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神会禅话录

巴黎本神会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巴黎本神会录

〔一〕远法师言:“和尚,此是庄严,即非庄严。”

和上言:“经文所说,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法师重徵:“以何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和上答:“不尽有为者,从初发心,坐菩提树,成等正觉,至双林入涅?,於其中一切法悉皆不舍,即是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者,修学空,不以空为证;修学无作,不以无作为证,即是不住无为。”

法师当时无言,良久乃语:“和尚,淫怒是道,不在庄严。”

和上语法师:“见在俗人应是得道者。”

远法师言:“何故指俗人以为得道?”

和上言:“法师所言淫怒是道,俗人并是行淫欲人,何故不得道?”

法师又问:“禅师解否?”

和上答:“解。”

法师言:“解是不解。”

和上言:法华经云:吾从成佛以来,经无量无边阿僧只劫。应是不成佛?亦应不经无量无边阿僧只劫?”

〔二〕江陵郡长吏问和尚:“维摩诘诃舍利弗……坐身,住心取定,此定是三界内定,所以维摩诘诃……灭定而现诸威仪若为?”

答:“学大乘人在定中……切诸威仪而不失,不坏定心,是为宴坐。”

问:“於……色能分别青黄赤白心,不随分别起即是……得自在,诸根亦尔,即是於诸见不动而……为得?”

答:“但觉即得,不觉即不得……行即得解脱。”

问:“大乘经若为?”

答:“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如来,前际不来……相。今日学般若波罗蜜人,但得无住,即同维摩诘……”

〔三〕……见在僧俗等立佛性为自然。问:“无明若为……佛性是自然,无明复从何生?”诸人尽不能答。大德若为……亦自然。

问:“无明若为自然?”

答:“无明与佛性,俱是自然而生。无明依佛性、佛性依无明。两相依,有则一时有。觉了者即佛性,不觉了即无明。涅?经云:如金之与矿、一时俱生。得遇金师,煸冶烹炼,金之与矿,当时各自。金即百炼百精;矿若再炼,变成灰土。金即喻於佛性,矿即喻於烦恼。烦恼与佛性,一时而有。诸佛菩萨真正善知识,教令发心修学般若波罗蜜,即得解脱。”

问:“若无明自然者,莫不同于外道自然耶?”

答:“道家自然同,见解有别。”

问:“若为别?”

答:“如释门中佛性与无明俱自然。何以故?一切万法皆依佛性力故。所以一切法皆属自然。如道家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以下,万物皆是自然。因此见解不同。”

问:“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未审同异?”

答:“亦同亦共异。”

答:“暗室中着十盏灯,灯光共同一,即是同义。言别义者,为盏盏灯各别,是别义。是以诸佛法身,元来不别。智者受用各别,即是亦同亦异。”

〔四〕和尚云:世间有不思议,出世间亦有不思议。世间不思议者,有布衣顿登九五,即是世间不思议。出世间不思议者,十信初发心,一念相应便成正觉。于理相应,有何可怪?此明顿悟不思议。是故经云: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议,亦复不能知。岂声闻缘觉所能得知。

〔五〕荷泽和尚与拓拔开府书和尚与侍郎今日说,自己身心修行,与诸佛菩萨心同不同?若得同,即于佛法中得佛法分;若不得同,即生空过。

问:“若为得解?”

答:“但得无念即是解。”

问:“若为生是无念?”

答:“不作意即是无念。无念体上自有智命。本智命即是实相。诸佛菩萨用无念以为解脱法身,见此法身,恒沙三昧、一切诸波应蜜悉皆具足。侍郎兴神会,今日同学般若波罗蜜,得与诸佛菩萨心不别。今于生死海中得与诸佛菩萨一念相应,即于一念相应处修行,即是知道者,即是见道者,即是得道者。”

侍郎云:“今是凡夫为官,若为学得?”

谘侍郎,今日许侍郎学解。未得修行,但得知解,以知解久薰习故,一切攀缘妄想,所有重者,自渐轻微。神会见经文所说,光明王、月光王、顶生王、转轮圣王、帝释梵王等,具五欲乐甚于今日百千万亿诸王等,于般若波罗蜜唯则学解,将解心呈问佛,佛即领受印可。得佛印可,即可舍五欲乐心,便证正位地菩萨,成就擅波罗蜜,庄严解脱法身者。然此法门,直指契要,不假繁文。但一切众生,心本无相。所言相者,并是妄心。何者是妄?所作意住心,取空取净,乃至起心求证菩提涅?,并属虚妄。但莫作意,心自无物,即无物心,自性空寂,空寂体上,自有本智,谓知以为照用。故般若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本寂之体;而生其心,本智之用。但莫作意,自当悟入。努力,努力!

〔六〕问: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其义云何?

答:从佛法东流已来,而有诸大德,皆断烦恼为本。

问:“据何道理,断恼为本?”

答:“据涅?经云:文殊师利言:纯陀心疑如来常住,以得知见佛性力故,便得无疑。若见佛性而为常者,本未知时,应是无常。若本无常后亦应尔,何以故?如世间物,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如是等物,悉皆无常。验此经文,文殊所腾纯陀疑者,即疑佛性非常住法,不问烦恼,何故古今大德断烦恼为本,所以疑。”

〔五○〕中天竺国梵僧伽罗蜜多三藏弟子康智圆问曰:“和上,多劫有缘,□□□□生死事大,念念无常,怀疑日深,不敢咨问,唯愿慈悲,许申心地。”

和上答:“汝若有疑,恣意当问。”

智圆问:“一切众生皆云修道,未审修道者一生得成佛道不?”

和上答言:“可得。”

又问:“云何可得?”

答:“如摩诃衍宗:恒沙业障,一念消除,性体无生,刹那成道。何况一生而不得耶?”

又问:“云何刹那顷修习即得成佛?愿断此疑。”

答言:“修习即是有为诸法,计属无常、无常者不离生灭。”

又问:“一切诸佛,修习果满,得成佛道。今言不假修习,云何可信?”

答:“夫所信行修习,不离於智觉,即有智觉,即有照用。如是因果宛然,生灭本无,何假修习。”

又问:“诸佛成道,皆因智觉。今离智觉,何者是道?”

答:“道体无物,复无比量,亦无智觉照用,及动不动法;不立心地意地,亦无去来,无内外中间,复无处所,非寂静,无定乱,亦无空名,无相,无念,无思,知见不及,无证者。道性俱无所得。”

又问:“无所得,知见不及,云何而得解脱?”

答:“三事不生,是即解脱。”

又问:“云何三事不生?”

答:“心不生即无念,智不生即无知,慧不生即无见。通达此理者,是即解脱。”

又问:“心智即有,云何不生知智见无念?”

答:“言心定,不言自定,即是无念。定则更无分别,即是无智。慧定诸见不生,是即无见。非因果法,通达无我。明知生者妄生,灭者妄灭。”

又问:“诸佛皆从因果,得成佛道,今云言非因果法,云何得成师师相授?”

答:“大乘言下悟道,初发心时,便登佛地。无去来今,毕竟解脱。”

问:“何者是大乘禅定?”

答:“大乘定者,不用心,不看心,不看净,不观空,不住心,不澄心,不远看,不近看,无十方,不降伏,无怖畏,无分别,不沉空,不住寂,一切妄相不生,是大乘禅定。”

问:“云何不用心?”

答:“用心即有,有即生灭。无用即无,无生无灭。”

问:“何不看心?”

答:“看即是妄,无妄即不看。”

问:“何不看净?”

答:“无垢即无净。净亦是相,是以不看。”

问:“云何不住心?”

答:“住心即假施设,是以不住。心无处所。因汝所问,一切修道者同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