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观音经持验记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续藏经 观音经持验记

清 周克复集

观世音持验纪序

观音大士。佛法之广大教化主也。过去已成正法明如来。逆来示菩萨相。立大愿。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菩萨云者。言觉有情也。菩萨摩诃萨者。言大觉有情也。称观世音者。谓观世间。众生称名。悉蒙救拔离苦。从他机而立名也。又称观自在者。谓一身现千手眼。随类应化。圆融无碍。从自行而立名也。楞严云。由我观听圆明。故观音名。徧十方界。能以眼根作耳根佛事。故名观世音自在无碍。此菩萨具十四无畏.三十二应.诸神通种种。左右弥陀。则为极乐之亲臣。显化娑婆。则为世尊之良弼。杨枝一滴。遍洒大千世界。尤与我东土众生最有缘。凡至心持其名号及经呪等。随获感应。不独慈云偏覆南海一隅而已。虽然。众生当苦难时。辄呼菩萨求救。须思救苦救难之前。有大慈大悲四字在。菩萨不救度众生。何名菩萨。然不具大慈悲。将视众生苦难。如秦越人肥瘠。漠焉无关。何肯图救。众生徒口菩萨之号。而不能心菩萨之心。则不慈不悲。己先不能自救。况欲感菩萨之慈悲。救其苦难。有是理乎。故人无倾险好杀心。则己之刀山灭矣。人无惨毒心。则己之汤火消矣。人无不忠不孝及淫贪不廉贞心。则己之地狱枯竭矣。人无悭悋嫉妬心。则饿鬼之火息。无傲狠骄慢心。则修罗之恶调。无顽悍不灵心。则畜生之途远矣。大悲呪云。唯除不善。除不至诚。则诵持之需善与诚可知。笃哉。唐别驾之言也。曰。凡虔奉观音者。其人必深信因果。生平不与恶事为缘。所以恶报可灭。吾恐世之人。徒知求救苦难。而不求诸慈悲之心。一有不验。遂曰。大士弗予应。是岂大士之感应。果虗而无徵也哉。故编成。而书此意。以为之序。庶使世人诵持观音共闻之。

顺治己亥夏杪。荆溪净业弟子周克复斋沐譔

劝流通观音持验引

经典所在。流通即属善缘。福报无量。故语云。能以大乘法传一人者。当十善。传十人者。当百善。传大贵人.大豪杰.大力量者。当千善。重刊广布者。当万善。况净土法门。超出生死轮回。永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後已。是劝一人修净土。乃成就一众生作佛也。凡作佛者。必度无量众生。彼所度之众生。皆由我而始。其福报。信不可穷尽。故欲劝一切见者闻者。广大其心。以佛之心为心。使人人知之。而尽生净土。龙舒所言。自宜谛信不诬。至法华.华严二经。尤佛说妙法中之最上乘。观音大士。普度世间。无刹不现。往贤感通事迹。历[示*冀]昭然。各为纂集。以劝进修。斯诚铃铎方来。津梁末路之最方便门也。戊戌秋。予辑金刚持验。已有流通小引。敬恳同人。兹刻净土.法华.华严.观音持验诸纪。搜采载籍。徵信古今。颇殚心手之微劳。用志皈依於不朽。但拙刻板在吴门。未能广传他省。既并生庄严佛土之中。安可缺法事流通之胜。复告当世善信。获见诸本。不吝广为刻施。或仍原本。或易新编。其见闻所及。有关持验者。尤冀续缉於後。一句赞扬。即是一句护持善根。一念鼓动。即是一念消弭罪业。於以续佛慧命。自利利他。所谓护法诸神。既护法宝。自护弘法载宝之人。断断不爽。昔贤为劈窠图。劝人念佛。後以他人念佛。多生净土。乃归功施图之人。亦得生净土。法施功德。不可思议如是。愿与同人共最之。

同善道人 周克复 敬恳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