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阅读记录
首页
书库
排行
短篇
首页
>
"李中梓"
当前有
"7"
部作品
本草通玄
明代李中梓撰。约刊于明末,1667年经尤乘增订,收入《士材三书》。本书为李氏药物专著,全书二卷。李氏将药物分为草、谷、木、菜、果、寓木、苞木、虫、鳞、介、禽、兽、人及金石十四部,共收药物341种,重点叙述了每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末附用药机要、引经报使及针灸要穴图等。本书的特点是将药物的应用与炮制结合起来,广泛论述药性、制药及用药等方面的内容。
更新:2024-06-06
医宗必读
中医门径书。十卷。明李中梓撰。成书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本书卷一为医论及图说,其中医论十四篇,详述医学源流及业医应有的知识,代表作者学术思想的“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和“水火阴阳论”即在其中,图说则论述了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卷二为脉诊、色诊。卷三卷四分草、木、果、谷等十类论述常用药物三百五十余种。卷五至卷十,论伤寒及内科杂证三十六种,每种病证均先取《内经》之说,次采各家名论,并参以己见,
更新:2024-03-14
雷公炮制药性解
六卷。明李中梓。此书为本草类著作,为李氏博采诸家本草之长,结合临床经验,于崇祯二年 (1629)撰成。全书共分金石、果、谷、草、木、菜、人、禽兽、虫鱼九部,载药三百二十三种。金石部为三十三种,果部十八种,禽兽部十八种,谷部十一种,草部九十六种,木部五十七种,人部十种,虫鱼部二十六种。每味药下各有论案,对药性、归经、功能、禁忌、服法均作介绍,论析详明,颇有见地。有人认为此书是托名之作,因李氏有医名
更新:2023-12-06
本草征要
本草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另有 《内经知要》已著录。作者因本草药物繁多,对药性阐发不彻,遂以《本草纲目》为主,删繁就简,取其精华,间附己意,详加注释而成此书。刊于崇祯十年(1637)。本书系《医宗必读》卷三~四。书中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人兽、禽、虫、鱼等10类,共352种药物,每药编成对偶联句,以便初学诵习,并附加按语说明。现存《医宗必读》本及191
更新:2023-12-06
诊家正眼
诊法著作。明李中梓撰。二卷。中梓有《内经知要》 已著录。李氏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兼采各家之说,参以己见,于崇祯十五年 (1642) 撰成此书。原刻本已散佚,后由其门人尤乘加以增补,收入《士材三书》 中。卷一四十七篇,主论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并择叙望、闻、问三诊。卷二两篇,以四言歌诀形式主论二十八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 进行辨误,末附 “脉法总论”。对王叔和、朱震亨、滑寿、李时
更新:2023-12-06
内经知要
医经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人。博学多闻,后因多病及其子被庸医误治,究心医学,对《内经》、《伤寒论》的理论有较深研究。医术高超,颇负盛名。在学术上受李东垣、薛立斋、张介宾等人影响较大,主张脾肾并重,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治疗上擅长温补。一生著述较多。根据《内经》、《伤寒论》理论,参阅诸家著述,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撰有《医宗必读》、《士材三书》
更新:2023-12-05
伤寒括要
《伤寒括要》,伤寒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49年。李氏曾撰《伤寒授珠》十卷(后毁于兵火),自嫌其烦,“遂以授珠(指《伤寒授珠》)删繁去复,简邃选玄,仅得十之二。……颜曰‘括要’,谓括义详而征词简也”(见自序)。本书首列总论,继则以证为纲,以方
更新:2023-12-01