣之献直于君者,非愿触鳞犯上也,良由与君同体,忧患者深,志欲君之安也。”(《韩子》曰:“龙之为虫也,扰柔而可狎而骑。然而喉下有逆鳞,若婴之,则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婴之,则不几全也。”)

陆景《典语》曰:“国之所以有臣,臣之所以事上,非但欲备员而已。(言君之俟臣,欲其助己宣化,岂但备其员数而已。)天下至广,庶事至繁,非一人之身所能周也。(必俟贤臣之力。)故分官列职,各守其位,(各有司在。)处其任者,必荷其忧。(忧其所主事也。)臣之与主,同体合用。主之任臣,既如身之信手;臣之事主,亦如手之系身。上下协心,以理国事。(协,合也。)不俟命而自勤,(同体故也。)不求容而自亲,(协心故也。)则君臣之道著也。”(臣主同体,上下协心,是其道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