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证治准绳·幼科

赤白痢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汤氏云:小儿痢疾,皆因饮食无节,或餐果食肉,不知厌足,乃脾胃尚弱,不能克化,停积于脏,故成痢也,热搏则赤。风寒之气入于肠胃,致令津液凝滞则成白。痢或夹青者,有惊积,或如鱼脑肚中疼甚者,大抵八痢,但冷热赤白,药性虽有不同,治法不相远矣。又有赤白相杂者,当先去其热积,须用大黄、枳实、朴硝之类,以去其热毒,然后黄连、黄芩、黄柏解其热,痢自止,疼自定,此妙法也。如痢不止,则用地榆熟艾等剂调理,自然平复。脾虚者,不可轻用罂粟涩滞等剂,必致危困,须用没石子、黄连、阿胶、地榆以止之,方为尽善,其枳壳、芍药皆要药也。噤口痢不能食者,石莲散主之,香脯散亦可。冷痢如豆汁,肚疼者,胃风汤主之。脾毒痢,脏热,当服香连丸、黄连香薷散去桂、五苓散(惊)、茅花汤,当归、芍药、枳壳、地榆、川芎等剂,先与解毒退热,却与开胃进食,分利水谷,宽肠定痛,先与水浸丹、《局方》败毒散(痘初热)、地榆饮、宽肠枳壳散。有热而痢不止者,三黄熟艾汤主之。积滞不通者,神芎丸亦可用。热甚烦躁者,黄连解毒汤解之(烦躁),泼火散亦效。〔曾〕赤白之痢,世人莫不曰赤为阳为热,白为阴为冷,或曰无积不成痢。至于调治,若以冷热之剂互进,或投去积之药,必难取效,不究其原,何由可疗。且四时八风之中人,五运六气之相胜,夏秋人多痢疾,《内经》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至真要大论》曰: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其可拘于无积不成痢之说,若专以积为论,岂一岁之中,独于夏秋人皆有积,春冬不然。盖风邪入胃,木能胜土,不为暴下,则成痢疾赤白交杂,此为阴阳不分,法当分正阴阳,五苓散以导其逆,理中汤以温其胃,使色归一,然后施治。若一分之后,仍赤白同下,则当究其所患之因,若先白后赤,乃内伤生冷,失于盖覆,由元气感于暑热,治法先救其里,次解暑毒。若先赤后白,乃先伤热而后失盖感冷,先宜解热,后治其痢。有夹热而痢者,则下纯鲜血,此风能动血,宜冷服黄连香薷散(吐泻)川草散、及当归散(潮热)加醋炒蒸柏叶,水姜煎服,或羌活散加三和汤,水姜仓米煎。

有挟冷而痢者,则下纯白冻,或白上有粉红色,或似猪肝瘀血,皆为阴证,盖血得寒则凝涩故也,先用 咀五苓散加守中汤(泻)煎投,次以附子理中汤带凉服,或固真汤(慢惊)。倘不辨其虚实冷热,妄行施治,必致脾胃愈虚,不能乳食,成噤口痢者则难疗矣。又有里急后重,盖里急为阳,后重为阴,未圊前腹痛为里急,已圊后腹痛为后重,故里急者大肠涩也,先以大顺饮加宽气饮(急惊)和解,及羌活散水姜仓米煎服,次下宽肠丸。后重为气虚,用 咀五苓散加人参、水姜煎服,并投香连丸。若二证俱作,前二丸子并进,或双金饮、金粟丸亦佳。然泻痢二字,自是两证,粪夹水,来多而顺者曰泻,带血冻白冻,来三五点而痛者曰痢,轻重阴阳,于此而分,斯为治法。有脓血交杂,经久不止,昼轻夜重,或昼夜频数,食减痛多,并用万金散、神效散、主之。有五色痢者,乃因五脏蕴热,日久不散,故有是证,盖五脏受热,荣卫不调,五谷不化,熏腐脏腑,神气昏沉,此候已危,最苦是腹中刺痛,儿小者无治法,盖五色者,乃五脏之色皆见于外,儿大者可用《局方》三神丸,或小来复丹以五苓散送下,或者可疗,若投药如故,不可为也。又有风痢,多是黄褐色,与疳泻颇同,但不臭为异耳,此风毒停滞于脾,宜去脾经风毒,泻黄散主之,若见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少,涩痛热并作,唇裂眼赤,气促心烦,坐卧不安,狂渴饮水,谷道倾陷,时复面容如妆,饮食不进者难治。〔薛〕钱仲阳云:泻痢黄赤黑,皆热也。泻痢青白,米谷不化,皆冷也。东垣云:白者湿热伤于气分,赤者湿热伤于血分,赤白相杂,气血俱伤也。海藏用四君、芎、归治虚弱之痢,四君、干姜治虚寒之痢。愚尝治手足指热饮冷者,为实热,用香连丸。手足指冷冻饮料热者,为虚寒,用异功散送香连丸。若兼体重肢痛,湿热伤脾也,用升阳益胃汤。小便不利,阴阳不分也,用五苓散。若湿热退而久痢不愈者,脾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倍加升麻、柴胡。泻痢兼呕,或腹中作痛者,脾胃虚寒也,用异功散加炮姜、木香。或变而为疟者,肝克脾也,用六君、升麻、柴胡、钓藤钩。若积滞已去,痢仍不止者,脾气虚也,用四君子送下香连丸。若因乳母膏粱浓味,六淫七情,致儿为患者,当各推其因,仍兼治其母,并参冷热泻及积滞腹痛等证览之。

挟表证宜发表

羌活散 治伤风时气,头痛发热,身体烦疼,痰壅咳嗽,失音鼻塞声重。及解时行下痢赤白。

人参(去芦) 羌活 赤茯苓(去皮) 柴胡(去芦) 前胡(去芦) 川芎 独活 桔梗(锉炒)枳壳(去瓤,麸炒微黄色) 苍术(米泔水浸一宿,去粗皮,滤干,锉片,炒至微黄色) 甘草(各一两)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薄荷三叶,煎七分,无时温服。发散风邪,入葱白同煎。痢证,姜、仓米煎。

有积宜下之

〔汤〕治痢之法,若欲取积,只用《官局》进食丸(痞)甚稳,虽取积,又能治痢,万无一失。积以下,急以四君子汤加豆蔻、诃子补之,次服浓肠香连丸得效。

〔丹〕治小儿痢疾。

黄连 黄芩 大黄 甘草上煎服。赤痢,加红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

治小儿赤白痢,多体弱不堪下,大困重者。麻子一合炒令香熟,为末,每服一钱匕,蜜浆水和服,效。

水浸丹 治泻痢,先锋之药。

黄丹(研细,一两) 巴豆(大者、二十五个,去皮膜研细、出油。或黄丹二两半)

上研匀,用黄蜡半两,熔作汁拌匀,量大小旋丸,水浸,吞下。汤使更临病随意用。一方,黄丹一两,巴豆四十九粒,乳香二钱,麻油二钱,蜡半两熔汁和丸,名顿止丹。又,冷证,加木香二钱半。

宽肠丸 治痢后里急,大腑闭涩不通。

枳壳(水浸,去穣,锉片,麦麸、炒微黄,仍用清油浸透,一两、焙干五钱) 麻仁(去壳) 木通(去皮节) 大黄(半生半炮) 槟榔 大腹皮(净洗,焙干。各二钱半)

上,除麻仁用乳钵极细杵,外五味,槟榔不过火,余焙,同研成末,入乳钵中与麻仁再杵匀,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仍以枳壳、甘草煎汤,空心送下。一二岁婴孩,温蜜汤下。

热痢用凉药

海藏治赤痢用四君子加赤芍药、当归,入粟米少许同煎。

黄连解毒汤 治时疾三日,已汗解,苦烦闷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亦治热痢。

黄连(三钱) 黄柏(半两) 栀子(四个,擘) 黄芩(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服。

泼火散 治中暑烦躁,发渴口干,及治血痢。

青皮(去白) 赤芍药 黄连(去须) 地榆(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冷水调下。如蓄热而气血妄行,加甘草。

芍药柏皮丸 治一切恶痢,窘痛脓血。

芍药 黄柏(各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上为末,滴水丸,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加枳壳。

宽肠枳壳散 顺气止痢。

甘草(六钱,炙) 枳壳(去穣、炒,二两四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沸汤点服。

三黄熟艾汤 治积,脏腑下痢赤白,及治伤寒四五日而大下热痢,服诸药多不止,宜服之。

黄芩 黄连 黄柏(各七钱半) 熟艾(半鸡子大)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地榆散 治泻痢血痢。

地榆 诃子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盐米汤调下。有热,加黄芩。

又方地榆 诃子 浓朴(姜制。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姜枣煎服。

地榆饮 治冷热痢,腹痛下痢,赤白频并。

地榆 甘草 芍药 枳壳(各二钱半)

上锉散。每服二钱,白水煎。加黄连妙。

又方地榆 乌梅 柏皮 甘草 当归(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二钱,煎服。

川草散 治腹痛下痢赤白,不拘远近。

川芎 白芷 甘草(半生半炙。各七钱) 赤芍 当归(酒洗) 净黄连(各五钱)

上,锉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白痢,白姜汤调。赤痢,甘草汤调。赤白痢,温米清汤调。并空心服。

治热痢备急方用井花水调腊茶蜜,磨生姜,渴则饮之。

《本事》治小儿赤痢。

捣青蓝汁二升,分四服。(《圣惠方》治小儿中蛊下血)

治小儿屎血。

甘草五分,以水六合,煎取二合,去滓,一岁儿一日服令尽。

钱氏黄柏丸 治小儿热痢下血。

黄柏(去皮,半两) 赤芍药(四钱)

上为末,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量儿加减。

栀子丸 治少小热痢不止。

栀子(七枚) 黄柏(三分) 黄连(五分) 矾石(四分) 大枣(四枚,炙令黑)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夜二。服不知,稍加至十丸。

《外台》子芩汤 疗小儿热痢。

子芩(十二分) 知母 女萎(各六分) 竹叶(切八分) 黄柏 甘草(炙各四分)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甚妙。

《圣惠》栀子仁散 治小儿热痢腹痛,心烦口干,小便赤黄,不欲饮食。

栀子仁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 黄柏 地榆(微炙,锉。各三分)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乌梅散 治小儿热痢,但壮热多渴,而痢不止。

乌梅(二枚,微炒,去核) 黄连(去须,微炒) 蓝叶(各一分) 犀角(屑)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形证》治赤痢开胃散

白术 茯苓 人参(各半钱) 石莲子(去皮壳心,十个)

上为末。藿香汤下半钱。

(孔氏)治赤白痢骨立。地榆一斤,水三升,煮升半,去滓,煎如饧,空腹服。

黄连例(钱氏法) 加黄柏,为二圣丸(治疳)。加橘皮,为橘连丸(治疳)。加榆仁,为榆连丸(治疳)。加黄芩、大黄,为三黄丸(治积热)。加阿胶、茯苓,为阿胶丸(治痢)。加诃子、木香,为小香连丸(治痢)。加豆蔻、木香,为豆蔻香连丸(治泻)。加木香、白附子,为白附子香连丸(治痢)。加阿胶、当归、干姜,为驻车丸(治痢)。

冷痢用温热药

〔海藏〕治白痢,用四君子等分,加干姜减半,入粟米少许,同煎。

大顺饮(见吐)

养脏汤 主生津益气,温肠止痢。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二钱半) 白芍药 白术(各半两) 南木香 肉桂(去粗皮。各一钱) 肉豆蔻 罂粟壳(去蒂,锉,蜜水炒) 诃子肉(各一钱半)

上件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入仓米同煎。

《广济》疗客冷白痢。

人参(六分) 浓朴(炙) 甘草(炙。各四分) 茯苓 桔梗(各五分) 粱州榉皮(八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可一合为度,以瘥止。忌如常法。

《婴孺》治五六岁儿冷痢。

当归 黄连 龙骨(各四分) 赤石脂 浓朴(炙) 干姜 酸石榴皮(各二分)

上切,以水三升半,煮一升六合,为四服。相去一炊久服。

雄朱散 治小儿肠胃虚冷,下痢频并,日夜疼痛,不可忍。

雄黄(一分,细研、水飞过) 乳香(细研) 白矾( 。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陈米饮调下。一日三服。

玉脂散 治冷痢,大便色青,甚则有脓。

白石脂 当归(洗,焙干) 丁香 白术(炮。各一两) 草豆蔻(去皮) 浓朴(生姜汁制。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治白痢艾汤

艾叶(微炒) 当归(各一两) 干姜(炮) 木香 诃梨勒皮(炮。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粟米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养脏汤 治白痢频并。

当归(洗。焙干) 乌梅肉(炒干) 干姜 黄 白术(炮) 龙骨(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粟米各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乳食前。最大小加减。

《圣惠》治秋深冷痢不上,灸脐下二三寸动脉中、三壮,炷如麦。

寒热杂合

香连丸 治赤白下痢。烦渴作痛。

南木香(半两,不过火) 净黄连(一两,锉,用茱萸炒,仍去茱萸) 乌梅肉(二钱半,薄切,用屋瓦,慢火焙干)

上为末,用阿胶半两,锉碎,炒胀,水化为糊,候冷,入乳钵内同前药末亭分杵匀,丸作麻仁大。赤痢每服三十三丸至五十五丸或七十七丸,甘草汤空心下。

白痢丸数同前,白姜汤空心下。赤白交作温米清汤空心咽服。

金粟丸 治下痢赤白,水谷不化。

净黄连(一两) 川芎 枳壳(制) 谷芽(净洗,焙干) 赤茯苓(去皮) 白芷 南木香(各半两) 神曲(一两,别研为末,作糊)

上,除木香别锉,不过火,余六味焙,入木香同为末,用神曲末煮糊丸,粟谷大。每服七十丸至百丸,空心温米清汤下。或不拘时。

白附香连丸 治肠胃气暴伤,乳哺冷热相杂,渴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扭撮,昼夜频并,乳食减少。

黄连 木香(各一钱) 白附尖(二个)

上末,饭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前。日夜各四五服。

豆蔻香连丸 治泄痢,不拘寒热赤白,阴阳不调,腹痛肠鸣切痛,立效如神。

黄连(炒,三分) 肉豆蔻 木香(各一钱)

上为细末,粟米饭丸,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日夜各四服。食前米饮下。

木香丸 治小儿泄泻青白,脓血相杂。

黄连(吴茱萸同炒,去茱萸,一两) 肉豆蔻(煨,二个) 木香(一钱)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赤痢,粟米饮下。白痢,浓朴汤下。空心服。

小香连丸 治冷热腹痛,水谷利,肠滑。

木香 诃子肉(各一分) 黄连(半两)

上为细末,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三五十丸,食前频服之。

〔吉氏〕香连丸 治赤白痢。

黄连 木香 诃子皮(各一两) 肉豆蔻(二个) 子芩(半两)

上末,蜜丸绿豆大。空心煎醋浆汤下,大人十丸,小儿五丸,空心日午再服,煎姜蜜汤下。

白脓痢

《婴童宝鉴》论小儿肠寒,即下白脓腹痛。

《颅囟经》治孩子冷毒疳痢,白脓疳靛,日加瘦弱,不吃食,腹痛。

青木香(一分) 黄连(半两)

上末,以蜜丸,如梧子大。一岁以上,空心熟水下一丸,三岁五岁服二丸。药性热,不宜多服。忌生冷。《圣惠》收治冷热痢,二物等分。

《葛氏肘后》鸡子饼 疗小儿秋夏暴冷痢,腹胀,乍寒乍热,白带下。

上,用鸡子一枚,胡粉一丸碎,绢筛,合鸡子黄白共捣研调,熬令熟,如常鸡子饼,儿年一岁,一食半饼,日再,不过二饼即瘥,儿大倍作。凡羸弱不堪与药,宜与此饼。

《王氏手集》治大人小儿纯脓白痢,其效如神。脂附丸

大附子(一枚)

上,先用猪膏掳成油半盏许,蘸前件附子,令裂,涝出,放冷,削去皮脐,碾为细末,以枣肉和丸。

大人如梧子大。小儿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米饮汤送下,空心食前服。

《朱氏家传》治小儿白脓冷痢,脐下绞痛。

诃子皮 青木香(各等分)

上件,并为末,以粳米饭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五丸。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附子散 治小儿疳痢,多有白脓,腹内 痛。

附子(炮,去皮尖,一枚) 龙骨 赤石脂(各半两) 密陀僧 黄丹 胡粉(炒) 乌贼鱼骨(烧灰) 赤芍药(各一分)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一日三服。

纯血痢

巢氏云:小儿痢如膏血者,此是赤痢,肠虚极,肠间脂与血俱下故也。《圣惠》夫小儿血痢者,由热毒折于血,血入大肠故也,血随气循环经络,通行脏腑,常无停滞,若为毒热所乘,遇肠虚,血渗入于肠,则成血痢也。《宝鉴》小儿肠热,即痢下鲜血,一如肠风。《外台·广济》疗小儿热毒血痢方。

犀角(十分) 地榆(六分) 蜜(三分) 地麦草(五合)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大小服之。

又方葱白(三两) 香豉(三合) 栀子(绵裹,七枚) 黄连(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外台·刘氏》疗小儿血痢方。

地榆 黄柏 黄连 黄芩(各六分) 马蔺子(二分) 茜根(一两) 生姜(三分)

上七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大小量之,与一合至二合为度。

〔陈藏器〕小儿寒热丹毒中恶注忤痢血方上,并煮草犀根汁服之。更良,生水中者,名水犀也。

《食医心鉴》治小儿血痢方上,取生马齿苋绞汁一合,和蜜一匙匕,空心饮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烦热口干腹痛。黄连散

黄连(去须,微炒) 犀角(屑) 白 荷根 黄芩 蔓青根 吴蓝(各一两) 白头翁(三分)甘草(炙微赤,锉)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不瘥马齿菜汁粥方

马齿菜汁(一合) 蜜(半合) 粟米(一合)

上,以水一大盏煮作粥,后入二味和调,食前服之。

〔张涣〕水蓼丹 治血痢疳瘦。

蛇蜕皮(烧灰) 鸡头壳(烧灰存性。各一两) 胡黄连 水蓼(各半两。以上各捣罗为细末,次用) 朱砂(半两) 真芦荟 牛黄 粉霜(各细研,一分)

上件都拌匀,再研细,软饭和,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麝香汤下。量儿大小加减,不拘时候。

〔张涣〕治热乘于血,渗入肠胃,其病则赤。黄连丹方黄连(去须,二两) 当归(洗,焙干,一两) 白头翁 蔓青根(汤洗,焙干。各三分) 木香 川楝子(面裹、炮。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茜根汤 治血痢不瘥。

茜根(锉) 地榆(锉) 黄连(去须) 赤石脂 阿胶(炙熟。各一两) 甘草(炙) 黄柏(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

〔张涣〕浓肠丹 治血痢肠虚。

黄连(去须) 川楝子(各一两) 木香 阿胶(炙) 吴茱萸(微炒) 当归(洗,焙干。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粟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乳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圣效散 治血痢久不瘥。

赤石脂(烧赤) 白龙骨 阿胶(炙。各一两) 诃梨勒皮 木香 干姜(炮) 黄连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煎粟米饮调下,食前。

〔张涣〕必效丹 治血痢频并。

川黄连(去须,二两) 大枣(半升) 干姜(一两) 白矾(半两)

上件,用瓦器盛,盐泥固济,留一窍子,以木炭火烧,烟息为度,取出,捣罗为末,白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钱乙〕附方 治小儿热痢下血。

黄柏(去皮,半两) 赤芍药(四钱)

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粒,食前米饮送下。大者,加丸数。

《吉氏家传》治小儿血痢方上用宣连为末,以鸡子搜作饼子,炭火 令通赤,便盖着勿令泄气,候冷,细研。空心米饮下半钱,大人一钱。以意加减服。

又方上,只用熟水调下好郁金末半钱。

《吉氏家传》地榆散 治小儿血痢,日久不瘥。

地榆(一分,炒) 诃子(五个,炮、去皮) 陈槐 黄连(各一钱,炒)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陈米饮下。

脓血相杂痢

《圣惠》夫小儿脓血痢者,由热毒在脏,血得热则流溢,渗入大肠,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腹虚则泄,故成脓血痢也。

《葛氏肘后》小儿毒下及赤滞,下如鱼脑。白头翁丸方白头翁(三分) 黄连(六分,研) 石榴皮(三分,有毒、除石榴皮,用犀角屑三分)

上三物,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儿生四十日以五合为三服,大者,则加药。

《肘后》乳母方

扁豆茎(一升,炙令干,乃切之) 人参(三两)

上,以水三升,煎取一大升半,去滓取汁,煮粟米粥与乳母食之,良。常遍盖覆乳勿冷,佳。又法,乳母常食粥,仍欲乳儿,先捻去少许,即当佳。

《肘后·近效方》疗小儿三岁即患痢,初患脓少血多,四日脓多血少,日夜四十余行。朱子丸方服即效。

生地黄(汁五小合) 羊肾脂(一小合)

上先温肾脂令暖,分三四服,立效。乳母须禁食,并有乳母方在前。

《千金》黄柏汤 治小儿夏月伤暴寒,寒折大热,热入胃,下赤白滞如鱼脑,壮热头痛,身热手足烦,此太阳之气外伤于寒,使热气便入胃也,服此方良。若误以利药下之,或以温脾汤下之,则热剧。以利药下之,便数去赤汁如烂肉者,或下之不瘥,后以涩热药断之,下既不止,倍增壮热者服之即效。或者温病热盛,复遇暴寒折之,热入腹中,下血如鱼脑者,服之良。

黄柏 黄连 白头翁(一作白蔹) 升麻 当归 牡蛎 石榴皮 黄芩 寄生 甘草(炙。各二分) 犀角 艾叶(各一分)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百日儿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余日至期岁,一服三合半。

《千金》治小儿赤白滞下杂方 薤白一把,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柏叶、麻子末各一升,以水五升,煮三沸,百日儿每服三合。乱发灰、鹿角灰等分,三岁儿以水和服三钱匕,日三。牛角 灰,水和服三方寸匕。捣石榴汁服之。烧蜂房灰,水和服之。生地黄汁、白 荷根汁各五合,微火上煎。

单服生地黄汁一合。

《圣惠》吴蓝散 治小儿脓血痢如鱼脑,腹痛。

吴蓝 川升麻 赤芍药 龙骨(各一两) 栀子仁(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豉三七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樗根皮散 治小儿脓血痢如鱼脑,困重。

臭樗根皮(一分,锉,炒微黄) 枳壳(去瓤,麸炒微黄) 黄连(去须,微炒) 芜荑(微炒) 赤芍药(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豉三十粒、葱白一茎,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人参散 治小儿脓血痢,多时不瘥,腹痛羸瘦,不欲饮食。

人参(去芦头) 当归(锉,微炒) 地榆(微炙、锉)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连(去须,微炒) 子芩 黄柏(微炙,锉) 赤芍药 芜荑(微炒)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薤白一茎,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鸡屎矾丸 治小儿脓血痢不瘥,渐加瘦弱。

鸡屎矾(烧灰) 龙骨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连(去须,微炒。各一两) 胡粉(一分,炒微黄)

上件药捣,罗为末,煎酽醋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暖浆水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养生必用》黄连阿胶丸 治热痢下重,脓血疼痛,腹中痛不可忍。老人、产妇、虚劳人、小儿、并宜服。

黄连(去须,各两半) 白茯苓 白芍药 阿胶(杵碎,慢火、炒如珠子白色,别杵为细末。各半两)

上,上三物为细末,斟酌米醋多少,熬胶得所,和匀入臼,杵万下,众手丸如绿豆大。每服自二十丸为始,止于五十丸,食前温米饮下,日二三,以知为度,未知加药。更丸一等如黄米大,与小儿服。

燔发散 治肠 ,下脓血。

白石脂(一分) 发(烧) 甘草(炙。各二分)

上为末。米汁和二刀圭,日二服。

〔张涣〕健胃丹 治泄利兼脓血,日渐羸瘦。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白矾(一分,枯令汁尽) 乌梅肉(炒) 龙骨 白石脂 神曲(炒) 干姜(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醋煮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青橘丹 治冷热相交,赤白相杂脓血。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当归(汤洗,焙) 黄连 干姜(各一两) 浓朴(生姜制) 肉豆蔻(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食前。

长沙医者王充传通神丸 治小儿大人痢疾下脓血,里急腰重,脐腹疼痛。

没药 五灵脂 乳香(各研细,炒,一钱) 巴豆(七枚,去皮心膜、压出油)

上四味,同研令细匀,滴水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粒,生木瓜研水下,不拘时候。

五色痢

《形证论》歌曰:五色之痢最多端,见此方知有五般,青色只因惊积聚,黄多食积在脾间,白色冷虚肠胃患,赤为积热最难安,鸡肝隐积多成片,黑血相和不易安,唇搐胸高兼露齿,脸红筋出每居前,急安脏腑和汤散,医者留心按古贤。又歌曰:五色之痢莫言奇,四岁之前始有之,青色只因惊积聚,黄因食积毒于脾,赤黑已知心肾病,白多残害是脾为,三七以前无变动,休令多睡饮餐迟。此疾,且须和五脏,补荣卫,方渐渐安愈,如目肿,不进饮食(杨云是恶候)只与调胃散补之。

汉东王先生 汤丸 治小儿泻痢,五色脓血如烂鱼肠,并无大便,只是脓血,肠中搅痛。

粉霜 轻粉 砂(各一钱) 朱砂(抄一钱匕) 白丁香(匙抄四钱) 乳香(半钱,别研)巴豆(七粒,去皮心,不出油)

上为末,蒸枣肉丸。每服婴孩三丸如粟米大,二三岁如大麻子大,四五岁亦如麻子大,并旋成丸,煎 汤吞下,一日二服,间调胃气药与之。

三十六种内治下五色恶物心神烦热不止方地榆 白茯苓 黄柏(炙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三服。

三霜丸 治小儿赤白或五色积痢。

巴豆(去皮,拣选白色肥好者、三钱,研细,先用白绢包三二十重,次用白纸外面包定,大石压令油尽,取二钱轻者为用) 真轻粉 粉霜(各二钱)

上三味,同研匀极细,别取好黄蜡三钱,酒煮三二十沸,取出,去酒令净,再熔入药和之,如有煮酒蜡亦堪用,和成剂,油单内盛,如服食,旋丸如小绿豆大。

三岁以下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温熟水下,量儿大小加减。

《吉氏家传》治五色痢兼渴不止方茯苓 宣黄连 黄柏(各等分)

上件,取黄柏末以浆水打如面糊,良久和前二味为丸,如绿豆大。三岁,米饮下七丸。杀疳,熟水下五丸。

至圣丸 治五色痢。

浓朴(去皮,姜制) 黄柏(略去皮,以鸡子白涂炙黄熟,如干、再上) 当归(酒浸)

上三味,等分,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儿,细丸。浓朴汤下,每服四十丸,加减。

定粉散 治疳痢,五色痢。

定粉 龙骨 黄丹( 过。各二钱) 诃子(三个,煨熟,取肉)

上为末。每服半钱,粥饮下,三岁以上半钱。

噤口痢

石莲散 治小儿噤口痢,哕逆不食,止而复作。

莲肉(去心,炒)

上,为末。每一钱,米饮调服。一方,用山药为末,米饮调下,亦可。

香脯散 治小儿刮肠下痢,噤口不食,闭眼合口,至重者。

精猪肉(一两、薄批一片) 腻粉上,将肉于炭火上慢炙,旋铺腻粉,炙令成脯,每以少许与吃,如未知吃,且放鼻间,自然要吃。此方,治胃口有毒,至奇至妙。

〔丹〕小儿噤口痢酿乳法浓朴 枳壳(各五分) 白术 芍药(各半两) 滑石(一两) 木通 陈皮 甘草(各五分)

上,分四帖,细研。桃仁七枚,水二盏半,煎取一盏,与母服,服时去宿乳令尽,为妙。

休息痢

《肘后》治下痢经时不止者,此成休息方取龙骨炙令黄焦,捣服方寸匕,日三服,即愈。

又方用龙骨四两,捣如小豆大,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为五服,效。

《保生信效》松焙饼子 治一切块癖积滞,气血瘕聚等一二十年者。

细墨(焙) 芫花(醋浸,炒焦赤) 青礞石 大戟 干漆(炒) 五灵脂 京三棱 蓬莪术 密陀僧 陈橘皮(去白) 牡蛎(烧。各半两) 巴豆(一两,去皮,用湿纸三处裹,烧纸焦止) 大干枣(十四个,去核、烧存性) 白丁香 砂(研) 虻虫(去翅足) 斑猫(各一分)

上同为细末,醋煮面糊丸,如皂子大,捏作饼子。记以所伤物煎汤或面汤送下一丸,须以齿啮咽之。

其积渐渐移近下,再服再觉移下,更一丸,则积自下。若寻常要宣转,只以面汤下。血积块癖、经血闭塞、大人小儿久痢脓血、休息恶痢皆治之。

玉命丹 治小儿久患赤白痢,及休息痢不止,腹肚虚鸣,日渐羸瘦, 眉,多吃泥土可食者。

硫黄(研) 密陀僧 黄丹(各半两) 寒水石 白矾(各研二两,用新瓦瓶子入五味,用盐泥固济, 令通赤,研匀细) 麝香(一字)

上件,六味研匀,以蒸饼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十粒,用乌梅、甘草煎汤下,大小加减。忌生冷毒物 面等。

蛊痢

《巢氏病源·小儿蛊毒痢候》岁时寒暑不调,而有毒厉之气,小儿解脱,为其所伤,邪与血气相搏,入于肠胃,毒气蕴积,值大肠虚者则变痢血,其痢状,血色蕴瘀如鸡鸭肝片随痢下,此是毒气盛热,食于人脏,状如中蛊,故谓之蛊毒痢也。《石壁经》脾毒痢歌曰:脾间有毒号纯阳,本为医人热药伤,致使大肠多结涩,多饶滴血在枯肠,如风腹闭难开眼,身热头温脚转凉,舌赤胸高为此候,多啼喘急更如狂,先须解热并开胃,便是明医用药良。此脾受热积,失治则伏毒,治当凉脾,次去其积,若胸前骨忽然高者,更加喘急,则不治也。《凤髓经》歌同有注云:宜与金华散(实热)、香连丸(即吉氏香连丸见前条)。《形证论》风毒痢歌:八痢之中风转难,形如青草汁多般,毒风豆汁添邪热,胃败鸡肝片片全,加赤不须先下积,闭眸食绝不堪看,若归白痢远须下,脏腑频温得本源。

《千金》治下血状如鸡肝,腹中搅痛难忍,号蛊毒痢方茜根 升麻 犀角(各三两) 桔梗 黄柏 黄芩(各二两) 地榆 白 荷(各四两)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此蛊痢血用之,小儿分减服。

《图经》治蛊痢方侧柏叶(焙干,为末) 川黄连(等分)

上二味同煎为汁服之。以疗男子妇人小儿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淀,所谓蛊痢者,治之有殊效,又能杀五脏蛊。

《子母秘录》小儿蛊毒痢方上用生地黄汁一升二合,分三四服。立效。

《圣惠》 荷散 治小儿蛊毒痢不止,身体壮热烦闷。

白 荷根 川升麻(各一两) 败鼓皮(一分,炙黄焦) 甘草(炙微赤、锉) 干蓝叶(各半两)赤芍药 犀角屑(各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豉二七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黄连散 治小儿蛊毒痢血,体瘦。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败鼓皮(炙令黄焦) 白头翁 甘草(炙微赤、锉) 蓝青(各半两)犀角(屑) 白 荷根 黄芩 茜根(锉。各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犀角散 治小儿蛊毒血痢,发盛心神烦闷,腹胀不欲饮食。

犀角(屑) 白 荷根 地榆(微炙,锉) 桔梗(去芦头) 苏枋木(锉。各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婴孺》 荷根汤 治小儿蛊毒痢。

白 荷根(八分) 犀角(屑) 谷皮(四寸,炙) 升麻(十分) 甘草(四分,炙) 蓝青(一升) 豉(三合) 芍药(七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岁儿,为三服。

《婴孺》犀角煎 治小儿谷痢,挟毒。

地脉草 黄连 葳蕤(各十二分) 黄柏 竹茹 茜草(各八分) 蜜(一升) 人参(六分) 牡蛎(十分)粱州榉皮(十四分) 干蓝(四分) 犀角(屑) 甘草(各五分)

上切。以水一斗,煮及二升半,绞去滓,下蜜,火上煎,余二升,三岁一合,三四岁一合半,日二夜一,量与之。

〔张涣〕白头翁散 治蛊毒痢,及肛门脱出。

白头翁 黄连(去须,微炒) 茜根(锉,焙干) 苏枋木 故旧鼓皮(炙令黄焦。各一两) 犀角(屑)地榆(炙、锉。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六分,去滓服,量儿大小加减,乳食前。

地榆丹 消毒止痢。

地榆(炙,锉) 黄连 干蓝叶 川升麻(各一两) 川楝子 苦楝根(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软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乳食前。

宣连丸 治毒痢。

宣连(一钱,作散,用鸡子清和作饼,于瓦上烧干,再为末) 肉豆蔻(一个,去心脐,内入乳香、不拘多少、纸裹、火煨黄色) 朱砂 木香(各半钱) 杏仁(七粒,和皮烧) 巴豆(四粒、烧,七粒亦得)

上为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陈米饮下七粒。赤痢,槐花汤下。

宝童方 治脏毒痢,为吃诸药不愈者。

槐花(半两,炒) 白矾(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用陈米饮下。

《孔氏家传》治蛊短剧方取荠 根捣末,以饮服方寸匕。立瘥。一方,可入地榆、臭椿根、同服。

收涩

双金饮 治下痢赤白,昼夜频数,及泄泻经久。

大罂粟壳(去蒂,锉碎,蜜水炒透、候干,一两) 大川芎(锉碎,醇醋炒透,候干,半两)

上二味,再晒或焙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用占米清汤空心调服,或温蜜汤下。

万金散 治水泻下痢久不瘥者。

罂粟壳(去蒂,二两,一两锉碎醋蜜炒,一两生用) 甘草(不去节,二两,一两炙,一两生用)

陈皮(去白,二两)

乌梅(和核,一两)

上,碎。每服二钱,热汤一盏,略煎二沸,和渣倾出碗内,上以盏盖定,候澄清去滓,空心温服。

神效散 治赤白痢昼夜频数,食减腹痛,小便不利。

罂粟壳(去蒂,锉碎,梗,蜜炙炒) 白芷 乌梅(和核。各一两) 乳香 抚芎(各半两)

上碎。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补养

补中益气汤(虚热) 四君子汤(吐泻) 六君子汤(吐泻) 异功散(吐泻) 参苓白术散(不乳食)

升阳益胃汤

黄 (二钱) 半夏 人参 甘草(炙) 白术 黄连(炒。各一钱) 独活 防风 白芍药 羌活(各五分) 陈皮 茯苓 柴胡 泽泻(各三分)

上,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四分,食远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