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伤寒总病论

少阴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经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大承气汤下之。(方在可下证中。)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欲寐也。

少阴中风,阳微阴浮,为欲愈也。

凡少阴病四逆者,宜温之。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

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黄十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每温一盏,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汗,以二三日无阳证,故微发汗也。(谓初得病二三日,常见少阴证,无阳者,须发小汗也。)

麻黄(二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

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黄十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半,去滓,每温一盏,日三服。

庞曰:少阴病脉沉,不知何沉也,且沉紧发汗则动经,沉数为病在里,不可发汗。详此脉或沉而濡,或沉而微,是表中寒而里不消,脉应里而发热在表,故以小辛之药,温散而微微取汗也。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太溪穴在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言发热者,谓其身发热也。)

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烦躁者,内烦躁也。与茱萸汤证,宜细审其生死也。)

少阴病,恶寒而倦(居员切。)时时自烦,不欲浓衣,宜大柴胡汤。(方在可下证中。)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自倦,脉不至而吐利,烦躁者,死。(重详定此。)

少阴病下利,利止而眩,时自冒者,死。(此合是少阳冒昧汗 出,脉匀小浮者生。少阴无眩冒之证。)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一两) 黄芩(一分) 芍药(一分) 鸡子黄(半枚) 阿胶(炙,三分,为末)

以水二升,先煮三物,取一升,去滓,内阿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温一盏,日三四服。

少阴病,下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大承气汤下之。(方在可下证中。)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一两半,汤洗三遍) 人参(三分) 生姜(一两半) 大枣(三个)

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每温一盏,日三服。

少阴病,咽痛者,桔梗甘草汤主之。

桔梗(半两) 甘草(一两)

细锉,水一升,煎半升,去滓,作三服,细呷之。

半夏散亦主之。

半夏(汤洗七遍)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各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温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甘草(一两) 附子(大者半个,强人加半个。) 干姜(三分,强人加一两半)

细锉,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每温服一盏,日三四服。未瘥,急更作一剂,不可作煮散。

其脉续续出者愈,暴出者死。面赤者,加连须葱四茎,去青;腹痛,去葱加芍药一两;呕者加生姜一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半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半两。病与方皆相应者,乃与服之。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宜猪苓汤

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各半两)

咀,以水二升,先煮四物取一升,去滓,内阿胶末烊尽,每温一盏服。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猪肤(半斤)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加白蜜半升,白粉二合半,熬香和令相得,每温服一盏,日三四服。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各五分)

捣筛为细末,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炮),各二分半,并主下利;悸者,加桂二分半;小便不利者,加赤茯苓二分半;腹痛者,加附子一个,炮,去皮脐;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三升,薤白一升半,煮取二升,去滓,以散方寸匕,用薤白汤一盏,煎八分,日三四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