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经方一百首

017、防己黄芪汤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组成用法]

黄芪20~60g、防己12~30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三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证]

1.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

2.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现代应用]

1.特发性水肿、功能性水肿、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风心病、肺心病等以浮肿为主要表现时可用本方,肝硬化腹水也可参照使用。

2.变形性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以关节疼痛、沉重、活动不利、动作不灵活为主证时可见到本方证。

3.一些代谢性疾病也有应用本方的机会。如痛风、糖尿病、高血脂症,单纯性肥胖症等。

4.其他还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荨麻疹、狐臭、带下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经验参考]

仲景川本方主治“风水”、“风湿”。肾脏疾病有时可表现为“风水”,可使用本方。如岳美中治一40岁男患者,患慢性肾炎,多年不愈,下肢沉重,胫部浮肿,累及足跟痛,几汗出恶风.脉浮,舌质淡白,边有齿痕。尿蛋白(十十+),红白细胞(+)。岳老投防已黄芪汤:防已18g,生黄芪24g,白术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掰)。嘱其长期服刚。患者连续服此方10个月,检查尿蛋白(+),又持续两个月,尿蛋白消失,一切症状痊愈(《岳美中医案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王新昌治疗—名狼疮性肾炎并慢性尿毒症患者,女,16岁,全身浮肿,腰痛剧烈,呕吐时作,二便不通,颜面咣白,表情淡漠。血尿素氮58 mg/l,血肌酐1.65 mg/dl,二氧化碳结合力25.6vol%,尿蛋白(+++)。予防己黄苠汤合大黄附子细辛汤去细辛:防己30g,黄芪30g,白术30g,甘草6g,附片9g(先煎),大黄10g(后下)。3剂。药后呕恶已平,大便已通,小便3~5次/日,每次300 m1。守方再进3剂,呕吐已止,精神好转。仍守前方,大黄改为粉剂吞服(每次1.5克,每日2次)7剂。服后浮肿消退,饮食增加。继进上方7剂后,尿毒症近期缓解,病情稳定(国医论坛,1989;5:17)。关节疾病多有“风湿”见证,在服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后虽然疼痛减轻,但出现汗出不止,身重恶风时即可使用本方。肥胖及高脂血症可用防己黄芪汤改善症状。李春生用本方加味治疗2例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经3个月左右,均大为好转。处方:黄芪30g,防己12g,白术10g,甘草4g,生姜6g,大枣3枚,草决明20g,黄芩10g(中医药学报,1983;5:36)。阮士军也曾用本方加味治疗一名肥胖患者,防己、黄芪俱用60g,另加去湿利水之药,治疗两个月,体重恢复至以前水平(北京中医杂志,1985;4:35)。本方主治条文中有“汗出”,狐臭即是腋下大汗腺分泌亢进所致,因此也可用本方治疗。如阮士军用本方原方(防己、黄芪各30g、白术15g、甘草6g、生姜9g、大枣20g)治疗12例狐臭,全部治愈,疗程最短2个月,最长6,5个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日本的矢数道明也用此方治愈一名15年病程的狐臭患者,形体肥胖,肌肉松软,腋下汗出甚多,全身倦怠,服药后那二天即大量排尿,出汗小减少,症状随之逐渐消失(日本东洋医学会,11卷4号)。

使用本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黄芪体质”的识别是关键。“黄芪体质”是指适用于黄芪类力的一种体质类型,以巾老年人多见。特征如下:面色黄门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外形呈浮肿貌,日无光彩。肌肉松软,腹部较膨满,但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及痛胀感。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肚脐相对显得深凹,编者谓之“黄芪肚”。整个人就像一个盛水的皮囊。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的“骨弱肌肤盛”的“尊容人”。营养过剩、缺乏体力运动往往足该体质形成的原因。

其二,与类似方作鉴别。本方与越婢汤都治疗“风水”,所主皆有浮肿、关节痛、多汗、尿量减少。区别在于:越婢汤适合麻黄体质者,体力比较充实,皮肤比较粗厚,看上去偏暗,平素少汗;防己黄芪汤适合黄芪体质者,体力比较低下,皮肤较细嫩,平素易出汗。越婢汤证病程较短,并有口渴、身热等热象,其浮肿往往是全身性的;防己黄芪汤证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多伴有畏风、疲劳感,浮肿多见于下肢。防己茯苓汤也主水气,与本方相比,少白术而重用茯苓,无生姜、大枣而有桂枝。所主为“四肢肿”、“四肢聂聂动”。本方所主水气侧重于下身,以身重汗出为主证。防己茯苓汤可看作防己黄芪汤和苓桂剂的合方,其镇静作用要强于本方。

其三,关于本方的剂量,日本医家丹波元简认为是后人改动,而《干金方》所载却是原方。当为:防己四两、甘草一两、白术三两、黄芪五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因此,本方单独应用时可用大剂量,加味或合方时,可用小所致,因此也可用本方治疗。如阮士军用本方原方(防己、黄芪各30g、白术15g、甘草6g、生姜9g、大枣20g)治疗12例狐臭,全部治愈,疗程最短2个月,最长6,5个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日本的矢数道明也用此方治愈一名15年病程的狐臭患者,形体肥胖,肌肉松软,腋下汗出甚多,全身倦怠,服药后第二天即大量排尿,出汗小减少,症状随之逐渐消失(日本东洋医学会,11卷4号)。

使用本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黄芪体质”的识别是关键。“黄芪体质”是指适用于黄芪类力的一种体质类型,以巾老年人多见。特征如下: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外形呈浮肿貌,目无光彩。肌肉松软,腹部较膨满,但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及痛胀感。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肚脐相对显得深凹,编者谓之“黄芪肚”。整个人就像一个盛水的皮囊。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的“骨弱肌肤盛”的“尊容人”。营养过剩、缺乏体力运动往往足该体质形成的原因。

其二,与类似方作鉴别。本方与越婢汤都治疗“风水”,所主皆有浮肿、关节痛、多汗、尿量减少。区别在于:越婢汤适合麻黄体质者,体力比较充实,皮肤比较粗厚,看上去偏暗,平素少汗;防己黄芪汤适合黄芪体质者,体力比较低下,皮肤较细嫩,平素易出汗。越婢汤证病程较短,并有口渴、身热等热象,其浮肿往往是全身性的;防己黄芪汤证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多伴有畏风、疲劳感,浮肿多见于下肢。防己茯苓汤也主水气,与本方相比,少白术而重用茯苓,无生姜、大枣而有桂枝。所主为“四肢肿”、“四肢聂聂动”。本方所主水气侧重于下身,以身重汗出为主证。防己茯苓汤可看作防己黄芪汤和苓桂剂的合方,其镇静作用要强于本方。

其三,关于本方的剂量,日本医家丹波元简认为是后人改动,而《干金方》所载却是原方。当为:防己四两、甘草一两、白术三两、黄芪五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因此,本方单独应用时可用大剂量,加味或合方时,可用小剂量。许多临床报道中,黄芪和防己的用量都较大,均在60克以上,可参考使用。而甘草的用量不宜过大,3至6克为适宜。另外木方的剂量也应参考患者的体重,大致上应与体重呈正比。

其四、本方常加味或介方,如气喘者,加麻黄、杏仁。腹痛者加芍药。汗多伴口渴、身热者,加石膏。增加利水消肿的功效,常加茯苓、泽泻。恶寒、关节冷痛者加附子、细辛等。如本方证伴有易感冒、鼻塞时合五屏风散。腰身疼痛,脉沉恶寒。无汗或汗出不畅时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口渴、尿量减少伴心悸、眩晕者合五苓散,同时呈现精神委靡,下肢肿甚者合真武汤等。临床可随证加减使用。

最后,还要注意其他方面问题。如方中防己的品种应采用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此又称汉防己。服用本方后,往往小便量增大,可作为取效指标之一。

[原文点睛11.风湿,脉浮、身重,汗曲恶凤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篇第二十;条)

2.风水,脉浮身重,汗曲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金匮要略》第十四篇第;十;条)

3.《外台》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金匮要略》第十四篇附方)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上到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注论精选]

尤在泾:风湿在表,法当以汗而解,乃汗不待友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巳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以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芪、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金匮要略心典》)。

陈修园:……川黄芪以走表塞空,枣、革、白术以补土胜湿,牛姜辛以上风,温以行水,重用防己之走而不守者,领诸药环转于周身,使上行下出,外通内达,迅扫而无余矣(《金匮方歌括》)。

赵以德:脉浮表也,汗出恶风,表之虚也,身重,水客分肉也。防己疔风肿、水肿,通腠理;黄芪温分肉,补卫虚;白术治皮风止汗;巳草和药益土;生姜、大枣辛甘发散。腹痛者,阴阳气塞,不得升降,故加芍药收阴(《金匮方论衍义》)。

吴谦等:脉浮者,风也,身重,湿也,寒湿则脉沉,风湿则脉浮。若浮而汗不出恶风者,为实邪,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主之;浮而汗出恶风者,为虚邪,故以防己、白术以去湿,黄芪、甘草以固表,生姜、大枣以和营卫也(《医宗金鉴》)。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