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证治准绳·幼科

泻利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凡疮未出而利者,邪气并于里,肠胃热甚,而传化失常也,黄芩汤主之。如自利清白色者,为里寒,理中汤主之。

黄芩汤

黄芩(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 白芍药(六钱)

上锉细。加大枣二枚,水一盏,煎七分,温服,食前。

疮已出而利者,邪气并于表,正气方逐邪气,主乎表而不主里,则里气虚,不能停纳水谷,故亦自利也,宜从气虚而治(九味理中汤倍人参,加黄 、白芍药)。

九味理中汤

人参(二钱) 白术 干姜(炮) 诃子肉 茯苓 木香 藿香叶 肉豆蔻(煨) 甘草(炙,各一钱)

水煎,食前通口服。

疮疹所忌,内虚泄泻,凡觉腹疼,或漉漉响趋小腹者,皆欲作利,宜先以法治之(九味理中汤)。治之不止,此开肠洞泄,惟涩剂可以收之(豆蔻丸,不止,则用真鸦片配莲肉粉止之)。

庸医每不敢用涩药,恐涩住邪气,不知邪气之盛,莫如伤寒,而张仲景治挟热自利,每用石脂,盖涩剂之去滑,犹寒剂之去热,热剂之去寒,是谓对证之药,今既滑泄不已,自当收涩,又何疑焉。如服涩剂而又不止,则根本已拨,无能为矣。经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金匮要略》曰: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止。五夺之中,此为最甚,但正气内脱者淹延而死,邪气内陷者烦渴而死,此为异耳。

陈氏豆蔻丸 治痘疹泄泻。

木香 砂仁 白龙骨 诃子肉 肉豆蔻(面裹煨。各半两) 赤石脂 枯白矾(各七钱半)

上为末。糊丸,如黍米大。一岁三十丸,三岁百丸,温米饮下。泻止,勿服。

自起发以至收靥,大便常宜坚实,忽然自利者,理中汤丸主之。

理中汤丸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各等分)

上锉碎。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若欲为丸,研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白汤化下。

参术丸 治小儿脾胃伤冷,外热里寒,不思饮食,身常壮热,大便或溏,色白。或患疮疹身有大热,因食冷物或冷药过度,或泻,或腹胀,或已出疮疹瘢白无血色。此由里寒脾胃伏冷,荣卫不行,致令毒气内伏不出,宜服之,其疮瘢白无血色者,皆从瘢白四围,红晕再起,作脓结痂而愈。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分)

上为细末。米糕泡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百余丸,温水吞下,或米饮亦得,乳食前服。前世之书如仲景诸论治伤寒云:轻者用理中汤,重者用四逆汤。此乃胃足阳明经而感寒邪,脾胃乃为中州之府,故用理中汤,曰辛甘发散为阳,以退寒邪也。理中汤炼蜜丸而嚼下,曰理中丸,盖添蜜,甘以入脾胃,嚼而便化于中焦。今参术丸以粳米糕为丸,取其难化,服在脾胃,渗漉渐得消化,则中焦得暖,脾土喜燥,其热自归,此所以能治热也。

胃主腐熟水谷,大肠主传送已化之物,故食多少,可以知人谷气之虚实,大便滑涩,可以知人脏腑之冷热,大便如常,是亦疮疹之一顺也。如起发之时,忽然泄泻,此宜急止之,恐肠胃虚,真气脱也,须辨冷热虚实,如泻而手足冷,面色青白,疮不红绽者,冷证也,理中汤丸、豆蔻丸、益黄散(脾),甚则陈氏木香散、异功散(出不快)皆可用也。泻下之物黄又酸臭,渴,手足心热,面赤,疮红绽 发者,热证也,黄芩汤、五苓散(惊)主之。脾胃怯弱,精神慢而不食者为虚,当温养之,益黄散。身热中满,渴而不食者为实,当清利之,五苓散。其人或脏气自脱,或因服寒药,致令疮毒陷入大肠,泻下如豆汁,或便脓血,或便黑汁,口内臭气,唇焦目闭,加腹胀者,必死之证。

如因饮冷水自利者,所谓湿胜则濡泄也,宜温中利小便,以理中丸温中,以五苓散利小便去水。

如因伤食自利者,所出酸臭,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宜先去其积,丁香脾积丸(伤食),后补脾胃,益黄散(脾)。

如结痂之时暴泄不止者,消息所出之物,痂皮脓血者顺,水谷不分者逆,如利脓血不止者,此热毒下流也,香连丸主之。

香连丸(一名香橘丸)

黄连(一两,以茱萸五钱同炒,去萸不用) 木香(半两) 石莲子(取肉,二钱半) 陈皮(半两)

上为末。醋调神曲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陈仓米汤下。

〔丹〕陈牙儿十九岁,出痘,有红 ,吐泻而渴。

苍术(一钱) 白术(三钱) 阵皮(二钱) 黄 茯苓 甘草(炙) 缩砂 当归(各一钱半)

姜三片,同煎服。

从子六七岁时,患疮痘发热,微渴自利。一小方脉视之,用木香散,每帖又增丁香十粒,予切疑焉。观其出迟,因问自利而气弱,察其所下皆臭滞陈积,因肠胃热蒸而下也,恐非有寒而虚,遂急止之,已投一帖矣。

继以黄连解毒汤加白术,与十帖以解丁香之热,利止疮亦出,其后肌常有微热,而手足生痈疖,与凉剂调补,逾月而安。一男子十余岁出痘,热时出,根脚密,呕吐不食,腰背骨节痛,大渴喉痛,腹亦痛,全不食者半月余,脉浮弦洪而数。与参、 、归、术、炙甘草、陈皮、半、茯、生姜煎服之。至五日色淡,又加桂些少,归、再用酒制。至七日痒甚,加丁香三粒、附子些少,痒止。至八日九日渴大作而腹泄泻,痒甚。至十日寒战,遂用白术为君, 、陈、苓、炙甘、芩、归为臣。至十一日不靥,或痒,或谵语,但守前药,半月后自吐出痰多而安。

〔陈〕十一味木香散 治疹痘腹胀、渴,其效如神。(必须审察的是寒证、六脉虚细、身不甚热,或发寒,或呕吐肚腹痛,或身体四肢俱冷者可用。此方出《集验》)。

木香 大腹皮 人参 官桂 赤茯苓 青皮(去白) 前胡 诃子皮 半夏 丁香 甘草(炙。各三两)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空心,温服。

异功散《集验方》疮痘头温足冷,腹胀泻渴。(方见痘出不快)

〔海〕疮疹不渴,藏寒下利,四君子加干姜减半主之。痘疹大便不固,痘渐黑陷,小儿乳母同服。

人参 白茯苓 肉豆蔻 黄 (各半两) 甘草(炙,二钱)

上 咀。每服一钱,水半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三分。乳母倍服。若大泻手足厥冷,加附子,用验。

治中散 虚寒泻利,不进饮食。

黄 人参 茯苓 白术 川芎 当归 肉桂(各五钱) 肉豆蔻(面包煨熟取去油) 丁香(一钱半) 木香(三钱)

上为末。每五岁用五分,好热酒调下,衣被盖暖,少顷,痘变红活而起。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