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畿辅通志 四库本

卷二十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二十三

正定府

滹沱河 在府城南八里源出山西繁峙县泰戱山

由雁门县流入平山县东经灵寿县扺府城南又

东经藁城县北又东经晋州城南又东入保定府

束鹿县

按滹沱之源昉于山海经 泰戏之山滹 沱河水出焉 其名见

于周礼 职方氏并州 其川滹沱 礼记 晋人将有事于河 必先有事于滹沱 战

国策 赵攻中山以擅滹沱苏秦 说燕王曰燕南有滹沱 诸书而桑钦水

经独无其目浊漳巨马篇中所见不过一二语

班固汉书地理志代郡卤城 滹沱河东至参合 入滹沱别过郡九

行千二百 四十里 常山郡灵寿 禹贡卫水出东 北东入滹沱 南行唐

滋水东至新 市入滹沱 信都国信都 故滹沱在 北东入海 渤海郡平

成 滹沱河民 曰徒骇河 河间府乐城 滹沱别水首受滹沱 河东至东光入滹沱

河  弓髙 滹沱别水首受滹沱 河东至平舒入海 皆有之而源委究

未悉今据元和志寰宇记所载滹沱发源之处

及所经行之地详列于后元明以来若元史河

渠志顾祖禹方舆纪要陆陇其畿辅地图记亦

节録备考

代州繁峙县泰戏山一名武夫山在县东九十里

滹沱水出焉 唐林县水在县东 崞县水在县

东二百步 忻州秀容水在县东三十二里 定

襄水西自秀容县流入 太原盂县水西自代州

五台县流入南去县百里 恒州灵寿县水在县

西南二十里 正定县水南去县一里 九门县

水在县西九十里 藁城水去县二十九里 鼓

城水在县北十三里 定州深泽水在县南二十

五里 无极水南去县二十五里 深州鹿城水

在县西北四十二里 安平水在县南二十三里

饶阳水北去县四十五里 元和 志

代州繁峙县滹沱河源出县东南孤阜山东北入

恒山界 唐林县水在县东 崞县水在县东二

百步 忻州秀容县滹沱南歴忻中口俯会忻州

水 定襄县水西自秀容县流入 雁门县水在

县南 五台县水东流经圣人阜 并州盂县滹

沱河自代州五台县流入南去县百里 镇州灵

寿县河在县西南二十里 正定县河在县北一

里 九门县河在县北四十九里 藁城县河在

县东二十九里 鼓城县河在县北十三里 束

鹿县河在县西北四十五里 深州安平县河在

县南二十三里 饶阳县河旧在县南光武所渡

处魏武帝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所以在今

县北后刺史杨贝改为清寜河是也 瀛州髙阳

县河在县东北十四里 河间县河在县西二十

里 鄚州鄚县河东流经县南二里至莫金口东

北流入文安县界 霸州大城县河出县北一百

三十里 文安县河在县西北三十里又东溢为

赵淀 太平寰 宇记

滹沱河在正定路正定县南一里经藁城县北一

里平山县北十里经灵寿县西南二十里此河连

贯正定诸郡经流去处皆曰滹沱水也 元史河 渠志

滹沱河源出山西繁峙县东北百二十里泰戏山

自繁峙折而西南流经代州东南又西南经崞县

忻州及定襄县东复折而东南流经五台县南盂

县北又东北入直隶正定府平山县界经县北又

东经灵寿县及正定府城南歴藁城县北趋晋州

城南绕保定府东束鹿县南又过安平县南达深

州北复出饶阳县北歴河间府献县南交河县北

入青县界至县东南岔河口合于[卫河] 方舆 纪要

滹沱河在正定府南八里发源山西太原府繁峙

县由雁门流经直隶灵寿平山遶正定城南歴藁

城晋州束鹿至冀州会漳滏二河过衡水武邑武

强至河间府献县为二支一东流为盐河一南流

交河县扺青县岔河口入卫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滋河 在正定府东北三十里源出山西大同灵邱

县枚回山流经灵寿行唐扺正定境东入藁城县

北又东过无极县又东入深泽县

蔚州灵邱县滋水出县西枚回山悬流五丈湍激

之声响动山谷 正定县水南去县三十里行唐

县水北去县二十六里 元和 志

滋河水在府北三十里源出蔚州枚回岭经灵寿

县入行唐县之张茂村伏流不见至府境南孟社

复出东南入河间府 明一 统志

滋河之源最多一出阜平白蛇岭曰汊河一出山

西五台县南山之南东流与汊河会一出灵寿县

界北山五岳寨一出王母山北峪一出王母山南

峪俱至灵寿县西北五河村五河合流东注至滋

峪之东南又有西山之小河入焉故名滋水东返

行唐趋正定经藁城东北扺祁州与沙河合 行唐 县志

按汉书地理志滋水出行唐县东至新市即入

滹沱经流无几元和志又谓源出灵邱其来颇

逺明一统志谓水至行唐而伏其流亦微今行

唐县志又谓自县而上汇集众流即成大川盖

源流变迁今昔异矣

西韩河 在正定县西二十里源出大鸣泉西南流

入滹沱

西韩河韩信伐赵时经此故名 方舆 纪要

洨河 在获鹿县南其源有四一出莲花营一出绛

北村又二泉出栾城县窦妪村之石牛港四水交

流逶迤自栾城合北沙河达于赵州常山郡石邑

井陉山洨水所出东南至廮陶入泜 汉书地 理志

咸平五年河北漕臣景望开镇州常山南河入洨

水以利漕 宋李焘 长编

洨河在栾城县西十二里元氏县之沙河东北流

合焉又东南经赵州南下 方舆 纪要

北沙河 在获鹿县南源出元氏县西山流经县界

之封龙山东至栾城与洨河合

金河 在获鹿县东南三十里源出井陉县东流经

县界入元氏县又东至栾城合于洨河明万历中

河流堙塞知县苏继欧修浚改名金水河

卫河 即禹贡恒卫既从之卫水源出灵寿县东北

东南入于滹沱

灵寿禹贡卫水出东北东入滹沱 汉书地 理志

卫水在灵寿县东北十里俗呼雷沟河源出恒山

禹贡恒卫既从即此 方舆 纪要

卫水发源灵寿之良同村东南流四十里入滹沱

河 陆陇其畿 辅地图志

嵩阳河 一作松阳河在灵寿县西南五里源出楸

山东南流入滹沱又淤泥河在县东北二里亦曰

温泉南流入嵩阳河居人资以灌溉

魏河 在元氏县西南六里源出赞皇县黄沙岭东

北流入县界与泜水合又东入髙邑县境

槐水出赞皇县黄石山本赞皇山别阜连元氏县

界一曰渡水 寰宇 记

槐水在元氏县西南六里源出赞皇县之黄沙岭

东流经县界又东歴高邑 方舆 纪要

泜水流经县西南六里合槐河 元氏 县志

泜水河 在元氏县南源出封龙山流经县西南六

里纸屯村合槐河入髙邑县界

泜水源出封龙山东南合流于槐水地名纸屯渡

口 方舆 纪要

按泜河有二此为北泜其南泜详赵州

猪龙河 在元氏北八里源自山西流经县界又东

至赵州合于洨河

冶河 在栾城县北即古太白渠也源出山西平定

州之松岭流经井陉县合绵蔓水亦曰甘陶河又

东北经平山县又东南流入栾城县界后自平山

县城西决入滹沱今改流自平山经正定栾城达

于洨水

冶河相传即汉太白渠时遇水溢逆薪横流人争

取之以供炊爨宋金间因以供陶冶之用故谓之

冶河 正定 府志

冶河一名甘陶河源发山西平定州松岭自娘子

闗流经井陉县合绵蔓河流至本县湍激之声可

闻数里冬月不冰由城西北入滹沱河为两河口

一清一浊如泾渭然 平山 县志

冶河在栾城县西北旧时自平山县流经此其后

自平山县东北流合于滹沱滹沱不能容决溢为

患元至元末引冶河分流滹沱水势遂杀数年下

流湮塞仍决入滹沱皇庆初又议自平山县西北

改辟河道下至寜晋使冶水仍入旧河则滹沱势

分正定之害必少但栾城地形颇低拟于县北圣

母堂东冶河东岸开[减水河]一道以杀其势于是

冶河复导流于此未几复废 方舆 纪要

按汉志太白渠首受绵蔓水东南下至曲阳入

斯洨水经注绵蔓水又东谓之太白渠白渠水

又东谓之斯洨水是冶河故道本与洨通自并

入滹沱决溢为患

今上雍正四年兴修水利于冶河入滹沱之处坚筑大堤

以遏絶之引入洨河以适其性由是冶河复循

故道而滹沱亦庆安澜矣

旺娄河在平山县西十五里地暖泉温隆冬不冰

居人于此造楮为业亦名望楼河

濊河 在平山县北源出房山东南流入于滹沱

房山在平山县西北濊水出焉东出行唐入博陵

谓之木刀沟又从此过石疃山南流入滹沱河 寰 宇

濊河在县西北六十里流至县北入滹沱河 平山 县志

派河 即沙河也在阜平县南源自山西繁峙县之

白坡头口流经县界又东南经定州之曲阳县流

至行唐县南又南入于新乐

阜平县派河在县北源自恒山流经大派小派二

山而南 行唐县派河在县西南东入新乐界 方 舆

纪 要

沙水即派水发源山西太原府繁峙县白坡头口

流经直?阜平曲阳行唐新乐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平阳河 在阜平县东六十里发源太茂山南流入

派河又班峪河在县东四十里发源本县炭火铺

流经县东入派河又鹞子河源出山西灵邱县亦

经县东入派河又有小河在县东闗外发源大派

山南流入派河

胭脂河 在阜平县西南五十里发源本县清竿岭

东流入派河水有红色故名又当城河在县西南

发源山西五台县流至县南与胭脂河合流入派

兆流河 在阜平县龙泉闗外发源闗西八里之印

钞石山下流至县西北入派河

郜河 在行唐县南一里源出县西北两岭口山谷

间曰颍水南行三十里经箕山之东许由村之南

即所云洗耳溪也又东流曰郜河又东经新乐县

界入派河又县西北三十五里有甘泉河源出甘

泉庙南流入郜河

贾庄河 在行唐县北二十里源出县西北武庄社

北山曰曲河东流经贾庄村曰贾庄河又东入派

石臼河 在行唐县南

南行唐有石臼谷 后汉书 郡国志

后汉永平中引石臼滹沱河以通漕即此 方舆 纪要

浴河 在新乐县南五里一名金水河源出县西南

十五里中同村浴儿池东流分而为二一从西折

而南一从北折而东与木刀沟会曰三叉河口与

晋州藁城接界

浴河在县中闻村清温可濯冬不凝冰 新乐 县志

雅儿河 在晋州东北十二里入束鹿县湼盘集滹

沱支流也今湮

木刀沟 在新乐县西南亦曰长淋沟自闵泉镇东

南流至赤堠村与浴河会流经无极藁城二县入

新乐县木刀沟在县西南二十四里沟傍人姓木

名刀因名 元和 志

新乐县长淋沟在县南二十四里亦呼为木刀沟

寰宇 记

木刀沟源出闵泉镇平地涌出流经路桥王村至

赤堠村与浴河合共行六十里 新乐县 河渠考

宿龙泓 在赞皇县环山亭下即槐水发源

郦阳水 在藁城县西南

藁之宜安南有郦阳水入之 水经 注

宜安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其西有泥阳村疑即郦

阳也水今涸 藁城 县志

响闸水 在正定县城东南隅源自城河西北隅经

此南出明万历四年知县周应中用石甃砌流急

有声因悬水磨于此今废闸外溉田数十顷

井陉水 在获鹿县西北一曰鹿泉水自井陉县流

入又东合绵蔓水

井陉山水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屈径陈余垒又

东注绵蔓水水经注鹿泉水一名陉水去石邑县

十里 元和 志

鹿泉水在获鹿县西即井陉山水世谓之鹿泉水

隋置鹿泉县取此 正定 府志

微水 在井陉县东北二十五里南流入甘陶河

绵蔓水 在井陉县南门外源自山西流经县界合

甘陶河

绵蔓水上承挑水水出乐平郡之上艾县东流东

经靖阳亭南故闗城也及北流至井陉闗下注泽

发水乱流东北经常山蒲吾县西挑水南经蒲吾

县故城西又东南流经桑中县故城北又东南流经

绵蔓县故城北自下通谓之绵蔓水 水经 注

井陉县绵蔓水在县西南八十里韩信击赵使万

人先背水为阵信曰陷之死地而能生谓此水也

元和 志

绵蔓水在井陉县南门外发源山西平定州流至

县界与甘淘河合 正定 府志

淴淴水 在平山县西一百里一作沕沕水

淴淴水自半山涌出达于平地灌田数十顷明正

德二年于水口建城置戍 方舆 纪要

沕沕水泉出山半其声沕沕倾泻殆数十丈山髙

流深源清泉洌冬夏不竭土人利之 平山 县志

济水 在赞皇县南流入髙邑界

房山赞皇山石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 汉书地 理志

赞皇县济水出赞皇山西北流去县南十里此别

是一济水应劭以为四渎误也 元和 志

赞皇县济水去县十里即诗云出宿于济是也 太 平

寰宇 记

大唐渠 在获鹿县东北十里

获鹿县东北十里有大唐渠自平山至石邑引太

白渠灌田有礼教渠总章二年自石邑西北引太

白渠东流入正定界以灌田天宝二年又自石邑

引大唐渠东南流四十三里入太白渠 唐书地 理志

大明川 在灵寿县西北九十里

横山岭西团泊口东俗呼为锦绣大明川其地两

山夹峙中有平原数十里多产花木故名 灵寿 县志

黑龙潭 在赞皇县西七十里上有龙神庙

龙潭湾 在栾城县西五里昔时治河支流也

圣水洼 在灵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白石村其水冬

夏不竭

洗儿池 在新乐县羲台后

羲台后有洗儿池相传炎帝生于此 方舆 纪要

莲池 在灵寿县晋州城北二里亦有莲花池

灵寿县西南之王觉村山水冲开一池其莲特盛

不种而葩 名胜 志

汤池 在阜平县西八十里池水一温一冷

养鱼池 在灵寿县

池在赵王城内武灵王故迹也 名胜 志

饮马池 在行唐县东

池在县东庄头村相传唐尉迟敬德留守时开凿

饮马处今池上有鄂国公庙 明一 统志

恒阳第一泉 在正定城西门外迤南护城河中旧

名甘泉甘洌异于他水

大鸣泉 在正定县西北三十里即西韩河上源也

有泉数十穴大者如车轮溉田百余顷少东有小

鸣泉又有鵰桥泉在县西二十里源自大鸣泉凡

四五十穴明宣德初知县李守义引水灌田万厯

四年知县周应中复浚又开三阳河俱由丁家桥

斜角头李家庄入河溉田甚广

凉楼坡泉 在正定县北三里东南流为周河入滹

旺泉 在正定县东北隅大可数畆一支南流入城

河今废一支西南流经西洋朱福屯等村明万历

初知县周应中开浚大为民利

白雀泉 在正定县西南三里斜角头村之南相传

泉旧在白雀寺中故名

马跑泉 在井陉县东五十里头泉村亦名头泉相

传汉光武至此渇甚马跑地泉出故名

蒙泉 在元氏县封龙山半又有龙泉亦在封龙山

河西泉 在平山县西二十五里平地涌泉数处溉

田数百顷

温泉 有二一在阜平县西三十五里清莹如鉴一

在元氏县西南八里纸屯村前居民赖之造纸即

汦水也

石乳龙泉 在赞皇县障石岩上形如乳吐故名

白马泉 在赞皇县五马山上味甘美相传东晋五

马将军游畋渇甚马足忽陷水涌出故名

野狐泉 在赞皇县西南七十里泉水涌出遂成大

河通于槐

七里涧 在井陉县东北诸山溪之水在县北境者

皆汇流于此南入绵蔓河

龙井 有二一在正定县北龙王庙前一在元氏县

常山龙王庙内

八角井 有二一在正定县龙兴寺后一在元氏县

东十五里有龙毋碑记字多剥落

鸡鸣井 在正定县北门月城内相传井傍有石声

如小鸡故名

苍石岩井 在井陉县东南七十里又县东四十里

有方岭石井六北六十里有庄子头井

鹿井 在获鹿县西南

获鹿县鹿井在井陉口南山下 寰宇 记

轮井 在行唐县

水经注云行唐城上西南隅有井大若轮水深莫

测谓之轮井 名胜 志

满井 在赞皇县南万井村南山絶顶上有龙王庙

天欲雨则井泉溢故名

圣井 在无极县城北髙陵村祷雨辄应故名

顺德府

百泉河 在府城东南八里泉从地涌其流无数故

曰百泉一曰涡水亦曰鸳鸯水引流而东入南和

县界为沣河

百泉一名涡水一名鸳鸯水流经南和境是为沣

河 穆孔晖南 和水利记

七里河 在府城南源出清风岭东注于百泉

郡西阻山有泉焉出清风岭下循郭南而东注合

百泉珍珠黑龙潭泉是为七里河 陈九功盛 流闸碑记

达活河 在府城西北五里即古蓼水也源自达活

泉由府北东流入任县与蔡河合

巨鹿郡西北一舎有泉名达活咸平中刺史栁开

浚旁植千栁建亭其上为一郡之胜熙寜壬子泉

忽沦伏不见元丰改元之岁太守王慥祷于泉上

不越月而复出因改名再来泉 曲洧 旧闻

达活旧名蓼水出石井冈经任县入蔡河 方舆 纪要

达活泉出府西北南一泉曰紫金北一泉曰野湖

三水汇流总名曰达活北经邢之李道村东北入

任县至薄村西与蔡河合 任县 志

响水河 俗名牛尾河源出府西北之紫金泉与达

活泉会分流东出环郡城而东北入任县界合顺

水河

野河 在府城西北百二十里即古渠水也源出西

山引流七十二道下流至任县合于沣河

襄国西山渠水所出东北至任入寖 汉书地 理志

野河在府西北百二十里发源百岩诸山引流凡

七十二道下流会于沣河 方舆 纪要

汉书西山渠水即今野河也 邢台 县志

白马河 在府城北二十里源出内邱县凌霄山南

流经府界又东入于任县

沙河 在沙河县南五里一名湡水源出山西辽州

流经县界分为二支一入广平府之永年县经鸡

泽县与洺河会为沙洺河一由县南为程寨河亦

曰新沙河由广平府之鸡泽县至南和县入任县

之东盟台达泊

沙河县以沙河在县南五里因名 元和 志

沙河县湡水在县西北七十里俗名沙河 寰宇 记

沙河流至县南分为二支一流南和至任县一由

永年北下鸡泽合洺河 册说

程寨沙河河支流也一曰新沙河自沙河县南经

鸡泽县之栁下村至南和县由郝桥村六里入任

县地三里至程二寨转西二里至骆庄折北四里

至达家庄又五里至东盟台达泊 任县 志

洪河 在沙河县西北源出府栲栳洪山故名流经

县西北纳温泉水会沙河东出合于沣河

沣河 在南和县西十里即百泉河下流也自邢台

县流经县界合洪河东注任县又东入大陆泽

沣河上源即百泉水自邢台经南和任县 方舆 纪要

沣河其源有二一自府西一自洪河分流经南和

县北入任县地至疙?台前入鸡爪河 任县 志

狼沟河 在南和县五里即邢台百泉水分流也自

沙河县东北流经县界合沣河

沟水深广两岸多狼故名 顺德 府志

滏阳河 在平乡县东七里自广平府鸡泽县流入

又东北经任县东又北经赵州隆平县至寜晋县

合漳河

滏阳河自鸡泽县三十里至平乡县之夏庄桥又

四十里至任县之新店桥又三十里至任县之邢

家湾又四十里至隆平县之牛家河 磁州 志

滏阳河自平乡中义疃桥入任县地统泄大陆泽

诸河之水经隆平东下 任县 志

洺河 在平乡县西十里自鸡泽县流入与南和县

分界又沙河在洺河西五里北流合为一经南和

下任县为沙洺河

平乡之境左舒而右缩洺河在境上沙河在境外

沙洺合流在平乡南和之间 方舆 纪要

汦河 在内邱县北自赵州临城县流入又东经唐

山县入赵州隆平县界

汦水俗名脂沟 元和 志

城北三十里为汦水河自临城县南合西北诸水

合流至尹村扺唐山县西门转而东流 内邱 县志

汦水旧在县西一里南至任县入漳康熙七年水

徙城北五里东入隆平县界 唐山 县志

漳河 自山东邱县分为二支一东北入广平府之

威县一西北入广宗县南又北经平乡县东又北

经巨鹿县东又北入赵州寜晋县与滏阳河合 详 广

平 府

马河 在内邱县南即古龙腾水也源出本县龙腾

山东流至县分为二一东经小马村为小马河一

东南流入唐山至任县合圣水河

平乡县龙腾水源出龙腾山在县西七十五里 寰 宇

县城南十里有河发源龙腾山东流经栁林郊台

为马河至张沱分为二其东下者为小马河经小

马村其南者傍铁顶墓扺东 内邱 县志

马河在县西南十里东入于漳昔人见白马东行

次日水潦随马蹄奔流而下遂成河故名 唐山 县志

马河旧由冯村北流寨入泊今随水势自北引合

圣水河 任县 志

李阳河 在内邱县北五里

李阳河发源自且停山之东有二焉一自阳武川

北答而来一自石河西邱而来合于城西一里转

北而东至唐山县之西梁村散于田 内邱 县志

沙洺河 在任县东二十里洺水与沙河合流自南

和县之北髙村迤西入任县界至石家沟入滏阳

蔡河 在任县北十里源出府西山经邢台县之时

村入县界分为二一南向环城为濠一北向东折

穿城而出合濠水东流入圣水河

蔡水发源达活泉稍东与紫金泉合踰三十余里

至县西郭昔人于此酾为二渠一南向环城为濠

一北向东折穿城为渠又北穿城而出与濠水合

东走二十余里乃潴为湖 李景萃重 浚蔡渠记

圣水河 在任县十五里发源本县西北圣水井泉

从地涌出成河其南有蔡河合入行五里许有马

河合入又东注于达活河

顺水河 在任县西百泉水之支流也自邢台流南

和入县界会牛尾河至赵五家圪台注达活河又

殷陈沟河亦百泉河南支也由南和经县界合沣

小漳河 滏阳支流也由广平府水年县经府城北

堤东下南和至任县之刘累村亦名刘累河又南

注沙洺河又牛家口河亦漳水支流也由广平府

曲周县经平乡入任县界合滏阳河

鸡爪泉 在任县东北西接大陆泽诸水东通滏阳

河其北有沟名小鸡爪亦泄水之路也旧时大陆

诸水悉由县东北四十里穆家口泄于隆平名曰

滏河明嘉靖中发夫修浚自穆家口村至羊毛圪

塔上下相距共四十里后此口阗淤全泊之水独

恃鸡爪一河宣泄河身浅溢不足以容众流于是

滏阳河水反由鸡爪而内溢

今上雍正四年兴修水利于穆家口故道疏浚深广不使鸡

爪一河独受全泊之水由是滏阳之襟喉得通大陆

之尾闾亦快积潦日消民安种植诚万世之利也

列葭水 在南和县南

南和列葭水东入淲 汉书地 理志

南和县列葭水在县西南十里下注狼沟河 寰宇 记

按淲水于今无考隋书地理志龙冈有淲水疑

即古泉河也

落漠水 即古薄洛津在平乡县西五里洺河分流

也下合滏阳河

漳水歴经县故城西有故津谓之薄洛津 水经 注

落漠水在平乡县西南十八里故薄落邑也语讹

为落漠 寰宇 记

落漠河在平乡西南本洺河分流于滏阳河 顺德 府志

沙沟水 在内邱县北五里源出龙腾山东入龙腾

沙沟水源出鹊山东流经县五里鹊山亦名龙腾

山 寰宇 记

内邱县沙沟水源出龙腾山引而东合龙腾水 方 舆

纪 要

砺水 亦名渚水源出攫山下入沙沟水

内邱县砺水源出攫山其水可以砺刀剑 寰宇 记

砺水即渚水下入沙沟 明一 统志

九龙水 在内邱县鹊王庙前西山一派九水合流

于此故名

按汉书地理志中邱蓬山长谷诸水所出疑即

今之九龙水也

张甲河故道 在广宗县东

张甲河北絶河于广宗县分为二渎左渎经广宗

县故城西又北经建始县故城东 水经 注

经城西南四十里有张甲河神龙二年刺史姜师

度因故渎开 唐书地 理志

张甲枯河在经城县东十里 寰宇 记

县东延五十里袤百里一望层沙亘十余里即张

甲故渎也 广宗 县志

洺河故道 有二皆在广宗县东南

洺河故道由曲周龙塘村来县境东南十五里至

李磨村东北入威县之鹿台又一支自威县之河

洼村来县境东南二十五里红龙村合于鹿台今

皆淤塞 广宗 县志

枯洚渠 在广宗县东

经城县界东去清河理五十四里有枯洚渠北入

南宫县古冀兖二州于此分域 杜佑 通典

玉霞川 在府城西二百里

时有霞色赤白相间莹若玉光 顺德 府志

扬武川 在内邱县西二十里相传赵王张耳练兵

大陆泽 在任县东北十里与巨鹿县及赵州隆平

县接界

大陆既作 禹贡

十薮晋有大陆 尔雅 释地

大陆孙炎云今巨鹿北广阿泽也 尚书 正义

巨鹿禹贡大陆泽在北 汉书地 理志

衡水北经巨鹿县故城东路温舒为里监门牧羊

泽中取蒲牒用冩书即此泽也 水经 注

大陆泽在巨鹿西北五里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

里葭芦茭莲鱼蟹之类充牣其中 元和 志

广阿泽一名大陆一名巨鹿一名大麓一名沃川

在巨鹿西北五里 寰宇 记

巨鹿县广阿泽亦曰大陆接赵州隆平县界潴而

复流即寜晋之胡卢河也 方舆 纪要

大陆泽在巨鹿县北五里任县东北十里渟泓百

顷一洲中峙俗名小东湖又名张家泊 顺德 府志

大陆泽受水之处在任县巨鹿隆平寜晋一带毎

水发时浩淼无际 陆陇其畿 辅地图志

大陆泽广袤数十里九河之水皆汇焉九河为洺

沙蔡马沣达活百泉圣水滏阳而沣河滏阳为之

长九河之外尚有汦泲等八河皆自任之西南西

北而归于大陆沣独深且长元郭守敬所以独议

开沣河也而滏阳则自穆家口统泄大陆之水经

隆平寜晋直下天津自万历二十六年漳河溢入

滏阳而隆平以下地浅易淤于是滏阳又决而东

徙故道犹存所谓古滏阳也古滏塞而大陆之水

因从鸡爪河以东泻于新决之滏阳亦其势使然也

王原祁大 陆泽图记

按尔雅大陆载在十薮而尚书孔氏传云大陆

之地已可耕作则又似以地言正义引孙炎大

陆即广阿泽之说则仍主泽解蔡传引尔雅广

平曰陆之义而主地东阳陈氏云谓大陆为地

者盖以陆名地也谓大陆为泽者盖大陆之旁

有泽而因地以名泽也是又合泽与地而浑言

之及观孔氏之导河章传又曰大陆泽名岂别

一大陆耶详绎经文大陆既作其义与云土梦

作又同冀传所云地可耕作犹荆传所云水去

而地可耕治原不以大陆为非泽也夫水势变

迁涸溢靡定即以今大陆言之当水发时洪涛

浩淼一望无际及其既退疏渠修堰污泥横潦

悉为膏壤以今凖古又何疑焉或曰禹贡导河

北过洚水至于大陆班固地理志洚水在信都

大陆在巨鹿巨鹿在信都之南是先大陆而后

洚水与经文不合考正义汉书以襄国为信都

或洚水发源在此下尾至今之信都通典清河

郡经城县界有枯洚渠北入信都襄国今邢台

也经城今广宗也两邑相去仅百余里则洚源

于邢经于贝达于冀水势诚然而禹当日自大

伾而下絶洚而北即至大陆亦晓然易见不然

班固汉书兼采百家岂竟无据而云尔耶郑元

以大陆在巨鹿而指淇水为洚水杜佑以枯洚

在南宫而谓大陆在深州是因大陆而改洚水

之名因洚水而移大陆之地程大昌狃于通典

亦疑巨鹿之广阿非禹贡之大陆而张垍又以

洚水即浊漳改洚为绛是亦犹郑元之臆说也

众论纷纷遂使千古之舆地受诬而经义益晦

故特详辩于此

五桥泽 在广宗县东

晋太元十年刘牢之救符丕于邺慕容垂北遁牢

之追之至五桥泽即此 方舆 纪要

莲花池 在沙河县南十里毎夏月荷花盛开香风

十里

龙窝池 在南和县西八里水深浪猛虽天气晴明

池面亦多云雾世传龙潜于此

鳯凰池 在南和县东北二十里县志云北有凤

池之清景

黑龙潭 在邢台县东南九里深不可测相传有黑

龙潜焉

九龙潭 在沙河县黑山下

响水潭 在南和县东七里狼沟河水浅沙淤冲决

成潭水从潭北出遂为狼沟别支奔响如雷夜静

声闻数里

白鹭潭 在南和县徐庄一里水势潆回岸多杨时

有白鹭波际翩跹捕鱼者毎得古器似商周法物

白龙潭 在南和县西南沙河水汇此又秋水潭在

县东七里

洗马潭 在广宗县北八里洗马村相传汉光武洗

马于此

洗肠渊 在内邱县西十三里佛图澄洗肠于此因

程家湾 在内邱县西南三十五里以近程子华墓

故名

珍珠泉 在府城东一里泉涌如珠故名又马跑泉

在府西皆入百泉

野湖泉 在府城西北十里下合达活水

玉泉 在府城西北马鞍山下水涌若玉山南为金

九家泉 亦曰洺河泉发源平地下流狼沟河

温泉 在沙河县西北七十里即古汤水也四时常

温可愈人病汤山在沙河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

云汤山汤水出此汤水愈病为天下最

漆泉 在沙河县西八十里色黑如漆

鸳鸯泉 在南和县西八里两泉并涌故名又清泉

在县东葭里屯

咸泉 在巨鹿县北

巨鹿县有咸泉煮而成盐百姓资之 元和 志

圣井 在府城西北仙翁山下俗传果老指此为井

掘之得水

太尝井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

世传赵襄子为太子时尝猎于此人马俱渇乏水

因祷于天以矢卜之遂得其泉深三十丈襄子尝

之故名 顺德 府志

仙井 在南和县治北

其水与地平深不可测上有仙人庙旱祷辄应 明 志

潘井 在广宗县东俗传潘美饮马于此又传牧马

处曰潘家洼在县东南七里

广平府

漳河 河有二源清漳出山西太原府平定州乐平

县沾岭浊漳出山西潞安府长子县发鸠山二水

分流至河南彰德府涉县东南合而为一曰交漳

口东行二里入磁州西南境又东入河南彰德府

临漳县界从临漳东北入广平县南界分为二支

一入大名府之魏县至山东东昌府馆陶县入卫

河一入山东东昌府之邱县又分二支一经威县

之南东北行入冀州之南宫县至天津府青县亦

合卫河一入顺德府之广宗县北行至赵州寜晋

县会滏阳河扺冀州入滹沱河

按禹贡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周礼职方氏冀州

其川漳漳之由来旧矣汉书地理士心上党郡沾

大黾谷清漳水所出长子鹿谷山浊漳水所出

水经注漳水于武安县东清水东南来注之

世谓交漳口自此而上为漳之上流歴久不变

昔史起堰水以灌田魏武凿渠而漕粟漳之为

利可知也磁州而下则决徙不常歴代以来或

乱于河通典河水横流入漳是也或塞于卫元

史河渠志漳水溃溢卫不能通是也至明则挟

滏阳而北徙明外史河渠志漳河自永乐九年

与滏阳河合流是也

本朝则并滹沱而东溢禹贡锥指滹沱于顺治二年从

冀州合于漳水是也浑涛骇浪迄无一定而究

其尾闾总以卫为归其入卫也有二道一由山

东馆陶县入一由天津府青县入而其分流则

自广平县始

钦定尚书会纂地理今释漳水入直隶界至广平县分二

支一支东行入卫一支为经流东北行经山东

邱县界复分为二支许汝霖北河

圣功颂序漳自邱县一折而东经威县南宫枣强武邑故

城景州阜城交河至青县杜林村一折而西经

广宗平乡巨鹿扺寜晋县会滏阳河至冀州又

合滹沱河由衡水歴武邑武强入献县完固口

由单家桥合杜林村之流至鲍家嘴归运自威

县而东俗曰老漳河自广宗而北俗曰新漳河

而其由馆陶入卫者自广平经魏县亦分新旧

二渠过元城而东注此近日漳流之大槩也考

其故道则溃溢四出志记所载异同参半水经

注白沟东北经罗勒城东又东北漳水注之罗

勒城在馆陶之西白沟即今之御河则漳之分

流入卫自古已然而顾祖禹方舆纪要云元时

资漳以助运始引流于卫非也水经又云浊漳

至昌亭与滹沱河会又过成平县南合清河清

河即白沟也则漳之合滹沱而入卫亦自古有

然而胡三省地理通释云漳旧入河自河徙而

南遂自达于海亦非也郦道元以卫漳合清河

处谓之合口今青县南有合口镇然则杜林村

之流犹漳之行其故道者欤或合与否又不敢

强为附会也縁节録水经浊漳篇参以郦注兼

采诸志而以今之舆地释之附録备考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 汉志出鹿谷山 淮南子出发苞

山魏志 出亷山 东过其县南 明统志长子故 城在今县西 又东经屯留

县南 方舆纪要屯留故 县在今县东南 又东经壶闗县北 山西通 志壶闗

故城在今长 治县东南 又东北经潞县北 今在潞 城县西 又东经武

安县南 磁州志磁在汉时 为魏郡武安县地 清漳水自涉县东南来

注之清漳水出上党沾县西北少山大黾谷 汉志 出鹿

谷山淮南子出掲戾山山西通 志乐平县西南有沾县故城 南过县西又南经昔

阳城 左传杜注乐平 沾县有昔阳城 东过涉县西屈从县南东至

武安县南入于浊漳谓之交漳口 磁州志涉县东 南田家嘴古名

交漳 口 又东出山过邺县西 彰德府志临漳县 西有邺县故城 又东

经梁期城南 地理风俗记邺北五十 里有梁期城故县也 又东经斥邱

县北 元和志斥邱故城 在成安县东南 又东北经列人县故城南

寰宇记列人故城 在肥乡县东北 又东经肥乡县故城北 城在今 县西

又东北过斥漳县南 明一统志斥漳故 城在曲周县东 又东北经

平恩县故城西 方舆纪要平恩城在 山东东昌府邱县西 又东北过曲

周县东 磁州志曲周县东桥向年漳滏合流于此 康熙三十三年漳徙而东不经曲周矣

又北经巨鹿县故城东 今平乡 县治也 又歴经县故城西

明一统志经县故 城在广宗县东 又经铜马祠东 寰宇记祠在 巨鹿县东北 又

北过堂阳县西 方舆纪要堂阳城 在南宫县西南 又东北过信都

县西 即今 冀州 又北经邬县故城东 禹贡锥指城在今 东鹿县东与深州

接 界 又右经下博野县故城西 方舆纪要下博城在 旧州城南二十里

又东北过阜城县北 禹贡锥指此阜城 当在今武邑县界 又东北经

武邑郡南 即今武 邑县也 又东北经武邑县北又东北至

昌亭与滹沱会 昌亭即古东昌废县 也在今武邑县东 又东经弓髙

县故城北 北魏志阜城 县有弓髙城 又东经阜城县故城北乐

城县故城南 明一统志阜城废县在今县 东乐城废县在献县西南 又东北

经成平县南 方舆纪要成平 城在交河县东 又东左会滹沱别河

故渎 汉志乐成滹沱别水首 受滹沱河东至东光 又东北合清河谓之

合口 方舆纪要合口 镇在青县南

滏阳河 即滏水源出磁州之神麕山流经州城东

北又东流入邯郸县东会渚沁二河又东北经府

城南转而东经曲周县东又北经鸡泽县东又北

入顺德府平乡县界

神麕之山滏水出焉 山海 经

滏阳县滏水源出县西北鼓山南岩下泉源奋涌

若滏之扬汤故以滏口名之 寰宇 记

滏阳河源出磁州流至邯郸县东五里亦呼为栁

林河东北经府城南东入曲周界左思赋北临漳

滏注云滏水热以其涌沸如滏故也 名胜 志

滏水发源于鼓山之麓而上流八字涧浸淫之水

亦常入焉东南行二里许与黑龙洞水汇其流始

大黑龙洞即神麕山也滏水东行至州之南绕城

东北行至阎家浅入邯郸县界又东北流至府城

南桥又转府城东桥又北至曲周县东桥向年漳

滏合流于此康熙二十三年漳河分而往东三十

三年漳水复归六月间仍分东流至今滏水又东

至鸡泽县又东至平乡县界 磁州 志

洺河 源自河南彰德府武安县经邯郸县西又东

经永年县西又东北经鸡泽县东合沙河又北入

顺德府南和县界沙洺合流为鸡泽平乡南和三

县接界处

武安县洺水源出县西北三门山山下去县八十

三里 元和 志

永年县洺水在县南三里 寰宇 记

洺河距府二十里发源辽州经武安三达紫山北

双流合汇起临洺镇入境内一泓清浅褰裳可涉

毎夏秋水涨则为巨浸其下流至鸡泽与沙河合

广平 府志

沙河 自顺德府沙河县流入经永年县北又东经

鸡泽县西与洺河会为沙洺河

余公河 在肥乡县西北明嘉靖中滏阳河溢弥漫

百里知县余炯凿此河以泄水民德之因名

旧滏河 在鸡泽县城西自永年通水闸北流经此

又北达顺德府平乡县界其道纡曲不能容水

本朝康熙七年知县姜照挑浚新河以导其流自冯郑

村至亭自头长二里许邑民利之为建亭河上名

治水

拳壮河 在广平县东十里漳河支流也东至平乡

县仍合于漳

渚河 在邯郸县南其源有二一自县西二十五里

蔺家河一自县西南三十里阎家河二河俱出紫

山合而为渚经县南五里又东入滏阳河

沁河 在邯郸县西其源亦有二一自县西北二十

里岩嵛河一自县西北三十里牛照河二水亦皆

出紫山合而为沁经县西北一里又东绕县北入

滏阳河

按名胜志渚沁二河即古牛首水也水经注牛

首水出邯郸县西堵山东流分为二水入邯郸

城经温明殿丛台又东经邯郸阜束流出城合

成一川又东澄而为渚沁水又东入白渠盖昔

时二水合而入白渠故统名之为渚沁今则二

水分而归滏阳故析名之为渚为沁也

输鼋河 在邯郸县西二十里洺河支流也其水秋

夏之交散注田畴或扺城下与沁水同流相传有

龙鼋鬬此龙胜而鼋负因名

卫河 亦名御河在清河县东南二十五里自山东

临清州流入县界又东入山东武城县界其故道

在县西北即隋永济渠也亦名瓠子渠

清河县永济渠近孤女冢元号孤女渠隋炀帝征

辽改为永济俗呼御河 寰宇 记

清河西北有隋永济渠即卫河故道旧名瓠子渠

明外史 河渠志

蔡河 在清河县东南十二里东北流入武城县界

又一字河在县东北东流入御河

黄路河 在清河县北一里其地斥卤毎卫河泛溢

由此下注南宫县亦名黄芦河

贺兰河 在磁州西北三十里源出贺兰山东南流

入滏阳河

泥河 在磁州西十五里源出本村沙石小桥下西

北流入滏阳又羊渠河在州西三十里源出于本

村之西半里许西南流入滏阳

牤牛河 在州北三十五里其源有二一出蒋村为

北河一出林坛铺为南河二水至落子村始合流至

东城桥入滏阳又涧河在州北四十里源出河口

村东北流经邯郸县北入滏阳

邯水 在肥乡县西

邯水发源邯山东北经邯会故城西北注漳水故

曰邯会也 水经 注

洹水 在成安县西南七十里自河南临漳县入又

东南注于卫

洹水出洹山山在长子县也 水经 注

洹水县洹水自尧城县流入 元和 志

梁龙德二年戴思逺袭晋魏州西涉洹水拔成安

旧五 代史

成安西南有洹水自河南临漳县流入界其下流

合于御河 明外史 地理志

大河故道 有二一在曲周县东五十里一在威县

南清河县北

宋元丰中大河经流于此河后南徙遗迹仅存 方 舆

纪 要

宋皇佑元年河合永济渠东北经宗城县东又东

北经清河县东 禹贡 锥指

漳河故道 有二一自磁州三台口北流入邯郸县

经永年至曲周会滏阳河一自成安县东南流歴

肥乡扺曲周东一里亦合滏阳河自康熙二十三

年漳徙而南故道遂湮

漯河故道 在曲周县东

自永年县界泊头堡接县境西朱堡长十五里又

东接于漳河枯渎遇雨漆滏水泛溢辄由此分流

北注 方舆 纪要

洺河故道 在威县西

洺水旧在县西自广宗流经县境合于漳河故隋

以洺水名城 方舆 纪要

清河故道 在清河县西

淇水东北过广宗县为清河 水经 注

清河东北经广宗县故城南又东北经界城亭东

又东北经信乡西又北经信城县故城西又东北

经清阳县故城西又东北经陵乡西 水经 注

清河县去郡最逺而无所谓清河者往者黄河决

而东徙羣流汇焉无清河矣 广平 府志

阿难渠 在曲周县南

阿难渠魏将李阿难所导故名 元和 志

曲周县阿难枯渠在县南十四里 寰宇 记

古白渠 在邯郸县南

白渠水出魏郡武安县钦口山东南流经邯郸县

南又东经列人右会漳津地理志曰白渠东至列

人入漳是也 水经 注

故漳渠 在清河县南

枯上漳渠者浊漳渠也源自上党枯下漳渠者清

漳渠也自邺县界来非浊漳也隋大业中制使姚

暹疏决从上漳渠水入此渠亦名姚暹河炀帝征

辽回泛舟于此谓之回銮河大业末窦建德于广

平郡又疏此水入栁沟遂与永济合流 寰宇 记

涉水渠 亦曰疏水在清河县东

清河县涉水渠自莲花池达永济渠先是卫河数

决为害百姓奏闻下令开凿为沟广丈余长四十

里毎遇泛溢赖此泄之 名胜 志

五爪渠 在磁州西十里明洪武中知州包宗达引

滏水分为五渠溉田千顷后渐淤塞万历十一年

知州张梦麟复因故道开浚民甚利之

鸡泽 在府城西南

鸡泽在广平曲梁县西南 杜预春 秋注

曲梁县之鸡泽国语所谓鸡邱矣东北通澄湖 水 经

永年县鸡泽在县西南十里左传诸侯同盟于鸡

泽今其泽鱼鳖菱芡州境所资 元和 志

康台泽 在曲周县东

广平郡平恩有康台泽 魏书地 形志

苻秦时为闲牧之所晋太元九年慕容农取康台

牧马数千即此 方舆 纪要

海子 有四皆在磁州城内积水之处也

雁池 在鸡泽县南三十里雁池村相传池内掘一

石佛有羣雁飞集于上因名

剑池 在邯郸县东南二十里

相传乐毅自燕奔赵磨剑于此有石尚存 名胜 志

照眉池 在邯郸县西北三里

池方数十畆相传赵王宫人照眉于此 邯郸 县志

莲花池 在清河县东南三十里

玉泉池 在磁州西北二十里溢泉营方圆畆许水

从地中涌出下流入滏阳河

董塘陂 在曲周县西北

洺水县董塘陂在县西北十五里晋龙骧将军刘

牢之救符丕追慕容垂大战于董塘泉即此陂也

元和 志

贾葛泽 在府城西二十里受邯郸西山之水东流

注滏阳河又琵琶潭在城西四十里

黑龙潭 在府城北三水其水深黑相传有怪兽居

此又方头固潭在府城北二十里

白龙潭 在肥乡县西六里

龙潭 在清河县西南五里明嘉靖中大水汇成

八字涧 在磁州西北七十里支分派引流为八字

东南入滏河

邯沟 在邯郸县东水经注白渠右出即邯沟也今

曲沟 在磁州北十五里以水流盘曲故名又驸马

沟在州西十五里

酒务泉 在邯郸县西十里其水甘冽俗传赵王尝

酿酒于此今其地名酒务头

隆兴泉 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即输鼋河上流也

四时常溢岁旱祷雨多应

流泉 在磁州西白土里峯顶出泉民资灌溉又广

盛泉在州西四十里神麕山东流入滏河

莲花井 在肥乡县东十八里

琉璃井 在邯郸县东三十里

此井不记世代今砖甃之上结成黑色琉璃一丈

许与水相值故俗呼为琉璃井云 名胜 志

扳倒井 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

世传光武为王郎所迫士马皆渇因无汲具辄扳

倒饮明万历间县令卢云龙命居民以绳测之东

西相去仅二寸许 名胜 志

圣井 在邯郸县西二十里髙阜上水与井平溢出

北流汇而为池祷雨常应

程井 在磁州儒学戟门之左宋知磁州程晌凿

本朝康熙二十七年知州蒋擢重浚井建亭以覆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