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佛本行集经

卷二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车匿等还品下

时净饭王。复作是言:我今心愿所有四方护世神王。护诸众生。今为我子。成利益故。恒相佐助。天上帝释。千眼天主。舍脂之夫。大力天王。及诸天众。左右围绕。愿为我子。所有心求。愿作佐助。又世诸神。风神水神。火神地神。四方四维。彼等诸神。皆作佐助。汝最胜者,无上丈夫。何故弃舍四大天下。彼之我子。今捐家出。志慕无上极妙圣果。其所欲求。愿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使早证明。其净饭王。卧於地上。以种种语。呵责乾陟。作如是言:汝不善马。从来多种。为我所作。爱乐之事。今日何缘。忽不饶益。如是损害於释种家。我之太子。恒常爱汝。与我心合。常作欢喜。汝今如是,汝须覆灭汝。可将我向太子处。我共爱子。共行苦行。我今离别所爱子故。命在须臾。不久存活。而说偈言:

乾陟汝马速疾行,将我诣彼还回返。我无子故命难活,如重病人不得医。

时净饭王。说是语已,因爱子故。苦切所逼。卧在於地。作如是等。受苦恼事。举声大哭。乍扑乍起。言音哽咽。

尔时有一智慧大臣并及国师婆罗门等。见净饭王。宛转于地。左倒右扶。心大愁毒。悲苦缠迫。意不暂欢。身心一时。生大热恼。其等欲开解王意故。故现颜色。自无忧愁。共白王言:大王。今者宜可舍诸忧愁苦恼。定於自心。须作健想。不应如是闷绝自扑,犹如凡人涕泣流泪。所以者何。大王。当知。如昔过去。多有诸王。弃舍王位。如萎华鬘。背而入山。又复大王。太子悉达宿缘。当受如是业报。大王。今者应忆往昔阿私陀仙预授其记。白大王言:彼童子者,不可拘以人天果报。并及转轮圣王之位。而期待之。使令贪爱暂往於世。大王。今者若决定欲唤大子还。但敕我等二人令去。当随王命终不敢违。

时净饭王。即报之言:汝等二人。若知时者,可速疾往至太子边。若不尔者,我今身命。无有吉祥。为诸苦恼之所缠逼。是时大臣并及国师婆罗门等。闻净饭王如是敕已,即共发行。诣太子所。而说偈言:

太子应受如是业,王当念昔私陀言:记彼不贪天转轮,宁乐人间五欲乐。

时彼大臣及国师等。说是语已,相与俱行。其马乾陟。处处闻於如上苦切呵责言已,意甚忧愁。生大热恼。以热恼故。无暂时欢。心既不欢。即便命荆命尽之後。应时上生三十三天。既生彼天。後知如来得成道已,即从彼天。舍来下生中天竺国於那波城。其城有一婆罗门种。具行六法。即为彼家。而作子息。乃至渐大。至如来边。如来知彼往昔之时作於马身命终生天。时佛即说彼马因缘。既闻法已,漏尽解脱。入般涅槃。

佛本行集经观诸异道品第二十四。

尔时太子。自手执刀。割於头髻。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即时无量百千诸天。生大欢喜。遍满其体。不能自胜。以喜欢心。齐出声叫。大歌大啸。弄诸衣裳。口大唱言:悉达太子。今已出家。悉达太子。今已出家。其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已一切生法众生。当得解脱於彼生法。乃至应受苦恼别离诸众生等。悉得解脱於此系缚。

尔时菩萨。割髻之处。其後起塔名割髻塔。菩萨身著袈裟之处。後起塔称受袈裟塔。车匿乾陟。辞别回还向宫之处。後起塔名车匿乾陟回还之塔。菩萨行路。谛视徐行。有人借问。默然不答。彼等人民。各相语言:此仙人者,必释种子。因此得名释迦牟尼尔时菩萨。自心发起如是思惟。我今既已,舍於王位。捐自眷属境界国城。不可生悔。此事成已,是灭相法。如是念已,心转勇猛尔时菩萨。从彼阿尼弥迦聚落。渐渐欲向於毗耶离中。路有一仙人居处。彼旧仙入名跋伽婆(隋言瓦师)。菩萨入彼仙人处。时光明显赫。照彼山林。菩萨既除诸婴珞具。并舍一切迦尸迦衣。直是身威。犹尚出光。耀彼山林诸仙人眼。而有偈说。

菩萨象王师子行,除舍妙衣及婴珞。直著袈裟粗法服,身犹威耀彼诸仙。

时其林内。所有持行婆罗门仙。行住坐卧。或手执持。随威仪祝彼等一切。向菩萨面。起恭敬心。爱乐尊重。或复生疑瞻仰菩萨。然彼林内。有诸耆旧婆罗门仙。或取华果药木草根。其馀他行。未集聚者,彼等未见不生疑心。但远遥闻菩萨之声。既闻声已,心惊速疾来还林中本所住处。应所作者更不复作。应所取者更亦不龋其馀华果及药草根。设已取者亦悉舍之。但心速欲来菩萨前。

时彼林内。所有诸鸟。所谓鸿鹤鹅鸭鹦鹉鸲鹆鸳鸯命命孔雀及迦陵伽俱翅罗等一切诸鸟。彼诸鸟等。见於菩萨入林中已,各各自出和雅之音。作微妙声。又彼林中。所有虫兽。其等一切。悉舍水草。不食不饮。欢喜来向於菩萨前。

是时彼林诸婆罗门。为祭祀故。[w169]诸牸牛。取於乳汁。彼等牸牛。虽复捋讫。而其乳汁。犹更如初。自然流下。

时彼一切诸婆罗门。各相谓言:曾闻有八婆娑娑天。此人莫非是於其一。或复有言:诸娄宿天。此是其一。何以故?自从其来。入此林中。此林放光。皆悉明耀。如日初出照於世间。而说偈言:

或八婆娑此是一,或二娄宿中一天。若不此林何故光,譬如世间日初照。

尔时彼等诸婆罗门。修习仙法。居彼林者,随林所出供养之具。将如是等诸供养具。请於菩萨。各各一心。齐顶礼足。同共白言:善来圣者,我等诸仙。欲请圣者住於此处。此处所有华果树林药草根叶流泉冷水。随时堪可纳受充用。此是古仙之所居处。欲求解脱。易得安心。此处空闲。经行寂静。

尔时菩萨。以微妙语。辞采音句。美丽可观。声隐隐深,犹如雷鼓。随所堪受。问讯相詶。是时诸仙众中。有一婆罗门仙。善巧居林苦行之法。彼见菩萨好容仪已,别更告一娑罗门言:仁者知不。此天童子,洞识人心。善解方便。何以故?凡世间人。各相谓言:我生诸子。应当养育。诸子长成。则能为我。兴立家计。贩卖求财。造作生活。我於当时。求智求道。若负他债。悉偿令了。如是思惟。诸恩爱故。养育诸子。此则不然。为他求道。不计自死。不求自利。

时彼众中。复更别有一婆罗门。告彼已前婆罗门言:仁者仁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世间之人不自觉知。不自辨了。常不知足。但言我今须如是辨。明日复须作如是辨。我行法时。犹尚未至。如是一切诸世间人。以迷惑故。既不辨於此世自利。然未来世亦复不得成就诸利。

尔时菩萨。从兜率天下来之时,入释种胎。欲受生日。彼时先於其跋伽婆仙人林中所居之处。自然涌出二金色树。时彼二树。高峻长大。而彼二树。当於菩萨出家之夜。忽然没地。一时不现。其跋伽婆仙人。见彼二树同夜没不现已,心大忧恼。怅怏低头。思惟念言:必我衰时。相貌所至。或复更有恶相来耶。菩萨见彼跋伽仙人如是忧愁低头怅怏。心不欢乐。渐至彼边。而白仙言:尊者,何故颜色忧愁。低头而坐。

时彼仙人。报菩萨言:天善童子,此我居处。往昔以来。有二金树。从地涌出。彼树高峻。严丽可观。我见彼树。今忽不现。以其没故。我今忧愁。心意不乐。如是低头。思惟坐耳。菩萨即问彼仙人言:尊者,彼等二树出来几时。仙人答言:到今已来。二十九年。菩萨又问。彼树灭没尔来几时。仙人报言:昨夜半时。始没不现。菩萨即语彼仙人言:彼二树者,是我福力果报故生。若我当作转轮圣王。我於此处。作一善地园林之所。我今既其舍离出家。以是义故。彼树昨夜。没而不现。以是因缘。尊者,勿复自生忧愁。

尔时菩萨。为於彼等一切诸仙。左右围绕。於前行至彼所居处。随意游行。观看种种坐起安禅苦行精进求道之处。时彼林内。有一仙人。恒修苦行。在菩萨後。随逐而行尔时菩萨。入彼林中。至於仙人居坐处已,东西南北。观看彼中。行住坐卧。苦行居所。欲求彼等最胜处故。问於彼等诸仙人言:我今始入。求道未久。是故我欲借问。诸仙。唯愿如法为我。解说汝此法行。我曾未知。汝等示现。为我宣说。我得闻已,如法奉行。此处求利真实行者,如於汝等所有苦行。我亦依行。彼等诸仙答菩萨言:仁。问我等一切苦行及求道法我等为仁。次第解释。凡行苦行。此之众内。或有食菜。或有食荑。或食尼拘陀树枝者,或食头拘罗树枝者,或食迦尼迦罗枝者,或复止食一树之枝。或食牛粪。或食麻滓杂果藕根。或食杂种诸树软枝。或复饮水而用活命。或如蜣螂。而自活命。或复有如獐鹿食草而以活命。或有立地而用称心。或有坐地而称消適。或食四口食而活命。或复有持麻作衣者,或黑羊毛而作衣者,或草作衣。或以野蚕绵作於衣。或龙须草以用作衣。或以莎草持作於衣。或鹿皮作。或以故破皮作衣者,或乱发作。或毛<毛旁>作。或以死人幡作於衣。或粪扫衣。或复裸形卧蕀刺上。或卧板上。或卧株上。或卧杵上。或复住於尸陀林中。或住蚁垤,犹如蛇居。或住露地。或复入水。或复事火。或逐日转。或举两手。安然立祝或地蹲坐。或不洗梳。身坌尘土。或复镸累髻。或拔头发。或拔髭髯。然我等辈。以如是行。自住持己。次或观时。思惟而行。或复愿欲求生天上。或复有欲求生人间。以苦行故。然後其身。始得安乐。所以者何。求法甚难。要修苦行。以为根本。而说偈言:

如是修习苦行时,自有三十三天报。苦行精进後得乐,是故苦为诸乐因。

尔时菩萨。虽闻诸仙如是苦行。而眼未见其法极处。心不喜欢。而知此言未是真善。还缓声报彼仙人言:我今观看汝法。虽有然苦须灭。而後果报。更无所去。唯当生天。又其一切诸天宫殿。所有果报。是无常法。以行如上少果报故。如是苦行。既须捐舍所爱亲族。复去世间一切诸乐行。於苦行远离诸乐。以求乐故。乃更入於大牢狱中。而说偈言:

汝舍爱亲及世乐,行於苦行欲生天。虽复谓言此出昇,不觉未来还入狱。

尔时菩萨。说此偈已,复作是言:若当有人为苦逼身。悕求胜处。欲生天上。以天中受五欲乐故。不知厌离。於未来世。不免烦恼之所患害。彼等仙人。以苦行故。还求大苦。是诸众生。命终之时,见大怖故。求後好生。以求生故。还复不离於彼无常。所以者何。何处世间。有诸恐怖。还复染著彼之处。所以於此世。苦切逼故。求欲生天。受於乐故。悕望渴仰。愿求生彼。所作未办。还复堕於无利益处。而亦不求厌离苦行。亦不求离苦身之法。欲觅胜处过天上乐。若有智人。离此五欲。渐渐须觅胜上之处。如足步前。以证胜处。更须求过彼最胜处。若其苦身。以得法者,此苦身法。是名非法。若苦身故。天上得乐。是因行法。得於非法。但此身动。由心故行。是故应当先调於心。莫苦其身。而说偈言:

此身动时由心转,应先调心莫苦身。身如木石无所知,何故随心而困体。

尔时菩萨。复作是言:若前所说,因於断食。当得福者,其野兽等。应得大福。又复贫人。以其先业果报微浅。不深植故。资财乏少,犹如世间无功德人。常求地上一切神祇功德之水。以澡浴身。望应得於如心所愿。其事不然尔时彼诸苦行师等。白菩萨言:明智仁者,仁於此处。见何等患。菩萨答彼苦行师言:汝今行此苦行之事。後日还来入此有处。其苦行师。复更详共问菩萨言:我此处有如是法行。菩萨报言:云何得知如此苦行。还入有处。汝等此行。非究竟入非无畏处。

时苦行师。复更重白於菩萨言:大德仁者,唯愿仁者,莫作如是说。我今此居。所行道路。是无畏处。有大功德。若人依此道路行者,舍此恶形。得胜妙身。

菩萨报言:虽舍恶形後得妙身。而实未是离有之法。因今苦身。得於後身。然彼後身。亦未离苦。所以者何。虽复行於多种苦行。望欲求乐。而不离苦。其苦行师。复更执理。白菩萨言:仁者不然。不以苦行後还得苦。但以我等苦此身故。後世决定。得於快乐。菩萨复答如此之言:亦是无智。何以故?譬如有人。欲求於利。不知其内而有大失。以知失故。欲求利者,此非智人。

尔时彼有一婆罗门。在於众中。高声唱言:希有希有。此之王子。是真实智。譬如有人。得美饮食。而和杂毒。谁乐欲啖。如是此事。後虽得乐。而未离於有为生老病死之法。此岂非是还求後生。

尔时菩萨。复作是言:苦苦世间。憎死命鬼。复求後生此大痴騃。苦行师言:善哉王子。仁慎莫深谛观此行。此行过去无量大德。共行此行。此之居处。往昔无量诸王仙等。百千万亿。行此苦行。而共求於後世之乐。菩萨又言:如汝今言千万岁者,希有大痴。呜呼妄语。此处大德。以苦行故。分别境界。求後世乐。於未来世。受生死有。不曾知足。於烦恼中。不作所作。展转其中。以其世间求於乐故。反多得苦时苦行师。复作是言:仁者王子。此境界主。寐(亡私反)洟(陀利反)罗城。其王欲作无遮之会。祭祀诸天。杀害众生。其数不少。求後受乐。菩萨复言:凡以杀害。而得法者,可名行乎。其苦行师。又复白言:我相承来。祭祀诸天法用如是,菩萨报言:何有苦他名为法也。有尘坌身。还将尘拭。能得净乎。有血涂身。还以血洗。岂能得净。有行非法。当得於法。无有是处。苦行师言实有是处。菩萨又言:有何因缘。苦行师言:依韦陀论。往仙所说,菩萨又言:此是何义。苦行师言:若有诸人。祭祀诸天。是名为法菩萨又言:我且问汝世间近法。若人杀羊。祭祀天已,得如法者,何故不杀所爱亲族而祭祀天。是故我知杀羊祭祀。无有功德。汝行杂法。意欲如是,

尔时菩萨遥见。去此坐处不远。有一丛树。如尸陀林。菩萨见已,告彼苦行诸师等言:尊者但看彼地处所。名何苦行。而彼林下。或有死尸。诸鸟所食。或有死尸。白骨而聚。今者现见。或有死尸。以火焚烧。成一聚骨。或有死尸。悬著树上。或有死尸。被其眷属之所杀害。庄严其座。依法而葬。後生惭愧。或有死尸。眷属围绕。相送来向尸陀林中。安置於地讫还归舍。其苦行师。又复更言:仁者王子。然其彼处尸陀林者,四辈共同。无有简眩平等施身。福德之地。名为旷野。此处地方。布施身者,不用苦力。速生天上。求世胜处。速得受乐。或有仁者,投身绝崖。或烧或施。而生天上菩萨复言:若当如是,修行行者,後求富贵。呜呼大痴。呜呼无常。而求後世。多有怨雠。求後富贵。呜呼大苦。还求大苦。彼等痴愚。无智之人。入大火聚。入大蛇口。菩萨如是辩才之舌。向诸仙人。说解脱言:作微妙语。如是说时。日将向没。

是时菩萨。还彼仙人所居之处。一夜停宿。後日天晓。更馀处行。彼等诸仙。随菩萨後。次第而行。

尔时菩萨。少时行已,见彼诸仙随後而行。菩萨见已,即便依一树下而坐。彼等诸仙。围绕菩萨。或坐或立。

是时彼诸众仙之中。最老仙人。向於菩萨。生希有心。而白之言:仁者王子。自汝来至我所住处。时彼地方。而自庄严。仁者出已,彼处如今即成旷野。以是义故。唯愿仁者,莫舍於我所坐之处。何以故?凡人欲得疾生天上。在此福地。而修行者,不久即生。向於天上。是故仁者,不应舍此如是微妙先圣所行清净之所而行馀处。而说偈言:

仁来我林威德严,今去忽然成旷野。是故不应相弃背,如人爱命莫舍身。

尔时诸仙。说是偈已,即更白言:仁者王子。今在此处。得不见於无有恩义鄙恶人乎。或见堕於杂行之人。或复见於不净行人。若不如是,仁者何故不乐於我所居停处。我等诸仙。欲随仁者作於善友。随顺不逆。奉教随行。欲共仁者求胜妙处。假使岁星共仁者居。犹得胜处。何况我等。苦行诸仙。

尔时菩萨。得彼诸仙上首。请欲同求解脱。见其意已,即说自心本所誓愿。兼复赞叹彼等苦行一切诸仙。而语之言:仁者诸仙。今者已得无碍之辩。而身久来习行如法。内心净故。能於未曾所识人边。

生大殷重敬念之心。今若欲舍犹如亲爱。乃生大愁。其事虽然。但仁者辈。所求之法。为生天果。我不然也。我今乃欲志求解脱。不欲取有我之意。愿决定如是,我心既观如是相已,见於汝等所居之处。心不愿乐。一欲求还。一欲求去。此二甚远。然我亦非不乐此处。又亦不复憎疾他人。亦非见於他人过咎。而不祝

此舍背行也。然汝等辈。皆住於法。随昔仙圣有所言说。汝等一切。皆悉已得大仙之法。是时彼等诸仙人。见菩萨所求解脱胜上。於菩萨所。更生殷重爱敬心想。

尔时彼众。其中有一梵志仙人。恒卧灰中。或编椽上。身著死尸。粪扫衣服。耳目青黄。鼻长身白。手执军持。闻菩萨说如是语已,向菩萨面。欢喜以报叹菩萨言:仁者所语。极大微妙。最上誓愿。汝今乃能年少之时,未受五欲。见诸过患。若不渴仰。欲生天者,岂能得知天上後患。如是观已,而求解脱。彼人不久。便得解脱。若当仁者,有如是意。决定欲求彼解脱者,汝今宜应速疾而行。去此不远。有一仙人住止之所。名日穿藏。彼有一仙。名阿罗逻。彼仙已得决定正智清净之眼。仁者可至彼边谘问。应闻至真方便行路。仁者若闻此之方便。必至彼真。如我意观仁者所见。必过於彼。如今仁者,心想及身。一切相貌。决定当度诸智彼岸。胜於往昔诸仙人等未曾证者,今悉得之。

尔时菩萨。报彼梵志仙人等言:愿如仁者所述可也。

是时菩萨。舍彼仙人殷勤劝请。背之而行。意欲向於阿罗逻所。而有偈说。摩诃释种圣王子,善巧美语慰诸仙。决欲前向罗逻边,所有诸仙还自祝

佛本行集经王使往还品第二十五上。

尔时国师大婆罗门。及一大臣。二人齐共受净饭王悲哀沥泪啼号敕已,即便整备贤善好车驾驭而立。奉承大王威德势力。从所住城迦毗罗出。出已寻逐菩萨脚迹。速疾而行。渐渐至於彼跋伽婆仙人住处。其跋伽婆。遥见使来渐将向近。即起前迎。而口唱言:善来仁者,云何忽屈来到此间。愿且消息。少时停止。此草铺上解歇暂坐。我当具办甘果冷水。随意饮食。时二使人。即便顶礼彼跋伽婆仙人之足。礼已卻退坐於一面。坐安隐已,其跋伽婆。种种慰劳王二使人。

尔时大臣。即便逆止跋伽婆。语而问之言:大仙尊师。我等今被彼甘蔗种大净饭王敕命而来。我身即是彼王大臣。指国师示。此是彼王国之尊师大婆罗门。彼甘蔗王。有一太子。字悉达多。以畏生老病死之故。欲求解脱。舍宫入山。传闻道其已至此处。我等求彼故来至此。作是语已,跋伽婆仙。即便报彼二使人言:实有此事。然其脩臂功德具足胜上丈夫。曾至此处。至此处已,而问於我所修行法。我依实说。彼既知已即云:此虽胜於人间。其後还来入生死中。非是究竟解脱之处。嫌故舍去。欲求出离解脱生死。今者进向於阿罗逻仙人居所。而说偈言:

脩臂丈夫功德具,至此闻我法非真。欲求至极大涅槃,背我今向阿蓝所。

尔时二使大臣。国师婆罗门等。闻跋伽婆仙人语已,以至孝心於净饭王殷重敬故。不觉疲乏。无有懈倦。不食甘果。不饮水浆。依跋伽婆仙人之语。即共相寻向菩萨所。彼等渐至到菩萨边。遥见菩萨在於林中。於一树下。铺草而坐。除其一切诸宝婴珞。身体放光。巍巍显赫。而自庄严。譬重雲中。忽然日出。照耀天下。满林树间。见已相与从车而下。安庠徒步。向菩萨边。至已顶礼於菩萨足。口同唱言:唯愿圣子。一切常胜。更自前立。近菩萨边。

尔时菩萨。慰劳彼等。随於彼等所能堪受。劳谢语言:而慰问已,菩萨命令相近而坐。二使坐已,白菩萨言:大智太子。圣子之父。净饭大王。以心爱敬於圣子故。大受苦恼。所以者何。当於圣子出宫之日。大王闻已,立地自扑。迷闷而绝。全不觉醒。以水洒喷。良久乃稣。既复本心。流泪满面。忆念圣子。其状如是,今遣我等。来圣子边。唯愿圣子。正心专听正如是敕。我以知汝正意乐法。我以知汝不住我宫。必应出家求无上道。其理虽然。但今非是汝入山时。我既见汝非时入山。是故我今忧愁苦毒。全身被然,犹如猛火焚烧大林。汝今且可割意。还来入於我宫。暂舍於汝爱法之心。受我爱重若如此者,是汝法行。若汝不还。至我目下。今我受苦如是增长。譬如大河。长远流注。於一时顷。两岸崩颓。其水被填。忽然断绝。又如猛风吹大雲阵。譬如热天火烧乾草。譬如旱月煎涸诸泉。譬如雹摧盛春苗稼。善子我今心亦如是,以为忆念恩爱汝故。心大沸恼。煎烧破碎。是故汝且回还向宫。享受王位。治化天下。於後若见有善恶事。当任汝心。入山求法。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