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陔余丛考

卷四十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成语

洪容斋谓:世俗称引成语,往往习用为常,反不知其所自出。"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相饶",杜牧诗也。"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诗也。"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罗隐诗也。"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高骈诗也。容斋不过偶举此数语耳。今更得二百条于此。(按《诗话总龟》谓"今朝有酒"二句系权常侍诗,其上二句云:"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漫悠悠。""采得百花"二句又见《拊掌录》,谓佛印烧猪肉待东坡,而口占此诗,盖即用罗隐句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见《家语》孔子论叔仲会之语。亦见《大戴礼》及《汉书·贾谊传》、米元章《海岳名言》。)

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见《隋书》炀帝赐杨素诏,谓古语也。)

十指有长短,痛惜皆相似。(曹子建诗。)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陈后主诗。)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陈后主入隋,侍文帝,在仁寿宫所上诗。见《北史》。)

得他心肯日,是我运通时。(见《翰苑名谈》。本朝太宗诗"待余心肯日,是汝命通时"。后唐庄宗每见王庆,则心愤然,李嗣源为之言,庄宗乃引太宗语以答之。)

日出事还生。(《全唐诗话》:武元衡被刺之前一日,作诗云:"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遂成诗谶。)

但守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罗《鹤林玉露》但以此为俗语,《直方诗话》谓张嘉甫以此为水部贺公所作。贺于天圣中为郎官云。郎瑛《七修类稿》又以为宋贺仙翁诗。)

在家贫亦好。(戎昱诗。)

世乱奴欺主,年衰鬼弄人。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皆杜荀鹤诗。《坚瓠集》亦载之。俗语云:势败奴欺主。)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见《古今诗话》。本大历诗僧元览诗,谓"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忍事敌灾星。(司空图诗。)

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曹邺咏李斯诗。)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冯道诗。)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亦冯道诗。)

一朝权在手,便是令行时。(朱湾咏掷笼诗。一说崔戎酒筹诗。)

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林宽诗。)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见《容斋随笔》,盖亦宋人语。)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白乐天《简简吟》。)

举世尽从愁里过,何人肯向死前休。(杜荀鹤诗。韩昌黎亦有"何向死前休"之句。)

最恨年年握针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蕴玉《贫女吟》。)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见《云溪友议》,释灵彻答韦丹诗。)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见《西溪丛语》,蔡州褒信县棋道人诗。)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丁冠诗。)

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叔原诗。)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皇池。(见《辍耕录》,刘昌言《上吕蒙正丞相》诗。《事文类聚》又记张虞登第,题此二句于兴国寺壁。有人续其后云:"君看姚弈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盖张亦用昌言语题壁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见俞文豹《唾玉集》,杭州巡检苏麟上范文正诗。)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东坡诗。)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见宋人《萤雪杂说》。)

真个有天没日头。(宋神童诗。)

闭门不管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南宋陈随隐自述其先人名藏一之诗,真西山、刘漫堂赏为警句。)

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见《冷斋夜话》,华亭船子和尚诗。)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以上二条俱见《事林广记》。)

大家飞上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见《夷坚志》,都统明椿自立生祠于关王庙侧,时人嘲之之诗。)

儿孙自有儿孙福。(见《癸辛杂识》,叶李纪梦诗。)

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张叔仁《送谢叠山入燕》诗。)

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元遗山《论诗绝句》。)

死人身边有活鬼,强将手下无弱兵。(见周遵道《豹隐纪谈》及《栗斋诗话》,谓俚语自然成对也。)

状元必在荷包里,争奈京城剪绺多。(见《尧山堂外纪》,徽人诮唐皋下第诗。)

你是何人我是谁。(见《辍耕录》,道士洪丹谷与一妓狎,妓临卒索词,丹谷集旧曲送之,中有此语。)

巧妻常伴拙夫眠。(谢在杭诗。)

多言多败。(《金人铭》。)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闵子马劝公鉏之言。)

所得不偿所失。(楚子重伐吴既归,而吴来伐,君子谓:所获不如所亡也。)

啧有烦言。(卫敬子谓卫灵公之言。以上皆《左传》。)

金玉满堂。

知足不辱。

轻诺者必寡信。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唐朱泚篡位而败走,野人诮之,亦有此语。)

深根固柢。

和光同尘。

大器晚成。(以上皆《老子》。"天网"句又见《后汉书·郎颛传》。"深根"句又见《韩非子》"深其恨,固其柢,长生久视之法也。""大器"句又见《吕览·乐成篇》。)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辨,辨者不善"句。)

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见《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卫彪傒之言。)

择祸莫若轻。(范文子之言。以上皆《国语》。)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见《管子·大匡篇》。"知子"句又见《国语》晋祁奚之言。"知臣"句又见《左传》楚子玉闻申侯死之言。)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苏代对燕王之言。)

画蛇添足。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冠上加冠。(二者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苏秦说韩惠王语。)

自相矛盾。(有鬻矛与盾者曰:"矛之利,无不陷也。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刺子之盾,何如?"其人无以应。以上皆《国策》。"矛盾"句又见《韩非子》。"救寒"句又见《魏志》王昶戒子弟语。)

守株待兔。(宋人田中有株,兔触而死。宋人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远水不救近火。(失火而取水于海,虽多而火不灭,远水不救近火也。又后魏杜朔周请宇文泰来主贺拔岳军事,亦有此语。)

耳而目之。(王子登荐人于襄王,王曰:"我用登,已耳而目之,登取人,又耳而目之也。"又见《吕览》,作赵襄子与任登语。)

吹毛求疵。(以上皆《韩非子》。)

以不解解之。(见《吕览·审问篇》。)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见《庄子·逍遥游》。)

为善无近名。(《养生主》。)

知其一不知其二。(《天地篇》。又《史记》汉高祖与高起、王陵论所以得天下之故,谓起等知其一不知其二。)

名者实之宾。(许由答帝尧语。又《南史》沈麟士引之答沈约书中语。)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刻意篇》。)

君子之交谈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山木篇》,又见《礼记》。)

数米而炊。(《庚桑楚篇》。)

富则多事(《天地篇》。尧答华封人祝以多富之语。)

见笑大方。(《秋水篇》。河泊自言: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每况愈下。(《北海篇》。本言"每下愈况",言设喻益卑也。)

搔虎头,弄虎须。(《盗跖篇》。孔子见跖,退而叹之词,谓几不免于虎口。以上《庄子》。)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皆《孔子家语》。"良药"句又见《史记》张良劝沛公从樊哙勿留居秦宫殿之言。)

亡赖。(《史记·汉高祖纪》:始大人以臣为无赖。)

人微言轻。(《史记》:穰苴对齐景公,自谓人微权轻。又《后汉书》杨乔荐孟尝疏中语。)

将门有将。(田文对其父语。又宋武得王镇恶亦云。梁武见王训人才,谓朱异曰:"可谓相门有相。"隋杨玄感自请为将,炀帝曰:"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固不虚也。")

利令智昏。(平原君纳冯亭之降,而致秦兵有长平之坑,人谓其利令智昏也。)

官久自富。(《贷殖传》:廉吏久,久更富。)

因祸为福,转败为功。(《管晏列传》。又《宋书》何承天戏庾登之语。)

大名之下,难以久居。(范蠡霸越后将去之言。)

罪过。(信陵君窃符救赵王,王迎之,信陵自言罪过。又《隋书》长孙晟至染干帐,责其帐中有草,当薙以待帝。染干曰:"奴罪过。"又司马德戡弑帝,不能语,但于马上低头,自称曰"罪过"。)

一败涂地。(父老欲以沛公为沛令,高祖辞之之言。)

傍若无人。(荆轲与高渐离饮市中,傍若无人。又《北史》颜延之独酌郊野,当其为适,傍若无人。)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将。(魏文侯与李克之语。)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召平引道家言。又《宋书》王僧绰劝宋文帝语。)

明目张胆。(张耳、陈余对陈涉之言。)

数见不鲜。(陆贾过他客不至再三,恐数见不鲜也)。

不中用。(秦始皇谓:"吾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又《王制》用器不中度。《汉书·外戚传》择宫人不中用者去之。《王尊传》敕功曹不中用者各自退避。以上皆《史记》。)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见《说苑·权谋篇》)。

爱及屋乌(见《韩诗外传》,太公谓武王曰:"爱其人者,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及骨馀。")

汤浇雪。(见《孔子家语·王言篇》若汤之沃雪。又后汉阎忠说皇甫嵩云:"将军破黄巾,甚于汤雪。"《南史》谢超宗求王莹之父,以书属莹用一吏,曰:"丈人一旨,如汤浇雪耳。")

无天于上,无天于下。(见《淮南子·兵略篇》,谓勇将奋不顾身也。今俗语以为人之无忌惮者。)

胆欲大而心欲小。(见《淮南子》。后孙思邈亦有此语。)

刻舟求剑。(见《淮南子》,客乘舟中流,而遗其剑,遽契其舟桅,薄暮而求之。)

矫枉过正。(见《汉书·诸侯王表》:汉惩秦弊,大封同姓,可谓矫枉过其正。)

谈何容易。(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中语。)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枚乘《谏吴王书》:"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邹阳在狱中所上书。)

积少成多。(董仲舒对策: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宁逢恶宾,莫逢故人。(公孙弘语。)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张禹谏安帝弃凉州之言。)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赵充国赞》)

百闻不如一见。(赵充国欲驰至金城上方略之言。)

和气致祥。(刘向上封事中语。又后汉杨赐疏中语。以上十条皆《汉书》。)

酒囊饭袋。(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谓不学之人徒以腹为饭坑,肠为酒囊)

庸庸多厚福。(虞诩荐左雄,谓当时公卿多以拱默为贤,相戒曰"庸庸多后福"。)

身处脂膏,不能自润。(孔奋居官,人笑其过廉之语。)

入室操戈。(何休著《左氏膏肓》,郑康成作《针膏肓》。休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

守钱虏。(马援谓有财不能施之人。)

开心见诚。(马援对隗嚣述光武之为人如此。)

不识丁董。(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以上六条皆《后汉书》。)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见《三国志》,曹操责陈琳为袁绍作檄讨己,辱及先世,琳对操自解之言。)

求田问舍。(汉昭烈与许子将语。又《北史》荀赤松劾颜延之,谓"求田问舍,昔贤所鄙"。)

三世仕宦,方会著衣吃饭。(本魏文帝诏书:三世长者知衣服,五世长者如饮食。)

钟鸣漏尽,夜行不休。(见《魏志》。田豫辞官之语。)

骗上高楼拔短梯。(见《世说》,殷浩废后,恨简文曰:"上人着百尺楼上,担将梯去。"又《三国志》,刘琦与孔明登楼去梯谋自安之策。)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世说》嵇康问钟会之语。)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见《后汉书》宋弘对光武辞娶湖阳公主之语。)

生子痴,了官事。(杨济与傅咸书:"俗云: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好物不须多。(晋元帝曲宴赋诗,朱巩止成一联,自言:"好物不在多也。")

雅人深致。(谢安问道韫《诗》中何句最佳,道韫以吉甫作颂二句对,安谓有"有雅人深致。")

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晋书》陶渊明谓范隆曰:"一物不知,君子之耻。"又《梁书》陶弘景亦有此语。又刘渊云:"一物不知,君子耻之。")

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见《晋书》桓温语。)

福过灾生。(见《宋书》刘敬宣答诸葛长民语。又谢瞻以弟晦骤贵,言于宋武帝,恐福过灾生,请降黜以保衰门。)

人面兽心。(《宋书·明帝纪》。)

小屈必有大伸。(《宋书》孝武以张岱为新安王子鸾别驾,谓之曰:"无谓小屈,终当大伸也。")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宋书》沈庆之对文帝语,谓将伐魏,而徒与徐湛之等白面书生议之也。)

不长进。(《宋书》孝武责太子子业曰:"汝不长进,字迹特其一端耳。")

不耐烦。(《宋书》庾仲文为人强急,不耐烦。又《五代史》后唐明宗将立后,夫人曹氏谓王淑妃曰:"我素多病,又耐烦,妹当代我。")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齐书》王敬则起兵,谓明帝父子惟有走,故云:"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盖引宋人讥檀道济之语也。)

那得此副急泪。(《南史》羊志从孝武过殷贵妃墓,命志哭之,志即鸣咽。或问:"那得此副急泪?"志曰:"我自哭亡妾耳。")

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本无。(《南史》沈怀文称江智渊之词。又庾亮问桓彝以徐安期为人。彝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南史》齐高帝称张融之语。)

寄人篱下。(《齐书》张融自言其作文不肯寄人篱下。)

分路扬镳。(《齐书》萧琛谓裴子野所撰《宋略》,可与《过秦论》、《王命论》分路扬镳。又魏元志为洛阳令,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孝文帝诏分路扬镳。)

名士风流。(《齐书》袁彖曰:"齐民微弱,柱石之臣皆尽,所存惟风流名士耳。")

听人穿鼻。(梁武论徐孝嗣"才非柱石,终当听人穿鼻。"又《五代史》张彦反,梁末帝谕诏书,彦曰:"愚主听人穿鼻,难与共事矣。")

后进领袖。(《梁书》武帝谓张缵"朝中领袖"。又竟陵王子良西邸多才士,刘绘为后进领袖。又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曰"领袖者非弟而谁?")

名下无虚。(《陈书》陈臻以《汉书》十余事问姚察,察并为剖析。臻叹曰:"名下定无虚士"。)

风流罪过。(《北史》郎基历官清勤,惟令人写书,潘子义谓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老蚌出明珠。(见《三辅决录》。韦元将、仲将见孔融,融器之,谓其父端曰:"不意双珠,近出老蚌,"又《北史》陆子彰之子卬有才,邢邵谓子彰曰:"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凿孔树须。(《魏书》李庶生而天阉,崔谌调之曰:"教弟种须:以锥遍刺作孔,插以马尾。")

未能免俗,聊复尔尔。(《世说》:阮仲容七月七日,以长竿挂犊鼻裈于中庭晒之,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又《北史》慕容绍宗自知有水厄,乃浴于河以厌之。或规之,亦答以此语。)

富贵逼人来。(《北史》:杨素少为周文帝所知,曰:"善自勉,不忧不富贵。"素曰:"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也。")

十羊九牧。(《北史》:杨尚希奏:人少官多,十羊九牧,宜并省州县。)

宁可玉碎,何能瓦全。(《北齐书》元景昭语。)

土牛木马。(《周书》苏绰谓有门资无才具者,如土牛木马,形似而用非。)

闻名不如见面。(《周书》:房景伯为郡守,有妇人诉其子不孝者,景伯母崔曰:"闻名不如见面,可呼其母子来讽示之。")

掩耳盗铃。(《通鉴》唐高祖起兵时语。又按《淮南子》:有窃钟而走者,枪然有声,恐人闻之,乃自掩其耳。掩耳盗铃盖本此语。)

胆大于身。(《唐书》邱愔劾奏李昭德曰:"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斩草除根。(张柬之等既诛张易之兄弟,薛季昶劝并诛武三思,谓"斩草不除根,终当复生。")

五经扫地。(祝钦明以经学显,入内宴,钦明作八风舞,摇头睆目。卢藏用曰:"五经扫地矣!")

快行无好步。(《朱敬则传》:急趋者无善迹。)

上不上,下不下。(《田季安传》谭忠说季安归正之言。)

坐镇雅俗。(《杨绾传》:世以绾坐镇雅俗,比之杨震、山涛、谢安。)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陆象先语。)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郭子仪之子暧尚公主,与公主反目,有"薄天子不为"之语。公主诉于代宗。子仪执暧请罪,帝以此言慰之。按《宋书·庾仲文传》何尚之对文帝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又《北史》及《隋书》有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政,文帝将诛之,长孙平曰:"不痴不聋,不作大家翁。"则六朝早有此语。)

垂头丧气。(韩全诲等失势,皆垂头丧气。以上九条俱《唐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见王绩《负苓者传》,谓丽朱者丹,附墨者黑。)

张公吃酒李公醉。(张鷟《耳目记》则天时谣言。张公谓易之兄弟,李公谓庐陵王。)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五代史》王彦章之言。)

不做好事。(《五代史》后唐明宗责王建曰:"汝为节度使,不做好事。")

不快活。(《五代史》桑维翰曰:"居宰相如着新鞋袜,外面好看,其中不快活。"又刘昫、李愚罢,百官相贺曰:"自此我曹快活矣。"魏鹤山《天宝遗事》诗:"弄成晚岁郎当曲,正是三郎快活时。"《北齐书》和士开劝武成帝曰:"一日快活胜千年。"则快活二字,六朝已有之。)

酒有别肠。(《五代史》:闽主王曦宴群臣,惟周维岳不醉。曦曰:"岳身小,何饮之多?"左右曰:"酒有别肠。")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北梦琐言》:和凝以填曲,人呼为曲子相公,故云。)

乘船走马三分命。(《北梦琐言》在杜彦林坠马条内。)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朱子《名臣言行录》谓富郑公语。又《癸辛杂识》谓本《梁武帝忏》第六卷。)

一网打尽。(苏舜卿以故纸钱会客,为王拱宸所劾,得罪者众。拱宸曰:"吾一网打尽矣。")

笑骂由他笑骂,好官还我为之。(邓绾附王安石,得集贤校理,为人所笑,故以此自解。)

姜桂之性,老而愈辣。(晏敦复对秦桧之言。)

汗流浃背。(赵〈山几〉谓丰稷曰:"闻君言,使我汗流浃背。")

一蟹不如一蟹。(《通鉴》:陶穀使吴越,钱俶以蟹供客,自蝤蛑以下十二种,陶谓一蟹不如一蟹。又《勾龙如渊传》:士论见孟庾之召,王庶之来,谓一蟹不如一蟹。)

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史弥远责陈埙好名,埙曰:"求士于三代以上,惟恐好名;求士于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

急流勇退。(《宋史》麻衣道人目钱若水语,见《陈抟传》。)

一部十七史,何处说起。(《宋史》文天祥入燕,孛罗丞相欲屈之,问盘古至今几帝几王。天祥曰:"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吾非应博学宏词科,何暇泛论")

耳闻不如目见。(见《韩琦君臣相遇录》,琦为陕西安抚使疏中语。)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黄山谷谓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金史》大臣请以州郡皆用本国人,熙宗以此语答之。按陆贽疏中已有此语。)

急则抱佛脚。(《古今诗话》王安石有句云:"投老欲依僧。"客应声曰:"急则抱佛脚。"安石曰:"投老句是古诗。"客曰:"佛脚句是俗谚。上头下脚,岂非的对?"安石大笑。按"垂老抱佛脚"本孟东野诗,王氏《困学纪闻》尝引之)

佛头着粪。(《典籍使览》:欧阳公修《五代史》,或作叙冠其前,王荆公曰:"佛头上岂可着粪也?")

福至心灵。(见毕仲询《幕府燕闲录》:吴参政以学究登科,后为学士,常草制以示欧公。欧公曰:"君福至心灵矣。")

生姜树上生。(俗语谓人之执拗者。刘后村诗:"人道生姜树上生,不应一世也随声。")

大人不责小人过。(见沈作喆《寓简》,有小官醉后涂改贵人文字,明日以启谢曰:"昨朝醉去,巧儿作事拙儿嗔;今日醒来,大人不责小人过。"盖二句本皆谚语。)

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胡澹庵谪岭南时,方务德为广帅,待之颇厚。秦桧死,方罢官入京,谋起用,会澹庵已召用,偶与王梅溪语其事,梅溪曰:"则君子也。"方由此进用。故时人有"乐得为君子"之语。)

聊以塞责。(《通鉴记事》:韩侂胄当国,言官不敢言事,但泛论君德时事。或问之,则愧谢曰:"聊以塞责。")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见庄绰《鸡肋编》,谓当时谚语。)

打草惊蛇。(见《续常谈》,有主簿贪贿,事上,长官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方禹为杨五所害,死后向杨索命之词。)

自身照不亮。(胡仲徽将方试,有富人亦就试,欲胡为助。胡曰:"吾学业有限,所谓自照一身犹未光也。")

高来不可,低来不可。(李祐为县令,见太守鞠躬作揖,太守责之。明日俯首,太守又责之。祐乃具状言:"高来不可,低来不可,乞降一个喏样。")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姜七以养母猪为业,有客宿其家,闻猪作人言,客以语七。七不听。谓"见怪不怪,其怪自坏。"以上四条皆《夷坚志》。)

阴地不如心地好。(《癸辛杂识》:倪文节家与秀王邸为邻,颇被侵占。文节常语曰:"住场好不如肚肠好,阴地好不如心地好。")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百川学海》:婺源民詹惠明乞代父偿命,临刑无惧色,诵此二句。太守曾天游奏之,乃免死。)

蛇无头不行。(《金史》:斜卯爱实尝自草括粟文:"雀无翅儿不飞,蛇无头儿不行",以"而"作"儿",掾史不敢改。)

精神满腹。(本温太真誉钱凤语。《金史》:李献甫心思所到,绝人远甚。人称为精神满腹。)

拈了一把汗。(《元史》:宪宗召赵璧问为治之要,璧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璧出,世祖谓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黑漆皮灯笼。(《辍耕录》:元至正中,遣官赴诸道问民疾苦,使者多纳贿。百姓歌曰:"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过桥拆桥。(《续通考》:许有壬科目出身,会有诏罢科举,竟署有壬名于后。或谓之曰:"参政可谓过桥拆桥矣。")

一马不被两鞍。(《元史·列女传》衣氏殉其夫之言也。)

读书种子。(《鹤林玉露》:周益公谓:"士大夫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又姚广孝嘱文皇入京勿杀方孝孺,谓"此读书种子也。"见《明史》。)

拔去眼中钉。(《五代史》:赵在礼残酷,及去任,民相见祝曰:"拔去眼中钉矣。"在礼闻之,后还镇,令民各出拔钉钱。)

一语撞倒墙。(宋胡程《苍梧集》:钱正老谓方子通云:"立朝刚劲,须推老兄。然一语撞倒墙,亦是老兄。")

一床锦被盖过。(《宋史》:郦琼素与王德不睦,会张浚以琼副德为都统制,琼惧,谓德曰:"向来事太尉不周,今日乞一床锦被盖过。"德不答,琼遂叛降刘豫。)

十八层地狱。(《梁书》:刘萨阿暴亡,有两吏引至十八层地狱,见诸受苦者)

脚着实地。(《宋史·邵雍传》雍论司马光为人如此。)

千里寄鹅毛。(东坡以扬州土物寄子由,诗云:"且同千里寄鹅毛"。)

花又不损,蜜又得成。(《金史》:汴州围急,合周奉命括粟甚惨。或规之,合周曰:"人云花又不损,蜜又得成;我谓不损花何由成蜜也。")

及不得一脚指。(《北齐书》:李幼廉遇事立办,神武责诸人曰:"卿等作得李长史一脚指否?")

两脚书橱。(齐陆隆学极博,而读《易》不解文义。王俭曰:"陆公书橱也。"今人谓读书多而不能用者为两脚书橱,本此。)

骑驴觅驴。(见《传灯录》:道人不解心即是佛,直是骑驴觅驴。)

旗鼓相当。(《管辂别传》:太守单子春欲试辂之才辨,谓辂曰:"吾欲自与卿旗鼓相当。")

毛病。(黄山谷《刀笔》云:"此荆南人毛病。"谓习气也)。

与人不睦,劝人造屋。(宋王韶欲取洮河,言只用回易钱便足。文彦博曰:"工师造屋,初必小计,冀人易于动工,既兴作,如不可已,乃方增多。"此谚所本也。)

便宜。(《齐书》:顾宪之疏云:"便宜者,便于公,宜于私也。")

萱堂、桂窟

俗谓母为萱堂,盖因《诗》"焉得萱草,言树之背。"注云:背,北堂也。戴埴《鼠璞》以为此因君子行役而思念之词,与母何与?吕蓝衍亦谓:《诗》注萱草可忘忧,背乃北堂也,诗意并不言及母,不知何以遂相承为母事也。按古人寝室之制,前堂后室,其由室而之内寝,有侧阶,即所谓北堂也。见《尚书·顾命》注、疏及《尔雅·释宫》。凡遇祭祀,主妇位于此,主妇则一家之主母也。北堂者,母之所在也,后人因以北堂为母。而北堂既可树萱,遂称曰萱堂耳。世以登科为折桂,本于郄诜对策有"桂林一枝"之语。而或以月中有桂,遂因桂而移于月中之桂,又月中有蟾,谓之蟾窟,遂又移而为桂窟,展转相讹,皆沿袭之陋也。(《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也?月,阴也;蟾蜍,阳也,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春秋演孔图》曰:蟾蜍,月精也。虞喜《安庆论》曰: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生,仙人之足已成形,桂树后生。《酉阳杂俎》云: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东坡《鉴空阁》云:悬空如水镜,泻此山河影。妄称桂兔蟆,俗说皆可屏。

)又如"莺迁"二字,《毛诗》"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并无所谓莺字也。自唐苏味道有"迁莺远听闻",杨祯诗"轩树已迁莺",礼部试士遂有"迁莺求友"、"莺出谷"之作。

点心

世俗以小食为点心,不知所始。按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唐郑傪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其弟举瓯已罄。俄而女仆请饭库钥匙,备夫人点心,修诟曰:"适已点心,今何得又请?"是唐时已有此语也。亦见《辍耕录》。又《癸辛杂识》记南宋赵温叔丞相善啖,阜陵闻之曰:"朕欲作小点心相请。"乃设具。饮玉海至六七,又啖笼炊百枚。

茅柴洒

酒之劣者,俗谓之茅柴酒。此语盖亦起于宋时。东坡诗:"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学斋占毕》引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杜甫诗"速来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之句,以为酒价何太相悬如此,想是老杜不择饮,而醉村店中压茅柴耳。又苏叔党诗:"茅柴一杯酒,相对奈愁何。"刘后村诗:"茅柴且酌兄。"是茅柴宋人已用之于诗文矣。然曰压茅柴,盖酒之新酿,用茅柴压而榨之耳。

绵力

谦言力之薄曰绵力,见淮南王安《谏汉武伐越书》,曰:"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

对手

凡相角伎艺,彼此均者,曰对手。《旧唐书·宣宗纪》:日本国王子入朝,王子善棋,帝令待诏顾师言与之对手。

张王李赵

见朱弁《曲洧旧闻》,俚语有"张王李赵"之语,犹言是何等人也。然梁范镇〔缜〕《神灭论》已有"张甲王乙李丙赵丁"之语,是张王李赵俗语,其来已久。

筹马

今人博局诸戏,多用筹马纪数,其原盖本于投壶,《记》所谓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又云: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也。然今世之筹用以纪数,而《记》所谓筹,即投壶之矢,其纪数则别有算,所谓算长尺有二寸也。是则投壶之筹之用,与今不同,今之筹,乃投壶所谓算耳。按《仪礼·乡射》"筹八十"注云:筹,算也。博戏所用之筹,其或本此欤?然乡射又无所谓马者。要之,投壶与射礼相通,筹与马皆古人所以纪数,后世遂袭其名而其用小变耳。犹投壶之马为胜算,而今所用亦不专以纪胜也。《天香楼偶得》云:今世赌博者,以物衡钱,谓之马子。交易者以铜为法马,盖亦本此。又按古人马制不详,晋太康中掘地得玉马,或以为即投壶所用也。

屠家称姜太公

俗戏屠宰者谓之姜太公,此亦有所本。《国策》:姚贾谓秦王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按《楚词》"师望在肆,鼓刀扬声",注云:吕望鼓刀在列肆,文王亲往问之,望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国。"文王乃载与俱归。《淮南子》亦云:太公之鼓刀。又《韩诗外传》:文王举太公于舟人而用之。则太公又出自舟子也。

世界

世界,见《首楞严经》佛告阿难,言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犹《淮南子》所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也。扬子云《太玄》则谓: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陆绩云:阖,天地昼夜之称;辟谓开天地昼夜之称。

吴语谓躲避曰畔,亦有所本。陈后主创齐圣观,民谣曰:"齐圣观,寇来无处畔。"见《言鲭》。

外后日

陆放翁云:今人谓后三日为外后日,意其俗语耳。偶读《唐逸史·裴老传》,乃有此语。裴,大历中人,则此称已久矣。

登时

俗谓俄顷间曰登时,亦云即刻。《宋书》:卢循之走也,刘裕知其必寇江陵,登遣索邈援荆州。《北齐书》:祖珽守北徐州,会有陈寇,珽令城中寂然。寇疑人走城空,不复设备。珽忽鼓噪聒天,贼大惊,登时退散。《旧唐书》:武后幸兴泰宫,欲就捷路,韦安石力谏,武后登时为之回辇。

世谓夤缘干进者为钻。按东坡《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云:"不敢包裹钻权幸。"王安石秉政,邓绾、李定、舒亶、蹇序辰、王子韶等同时擢用,士大夫有"十钻"之目。《王子韶传》:刘安世劾子韶在十钻内,为衙内钻,指其交结要人,如刀钻之利也。吕公著作相务简静,不多接士大夫,惟谈禅者得从容。好进之徒往往幅巾道袍,日游古寺,冀邂逅之以自售,时谓之"禅钻"。又蒋津《苇航纪淡》:嘉定间,士大夫有一戏论于从政云:将仕者皆改官,独颜子不得改。天子曰:"回也不改。"或曰:"钻遂改。"子曰:"颜子钻错了。钻之弥坚,如何改官?"方勺《泊宅编》亦云:今之巧宦者皆谓之钻。是宋时已有此语。然班固《答宾戏》云: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则汉时已有此语也。

暖房

俗礼有所谓暖寿、暖房者。生日前一日,亲友治具过饮,曰暖寿。新迁居者,邻里送酒食过饮,曰暖房。《辍耕录》亦曰:暖屋又曰暖室。按王建《宫词》"太仪前日暖房来。"《五代史》:后唐同光二年,张全义及诸镇进暖殿物。则暖房之名由来久矣。

穿孝

父母丧而成服,俗谓之穿孝。其亲朋临送,暂用袒免者,谓之带孝。盖以丧服即为孝也。此语自六朝已有之。《北齐书》:童谣曰:"九龙母死不作孝。"已而娄太后崩,武成帝服绯不改。《北史》:宕昌公王睿薨,送丧者千馀人,皆举声恸泣,以要荣利,时谓之"义孝"。和士开丧母,富商丁邹、严兴等亦为义孝。《新唐书·韦挺传》:世俗营葬既毕,邻伍全集,相与酣醉,谓之出孝。李方叔《谈记》:东坡为礼部尚书,宣仁太后上仙甫七日,忽有旨:光禄官供羊酒,为太后、太妃暖孝。此皆不经之语。

杜撰

《宋稗史》: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世谓事不合格者曰"杜撰"。此说非也。《湘山野录》:盛文肃度撰《张文节神道碑》,石参政中立问:"谁撰?"文肃率然对曰:"度撰。"满堂皆笑。按文肃在杜默之前,则非起于默矣。吕蓝衍《言鲭》谓:道家经忏俱杜光庭所撰,多设虚诞,故去杜撰。此亦非也。沈作喆《寓简》谓:汉田何善《易》,言《易》者本田何。何以齐诸田徙杜陵,号杜田生。今之里语谓白撰无所本者为杜田,或曰杜园,盖本此。岂当时讥何之《易》学无所师承而云然耶?云云。此乃杜撰二字所由始,盖本因杜田,又转而为杜园。宋时孔文仲对策有"可为痛哭太息"之语,而人诮之曰"杜园贾谊"是也。因而俗语相沿,凡文字之无所本者曰杜撰,工作之不经匠师者曰杜做。后世并以米之不从商贩来者曰杜米,笋之自家园出者曰杜园笋,则昔以杜为劣作,而今转以杜为佳品矣。

官府遣役辄曰差。颜师古《匡谬正俗》曰:《诗》云"既差我马",《毛传》云:差,择也,谓择取强壮者,今云差科亦此意。遣人曰差,盖亦谓拣择其人可应役者耳。

叱气

俗语以泄愤为出气。《北史》作叱气。荀济谋诛高澄,事败见执,杨愔谓济曰:"迟暮何为然?"济曰:"叱叱气耳,何关迟暮然?"气郁于中而借事以泄之,究当以出气为是。

着力

《齐书》:苍梧王欲害萧道成,陈太妃骂曰:"道成有大功,今害之,谁复为汝着力者?"《南史》作"谁为汝尽力"。

相打

俗以斗殴曰相打,语本《南史·黄回传》:回在宣阳门与人相打。

江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唐以来已入诗词中。按《北史·徐之才传》:高德正故犯之才家讳,之才问坐客曰:"个人讳底?"则六朝以来已有是语,而入之书策,则自《北史》始也。颜师古《匡谬正俗》:问云:"俗谓何物为底物,底义何训?"答曰:"此本言何等物也,其后遂省,但言等物,又转而讹为底耳。"

俗语言这个那个。按《旧唐书·李密传》:密以左亲侍在仗下,炀帝询知为李宽之子,谓宇文述曰:"个小儿瞻视异常,勿令入宿卫也。"

生活

活计曰生活,见《梁书》:武帝检视临州王宏库室百余间,有钱三亿馀万,他物称是,谓宏曰:"阿六,汝生活大可!"《北史》:胡叟蓬室草筵,以酒自适,谓友人曰:"我此生活,殊胜焦先。"尉景居官贪秽,齐神武戒之,景曰:"与尔计生活孰多?我止人上取,尔割天子调。"神武大笑。

俗云以手牵物曰扯,然经书无此字。《宋史·杜纮传》:伴夏国使入见,夏使欲有所陈乞,纮连扯之,乃不敢言。扯字始见于此。

你字,惟词曲用之,诗文未尝用也。惟《北史》齐文襄求好长史,举者多不见纳。一日大集,谓陈元康曰:"我教你好长史处,李幼廉即其人也。"又《隋书·李密传》:密与宇文化及隔水相语,责其弑逆之罪。化及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语。"《许善心传》:宇文化及之逆,执善心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怒,命捉来,骂曰:"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遂害之。你字见于书惟此。

卖弄

近代俗语"卖弄"二字,专指夸耀之意,六朝以前则谓招权揽势也。《后汉·灵帝纪》注:闵贡厉声责张让等卖弄国恩。《朱浮传》:浮坐卖弄国事免。又《杨震传》:震疏音亲近倖臣卖弄威福。《南史》:齐高帝时,竟陵王子良启以范云为郡,齐主曰:"闻其恒相卖弄,朕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

请安

《左传》:昭公逊于齐,齐侯将享之。子家子曰:"朝夕立于朝,何享焉?乃饮酒,使宰献而请安。二字见此。

香火

《北史》:尔朱兆使高欢统六镇,慕容绍宗谏之,兆曰:"有香火重誓,何虑耶?"绍宗曰:"亲兄弟尚不可信,何论香火?"陆法和在江夏,大治兵舰,梁元帝使人止之,法和曰:"求佛之人,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以备救应耳。"《唐书》:秦王世民遣骑告突厥突利可汗曰:"尔往与我盟,缓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无香火之情也?"

斫丧

人不自爱惜,耗其精神于酒色者,曰斫丧。语见《左传》:齐陈瓘过卫,仲由见之曰:"天或者以陈氏为斧斤,既斫丧公室,而他人有之,不可知也。其使终享之,亦不可知也。"又《唐书·杨复恭传》:斫丧天下。

门房

魏孝静诏:一人为恶,殃及阖门,朕甚愍之。自今非谋反大逆,罪止其身。于是尔朱文畅谋杀齐神武,事败,姊方有宠于神武,乃止坐文畅一房。《旧唐书》:中宗即位,大赦,惟徐敬业一房不在免限。李锜以反诛,诏宗正削一房属籍。宰相召蒋乂问:"一房自大功,可乎?"乂争执,乃止锜一身及子息,余无旁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杨氏有越公房,李氏分陇西、赵郡二支,陇西有四房,赵郡有六房。

马头马门

水陆总汇泊舟之地曰马头。《南史·何承天传》:宋元嘉三年,讨谢晦,到彦之率兵先至马头。《北史·杨侃传》:梁豫州刺史裴邃欲袭寿春,谬移云:"魏于马头置戍。"《魏书》:太平真君十一年,帝南伐,命长孙真趋马头。此即是马头郡。按《通鉴》:史宠诚据魏博,于黎阳筑马头,为渡河之势。注云:附岸筑土,植木夹之,以便兵马入船也。《五代史》:梁将攻淮南,遣刘捍先之淮口,筑马头,下浮桥以渡。《宋史·马默传》:河决小吴水,官以为宜使东流,默与转运使以为宜使北流。于是作东西马头。约水复故道,此乃俗所谓马头之见于史者也。船舱有门曰马门。曾三异《同话录》云:舟之设屋,开门而入,其门谓之马门,必先闯而后入,因其字义而析之也。明人顾元庆《檐曝偶谈》亦云:船门曰马门,盖闯字之义也。引首而观曰闯。

生口

生口,本军前生擒之人。《汉书·苏武传》:李陵为言:"捕得生口,言太守以下皆白服。"《王莽传》:陈歆言:"捕虏生口,知犯边者皆单于咸子角所为。"《后汉书·袁安传》:和亲以来,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魏略》:太祖赐杨沛生口十人。皆谓捕获生人也。今北方人乃谓驴马之类为生口。此亦有所本。《魏志·王昶传》注:任常与人共买生口,各雇八匹。后生口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嘏仍止取本价八匹。则以牛马为生口,三国时亦已有此语矣。

骒马、骟马、骣马

俗以牝马为骒马,非骒字也。《辍耕录》谓:"课马"之误。《唐六典》:凡牝四游五课,羊则当年而课之。课者,岁课驹犊也。是骒马应作课马也。按颜师古《匡谬正俗》云:俗呼牝马为草马,以牝少用,常放草中,不饲以刍豆,故云:然则唐以前本呼牝马为草马。及牧监设课后,遂呼课马,后人又易以马旁而为骒马耳。牡马之去肾者曰骟马。《五代史》作扇马。郭崇韬深嫉宦官,谓魏王继岌曰:"王登极后,必尽去之,即扇马亦不可骑也。"《北梦琐言》:周帝赐马南平王,王论"良马不可遇,但要坐下稳,惟扇庶几。"自是江南蜀马往往学扇。然则五代以前马尚不皆扇也。不鞍而骑曰骣马。《明史》:常遇春夜袭扩廓于太原,扩廓出不意,不及鞍,乃乘骣马,以十八骑遁去。此骣马之见于正史者也。古时则曰诞马。《魏书》:王琼见广平王,自言马瘦。王以诞马并乘具与之。注:不施鞍辔曰诞也。

瓮鼻

俗以鼻不清亮者为瓮鼻。宋人袁文引王充《论衡》"鼻不知香臭为瓮"以证之。然《论衡》云:人不博览古今,犹目肓、耳聋、鼻痈也。其语在《别通篇》,乃作痈字,非瓮字也,何得援为瓮鼻之证耶?况俗所谓瓮鼻者,乃谓其声多鼻音,如瓮盎耳,非谓不知香臭也。然则不知香臭者为痈,声多鼻音者为瓮,本自各别,不得牵混耳。

拿讹头

伺人作奸,从而吓诈取财,俗谓之拿讹头。此俗语,未有见之笔墨也。顾宁人《日知录》载:明泰昌元年八月,御史张泼上言:"京师奸宄丛集,游手成群,有谓之把棍者,有谓之拿讹头者,请将巡城改为中差。"拿讹头三字见此。

回残

凡买物应用后,仍减价卖之,俗谓之回残。此二字见《旧唐书·王毛仲传》:毛仲管闲厩马,凡刍粟之类,吏下不敢盗窃,每岁回残,常致数万斛。又《新唐书·食货志》:太和九年,以天下回残钱置常平仓本钱。

毛作无字

天津、河间等处土音,凡无字皆作毛字。《佩觿集》所谓河朔人谓无曰毛,盖声之转也。宋人小说:有人邀东坡吃"皛饭",乃芦服、豆腐、白菜,三者皆白也。坡明日邀其人吃"毳饭",其人意必兽之有毛者,及至,则竟日不设饭。诘之,。坡答云:"酒也毛,菜也毛,饭也毛。"借河朔间土音以无为毛也。相与大笑。按此虽土音,亦有出处。《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谓无食也。《五代史》述黄幡绰赐绯毛鱼袋,谓无鱼袋也。则古人文字中亦用之矣。

吴赵

苏、常间俗语,谓不择言而乱语者曰吴赵。按《明史》:张居正夺情时,吴中行、赵用贤皆以疏被论坡杖,吴中人谓之吴赵。此其始也。

呼箸为快

俗呼箸为快子。陆容《菽原杂记》谓起于吴中,凡舟行讳住,讳翻,故呼箸为快子,幡布为抹布也。今北方人呼幡布为转布,则又因翻字而转耳。

岁寒三友

元次山《丐论》云:古人乡无君子,则与山水为友;里无君子,则以松竹为友,坐无君子,则以琴酒为友。东坡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