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宗统编年

卷之二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

临济第七世祖

讳楚圆。全州清湘李氏子。嗣汾阳。

仁宗甲子天圣二年。

临济第七世潭州石霜慈明祖嗣宗统(一十七年)。

祖住道吾禅师方会佐之。

定林沙门本延。有道行。雅为士大夫所信敬。神鼎对延称祖知见。可兴临济。会道吾虚席。延白郡守请主之。法令严肃。忘躯为法者集焉。自南源徙道吾。及石霜。会皆佐之总院事。上堂曰。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遂喝一喝曰。且道是宾是主。还有分得者么。若也分得。朝打三千。暮打八百。若也未能。老僧失利。

乙丑三年。

丙寅四年。

丁卯五年。

曹洞宗第六世郢州大阳祖示寂。

七月十六日祖辞众。又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停笔而化。年八十五。

考定(按洞宗第七世祖投子青。以熙宁六年还龙舒。道俗请住白雪海会寺。计其得法之岁。至此适十年。以符太阳之记。是投子青祖受法於浮山时。乃英宗治平初年也。即以是年绍统。从天圣五年至嘉佑八年癸卯。中间三十七年。洞上宗统阙焉。载籍昭然。书以存信)。

戊辰六年。

性宗法师四明延庆法智知礼寂。

礼传台教於宝云通。住承天。迁延庆。学徒如林。日本国师遣使询法要。撰指要妙宗二钞。大悲忏仪。并金光明。普门诸记行世。学士杨亿。驸马李遵勖。荐锡紫衣师号。正月五日寂。

己巳七年。

祖受慈明师号并紫衣。

都尉李遵勖奏祖道行。赐徽号。及紫衣。

庚午八年。

法师子璇重振相宗於长水。

璇嘉禾人。从法师洪敏学楞严。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省。闻琅琊觉道风。趋参。值升座。遂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抗声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璇豁然了悟。拟留嗣之。觉谓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励志扶持。以报佛恩。璇依教住长水。众几一千。以贤首宗旨。述楞严疏等行世。

禅师云门下第四世瑞州洞山晓聪寂。

聪嗣文殊真。手植万松於东岭。而恒诵金刚般若经。山中人因名其岭曰金刚。比部郎中许式。出守南昌。过莲华峰。祥公谓曰。聪道者。云门儿孙。人天眼目也。(聪游方时。在云居作灯头。因僧问泗洲大圣。因甚却向扬州出见。聪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祥公闻之。大惊曰。云门儿孙犹在。中夜望云居拜之)可往访之。许作诗寄之曰。语言浑不滞。高蹑祖师踪。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镜分金殿烛。山答月楼钟。有问西来意。虚堂对远峰。聪一日上堂辞众毕。复述颂。末曰。唯有镢头知我意。栽松时复上金刚。言讫而寂。

祥符荫曰。神鼎一见石霜。霜即名重丛林。雅相称扬。使主法席。莲华峰庵主闻洞山片语。即惊叹其为云门儿孙。中夜拜之。一见许公。亟相称道。呜呼。古人何等眼目。何等心行也。

禅师自宝继住洞山。

宝五祖戒嗣。为人廉谨。持戒精严。参五祖。主寺事。一日戒病。令侍者於库司取生姜煎药。宝叱之。戒令将钱回买。方取与。戒心重之。后至洞山。特加敬重。聪殁。遗言令继其席。适郡守亦以书嘱戒。举所知者。戒曰。卖生姜汉。住得也。宝遂说法洞山。

辛未九年。

壬申明道元年。

祖住石霜。

祖自道吾迁石霜。赞元来参。祖一见曰。好好着槽厂。元遂作驴鸣。祖曰真法器耳。俾为侍者。助舂破薪。泯泯混众十年。

台宗法师天竺慈云遵式寂。

式字知白。母梦咽明珠而生。受业於四明。力行四三昧。淳化初住慈云。讲演不倦。十月十日。诵佛而逝。灵异之迹。具於本传。

祥符荫曰。天台一宗。机至线断。幸螺溪访求於异域。得宝云四明慈云相承。以力行三昧誓持之。呜呼。弘道讵不在於人哉。

癸酉二年。

监院方会悟道受嘱。

会总院事久。每咨参。祖曰。库司事繁。且去。他日又问。祖曰。监寺异日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一日祖适出。雨忽作。会侦之小径。既见。遂搊住曰。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祖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卒。会大悟。即拜於泥途。问曰。狭路相逢时如何。祖曰。你且躲避我。要往那里去。会归。具威仪诣方丈礼谢。祖诃曰。未在。祖上堂。会出问。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祖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会曰。官不容针。更借一问。祖便喝。会曰。好喝。祖又喝。会亦喝。祖连喝两喝。会礼拜。祖曰。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会拂袖而出。

安隐忍曰。后代悟繇。非强作主宰。便属依通。如此等悟处。千中无一。

祥符荫曰。汾州之於石霜。霜之於杨岐。方为脱略绳墨。具眼者辨取。

甲戌景佑元年。

善侍者坐夏金銮可真禅师还石霜得彻悟。

真自负亲见慈明。天下无可意者。至金銮。同善侍者坐夏。善与语。知其未彻。一日同山行。举论锋发。善拈一片瓦置石上曰。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许你亲见老师。真左右视。拟对。善叱曰。伫思停机。情识未透。何曾梦见。真大愧。还石霜。祖见来。叱曰。本色行脚人。必知时节。有急甚事。夏未了。蚤至此。真泣曰。被善兄毒心。终碍塞人。故来见和尚。祖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祖诟曰。头白齿豁。犹作这个见解。如何脱离生死。真悚然求指示。祖曰。汝问我。真理前语问祖。祖震声喝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真於言下大悟。

祥符荫曰。廓侍者不惜手脚。於华严鹿门。今善侍者。以一片瓦去却翠岩真心所碍塞。使之再向祖言下大悟。两侍者可谓眼目诸方者矣。鹿门特为煎茶告众曰。参学龙象。直须仔细。入室决择。不得容易。逴得个语。便以为极则。道我灵利。被明眼人觑破。却成一场笑具。图个甚么。只为我慢无明。不能回转。亲近上流。赖得明眼道人。不惜身命。对众证据。此恩难报。噫。痛定思痛。真药石之言哉。

禅师悟真补住道吾。

真参祖嗣法。

禅师谷泉住保真。

泉放浪湖中。访祖於道吾。登衡岳顶。住懒瓒岩。移芭蕉。又移保真。乃衡湘至险绝处。一夕地坐。祝融峰。有大蟒盘绕。泉解衣带缚其腰。中夜不见。明日遍山寻之。衣带缠枯松上。尝以杖荷大酒瓢往来山中。人问瓢中何物。曰大道浆也。

禅师汾阳支下大愚守芝寂。

芝住大愚翠岩两山。众未尝登三十辈。屋老以木拄将倾处。过者疑将压焉。提笠日走城郭村落。寺如传舍。粥饭亦有不继。尝作洞山麻三斤偈曰。横眸读梵字。弹舌念真言。吹火长尖嘴。柴生满灶烟。又示众。沙里无油事可哀。翠岩嚼饭喂婴孩。他时好恶知端的。始觉从前满面灰。

乙亥二年。

祖住南岳福严书记慧南入室领悟。

南玉山章氏子。幼不茹荤。不游戏。弃家受具。坐必跏趺。行必直视。依泐潭澄。令分座接物。名振诸方。文悦见之。叹曰。南有道之器也。惜未授本色钳锤耳。会同游西山。夜话云门法道。悦曰。澄公虽是云门之后。法道果矣。南问所以异。曰云门如九转丹砂。点铁成金。澄公如药汞银。徒可玩。入鍜则流去。南怒以枕投之。明日悦谢过。又曰。云门气宇如王。甘死语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语也。死语其能活人乎。即背去。南挽之曰。若如是。则谁可汝意。曰石霜圆手段出诸方。子宜见之。不可后也。南默计曰。悦师翠岩。使我见石霜。见之有得。於悦何有哉。遂造石霜。中途闻祖不事事。慢侮少丛林。乃登衡岳谒福严贤。贤命掌记。俄贤卒。郡守以祖补之。南心喜。且欲观其人。祖既至。贬剥诸方。件件数为邪解。泐潭密付旨诀。皆在所斥中。南为气索。念悦平日之语。翻然改曰。大丈夫心膂之间。其可自为疑碍乎。遂造其室。祖曰。书记已领徒游方。借有疑。可坐而商略。南固辞。哀恳愈切。祖曰。书记学云门禅。必善其旨。如曰放洞山三顿棒。是有吃棒分。无吃棒分。曰有吃棒分。祖色庄曰。闻三顿棒声。便是吃棒。则从朝至暮。鹊噪鸦鸣。皆应吃棒。祖即端坐受南炷香作礼。祖复问。脱如汝会云门意旨。则赵州道台山婆子。我为汝勘破了也。且那里是他勘破婆子处。南汗下不能答。趋出。次日又诣。祖诟骂不已。南曰。骂岂慈悲法施耶。祖笑曰。你作骂会那。南於言下大悟。失声曰。泐潭果是死语。呈偈曰。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明如镜。行人莫与路为雠。祖以手指没字。南为易有字。祖颔之。遂留月余辞去。问祖曰。大事毕竟如何。祖呵曰。着衣吃饭不是毕竟。屙屎送尿不是毕竟。

丙子三年。

居士李遵勖集广灯录成帝制序。

禅师首山支下汝州广慧元琏寂。

琏初依招庆觉。诵维摩经次。觉问曰。经在这里。维摩在甚么处。茫然无以对。涕泣曰。大丈夫汉。被人一同。无词可措。岂不愧哉。於是历参五十余员尊宿。不能契旨。遂趋首山。领悟正月二十六日。示四圆相。自书虎狗鼠牛字於中。揭方丈门。遂至九月二十六日寂。景德间宗师。为高名士大夫所尊服。而又享有高寿。预知报谢。琏其冠也。

丁丑四年。

祖住兴化。

上堂曰。山僧居福严。祇见福严境界。晏起蚤眠。有时云生碧嶂。月落寒潭。音声鸟。飞鸣般若台前。娑罗花。香散祝融峰畔。把瘦筇。坐盘石。与五湖衲子时话玄微。灰头土面。住兴化。祇见兴化家风。迎来送去。门连城市。车马骈阗。渔唱潇湘。猿啼岳麓。丝竹歌谣。时时入耳。复与四海高人。日谈禅道。岁月都忘。且道居深山。住城郭。还有优劣也无。试道看。良久曰。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

禅师承古往荐福。

古少为书生。博学有声。出家从太阳玄游。又谒南岳雅。雅许入室。游庐山。居宏觉塔院。号古塔主。说法芝山。范仲淹守饶。迎古住荐福。

戊寅宝元元年。

祖至京会李都尉。

都尉遵勖。遣使邀祖曰。海内法友。唯师与杨大年耳。大年弃我而去。仆年来顿觉衰落。忽死以一见公。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祖恻然。舟而东下。道过琅琊。为觉作牧牛歌。觉默得其游戏三昧。至京与李都尉会月余。而李果殁。临终问答偈语。帝闻之嘉叹。有旨赐官舟南归。中途得风痹疾。

己卯二年。

庚辰康定元年。

临济第七世石霜慈明祖示寂。

世寿五十四。腊三十二。铭行实於兴化。塔全身於石霜。

临济第八世祖

讳方会。袁州宜春冷氏子。嗣石霜。

临济第八世杨岐祖嗣宗统(一十年)。

祖住杨岐。

祖还九峰萍实。宜春令请住杨岐。室中问僧。栗棘蓬。你作么生吞。金刚圈。你作么生透。初住老屋败椽。适隆冬。雪霰满床。居不遑处。衲子投诚。愿充修造。祖却之曰。我佛有言。时当减劫。高岸深谷。变迁不常。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汝等出家学道。做手脚未稳。已是四五十岁。讵有闲工夫事丰屋耶。竟辞之。翌日上堂曰。杨岐乍住屋壁疎。满床尽撒雪珍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

辛巳庆历元年(二月京师雨药)。

壬午二年。

癸未三年。

禅师慧南开法同安。

甲申四年。

禅师守端来参领悟。

端依茶陵郁禅师披削。来参祖。祖一日忽问受业师为谁。端曰。茶陵郁和尚。祖曰。吾闻伊过桥遭颠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端诵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祖笑而趋起。端愕然通夕不寐。黎明咨询之。适岁暮。祖曰。汝见昨日打驱傩者么。曰见。祖曰。汝一筹不及渠。端愈大骇。曰何谓也。祖曰。渠爱人笑。汝怕人笑。端大悟(郁因杨岐化主为举百尺竿头进步语。参究遭跌有省。走谒祖。祖印可之。后亦嗣祖)。

乙酉五年。

丙戌六年。

祖自杨岐迁住潭州云盖山。

丁亥七年。

戊子八年。

大士法华志言寂(未详法嗣)。

言寿春许氏子。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大臣请择宗室贤者居京师。仁宗夜焚香默祷曰。翊日化成殿具斋。虔请法华大士。俯临无却。左右莫闻也。清旦道衣凝立而待。俄侍卫奏。言法华自右掖门直趋寝殿。禁兵呵止不得。仁宗笑曰。吾请之来耳。及至。竟升御榻而坐。仁宗以储嗣为问。索笔大书十三十三数行。掷笔去。至英宗即位。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谓人曰。吾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言毕右胁而逝。

禅师大相国寺德章入对延春阁。

章嗣石霜祖。九月一日诏章於延春阁下斋。宣问佛法。

己丑皇佑元年。

禅师仁勇造云盖顿悟。

勇容止渊秀。幼通台教。更衣谒雪窦显。显意其可任大法。诮之曰。央庠座主。勇愤悱下山。望雪窦拜曰。我此生行脚。参禅道不过雪窦。誓不归乡。即往泐潭。逾纪疑情未泮。闻祖移云盖。能钤链学者。直造其室。一语未及。顿明心印(后从端祖游。研极玄奥。出世两住保宁)。

临济第八世杨岐祖示寂。

洪觉范曰。临济七传而得石霜圆。圆之子一为积翠南。一为杨岐会。南之设施。如坐四达之衢。聚珍怪百物而鬻之。遗簪堕珥。随所探焉。骎骎末流。冒其氏者。未可一二数也。会乃如玉人之治璠玙。珷玞废矣。故其子孙皆光明照人。克世其家。盖碧落碑。无赝本也。

禅师德章复入内奏对。

禅师法眼下第四世杭州净土院惟正(一作政)寂。

正幼从钱塘本如受业。郡人欲启帑以度牒施。正叹曰。古之度人。以清机密旨。今反是。去古远矣。吾堕三宝数。当有其时。遂跪谢不受。如问故。正曰。彼非知我者。特以师之言。旋百千於一童子。保其终身能施物不责报乎。如来世尊。大愿度生。则有慈荫。今妙法莲华经是也。当折节诵持。恩并归一。於义为安。如益奇之。年十八为大僧。独拥毳袍且毙。复有愿输岁时用度。俾继院务。正复谢曰。闻托钵乞食。未闻安坐以享。历谒诸祖。未闻废学自任。况我齿茂气完。正在筯力为礼。非从事屋庐之秋也。遂游方。受心法於惟素。素董功臣山净土院。正辅相之久而继席。内翰叶清臣迎正论道。一日语正曰。明日有客集。愿师来洒以甘露。正诺之。明日遣邀。正以一偈授曰。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仗又思维。为僧只合居岩谷。国土筵中甚不宜。竟不往。尝跨一黄犊。出入。军持巾钵悉挂角上。故俗呼为正黄牛。侍郎蒋堂出守杭州。与正为方外交。正每往谒至郡庭下犊。谈笑终日而去。正律身精严。冬不拥炉。以芦花作球。纳足其中。客至共之。夏秋好玩月。吟笑达旦。率以为常。或问师以禅师名。乃不谈禅何也。曰徒费言语。吾懒。宁假曲折。但日夜烦万象为敷演耳。言语有间。吾此法无尽。所谓造物无尽藏也。孟夏日。语众曰。夫动以静对。未始有极。吾一动。历年六十有四。今静矣。然动静本何有哉。於是泊然而逝(损园荫客金陵卢龙山房。题政黄牛图。赠巢山至和尚诗曰。有宋山林朝市然。绿绨丹诏白云边。高人视此如蜗涎。翛然自适吾之天。爱骑黄犊冲华筵。军持书卷挂角颠。风流翰墨惊名贤。只字单词争爱怜。兴来随意山水前。长歌大啸傲云烟。驰逐不用珊瑚鞭。岂如养骏黄金鞯。青松千树夕阳悬。茅庵归去草芊芊。高情非为矫其偏。逸韵千古争喧传。以今视宋更天渊。吾师寄托宁后先。诛茅缚屋师山巅。蕉团一瓢诗几编。欲买黄犊尚无钱画图晤对夫何嫌。苍葭我问秣陵船。一庭秋雨湿苔砖。指点壁间笔墨妍。茶铛窗外响红泉。夫椒山下五湖连。烟波一叶可忘年。蒲芽菰米手烹鲜。渔翁舟子谁何焉。大盆弄月溯沦涟。鸥群鹭友两缠绵。吾师肯来拨书眠。荻花拥足竦寒肩。身入图画作癯仙。鸣呼。身入图画作癯仙。至嗣灵隐礼。隐金陵狮山。时高其风操)。

临济第九世祖

讳守端。衡阳葛氏子。幼事翰墨。冠依茶陵郁山主得度。参杨岐祖嗣法。

庚寅皇佑二年。

临济第九世白云祖嗣宗统(二十三年)。

祖住承天寺。

祖游庐阜。圆通讷禅师。荐住承天。声名籍甚。僧问。如何是佛。祖曰。镬汤无冷处。曰如何是佛法大意。祖曰。水底按葫芦。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曰。乌飞兔走。

禅师德章乞终老山林诏住杭州灵隐赐号明觉。

禅师江州圆通居讷辞诏住净因举书记怀琏自代。

讷梓州蹇氏子。试经得度。以讲学冠两川。耆年多下之。因禅者策发出蜀。放浪荆楚。至襄州洞山荣(荣智门祚嗣)座下。留止十年。嗣其法。后游庐山。太守程师孟请住归宗。迁圆通。汴京自周朝毁寺。太祖建隆间复兴两街。止是义学而已。士大夫聪明超轶者。皆厌闻名相。而少林一宗。尚未大行。翰林杨亿晁迥首发明之。内侍李允宁奏旋汴宅一区。创兴禅席。勅赐额曰十方净因禅院。帝闻讷名。特诏开法。以目疾坚辞不赴。举本院书记怀琏自代。於是诏琏。琏至。引对佛法大意称旨。传宣效南方禅林仪范。开堂演法。赐琏号大觉禅师。讷号祖印禅师。

禅师赞元住蒋山。

元侍石霜祖久。祖殁。元庐塔种植八年。出世住蒋山。丞相王安石丁母忧。读经山中。与元游如昆弟。问祖师意旨。元不答。石益扣之。元曰。公有般若之障三。有近道之资一。更一两生来。或得纯熟。石曰。愿闻其说。元曰。公受气刚大。世缘深。以刚大气遭深世缘。必以身任天下之重。怀经济之志。用舍不能必。则心未平。以未平之心。持经世之志。何时能一念万年哉。又多怒。而学问尚理。於道为所知愚。此其三也。特视名利如脱发。甘淡薄如头陀。此为近道。且当以教乘滋茂之。可也。石再拜受教。

辛卯三年。

佛灭后二千年。

庐山归宗火方丈慧南禅师入岳获智证 发明(寺火不书。此书以南禅师在狱得三昧证也)。

南住归宗。寺火。一夕而烬。大众哗动山谷。南安坐如平时。僧洪准欲掖而走。南叱之。准曰。和尚纵厌世间。慈明法道。何所赖耶。因徐整衣起。火已及坐榻矣。入狱。郡吏发其私忿。拷掠百至。绝口不言。惟不食而已。两月后得释。须发不剪。皮骨仅存。可真迎於中途。见之泣下曰。师兄何至是也。南叱曰。这俗汉。真不觉下拜。他日谓门弟子曰。我在狱证法华经菩萨游戏三昧。经曰。菩萨游戏神通。净佛国土。心不好乐。呵小乘也。以其不能成就众生耳。弟子请闻其说。南曰。凡狱吏之治有罪者。察见其情伪。必痛加捶楚。欺诈之实尽则自释。虽有酷刑。不能申也。罪至於死。亦所甘心者。智尽情枯故也。今禅学者。驰求之狂。欺诈之病。不以知见之慧锻之。何由而释。

禅师倚遇住法昌。

遇游西山。睠双岭深邃。栖息三年。始应法昌之请。法昌在分宁北。千峰万壑。古屋数间。遇至止。刀耕火种。殊安乐之。衲子不堪其枯淡。多弃去。坐此成单丁。

壬辰四年。

祖住圆通。

讷以圆通让祖。自处东堂。祖时年二十八。自以前辈让名席。责己甚重。敬严临众。以公灭私。宗风大振。

禅师云门第四世明州雪窦明觉重显寂。

显初游方时。谒庐山林禅师。拂其机。一众股栗。林谕众曰。此如来广大三昧。非汝等以取舍心可了别也。驸马都尉李遵勖。奏赐紫方袍。侍中贾公奏锡号明觉。六月十日。中夜辞众。盥浴整衣。侧卧而逝。门人惟盖文轸等。裒集提唱拈颂诸录行世。

祥符荫曰。从上佛祖机语。如乳之於水。醍醐之在酥酪。自雪窦发其精微。剔其肯紧。而乳与醍醐。择之不待鹅王。味之消除杂毒。拈颂之於来学。开通心眼不少。盖其精脱融洽。悟与辩才。兼无碍者也。

癸巳五年。

甲午至和元年。

祖徙法华 阙疑(讷初举祖住承天。又逊居东堂。辞诏举琏书记自代。盖虚怀无我。盛德尊宿也。祖退图通一节。故阙而不书)。

道隆赐号应制明悟禅师 发明(隆以梦召。偈句酬倡。留宿禁林。故书法如此)。

隆广慧琏嗣。游京客景德寺。日纵观都市。归常二鼓。一夕不得入。卧於门之下。帝梦至寺门。见龙蟠地。遣中使视之。睹隆熟睡。惊矍问名归奏。帝闻道隆名。喜曰。吉征也。明日召至便殿。奏对详允。帝大悦。偈句相酬。络绎於道。或入对。留宿禁中。礼遇特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会诏大觉琏於化成殿说法。召隆问话。机锋迅捷。帝大悦。侍卫皆山呼。隆即疏奏。举琏自代禁林待问。秘殿谈禅。乞归卢山。帝览表不允。有旨建华严禅院令开堂。后年八十余。寂於盛暑。安坐七日。手足柔和。

归宗南结庵积翠。

南结庵黄檗溪上曰积翠。学徒奔凑。虽饱参老宿。至则怃然自失。就弟子之列。潘兴嗣尝问其故。南曰。父严则子孝。今日之训。后日之范也。譬诸地尔。隆者下之。洼者平之。彼将登於千仞之上。吾亦与之俱。困而极於九渊之下。吾亦与之俱。伎之穷。则妄尽而自释也。又曰。姁之妪之。春夏之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之所以成熟也。吾欲无言得乎。室中尝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学者莫测。脱有酬者。南无可否。敛目危坐。兴嗣又问故。南曰。已过关者。掉臂径去。安知有关吏。从关吏问可否。此未透关者也。

禅师法远住浮山。

远初住舒州太平兴国。次住姑苏天平。是年住浮山。一日与待制王质论道。远画一圆相问质曰。一不得匹马单枪。二不得衣锦还乡。鹊不得喜。鸦不得殃。速道。质罔措。远曰。勘破了也。

乙未二年。

祖住白云。

祖在法华。衲子至无所容。士大夫贤之。住白云海会示众。若端的得一回汗出来也。向一茎草上便见琼楼玉殿。若未端的得一回汗出。纵有玉殿琼楼。却被一茎草盖却。且道作么生得汗出去。良久云。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

净因怀琏乞归山不允赐龙脑钵对使焚之。

琏进偈曰。六载皇都唱祖机。两曾金殿奉天威。青山隐去欣何得。满箧唯将御颂归。帝和颂不允。仍宣谕曰。山即如如体也。将安归乎。再住京国。且兴佛法。琏再进颂谢。既而遣使赐龙脑钵。琏谢恩罢。捧钵曰。吾法以坏色衣。以瓦铁食。此钵非法。遂焚之。中使回奏。帝嘉叹不已。

祥符荫曰。宗师格外明机。往往踏毗卢顶上行。道隆怀琏等游於帝王之廷。虽不失其为道。然亲近国王大臣。究非本色宗持所宜。观其对使焚钵。凛凛犹有衲僧风规。校今山林中人。幸邀天眷。如恐不及者。风趋日下。可胜道哉。

丙申嘉佑元年。

开先善暹举禅师慧圆住洞山积翠南出山见之。

暹初依雪窦显。举住金鹅。暹题偈於壁而逸。后住庐山开先。后学多所成就。圆嗣雪窦。依暹於开先。会洞山虚席。暹举应筠人之请。时南住黄檗。因出邑相见。南默无所言。但焚香相向危坐而已。自申时至三鼓。圆即起曰。夜深妨和尚宴息。趋出。明日各还山。南问永首座。汝在庐山识今洞山老否。曰不识。止闻其名。久之进曰。和尚此回见之如何人。南曰。奇人。永退问侍者。汝随和尚见洞山。夜语及何事。侍者以实吾。永曰。疑杀天下人。

丁酉二年。

禅师法秀出世四面山。

秀参天衣怀。嗣其法。出世淮四面山。杖笠之外。衣具而已。衲子追逐。秀哀祖道不振。以身任之。

戊戌三年。

浮山远退居会圣岩。

远退休会圣岩。作九带。叙佛祖宗旨。欧阳修闻远名。造其室。会客棋。遽收局。请远因棋说法。远命挝鼓。升座曰。若论此事。如两家着棋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闭门作活。不会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逴斡。所以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失粘。心粗而时时头撞。休夸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什么处。良久曰。从来十九路。迷悟几多人。修大嘉叹。

乙亥四年 欧阳修等修唐书成。修又撰五代史七十四卷。将旧唐史所载释道之事。并皆删去。

祥符荫曰。修之删去释氏。力为排诋。乃其维持名教之苦心。但未知佛法耳。晚年致仕居洛中。闻禅师修颙德业。一日延颙遽问曰。浮图之教何为者。颙乃欵论。指挥微妙。修竦然曰。吾初不知佛书。其妙至此。易箦时。召子弟切诫之曰。吾生平以文章名当世。力诋浮图。今此衰残。忽闻奥义。方将研究。命也奈何。汝等勉旃。无蹈后悔。修乃捐酒肉。撤声色。灰心默坐。令老兵近寺借华严。读至八卷。安坐而薨。是修之桑榆晚照。未尝不归命觉天也。今士大夫家。未知修晚诣之所造。而徒效其前途之所为。於佛法无纤毫之损。而自己失邱山之益。亦何乐而为此哉。

禅师义青至浮山。

青青社李氏子。七龄颖异。试经得度。习百法论。未几入洛听华严。五年。忽猛省曰。法离文字。宁可讲乎。即弃去游方。至於浮山。时圆鉴远居会圣严。梦得俊鹰畜之。既觉而青届旦至。远以为吉。礼延之。令看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因缘。

庚子五年。

禅师谷隐下润州金山达观昙颕寂。

颕首谒太阳。次参谷隐聪。太尉李端愿延居园斋。时夏竦王曙欧阳修与愿兄端悫等。咸扣玄关。聪录其语曰。登门集。晚住金山。嘉佑四年除夕。遣侍驰书别扬州刁景纯学士曰。明旦当行。不暇相见。厚自爱。景纯开书大惊曰当奈何。复书决别而已。中夜候吏报扬州持书船将及岸。颕欣然令挝鼓升座。叙出世本怀。谢裨赞丛林者。劝修勿怠。下座读刁书毕。大众拥步上方丈。跏趺。挥令各远立。良久而化。

圆通讷举书记了元住承天。

元二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诵诗三千首。闾里咸称神童。剃染受具。游庐山谒开先暹。大称赏之。又谒圆通讷。讷惊其翰墨曰。骨格已似雪窦。后来之俊也。遂命掌记。会承天虚席。讷以元当其选。郡守见而少之。讷曰。元齿少而德壮。虽万耆衲不可折也。於是元住承天。

辛丑六年。

禅师义青於浮山悟道。

青在浮山经三载。远一日问曰。汝记得话头么。试举看。青拟对。远掩其口。青了然开悟。遂礼拜。远曰。汝妙悟玄机耶。青曰。设有也须吐却。时资侍者在旁曰。青华严今日如病得汗。青回顾曰。合取狗口。若更叨叨。我即便欧。

禅师契嵩诣阙上书进传法正宗记。

十二月六日。杭州灵隐永安兰若传法赐紫禅师契嵩诣阙上书。进传法正宗记十二卷。祖图一面。辅教编三册。内翰王素为之表闻。嵩字仲灵。号潜子。藤州镡津李氏子。受记於洞山聪。居杭之西湖三十年。闭关不妄交。夜则顶戴观音像。诵其号必满数万声乃寝。自是世间章句。不学而能。

壬寅七年。

勅收传法正宗记辅教编编入大藏。

书留政府七十一日。时韩公琦览之。以示欧阳修。修方以文章自任。见其文谓琦曰。不意僧中有此郎耶。当一识之。与语终日。大悦。上读至为道不为名。为法不为身之句。嘉叹久之。三月十七日有旨。宣传法院。收入大藏。勅赐嵩师号明教大师。辞让不允。

癸卯八年。

禅师义青於浮山续嗣曹洞宗统。

青领悟后。复经三载。远时出洞下宗旨示之。青悉妙契。遂付以太阳衣履曰。代吾续洞上宗风。善自护持。无留此间。令见圆通秀。

曹洞第七世祖

讳义青。青社李氏子。从浮山圆鉴悟旨。嗣续太阳正脉。初住海会。次迁投子。

曹洞第七世投子祖嗣宗统(一十九年)。

祥符荫曰。兴灭继绝。大道为公。古今盛德事也。青祖时方阅藏於庐山。至熙宁六年。方住龙舒海会。实继白云端祖之席。又八年移投子。兹即嗣统者。以洞上正脉既已有在。不可久旷也。

禅师天衣下天钵重元寂。

元参天衣怀悟旨。怀尝目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潞公文彦博出镇魏府。请住天钵寺。示众曰。时当缺减。人寿少有登六七十。汝辈入我法中。整顿手脚未稳。须臾衰病老死至。前去几何。尚复悠悠。何不初中后夜纯静去。一日别博曰。入灭去。博亲往临视。执上所赐白琉璃瓶祝曰。佛法果灵。愿舍利填吾瓶。果如所愿。博自是竭诚内典。精修净业。

英宗(名曙在位四年)。

英宗甲辰治平元年。

禅师翠岩下南岳云峰文悦寂。

悦短小粹美。有精识。年十九。策杖游江淮。至筠州大愚。见屋老僧残。荒凉如传舍。悦无留意。将行而雨。雨止。芝升座曰。大家相聚吃茎齑。唤作一茎齑。入地狱如箭射。下座。无他语。悦大骇。夜造丈室。芝曰。来何所求。曰求佛心法。芝曰。法轮未转。食轮先转。后生趂有色力。何不为众乞食。我忍饥不暇。暇为汝说法乎。悦不违。即请行。及还。移住西山翠岩。悦又往依之。夜诣丈室。芝曰。又欲求佛心法乎。汝不念乍住屋壁疎漏。又寒雪。我日夜望汝来。为众营炭。我忍寒不能。能为汝说法乎。悦又不敢违。入城化炭还。时维那缺。悦夜造丈室。芝曰。佛法不怕烂却。堂司一职。今以烦汝。悦不得语而出。明日鸣犍椎坚请。悦有难色。拜起欲弃去。业已勤劳久。因中止。然恨芝不去心。地坐后架。架下束破。桶盆自架而堕。忽开悟。顿见芝从前用处。走搭伽黎上寝堂。芝迎笑曰。维那且喜大事了毕。悦再拜汗下。不及吐一词而去。服勤八年而芝殁。东游三吴。所至丛林改观。雪窦尤敬畏之。每集众茶。特设榻以示礼异。出世南昌翠岩。未几住法轮给舂监刈。皆自董之。见挟幞负包而至者则喜。见荷担者。蹶頞曰未也。更三十年。跨马行脚也。俄迁云峰。升座辞众。泊然而化。阇维。得五色舍利。塔於禹溪之北。

禅师雪窦下天衣义怀寂。

怀嗣雪窦显。自铁佛至天衣五迁法席。皆荒凉处。怀至必幻出楼观。四事成就。退居吴江圣寿。晚居池州杉山。门弟子智才住佛日。迎归侍奉。才如苏城未还。怀促其归。及踵门。怀曰。时至吾行矣。才曰。师有何语示徒。乃说偈曰。红日照扶桑。寒云封华岳。三更过铁围。拶折骊龙角。才问卵塔已成。如何是毕竟事。怀举拳示之。遂就寝椎枕而寂。

禅师宗本出世瑞光。

本无锡管氏子。体貌丰硕。言无枝叶。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升道价重丛林。归之者如云。本毙衣垢面。探井臼。典炊爨。以给众。夜则入室参究。升曰。头陀荷众良苦。亦疲劳乎。对曰。若舍一法不名满足菩提。实欲此生身证。其敢言劳。升阴奇之。历十年。方剃发受具。又服勤三年。乃辞升遍参。至池阳景德。谒禅师义怀。言下契悟。为侍者。众未有知者。喜寝。鼻息齁齁。闻者厌之白怀。怀曰。此子吾家精进幢也。汝辈他日当依赖之。无多谈。怀居寿圣时。漕使李复圭过怀。夜语及曰。瑞光法席虚。愿得有道衲子主之。时本在坐。怀指曰。无如此道人也。圭遂请本出世瑞光。开堂日。众集击鼓。鼓旋於地。圆转震响。众惊却。有僧出曰。此法雷震地之祥也。言毕失僧所在。法席日盛。众恒五百。

禅师石霜下翠岩可真寂。

真将寂。示疾甚苦。席稿於地。转侧不少休。喆侍者垂泣曰。平生诃佛骂祖。今何为乃尔。真熟视诃曰。汝亦作此见解耶。即趺坐呼侍者烧香。烟起入寂。

乙巳二年。

禅师法演自瑞光抵浮山遂参祖领悟分座。

演巴西邓氏子。少落发受具。游成都讲席。习百法唯识。窥其奥。置之曰胶柱安能鼓瑟乎。负笈出关。所至无足当其意者。谒瑞光本。举古今因缘会尽。惟不会僧问兴化四面八方来时如何。化云。打中间底。僧作礼。化云。我昨日赴个村斋。中途遇一阵卒风暴雨。却向古庙里避得过。请益本。本曰。此是临济下因缘。须是问他家儿孙始得。遂谒浮山远。请益前话远曰。我有个譬喻。你一似三家村里卖柴汉子。把个匾担向十字街头立地问人。中书堂今日商量甚事。演默计曰。若如此。大故未在。远知演根器异。一日语曰。吾老矣。恐虚度子光阴。可往依白云。此老虽后生。吾未识面。但见其颂临济三顿棒话。有过人处。必能了子大事。演潸然礼辞至白云。祖一见曰。川藞苴。汝来耶。遂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话请问。祖叱之。又祖示以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因缘。久之未契。一日自廊趋上法堂。疑情顿息。献投机偈曰。山前之片闲田地。叉手丁宁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祖特印可曰。栗棘蓬禅属子矣。令掌磨事。一日有僧见磨转。遽指以问曰。此神通耶。法尔耶。演褰衣旋磨一匝。僧无语。未几祖至。语演曰。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祇是未在。演於是大疑。私自计曰。既悟了。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如何却未在。遂参究累日。忽然省悟。从前宝惜。一时放下。走见祖。祖为手舞足蹈。演亦一笑而已。演后曰。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风。祖一日示众曰。古人道如镜铸像。像成后镜在甚么处。众下语不契。举以问演。演近前问讯曰。也不校多。祖笑曰。须是道者始得。乃命分座。开示方来。

祥符荫曰。古人眼明心公。不欺后学。观雪峰古佛之於风穴。(风穴在雪峰时。请益临济四宾主。峰曰我当时与岩头钦山结伴参临济。值济已迁化。上座要知这话。须问他家儿孙始得。后风穴举似南院。院叹曰。雪峰古佛。乃遥望礼拜)瑞光本之於五祖。可以想见其青天白日之襟怀。古人一言半句之间。彻见其人生平。观莲华峰庵主。以一转语识云门儿孙。浮山远公以一颂知白云有过人处。可以想见其紫电清霜之眼目。至演已投机。而下载清风。乃明得於出身白汗之后。甚矣悟之不可不透。而大法之不可不明也。总之不自欺。方不欺一切。佛祖者不自欺。而不欺一切之人也。学道岂有他哉。

丙午三年。

积翠南迁黄龙。

克文首众。庆闲典客。慧元为侍者。德普以两川义虎。自绵州弃讲来参。彬彬集一时之盛。追媲马祖百丈。

净因琏再乞归山诏许之。

琏复上疏乞归。献偈曰。千簇云山万壑流。归心终老此峰头。余生愿祝无疆寿。一炷清香满石楼。上付以札子曰。大觉禅师怀琏。受先帝圣眷。累锡宸章。屡贡欵诚。乞归林下。今从所请。俾遂闲心。凡经过小可庵院。随性住持。或十方禅林。不得逼抑坚请。琏携之东归。鲜有知者。四明郡守迎致育王。众建宸奎阁。苏翰林轼知杭州。以书问之曰。承要作宸奎阁碑。谨已撰成。衰朽废学。不知堪上石否。见参寥说。禅师出京日。英庙赐手诏。其略云。任性住持。不知果有否。切请录示全文。欲添入此一节。琏终藏不出。逮委顺后。获於箧笥。

丁未四年(十二月杜鹃鸣於洛阳)。

神宗(讳顼在位一十八年)。

神宗戊申熙宁元年。

己酉四年。

禅师石霜支下隆兴黄龙慧南寂。

三月一日四祖演通法嗣书。南上堂。山僧才轻德薄。岂堪人师。盖不昧本心。不欺诸圣。未免生死。今免生死。未出轮回。今出轮回。未得解脱。今得解脱。未得自在。今得自在。所以大觉世尊。於然灯佛所无一法可得。六祖夜半於黄梅。又传个甚么。乃说偈曰。得不得。传不传。归根得旨复何言。忆得首山曾漏泄。新妇骑驴阿家牵。翼日午时。趺坐示寂。阇维。舍利五色。塔於前山。南同翠岩悦。参福昌惟善。时适病寒。服药出汗。悦从禅侣徧借被。咸无有焉。有纸衾者。皆以衰老。亦可数。相与太息曰。善公本色住山人也。南盛化时。荆湖江淮衲子奔趋。恒百里无托宿。且多为盗劫。住兴化禅师绍铣。半五十里为馆。令僧主之以接纳。俾得宿食而去。诸方高其风。铣北禅贤嗣。寂后阇维。目睛不坏。二肠屈折如铁。

祥符荫曰。黄龙证三昧於狱中。以三关把断天下要津。憧憧走英衲如鹜。与杨岐祖。号二甘露门。然非云峰悦极力指之。几何其不流为药汞银乎。噫。师友之成就。讵可泯也。

禅师祖心补住黄龙。

心初参云峰悦。三年。难其孤硬。造黄檗得旨。南寂。众请心补住。心欲举圆玑代之。玑掉头径去。心遂继其席。慧元住吴江寿圣寺。遣僧投黄龙嗣法书。南视其欵识曰。吾偶忘此僧。谓专使曰。书未欲开。可令亲来见老僧。专使反命。元即腰包而来。次南昌。闻南已化去。因留叹息。适祖心出城。相会与语奇之曰。恨老师不及见耳。

禅师庆闲住吉州隆庆院。

闲出家远游。所至自处。罕与人接。有即之者。一举手而去。师事积翠南。南甚重之。庐陵守张鉴请居隆庆院。

禅师行伟住仰山。

伟初受贤首宗於太三藏。因同学劝发弃讲。谒南坐夏积翠有省。住仰山。法席冠江淮。平昔同参知名者皆集。伟莅事有法度。尝遣化十二辈。以其名付维那。使明日俱来受曲折。及会茶。辄失一人。伟问为谁。曰永泰。伟方经营中。首座曰。泰游山去。请以他僧备员。伟然之。俄有告者曰。泰实在。首座匿之以欺众耳。伟色庄。使搜得之。泰自陈怯弱。惧失所受事。首座实不知也。伟令击钟集众曰。首座已分座授道。又老师所赏识。昧心罔众。他人犹不可。乃甘自破坏乎。遂与泰俱出院。诸方服其公。

禅师黄龙下隆兴泐潭洪英寂。

英阅华严十明论。发明心地。趋积翠印旨。又见翠岩真。一时学者趋向。住泐潭。六月知事纷争。止之不可。初九日谓众曰。领众不肃。正坐无德。吾有愧黄龙。呼维那鸣钟集众。叙行脚始末曰。吾灭后火化。以骨石藏普通塔。明生死不离清众也。

庚戌三年。

禅师元佑辟潭州道林为师席 发明(禅林兴废不书。此书以佑能得宗师体裁也)。

佑嗣黄龙南。智辩自将。气出流辈。南寂。去游湘衡。衲子追随。声重荆楚。谢师直守潭州。欲禅道林之律居。尽礼致佑为第一世。佑欣然肯来。道林蜂房蚁穴。迭见层出。像设之多。冠於湘西。佑夷廓之为虚堂。为禅室。以会四海之学者。役夫不敢坏像设。佑自锄弃诸江曰。昔本不成。今安得坏。吾法尚无。凡情存圣解乎。六年而殿阁崇成。

辛亥四年。

禅师云门下第五世庐山圆通祖印居讷寂。

讷住圆通二十年。移住四祖开元两剎。所至丛林。号称第一。既老。休居於宝积岩。讷临众简严。不妄言笑。尝习定。初叉手自如。中夜渐升至膺。侍者每视。以候鸡鸣。其精进如此。三月无疾而化。

壬子五年。

禅师克文开法圣寿。

文陕府郑氏子。裂缝掖出家。弃讲南游。谒云居舜不契。闻云峰悦之风。兼程而往。至则悦已寂。嗟曰。既无其人。吾何适而不可。山水虽佳。未暇游也。坐夏大沩。遂造黄龙。初到不契。乃曰。此老只是个修行僧。不会我语。遂去。见香城顺。得见南用处。复回黄龙。为首座。嗣其法。高安太守钱弋请出世圣寿。文方饭於州民家。使至遁去。系同席数十人。有见於新丰山寺者。因叩首泣下曰。师不往。吾党受苦矣。文曰。以我故累君辈如此。因受之。遂阐法焉。

禅师道光主法平江灵岩。

光道行卓绝。远近尊礼。住持日。荆公王安石送以诗云。百花深处寺。犹指旧吴宫。事往人何在。香消径已空。今朝送师去。兹地阐宗风。别意兼乡思。依依云树东。

禅师云门下第五世佛日明教契嵩寂。

嵩居佛日。退老永安兰若。寂后阇维。眼舌童真顶骨不坏。舍利红白。晶洁。大如菽。

临济第九世白云祖示寂。

祖住白云。应化龙门兴化。六坐道场。所至众如云集。寿四十八。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